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亲人逝世家里的春联三年之内要有什么讲究吗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8
家中老人过世后一年的禁忌事项有:
- 不贴红色对联,如果要贴,只能贴白色的,直到第四年的春节才可以贴红色春联。
- 不去热闹地方,尽量表现出肃静的状态,避免欢声笑语。
- 不去拜年走动,第一年的春节应闭门谢客,不能去亲朋好友家走动或拜年,不然会把晦气带到别人家。
如果要走亲戚,最好在腊月间走动,也不能去看望别人家生病的老人。
从初一到初三都不能出门,不能参加喜事,进行人情来往,因为传统观念认为在大喜日子碰到带重孝的人是不吉利的。
- 祭祀品不带红,长辈去世过的第一个春节,祭祀的物品不能带红。
上供的筷子不能用红色的,各式菜肴避红色,各式过年用的糕点都要换成白色的。
这些禁忌事项的具体实施可能因地域、文化和家庭背景而有所不同,建议遵循当地的传统和家庭的习俗。
家中有人过世春联
在家中有人过世的情况下,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可能需要适当地调整和尊重。
以下是春联内容:
1. 怀念永存,思念不灭:这句春联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让人们追忆逝者的美好回忆,承载着对亲人的永恒思念。
2. 家庭团结,心灵相随:春联强调家庭成员的团结和支持,让亲人们在困难时彼此相扶,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3. 祖先守护,福祉相伴:春联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敬意,表达对他们灵魂的祈福,希望他们在天堂里得到安宁和幸福。
4. 传承家风,永留馨香:这句春联强调了家族价值观的传承,热爱和尊重祖先的智慧和贡献,使家族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
父亲去世三周年祭日对联表示怀念父亲去世三周年,在祭拜的时候通常都会贴上对联,这些对联要怎么贴,是有讲究的。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父亲去世三周年对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父亲去世三周年对联上联:翁去三载,余祉犹佑;下联:人生百年,唯笑长春。
横批:遗爱千秋腊月风寒送百花;三载悲障祭魂灵。
横批:三年祭父制内三载持古训;除服一时承父命。
横批:传家持道摘孝帽怎忍久别;换素服难忘依附。
横批:父恩久长上联:除服遥瞻新气象;下联:弹冠不改旧家风。
横批:三年之祭慈父仙逝三周年梅含悲意;孝子维系一门和柳动伤情。
横批:高风如水故人已去整三载;哀思常存一千天。
三载不见泪落尽;千里相隔眼望穿。
上联:斯人已逝成追忆;下联:但愿世间人长存。
横批:节哀顺变节用俭严植廉心;崇俗草根祈赏贤。
横批:益用不尽父亲三周年祭日对联慈父过世三载音容宛在儿孙铭记永不忘创业难故人已去整三载哀思常存一千天三载能酿杜康酒一世难报慈父恩三载不见泪落尽千里相隔眼望穿翁去三载,余祉犹佑人生百年,唯笑长春横批:遗爱千秋严父慈母驾鹤西去三载,音容笑貌应犹在孤男弱女守孝前来千日,疾首痛心何其了痛融三载,笑貌音容常入梦福荫百年,贤良德品永铭心父亲去世三周年纪念对联1.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芝传嘉风2.勤俭度日遵遗训努力工作报余恩3.事业已归前辈录典型留与后人看4.完来大璞眼天地留得和风惠子孙5.著作等身身不老子孙维业业长存6.等闲暂别犹惊梦此后何缘再晤言7.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春风何处游8.化悲痛为力量,继遗志写春秋。
9.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10.平生壮志三更梦,万里西风一雁哀。
11.慎终不忘先人志,追远常怀一片心。
12.先人高德传千古,不朽功业照后人。
13.恪守周公三年礼,常存孝思一片心。
14.缅先人高风亮节,承前辈未竟事业。
15.尽孝难见慈严面,怀远常存一片心。
16.忽闻先人驾鹤去,泪水顿作倾盆雨。
谢邀!
春联除了红色,的确还有白色、黄色和绿色。
为什么呢?
1、缅怀已故先人。
白色一般代表纯洁、素净,但同时也象征死亡、恐怖。
所以人们在悼念死者时,若需要选用颜色,大多主选白色,如:办丧事贴对联是白色的,挽联是白色的,孝布是白色的。
悼念用的花圈主色调一般也是白色的。
传统习俗中,先人去世后要守孝3年,注意,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坟地里。
现在几乎没有这个风俗了。
但是,三年中尽量低调,为了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先人去世的当年,春联一般贴黄色、第二年贴绿色,第三年贴回红色。
特别是在农村,这种习俗是很常见的,但各地也有差异。
为什么是贴黄色和绿色呢?因为黄色一般代表庄严、肃穆,绿色一般代表宁静、平和。
所以,悼念死者时,用色除了白色主色调,还可选黄色和绿色。
悼念花圈上面的花一般也都是白色、黄色和绿色的。
2、满族礼仪习俗。
满族人狩猎时发现,冬季下雪后,野兽出来觅食,是猎捕的好时机,而身穿白色衣服,容易隐蔽和接近猎物,从而获得狩猎成功。
红色衣服太显眼,不仅会惊动猎物,甚至会引来猛兽袭击。
所以,满族人“尚白、贱红”(和汉族刚好相反),白色对他们来说代表吉祥、好运。
故满族人贴春也是白色。
沈阳故宫门上贴的春联便是白色的。
不过后来
他们也被汉化了,在白色春联上镶嵌蓝色或红色的边。
3、另外,韩国人也有贴春联的习俗,用汉子书写,而且 也是用白色的 。
大致也就这些原因了吧!祝好!。
风水先生忠告:人去世三周年必须要大办?
