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感悟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感悟岁月沧桑的成语
以下是一些感悟岁月沧桑的成语:
1. 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多变,沧海变成了桑田,比喻变化巨大,时间流逝。
2. 光阴荏苒:表示时间的流逝,很快的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年又一年。
3. 历经沧桑:形容经历了许多世事的变化和挫折,非常坎坷。
4. 朝三暮四:形容人反复无常,表示时间在不断变化,一会儿是三,一会儿是四。
5. 人来人往:表示人类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流动,人来人去,人走茶凉。
6. 水滴石穿:比喻坚持不懈的微小努力能够产生巨大的成果。
7. 岁月如梭:表示时间飞逝,岁月如梭,要珍惜时间,抓住当下。
8. 物是人非:表示的事物已经变化了,人也已经走了,曾经熟悉的地方也已经陌生了。
9. 世事无常:表示世事变化无常,不可预测,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10. 历经磨难:形容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成语与人生用成语感悟人生哲理与智慧成语与人生用成语感悟人生哲理与智慧人生是一场旅程,有时艰辛曲折,有时喜怒无常。
在这个旅程中,成语如同精美的珠玉,在平凡的文字中闪耀着智慧与哲理。
通过运用成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悟人生的意义,获得生活的智慧。
一、勤奋与坚持成语中有许多和勤奋、坚持相关的词汇,如"卧薪尝胆"、"锲而不舍"、"破釜沉舟"等。
这些成语告诉我们,要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就必须保持勤奋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中的故事,讲述了公元前260年,楚国大夫范蠡辅佐吴王夫差,为了报国雪恨,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故事。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经历艰辛和困苦,并用坚持不懈的态度去奋斗。
"锲而不舍"是一句古语,意为坚持不懈,努力不断。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坚持,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正如成语所言,只有像持续努力雕刻一样,才能将石头变成艺术品。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中的故事,战国时期,刘邦率领三万人渡过淮河,为了鼓舞士气,他下令破釜沉舟,表示必胜不回头。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一切努力,毫不退缩。
只有舍弃退路,才能全身心地迎接挑战。
二、助人与宽容成语中包含着许多关于助人与宽容的词汇,如"以德报怨"、"温文尔雅"、"宽以待人"等。
这些成语告诉我们,与他人相处应该以善良、宽容和仁慈的心态对待。
"以德报怨"是一句古语,意为以德报恶。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对待怨恨我们的人,不应以恶报之,而是要用善良的行为来回应。
只有用善良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温文尔雅"出自《诗经》,形容人的言谈举止温文而有教养。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以礼待人,温文尔雅,不仅可以展现自己的修养,还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人生感悟的四字成语哲理诗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横看成岭两端成峰,远近多寡各相同。
(苏轼《题西林壁》)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6、人存有悲欢离合,月存有阴晴圆失。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存有》)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等飞来峰》)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进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哲理成语:1,按图索骥这个成语源于《艺林南征山》,伯乐《结城经》存有“隆颡(sang)蚨日,蹄例如累曲”之语,其子谓《马经》以期马。
丰玉姬大蟾蜍,曰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辛苦曲尔。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
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传,伯乐把自已多样的识马经验,谱成一本《结城经》,在书上,他写下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图画了不少插画,可供人们作识马的参照。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k1、业精于勤yèjīngyúqín【表述】业:学业;精:通晓;于:是;诚:刻苦。
学业精细就是由刻苦单单的。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结构】主谓式。
【用法】形容学业精深在于勤奋。
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于;无法读成“yǔ”。
【辨形】于;不能写作“余”。
形容感悟人生的成语汉语成语形式与发展是受审美观念支配的,它的美学价值乃至于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都应重新认识和足够重视。
以下形容感悟人生的成语,希望您驻足阅读!形容感悟人生的成语1) 【击钟鼎食】:打钟列鼎而食。
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2) 【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看法或人生观。
3) 【蓬头垢面】:头发蓬乱,脸上很脏。
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
也泛指没有修饰。
4) 【知命乐天】:命:命运;天:天意。
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
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5) 【人生如朝露】: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
比喻人生短促。
6) 【麟趾呈祥】:旧时用于贺人生子。
7) 【鹤唳华亭】:表现思念、怀旧之意。
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8) 【唯食忘忧】:食:吃饭;忧:忧愁。
人生要经历许多愁苦,只有在吃饭时可以暂时忘却。
9) 【乐天安命】: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
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同“乐天知命”10) 【家给民足】:给:丰足,富裕。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11)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杰:人中的豪杰。
活着应当做杰出的人物,死了要做鬼中的豪杰。
比喻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
12) 【寄人门下】:寄:依靠。
寄居在别人家中。
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13) 【乱首垢面】:犹蓬头垢面。
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
也泛指没有修饰。
14) 【浮云朝露】: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
比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
15) 【酒色财气】: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
泛指各种不良品德、习气。
16) 【牛马生活】:比喻饱受压迫剥削的非人生活。
17) 【轻尘栖弱草】:比喻人生无常。
18) 【浮生如寄】:浮生:指人生变化不定。
人生短暂虚浮无定,如同寄居世间。
19) 【旧荣新辱】:过去的荣耀和现在的耻辱。
形容人生无常,变化多端。
20) 【楚人戎言】:戎: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在此作地名用。
感悟人生的成语【导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下面关于感悟人生的成语,祝您生活愉快!1)【击钟鼎食】:打钟列鼎而食。
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2)【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看法或人生观。
3)【蓬头垢面】:头发蓬乱,脸上很脏。
