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包工作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327.50 KB
- 文档页数:8
汽包的工作原理
汽包是锅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由汽包壳、汽包壁、汽水分离器、汽水管道和汽包附件等组成的完整的压力容器。
它通过蒸汽入口和汽包进口连接在一起,并在其中进行热交换。
当蒸汽从锅外进入时,会产生一个与蒸汽压力相对应的水压力,通常称为饱和蒸汽压力;当蒸汽进入汽包时,会产生一个与水压力相对应的汽压,通常称为饱和汽压力。
汽包是由管子、阀门、汽水分离器、汽水管道等组成。
其中蒸汽入口和汽水分离器是整个汽包的核心部位。
在锅炉房中,有一个汽包上的设备叫汽包压力表。
它测量锅炉压力和蒸汽流量,并显示给水泵出口压力、给水流量等。
根据锅炉水位高低,当给水低于一定值时,给水泵自动停止工作;当给水超过一定值时,给水自动增加。
所以通过这两个压力表就可以随时掌握锅炉的压力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当锅炉房发生事故时,汽包壁上的压力表指示的数值会发生变化,以反映锅炉房事故的严重程度。
当锅炉房发生事故时,安全阀自动开启排出锅外的蒸汽和水。
—— 1 —1 —。
汽包汽水分离器原理汽包汽水分离器是一种常见的设备,用于将汽水中的汽与液体分离,使汽水变成纯净的液体。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以及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变化的特性。
汽包汽水分离器通常由一个封闭的容器和一个压力调节装置组成。
容器内部有一个分隔膜将容器分成两个部分,上部是汽水的蒸发室,下部是液体的收集室。
压力调节装置可以调节容器内的压力,控制汽水的蒸发和液体的收集。
当汽包汽水分离器开始工作时,首先将汽水注入容器中,并通过压力调节装置将容器内的压力调整到适当的范围。
随着容器内部的温度升高,汽水中的汽体开始蒸发,汽体通过分隔膜进入蒸发室。
由于蒸发室的温度较高,汽体在蒸发室中会迅速蒸发。
在蒸发过程中,液体中的溶解气体也会逐渐释放出来。
由于液体中的溶解气体在高温下的溶解度较低,所以在蒸发室中,液体中的溶解气体会逐渐从液体中脱离出来,并随着汽体一起进入蒸发室。
蒸发室中的汽体和溶解气体会通过管道排出。
此时,蒸发室中的汽水已经变成了纯净的液体。
液体会随着重力作用,通过分隔膜进入收集室。
收集室中的液体可以通过出口管道取出,作为纯净的液体使用。
汽包汽水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气体溶解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
在高温下,汽体的溶解度较低,而溶解气体的溶解度较高。
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汽包汽水分离器能够将汽水中的汽体和溶解气体分离出来,使汽水变成纯净的液体。
总结起来,汽包汽水分离器利用气体溶解度和溶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力变化的特性,将汽水中的汽体和溶解气体分离出来,使汽水变成纯净的液体。
这种设备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液体产品。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操作,汽包汽水分离器能够高效地工作,满足人们对纯净液体的需求。
换热器汽包的工作原理换热器汽包是一种用于热交换过程中的热源,用于冷凝和蒸发的传热器设备。
它通过将热量传递给流体中的蒸汽或液体,实现热量的传递和转换。
换热器汽包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换热器汽包通过将冷却介质与热源中的蒸汽或液体接触,使其传热。
根据传热的方式不同,换热器汽包可分为冷凝器和蒸发器两种类型。
冷凝器是将蒸汽转化为液体的传热器,它通过将冷却介质中的热量传递给蒸汽,使其冷凝成液体。
蒸发器则是将液体转化为蒸汽的传热器,它通过将冷却介质中的热量传递给液体,使其蒸发成蒸汽。
其次,换热器汽包中的热源和冷却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是通过传热表面实现的。
传热表面是指热源和冷却介质之间的物质界面,通过这个界面实现热量的传递。
传热表面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机械强度,以确保热量能够有效地传递。
常见的传热表面形式包括管壳式、板式、管束式等。
然后,在换热器汽包的工作过程中,热源和冷却介质之间通过传热表面形成一个传热界面。
这个传热界面上的热量传递是通过传热介质完成的。
传热介质是指在传热界面中传递热量的介质,它既可以是蒸汽,也可以是液体。
传热介质在传热界面中通过流动,通过与传热表面接触,将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完成热量的转换。
