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杨朔——茶花赋》(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8.28 KB
- 文档页数:5
一曲颂歌情文并茂——《茶花赋》赏析
陈再生
【期刊名称】《创作与评论》
【年(卷),期】1993(000)006
【摘要】杨朔是我国建国以来人们公认的著名散文作家。
他有着很强的诗人气质,非常善于用他那(?)敏感而火热的“诗心”去发现并感受生活,有意识地自觉地“以诗为文”,呕心沥血,刻意求工,创作了一系列情文并茂的散文珍品。
《茶花赋》就是其中之一。
《茶花赋》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文章借咏叹春日茶花之美和用汗水栽培出绝色好花的能工巧匠,热烈地赞颂了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的崭新面貌和整月整年劳心劳力建设祖国美化生活的人民。
全文虽只有一千四百多字,却叫人分明地感觉到作者爱国赤心的搏动,强烈地感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满足。
它是一曲热爱、赞美社会主义祖
【总页数】4页(P21-24)
【作者】陈再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
【相关文献】
1.一曲美的颂歌——《社戏》艺术赏析 [J], 赵秀芝
2.颂歌一曲人生梦--歌曲《人生》赏析与演唱 [J], 金梅;
3.颂歌一曲人生梦--歌曲《人生》赏析与演唱 [J], 金梅
4.一曲豪气奔放的自我颂歌——我读李白的《大鹏赋》 [J], 董武
5.一曲嘹亮的祖国颂歌——重读杨朔同志的《茶花赋》 [J], 黄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期末综合测试(四)(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28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武夷岩茶大红袍是福建武夷山的一大特产,因早春茶芽萌.① (A.ménɡ B.míng)发时,远望通树艳红似火,仿若红袍披树,故名“大红袍”。
其条形壮硕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兼有红茶的甘chún② (A.醇B.淳)、绿茶的清香。
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武夷山独特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甲(A.精湛B.精美)的传统制作技艺造就的。
武夷岩茶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
茶界泰斗陈椽老先生认为武夷岩茶乙(A.精彩绝伦B.无与伦比)的传统制作技艺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值得中国人民骄傲。
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2分)①处___________________①处__________________(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分)甲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原句:武夷岩茶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A①A(2)甲A乙B(3)武夷岩茶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的美誉。
【解析】(1)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与书写。
“萌”不是取半边字的读音,读作“ménɡ”,“醇”酒味厚。
“淳”意为质朴敦厚。
应写作“甘醇”。
(2)精湛:形容做工良好,极好。
精美:精致而美好。
“精湛”符合语境。
精彩绝伦:精彩美妙到了极点。
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一、积累与运用(共4小题,计17分)1. [中考趋势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4分)“悬泉瀑布”“大漠孤烟”“历历晴川”“嘤嘤鸟鸣”……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常令人凝神屏.息,而在文学家净化心灵的笔墨、xián shú( )的技法中更显得别有情韵。
因为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中,所以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同样观山,有宏伟森然的“重岩叠嶂”,有情趣盎然的“负势竞上”;同样看水,或浩瀚,或湍急,或平静,或清澈;同是林木,时而祛除zào rè( ),时而平添崎岖;同为猿鸣,有人听来凄然,有人听来悦耳……在异彩纷呈的山水散文中,读者常会产生“会心之趣”,忘却生活的劳碌,纵情于自然的变幻。
(1)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屏.息( ) ②隐匿.( )(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xián shú__________ ②zào rè__________2. 经典诗文默写。
[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
](6分)(1)萧关逢候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3)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6)从这点出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7)“夕阳西下,登高望远,江水滔滔,故园何在?”读此句,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茶花赋散文“散”与“收”的艺术特点《茶花赋》是杨朔的散文名篇,他致力于艺术性散文的创作。
