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磷酸酶染色(NAP)123
- 格式:ppt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9
碱性磷酸酶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介绍:碱性磷酸酶较多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中。
在碱性条件下,碱性磷酸酶经镁离子激活后能将磷酸酯水解为磷酸钠和甘油,磷酸钠再与氯化钙、硝酸钴、硫化铵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棕色的硫化钴定位于胞质内。
碱性磷酸酶染色正常值:成熟中性粒细胞呈阳性,其他细胞均呈阴性。
阳性积分正常参考值:80分以下(以计算100个中性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为准)。
碱性磷酸酶染色临床意义:异常结果:积分降低:见于病毒感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急、慢性粒细胞性自血病,红、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当病情缓解时,积分又可上升到正常。
积分升高: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大出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红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恶性淋巴瘤、恶性肿瘤、激素治疗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好转时,积分可降低。
需要检测的人群:蛋白尿者,细菌感染,急性大出血者,贫血碱性磷酸酶染色注意事项:检查前: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
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抽血前禁食12小时,取新鲜血液送检。
检查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检查后: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
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按压时间应充分。
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
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
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
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不适宜人群:没有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查过程:(1)阳性积分计算方法:阳性反应主要见于粒细胞系成熟阶段的分叶核和杆状核细胞的胞质中出现灰色或棕黑色颗粒,其阳性程度分级及积分计算如下。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偶氮偶联法[原理]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的碱性磷酸酶在碱性环境中,能水解磷酸萘酚钠,释放的萘酚与重氮盐作用生成不溶性有色的偶氮染料,定位于胞浆中。
[试剂](1)固定剂,为40%甲醛25m1,加无水乙醇至100m1。
(2)丙二醇缓冲液。
①贮备液(0.2mol/L 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液)为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10.5g,蒸馏水加至500ml。
②应用液(0.05mol/L pH9.75),为0.2mol/L贮备液25m1, o.1mol/L盐酸 5m1,蒸馏水加至100m1。
(3)基质孵育液pH9.5-9.6(用前临时配制),α—磷酸萘酚钠20mg溶于0.05mol/L丙二醇缓冲液20m1,再加坚牢蓝RR(或坚牢紫酱)20mg,混合后用滤纸过滤,立即应用。
(4)10g/l亮绿。
[操作](1)新鲜血片或骨髓片用4-10℃的固定剂固定30秒。
(2)、在涂片上滴加新配过滤的孵育液,在室温下作用10-15分钟。
(3)水洗,10g/L亮绿复染2分钟。
(4)水洗,晾干镜检。
[结果观察](-):阴性反应。
(+):胞浆中含少量紫黑色,无紫黑色颗粒或红色物质。
(++):胞浆中含有中等量紫黑色颗粒或呈弥漫红色。
(+++):胞浆中有丰富的紫黑色颗粒或弥漫较深红色。
(++++):有极丰富的大紫黑色颗粒或弥漫深红色。
[参考值]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积分值为10—50分。
[临床意义]基本同改良Gomor;氏钙钻法。
编写:谢平制定日期:2011.12.1[附注](1)若涂片不能及时测定,可固定干燥后放冰箱4℃保存。
(2)在甘油磷酸钠和巴比妥钠应临用前称取,分别为0.38和0.28,再加蒸馏水20m1即配成。
配制后的β-甘油磷酸钠不宜久放。
(3)涂片从孵育液拿出可不用水洗,直接加硝酸钻,但与硝酸钴作用后,应反复水洗,以免残留的硝酸钻与硫化胺作用后使整个涂片变黑,造成假阳性。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是需要了解,因为偏高或者偏低,都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征兆表现,通常阳性率10-40%,积分值
40-80,了解NAP阳性率及积分,可以帮助有效地诊断和辨别一
些疾病。
1、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正常值范围是5O~12O分,其临床化验意义1.有助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感染或类白血病反