人都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人死了过后,活人是要给死者办葬礼的,这相当于是死者的一种悼念,人去世三周年必须大办?老人去世家里撒五谷:
人去世三周年必须要大办:
人们认为,人死了三年过后鬼魂会有一次投胎的忌讳或者是魂魄将会回到人间。
三周年祭奠完了,也表示守丧大礼完成了,不用守丧了。
人死了的第一年和第二年都叫做小祭,头年的几年的规模比较大,参加的人是本家或者是出嫁的女儿,一般是比较亲近的亲属。
在祭奠的时候,主家将会将死者的灵魂请回到家中,设立灵位,稍后烧纸几年。
三周年的祭奠是最隆重的,要搭设祭棚,还要请鼓乐手,还要摆花圈之类的。
在古时候是要守孝三年的,在这三年期间,是不能有娱乐活动,也不能穿彩色的衣服,更不许开怀大笑。
现在的习俗是三年内本家不能贴红对联。
过年贴春联有哪些禁忌事项过年贴春联有哪些禁忌事项?1、丧期三年不贴对联家中有人去世不满三年,就不要在门口贴上对联。
传说丧期三年之内,逝者的魂魄会时不时回家看看,但对联却有驱邪镇宅的作用。
若是门上贴了对联,逝者便进不了家门了。
2、对联不能贴反现在许多人家会在新年贴上对联,图个好兆头。
但是许多人都分不清对联的上下联。
要知道,对联可千万不能贴反。
对联一般代表着一户人家的学识。
若是连对联的上下联都贴反了,旁人见了岂不是贻笑大方。
3、贴对联时间有讲究民间有种说法,对联是天上的神仙,对联撕下后,神仙便会升上天庭向玉帝汇报民间的情况。
因此说贴对联在民间是个十分庄重的事情,一般认为在吉时贴对联会给家人带来好运。
4、对联中福字不乱贴许多人家在大门上贴完对联后,往往会在中间贴上一个倒福字,寓意家中有福到。
但是其实这种贴法是错误的。
倒福是一般贴在橱柜或米缸上,若是在大门中贴上倒福,家中的福气可都倒出去了呢。
因此,贴对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2022最适合贴的春联大全1、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2、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事兴3、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吉祥如意4、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5、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6、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7、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8、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9、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10、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11、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12、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13、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14、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15、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16、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17、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吉星高照18、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
家中如有亲人去世,为什么三年不能帖对联?这是传统的习俗,世界各地各族人民对亲人离世都有不同的传统习俗,类似题主所讲的三年不贴春联,在山东地区是存在的。
其实不是不可以贴春联,只是不能贴红色的春联而已,在青岛地区家人离世后三年内,有的人不贴,有的贴的是那种紫色纸张的春联,而春联内容多以缅怀亲人内容为主。
纪念亲人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贴红色春联只是其中之一,像我们这地方还有三年内子女要戴孝,不能说红,而且春节期间不能串门(亲人离世子女都是戴重孝之人,出门不吉利)。
在古代时,为官者父母死亡后,他们都要辞官一年回乡尽孝,其礼仪比现在更讲究。
评论心怀17 02-16 19:011赞踩我的老家皖北地区就有亲人去世三年不贴春联的习俗,这里的亲人范围包括“五服”之内的所有长辈,如果是人数众多的家族,甚至会出现半个村庄过年不贴春联的状况,如果是家族里的长辈连续去世,有些家庭甚至近十年都没有贴过春联。
不过亲人去世的第三年可以贴一种蓝色的春联,因为这种春联比较瘆人也难看,十几年前还见到过,最近几年没有看到过了,所以第三年就干脆就不贴了。
亲人去世三年不贴春联的习俗,我认为这是古代“丁忧”制度的残存。
