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饲料成本降低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低价水产饲料常用手段一、低价水产饲料的概念低价水产饲料是指相对于市场上常见的饲料而言,价格较为低廉的一类饲料。
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迅猛,饲料成本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低价水产饲料的研发和应用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低价水产饲料的常用手段1. 原料选择低价水产饲料通常采用一些价格较低的原料作为主要成分。
这些原料可能是农作物副产品、工业副产品或廉价饲料资源。
通过合理的原料选择,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实现低价水产饲料的生产。
2. 饲料配方优化饲料配方是制定低价水产饲料的关键。
通过科学合理的配方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合理的配方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3. 生产工艺改进低价水产饲料的生产工艺对于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都有重要影响。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饲料的品质。
例如,采用高效的颗粒机制备饲料,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口感。
4.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低价水产饲料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技术创新还可以提高饲料的品质和营养水平,增强其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5. 市场竞争低价水产饲料的生产商之间的市场竞争也是促进低价水产饲料发展的重要因素。
市场竞争可以促使企业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
市场竞争还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共享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三、低价水产饲料的意义和前景低价水产饲料的出现对于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低价水产饲料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其次,低价水产饲料可以降低水产养殖业对进口饲料的依赖,提高养殖业的自给率。
最后,低价水产饲料的研发和推广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养殖。
展望未来,低价水产饲料的研发和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低价水产饲料的生产技术将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也将逐步提升。
不同来源菜籽粕成分分析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食品工业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水产养殖业也是如此。
饲料作为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不同
来源的饲料成分对于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状态也有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对不同来源菜籽
粕成分分析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1、产地:不同产地的优质菜籽粕成分也有所不同。
菜籽粕来源包括国内和国外。
国
内菜籽粕代表性产地有河北、山东、江苏等。
国外菜籽粕来源有南美等。
2、品种:不同品种的菜籽粕成分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有低芥酸菜籽粕和高芥酸菜籽粕。
低芥酸菜籽粕含有较少的芥酸,适合用于水产养殖业。
高芥酸菜籽粕含有较多的芥酸,不适合用于水产养殖业。
3、营养成分:菜籽粕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脂肪、酚化物、收敛物等营养成分。
菜籽
粕中蛋白质含量高达30%左右,脂肪含量在6%左右。
4、芥酸含量:芥酸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机酸,它会影响饲料的食用安全性和饲料的品质。
芥酸含量越高,饲料的品质越差。
因此,在选用菜籽粕时,应选择低芥酸含量的菜籽粕。
1、代谢能:菜籽粕中的蛋白质可以提供代谢能,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
同时,菜籽
粕中的脂肪含量较高,在保证鱼类营养需求的同时,还能为鱼类提供能量。
2、促进消化吸收:菜籽粕中的酚化物和收敛物可以促进鱼类的消化吸收,同时还可
以调节鱼类肠道菌群的平衡,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3、降低成本:菜籽粕价格较为便宜,使用菜籽粕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
益。
利用水产废物发展水产养殖水产废物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鱼类内脏、鳞片、鱼骨、虾蟹壳等。
传统上,这些废弃物被认为是环境污染源和资源浪费,但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利用水产废物来发展水产养殖。
本文将探讨利用水产废物发展水产养殖的方法和优势。
一、水产废物利用的方法1. 饲料加工利用:水产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可以通过加工制成饲料,用于水产养殖中的鱼、虾、蟹的喂养。
这不仅可以减少饲料成本,还能有效地利用水产废物资源。
2. 水质净化利用:水产废物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将其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质问题。
因此,可以利用水产废物作为生物滤料,帮助净化水质,降低氮、磷等含量,提高养殖水体的质量。
3. 有机肥料利用:水产废物经过堆肥或发酵处理后,可以制成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的施肥。
这样既能有效利用水产废物资源,又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二、水产废物利用的优势1. 资源循环利用:利用水产废物发展水产养殖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将废物转化为饲料、滤料或肥料,不仅能减少资源的浪费,还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2. 节约成本:水产废物作为饲料或滤料使用,可以降低养殖成本。