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
也泛指没有修饰。
4)【知命乐天】:命:命运;天:天意。
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
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5)【人生如朝露】: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
比喻人生短促。
6)【麟趾呈祥】:旧时用于贺人生子。
7)【鹤唳华亭】:表现思念、怀旧之意。
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8)【唯食忘忧】:食:吃饭;忧:忧愁。
人生要经历许多愁苦,只有在吃饭时可以暂时忘却。
9)【乐天安命】: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
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同乐天知命”10)【家给民足】:给:丰足,富裕。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杰:人中的豪杰。
活着应当做杰出的人物,死了要做鬼中的豪杰。
比喻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
12)【寄人门下】:寄:依靠。
寄居在别人家中。
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13)【乱首垢面】:犹蓬头垢面。
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
也泛指没有修饰。
14)【浮云朝露】: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
比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
15)【酒色财气】: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
泛指各种不良品德、习气。
16)【牛马生活】:比喻饱受压迫剥削的非人生活。
17)【轻尘栖弱草】:比喻人生无常。
18)【浮生如寄】:浮生:指人生变化不定。
人生短暂虚浮无定,如同寄居世间。
19)【旧荣新辱】:过去的荣耀和现在的耻辱形容人生无常,变化多端。
20)【楚人戎言】:戎: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在此作地名用。
楚人生长在戎,就要说西戎人的话。
比喻客观环境的影响要胜过主观条件与与自然的本能。
感悟良多的成语
以下是表示感悟良多的成语及其意思和出处:
1. 受益匪浅: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诗·卫风·木瓜》。
2. 发人深省:指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杜甫的《游龙门奉先寺》。
3. 恍然大悟:指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宋代释道原的《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
4. 豁然开朗:指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晋代陶潜的《桃花源记》。
5. 如梦初醒:指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明·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
心得感悟的成语
表达心得感悟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茅塞顿开: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
然想通了。
2.豁然开朗:形容突然领悟了某种道理,心情豁然开朗。
3.醍醐灌顶:比喻用智慧之水清洗头脑,使自己彻底明白。
4.融会贯通:形容将所学知识融为一体,能够举一反三。
5.豁达大度:形容胸怀宽广,能够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
6.虚怀若谷:形容心胸开阔,能够接纳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7.博采众长:形容广泛吸取各种有益的经验和知识。
8.受益匪浅: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受益良多。
9.恍然大悟:形容突然明白过来,不再困惑。
10.坚持不懈:形容持之以恒,不轻易放弃。
这些成语都可以用来表达人们在某个领域或某个问题上的感悟和体验。
形容认真倾听讲座后有感悟的成语
【豁然大悟】huōrán dàwù
形容彻底晓悟。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wù
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理解、明白。
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茅塞顿开】máo sèdùn kāi
茅:茅草;塞:堵塞。
茅草塞路;突然开通了。
形容原来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着;现在一下开窍了。
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如梦初醒】rúmèng chūxǐng
像刚从梦中醒来。
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豁然开朗】huòrán kāi lǎng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
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
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耐人寻味值得琢磨体会的四字成语
以下是一些耐人寻味值得琢磨体会的四字成语:
1. 意味深长:四个字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含义,耐人寻味。
2. 千辛万苦:表达了经过了很多艰难险阻和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3. 回味无穷:表示对某件事情或经历感到回味无穷,值得深入思考。
4. 心得体会:表示对某些事情或经验有所感悟,认为很有意义。
5. 深思熟虑:表示对某件事情认真考虑,寻求最优解。
6. 意味深长意味深长: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含义,耐人寻味。
7. 感同身受:表示某人对某件事情的感受与另一个人相似,值得体会和感悟。
8. 恍然大悟:表示某人对某件事情突然明白了,感到恍然大悟。
9. 独具匠心:表示某人在某个领域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创造力。
10. 水滴石穿:表示通过持久的努力和不断的投入,可以取得成功。
感悟人生的成语【导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下面关于感悟人生的成语,祝您生活愉快!1) 【击钟鼎食】:打钟列鼎而食。
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2) 【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看法或人生观。
3) 【蓬头垢面】:头发蓬乱,脸上很脏。
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
也泛指没有修饰。
4) 【知命乐天】:命:命运;天:天意。
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
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5) 【人生如朝露】: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
比喻人生短促。
6) 【麟趾呈祥】:旧时用于贺人生子。
7) 【鹤唳华亭】:表现思念、怀旧之意。
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8) 【唯食忘忧】:食:吃饭;忧:忧愁。
人生要经历许多愁苦,只有在吃饭时可以暂时忘却。
9) 【乐天安命】: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
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同“乐天知命”10) 【家给民足】:给:丰足,富裕。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11)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杰:人中的豪杰。
活着应当做杰出的人物,死了要做鬼中的豪杰。
比喻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
12) 【寄人门下】:寄:依靠。
寄居在别人家中。
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13) 【乱首垢面】:犹蓬头垢面。
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
也泛指没有修饰。
14) 【浮云朝露】: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
比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
15) 【酒色财气】: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