据历史记载,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能搞娱乐活动不能搞吉庆典礼,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为什么是三年呢?并不是随便规定的,因为小孩三岁之前不能离开父母,需要父母时时刻刻的照料,父母去世之后子女要报恩,就应该守孝三年。
其实“丁忧”习俗在不少地方已经名存实亡了,亲人去世三年不贴春联可以视为这种古代孝文化制度的残存。
只是仅有个形式内涵缺几乎全部丢了,不少农村地区给老人办丧事甚至请脱衣舞女表演助兴,流行歌曲一首首的接着唱,架子鼓震天响,乍一看以为是办喜事呢!这哪里还有古代“丁忧”期间三年不搞娱乐活动的禁忌,现在农村却是父母尸骨未寒,这边低俗表演马上开幕了,这些带着色情的“三俗”表演把穿着孝服的孝子贤孙们逗的哈哈大笑,有些好事村民还把穿着孝服的孝子往脱衣舞女身上推来活跃气氛。
上辈故去,三年不贴春联,有什么传说?在我们河北农村,如果上辈人去世,不满三年为了守孝,有很多禁忌。
第一件事就是这三年春节的时候,春联怎么贴。
三年不贴春联的传说是从汉代来的古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守孝又叫丁忧,是儒家礼教的旧制,盛于汉代。
很多人都以为这个馊主意是孔夫子想的,其实不然是《仪礼·丧服》中所提出的,后来记载在《礼记》中,天子以下,丧服分为五个等级: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服丧守孝的年月分别为三年、期年(一年)、九个月、七个月、五个月、三个月。
说白了就是,居丧制度从汉武帝开始,到两汉时期,只有帝王将相才受三年守孝的约束,到了黎民百姓那里就剩下三个月的服丧期限了,至于服不服丧根本就没人管,也不是强制性的。
东汉末年,郑玄、王肃等真正的学问宗师,提出了“礼不下庶人”的概念,让普通百姓不必受此繁琐无聊的脑残规矩束缚。
可惜普通百姓根本就没人听。
因此,守孝三年中的一些禁忌流传至今也就不足为奇了。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通俗”,我们这里一个村的风俗都不一样,有的人家真的就是三年不贴春联,但,大多数家庭第一年都选择不贴春联,因为亲人故去的时候,一般都是白纸封门,可是到了第二年,纷纷铲去门上的白纸,换成蓝色春联,再过年的时候就算第三年年满了,就能贴红色的春联了。
只是,亲人故去的第一年,过年时不能出去拜年,也不接受别人到自家来拜年,初一早晨都是大门紧闭的。
这一年儿女们服饰上要穿素服,脚上要穿白鞋。
热孝期间尽量不去参加别人的婚宴,怕人家嫌弃。
过年是喜庆的事,但是遇到白事的时候,谁也没有办法还能像没事人一样去贴红色对联吧。
这个习俗沿袭至今,虽说没有什么特殊的讲究,但是足以表达对过世亲人的追思,过年的时候,红色代表喜庆,所有的春联都是红色,对于逝者来说很不尊敬。
古代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是封建社会保守落后,愚昧迷信的具体体现。
但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后人,能记住身边故去的亲人,最起码在他们离开的三年之内,每天都缅怀他们,念叨着他们,感恩他们,通过不张贴红色春联这样的方式,来寄托自己的哀思,也是我们民族“孝道”的充分体现。
亲⼈去世,3年内不能贴红对联,原因有四,总结后其实只有六个字亲⼈去世,3年内不能贴红对联,原因有四,总结后其实只有六个字⽂/加贝关于什么是习俗,不同的⼈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个公认的答案是习俗是⼀种流⾏的意识⾏为。
有很多习俗⼀直流传到了今天。
这其中也包含了⼀些禁忌,旧社会时代的⼈们禁忌很多,毕竟当时的⼈们思想不⽐现代⼈的开放,很多禁忌在我们现代⼈看来都是不合理的,封建⾊彩浓厚。
随着社会的向前迈进,富有知识和⽂化的现代⼈已经将部分习俗抛弃。
对联,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代。
春节的来源历史悠久,它是⼀年中最重要的节⽇。
每年⼤年三⼗的下午,⼈们都会帖⼀副对联在门边上,以⽰辞旧迎新之意,对来年丰收喜悦的期待。
⼈们将这样的对联成为春联。
春联也属于⼀种民间的传统习俗。
⼈们通过贴春联对新的⼀年表达美好期待。
春联是具有中国特⾊的⽂学形式。
对于遍布世界的华⼈来说,贴春联可以说是春节⾮常具有仪式感的⼀件事了。
每逢新春佳节,全国各地不分城市农村,每户⼈家都会不约⽽同的贴上漂亮、⼯整的春联,营造⼀种喜庆的氛围。
但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流传⾄今的众多习俗中,包含了这样⼀条,亲⼈去世后,家⼈三年不能贴红对联。
更有甚者在有的地区,⼈们不仅不能贴春联,连挂灯笼都是不被允许的。
这些做法在我们现代⼈看来压根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坚持,并流传⾄今呢?原因⼀,表达对逝去亲⼈的悼念。
孝道是中华民族最重视的礼仪道德之⼀。
在部分地区,如果家中有亲⼈去世,⼥⼉三年之内是不允许谈恋爱的,男⼈三年之内不能结婚。
如果亲⼈事先有婚约,也需要守三年孝期,三年满了后才能谈婚论嫁。
这种做法,事实上就是对⼈们⽣活中的⼀些事情进⾏限制,以表⽰对亲⼈的悼念之情。