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有助于骨髓增生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2、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其他细
胞均呈阴性反应。
阳性反应为在胞质中出现灰色到棕黑色颗粒,反应强度分为5级,即-、+、2+、3+、4+。
反应结果以阳性反应细胞的百分率和积分值来表示。
血涂片经染色反应后,在油镜下,
连续观察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记录其阳性反应细胞所占的百分率即为阳性率;并对所有阳性反应细胞逐个按其反应强度作出+~4+的分级,将各级所占的百分率乘以级数,然后相加,即为积分值。
3、参考值:阳性率10-40%,积分值40-80。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是中性粒细胞的标志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内,是其胞质特殊颗粒释放的一种在碱性条件(pH9.3~9.6)能催化各种醇和酚的单磷酸酯水解的非特异性水解酶。
NAP 活力可反映成熟粒细胞的成熟程度和功能,随着细胞的成熟,酶的活性也逐渐增强。
4、当中性粒细胞活化后,NAP阳性率及积分升高在病理情况下,NAP活性的变化常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碱性磷酸酶标准范围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酶类蛋白,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它主要存在于肝脏、骨骼、胆囊和肠道等组织中,参与骨骼代谢、胆汁生成和肝脏功能等多种生理过程。
因此,对于碱性磷酸酶的标准范围的了解和掌握,对于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碱性磷酸酶的正常参考范围。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碱性磷酸酶正常参考范围是30-120单位/升。
而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由于其生长发育阶段的特殊性,其碱性磷酸酶的正常参考范围会略有不同。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判断其碱性磷酸酶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影响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因素。
首先,肝脏疾病是导致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肝炎、肝硬化、胆道梗阻等疾病都可能导致肝脏组织受损,从而释放大量的碱性磷酸酶进入血液循环。
其次,骨骼疾病也会对碱性磷酸酶水平产生影响。
例如,骨折、骨转移性瘤等疾病会导致骨骼组织受损,从而释放碱性磷酸酶。
此外,一些药物的使用、妊娠等情况也可能影响碱性磷酸酶的水平。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对于碱性磷酸酶的检测结果,不能片面地进行诊断和判断。
只有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史、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判断。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慎重对待碱性磷酸酶的检测结果,以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总之,对于碱性磷酸酶标准范围的了解和掌握,对于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其正常参考范围、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工作,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液(NAP)预期用途:供骨髓细胞图片及血液细胞图片染色检查检验原理:本染色方法为偶氮偶联法,在PH9.2-9.8的碱性环境下,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能将底物磷酸萘酚AS-BI水解,生成α-萘酚,再以稳定的重氮盐与萘酚偶联生成不溶性有色偶氮染料沉淀,定位于细胞浆中主要组成成分:储存条件:本试剂盒应储存于2℃-8℃低温环境。
样本要求:新鲜骨髓细胞涂片及血液细胞涂片(切勿使用抗凝血)检验方法:一、工作液配制(一)、浸染工作液配制(一份浸染工作量是43ml,至少可同时放置8-10张涂片)1、重氮盐溶液的准备:B液1ml与C液1ml彻底混匀,静置2分钟;2、染缸(自备染液缸)内加入蒸馏水40ml;3、将重氮盐溶液倒入染缸内,混匀4、再加D液1ml入染缸内,轻轻混匀(二)滴染工作液配制(一份滴染工作液是2.15ml)使用器材:一次性塑料试管、微量移液器,一次性吸嘴,滴管。
操作:取B液50μl,C液50μL混匀,静置2分钟,再加蒸馏水2ml,D液50μl,混匀,二、染色步骤1、干燥涂片,滴加A液固定剂(用前恢复室温,并充分摇匀)固定约30-60秒,蒸馏水冲洗,甩干;2、滴加或浸入工作液15分钟,蒸馏水冲洗2-3分钟,甩干3、E液(使用前务必摇匀!)复染1-2分钟,蒸馏水冲洗,干后镜检4、计算积分:反应结果以积分值报告,油镜下计数100个中性杆状核、分叶核粒细胞,分别记录其分级情况,所有阳性细胞积分相加即为积分。
如:参考范围:阳性反应主要见于成熟中性粒细胞(杆状及分叶核粒细胞)中,健康成人一般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值为13-130,但各个实验室条件各异,实验室应有自己的参考值。