相比传统的饲料和滤料,水产废物的价格更低廉,同时也减少了饲料和滤料的采购成本。
3. 环境保护:利用水产废物有效处理水质可以减少养殖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废物中的养分被利用后,减少了废水中的氮、磷等含量,降低了养殖对水体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增加附加值:通过利用水产废物,可以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例如,将废物加工制成鱼肉酱、虾米酱等调味品,不仅提高了水产废物的利用率,还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5. 土地资源利用:将水产废物制作成有机肥料,可以减少对化肥的需求,进一步节约土地资源。
此外,有机肥料的使用还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水产养殖的养殖成本与生产效益分析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利用水域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多重效益。
然而,水产养殖在实际操作中所需投入的养殖成本与养殖过程中所获得的生产效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对水产养殖的养殖成本与生产效益进行深入分析。
一、水产养殖的养殖成本1. 饲料成本水产养殖最重要的投入成本之一就是饲料。
不同的水产养殖品种对饲料的需求量和饲料成本都有所差异。
一般而言,水产养殖所需的饲料成本占到总投入的70%以上。
此外,饲料的质量和种类也会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成本。
因此,养殖户在选择饲料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2. 养殖基础设施成本水产养殖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养殖活动,如养殖池塘、圈网以及养殖设备等。
这些基础设施投入的成本较高,但一旦建成,可以长期使用,具有较高的回收效益。
3. 养殖场地租金或购置费用水产养殖需要一定的场地来进行养殖,养殖户可以选择租赁或购置养殖场地。
租金或购置费用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和土地面积而有所不同。
4. 劳动力成本水产养殖需要一定的人力投入,包括养殖过程的管理、操作和清洁等。
劳动力成本是水产养殖的必要成本之一,但在养殖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
5. 养殖技术和养殖资讯成本水产养殖需要具备一定的养殖技术和养殖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进行技术培训或购买相关资讯。
这些投入可以提高养殖效益,降低损失风险。
二、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1. 生产产量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主要反映在养殖产量上。
通过养殖技术的改进和管理的规范化,可以提高养殖产量,增加养殖收益。
2. 产品质量水产养殖的产品质量对市场价格和消费者接受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优质的养殖产品可以获得更好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销售价格,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益。
3. 市场需求水产养殖产业的生产效益还受市场需求的影响。
养殖户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养殖规模和品种选择,以确保产品销售和市场竞争力。
4. 养殖风险管理水产养殖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如自然灾害、疾病爆发等。
水产养殖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1.养殖环境污染:-强化污水处理:通过合理的废水处理系统,将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降低,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推广循环养殖模式:采用循环水系统,使废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次循环利用,降低养殖废水的排放量。
2.养殖品质不稳定:水产养殖过程中,受温度、养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养殖品质不稳定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包括:-研发适应性强的养殖品种:通过遴选和培育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的水产品种,提高养殖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精准的养殖管理:通过精确地控制养殖环境中的温度、氧气含量、饲料等因素,提高养殖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3.疾病防治难度大:水产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疾病防治难度大是水产养殖行业的一大痛点。
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包括:-加强疾病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预警疾病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疾病防治的能力。
4.养殖成本高:水产养殖的成本往往较高,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包括:-降低饲料成本: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
-提高养殖效益: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养殖效益,增加收益,降低养殖成本。
