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多联机的设计选型
- 格式:ppt
- 大小:29.77 MB
- 文档页数:37
多联机设计规范
多联机是现代空调系统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在一个室内机上连接多个室内机,通过一台室外机进行控制。
为了保证多联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需要遵循以下设计规范。
1. 设计原则:多联机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建筑物的整体空调需求,综合考虑环境条件、使用需求、能耗控制等因素,合理确定系统的规模和布置。
2. 室内机布置: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房间的大小确定室内机的布置位置,尽量均匀分布,以保证冷气的均匀输出,减少冷热不均带来的不适感。
3. 室外机规格:室外机的功率和规格要根据室内机的总制冷和制热负荷计算确定,尽量选择能耗低、噪音小、维护方便的产品。
4. 管道设计:多联机系统的管道设计应满足各室内机之间的联接,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联接,以及排水和冷媒的流通等要求。
管道长度、弯头数量和管径的选择应满足设计要求。
5. 设备选型:选择合适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型号,考虑系统的制冷、制热能力、能效比、噪音等指标,根据具体需求确定最佳的设备组合。
6. 控制系统:多联机系统的控制系统应具备自动调节、定时启停、温度控制等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手动或自动控制。
7. 电源设计:多联机系统的用电量较大,应合理设计电源线路,确保电压稳定和供电安全,避免过载或短路等问题。
8. 维护和保养:多联机系统在日常使用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过滤网、清理室内外机的灰尘、检查冷媒压力等,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以上是多联机设计的一些常见规范,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确保多联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并提高空调系统的舒适性和能效。
多联机选型设计及安装施工指导说明第四章工程设计及安装施工一、冷媒配管工程(一)、冷媒配管设计1、冷媒配管长度和落差注:相当长换算:按分歧管接头0.5m/处、2、冷媒配管选取1)冷媒配管类型选定配管类型连接部位编号室外机与第一分歧管间1、2主配管分歧管与分歧管间支配管分歧管与室内机间 32)单模块室外机配管尺寸和连接方法机型气侧液侧MDV-D252(8)W/S-830Φ28.6(焊接)Φ12.7(扩口螺母)MDV-D280(10)W/S-830Φ28.6(焊接)Φ12.7(扩口螺母)MDV-D335(12)W/S-830Φ28.6(焊接)Φ12.7(扩口螺母)MDV-D400(14)W/S-830Φ38(焊接)Φ15.9(扩口螺母)MDV-D450(16)W/S-830Φ38(焊接)Φ15.9(扩口螺母) 3)多台模块机并联的连接主管尺寸并联机组能力A(HP)配管尺寸(气/液)18≤A≤24 Φ38.0/Φ19.026≤A≤32 Φ45.0/Φ22.034≤A≤48 Φ54.0/Φ25.050≤A≤64 Φ67.0/Φ28.6★注意:多台模块机并联时,必须处于同一水平面,不得出现高差。
4)主配管尺寸选定A (HP) 配管尺寸 (气/液) 适用分歧管备注0<A≤12 Φ28.6/Φ12.7 MDV-BY101分流冷媒到下一分歧管或室内机12<A≤16 Φ38.0/Φ15.9MDV-BY102分流冷媒到下一分歧管或室内机16<A≤24 Φ38.0/Φ19.024<A≤32Φ45.0/Φ22.0 MDV-BY103分流冷媒到下一分歧管或室内机32<A≤48 Φ54.0/Φ25.0 MDV-BY104分流冷媒到下一分歧管48<A≤64 Φ67.0/Φ28.6 MDV-BY105分流冷媒到下一分歧管说明:① A表示:配管下游内机(从该段配管的至最后一台内机之间所有内机)的马力数之和。