最后,在换热器汽包的工作过程中,热源和冷却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和对流传热方式实现的。
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传热介质的分子间作用传递的过程,它主要取决于传热介质的导热性能。
对流传热是指热量通过传热介质的流动传递的过程,它既可以是自然对流,也可以是强制对流。
对流传热的强度取决于传热介质的流动速度和传热表面的形式。
总的来说,换热器汽包通过传热表面将冷却介质与热源中的蒸汽或液体相接触,利用热传导和对流传热方式传递热量。
通过这种方式,热源中的热量可以转移到冷却介质中,实现热量的传递和转换。
换热器汽包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各种热交换设备,如锅炉、冷凝器、汽车散热器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产品质量。
汽包双色水位计的工作原理汽包双色水位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液体水位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化工、能源等领域。
它通过气体和液体的密度差异,利用双色灯的原理来显示液体的高低水位,具有简单、直观、可靠的特点。
一、原理介绍汽包双色水位计的原理基于液体压力和气体压力的平衡关系。
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气室、引压管、液位管、双色指示管和双色灯。
其中,气室和液位管通过引压管相连,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二、气室和引压管气室是一个密封的空间,内部充满压缩空气。
当液位上升时,液体压力增大,通过引压管传导到气室内部,使气室内的压力增加。
相反,当液位下降时,压缩空气将原来的液体压力传导到气室,使气室内的压力减小。
三、液位管和双色指示管液位管是连接在汽包的侧面,其中充满了液体。
当液体的高度低于液位管时,气室内的压力可以顺利传导到液位管上,与大气压力平衡。
而当液体的高度高于液位管时,液位管的液体压力将会抵抗气室内的压力,导致气室内的压力增加不明显。
四、双色灯双色指示管内部充满了两种颜色的水柱,分隔在一起。
颜色的转变取决于液位管与双色指示管的连接方式。
当液位高于液位管时,双色灯会显示一种颜色,而当液位低于液位管时,双色灯会显示另一种颜色。
五、工作过程当液位高于液位管时,液体与液位管连接,气室内的压力相对较高。
此时,由于液体的压力抵抗,气室内的压力会减小。
双色灯中的水柱会显示第一种颜色,以示液体高位状态。
而当液位低于液位管时,液体与液位管断开,气室内的压力相对较低。
此时,双色指示管中的液体压力几乎不受抵抗,气室内的压力会增加。
双色灯中的水柱则会显示第二种颜色,以示液体低位状态。
通过观察双色灯显示的颜色,我们可以判断液体的高低水位。
一般情况下,高位状态显示红色,低位状态显示绿色。
当液位变化时,双色灯的颜色也会相应改变,使操作者能够及时了解液体的水位情况。
六、优势和应用汽包双色水位计具有以下优势:1. 工作原理简单:通过液体和气体压力的平衡关系实现水位的测量,操作简单直观。
汽包结构图和工作原理
汽包是汽车发动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承担着储存汽车燃料的功能,同时还能够对燃料进行过滤和供给。
汽包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汽包的结构图和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汽包的结构图。
汽包通常由外壳、进油口、出油口、油位计、滤清器、压力调节阀等部件组成。
外壳是汽包的主体部分,它能够承受燃料的压力,保证汽包的正常工作。
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用于加注燃料和将燃料输送到发动机。
油位计能够显示汽包内燃料的储存量,方便驾驶员对汽车燃料情况的掌握。
滤清器能够对进入汽包的燃料进行过滤,确保燃料的清洁度。
压力调节阀则能够调节汽包内的燃料压力,保证燃料的正常供给。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汽包的工作原理。
当汽车发动机启动时,燃料泵将燃料从油箱中抽取,经过滤清器后进入汽包。
汽包内的压力调节阀会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来调节汽包内的燃料压力,保证燃料能够被正常供给。
同时,油位计会实时显示汽包内的燃料储存量,提醒驾驶员及时加注燃料。
当发动机需要燃料时,汽包会将燃料输送到发动机,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总的来说,汽包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对简单,但它却承担着汽车发动机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包的正常工作能够保证燃料的供给稳定,从而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因此,我们在日常使用汽车时,需要注意定期检查汽包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转。