这些抒情散文先后写于1955年至1965年间,都具有诗意,浓郁,结构精巧,行文抑扬腾挪,不断转接起承,语言明丽的特点。
充分体现了杨朔散文清新娟秀,隽永空灵的艺术特点,但又各有特点。
杨朔作为一名时代的歌者,他认为散文应该“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断片,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
其思想内容不可避免地为时代所局限,《茶花赋》这篇散文,因刻意求“诗”,惯用比兴和卒章显志的手法。
全文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诗的意境,寄托了对祖国的思念与爱恋,作者将爱国的感情化为浓郁的花香,醉迷了读者,诗化了文章。
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这是散文的基本特征,所谓“形散”,是指内容散,章法散,笔法散;而“神不散”,则是说题旨鲜明,意蕴通达。
不论内容怎样“散”,总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不管结构笔法如何散总有内在韵味,情趣笼罩着全篇,或清新,或隽永,或华美,或古朴,情趣虽各异,归旨却为一。
《茶花赋》以“画出祖国的面貌特征”为内在的引力来汇集所写的一切,以多方面的描述茶花的艳美来安排全文的层次,以最美的童子面茶花“象征祖国的面貌”作结。
开头交待了想要画出祖国面貌的心愿,而后穿插了西山华庭寺的梅花香,用梅花的清香衬托出红艳的茶花。
作者游过华庭寺,又到看茶花的名胜地方一饱眼福。
各样品种的茶花叫作者好是沉吟,从中引出培育花秧,培养出绝色好花的劳动者—普之仁。
这样一位能工巧匠培育过那么多漂亮的茶花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一个偶然,孩子们的小脸让作者联想到“童子面茶花”。
这样一个简单而偶然的故事,让作者想到了以此来象征祖国的创意。
看似每一个细节都与祖国的面貌无关,却在最后汇成了一个主题,也许每一次旅行,每一枝茶花都是祖国最美的一面。
全文在花与祖国之间,用“美”架起一座爱的桥梁。
作者通过歌颂茶花而歌颂祖国,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的热爱。
2022年湖南常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9分)(2022湖南常德,1—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国常德诗墙全长4公里,以沅江防洪大堤为载.( )体,将中外名诗共1530首于一墙,被称为“gèn( )古展开的艺术长卷”。
诗墙上武陵阁、春申阁、排云阁、渔父阁四大楼阁,既是防洪zhá( )口,又给古城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诗墙公园,丰富的荆楚文化和湖湘文化气息。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 ) ( ) (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篆刻耸立倘徉迎面而来B.篆刻挺立徘徊扑面而来C.镌刻耸立倘徉扑面而来D.镌刻挺立徘徊迎面而来3.(2022湖南常德,3,3分)下面是某单位下发的疫情防控要求的部分内容,其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遵循“勤洗手,勤通风,不聚集,不扎堆”。
B.每日须做好电梯间、走廊、资料室、会议室和公共区域的消杀消毒工作。
C.提倡优先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班,外出活动时切忌佩戴口罩。
D.对近期有与重点疫区人员接触史而隐瞒不报者,将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4.(2022湖南常德,4,2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不超过15字)在这个世界上,易逝去的东西很多,能永驻的只有知识, 。
读书,能使自己成为有意义的人;一个民族的强大,也与读书密不可分。
5.(2022湖南常德,5,3分)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复杂而立体的人物形象,他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味的一面。
他临死的时候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根手指头的意思是( )A.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太费油B.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C.两位舅爷不在跟前,非常挂念D.还有两笔银子,未曾吩咐明白6.(2022湖南常德,6,5分)古诗文默写。
孟子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一)(25分)我的小传茅盾①我于中日战争后一年,即1896年7月,生于浙江省桐乡县属一个10万人口的小镇,是一个大家庭中的长房的儿子。
我的父亲在当时是“维新派”,所以我在家塾中读的书就是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说》里抄下来的《天文歌略》和《地理歌略》那一类“新书”。
——当时人也就称为“洋书”。
这几本书给我幼小的脑筋以许多痛苦,想来不下于我的叔叔们所读的《大学》《中庸》。
大约是8岁那年,我们镇上初办学校,我就进了小学,读的是文明书局当时出版的《修身教科书》和《历史教科书》,还有《礼记》。
作为选文读的是《古文观止》。
②10岁上,父亲死了,留一个遗嘱,希望我将来进学校学工艺,并叮嘱不可误解自由平等之义。
③这个遗嘱,我当时不很懂得,只知父亲希望我学实业,而要走此道,则算术是重要科目,而我对于算术恰是低能。
(A)我的父亲是喜欢算术的,自修到微积分(他自修的工具先是《数理精蕴》,后来是谢洪赍编的《代数》《几何》《微积分》等)。
但我自小就最怕算术。