总结起来,水产养殖行业的痛点主要有养殖环境污染、养殖品质不稳定、疾病防治难度大和养殖成本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推广循环养殖模式,研发适应性强的养殖品种,加强疾病监测和预警,提高养殖技术水平,降低饲料成本,并提高养殖效益。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推动,水产养殖行业才能得到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水产养殖业是指人工规模养殖和培育水生动物及植物的一种农业形式,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对食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也发展迅速。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水质污染、水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等。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 水质污染严重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池塘、网箱等养殖设施使用的化肥、饲料残留物、兽药残留等会直接排放至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严重,影响养殖水生物的生长和生存。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给周边水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导致水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2. 饲料成本高水产养殖的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而且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饲料的原料主要依赖进口,成本较高,且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安全隐患。
3. 养殖环境恶化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
养殖池塘的过度开发、过度利用,导致水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遭受威胁。
4. 养殖业管理落后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主要以传统模式为主,管理方式落后,缺乏科学规范的养殖管理方法和技术支持。
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1. 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加强水产养殖的水质监测和治理,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和监管措施,减少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2. 促进饲料资源多样化加大对水产养殖饲料资源的研发和利用,促进饲料资源的多样化和本地化生产,降低养殖饲料成本,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3. 推动绿色养殖模式推动绿色养殖模式的发展,采用循环水利用、生态养殖等先进技术,改善养殖环境,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
加强对水产养殖业的管理和技术支持,推动养殖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养殖管理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成本控制与管理在水产养殖业中,养殖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是确保养殖企业经营良好、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养殖场选址、设备投资、饲料成本和疾病防控等方面,探讨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成本控制与管理策略。
一、养殖场选址策略在确定养殖场所选址时,首先应考虑水源供应是否充足稳定,同时要注意环境是否适合水产养殖。
水源供应的不稳定会导致养殖过程中缺水或水质不佳的问题,直接影响养殖效果和产量。
进一步,养殖场的地理位置也应尽量靠近市场,以便减少运输成本。
二、设备投资策略养殖设备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投资,因此在投资设备时需要制定合理的策略。
首先,要根据水产养殖的规模和特点来选择适当的设备,避免购买过剩或功能不匹配的设备。
其次,对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要做好管理,及时修复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因设备损坏而产生的重复投资。
三、饲料成本控制策略饲料成本是水产养殖中的主要成本之一,因此合理的饲料成本控制策略对于养殖企业的盈利至关重要。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饲料供应商,确保饲料的质量稳定可靠。
其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降低饲料成本,如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加强养殖管理技术、减少浪费等。
另外,可以考虑自家生产饲料,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四、疾病防控策略疾病是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之一,疾病的发生不仅会导致养殖损失,还会增加养殖成本。
因此,制定科学的疾病防控策略对于降低养殖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根据养殖品种的特点,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和预防性治疗,增强养殖生物的免疫力。
此外,要保持养殖场的卫生和环境干净,及时清理池塘底泥,防止病原菌滋生。
另外,定期进行病害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减少疫情的扩散。
五、科技应用与数据分析策略在水产养殖中,科技应用和数据分析的策略对于养殖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也有重要作用。
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可以提高养殖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同时,定期对养殖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调整,以提高养殖效益和降低成本。
养殖渔业的生产成本控制与降低养殖渔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产业,一直以来都面临着生产成本高企的问题。