泛指各种不良品德、习气。
16) 【牛马生活】:比喻饱受压迫剥削的非人生活。
17) 【轻尘栖弱草】:比喻人生无常。
18) 【浮生如寄】:浮生:指人生变化不定。
人生短暂虚浮无定,如同寄居世间。
19) 【旧荣新辱】:过去的荣耀和现在的耻辱。
形容人生无常,变化多端。
20) 【楚人戎言】:戎: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在此作地名用。
哀而不伤āi ãr bù shāng 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
恶衣恶食â yīâ shí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者,未足与议。
(章炳麟《论读经有利而无弊》)
发愤忘食 fā fân wàng shí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
《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和而不同 hããr bù tóng 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ãn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rãn ãr wú xìn,bù zhī qí kě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列位呵,“~。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
三复斯言 sān fù sī yán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
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
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愿天下有心人~而早为之所焉可耳。
(严复《原强》)
听其言而观其行 tīng qí yán ãr guān qí xíng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枉道事人 wǎng dào shì rãn 枉:违背;道:正道;事:侍奉。
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
后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
《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造次颠沛 zào cì diān pâi 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言必信,行必果 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
(1)不亦乐乎出自《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周而不比出自《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3)每事问出自《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
(4)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6)陈力就列《论语·季氏》:“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7)成人之美《论语·颜渊》:“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8)恶衣恶食《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1.《公冶长》第十五章———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成语“不耻下问”出自此章。
其原义是:不以向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后来人们用以表示虚心好学。
2.《述而》第二十二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是成语“三人之行,必有我师”的出处。
讲的是:即使在很少的几个人中,也有在某一方面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
后人用“三人之行,必有我师”来表示应努力向别人学习好的东西。
3.《述而》第十六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成语“曲肱而枕”、“乐在其中”、“富贵浮云”都出自此章,讲的是修养到了淡泊人生的境界。
4.《学而》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成语“三省吾身”就出自曾参之口。
这是孔子门徒提出的比较典型的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
5.《颜渊》第十六章———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成语“成人之美”就出自于此章。
这一章讲的是君子要成全他人的好事,不助长他人的错误。
6.《卫灵公》第二十四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出自这里,说的是推己及人之意。
7.《公冶长》第二十五章———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成语“巧言令色”出自此章,描绘的是某些人花言巧语、伪装和颜悦色以及低三下四的状态。
(1)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
”(《学尔篇》)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2)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3)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4)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为政篇》)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5)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篇》)释: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7)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篇》)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8)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
”(《八佾篇》)释:美极了,而且好极了。
(9)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篇》)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0)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篇》)释: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11)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篇》)释: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12)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篇》)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13)暴虎冯河:“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述而篇》)释: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
(14)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述而篇》)释: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章,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
(15)乐在其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述而篇》)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臂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16)择善而从:“多闻,择善而从。
”(《述而篇》)释: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
(17)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
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18)空空如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子罕篇》)释: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
(19)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子罕篇》)释: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