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主要计算专题
- 格式:pdf
- 大小:654.94 KB
- 文档页数:7
高考热点分析——生物考试中的计算生物试题中的计算题主要是通过计算考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
高中生物教材中多处涉及计算问题却没有详细的讲解,试题变化多样,所以是学习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是总结规律。
[高考要点]蛋白质结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DNA、染色体数目变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的胚珠、子房与种子、果实数目;DNA结构和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遗传基本规律;基因频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要点例析]一、与蛋白质有关的计算蛋白质由许多氨基酸分子以脱水缩合方式相互连接而成,即:两个相邻的氨基酸失去一分子水形成一个肽键。
一条肽链时,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1;多条肽链时,由于肽链之间不是由肽键相连,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量-失去的水分子数×18。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羧基)数目=肽链条数+R基中的氨基(羧基)数目。
例题: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A.618B.518C.517D.617解析:本题考查多肽结构中氨基、肽键的计算。
一条肽链,一端是游离的氨基,一端是游离的羧基,R基中也可以有氨基和羧基。
所以每个短肽中至少有一个氨基,题目中水解成的短肽共五个,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应是5个。
每条肽链中的肽键数等于氨基酸数减1,肽键总数=1×(4-1)+2×(3-1)+2×(6-1)=17答案:C二、与呼吸作用有关的计算现行课本中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无法定量进行光合作用的计算。
呼吸作用的计算会涉及葡萄糖的消耗量,氧气的消耗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能量等计算问题。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总能量为2870KJ,其中1161KJ能量储存在ATP中;1mol 的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后,释放的总能量为196.65KJ,其中61.08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高考生物计算知识点总结高考生物作为理科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涵盖的知识点众多,其中计算题作为考试中的重点之一,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并准确运用。
下面将对高考生物计算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复习。
一、细胞的计算题高考生物中,细胞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其中涉及到的计算题主要包括细胞的表面积、体积比的计算,对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行计算等。
同学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几个计算公式:1. 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计算公式:表面积体积比 = 表面积/ 体积。
2. 细胞的增殖周期计算公式:增殖周期 = 分裂时间 / 分裂数。
3. 细胞的分化程度计算公式:分化程度 = 已分化细胞数 / 总细胞数。
以上公式的掌握能够帮助同学们在计算题中准确率。
二、生物的遗传计算题遗传是高考生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的计算题是考试中的常见题型。
同学们需要掌握和运用以下计算公式:1. 基因型频率计算公式: P(AA) + P(Aa) + P(aa) = 1其中,P(AA)代表纯合子(AA)的频率,P(Aa)代表杂合子(Aa)的频率,P(aa)代表纯合子(aa)的频率。
2. 基因型比例计算公式: P(AA) : P(Aa) : P(aa) = n(AA) : n(Aa) : n(aa)其中,n(AA)代表纯合子(AA)的个体数,n(Aa)代表杂合子(Aa)的个体数,n(aa)代表纯合子(aa)的个体数。
3. 遗传连锁计算公式:鞠躬实验值 = 期望实验值其中,期望实验值可以通过两个基因相互独立性的乘法原理进行计算得出。
以上公式的熟练运用能够帮助同学们在遗传计算题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生物的生态计算题生态学是高考生物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生态计算题运用了许多数学和统计的方法。
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以下几个计算公式:1. 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种群密度 = 种群个体数 / 生态位数。
2. 生态位宽度计算公式:生态位宽度 = 生态位上限 - 生态位下限。
高考生物计算公式总结8篇篇1一、遗传学部分1. 基因频率的计算: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中,某个基因占该种群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
计算时,需要知道该种群中某个基因的数量除以该种群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总数。
例如,假设一个种群中有100个A基因和200个a 基因,则A基因的频率为100÷300=1/3。