以上就是关于汽包结构图和工作原理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汽包还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向我们咨询。
汽包结构图和工作原理汽包是汽轮机发电厂的重要设备之一,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于汽轮机的安全运行和发电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汽包的结构图和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来看汽包的结构图。
汽包通常由汽包本体、进汽阀、排汽阀、过热器、排水器等部分组成。
汽包本体是汽包的主体部分,它承受着高温高压的水蒸气,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
进汽阀和排汽阀是控制汽包进出汽的关键部件,它们的开启和关闭直接影响着汽包内部压力的稳定性。
过热器则是用来提高汽包内部水蒸气的温度,从而提高汽包的热效率。
排水器则是用来排除汽包内部的凝结水,保持汽包内部的清洁和干燥。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介绍汽包的工作原理。
汽包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控制进出汽的阀门来维持汽包内部的压力和温度稳定。
当汽包接收到来自汽轮机的高温高压水蒸气时,进汽阀会打开,使水蒸气进入汽包本体,然后汽包本体内的水蒸气会通过过热器进行加热,提高温度后再送入汽轮机进行功率输出。
在汽包内部,水蒸气会不断地与汽包内壁和过热器表面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水蒸气的温度和压力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当汽包内部压力过高时,排汽阀会打开,释放部分水蒸气,以保持汽包内部压力的稳定。
排水器则是用来排除汽包内部的凝结水,防止凝结水对汽包内部设备的腐蚀和影响。
总的来说,汽包的结构图和工作原理是相互配合的,通过控制进出汽的阀门和利用过热器、排水器等设备,使汽包内部的水蒸气保持在适宜的压力和温度范围内,从而保证汽轮机的安全运行和发电效率。
汽包作为汽轮机发电厂的重要设备,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对于整个发电系统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使用和维护汽包时,需要严格按照其结构图和工作原理进行操作和管理,以确保汽包的安全稳定运行。
汽包的工作原理汽包,又称为汽水包,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发动机工作时,通过循环冷却剂来降低发动机的工作温度,以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
那么,汽包是如何工作的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汽包的工作原理。
汽包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汽包的位置和结构。
汽包通常安装在发动机的最高点,它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内部充满了冷却剂。
汽包上部有一个压力阀,下部连接着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当发动机工作时,冷却剂会被压力阀推送到发动机的各个部位,起到冷却作用。
其次,汽包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
当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高温会使汽包内的冷却剂温度升高,冷却剂的体积也会随之膨胀。
这时,汽包内的压力阀会打开,将多余的冷却剂推送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起到冷却作用。
而当发动机停止工作后,冷却剂温度下降,体积缩小,压力阀关闭,保持冷却系统内的压力平衡。
此外,汽包还起到了减震和减少水锤的作用。
在发动机运转时,汽包内的冷却剂会形成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发动机振动对冷却系统的影响。
同时,汽包还能减少水锤现象的发生,保护冷却系统的管道和部件。
总的来说,汽包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调节冷却系统内的压力和温度,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