为了提高产业竞争力,控制和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了每一个养殖渔业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养殖渔业的生产成本控制与降低,以期给养殖渔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一、合理选址降低土地租金和成本在养殖渔业中,选址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合理选址可以帮助养殖者降低土地租金和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生产成本。
选择土地时必须考虑土壤质量、水质状况以及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并寻找与附近市场距离较近的地点。
在选址时,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和调研报告,明确需求和供给的匹配度,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和市场饱和的情况发生,降低经营成本。
二、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科技创新是控制和降低养殖渔业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养殖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例如,利用智能水质检测仪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水质,减少检测周期,降低人力成本。
再如,利用光合细菌技术可以提高养殖水体氧气含量,减少饲料浪费和死亡率,降低养殖成本。
因此,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从而降低养殖渔业的生产成本。
三、精准管理降低饲料成本在养殖渔业中,饲料费用往往是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降低饲料成本是控制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精准管理是降低饲料成本的核心。
首先,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密度控制,避免因密度过高引发的饲料竞争和疾病传播,减少饲料浪费。
其次,充分了解不同鱼类的饵料偏好,根据其需要配制合适的饲料,确保饲料的利用率最高。
另外,采用定量喂养技术,避免过度饲养和浪费。
通过精准管理,合理控制饲料投入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渔业的生产成本。
四、降低疾病风险减少养殖损失疾病是养殖渔业中常见的问题,一旦发生疫情不仅会导致养殖损失,还会增加养殖成本。
因此,降低疾病风险是控制生产成本的关键所在。
首先,加强养殖环境管理,保证水质清洁,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如何进行水产养殖的财务管理一、引言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对于水产养殖户来说,合理的财务管理对于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水产养殖的财务管理,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建立详细的财务账目养殖户应建立详细的财务账目,包括费用和收入等内容。
费用方面,要详细记录饲料、养殖器材、水电费、劳动力成本等各项支出。
收入方面,要记录每次销售的水产品数量和价格,以及其他可能的附加收入。
建立详细的账目有助于了解各项成本和收益,为后续的财务分析提供依据。
三、合理控制成本1. 饲料成本控制:饲料是水产养殖的主要成本之一,养殖户需要根据不同水产养殖品种的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并进行合理的投喂。
同时,可以通过囤积饲料、与供应商洽谈价格等方式,降低饲料成本。
2. 劳动力成本控制:合理安排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浪费,降低劳动力成本。
3. 疾病防控成本控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疾病防控,加强防疫工作,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疾病防控成本。
四、财务分析与决策1. 造成收入和支出差异的原因分析:定期对财务账目进行分析,找出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异原因,以便进行合理的决策,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
2. 指标分析: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如养殖周期、养殖成本、市场行情等指标,以了解养殖效益,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3. 人力资源管理:通过财务分析了解每个岗位的绩效,为员工绩效考核和激励提供依据。
五、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不熟悉财务管理的养殖户来说,寻求专业的财务咨询和帮助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咨询会计师事务所或者金融机构,寻求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养殖户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策略。
六、总结水产养殖的财务管理对于提高经济效益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详细的财务账目,合理控制成本,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以及寻求专业帮助,养殖户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养殖户们进行水产养殖的财务管理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和帮助。
水产饲料的发展形势与对策分析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饲料供应。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加,水产饲料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饲料成本上升、养殖效益下降等问题的出现,水产饲料面临着许多挑战。
因此,对水产饲料的发展形势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水产饲料发展形势分析2.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水体污染问题的严重加剧,水产饲料中的环境污染物质对水产养殖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饲料成本上升:水产饲料中的主要原料,如豆粕、玉米等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饲料成本不断增加,给水产养殖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
