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表
- 格式:xlsx
- 大小:12.67 KB
- 文档页数:2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备用表)经国务院批准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普查的原始资料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仅供汇总使用公民应履行如实申报普查项目的义务表号:制表机关:文号:有效期至:R601表国家统计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统字〔2019〕24号2021年3月户地址: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县(市、区、旗)_________乡(镇、街道)_________普查区_________普查小区_________建筑物编号_________住房单元编号_________户编号H1.户别H2.本户应登记的人数H3.本户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的出生人口H4.本户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的死亡人口H5.住所类型H6.本户现住房建筑面积H7.本户现住房间数1.家庭户2.集体户2020年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户的人数:________人户口在本户,202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户的人数:__________人男人女人男人女人1.普通住宅2.集体住所3.工作地住所4.其他住房5.无住房__________平方米__________间每个人都填报的项目3周岁及以上(2017年10月31日以前出生)的人填报的项目15周岁及以上(2005年10月31日以前出生)的人填报的项目D1.姓名D2.与户主关系D3.公民身份号码D4.性别D5.出生年月D6.民族D7.普查时点(2020年11月1日零时)居住地D8.户口登记地D9.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D10.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D11.受教育程度D12.是否识字0. 户主1. 配偶2. 子女3. 父母4. 岳父母或公婆5. 祖父母6. 媳婿7. 孙子女8. 兄弟姐妹9. 其他□□□□□□□□□□□□□□□□□□1. 男2. 女出生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族1. 本普查小区2. 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5.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旗)6.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7. 国外1. 本村(居)委会2.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4.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县(市、区、旗)5. 户口待定→D111. 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D112. 不满半年3. 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 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 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 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 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 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 十年以上0. 工作就业1. 学习培训2. 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 拆迁/搬家4. 寄挂户口5. 婚姻嫁娶6. 照料孙子女7. 为子女就学8. 养老/康养9. 其他1. 未上过学2. 学前教育3. 小学4. 初中5. 高中6. 大学专科7. 大学本科8. 硕士研究生9. 博士研究生1. 是2. 否1. 配偶2. 子女3. 父母4. 岳父母或公婆5. 祖父母6. 媳婿7. 孙子女8. 兄弟姐妹9. 其他□□□□□□□□□□□□□□□□□□1. 男2. 女出生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族1. 本普查小区2. 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5.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旗)6.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7. 国外1. 本村(居)委会2.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4.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县(市、区、旗)5. 户口待定→D111. 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D112. 不满半年3. 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 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 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 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 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 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 十年以上0. 工作就业1. 学习培训2. 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 拆迁/搬家4. 寄挂户口5. 婚姻嫁娶6. 照料孙子女7. 为子女就学8. 养老/康养9. 其他1. 未上过学2. 学前教育3. 小学4. 初中5. 高中6. 大学专科7. 大学本科8. 硕士研究生9. 博士研究生1. 是2. 否选择2-5的,跳至个人项目(超过五人的户,从第2张普查表起,户记录只填写“户编号”) 户编号 本户共 张 本张第 张每个人都填报的项目3周岁及以上(2017年10月31日以前出生)的人填报的项目15周岁及以上(2005年10月31日以前出生)的人填报的项目D1.姓名D2.与户主关系D3.公民身份号码D4.性别D5.出生年月D6.民族D7.普查时点(2020年11月1日零时)居住地D8.户口登记地D9.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D10.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D11.受教育程度D12.是否识字2. 子女3. 父母4. 岳父母或公婆5. 祖父母6. 媳婿7. 孙子女8. 兄弟姐妹9. 其他□□□□□□□□□□□□□□□□□□1. 男2. 女出生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族1. 本普查小区2. 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5.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旗)6.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7. 国外1. 本村(居)委会2.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4.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县(市、区、旗)5. 户口待定→D111. 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D112. 不满半年3. 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 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 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 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 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 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 十年以上0. 工作就业1. 学习培训2. 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 拆迁/搬家4. 寄挂户口5. 婚姻嫁娶6. 照料孙子女7. 为子女就学8. 养老/康养9. 其他1. 未上过学2. 学前教育3. 小学4. 初中5. 高中6. 大学专科7. 大学本科8. 硕士研究生9. 博士研究生1. 是2. 否2. 子女3. 父母4. 岳父母或公婆5. 祖父母6. 媳婿7. 孙子女8. 兄弟姐妹9. 其他□□□□□□□□□□□□□□□□□□1. 男2. 女出生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族1. 本普查小区2. 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5.