原因⼆,表达对亲⼈的敬重。
新春佳节,挨家挨户贴上春联,挂上⼤灯笼,表达的是⼀种喜庆祥和之意。
试想,如果亲⼈去世后,家⾥⾯还这么热热闹闹,喜庆祥和?看不出⼀点悲伤之情,这样⼦看起来并不合理。
对死去的亲⼈是⼀种不敬,旁⼈看来也会觉得这家⼈冷⾎⽆情,不懂得规矩,不懂事还不孝顺。
世三年内的春联民俗文化世三年内的春联民俗文化江南有些地方,亲人去世三年内的春联,男性用青色,女性用黄色。
以示悼念,又有区别。
这样的民俗,各地都有,大同小异。
再如:每年春节后,在云南丽江古城随意逛逛,便会发现家家宅门都贴有春联。
除了常见的红色春联,也时常会见到白色、绿色甚至是黄色的彩色春联。
这是丽江纳西族人在亲人去世后为了表示对亲人的思念而张贴的春联。
从春联的颜色上,你就可以看出那家亲人去世的大概时间:白色春联是亲人刚去世时贴的,绿色春联是亲人去世后一年贴的,黄色春联是亲人去世后两年贴的,而满三年后,就依旧贴红色春联。
这种春联民俗,在中原地区也存在。
在内容上,并且分别有专门用于亲人去世当年、一周年、两周年、三周年时用的春联,甚至还分为院门、房门、厅堂等处专用的春联。
我们在整理《中国对联集成·河南卷》时,就收集不少这方面的实例,尤其是豫西的洛阳、三门峡等地区。
过年贴绿色春联(人称“丁忧联”),是浙江苍南县金乡城内人家的一种独特习俗。
如果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人丁过世,这家就要贴绿色春联。
这种绿色春联,是用绿色纸写上黄色字,与别人家的红纸黑字相比较,特别显眼。
金乡人说,有人丁过世的'人家过年之所以要贴绿色春联,一是因为带丧未满周年,不便大红大彩,贴绿色春联以表示对亡故者的悼念;二是凡上一年有人丁过世的人家,正月初二这天都要祭奠亡灵,他家的各方亲戚也都要赶来参加祭奠,同时表示慰问。
正月头,一年刚开始,大家都想图个吉利,参加祭奠的人若走错家门那可是很尴尬的事,主人家如果贴了绿色春联,让来宾容易辨认,不会走错门。
新年期间,往来拜年的人特别多。
但正月初二这天,金乡城内的人有祭奠死者的习俗,所以绝不会出去串门拜年,更不去走亲访友。
如果有人在这天无缘无故地到人家家里去串门,主人家会很不喜欢,因为这天只有还在服丧的人家才会有亲戚走动。
台湾《彰化县志稿》讲到:在红色纸条写上“文字吉祥,尤富诗情雅意,最能象征新春气象”的春联,同时又有这样的记载:“丧家未满三年,旧俗丧男者须贴青纸联,死女者须贴黄纸联示之。
家中老人去世,三年不能贴对联家中老人去世,三年不能贴对联,这里面有什么讲究?贴对联是我国的传统风俗,每逢过年,人们总会在大门外贴上一副对联,对联用红纸书写,象征着红火团圆,对联的内容多用吉祥用语,也蕴含着美好的内涵。
对联中的各种元素正好迎合了节日里的喜庆气氛,所以对联文化能够被广泛接受,历经千年,经久不衰。
如今,过年贴对联已经成了很多家庭的一个习惯,但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特别是传统文化保留的比较好的地区,如果家中有老人去世,在三年之内,是不会贴对联的。
那么,人们遵守这样一个风俗,到底有什么讲究呢。
很多人可能只知道这么做,但并不知道这么做的原因和深层次的含义,下面就来说一说。
首先,这样做是有典故的,在我国古代,如果父母去世,子女需要按礼守孝三年,期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参加喜庆之典。
据儒家典籍《论语》记载,孔子的弟子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意思是说,守孝三年,是不是太长了?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意思是说,孩子出生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守孝三年,是天下的惯例,父母过世不到三年,你就吃米饭,穿锦衣,能心安吗?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推崇儒家文化,孔子的话也一直被儒家弟子奉为经典。
儒家讲究百善孝为先,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如果臣子在任期间,家中父母去世,则臣子无论何官何职,从得知消息的那一刻起,就必须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孝,这就叫做丁忧。
丁忧虽不是一种强制措施,但却受到了道德的约束,比如明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就因为丁忧的事,受到了百官的联名谴责。
当时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正值张居正主持的改革刚刚开始,他不愿辞官,没有回乡丁忧,结果朝廷百官纷纷上书谴责张居正不孝,张居正一度非常被动。
可见守孝三年,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而对联象征着喜庆,不符合守孝的观念。
其次,老人去世不贴对联,也有一定的现实原因。
正如孔子所说,孩子出生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而我们今天的孩子,直到成年,也依然会受到父母的庇护,父母为孩子付出了所有,守孝也是人之常情。