同时,汽包还能起到减震和减少水锤的作用,保护冷却系统的其他部件。
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汽包是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重要环节。
总结,汽包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通过调节冷却系统内的压力和温度,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
同时,汽包还能起到减震和减少水锤的作用,保护冷却系统的其他部件。
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汽包是非常重要的。
锅炉汽包的三冲量工作原理
锅炉汽包的三冲量工作原理是指利用物理原理对锅炉汽包中的水进行定期的排放和补充,以保持水位稳定。
三冲量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第一冲:当锅炉刚启动或停机后,水位较高,需要排放一定量的水,保持水位在正常范围内。
第一冲又称“自排”,是自动进行的,水泵停止工作,排污阀打开,将锅炉内部的杂质和空气排出。
2. 第二冲:在锅炉运行期间,由于蒸汽不断排出,水位会逐渐下降,此时需要进行第二冲。
第二冲是手工操作,打开补水阀,让新水从水箱或给水泵注入锅炉,补充水位。
3. 第三冲:在锅炉运行一段时间后,锅炉内的水质会逐渐变差,此时需要进行第三冲。
第三冲是手工操作,将锅炉底部的污水排出,清洗锅炉内的杂质和沉淀物,保持水质清洁。
以上就是锅炉汽包的三冲量工作原理,通过定期排放和补充水,可以保持锅炉的水位稳定,确保锅炉安全运行。
汽包的工作原理
汽包是一种用于汽车悬挂系统的重要部件,它承担着减震和支撑车身的功能。
汽包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气体压缩和释放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来实现对车辆悬挂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下面将详细介绍汽包的工作原理。
首先,汽包内部装有气体,通常是氮气。
当车辆行驶在不平整的路面上时,悬挂系统会受到来自路面的冲击力,这时气包内的气体就会受到压缩。
气体的压缩会产生阻尼效果,从而减少车辆的颠簸感,提高乘坐舒适性。
其次,汽包还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气压的调节。
在高速行驶时,汽包可以通过增加气压来提高悬挂系统的刚度,从而减少车身的侧倾和悬挂的弹性变形,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而在低速行驶或通过颠簸路段时,汽包可以通过减少气压来增加悬挂系统的柔软度,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和乘坐舒适性。
此外,汽包还可以根据车辆的载重情况进行气压的调节。
当车辆载重较重时,汽包可以通过增加气压来保持悬挂系统的合适高度和刚度,防止车身下沉和悬挂过度变形。
而在车辆载重较轻时,汽
包可以通过减少气压来降低悬挂系统的刚度,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和乘坐舒适性。
总的来说,汽包通过气体的压缩和释放来实现对车辆悬挂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从而提高车辆的悬挂性能、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它在汽车悬挂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提升汽车行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汽包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气体压缩和释放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来实现对车辆悬挂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它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和载重情况进行气压的调节,从而提高车辆的悬挂性能、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汽包在汽车悬挂系统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为车辆行驶品质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汽包的工作原理
汽包是一种能够在高温下储存和传输液体的装置。
它主要由两层材料构成,内层是由薄膜材料制成的密封袋,外层是一种坚固的材料。