所以自从父亲死后,我在奉行遗嘱的母亲的严格管理之下——希望我做工业中人——看小说之类的事情是禁止的(虽然我的母亲自己却非常爱看小说,到现在年纪老了还是什么都看)。
④不用说,我后来并不遵照父亲的遗嘱去用心在“实科”。
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学校只要国文英文可以通过,就给我升班,而我的母亲对于“实科”到底是外行之至,看见我升班,也就不啰嗦。
再者,我的祖父是乐天派,对于儿孙的事,素来抱了“自然主义....”,听凭我爱什么就看什么⑤(B)我换过三个中学校。
都是在“年份上并不吃亏”这条件之下得了母亲的同意的。
至于我所以要换学校的原因,并非为的学校好坏,而是为了很不相干的可笑而稚气的事:第一次换学校为的是要避开一个古怪的同学(这件事,我想将来我如果要做一篇自叙传的小说再可以详细写出来);第二次为的是做歪诗讽刺一个不得人望的学监,后来并且跟同学们乘酒兴打了那学监的卧室。
专题05 古诗词赏析(原卷版)【江西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甲)春尽[唐]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乙)春尽[宋]郑獬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6.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B.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
C.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千的景象。
D.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
7.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
B.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
C.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
D.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江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①[宋]元好问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
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
一尊白酒寄离愁。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
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
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
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时光静静地流淌,春天的帷幕缓缓拉开,吉安处处是浓浓的春意:春风轻柔拂面,万物复苏滋长;绚烂的桃花,开满了枝头;乡间的田野,像一(fú)①展开的画卷,充满了诗情画意。
无论是天祥公园、古后河绿廊,还是千年古窑吉州窑,到处都是②、花团锦簇,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早春的味道装饰着萌动的大地,向踏青的游客发出邀请。
本着游客至上、安全有序,志愿者们为大家提出了多种人性化服务。
1.文中加点字“淌”的读音正确的是()A.chǎng B.tǎng C.shàng D.shāng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A.副B.福C.辐D.幅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A.碧草连天B.衰草连天C.滔滔不绝D.冰清玉洁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本着游客至上、安全有序的原则,志愿者们为大家提出了多种人性化建议。
B.本着游客至上、安全有序的原则,志愿者们为大家提供了多种人性化服务。
C.为了游客至上、安全有序的意义,志愿者们为大家提出了多种人性化建议。
D.本着游客至上、安全有序,志愿者们为大家提供了多种人性化服务。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然后,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也可以再读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
②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你就真真正正爱上这本书了。
③大凡世上,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一套写法,都是有迹而可觅寻。
④读书万万不能狭窄。
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
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最好可以读三遍。
⑤这样,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A.③①⑤④②B.④②①⑤③C.④②③①⑤D.③④②①⑤6.下列诗句的引用,与情境所提示的场景最不吻合的一句是()A.对航天员桂海潮的网上留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茶花赋杨朔久在异国他乡,有时难免要怀念祖国的。
怀念极了,我也曾想:要能画一幅画儿,画出祖国的面貌特色,时刻挂在眼前,有多好。
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
她说:“这可是个难题,画什么呢?画点零山碎水,一人一物,都不行。
再说,颜色也难调。
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么画得出祖国的面貌?”我想了想,也是,就搁下这桩心思。