检验结果的解释NAP阳性颗粒为蓝色检验方法的局限性仅限于形态学染色观察使用注意事项1、5Tests只限滴染使用2、使用前应恢复室温,用前请摇匀试剂;B,C液请充分混匀,所用容器必须洁净,工作液颜色为金黄色3、应采用新鲜涂片作NAP染色,放置过久则酶的活性会降低;使用抗凝血涂片染色阳性结果不稳定4、工作液配制以后应在十分钟以内使用5、需用感染发热病人或正常人外周血涂片作为阳性对照6、每次试剂使用后,请迅速盖好密封保存,以免挥发及影响效果7、本品应由专业人士使用及进行结果的判读7、使用前应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及产品包装标识,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做好个人卫生防护8、生产批号、效期见外包装9、用后应按医院或环保部门要求处置废弃物。
临床医学检验:造血检验真题1、单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最佳pH为()A.8.0~8.4B.8.4~8.8C.8.9~9.3D.9.4~9.8E.9.9~10.3正确答案:D2、名词解释(江南博哥)分选正确答案:流式细胞仪可将样本中所需要的细胞亚群从群体细胞中分离出来,即所谓分选。
3、单选下列哪项描述不符合染色体超微结构中的异染色质()A.主要分布在核周的核膜内缘B.相当于染色体的螺旋部分C.电子密度较低D.随着细胞成熟异染色质不断增多E.原始细胞中异染色质的量一般没有常染色质丰富正确答案:C4、名词解释核内小体正确答案:位于核的中部或靠近边缘部位,没有界膜,四周被环形纤维状染色质包围,它由一丝细丝状物质和少量颗粒组成,电子密度较低。
5、单选临床上应用较少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是()A.过氧化物酶染色B.酸性磷酸酶染色C.铁染色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正确答案:B6、填空题6p2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el(11)(q2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第6号染色体短臂2区3带;1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断裂末端缺失7、多选过碘酸-雪夫反应(PAS)呈强阳性的是()A.戈谢细胞B.尼曼-匹克细胞C.巨核细胞D.骨髓转移性腺癌细胞E.Reed-Steinberg细胞正确答案:A, C, D8、单选下列叙述不符合原粒细胞在透射电镜下的结构的是()A.表面平滑,微绒毛很少B.胞核常染色质占优势,异染色质少C.高尔基体较少,发育差D.线粒体少,随细胞成熟其数量越来越多E.胞质少,内有大量的游离核糖体正确答案:D9、填空题脾脏在第3个月时,首先以产生_____为主,以后产生_____,在胎儿第5个月时,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而红细胞和粒细胞的产生开始减少,至出生时已成为产生淋巴细胞的器官。
正确答案:红细胞;粒细胞10、单选下列叙述不符合淋巴细胞在透射电镜下的特点的是()A.细胞表面有少量短小微绒毛B.核内有时可见核仁C.核糖体丰富,线粒体较少D.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较差E.核内常染色质多,异染色质少正确答案:E11、单选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的细胞化学染色是() A.糖原染色B.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NaF抑制试验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D.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E.过氧化物酶染色正确答案:C12、多选下列细胞化学染色原理相同的是()A.苏丹黑(SBB)染色B.过氧化物酶(POX)染色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D.酸性磷酸酶(ACP)染色E.氯醋酸AS-D萘酚酯酶(AS-DNCE)染色正确答案:A, C, E13、填空题通过体外造血细胞半固体培养、甲基纤维素培养以及Dexter培养系统,证实了三种早期的祖细胞,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主治系列-临床医学检验【代码:352】-临床血液学(一)-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单选题]1.下列何者做PAS染色时红系阳性反应A.再生障碍性贫血B.巨幼细胞贫血(江南博哥)C.红白血病D.溶血性贫血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红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幼红细胞PAS呈阳性反应,积分值明显增高,且多呈粗大颗粒、块状、环状或弥漫状分布。
[单选题]2.过氧化物酶染色强阳性的是A.多毛细胞白血病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红白血病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早幼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强阳性。
[单选题]3.最适宜用来鉴别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是()A.过氧化物酶B.糖原C.碱性磷酸酶D.α-丁酸萘酚酯酶和氟化钠抑制试验E.酸性磷酸酶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急性单核细胞白细胞病:单核系细胞大多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呈阳性,阳性反应能被氟化钠抑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粒细胞一般呈阴性。
