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主要指标达标情况
- 格式:docx
- 大小:21.33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办学基本条件主要指标达标认定办法
一、新建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条件认定办法
1、建设项目准备情况
(1)确定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确认项目建设场地、投资、建设期限等基本因素。
(2)小学(初中)办学规划及建设规划应满足教育部及省、自治区、地市有关规定,包括规划总体思路及具体内容,必须经教育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办理认定手续。
(3)建设项目实施条件,应满足教育部《小学(初中)建设规划及标准(试行)》及省、自治区、地市有关规定。
(4)小学(初中)建筑设备及安全设施设计必须按照《小学(初中)建筑设备及安全设施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要求,并经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质量安全验收合格方可办理认定手续。
2、办学条件达标情况
(1)符合教育部《小学(初中)办学条件及质量保证标准(试行)》,经省、自治区、地市审核验收合格,缴纳登记费等有关手续方可办理认定手续。
(2)教学设施、设备及安全措施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有关设施按照规定的标准配置,安全设施符合国家建筑安全技术规范及国家发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经当地国家有关安监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认定手续。
办学条件达标情况的自查报告办学条件达标情况的自查报告「篇一」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督导标准评定细则》,现将我校的办学条件情况汇报如下: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育活动场馆我校布局合理,铁质校门高大宏伟、校牌醒目,围墙封闭,校标象征意义深远,旗杆、旗台设置规范。
1、占地面积:学校占地面积15600㎡,学生463人,生均33.69㎡,远远高于小学生均18㎡的合格标准;2、校舍建筑面积:校舍建筑面积3169㎡,生均6.84㎡,高于生均4.5㎡的合格要求,满足学生需要;3、体育活动场馆:我校拥有平整、适用的操场及200米环行跑道,运动场面积达4180㎡,生均活动面积9.03㎡,符合本次评估标准。
二、图书、仪器设备及实验室、专用教室1、教学仪器设备齐全:我校的教育装备按《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二类)》配足配齐,达到合格标准。
20xx年5月通过了徐州市现代化标准验收。
2、图书资料及阅览室:我校现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其中图书资料室约86㎡,阅览室约86㎡。
学校藏书10380册,数量足,生均22.4册,能够面向学生开放使用;3、实验室:我校有科学实验室一口,符合标准。
4、专用教室:我校现有仪器室、美术室、音乐室等专用教室及广播室等辅助用房一应俱全,专用网络教室1口,有计算机58台,每百名学生达到12.53台;音乐教室配有钢琴,配有适量音响设备、乐器;美术教室1口并有适量教学器材;有体育器材室1口,且器材充足。
三、办学规模、班额学校属于小班化小学校,有10个班,共有学生463人,其中一年级班额最高为45人。
学校办学规模适度,与办学条件相适应,达到标准。
四、教师配备1、教职工配备:学校有数量足够、结合合理、相对稳定的教职工队伍。
学校现有在编教师24人,在岗教师24人,生师比为19.29:1,符合省定编制配备标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2、教师学科结构:学校按教学需求配齐了所有学科教师,能满足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教育教学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督导标准说明及档案资料要求一览表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督导标准说明及档案资料要求一览表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督导标准说明及档案资料要求一览表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督导标准说明及档案资料要求一览表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督导标准说明及档案资料要求一览表
11.本学年教师工资发放一览表、奖励绩
效工资发放表、教师体检等福利待遇落
实材料。
12.近三年干部教师交流和教师支教花名
表(流入、流出)。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督导标准说明及档案资料要求一览表
查阅课表、作业。
4.本学年新进教师花名表。
5.在校学生统计表。
6.在职教师最高学历、职称、所代学科结构统计表。
7.在职教师基本情况花名表(年龄、性别、最高学历及专业、所代学段学科、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督导标准说明及档案资料要求一览表
训合格证等相关
资料及食品留样
等。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督导标准说明及档案资料要求一览表师生访谈
查阅资料
查阅安全制度、保安配备、消防器材、监控设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督导标准说明及档案资料要求一览表
管理质量学生家长、师生访谈
查阅课程表、活动安排表、教师教案、学生作业等相关资料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督导标准说明及档案资料要求一览表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督导标准说明及档案资料要求一览表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督导标准说明及档案资料要求一览表。
附件1: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评估表(试行)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小学评估标准初中评估标准分值评分办法(见注3)备注(一)学校设置与班额(20)1.学校设置方便就近入学;服务半径适宜。
方便就近入学;服务半径适宜。
5一档5分,二档3分,三档1分,四档不得分2.规模与班额1.农村和城市一般分别为1-4和2-6轨;2.班额不超过45人;3.基本无超大班现象。
1.一般4-12轨;2.班额不超50人;3.基本无超大班现象。
5一档5分,二档3分,三档1分,四档不得分九年一贯制学校2-4轨3.校园环境1.布局合理,区域分明;2.绿化、美化、净化;3.校园文化丰富;4.围墙坚固、完整。
1.布局合理,区域分明;2.绿化、美化、净化;3.校园文化丰富;4.围墙坚固、完整。
6一档6分,二档4分,三档2分,四档不得分4.用地面积 1.规划合理;2.生均不低于22 平方米以上。
1.规划合理;2.生均不低于26平平方米以上。
4一档4分,二档3分,三档1分,四档不得分(二)校舍建设1.建筑面积1.布局合理;2.生均不低于5.2平方米;3.全寄宿制生均不低于13.13平方米。
生均不低于6.4平方米,全寄宿制生均不低于15.31平方米。
5一档5分,二档3分,三档1分,四档不得分2.普通教室生均不低于1.15平方米;玻地比不低于1:6;40W荧光灯或同样照度节能灯9+2支,并配有灯罩;教室地面硬化防滑。
生均不低于1.12平方米;玻地比不低于1:6;40W荧光灯或同样照度节能灯9+2支,并配有灯罩;教室地面硬化防滑。
6一档6分,二档4分,三档2分,四档不得分(30)3.辅助用房专用教室等小学教辅用房6室齐全(见注1)初中教辅用房9室齐全(见注1) 6一档6分,二档4分,三档2分,四档不得分4.办公用房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卫生保健室、总务后勤等办公用房配套够用。
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卫生保健室、总务后勤等办公用房配套够用。
4一档4分,二档3分,三档1分,四档不得分5.厕所1.教工和学生分设;2.男生坑位不低于1/30;3.女生坑位不低于1/15;4.干净整洁;5.硬化防滑,有防雨设施。
附1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评估指标及标准注: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教师周转宿舍。
1附2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初步)均衡县(市、区)申报表云南省州(市)县(市、区)报送时间:年月日报送单位(盖章):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2表I: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基本情况注:1.小学中:省直属、市直属的有所,企业办学的有所,民办学校有所。
2.一贯制学校中:省直属、市直属的有所,企业办学的有所,民办学校有所。
3.初中学校中:省直属、市直属的有所,企业办学的有所,民办学校有所。
4.完中学校中:省直属、市直属的有所,企业办学的有所,民办学校有所。
3表Ⅱ-1: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4表Ⅱ-2: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分学校)注:小学学校总数所(其中: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有所),初中学校总数所(其中: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所,完中初中部所)。