今年二月,我从海外回来,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
我是北方人,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云南的春天却脚步儿勤,来得快,到处早像摧生婆似的正在摧动花事。
花事最盛的去处数着西山华庭寺。
不到寺门,远远就闻见一股细细的清香,直渗进人的心肺。
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白玉兰花略微有点儿残,娇黄的迎春却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
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
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这就是有名的茶花。
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
想看茶花,正是好时候。
我游过华庭寺,又冒着星星点点细雨游了一次黑龙潭,这都是看茶花的名胜地方。
原以为茶花一定很少见,不想在游历当中,时时望见竹篱茅屋旁边会闪出一枝猩红的花来。
听朋友说:“这不算稀奇。
要是在大理,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养茶花。
花期一到,各样品种的花儿争奇斗艳,那才美呢。
”我不觉对着茶花沉吟起来。
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
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像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
普之仁就是这样一位能工巧匠,我在翠湖边上会到他。
翠湖的茶花多,开得也好,红彤彤的一大片,简直就是那一段彩云落到湖岸上。
普之仁领我穿着茶花走,指点着告诉我这叫大玛瑙,那叫雪狮子;这是蝶翅,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模拟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作家余光中属于()A.蓝星诗社B.创世纪诗社C.七月派D.九叶诗派2.虚拟的啤酒店主妇这一形象出自()A.《慕尼黑》B.《与李贺共饮》C.《浮躁》D.《归来的歌》3.副标题为“纪念鲁迅有感”的作品是()A.《风云初记》B.《父亲,树林和鸟》C.《有的人》D.《太阳下的风景》4.《鲁鲁》中刻画小狗鲁鲁形象的主要手法是()A.暗示B.比喻C.拟人D.夸张5.“他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以此作为结尾的诗歌是()A.骆一禾的《岁月》B.曾卓的《悬崖边的树》C.绿原的《重读〈圣经〉》D.韩东的《山民》6.《哎,大森林》的情绪基调是()A.喜悦B.冷漠C.激愤D.平静7.台静农的《记波外翁》中波外翁的性格是()A.孤傲嫉俗,重情义轻生死B.狂放不拘,目空一切C.唯唯诺诺,毫无主见D.随和质朴,热情开朗好动8.小说《“锻炼锻炼”》在艺术上的特点是()A.线索较多,但情节完整,结构精当B.叙事写人多用白描手法,注意刻画人物形象C.语言典雅洗练,幽默风趣D.积极探索心理描写的新方法9.《春天,遂想起》中,“江南”的象征含义不包括()A.故乡记忆B.历代诗文典籍中的描述C.早年的刻骨铭心的爱情D.祖国大陆和传统文化10.巴金的《怀念萧珊》一文,出自他的散文集()A.《英雄的故事》B.《再思录》C.《随想录》D.《新声集》11.《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主要采用象征手法表达主题意蕴,诗中构成象征系列的意象是()A.钥匙、家、画片、三叶草、《海涅歌谣》B.钥匙、门、抽屉、三叶草、书籍C.钥匙、桅杆、画片、三叶草、《海涅歌谣》D.钥匙、书橱、抽屉、画片、三叶草12.《夜航船》从一位明代文人所著的同名著作引发联想,这位明代文人是()A.郑板桥B.孔尚任C.纪晓岚D.张岱13.《拣麦穗》中对“我”特别疼爱的老人是()A.看瓜园的B.卖灶糖的C.卖针线的D.卖米酒的14.琦君的《髻》是一篇()A.优美精致的忆旧抒情散文B.质朴平实的悼亡散文C.情节曲折的记事散文D.富于童心的游记散文15.不从正面展示主人公的内心心理,而是用周围邻居的外在视角展开叙述,以白描为主,间以客观性的议论,通篇显示了客观、内敛的叙述风度的小说是()A.《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B.《我的第一个上级》C.《活动变人形》D.《女房东》16.“我要用手指那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一句出自()A.张天冀的《我》B.穆旦的《冬》C.郭路生的《相信未来》D.舒婷的《双桅船》17.下列均属“七月派”诗人的是()A.流沙河、曾卓、绿原B.穆旦、流沙河、绿原C.绿原、曾卓、冀D.穆旦、冀、流沙河18.《将军族》中“三角脸”与“小瘦丫头”的关系是()A.兄妹关系B.父女关系C.夫妻关系D.恋人关系19.小说《游园惊梦》反映的是台湾20世纪()A.五、六十年代的现实B.七十年代的现实C.八十年代的现实D.九十年代的现实20.作品大多以塞外大漠为背景,语言雄浑俊迈、奔放洒脱,情感浓烈饱满,意境阔大深远。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A卷(10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抖擞(sǒu)吝啬(nìng)咄咄逼人(duō)B.徘徊(huái)菡萏(hàn)花团锦簇(cù)C.热忱(chén)狭隘(ài)精益求精(jīng)D.蜷伏(quán)称职(chèn)畏罪潜逃(qián)2.(3分)下列句子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鸟鸣声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瞭亮地响。
B.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望着天上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C.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
