专科相关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832.00 KB
- 文档页数:28
妇科专科技术操作并发症第十二章妇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第一节灌洗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标准灌洗是一种用消毒液清洗部位的技术。
它可以保持和宫颈的清洁,防止在子宫切除过程中,细菌和病原体进入盆腔引起感染,减少术后残端炎症引起的感染。
1.虚脱1.1 发生原因:1) 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到位;2) 患者对操作配合的体位及妇检床感到恐惧。
1.2 临床表现:轻者可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严重者意识丧失。
多见于体质虚弱、饥饿和情绪高度紧张的病人。
1.3 预防与处理:1) 在灌洗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2) 操作前告知患者排空膀胱,减轻其不舒适感;3) 操作者动作轻柔,防止对粘膜的损伤;4) 在灌注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灌洗。
如病人发生虚脱现象,将病人取平卧位,保暖,给氧或呼吸新鲜空气等,症状可逐渐缓解。
2.出血2.1 发生原因:1) 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到位;2) 操作前窥器未润滑,操作动作欠轻柔;3) 操作中病人紧张,不配合;4) 一次性窥器质量差。
2.2 临床表现:病人感觉阴部不适,出现出血。
2.3 预防与处理:1) 全面评估病人,做好解释说明,取得病人的充分合作;2) 操作前严格检查一次性物品的质量;3) 按要求正确使用窥器,放置前充分润滑前端,减少刺激;4) 操作时动作轻柔,防止粘膜损伤;5) 假设出现大量出血,立即通知医生。
轻者局部压迫止血,严重者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及其他诊疗措施,严密观察出血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对症处理。
第二节或宫颈上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或宫颈上药是一种将药物放置在或宫颈内的技术。
它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1.药物过敏1.1 发生原因:患者对药物过敏。
1.2 临床表现: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
1.3 预防与处理:1) 在操作前了解患者过敏史;2) 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使用患者过敏的药物;3) 在操作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并观察患者的症状;4) 如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操作,给予抗过敏治疗。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一、皮内注射法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主要并发症】:局部组织反应、虚脱、过敏性休克【并发症一】:局部组织反应【预防】1、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
2、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告知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按揉,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6、做好护理记录。
【处理流程】注射前详细了解药物过敏史f避免使用过敏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f严格执行无菌操作f 注射后告知病人不可搔抓或按揉f若发生局部反应,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f做好记录【并发症二】:虚脱【预防】1、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注射。
2、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虚弱、饥饿、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3、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做到二快一慢。
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
如出现虚脱,立即停止注射,病人取平卧位,保暖,按压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病人清醒后给予□服糖水等,必要时给氧或静推50%葡萄糖等措施,及时做好记录。
【处理流程】注射前做好解释f询问饮食,避免空腹注射f病人取合适体位如卧位f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随时观察病人情况f如出现虚脱,立即停止注射,病人取平卧位f按压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f必要时给氧或静推50%葡萄糖等措施f做好记录.【并发症三】:过敏性休克【预防】1、注射前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
2、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
3、嘱病人皮试观察期间不可随意离开,观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应。
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①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及时通知医生。
②立即皮下注射0o1%肾上腺素0.5_1.0ml.③给予氧气吸入。
④准确按照医嘱予以呼吸兴奋剂、强心药等,必要时配合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变化,认真做好抢救记录。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技术在日常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医护人员需要提前了解技术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并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针对以下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感染1. 手卫生:在接触患者或进行技术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尽量避免手部交叉感染。
2.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在进行开放性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及防护服,并及时更换。
3. 科学用药:在进行局部消毒时,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注意消毒方法和浓度,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和损伤。
4. 进行感染控制:避免多人使用同一操作工具,尽量对操作室、手术室等环境进行消毒。
出血1. 善于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状态和即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出血。
2. 采取止血措施:在发现患者出血后,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常见的方法有局部止血、压迫止血、缝合止血等。
肢体损伤1. 严格遵守规定:在进行高危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定和操作流程,不得擅自修改或调整操作方式。
2. 保持沉着:在发生肢体损伤时,保持沉着冷静,做好紧急救护措施。
处理方针针对操作中出现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针:感染1. 针对不同病原体进行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加强营养和护理:采取适当的营养和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出血1. 停止出血:在出现出血时,应立即采取相关止血措施,如实施局部按压、外敷冰袋、输注血浆等。