春联怎么贴及何时撕,这里面的讲究您知道多少?作者:金满楼记得小时候贴春联,往往由大人陪同,不能贴错。
毕竟,茅屋和正门大不相同,祠堂用的对联和普通大门用的也是层次分明,不可僭越。
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文字为从右到左(面对大门)。
当然,现在的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批文字也相应从左至右,这都是可以的。
但要注意的是,两种贴法切忌混合使用,不然非驴非马,反而不对了。
如常用的“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一联,上下联不可贴反,因为从平仄、语气和逻辑来说,都有其内在的前后关系。
除了怎么贴,何时贴也有讲究。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习俗有所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
如有的地方是“二十八,贴花花”,有的地方则是“二十九,贴倒酉”,这指的是春联在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贴;而在笔者老家江西,三十上午也可以贴的,这个主要根据个人的时间安排,倒也没有一定之规。
但有一点,贴得太早不太好。
一般情况下,春联都是用红纸书写,一则喜庆、二则辟邪,但庙宇却不用红纸而用黄纸。
此外,也有不贴春联或贴特殊春联的情况。
如当年有老人去世,晚辈家中一般三年不贴红春联,而在头年用白纸、次年用绿纸、第三年用黄纸(也有用黄、蓝、绿顺序的),直到三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
这种对联,也被称为“孝联”或“丁忧联”。
此外,也有三年都不贴春联,以寄托哀思的。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贴法叫“倒福”字。
春节期间,“福”字十分常见,其中既有正贴的,也有倒贴的,如果将“福”字倒着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是“福到了”,这也是一种吉祥如意的祝愿。
说到“福”字倒贴,还有这样一则传说。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好杀人,其用“福”字作暗记,而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灾祸而令全城大小人家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孰料,有户人家不识字,结果把“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朱元璋发现贴倒“福”字的那户人家,于是命令御林军将那家满门抄斩。
马皇后见后忙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他们有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就是'福到了’的意思吗?”朱元璋听后转怒为喜,于是那户人家也算是逃过一劫。
亲人去世后,三年之内为啥不能贴红对联?并非迷信,有五点原因“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又可以称为楹联或对子。
可以写在纸、布、柱子、竹子、木头上等,主要特点就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大家熟知的春联、楹联、桃符,就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对联种类。
在大多数人的常规认知中,都会认为写对联只是文人的雅趣。
事实上在我国民间,对联也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化载体。
因为它不仅倾注了劳动人民的情感,而且也与民间习俗融会贯通。
时至今日过春节,人们依然有“贴对子”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对联起源于三国时期,随着时代发展,对联这种传统文化,也正在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
目前对联的类型主要有三类,第一种就是春节时张贴的春联;第二种则是办喜事用的庆联;以及办丧事时用的挽联。
在对联使用上,最有讲究的就是挽联。
因为办丧事的时候要求庄严、肃穆,所以在写挽联的时候,一定要符合这种基调。
按照丧葬习俗的要求来看,亲人去世后,三年之内不能贴红对联。
为啥呢?其实并非迷信,有这五点原因。
第一、出于避讳从古至今,丧葬习俗都有很多禁忌,很多地区都将丧事称为“白事”,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办丧事的时候,只允许出现白色。
而红色,代表着喜庆,人们在结婚或办其他喜事的时候,才会使用红色作为主色调。
在亲人去世之后,都会使用白色挽联,一旦使用红色的对联,不仅违背了丧葬习俗,同时也会对故去的亲人大不敬。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符合孝道,所以为了避讳和体现出对死者的尊重,就算是在一些喜庆的日子里,家中有亲人故去,也不应该贴红对联。