D.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踊她去拿一只来。
3.(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浣花溪公园由多个景点组成,风景美不胜收;观演广场是展示川西地方文化和供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常年人声鼎沸;南门的诗歌大道上雕刻着历代诗人的名作,触摸诗碑,诗意油然而生,不禁想要随声附和创作一首。
A.美不胜收 B.人声鼎沸 C.油然而生 D.随声附和4.(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培养锦州烧烤品牌,弘扬锦州烧烤文化,锦州连续两年举办了烧烤文化节。
B.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现在、过去、未来的桥梁。
C.成为预备航天员后,经过上千小时训练,实现精准操作,入选神舟十六号乘组。
D.劳动不只是获得生存技能,更有助于内在价值的生成和理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023学年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语言知识及其应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臀.部(tún)偏僻顾名思意戛.然而止(jiá)B.蛮横.(hèng)襁褓人情世故应接不暇.(xiá)C.矗.立(chù)思慕消声匿迹风雪载.途(zǎi)D.褶.皱(zhě)瞭望情趣黯然酣.畅淋漓(hān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在经历了生与死的炼狱后,他终于大彻大悟....,对死亡有了超常的认识和理解。
B.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C.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监管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A.通过萍乡电网固定翼无人机,使得工作人员现场巡线的工作量极大地减轻了。
B.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都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C.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的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D.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4.依次填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
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①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
③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
④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
A.③①④②B. ④③②①C. ③④①②D. ②①④③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获悉王同学入围“诗词大会”决赛,校长发去信息:“我谨代表学校及全体师生向你表示祝贺,望继续努力,再创佳绩!”王同学回复:。
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茶最早时写作“荼”字,《尔雅·释草》中解释说:“荼,苦菜。
”茶叶味苦,于是茶树也被称为“木荼”。
B.“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这首童谣唱的就是我们粽香深处的文化记忆——端午节。
C.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饘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D.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
2.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肯定《流浪地球》人文情怀..意义。
(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分别是..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探索“形容词”“代词”“动词”。
)B.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停飞有一定安全隐患的波音737MAX8型飞机。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中国停飞飞机”。
)C.君与家君..期日中。
(句中的“家君”是敬词。
)D.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印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们骨子里永不改变的血脉基因。
(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3.名著阅读学好语文,就要多读经典好文,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题目。
选出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A.《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得如此的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