汽包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液体在受热时蒸发产生大量气体的特性。
当外界温度升高,液体内部的温度也会随之升高。
当温度达到液体蒸发点时,液体开始蒸发,并在密封袋内产生大量气体。
由于密封袋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在内部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密封袋会膨胀。
当温度下降时,液体停止蒸发并逐渐冷却。
此时,密封袋内部的气体压力会减小,导致密封袋逐渐恢复原状。
这样一来,汽包就能保持液体的密封状态,不会发生外漏或喷溅的情况。
汽包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常见的汽车防冻液包装,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食品包装和化工领域。
它们能够有效地保护液体,并且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
汽包工作原理
《汽包工作原理》
汽包是由汽缸中安装有活塞、导管、汽包、挡板和活塞杆等零部件组成的机械设备,通过活塞上下运动来实现汽包及其他设备的热循环。
汽包的工作原理是:
1. 活塞连接活塞杆将活塞上的汽包慢慢推压;
2. 汽包经受着活塞压力,使其内部汽体热量压缩,从而产生高温高压;
3. 活塞杆上带动活塞上移,汽包得到解压,汽体内产生热能,使汽体升温;
4. 当活塞杆再次带动活塞下移,汽包又被压缩,汽体释放热量;
5. 通过活塞杆上下的往复运动,汽包及其他设备形成了热能循环;
6. 汽体热量被传递到其他设备,使其他设备升温,从而实现汽包的目的。
汽包及其相关设备的操作均要求安全、稳定、可靠,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温度、压力等参数控制,以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 1 -。
余热锅炉汽包工作原理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起探究一下余热锅炉汽包的工作原理,这可有意思啦!想象一下,余热锅炉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能量转换机器,而汽包就是这个机器里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那汽包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首先呀,余热锅炉里面会有很多高温的烟气,这些烟气带着大量的热量。
当水被送进汽包的时候,就像是一群小水滴来到了一个大房间。
汽包里面的空间很大,水在里面可以比较自由地活动。
由于汽包下面会受到高温烟气的加热,靠近底部的水就会被快速加热。
这些被加热的水温度升高,密度变小,就会往上升。
而上面相对温度低一些的水呢,密度较大,就会往下沉。
这样一来,在汽包里面就形成了水的自然循环流动。
随着底部的水不断被加热,水温越来越高,就会有一部分水变成水蒸气。
这些水蒸气会聚集在汽包的上部空间。
就好像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不断有气泡冒出来,最后充满了杯子的上方。
同时,汽包里还有一些分离装置,它们就像是小卫士一样,把水蒸气中可能携带的水滴分离出来,让水蒸气更加纯净。
纯净的水蒸气会从汽包的出口出去,被送到其他地方去发挥作用,比如推动汽轮机转动来发电。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汽包想象成一个大的水壶在烧水。
下面用火加热,水沸腾后产生蒸汽,而汽包里的装置就是帮助把蒸汽和水更好地分开。
而且,汽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储存一定量的水和蒸汽。
这样即使在外界需求有变化的时候,也能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余热锅炉的汽包工作得非常努力。
它不断地把余热转化为有用的蒸汽,为工厂的生产提供动力。
同学们,现在是不是对余热锅炉汽包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啦?是不是觉得这个过程很神奇呢!。
气包车工作原理
气包车是一种运用气体压缩原理来传输能量的装置。
它包括一个气包和一个压缩机。
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气包车内部有一个气包,它是一个柔软的被气体充实的容器。
气包的体积会随着气体充入增大,随着气体排出而减小。
接下来,气包车内部的压缩机会开始工作。
压缩机会将气体压缩并注入气包中,这样就使气包内的气体压力增加。
当气包充满气体时,压缩机会停止工作。
然后,当需要使用气包车时,通过控制阀门,可以将气体从气包中释放出来。
由于气包内气体的压力高于外界,所以气体会自动流向低压区域。
这样,气包车就能提供所需的气体动力。
最后,在气包中的气体完全释放后,可以再次使用压缩机将气体注入气包,使其重新充满气体,以供下一次使用。