第二、对传统习俗的传承西周时期“五礼”诞生之后,便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丧葬习俗。
尤其是在古代社会,由于人们都比较迷信,所以在举办丧事的时候禁忌也非常多。
家中如果有老人过世,那么子孙就一定要守孝三年。
这其实也就解释了,在农村亲人去世3年之内,不能贴红对联的原因。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古老的丧葬习俗,都已经逐渐简化了。
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古人的丧葬礼仪或思想,却被人们传承了下来。
春联里的流年今年春节我家不贴春联。
就在这个寒冬,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
根据老家习俗,晚辈们因为戴孝,我家从当年起三年不贴红春联,而要贴三年“孝春联”。
第一年是白色春联,第二年是黄色春联,第三年是深蓝色春联,颜色一年比一年深,第四年恢复贴红春联。
也可以三年都不贴春联。
写了大半辈子春联的父亲去了,我们以不贴春联的方式来纪念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为邻里乡亲书写春联,成了父亲每年除夕的必修课。
就像提前约定好似的,邻里乡亲都是在除夕这天才来让父亲写春联。
这天,父亲一早吃过饭,收拾好桌子,展开笔帘,取出一大一小两支“生活”〔老家人把毛笔叫“生活”〕,摆好墨汁瓶、砚台、镇纸等,从不吸烟的父亲还拿出盒纸烟,烧一壶乡亲们喜欢喝的砖茶,等候大家上门。
乡亲们陆陆续续来了,胳肢窝里夹着从大队供销社买来的红纸,大多是整张纸。
父亲先询问对方家里什么地方需要贴春联,比方大门口、堂屋、厢房,甚至后门灶房、牛棚猪圈,都有不同规格;自己有没有要写的内容,如果没有就由父亲自由发挥。
问清楚了,父亲便帮着把整张红纸裁成上下联、脑〔方言:横批〕、斗方,剩余的边角料也不浪费,裁切成春条,写上五谷丰收、年年有余、四季平安之类的桔祥话。
乡亲们一边抽着父亲递过来的纸烟、喝着茶,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扯着闲话,间或夹杂着一些乡村里特有的笑话。
也有的人因为要忙家里的活计,放下红纸的同时也放下一句话:“王老师,你看着弄吧,一会儿我来取。
”龙飞凤舞间,父亲便写完了一家,又开始写下一家。
写完的春联要晾干后才能拿走,这便成了娃娃们的活计,我和其他看热闹的孩子便来回穿梭着把父亲刚写好的春联摆到院子里,用石头瓦块压好,既防止墨汁漫流,也防止被风吹坏。
慢慢地,院子里就一片红哇哇中夹杂着黑色的字,浓浓的墨香便在院子中氤氲。
在孩子们的眼中,这便有了年的味道。
不知不觉,父亲就忙到了天黑。
总有乡亲顾不上来取,父亲就派遣我打着手电筒,给人家送去。
父亲给邻里乡亲写了大半辈子春联,都是义务帮助,不仅要贴上除夕一整天的时间,还要贴上笔墨、香烟和茶水,有时还要贴上纸张,但父亲一直乐此不疲。
家里死人三年都要注意
家里死人三年都要注意:
1、不贴对联
家里死人三年不贴对联,这是为了悼念死去的亲人。
还有一个解释是,因为其他人家门口都有红色的对联,但是都是人死后化成的魂魄,魂魄是见不得红色的。
所以为了让死去的亲人能够进入家门,就不会在家门口贴对联和红色的装饰物。
2、不搬家
这是希望去世的亲人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对于家里家具的摆放和陈设,也尽量不要改,还有就是亲人去世之前居住的房间,最好是不要选择红色或者是类似于红色,这对整个家庭未来的风水是不利的。
还有就是,家里的男主人,是不能在三年内购买新的房产的,要不然是会对自身的各大运势造成伤害。
3、不留其他衣物
亲人去世,一般是将将他的衣服和被褥都烧掉。
一来是不让家人睹物思人,还有就是不让死去的亲人没有衣服和被褥,去黄泉路上也不安稳。
亲人去世三年内,家里还是不应该有去世人的衣物。
亲人去世后,三年之内为何不能贴红对联?并非迷信,看完涨知识了假如家中有老人去世的话,当年过年的禁忌有哪些呢?你知道吗?我觉得真的有必要的了解一下,到时候就可以避开忌讳,遵守习俗。
正常情况下,如果当年家中有直系亲属去世,从去世那一年推到后面三年,过年期间门前是不可以贴红对联的。
亲人去世后,三年之内为何不能贴红对联?并非迷信,看完涨知识了!三年内不贴春联,正应和了古人“守孝三年”的说法。
《论语,阳货》中曾记载过一段,孔子和学生宰予的对话。
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宰予问孔子亲人故去三年已经很久了,但是作为君子却应该“三年不为乐”。
孔子则说亲人逝去后依然锦衣玉食,你能心安吗?可见古人早已经立下了规矩,家中亲人去世三年内,绝对不可以大肆娱乐,更不能贴春联。
实际上对于那些家中有老者去世的人来说,内心显然是纠结的。
在农村做什么事情都是有一定的标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社会道德划分的标准下做事。
假如家中的老年人刚过世两年的時间,当然小辈们都是十分的悲痛,在春年一家人团聚的情况下少了一个人,如何想都不容易高兴。
假如贴上鲜红色的春节对联,那就会遭受村里人的嘲笑。
针对农村人而言,在人死的三年以内都必须遵循以往的注重,更是在这种注重中,才突显着儿女对老年人的孝顺和悼念。