4.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水产养殖业正朝着规模化、高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水产饲料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水产饲料发展对策分析1.加强环保技术研发:开发环保型的水产饲料,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并提高水产养殖的环境可持续性。
同时,加强饲料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管理,控制饲料中的污染物质含量。
2.优化饲料配方与使用: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减少对原料的依赖。
同时,根据不同水产养殖品种的需求,科学合理地使用饲料,避免过量喂养和浪费。
3.加强合作与共享:饲料企业与水产养殖企业之间应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实现技术、资源、信息的共享。
通过合作,饲料企业可以了解养殖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服务,提供更加合适的饲料产品。
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对水产饲料研发的投入力度,提高饲料的适用性和功能性。
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共同研究和开发新型的水产饲料,推动水产饲料产业的科技创新。
5.推进饲料产业标准化建设:建立水产饲料的质量标准和行业规范,推动饲料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加强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控制饲料质量,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
中小型水产饲料企业成本核算与成本管控浅析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水产品需求量的增加,从而带动水产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张,水产养殖业、水产饲料企业获得巨大的市场机会,但中小型水产饲料生产行业存在巨大机会的同时又因行业进入壁垒较低的原因导致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又因其毛利率普遍较低,所以通过精确的成本核算和有效的成本管控等手段来提升企业效益,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异常重要。
然而,中小型水产饲料行业成本核算和成本管控普遍存在缺乏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成本核算基础数据不准确、精细化核算能力不足、核算人员不能适应新的核算模式等系列问题。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希望能对相关企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型;水产饲料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控水产饲料行业是我国饲料行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是联系水产种业、水产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的纽带,是关系到城乡居民水产品供应的民生产业,是支撑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
水产品及特种水产品现状从饲料行业属性角度看,饲料行业进入壁垒较低,产品差异性较小,下游议价能力较强(尤其是规模养殖比例提升的背景下),饲料价格波动多由原材料端驱动,销售量则多取决于下游产业景气度。
水产饲料行业会受到下游养殖业景气度波动的短期影响,所以水产饲料行业的季节影响尤为明显,由于20-30摄氏度之间的水温是鱼虾等绝大部分水生动物的最佳生长温度,因此,每年的5-10月是水产饲料生产企业销售旺季,因该时期是鱼虾等水产物最佳的生长时期,这一有利因素带动了水产饲料的销售量的大幅增加。
此外,受下游养殖需求回升的有利因素影响,每年的2-3季度水产饲料的企业毛利率受益环比逐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中小型饲料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可持续发展,除了要做好企业创新、抓住饲料需求旺季等方面的工作,更要做好产品的价格管理,所以企业产品精确的成本核算、成本管控显得尤为重要。
水产饲料成本降低方法
1.放养优质鱼种:优质鱼种生长速度快,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高。
生产上,一定要注意选择优良、体质健壮的鱼种。
另外,在放养模式上,要突出主养鱼,适当搭配其它鱼类,这样就可选择适合于主养鱼营养需求的饲料投喂,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2.合理投饲:投喂饲料一定要均匀、适量、定时、定位。
投饲量与饲料的利用率直接相关。
鱼没有胃,不能长时间储存饲料供慢慢消化吸收。
若吃食过饱,饲料往往没有完全消化吸收就排出体外,造成浪费;投饲不足,则影响鱼的生长。
生产上,每次投饲以能保证有80%以上的鱼饱食为宜。
3.保证饲料的营养投喂:配合饲料是降低养鱼饲料成本的重要途径。
但不同食性和不同发育阶段的鱼,需要的营养成分不一样,所以要使鱼长得快,饲料成本低,所投饲料的营养成分必须符合该鱼生理上的需要。
配制饲料时,要根据主养鱼对营养的需要,选用合适的配方,既满足主养鱼的营养需要,又不浪费饲料。
4.种草养鱼:种草养鱼是解决养鱼饲料、降低养鱼饲料成本、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
种植青绿饲料,只要科学安排,季节衔接,可以常年有青绿饲料来满足鱼类的需要。
用于养鱼的优质牧草主要有黑麦草、苏丹草、苜蓿、苦荬菜、狼尾草以及红白三叶草等,
5.化肥养鱼:化肥养鱼是降低养鱼饲料成本的一种有效方法,常用的化肥有尿素、碳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复合肥等。
使用时应当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长期每3天~5天施一次,每次亩施尿素2千克~3千克或碳铵5千克~10千克,或过磷酸钙8千克~10千克。
投放化肥能迅速增加池塘浮游生物数量,对鲢、鳙鱼效果较好。
6.诱虫育蛆养鱼夏秋季节,在渔塘水面上安装诱虫灯,可引诱各种昆虫直接喂鱼;通过人工培育的蝇蛆、蚯蚓、黄粉虫等,也是鱼类喜食的饲料。
投喂这些饲料,可大大降低养鱼的饲料成本。
7.保持水质良好水质好,溶氧充足,鱼类生长快,对饲料的利用率就高,饲料成本会降低,反之则高。
因此,养殖季节特别是在鱼类生长旺季,要定期采用加注新水、泼洒生石灰水、使用微生物制剂、开动增氧机等方法来调节水质,使池水始终保持较高的溶氧量、合适的透明度,为鱼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