总结来说,气包车通过压缩机将气体压缩并注入气包中,然后通过控制阀门释放气体来提供动力。
这种原理使得气包车具有便携、灵活和高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运输和航空等领域。
分汽包工作原理
分汽包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压力容器将蒸汽分配给不同的用户。
分汽包是一种特种设备,属于压力容器类,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锅炉产生的热蒸汽调整后分配到各个需要蒸汽的用户。
具体来说,分汽包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接收和分配:分汽包接收来自锅炉的饱和蒸汽,并通过内部的调压装置将其分配到不同的管道中,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 汽水分离:在分汽包内部,通常会有一个汽水分离的过程,利用蒸汽和水的密度差异,以及重力作用,实现汽与水的分离。
这样,可以确保输送到用户那里的是干燥的蒸汽,而不是湿蒸汽。
3. 自然循环:分汽包与下降管、上升管相连,组成自然循环回路。
在这个过程中,水在锅炉中经过加热、蒸发、过热三个过程,最终变成合格的过热蒸汽。
4. 储热能力:由于分汽包中存有一定的水量,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储热能力,可以在需求波动时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
5. 安全和维护:作为特种设备,分汽包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分汽包的作用是将锅炉产生的蒸汽合理分配到各个使用点,同时保证蒸汽的质量和安全。
在工业应用中,分汽包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有效运作对于整个系统的稳定和效率至关重要。
汽包介绍
唐有文
一) 汽包及相关问题
图(1) 汽包的结构特点:
1)图(1)为汽包的内部简结构。
设有中间夹层,汽水混合物于汽包两侧引入其中,防止欠热的水与汽包壁接触,并形成温度均匀的汽水混合物夹层,以减少汽包壁温差,增强汽包的运行灵活性和安全可靠性。
汽包的结构要求我们启动时注意其上下壁的温差。
启动过程中其下部先接受水加热,因而温度高于上部,当炉点火产汽时,上部接受凝结放热,使其温度高于下部,温差接受下图(2)约束,以此来保护汽包的安全,以免承受过大应力。
图(2)
3.4
20
MPa
上下壁温差
锅炉汽包压力
2) 给水的补充由两根没于水位以下沿汽包长度方向布置的管子来分配,其两头向中间收缩,以期减少给于汽包水位的波动。
3) 共194只旋风分离器分前后三排,沿汽包长度均布,以保证负荷大幅度变化使水位波动时,能有效地进行汽水分离。
旋风分离器上部斜置一级百叶窗分离器,在汽包顶部布置二级百叶窗分离器。
一二级百叶窗分离器进一步分离蒸汽中的水份,使进入过热器的干度达到99.9%以上。
4)汽包的两封头和下部共有四根大直径下降管,为了防止产生涡流和下降管内带汽,在下降管入口处设有防旋栅格,并控制下降管入口水速在标准允许范围内。
5) 汽包内设置了加药管,连续排污管,蒸汽取样管。
6) 如图(5)示为汽包各管布置。
二)汽包水位测量
图(3)
图(3)示为汽包水位测量筒简图 ,可得如下式(1) : H =[L(MC-MS)g-ΔP ]/(MW-MS)g (1)
式(1)中含义: MC : 汽包外水密度 MS :汽包内饱和汽密度 MW :汽包内饱和水密度
L :汽水连通管之间的垂直距离 ΔP :输入差压变送器的差压
1) MS 和MW-MS 与汽包压力基本呈线性关系;MC 与环境温度有关,启炉时温升与压升
影响相抵消,近似为恒值。
可由图(4)示。
p 1
p 2
L
H
M S
M W
M C
图(4)
2) 做为本炉汽包水位测量由下图(5)示出:左右各有一电接点水位计和双色水位计,
锅炉正常运行以就地水位计为准参照电接点水位计作监视手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表计的散热原因,所显示的水位比实际水位要低。
试验表明亚临界自然循环炉的差值约在50~100mm ,我们的锅炉双色水位计设有温度补尝阀(左侧与#1下降管相连,右侧与#4下降管相连),这样可以减少水位读数的误差。
图(5)
5M pa
15M pa
M W -M S
M C -M S
1#下降管
M
加药炉水取样
连排
M
4#下降管
M
炉水取样
双色水位计
电接点水位计
平衡容器
M
M
汽 包
M
M 压力信号
M
平衡容器
M
M
平衡容器双色水位计
电接点水位计
高读压力
压力信号
压力信号
低读压力
3)平衡容器右二左一,取得三个ΔP,另于汽包上取得三个汽包压力值,经f(x)计算得出H 4)作为三冲量的蒸汽流量须经汽温汽压修正,一般取得调节级参数作为修正参量。
作为三冲量的给水流量须经温度修正,同时给水流量应与蒸汽流量相平衡,就得加上过热器的一二级减温水流量。
当于中压缸启动时,投三冲量运行时,有给水流量修正的问题,此时作为蒸汽流量需取中压缸入口与低旁入口的值,给水流量需加上高旁与再热器的减温水流量来修正。