例如古时候家里人死,那孩子则必须戴孝三年的時间,为的便是不能忘记先祖的养育恩。
那时要想完婚嫁人,都必须直到先祖离逝三年以后才行。
如今尽管没这一注重了,但农村人还会以不贴对联的方法,牢记先祖的恩重。
什么情况下不贴春联什么情况下不贴春联来源:亲亲宝贝网20170123什么情况下不贴春联?过年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距今有2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贴春联的,它有一定禁忌。
那么,什么情况下不能贴春联呢?什么情况下不贴春联说法一:有习俗说,家里有老人去世,三年之内不贴春联。
说法二:家里有长辈去世的前三年,春联不能贴红色底的,一般是第一年兰色纸春联,第二年黄色纸春联,第三年红色春联。
当然,不同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具体能不能贴春联可咨询当地的长辈。
什么情况下不贴春联-贴春联的讲究1、上下联要贴对一副完整的春联,有两副直联和一个横批。
直联分为上联和下联,上联的尾字是上声和去声,贴在右边,下联的尾字是平声,贴在左边。
横批的写法是从右向左,也有按照新规定,从左向右的。
春联的上下联,字数要相当,词性要一致。
比如说,上联是“新春富贵年年好”,下联是“佳岁平安步步高”。
“新”、“佳”是形容词,“富贵”、“平安”是名词。
这样的春联,读起来就很工整对仗。
2、春联的大小要选对春联的大小,要和家门的大小相合。
一般人家是贴15--20厘米宽的春联,铺面是20--30厘米宽,如果是政府大门这种,就要择其宽度选择了,但不会超出40厘米的范围。
3、贴春联的时间过年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各地的习俗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有差别,从腊月的二十三(小年)开始,到大年三十,陆陆续续有人贴春联。
一般来说,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是集中贴春联的时间。
4、挥春不能乱贴一般挥春要贴在“靠”的位置上,这个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背后的意思,例如应当贴在客厅的背后,或是你坐的沙发的背后,或是房间的背后的墙上。
还有一种贴法,就是贴在两侧。
一般挥春贴在墙上,或门头顶上。
如果贴在门头顶上,数量要以奇数为吉利;如果贴在墙上,挥春以双数为吉利。
什么情况下不贴春联-春联的正确贴法1、首先要确认春联的上下联春联的上下联一般是看横批的。
一般来说,横批从哪边开始读哪边就贴上联。
有亲人逝世,家里的春联三年之内要有什么讲究吗?
夕日影视
5小时前
133赞
踩民俗中,家中有老人当年去世,过年有什么忌讳。
”子曰,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于女安乎,闻乐不乐;三年不为乐:“三年之丧。
”“女安?”曰,期已久矣《论语·阳货》,钻燧改火!夫君子之居丧。
旧谷既没。
夫三年之丧,则为之,居处不安,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天下通丧也汽车用品,食旨不甘,乐必崩!”宰我出:“安:宰我问,衣夫锦:“予之不仁也,则为之!子生三年,礼必坏:“食夫稻。
子曰。
君子三年不为礼,新谷既升。
今女安,期可已矣,故不为也塑料最好全部吃素。
民俗中,家中有老人当年去世,过年有什么忌讳,可以出远门。
老人去世当年,族内所有人家拜年时全部闭门谢客每个地方各不相同,不过是蓝色的,我们家这是这样的,具体还要问当地人啊,门上也没有春联,再年就可以贴红色的了,次年门上才可以贴春联。
寿光地区老人去世后,过春节时有什么禁忌风俗还有,不走亲
访友以后吃饭先给他吃,切记! 家里长辈去世,过年有何禁忌? 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你应该问问你老家的人假如你不在老家!你在哪里住就问问那里的人!!你最好按你老家的习
惯!这样会好点!! 老人去世后春节贴对联的禁忌各地的风
俗习惯可能不一样,养生我们这里是三年内不帖对联,如果帖
就帖自己用蓝色的纸自己写的,不能帖红对联。
如果家里有老人去世了,那过新年时有哪些禁忌呢? -TCM 已解决。
好像是贴春联时,不能贴红色的,改用蓝灰色的纸。
老人去世后孙子的禁忌,还有过年时的禁忌? 不要说和死有关的话,不吉祥
的都不要提呗见谁给谁跪老人去世对孙子没有特殊的忌讳。
家里老人去世七个月后过年的禁忌老人过世当年一般不贴对联,以示守孝。
有的地方还有不走亲戚的习俗。
家中老人去世后禁忌3年内过春节有何禁忌事宜习俗每个地方
都有不一样的讲究,你可以询问当地年纪大的老人! 老人第
一年去世过年时要注意什么? 好像是不能贴对联,不能去拜年。
但是这要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而定。
这要根据家里的风俗习惯而定的,有的是在大年夜供饭菜祭奠一下。
不能贴对联! 大年初一后不能出家门! 13评论城市汇
01-27 11:03
164赞
踩#丁酉新春#我讲讲我老家的习俗。
老人说"丧期三年不过,丧家是不能贴红对联。