2. 遗传病的概率计算:对于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其发病率可通过患者人数除以总人口数来计算。
例如,一个地区有10万人,其中500人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该病的发病率为500÷100000=1/200。
二、生物化学部分1. 酶活力的计算:酶活力是指酶催化特定反应的能力,通常以酶的浓度或活性单位来表示。
计算时,需要知道反应速率、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之间的关系,即Km=底物浓度/(反应速率/酶浓度)。
例如,已知某酶在底物浓度为1mM时的反应速率为1U/mL,则该酶的Km值为1mM/(1U/mL)=1mM。
2. 生物大分子的计算:对于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可通过氨基酸或核苷酸的数目乘以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
例如,一个由5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0×128=6400。
三、生态学部分1. 种群密度的计算: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某个种群的数量。
计算时,需要知道该种群在一定空间内的数量和该空间的面积或体积。
例如,一个湖泊中有100只鸭子和200只天鹅,湖泊的面积为10平方公里,则鸭子的种群密度为100÷10=10只/平方公里。
2. 生物多样性的计算: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生物种类的丰富度和分布情况。
计算时,需要知道某个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生物的种类数和每个种类的数量。
例如,一个地区有10种不同的植物和5种不同的动物,每种植物和动物的数量分别为100和50,则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为(10×100+5×50)/(10+5)=8.33。
高中生物计算专题一.生命的基础有关计算(一).有关氨基酸、蛋白质的相关计算1.一个氨基酸中的各原子的数目计算:C原子数=R基团中的C原子数+2,H原子数=R基团中的H原子数+4,O原子数=R基团中的O原子数+2,N原子数=R基团中的N原子数+12.肽链中氨基酸数目、肽键数目和肽链数目之间的关系:和若有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m条肽链,则可形成(n-m)个肽键,脱去(n-m)个水分子,至少有-NH2-COOH各m个。
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条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例.(2005·上海生物·30)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C)A、6 18B、5 18C、5 17D、6 17解析:每条短肽至少有一个氨基(不包括R基上的氨基),共有5个短肽,所以这些短肽氨基总数的最小值是5个;肽链的肽键数为n-1,所以肽键数为(4-1)+2×(3-1)+2×(6-1)=17。
例.(2003上海)人体免疫球蛋白中,IgG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D )A.746和764 B.760和760 C.762和762 D.4和43.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与蛋白质的分子量之间的关系: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a-(n-m)•18 (其中n-m为失去的水分子数,18为水的分子量);该蛋白质的分子量比组成其氨基酸的分子量之和减少了(n-m)·18。
(有时也要考虑因其他化学建的形成而导致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少,如形成二硫键。
例.(2003上海)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 D )A. B.C. D.4.在R基上无N元素存在的情况下,N原子的数目与氨基酸的数目相等。
高中生物高考必备的计算题公式大全(一)有关蛋白质和核酸计算[注:肽链数(m);氨基酸总数(n);氨基酸平均分子量(a);氨基酸平均分子量(b);核苷酸总数(c);核苷酸平均分子量(d)]。
1.蛋白质(和多肽):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各种元素的质量守恒,其中H、O参与脱水。
每个氨基酸至少1个氨基和1个羧基,多余的氨基和羧基来自R基。
①氨基酸各原子数计算:C原子数=R基上C原子数+2;H原子数=R基上H原子数+4;O原子数=R基上O原子数+2;N原子数=R基上N原子数+1。
②每条肽链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1个;m条肽链蛋白质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m个;③肽键数=脱水数(得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m ;④蛋白质由m条多肽链组成:N原子总数=肽键总数+m个氨基数(端)+R基上氨基数;=肽键总数+氨基总数≥肽键总数+m个氨基数(端);O原子总数=肽键总数+2(m个羧基数(端)+R基上羧基数);=肽键总数+2×羧基总数≥肽键总数+2m个羧基数(端);⑤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总分子量(—脱氢总原子量)=na—18(n—m);2.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与双链DNA(基因)、mRNA碱基数的计算:①DNA基因的碱基数(至少):mRNA的碱基数(至少):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6:3:1;②肽键数(得失水数)+肽链数=氨基酸数=mRNA碱基数/3=(DNA)基因碱基数/6;③DNA脱水数=核苷酸总数—DNA双链数=c—2;mRNA脱水数=核苷酸总数—mRNA单链数=c—1;④DNA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DNA脱水总分子量=(6n)d—18(c—2)。