[单选题]4.关于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下列概念不正确的是()A.其活性随粒细胞的成熟而增强B.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幼红细胞均呈阴性C.单核细胞为阴性,个别呈弱阳性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多呈阳性E.原粒细胞为阴性反应或阳性反应,自早幼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为阳性反应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原粒细胞为阴性或阳性反应,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为阳性反应,酶活性并不随细胞的成熟而增强。
[单选题]5.关于醋酸AS-D萘酚酯酶(AS-DNAE)染色,下述概念不正确的是()A.急粒时,白血病细胞可呈阳性反应,且不被NaF抑制B.急单时,白血病细胞可呈阳性反应,但被NaF抑制C.红细胞系统均呈阴性反应D.淋巴细胞呈弱阳性反应E.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部分白血病细胞呈阳性反应,部分呈阴性反应正确答案:C[单选题]6.目前常用的染色体显带技术不包括A.Q显带B.H显带C.G显带D.R显带E.C显带正确答案:B[单选题]7.17号染色体长臂等臂染色体的染色体核型、的正确表示法为A.46,XY,17pB.46,XY,i(17q)C.46,XY,dic(17q)D.46,XY,inv(17p)E.46,XY,t(17p)正确答案:B[单选题]8.幼红细胞浆内的蓝色铁颗粒在6个以上,且环核分布,则称为?A.细胞外铁B.铁粒幼红细胞C.铁粒红细胞D.环铁幼红细胞E.中幼红细胞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环铁幼粒细胞:粗大深染的铁颗粒围绕胞核,呈环状分布6个以上,并环绕核半周及以上。
骨髓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标准操作程序1.检验目的类白血病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急性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的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鉴别。
2.检测原理在碱性条件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可使萘酚AS-BI磷酸盐水解,释出磷酸与萘酚,后者偶联重氮盐生成有色产物,定位于细胞质中。
3.性能特征无。
4.标本要求(包括病人准备、容器、样本类型等)4.1 病人准备:了解病人是否对局麻药有过敏史。
凝血因子严重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有畸形,晚期妊娠妇女作骨髓穿刺时要慎重。
4.2 标本类型:骨髓。
4.3标本容器:洁净载玻片。
4.4 标本存放:4.4.1未检测标本的存放:放于细胞室未检测标本架上。
4.4.2已检测标本的存放:骨髓存片柜,保存10年以上。
4.5 标本运输:室温条件下运输。
4.6 标本拒收标准:参照《采集手册》。
5.仪器和试剂5.1试剂名称: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液5.2试剂来源: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5.3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5.4试剂贮存:2~8℃保存,有效期九个月。
5.5试剂组成:Ⅰ液:30mg×5,Ⅱ液:30ml×5。
5.5.1 丙酮-枸橼酸固定液(pH4.2~4.5)0.03 mol/L 枸橼酸钠液 32 ml0.03 mol/L 枸橼酸液 168 ml纯丙酮 300 ml边加边搅拌。
5.5.2 缓冲液(pH 9.4~9.6)2 氨基-2-甲基-1,3-丙二醇 10.5 g蒸馏水 500 ml此为贮存液4℃保存O.1 mol/L盐酸 5 ml上述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贮存液 25 ml蒸镏水稀释至 100 ml4 ℃贮存,可保存6个月,用前使温度达室温。
5.5.3 底物液萘酚AS-BI磷酸盐 5 mg固紫B 盐(fast violet B salt) 40mg缓冲液(pH 9.4~9.6) 60ml混匀,过滤后使用,新鲜配制。
骨髓细胞化学染色(一) 过氧化酶染色(POX)【结果判断】细胞中出现蓝绿色颗粒为阳性反应。
按颗粒大小和密集程度分为强阳性和弱阳性。
【临床意义】过氧气酶主要存在于粒细胞系统,除早期原始粒细胞外,其后各阶段均呈阳性反应。
单核细胞从幼稚单核细胞起呈弱阳性反应。
淋巴细胞各阶段均为阴性。
故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急性粒细胞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全部阴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POX颗粒细小、染色浅淡。
(二)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中,其他细胞均阴性。
网状细胞及吞噬细胞的酶活性很强。
【结果判断】染色结果,在细胞浆中出现灰色至棕黑色颗粒者为阳性,阴性与阳性程度可表示为:(一) 胞浆呈淡红色,无颗粒。
(+) 全部胞浆呈淡灰色,无颗粒。
或胞浆中出现棕黑色或黑色颗粒,但不超过整个细胞的1/4。
(十十) 同(+),胞浆呈灰色,或颗粒不超过细胞1/2。
(+十十) 胞浆内充满棕黑色或黑色颗粒,但尚不十分致密,范围可超过整个细胞的3/4。
(十十十十) 颗粒粗大稠密,甚至遮盖细胞核。
以积分值表示:正常人阳性率一般在40%左右,NAP积分值80分左右,以弱阳性为主。
【临床意义】(1) 急性白血病与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样反应的鉴别。
前者NAP减弱,后者活性明显增强。
(2)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降低。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的成熟粒细胞NAP降低。
(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硬化症患者NAP明显增强。
