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病人的护理查房
- 格式:ppt
- 大小:260.50 KB
- 文档页数:5
《跟骨骨折患者护理查房课件》CATALOGUE目录•概述•护理要点•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营养支持•康复指导01概述跟骨是人体负重、行走、运动的重要支撑结构,跟骨骨折多由高处坠落、足部着地引起。
跟骨骨折主要表现为足跟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跟骨骨折简介1跟骨骨折的成因23约占跟骨骨折的70%-80%,多由高处坠落、足部着地引起。
高处坠落约占跟骨骨折的10%-20%,多由交通事故中足部受伤引起。
交通事故约占跟骨骨折的10%-20%,如足部扭伤、骨质疏松等。
其他原因主要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跟骨骨折,包括局部石膏固定和功能锻炼。
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有移位的跟骨骨折,手术方法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架固定等。
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02护理要点术前护理对于急性跟骨骨折患者,需要对其进行疼痛护理,以减轻疼痛感。
疼痛护理评估疼痛程度疼痛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采用疼痛评估量表,如VAS(视觉模拟评分)等,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遵循医嘱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如非处方药或弱阿片类药物。
在疼痛缓解的情况下,可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等物理治疗方式缓解疼痛。
术后护理•常规护理: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安静、舒适,保持患者心情愉悦。
•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
•饮食调整: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如多摄入高纤维、高蛋白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
•早期活动:在术后2-3周内,可进行简单的足趾屈伸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中期锻炼:术后4-6周,可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和下肢肌力训练。
03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03褥疮护理对于已经形成的褥疮,需要定期换药、保持创面干燥、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等。
01褥疮总结褥疮是跟骨骨折患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长时间卧床、局部受压、血运不良或皮肤破损等原因引起。
跟骨骨折护理查房汇报人:日期:•患者基本情况介绍•跟骨骨折相关知识•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目录•康复训练计划制定与实施•家属沟通与教育指导•总结与建议01患者基本情况介绍患者基本信息职业:工人姓名:张三年龄:45岁身高:175cm性别:男体重:80kg患者因高处坠落导致跟骨骨折,无其他部位损伤。
病史右跟骨骨折,骨折类型为粉碎性骨折。
诊断病史及诊断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包括石膏固定、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经过治疗后,患者疼痛减轻,肿胀消退,骨折愈合良好。
目前患者可拄拐行走,但仍需避免负重。
治疗方案及效果治疗效果治疗方案02跟骨骨折相关知识跟骨骨折定义及分类跟骨骨折是足部骨折的一种,主要发生在跟骨结节和跟骨体部,多由高处坠落或足部外伤引起。
分类根据骨折线的方向和位置,跟骨骨折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压缩型、纵形型、粉碎型等。
发病原因跟骨骨折多由高处坠落、足部外伤等外力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足跟部疼痛、肿胀、瘀斑、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足弓塌陷、踝关节活动障碍等。
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通过X线检查和CT检查可明确诊断。
X线检查可显示骨折线的位置和类型,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细节。
诊断方法需与其他足部骨折如跖骨骨折、踝关节骨折等相鉴别。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03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如禁食、禁饮时间等;做好手术区域皮肤准备,如备皮、清洁等。
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血压、呼吸等;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疼痛管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疼痛管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取相应措施缓解疼痛,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鼓励患者表达疼痛感受,给予心理支持。
功能锻炼指导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和愈合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计划;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收缩、关节屈伸等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骨折愈合;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