② 第一分歧管以外机总能力为准,其他分歧管不得大于第一个分歧管。
简单易学的多联机选型教程,人人都可学会!来源:制冷百科空调设计流程图1.房间面积计算根据房间开间、进深确定房间面积,如图中卧室面积为:3.6m*3.0m=10.8㎡2.各房间负荷计算负荷计算分为详细计算和简易估算,详细计算时需要考虑过冷房和暖房,如下图所示:冷房过程暖房过程工程上一般选用简易估算的方式进行负荷计算,简易计算公式:热负荷=单位热负荷*房间地面面积*修正系数例如,前面图中卧室负荷为:Q=120w/㎡×10.8m×1.0=1296w。
说明:修正系数:当地气候条件、房间层高朝向、系统管长、内外机高差。
单位热负荷:一般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经验选取(下表格附参考)。
房间地面面积:房间内陆面的有效面积。
热负荷参考3.室内机的机型选择选定机型时,需将前面计算出来的房间负荷与厂家空调样本对应选出相应型号的室内机功率。
具体选择什么形式的室内机,就要根据用户要求、装修情况、房间结构、层高等确定,下表给出一般机型选择参考:内机机型选择时的留意点:4.室外机的机型选择在满足空调系统内外机管长、第一分歧管前后管长、高差及室外机的容量范围等方面要求时,将相临近的所有室内机制冷量加和,计算出总的制冷量后,与厂家的样本对应查出合适的室外机型号,室内、外机能力配比可在50%~130%之间。
例如:某工程中设计的室内机中RFT56KX 共4台,RFTS36KX共2台,RFU90KX共3台,则室内机合计容量:56×4+36×2+90×3=566,即56.6KW。
•对应的室外机:20HP,RFC560KX,内外机配比为56.6÷56.0=1.01。
分析:室内外机制冷量基本达到1:1,这样的配置适合所有室内机同时开机的场合。
•对应室外机也可选择:18HP,RFC504KX,内外机配比为:56.6÷50.4=1.12。
分析:室内外机制冷量达到1.12:1,这样的配置适合室内机中有1台不经常开启的场合。
家装多联机该怎么选型?1、查看顾客户型图、核算出每个房间面积在给顾客推荐多联机时,首先要查看顾客的户型图,根据户型图,测算出每个房间是多少平米,并一一记录下来,方便下面推荐室内机。
三室两厅,总面积120平米(具体举例说明):主卧:18平米;客卧:15平米;书房:10平米;客厅:24平米;餐厅:12平米。
2、根据室内面积选定室内、室外机型号方案一:客厅+餐厅共用一台室内机①.选定室内机:测算出顾客每个房间的实际面积之后,接下来我们根据房间面积x220W/平米,来计算此房间所需要的冷量,最终对着室内机型号选定对应室内机机型。
依次类推选出每个房间的机型,将所有选定的室内机组装机容量相加得出16.8kw。
注:一般家用热负荷标准为:200-220W/平米(制冷计算)。
注:以上室内机选型热负荷按照220W/平米计算。
②.选定室外机多联机是变频的可以实现一定的超配,但超配系数不能超过1.35。
因此根据得出,室内机机组装机总容量之和16.8KW÷室外机机组容量小于等于1.35即可(如下图),因此选用14kw室外机,约6匹。
注:为保证顾客使用效果建议超配系数1.2较为理想。
方案二:客厅、餐厅各用一台室内机①选定室内机:给客厅、餐厅单独的安装室内机可以更好的保证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在顾客预算充裕的情况下,尽量单独匹配室内机,按照每个房间的测算面积选定对于的室内机,最终得出室内机机组装机总容量为17.5KW。
注:以上室内机选型热负荷按照220W/平米计算。
②.选定室外机室内机机组装机总容量之和17.5KW÷室外机机组容量小于等于1.35即可(如下图1.2小于1.35),因此选用14kw室外机。
注:为保证顾客使用效果建议超配系数1.2较为理想。
3、根据选定的设备价格+安装费报价罗列出选配表格,并根据室内机、室外机机型填写销售价格,最后根据顾客的实际按照情况确定安装费用,然后将所有的价格一相加就是正常的报价。
二、空调系统的选型1、多联机系统的分类多联机式空调系统根据其制冷剂配管实际连接形式大体可分为室外直接分支方式和室外总管、室内分支的连接方式两大类。