当电泵出口阀打开或负荷大于10%时,汽包水位的控制权自动切到电泵,此时电泵控制的水位是单冲量与三冲量相结合的控制;当负荷大于15%时,可以无扰地切至三冲量。
但中压缸启动经阀切换后,在热态启动时,负荷可以达11%左右,用调节级参数作为蒸汽修正参量则负荷须大于11%,水位三冲量控制是精确的。
,
图(6)
5)图(6)给出给水流量蒸汽流量扰动给汽包水位的影响,①为不考虑水面下汽泡容积变化,②为不考虑给水量与蒸发量的平衡,③为实际汽包水位变化,燃烧扰动类似蒸汽流量扰动给汽包水位的影响变化。
6)作为我们的考虑,对于水位的影响主要关注于启停中,其变化较大。
通过图(6)可以分析,为什么开关旁路,冲转,并网以及燃烧加强时水位的变化有此规律,作为水位须我们有一提前思考,这一点非常重要。
对于锅炉容量增加,汽包的相对水容积减少因而大容量锅炉汽包水位的变化速度是非常快的,有计算表明600MW自然循环汽包炉水位变化200mm 约6~8秒,作为手动操作若是缺少预见那是非常困难的。
运行人员时刻不能疏忽的工作,我们的汽包中心线为0位,有±100mm,±200mm两挡。
高位一般由热化学来确定,下限由水循环安全性来决定。
通过连排或定排来控制汽包水位,本炉的定排开启受汽压5Mpa限制,若是不行则应通过燃烧率的调整。
作为监视上下壁温差的温度测点分布于下图(7)示:分别取上下平均值的差值作参考量来监视。
温差的控制主要表现在饱和温度的变化率的控制,起压后这取决于压力变化,而压力控制更容易掌握。
图(7)
图(7)温度热电偶上下相对,两侧靠近给水管边。
图(8)
图(8)是饱和温度允许的增长率,从图可知启始温升对应111℃
/h(1.85℃/min),这相对于汽包的初始压力和初始温度来讲,总的温升量也是受限的。
二)水循环及相关问题
图(1)图(1)为侧墙水冷壁的下集箱
图(2)图(2)为后墙水冷壁的走向
图(3)
图(3)为前墙
一) 本炉水循环系统采用集中供水,分散引入,引出方式。
根据炉膛热负荷分布和结构特点,水冷壁划分为28个循环回路。
前水冷壁与后水冷壁沿锅炉宽度各分成6和12个回路,两侧水冷壁各分成5个回路。
水冷壁采用膜式全焊结构,由钢管和扁钢制成。
共有水冷壁管996根,为防止膜态沸腾,提高水循环的可靠性,在炉膛高负荷区采用了内螺纹管以防止水冷壁发生传热恶化。
为改善炉内高温烟气的充满度,在炉膛出口处由后水冷壁弯成折焰角,伸入炉膛1/3(5486mm )深度。
其上部的后水冷壁分成两路,一路为后水冷壁吊挂管,由89根管组成,管子垂直向上进后水冷壁上集箱,另一路由178根管组成,其为水平烟道膜式全焊底包覆,到尾部烟道人口处向上延伸成
水平烟道后部凝渣管,最后进入后水冷壁后屏上集箱。
炉水由2根φ660.4×60mm (汽包下部)和2根φ558.8×50mm (两封头下部)的大直径下降管引到标高7M 的水冷壁下集箱位置,经118根供水管分配到每个水冷壁下集箱。
经水冷壁管加热成汽水混合物进入水冷壁上集箱,由184根管导入汽包内前后隔仓并分配到每个旋风分离器。
二) 本炉是自然循环汽包炉,其主要特点有:
图(8)
下降管
上升管
M 1M 2
H
图(8)示意了运动压头的产生, 得下式:
Syd=H(M1-M2)g
M1:汽包压力温度下的水密度。
M2 :受热之下的计算密度。
H:压高。
1)从式可知Syd的产生关键是(M1-M2)的大小。
而(M1-M2)是受热而形成,不需要任何外力,这是自然循环一大看重点。
2)自补偿能力强。
当循环回路的吸热增强时,运动压头的增加幅度大于流动阻力的增值,而使水量增加,称为自补偿能力。
对于强制炉,其也有自补偿能力,只是没有自然循环的自补偿能力强,其主要受限于上升管入口处的节流圈。
3)压力适用范围较广。
随着锅炉容量增大,汽包内压力也相应增大,(M1-M2)是减少了,同时流动阻力明显增大,但有计算与经验表明汽包内压力达20.2MPa循环是可靠的能保证锅炉安全运行。
4)容量适应范围广。
由于采用内螺纹管技术,防止了膜态沸腾,自然循环炉就其本身来讲容量适应范围就极广,但受制于运输与安装,目前有875MW机组(2780t/h的锅炉,汽包压力20.5Mpa)。
5)低负荷适应性良好。
对自然循环锅炉水循环的长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可以认为,只要锅炉在最高负荷和压力下水循环是安全可靠的,通常在低负荷时,且热负荷偏差不是过大时,不会出现停滞,倒流或膜态沸腾,即使起动初期,个别管子出现停滞,倒流,由于热负荷极低,也不会有危险,尤其是超高压以上锅炉,低负荷的适应性更好。
循环水量随负荷下降略有下降,循环倍率大大提高,增加了安全性。
6)金属消耗较多。
但总体的来讲与控制锅炉及直流锅炉相比有着限制,控制锅炉其蒸发系统布置比较自由;启停快;先循环后点火,水冷壁膨胀均匀;熄火后保持循环,蒸发系统得以强制冷却,利于事故处理;容许较低循环倍率;金属消耗较少;对于控制锅炉来讲热负荷分布对其蒸发系统设计影响较大,循环泵及其系统必须安全可靠。
自然循环锅炉其压力在亚临界及以下,启动时必须对汽包水位加以控制,才能保证其运行安全。
三)影响水循环可靠性的因素:
1)对亚临界和超高压炉有可能出现水冷壁管内传热恶化。
2)上升管出口接到汽包水位以下时,出现自由水面。
3)循环倒流。
4)下降管内工质大量带汽或汽化,使循环减弱,导致循环停滞或传热恶化。
5)在水平或微倾斜的管,工质流速不高时,可能出现汽水分成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