(4) 再生障碍性贫血时NAP增强,而其他类型贫血多无变化。
(5) 激素的影响,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应用皮质激素时NAP增强。
妊娠亦出现 NAP 增强。
(三) 糖原染色 (PAS)糖原存在于细胞浆内,粒系统细胞自早幼粒细胞开始就可呈现阳性,阳性程度随细胞成熟而增强。
成熟中性分叶粒细胞糖原最为丰富。
单核细胞呈弱阳性。
碱性磷酸酶正常值【导读】碱性磷酸酶的测定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的值对比碱性磷酸酶正常值从而判断病因。
碱性磷酸酶正常值是多少呢?关于碱性磷酸酶的,下面妈网百科为你解答。
有些人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自己做过的几次碱性磷酸酶检查的参考正常值会有所不同,其实碱性磷酸酶的参考正常值会根据测试方法或人群的不同会有所区别,正常值范围的不同也与各医院使用的方法和仪器有关。
一般情况下碱性磷酸酶正常参考值为:女性50~135U/L、男性45~125U/L。
下面了解下不同测试方法碱性磷酸酶的参考值是多少。
1、连续监测法:女性,1-12岁小于500U/L,大于15岁40-150U/L;男性,1-12岁小于500U/L,12-15岁,小于750U/L,大于15岁,40-150U/L。
2、动态法:成人:20~110U/L。
青少年:男性:750U/L、女性:500U/L;儿童:500U/L;婴儿:50~240U/L。
3、酶速率法(37℃):成人:40~160U/L;儿童:350U/L。
4、磷酸苯二钠法:成人:3~13Kat单位;儿童:5~30kat单位;(注:具体参考值请根据各实验室而定。
)骨碱性磷酸酶正常值因为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是由骨质中分泌出来,当骨头中钙盐沉淀不足时,该酶分泌增多,骨中钙盐充足时就分泌减少,所以用来帮助检查有无钙吸收不足。
经多年的临床研究,骨碱性磷酸酶有参考的正常值,高于或低于正常值都预示着身体的骨骼发生病变。
骨碱性磷酸酶可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或功能状况,是近年来主要用于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和亚临床鉴别的特异性参考指标,也是目前用于评价人体骨矿化障碍的最佳指标。
骨碱性磷酸酶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为小于或等于200U/L,预防水平数值为:250u/L,医疗水平数值为:300u/L。
检测小儿血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催化活性,籍以筛查或辅助诊断因钙营养不良引起的骨钙化障碍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骨病。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专业实践能力-10(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案例分析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个提问,请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和提示信息,在每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出全部正确答案。
答案可能为一个或多个。
(注:案例分析题答题在机考中不可逆,即答完一问后不能返回修改)患儿男,6岁。
3周前曾因发热,咽喉疼痛,咳嗽,服用“感冒灵”后症状消退。
1天前突发颜面浮肿,查体:BP 150/90mmHg,尿常规:RBC(+++),WBC:12/HP,尿蛋白(++)。
SSS_MULTI_SEL1.该患儿可能的诊断是A 肾病综合征B 急进性肾炎C 急性肾小球肾炎D 慢性肾炎E 肾盂肾炎F 肾结核G 尿路感染H 急性间质性肾炎分值: 1答案:C[解析]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常在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猩红热等链球菌感染后发生。
主要发生在儿童。
临床表现为血尿,高血压,水肿等。
患儿的发病符合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
SSS_MULTI_SEL2.为进一步进行诊断,需要做的实验室检查是A ASOB 血沉C 血常规D 肾功能检查E 血培养F 补体C3测定G 抗核抗体测定分值: 1答案:A,B,C,D,F[解析] 患儿考虑为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故应检查ASO、血沉、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ASO上升;患儿有血尿、浮肿,要了解肾功能情况,可表现为一过性氮质血症;补体C3降低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此时血培养一般阴性,咽拭子培养阳性率为20%~30%。
SSS_MULTI_SEL3.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病原菌是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A群链球菌C B群链球菌D 肺炎链球菌E 肠球菌F 大肠杆菌分值: 1答案:B[解析]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
肾炎多为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常为A群链球菌感染后所致。
B群是新生儿菌血症和脑膜炎的常见菌。
肺炎链球菌是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病原菌。
大肠杆菌、肠球菌所致感染最多见于尿路感染。
碱性磷酸酶标准范围1. 简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是一种常见的酶类,存在于多个组织和器官中,包括肝脏、骨骼、肠道、肾脏和胎盘等。