mRNA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mRNA脱水总分子量=(3n)d—18(c—1)。
⑤真核细胞基因:外显子碱基对占整个基因中比例=编码的氨基酸数×3÷该基因总碱基数×100%;编码的氨基酸数×6≤真核细胞基因中外显子碱基数≤(编码的氨基酸数+1)×6。
学生用书P206微专题10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题型1根据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1.已知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定义法)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为例)1.[2023湖北]某二倍体动物种群有100个个体,其常染色体上某基因有A1、A2、A3三个等位基因。
对这些个体的基因A1、A2、A3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及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该种群中A3的基因频率是(B)A.52%B.27%C.26%D.2%解析分析图形,该动物种群个体数为100,其中有2个个体的基因型为A3A3,15个个体的基因型为A1A3,35个个体的基因型为A2A3,则A3的基因频率=(2×2+15+35)÷(100×2)×100%=27%,B符合题意。
2.[2022重庆]人的扣手行为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右型扣手(A)对左型扣手(a)为显性。
某地区人群中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20、0.6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该群体中两个左型扣手的人婚配,后代左型扣手的概率为3/50B.该群体中两个右型扣手的人婚配,后代左型扣手的概率为25/324C.该群体下一代AA基因型频率为0.16,aa基因型频率为0.64D.该群体下一代A基因频率为0.4,a基因频率为0.6解析根据人群中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20、0.64可知,人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0.16+0.20×1/2=0.26=13/50,则a基因的频率为1-13/50=37/50。
该群体中两个左型扣手的人(基因型均为aa)婚配,后代左型扣手(aa)的概率为1,A错误;该群体中,右型扣手的个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0.20÷(0.16+0.20)=5/9,则两个右型扣手的人婚配,后代左型扣手(aa)的概率为5/9×5/9×1/4=25/324,B正确;由A项分析可知,人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13/50,a基因的频率为37/50,该群体下一代AA基因型频率为(13/50)2=0.0676,aa基因型频率为(37/50)2=0.5476,C错误;该群体下一代A 基因的频率为(0.16+0.20×1/2)=0.26,a基因的频率为1-0.26=0.74,D错误。
干货高中生物有关计算题复习总结。
01.蛋白质的计算规律(1)多肽或蛋白质分子中和的数目①有一条多肽链,且组成多肽链的每一个氨基酸分子的R基均无或,则或的数目均只有一个,是在多肽链的两端;②有n条多肽链,且组成多肽链的每一个氨基酸分子的R基上均无或,则或的数目各为n个;③如果组成多肽链的氨基酸分子的R基上含或,则多肽分子中含有的或,除每条多肽链两端的和数外,还应加上R基上相应的或的数目。
(2)氨基酸、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失去水分子数(3)多肽或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多肽(或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所有氨基酸总量-脱下的水分子的总量(4)氨基酸形成多肽或蛋白质时,减少的分子量总数①一般情况下,减少的分子量即所失去的水分子量②如果组成多肽或蛋白质的氨基酸中具有二硫键,则:减少量=失去水分子量+脱下的氢的量(每个二硫键脱2个氢)02.物质过膜问题在解答物质过膜的题目时,要注意物质从血管内流出或物质进入血管,穿过血管壁时经过的是两层细胞膜。
另外,还需掌握提及的物质所对应的一些生理过程的有关知识。
如气体交换、物质运输、尿的形成等等。
03.染色体数目、DNA数目的计算规律(假定正常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数为2N,DNA含量为2a)(1)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核内DNA的含量(2)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核内DNA的含量:(3)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果实形成时各部分的染色体数和核内的DNA含量:04.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两种作用之间关系的计算规律(1)光合作用的计算:依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来计算各种物质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2)呼吸作用的计算:①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各种物质之间数量的比较②两种类型的无氧呼吸的物质数量的比较(要熟练掌握不同生物的无氧呼吸的类型)(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的计算:①光合作用净产生的O2量=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②光合作用净利用的CO2量=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③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05.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