5表Ⅲ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情况6表Ⅳ-1 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7表Ⅳ-2 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续)8表Ⅴ:义务教育经费情况9表Ⅵ: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10表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和成效附3云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方案为切实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确保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公正、客观,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广泛、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满意程度,并以此作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结果认定的重要参考。
二、工作原则(一)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调查工作要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确保调查对象独立自主填写调查问卷。
(二)坚持从严要求,注重实效。
调查工作要精心组织、严格要求,防止走过场,防止弄虚作假。
三、调查内容具体调查内容以调查问卷(附件4)为准。
四、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对象为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群众。
义务教育学校“20条底线”达标情况指标解释1.完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2.完成义务教育课程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义务教育学校需要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提供科学、全面、均衡的课程,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3.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4.优化学校布局鼓励合理设置、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提高学校的排队入学率和农村学生的接受义务教育的便利性。
5.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将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教育保障范围,加强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照顾,确保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6.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学校要组织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确保学生的膳食营养均衡和食品安全。
7.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教育对贫困地区的学校要加强支持和扶持,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改善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条件。
8.规范招生入学学校要按照规定的招生政策和程序进行招生入学,确保学生的公平入学权益。
9.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学校要制定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师生安全教育,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10.保障学生权益加强对学生权益的保护,禁止存在欺凌、暴力等行为,建立和完善学生权益维护机制,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11.促进学校家庭共育学校要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促进学校家庭共同育人、共同教育。
12.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学校要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特长培养,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技能。
13.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14.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学校要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
15.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16.提高学校管理能力学校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管理服务。
17.健全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学习环境。
附件1
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条件主要指标达标评估细则
2、L2: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评分计算方法:(标准生均指标—现有生均面积)/生均指标*100%
3、L1、L2中,农村、城市、大城市中心城区学校的界定,按照《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川教〔2012〕184
号)。
4、L1、L2中,实际班数少于“评定细则”中最小班数的,按最小班数取值;实际班数超过最大班数的,按最大班数取值。
实际班数在
两个班数之间的,取较大班数对应值。
5、L3:小学数学科学:6-8个平行班I类2套;2-5个平行班I类1套;不足2个平行班I类1套。
初中理科实验:13-16个平行班 I类3套;9-12个平行班 I类2套;4-8个平行班I类1套;不足4个平行班 I类1套。
小学大于8个平行班、初中大于16个平行班,应按相应规模增加配置,满足每4个平行班一套演示实验、一套分组实验仪器。
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条件主要指标达标评估细则(续一)
初中:13-16个平行班I类2套;9-12个平行班I类1套;4-8个平行班I类1套;不足4个平行班音体美器材II类1套。
小学大于8个平行班、初中大于16个平行班,应按相应规模增加配置,满足每4个平行班一套音、体、美器材。
2、L
3、L4分学科计算出仪器设备配齐率,用各学科配齐率的平均值计算得分。
3、L5 计算机台数:指教学用的计算机。
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条件主要指标达标评估细则(续二)
2、L8:《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高等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
施工作的三个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川人发〔2008〕74号)。
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标准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对于每个国家来说,保障每个孩子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标准,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
下面将从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标准。
首先是办学条件。
学校的办学条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身心健康。
校园环境整洁、安全、美观是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
此外,学校应当配备齐全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同时,学校还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只有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学校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是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标准,学校应当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专业素养,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只有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最后是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根本,也是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标准的核心内容。
学校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育教学活动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同时,学校还应当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只有保证教学质量,学校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总之,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标准是对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的具体要求,是保障每个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