B.《简爱》中,罗切斯特与简爱举行婚礼时,被中止了,因为梅森证实桑菲尔德庄园中神秘的疯女人就是罗切斯特活着的妻子伯莎。
C.“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这段话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父亲的病》。
D.保尔,出生于贫苦的铁路工人家庭,幼年丧父,靠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朴素但绝不是不失深刻的道理。
李时珍访百川,行千里,见药工、樵夫、渔夫等“每事问”,①27年,这才有了巨著《本草纲目》;徐霞客②(bá)涉千山万水,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历时34年,才写出了《徐霞客游记》……不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不把基础打牢、打扎实,就难以采撷到成功的果实;敢于自我加压,勤勤勉勉、脚踏实地,才是走向胜利的不二法门。
(1) 文中加点字“撷”的读音正确的是______A.jiéB.jíC.xuéD.xié(2) 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______A.跋B.拔C.拨D.跛(3) 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______A.处心积虑B.挖空心思C.苦思冥想D.呕心沥血(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既朴素但绝不失深刻的道理。
B.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朴素但绝不失深刻的道理。
C.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朴素而绝不深刻的道理。
D.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难道这是朴素但绝不失深刻的道理?2.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到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要插艾草。
___,___,___,___,但每到端午,它们便强强联手,为人们的健康与信仰保驾护航。
①民间认为,艾草有招福纳祥的美意,有驱毒辟邪的作用②平日里,两者虽是各就各位,各司其职③这是根深蒂固的优秀文化与民俗,是千百年的约定传承④通常,艾草要与菖蒲配对,葛蒲亦有芳香与药用的功效A. ①③④②B. ①④②③C. ③②①④D. ③②④①3. 你的父母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生活中的一切都应以个人喜好和舒适省力为出发点,像用水、用电、买衣服之类的根本也花不了几个钱,所以也没有必要节约。
下列用于劝说的话语,最得体的是( )A. 爸妈,感谢你们为我创造了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茶花赋
杨朔
久在异国他乡,有时难免要怀念祖国的。
怀念极了,我也曾想:要能画一幅画儿,画出祖国的面貌特色,时刻挂在眼前,有多好。
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
她说:“这可是个难题,画什么呢?画点零山碎水,一人一物,都不行。
再说,颜色也难调。
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么画得出祖国的面貌?”我想了想,也是,就搁下这桩心思。
今年二月,我从海外回来,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
我是北方人,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云南的春天却脚步儿勤,来得快,到处早像摧生婆似的正在摧动花事。
花事最盛的去处数着西山华庭寺。
不到寺门,远远就闻见一股细细的清香,直渗进人的心肺。
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白玉兰花略微有点儿残,娇黄的迎春却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
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
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这就是有名的茶花。
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
想看茶花,正是好时候。
我游过华庭寺,又冒着星星点点细雨游了一次黑龙潭,这都是看茶花的名胜地方。
原以为茶花一定很少见,不想在游历当中,时时望见竹篱茅屋旁边会闪出一枝猩红的花来。
听朋友说:“这不算稀奇。
要是在大理,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养茶花。
花期一到,各样品种的花儿争奇斗艳,那才美呢。
”
我不觉对着茶花沉吟起来。
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
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像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
普之仁就是这样一位能工巧匠,我在翠湖边上会到他。
翠湖的茶花多,开得也好,红彤彤的一大片,简直就是那一段彩云落到湖岸上。
普之仁领我穿着茶花走,指点着告诉我这叫大玛瑙,那叫雪狮子;这是蝶翅,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
后来他攀着一棵
茶树的小干枝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
我就问:“古语说:看花容易栽花难——栽培茶花一定也很难吧?”
普之仁答道:“不很难,也不容易。
茶花这东西有点特性,水壤气候,事事都得细心。
又怕风,又怕晒,最喜欢半阴半阳。
顶讨厌的是虫子。
有一种钻心虫,钻进一条去,花就死了。
一年四季,不知得操多少心呢。
”
我又问道:“一棵茶花活不长吧?”