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旗)6.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7. 国外1. 本村(居)委会2.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4.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县(市、区、旗)5. 户口待定→D111. 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D112. 不满半年3. 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 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 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 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 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 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 十年以上0. 工作就业1. 学习培训2. 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 拆迁/搬家4. 寄挂户口5. 婚姻嫁娶6. 照料孙子女7. 为子女就学8. 养老/康养9. 其他1. 未上过学2. 学前教育3. 小学4. 初中5. 高中6. 大学专科7. 大学本科8. 硕士研究生9. 博士研究生1. 是2. 否2. 子女3. 父母4. 岳父母或公婆5. 祖父母6. 媳婿7. 孙子女8. 兄弟姐妹9. 其他□□□□□□□□□□□□□□□□□□1. 男2. 女出生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族1. 本普查小区2. 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5.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旗)6.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7. 国外1. 本村(居)委会2.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4.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县(市、区、旗)5. 户口待定→D111. 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D112. 不满半年3. 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 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 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 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 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 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 十年以上0. 工作就业1. 学习培训2. 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 拆迁/搬家4. 寄挂户口5. 婚姻嫁娶6. 照料孙子女7. 为子女就学8. 养老/康养9. 其他1. 未上过学2. 学前教育3. 小学4. 初中5. 高中6. 大学专科7. 大学本科8. 硕士研究生9. 博士研究生1. 是2. 否申报人(签字): 普查员(签字): 填报日期:11月 日。
人口普查登记表范本近几年,我国每逢10年就会进行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
这项重要的国家事务不但能够反映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还可以为制定国家经济、社会政策提供有效依据。
而作为人口普查的基础,每一个公民都需要认真填写人口普查登记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人口普查登记表范本的基本要素和填表注意事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到人口普查工作中来。
一、人口普查登记表的基本要素人口普查登记表是我们国家为了实现全面、准确、详尽的人口普查信息收集而制定的表格。
为了体现科学、严谨、规范的统计要求,人口普查登记表首先要包括以下基本要素:1. 姓名、性别和年龄:这是最基本的人口统计指标,也是判定一个人的年龄阶段、婚姻状况、劳动力等方面情况的基础。
普查员需要仔细核对填表人提供的姓名、性别和年龄信息,确保准确无误,以便后续统计工作的进行。
2. 民族:我国民族众多、分布广泛,因此,在人口普查登记表中特别设置了民族一栏,以便更好地反映民族分布情况。
3. 工作和学习情况: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上的情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人口普查时,填表人需正确反映自己或家庭成员的工作和学习状况,包括工作岗位、单位名称、学校名称等信息,在统计分析时有利于科学地评估国家劳动力资源和发展状况。
4. 婚姻状况:婚姻对女性的生育和家庭责任、对子女的成长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人口普查登记表上,婚姻状况是需要填报的一项必备信息。
5. 户口和居住信息:户口和居住信息是判断一个人所在地、行政区划等情况的关键信息。
普查员需要仔细核对填表人提供的户口和居住信息,以便后续处理、核算和统计工作的进行。
二、如何填写人口普查登记表在填写人口普查登记表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1. 核实填报人信息的身份证:身份证能准确反映填报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等信息,而且能保证填报信息的准确性。
因此,在填写人口普查登记表时,普查员应首先核实填表人的身份证信息。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填写规范 (金盆岭校区居住的学生)请注意:请在填表时,一定在公共部分上方空白处写上寝室长的联系电话,以及寝室所在公寓楼栋及寝室编号。
注:划“○”(如②)表示应按实际情况圈填正确项;“√”表示应按实际情况填写内容的项目;“╳”表示不由个人填写;椭圆表示根据实情圈填其中一项;“0”则表示因无内容,填“0”。
一、公共部分:二、户记录部分(H1-H6):三、人记录部分(R1-R12):第二栏及以下各栏填写的同室学生,圈“9” 第一个填写的学生为户主,圈“0” 每方框一个字,竖填姓名 R3、R4、R5,R10、R11、R12:按实情圈填和填写R6:在校学生均属于居住在本普查小区,故均圈填“1.本普查小区”。
户口迁入学校的学生(大一、研一新生除外),属户口登记地在本居委会,即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R7圈填“1.”;R8圈填“1.”;R9不填户口未迁入学校的学生(含大一、研一新生),属已离开户口登记地。
原籍户口在长沙市天心区金盆岭派出所,但不在学校内(赤岭路9号或45号)的,R7圈填“2.”;原籍户口在长沙市天心区,但不在金盆岭派出所的,R7圈填“3.”;R8据实圈填“2.”→“9.”,R9圈填“3.”户口未迁入学校的学生(含大一、研一新生),属已离开户口登记地。
原籍户口在外地,即长沙市天心区以外的,包括长沙市“芙、开、雨、岳”4区和“长、望、浏、宁”4县均属“其他县(市、区)”,R7圈填“4.”,并在下栏据实填写户口所在的XX 省(区、市)、XX 地(市)、XXX 县(市、区);R8据实圈填“2.”→“9.”,R9圈填“3.”户口已迁入学校的大一、研一新生,因还未正式统一上户,属“户口待定”。
R7圈填“5.”,并直接跳填R11。
普查表填写说明一、普查表的种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分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普查表》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四种表。
二、标准时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
普查员在掌握普查标准时点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2020年11月1日零时以后出生的人不登记;2020年11月1日零时以后死亡的人仍要在普查短表中登记。
(二)2020年11月1日零时以后居住地发生变化的人,仍在原居住地登记。
三、普查对象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一)普查短表和普查长表的普查对象具体是指2020年10月31日晚住本普查小区的人,以及户口登记在本普查小区但202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普查小区的人。
1.2020年10月31日晚住本普查小区的人,无论其户口登记在何处。
2.户口登记在本普查小区,但202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普查小区的人,无论其外出时间长短、外出原因如何。
(二)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普查表的普查对象具体是指2020年10月31日晚住本普查小区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三)死亡人口调查表的登记对象具体是指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本普查小区的死亡人口。
