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上语文《12 坐井观天》袁琴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人教五
- 格式:docx
- 大小:14.13 KB
- 文档页数:10
教学设计姓名:周微学科:语文|课题坐井观天备课时间2018年10月10日课型新授课班级2.3上课时间2018年10月17日课标要求与分析要求:1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
分析:1、维度目标是能力性目标,行为动词是能,学习水平是独立操作,学习内容渴、喝。
2、维度目标是能力性目标,行为动词是学习,学习水平是模仿水平,学习内容是朗读课文。
3、维度目标是能力性目标,行为动词是阅读,学习水平是模仿水平,学习内容是课文的寓意。
教材分析《坐井观天》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学生通过之前课文的学习掌握一些识字方法和阅读方法。
本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只小鸟和一只一直住在井底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
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告诉学生们只有眼界开阔,不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正确、全面的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
学生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去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初步掌握一些语文的阅读方法,为本单元后面学习的课文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优势:小学生喜欢这种故事性强的文章,乐于朗读,参与相关的合作学习。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对课文的兴趣比较浓厚。
劣势:二年级的学生年级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看问题的方式,常常会在他们的生活中发生。
因|此。
这一课的寓意对他们来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习这里寓意深刻的故事,理解上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
重、难点通过对课标分析中的“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和教材分析中的“有感情地朗读对话”,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通过对课标分析中的“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和学情分析中的“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习这里寓意深刻的故事,理解上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悟地朗读课文。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坐井观天、井沿、无边无际、大话”的意思,在阅读中体会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认识到知识向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我们要把眼界放宽,不断向课外吸取有用知识,不要做成为一只井底之蛙。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课件出示青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青蛙的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课题的意思呢?(坐在井里看天)3、那么到底文章中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新课讲授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课件出示自读要求)2、同学们读得真认真,那么这些生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课件出示生词)3、那么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在干什么呢?(生答: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有多大)4、他们在哪儿争论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文中的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井沿,是哪里呢?(课件出示图片)师讲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就是边。
还有哪些物体可以和沿组成一个词语呢?(生答)(课件出示可以用沿组成|词语的图片)5、就这样,他们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争论了起来,它们是怎样争论的?它们各自的看法怎样的?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的2-7自然段(课件出示默读课文的要求)用横线画青蛙说的话,用浪线画出小鸟的话。
6、(课件出示两人的对话)这是他们之间争论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小鸟和青蛙之间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7、(课件出示第一次对话)第2、3自然段,他们怎么说的?谁来试着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分角色朗读)。
从这里我们知道了什么?(小鸟飞得很远)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想一想,小鸟可能飞过哪些地方?(课件出示图片)小鸟真是见多识广啊!那么谁能来读出天的大,读时请重读一百多里。
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仪征市马集镇中心小学周翠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好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变化。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读好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变化。
教学的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坐井观天,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这则寓言中,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呢?(它们争论天有多大)板书:天有多大二、细读感悟,分角色朗读过渡:那么在青蛙和小鸟的眼里,天分别有多大?它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1.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朗读第二至七自然段,读好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2)画出它们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
(3)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了解不同看法。
谁来说一说,在青蛙和小鸟的眼里,天分别有多大?(板书:青蛙井口大小鸟无边无际)(1)理解小鸟的观点。
出示句子: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指名读。
)句子里有一个四字词语--无边无际,读两遍,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很大|很大,一眼望不到边)你还看过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大海草原田野沙漠)小鸟的这句话中,句末有一个语气词“哪”,我们来读读这句话,谁知道“哪”表达了什么语气?(感叹、赞叹天空的无边无际)你能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吗?(2)研读一百多里。
除了这句话,我们还可以从小鸟的那句话中看出天是无边无际的,赶紧找一下。