1.1室内分支形式采用室内分支形式的多联机式空调系统,其室外机组的所连接的制冷剂配管由一组气管和液管构成(一般称为主配管,对于部分品牌的热回收式系统则由两根气管和一根液管构成)。
制冷剂主配管根据室内机组的分布情况,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再分支,最终与各个室内机组相连接。
1.2室外分支形式采用室外分支的多联机式空调系统,其室外机组连接复数组制冷剂配管,数量根据实际连接的室内机组的数量和形式来确定。
1.3本系统形式相对而言,采用室内分支的系统,由于流量调节机构设置在各室内机组中,能较为迅速地对应室内负荷的变化,且可达到较长的配管长度以对应较为大的空调空间;而室外分支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由于流量控制机构设置在室外机组,为减小管路的输送损耗,一般不宜安装较长的制冷剂配管,多用于三房至四房的家庭场合。
本系统选用室内分支形式。
2、室内机的选型2.1室内机的精确选型的几个修正变频多联机系统的设计流程如下:首先是系统设计规划,进行空调分区的划分,拟定新风解决方案和控制解决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气候条件、建筑状况、发热设备等进行负荷计算,由负荷计算结果初步确定室内机容量、形式、设计位置。
因为在设计时有多个影响因素需要考虑,其中包括温度因素、连接率因素、管长因素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修正系数可提高选型的准确性,同负荷计算更匹配,设计更完美,能有效减少设备的浪费。
2.1.1温度修正能力修正的第一个要点是温度的修正。
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机组的能力也不尽相同。
可以根据具体设计条件,查询不同温度条件下机组的容量表来获得这一步的修正。
2.1.2连接率修正室内机容量总和超过室外机所提供的实际能力时,室外机的能力不再同室内机容量总和呈线性变化,室内机的容量会有所衰减,连接率较大时必须考虑这个因素的影响。
1.3 热负荷计算根据规范,对下列各项耗热量进行计算:1,外墙、外门窗的耗热量;2,内墙、内门窗的耗热量;3,屋面、天窗的耗热量;4,楼板、地面的耗热量。
对于采暖热负荷,还计算由门窗缝隙冷风渗透造成的耗热量。
在冷风渗透计算中考虑了热压与风压的综合作用,可用于多层和高层采暖热负荷的计算。
对于空调热负荷,不计算冷风渗透,除上述四项外,另外计算新风热负荷。
具体采用的计算公式如下: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Q=传热面积×传热系数×室内外计算温差×温差修正系数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Q'=Q×(1+朝向修正+风力修正+多面外墙修正+窗墙比修正)×(1+房高修正)×(1+间歇修正)×(1+其它修正)其中:多面外墙修正仅用于外墙、外门、外窗;窗墙比修正仅用于外窗;地面按平均传热系数法计算。
冷风渗透耗热量Q=0.278×渗入室内的空气量V×空气密度×空气比热×室内外计算温差其中:V=缝隙长度×缝隙单位长度每小时渗入室内的空气量×缝隙渗透量的综合修正系数空调新风热负荷计算公式:热负荷=人数×人均新风量×室外空气密度×室内外空气焓差/3.64 空调系统方案选择一般风系统分两类:①低风速全空气单(双)风道空调方式的送风系统;②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方式中的新风系统。
由于此办公大楼第三层和第八层都以中小型的办公室为主,少数为大空间的办公室,故在本设计中两种方式均有采用:第八层的面积较大的办公室空间一采用全空气系统,冬季送热风,夏季送冷风,风管送风,集中回风后回风。
对于中小型办公室等面积稍小的空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在楼梯间设新风机组,将新风处理至等焓状态送风,室内空调负荷由风机盘管独立承担。
这种方案既提高了该系统的调节和运转的灵活性,且进入风机盘管的供水温度可适当提高,水管的结露现象可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