"按照传统习俗,守丧期间,不能洗澡、剃头、更衣、贴红对联。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的文明与发展,有些传统习俗可以进行改革。
例如,洗澡、剃头、更衣。
但是,过年不能贴红对联,民间一直在延续,这是对逝者的尊敬。
在古代,有居丧制度。
居丧是孝子们在亲人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在生活等各方面的节制。
以此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思念。
传统习俗认为,婴儿出生之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时刻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故去后,儿子也应该还报三年,即居丧三年。
居丧三年内,孝子不能在家居住。
需要为父母守墓。
在父母坟前打个小棚子,穿孝服,睡草席、枕砖头土块,以此表达对父母的怀念。
守墓禁忌,不能外出应酬,不能在家居住,不能饮酒,不能吃肉,夫妻不能同房,不能洗澡,不能剃头,不能更衣,春节不能贴红对联。
但是禁忌可以变通,例如,有疾病,年老体迈可以不必拘礼。
忠孝不能两全,如果国家进行征召,必须服从国家征召,为国出力。
27评论清君独家精品
8小时前
47赞
踩【第一年贴白色,第二年、第三年分别贴黄色、绿色。
】白色的花表示纯洁,素净,圣洁,洁白,无暇,纯洁,但是同时也象征征死亡、恐怖,黄色的花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但是也表示死亡,所以人们在纪念死人时一般会用黄色的花和白色的花来表示对亡者的哀悼和尊重。
【同时为了祭奠故去的亲人,在旧的传统中,先人过世要守孝3年,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坟地里守孝。
现在没有这样的风俗了,可以在家里按部就班的生活了,但是,为了缅怀先人,三年中也是尽量低调,即使是过年,也不忘先人】2评论小鸭坠入深海
2小时前
34赞
踩别的地方不知道,我家是我爷爷去世后,我家三年不能贴对联,大年初一不能去别人家串门,过了大年初一可以串门,我爷爷三周年过完了,我爸也正好去世了,我家又是三年没
贴对联,也就是从06年到12年,我家就没贴过对联。
衣服倒没怎么讲究,该穿什么穿什么。
1评论手机用户52598170785
3小时前
26赞
踩说说兰州某些县家里有老人离世的规矩吧。
到现在任然是,在老人即将离世前,孝子首先得理发,此后百日之内不能理发。
老人下葬,第一天将水火送到离家较近处,第二天较远,第三天到坟头,沿途不得和任何人说话、打招呼。
以老人离世之日计算,每七天为一期纸,共七期,49天。
在这49天内不能饮酒、打牌、走亲戚、娱乐。
待到百日烧纸后,每到忌日上坟烧纸。
三年内不能贴春联,不能燃放烟花爆竹,倘若是本家老人离世,有些也是不贴春联的,所以你会发现有些家里可能十多年不贴春联。
评论方正小标宋简体
01-31 13:42
47赞
踩家里有亲人去世,要服孝三年,三年内的春节不能贴春联,不能挂红灯笼,子女不能穿颜色艳丽的衣服,大年初一不能去非本家人家里拜年。
但是,如果在这期间有儿孙辈结婚,就可以不用服孝了,这些个讲究也就不用了,恢复正常就可以。
1评论51221444429
01-26 19:16
37赞
踩亲人辞世,我这里本家同姓在春节都不帖福字对联,对己故亲人表示哀思怀念,不张灯结彩。
自家三年,算是守孝之意,近亲本家可在第二年或第三年只贴福字不贴对联和彩。
三年期满,张灯结彩,挂红灯都一样了。
本人本地没有贴白黄对联之家。
民俗民风,入乡随俗。
人有生死离别。
世事无常,人子应在老人健在时多多照顾,胜于死后哀思追悔。
也有老年丧子。
白发人送黑发人。
人间世事无常理,都是来了缘。
子女是债,是讨债是还债无债不来。
好儿女是来报恩。
逆子女是来讨债。
人生如梦。
无不因,无不是果。
知心改命
人上人。
稀里糊涂做业人。
人人不忘本来真。
真心一片为人人。
愿世人解冤,化戾气为祥合。
天地人同载万春。
三界永安,人间乐道和稭而共生。
人人安享天年。
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盛世庆华年。
评论张钦山
9小时前
33赞
踩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以前的老规矩、就习俗都渐渐退出了即使的舞台,只有一些偏远山区一直还保留着以前的老传统,慢慢的国人的新规矩、新风尚也要与时俱进,老眼光不能看新世界,与时俱进才能踏入世界的潮流,才能与世界接轨,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评论乡村小老头3
2小时前
5赞
踩本地习俗家族未出五服老人去世,当年贴黄纸黑字对联,
第二年贴蓝纸黑字对联,第三年贴粉纸黑字对联,第四年恢复红纸黑字对联,文革后索性三年不贴对联,我们家族已经多年不贴春联,原因是老人接二连三去世不断。
评论杨顶喜
6小时前
16赞
踩亲人去世也是有区别的。
我们连云港的风俗还主要是以男主人的为主!女主人的亲人去世是不体现的!一般情况下,丧主人家第一年贴烧纸剪裁的菱形块。
第二年贴兰色的!第三年贴红色的!叔伯兄弟的第一年贴兰色的,第二年贴红色的!这样外人一看就知道与去世之人的辈分远近之分了!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