出示句子: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告诉我们天很大啊?(一百多里)一百多里到底有多远呢,这个数字对我们来说有点抽象,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围着我们学校操场跑一圈差不多200米,那一百多里大概要跑250多圈,怎么样,远不远啊?小鸟一次就飞了一百多里,它会感到怎么样啊?谁能把小鸟又累又渴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点评,同桌互读想象练说:此时,同学们想想,这只小鸟曾在广袤的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它可能飞过了哪些地方,看到过什么呢?生:小鸟可能飞过草原。
12坐井观天(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识记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学写“观、沿“2个字。
2.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3组对话并分角色朗读,初步感知寓意。
教学重难点:童点:识记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学写“观、沿“2个字。
难点: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3组对话并分角色朗朗读,初步感知寓意。
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寓言。
教学过程:一、补写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寓言故事.读成语(领读)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狐假虎威、掩耳盗铃2.了解“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其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常常有讽刺或者劝诫的性质过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成语寓言故事。
3.教师出示课题:坐井()天。
(1)学生观察图片,补充题目。
(2)了解“观”的意思:观—看(3)学生观察“观”字,发现左右部件笔画穿插,教师补写课题。
观:左窄右宽,“又”是第二笔化捺为长点,“见”首笔紧贴竖中线,下端过横中线。
4.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2)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自学指导。
(1)再读课文,读通句子,完成思考。
(2)思考:课文讲了()和()在争论()。
3.过渡:他们在什么地方争论呢?(1)读第一自然段,走进故事。
(2)结合插图,观察青蛙和小鸟所处位置,完成填空练习,随文认读“井沿”。
(3)举一反三,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知道哪些“沿”。
(4)指导生字“沿”,生观察字形,师范写,生描红。
沿: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右上部分第二笔是横折弯,“口”要写的扁而宽。
4.自学指导二读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用“——”画出青蛙的话,用“~~”画出小鸟的话。
三、分角色学习,读懂对话1.看插图练习读第一组对话。
(1)同桌分角色读,体验小鸟的生存环境。
?
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渴、喝”2个生字,理解词语“井沿、大话、无边无际”。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重点:随文理解词语,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知道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以及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难点: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出示:“井”图片)瞧,这是什么?
2.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个在井里发生的故事,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相机理解,提出疑问: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标出
自然段的序号。
2.学生对照大屏幕检查自然段的标注。
3.检查生字读音。
4.把生字送回到课文中再读课文,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5.读了课文你们发现了吗?看天的可不止小青蛙,还有……(小鸟)。
它俩还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分别在哪儿?
2.谁能把他们送进图中?(指名学生上台来贴小鸟和青蛙。
)
3.出示词语“井沿”,指名读。
相机理解“井沿”。
4.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和小鸟见面了,谁来学学青蛙的样子和小鸟打个招呼吧。
2.指导朗读:
①指导读好多音字“哪”的读音。
②指导读好儿化音“哪儿”
③指导读好疑问的语气。
2.谁愿意当这只小鸟,快来回答青蛙吧。
指名读小鸟的话。
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百多里”。
②体会小鸟飞了很远,感觉很累,指导朗读。
3.全班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过渡: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呢,他们在争论什么?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二次对话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他们在争论什么?
2.学生交流,师总结:他们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啊,拿出小铅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3.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像,读中感悟。
(1)“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①
青蛙认为天到底有多大,能用手比划一下吗,(学生手比划)。
|②
青蛙眼里,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不用飞那么远。
③
可小鸟却说它在天上飞了100多里,听到这里青蛙会想什么呢?
④
指导朗读。
⑤
全班齐读。
师小结学习方法
(2)“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①指名交流。
相机板书:无边无际。
②出示词卡,相机理解,指导朗读。
③把词语送到句子里,读出感受。
④展开想象:小鸟整天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下飞翔,想一想,它都会飞过哪些地方?
⑤听到青蛙的质疑它心里会想什么?我们一起把小鸟的观点告诉青蛙吧。
师过渡:它俩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呢?咱们继续学习它们的第三次对话
(四)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指名交流。
2.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天天”(青蛙从来没有离开过。
)
3.出示图片:现在,咱们就是那只坐在井底看天的小青蛙,你看到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师总结:是啊,高高的井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看到得天空就很小很小。
5.谁来当小鸟劝劝青蛙?
6.青蛙跳出井口,它看到的天究竟有多大呢?它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角色朗读
1.总结全文,介绍寓言。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请一组展示。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渴、喝)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
师范写,生书空。
3.
生练写。
强调书写的姿势。
4.
师生评议。
五、推荐经典,阅读拓展
在中国古代,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许多,推荐《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同学们可
以去收集阅读,把故事中的道理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板书设计:
?
坐井观天
无边无际
井口那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