普之仁说:“活的可长啦。
华庭寺有棵松子鳞,是明朝的,五百多年了,一开花,能开一千多朵。
”
我不觉噢了一声:想不到华庭寺见的那棵茶花来历这样大。
普之仁误会我的意思,赶紧说:“你不信么?大理地面还有一棵更老的呢,听老人讲,上千年了,开起花来,满树数不清数,都叫万朵茶。
树干子那样粗,几个人都搂不过来。
”说着他伸出两臂,做个搂抱的姿势。
我热切地望着他的手,那双手满是茧子,沾着新鲜的泥土。
我又望着他的脸,他的眼角刻着很深的皱纹,不必多问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个曾经忧患的中年人。
如果他离开你,走进人丛里去,立刻便消逝了,再也不容易寻到他——他就是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劳动者。
然而正是这样的人,整月整年,劳心劳力,拿出全部精力培植着花木,美化我们的生活。
美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正在这时,恰巧有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不休。
我说:“童子面茶花开了。
”
普之仁愣了愣,立时省悟过来,笑着说:“真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
”
一个念头忽然跳进我的脑子,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
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我把这个简单的构思记下来,寄给远在国外的那位丹青能手,也许她肯再斟酌一番,为我画一幅画儿吧。
163.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的脉络结构补充完整。
思念祖国,设置悬念—__________—引出对象,赞美劳动—___________。
164.作者写山茶花,为何先写梅花、白玉兰、迎春?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16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云南的春天却脚步儿勤,来得快,到处早,像催生婆似的正在催动花事。
166.结合上下文说说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
167.联系文章主旨,试分析普之仁这一形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63.繁花衬托,茶花美艳;歌颂祖国,篇末点题(意思相近,提及写法即可)164.衬托,作者从写梅花、写玉兰、写迎春花着笔,以诸花烘托茶花的美,写出它“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成为“最深的春色”。
165.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写出云南的春天来得早,花开得早,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166.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对山茶花美艳的描绘,引出下文对普通劳动者的赞美。
167.“普之仁”即“普通之人”,这是一位普通劳动者,又是一位美的事物的创造者。
山茶花的美得益于像普之仁这样的劳动者悉心地照料,由此引出祖国的富强得益于普通劳动的贡献;所以这个人物的存在,才使作者将所歌咏的“茶花”与“祖国”两个概念联系起来,揭示文章主旨。
【解析】
163.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
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
文章第一段写的是思念祖国,第二段写今年二月,我从海外回来,到西山华庭寺看到盛开的梅花和红艳的,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的茶花,“繁花衬托,茶花美艳”概括;由美丽的茶花想到培育茶花的人,也就是勤劳的人民,接着由一群看茶花的小孩,引出童子面茶花。
茶花是好看的,最好看的茶花就是祖国可爱的孩子们。
作者盛赞茶花的目的——歌颂祖国。
概括为“歌颂祖国,篇末点题”。
164.考查衬托写法的理解。
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作者先描写梅花、玉兰花,“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白玉兰花略微有点儿残,娇黄的迎春却正当时”。
然后用一句“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引出对茶花的描写“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运用衬托手法,以诸花烘托茶花的美,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165.考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采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按照修辞手法的格式理解即可。
“云南的春天却脚步儿勤,来得快,到处早,像催生婆似的正在催动花事。
”中的“脚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春天以人的情态,“像催生婆似的正在催动花事”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云南的春天来得早,花开得早,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166.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一般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回答。
中间在文中的作用:结构:过渡、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
内容:概括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
但是具体作用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才行。
此句上文写美丽的茶花,此句想到培育茶花的人,也就是赞美勤劳的人民,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67.考查分析普之仁这一形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普之仁”的“普”含有“普通”之义,“仁”与“人”谐音,指那些整月整年,劳心劳力,拿出全部精力培植着花木,美化我们生活的普普通通的劳动者。
正是由于他们的勤劳、淳朴、默默无闻,甘于奉献,才创造出来这样美的生活。
此文由赞美普通劳动者,引出赞美祖国欣欣向荣,蒸蒸向上的大好形势,因此设置这个人物,使得作者所歌颂的“茶花”与“祖国”两个概念联系起来,揭示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