2. 密切观察:术后应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和心肺功能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肢体损伤1. 及时处置:在发现肢体损伤时,如果伤情轻微,应及时止痛、包扎,如伤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 安抚患者:在处理肢体损伤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和情绪疏导工作,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以上是关于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技术操作的了解和掌握,并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第一章胸外心脏按压术操作并发症第一节肋骨骨折一、发生原因 1、胸外心脏按压时用力过大或者用力不当,如冲击式猛压;按压位置不当,用力方向与胸壁不垂直,按压动作呈摇摆样,松开按压时双手离开胸壁等。
2、病人本身年龄较大或者有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症,折肋骨骨多在中段,容易刺身胸壁软组织,产生胸壁血肿。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疼痛是肋骨最明显的症状随着咳嗽、深呼吸或者身体运动等而加重,有时病人可同时听到或感到有骨摩擦感。
2、胸壁血肿;由于胸廓稳定性受破坏,可使呼吸幅度受限、呼吸浅表和肺泡通气减少,病人不敢咳嗽,痰潴留,从而引起呼吸道分泌物梗阻、湿肺、或肺不张等。
3、多跟多处肋骨骨折时出现连枷胸,反常呼吸、纵膈摆动、影响血液回流,造成循环功能紊乱是导致和加重休克的重要因素之一。
出现骨擦音。
胸片提示有骨折。
三、预防及处理按压时操作规范,按压平稳,有规律地不间断地进行,不能冲击式猛压,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1/ 8以免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
2、根据病人年龄掌握按压力度,及幅度。
3、单处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预防肺部感染。
4、多根肋骨骨折的处理,除了上述治疗原则外,要尽快消除反常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防治休克,必要时应用机械通气来消除反常呼吸。
2、需要行开胸手术的病人,可同时对肋骨骨折进行不锈钢丝捆扎和缝扎固定或用克氏针作骨髓内固定。
但对于伴有严重肺挫伤且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人,及时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治疗,仍有重要地位。
第二节损伤性血、气胸一、发生原因胸外心脏按压时,用力过大过猛或者用力不当,导致肋骨骨折,骨折端刺破胸膜腔,形成气胸;刺破胸部血管,引起血胸。
二、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伤侧肺部分萎陷,萎陷在 30%一下者,无明显症状。
超过 30%可出现胸闷、期急、干咳;大量积气时可发生呼吸困难;体检可见伤侧胸部隆起,气管向健侧移位,呼吸运动和语颤减弱,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伴有血胸时,出血量少时无明显症状;中等量以上的血胸(超过 500-1000)时可表现为失血性休克及呼吸功能紊乱的症状,如面色苍白、口渴、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发绀、贫血等, x 线检查可见侧胸膜腔积液阴影及液平面,纵膈向健侧移位。
常见专科病人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常见专科病人护理技术操作的预防和处理流程一、约束带的使用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流程一)血液循环障碍如果患者出现肢体局部循环障碍, 应立即松解约束, 评估伤情, 更换约束部位, 并报告医生和护士长。
然后, 应活动肢体, 进行局部按摩, 促进血液回流, 并安抚患者及家属。
观察局部循环是否改善, 如果有改善, 可以给予热敷、理疗如磁疗、烤灯照射等。
如果局部循环无改善或发生局部组织坏死, 请外科医生会诊处理。
最后, 记录局部皮肤情况, 做好床旁交接班, 科室讨论分析, 并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二)皮肤破损、皮下淤血如果约束致患者皮肤破损, 应立即松解约束带, 更换约束部位, 并评估伤情, 报告医生和护士长。
然后, 应局部涂擦0.5%碘伏,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避免摩擦和受压, 并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
最后, 安抚患者及家属, 记录受损部位皮肤情况, 做好床旁交接班, 科室讨论分析, 并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如果约束致患者皮下淤血, 应立即松解约束, 更换约束部位, 并评估伤情, 报告医生和护士长。
然后, 应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 加强局部观察, 并记录受损部位皮肤情况。
最后, 做好床旁交接班。
三)约束带松脱如果出现约束带松脱, 应查找原因, 重新约束, 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并做好解释和宣教, 加强巡视。
四)肢体麻木、关节僵硬、骨折如果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关节僵硬等症状, 应立即松解约束带, 并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
然后, 应查找原因, 评估伤情,并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
最后, 安抚患者及家属, 观察病情并记录, 做好床旁交接班。
如果出现骨折, 应进行科室讨论分析, 并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二、危重患者翻身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流程一)坠床如果患者发生坠床, 应立即报告医生和护士长, 评估伤情后再搬动, 取合适体位, 并检查受伤部位及严重程度(必要时拍X 光片)。
然后, 应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 安抚患者及家属, 观察病情并记录, 做好床旁交接班。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中心静脉导管(CVC)置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预防感染:事先洗手,并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使用消毒剂消毒相关部位,穿过皮肤时保持无菌。
处理方法:发现感染症状时,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拔除导管。
2.血肿:注意穿刺针的进程,不得过度推进。
处理方法:轻微的血肿自行吸收,严重者需进行引流或压迫止血。
3.心包填塞:按照解剖标志进行穿刺,避免伤及心脏或心包。
处理方法:怀疑心包填塞时需立即拔除导管,给予补液、补血及撤离病房等支持性治疗。
4.气胸:及时发现和治疗导致气胸的原因,如开放性气胸需立即紧急处理。
处理方法:导管在气胸的一侧需拔除,给予氧疗或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措施。
5.血栓形成:进行导管置入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液凝固功能的评估,同时每天检查导管是否堵塞。
处理方法:发现血栓形成时,给予相应的抗凝治疗。
6.穿刺部位出血:术前事先止血,术后加压包扎并压迫至止血。
处理方法:大出血时进行留置止血带,必要时还需行手术处理。
二、气管插管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食管插入:进行气管插管时应提前进行食管袖套检测,避免食管插管。
处理方法:若发现插管时困难,需立即中止插管,并通过其他方法解决通气问题。
2.牙齿损伤:在插管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口腔内的牙齿。
处理方法:若发生牙齿损伤,可以及时记录,并安排口腔科进行修复。
3.支气管痉挛:进行气管插管前,可给予患者气管扩张药物,避免支气管痉挛。
处理方法:插管后若出现支气管痉挛,需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
4.双肺误插:插入气管插管时要选择合适的插入深度,防止误插至右主支气管。
处理方法:如果发现插管的位置不对,需及时调整插管位置。
5.肺不张:插管后要调整合适的通气参数,避免导致肺不张。
处理方法:如果发生肺不张,需及时给予气管吸痰、翻身或极端情况下拔管。
三、尿管置管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泌尿系感染:尽量选择一次性尿管进行置管,且术前进行适当的泌尿道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