四、登记原则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
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
集体户以一个住房单元为一户进行普查登记。
为便于理解登记对象,并考虑到普查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普查员在入户登记时可采取以下方式询问住户:应在您家普查登记的人包括:•2020年10月31日晚住在您家里的人。
•经常居住在您家,由于临时出差、探亲、旅游或值夜班等原因,2020年10月31日晚未住在您家的人(视为2020年10月31日晚住在您家)。
人口普查长表一、引言人口普查是国家对全体居民基本信息的普遍调查统计活动。
通过人口普查,可以了解国家的人口数量、构成、分布以及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等重要指标,为科学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本文档旨在介绍人口普查长表的内容和相关指标,以方便读者了解和使用这一重要的统计资料。
二、人口普查长表的组成人口普查长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标准,收集和统计居民的基本信息和一些重要的社会经济指标。
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1.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婚姻状况等;2.人口数量和构成:包括总人口数、男女人口比例、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等;3.教育状况:包括受教育程度、就读学校类型、教育资源分布等;4.劳动就业情况:包括就业人口数量、行业分布、职业状况等;5.人口流动情况: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迁徙状况等;6.社会保障和福利: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养老福利等;7.住房状况:包括住房类型、住房面积、住房分布等;8.家庭结构和人口关系: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家庭人口数量、家庭结构类型等;9.地理分布情况:包括省份、城市、乡村等地理区域的人口分布情况等。
三、人口普查长表的意义和用途人口普查长表作为国家人口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用途。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人口政策人口普查长表提供了全面而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可以为国家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信息,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口政策,合理引导和调控人口发展。
2. 促进经济发展人口普查长表中的教育状况、就业情况、劳动力资源等信息,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分析人口普查长表中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分布,政府可以合理调整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率和劳动力素质。
3. 优化社会福利人口普查长表中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信息,可以为政府提供参考,优化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了解社会保障和福利的覆盖范围和人口分布情况,政府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改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人口普查长表引言人口普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定期进行的统计调查,旨在收集有关人口数量、组成和分布的信息。
人口普查的结果对于制定政府政策、规划公共服务以及评估社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人口普查长表,包括其目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目的人口普查长表的主要目的是收集人口相关的详细信息,以便更全面和准确地了解人口的组成和分布。
这些信息将被用于以下用途:1.政府政策制定:通过分析人口普查数据,政府可以制定适合国家或地区的综合政策,以满足人口的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
2.公共服务规划:人口普查数据为规划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了基础,如教育、医疗、交通等。
通过了解人口分布和需求,可以合理规划和配置公共服务资源。
3.社会和经济发展评估: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用于评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如就业情况、教育水平、收入分配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社会问题和制定相应政策。
内容人口普查长表包含了丰富的人口统计信息,下面是一些可能出现在人口普查长表中的内容:1.人口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等。
2.居住信息:包括居住地址、住房类型、住房面积、居住时间等。
3.教育信息:包括教育水平、受教育年限、在校学生等。
4.就业信息:包括职业、工作单位、工作时间、收入等。
5.健康信息:包括健康状况、患有疾病、残疾情况等。
6.家庭信息:包括家庭人口数量、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收入等。
7.迁移信息:包括迁移原因、迁移距离、迁移时间等。
此外,根据具体的需求,人口普查长表还可以包括其他有用的人口统计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根据人口普查的目的和要求进行灵活调整。
编制方法人口普查长表的编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以下是一般的编制方法:1.制定调查问卷:根据收集的信息内容和目的,制定人口普查调查问卷。
问卷应包括所有需要收集的信息项目,并在问题的设计上尽量简明扼要,易于回答和理解。
2.培训调查人员: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需要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问题的含义和调查方法。
一、普查表的种类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共分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以下简称普查表短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以下简称普查表长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供港澳台和外籍人员使用)》(以下简称境外人员普查表)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以下简称死亡人口调查表)四种表。
二、标准时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为:2010年11月1日0时。
普查员在掌握普查标准时间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2010年11月1日0时以后出生的人不登记;2010年11月1日0时以后死亡的人仍要登记普查表短表或普查表长表。
(二)2010年11月1日0时以后发生迁移的人,仍在原住地登记。
三、普查对象(一)普查表短表、普查表长表和境外人员普查表的普查对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第(八)条规定,“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第(九)条规定,“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
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
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普查对象具体是指普查小区内的全部人口。
即2010年10月31日晚住本普查小区的人口和户口登记在本普查小区但201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普查小区人口。
分为两种情况:1.2010年10月31日晚住在本普查小区的人,不管其户口登记在何处。
包括户口在本村(居)委会的人口,也包括户口在外村(居)委会的人口。
2.户口登记在本普查小区,但201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普查小区的人,无论其外出时间长短、外出原因如何,均普查登记。
港澳台和外籍人员在其居住地进行登记,填写境外人员普查表。
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
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
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