碱性磷酸酶在体内起着关键的生物学作用,参与有机磷酸酯的转化,维持骨骼代谢和肝功能。
测量和评估碱性磷酸酶水平对于诊断和监测肝脏疾病、骨代谢紊乱和其他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 碱性磷酸酶标准范围碱性磷酸酶标准范围是指在正常健康的个体中,碱性磷酸酶浓度的参考范围。
标准范围的确定通常参考人群的平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差。
具体的标准范围可能会因所使用的试剂、仪器以及实验室的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参考范围的解释和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实验室的参考范围进行判断。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碱性磷酸酶标准范围参考值(以国际单位/L为单位):•成人(男性):30-120 U/L•成人(女性):25-100 U/L•儿童(1-17岁):60-600 U/L•新生儿(0-30天):50-320 U/L•婴幼儿(1个月-2岁):100-600 U/L需要注意的是,标准范围可能会因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实验室方法和仪器等因素有所不同,因此在结果的解读和应用时,需要综合以上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3. 异常结果的意义如果个体的碱性磷酸酶浓度超出了标准范围,可能意味着存在某种疾病或异常情况。
根据碱性磷酸酶浓度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对可能的异常进行初步的推断和筛查。
3.1 碱性磷酸酶升高可能的原因•肝脏疾病: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
•骨代谢异常:骨折、骨质疏松症、骨转移癌等骨代谢异常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
•胆道梗阻:胆道梗阻(如胆结石、胆管狭窄等)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
•肾疾病:肾小管损伤等肾疾病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物等)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
3.2 碱性磷酸酶降低可能的原因•肾功能减退:肾功能减退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降低。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NAP)是一种酶,存在于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浆中。
它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的生物学功能、检测方法以及其在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是一种磷酸酶,具有催化磷酸酯水解的活性。
它由碱性磷酸酶家族的成员之一组成,与骨骼生长和骨重建等过程有关。
这种酶在中性粒细胞中的活性与细胞的发育状态和功能密切相关。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细胞功能的改变,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检测主要通过染色法进行。
染色法将中性粒细胞与碱性磷酸酶底物结合,在底物的作用下产生有色产物。
根据产生的有色产物的数量,可以定量测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目前,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道格拉斯-多布因染色法和Kervran 染色法。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优点,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测定方法。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水平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在急性白血病和某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而在慢性髓样白血病等疾病中,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
因此,通过检测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可以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此外,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还在炎症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炎症和感染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复制增加和激活,从而增加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合成和释放。
因此,通过监测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水平,可以评估炎症和感染的活动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是中性粒细胞中的一种重要酶类,对细胞功能的调节具有关键作用。
通过检测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水平的改变,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