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据-杨绛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杨绛说走好选择的路作文
《杨绛说走好选择的路》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位叫杨绛的奶奶说过:“走好选择的路。
”这可太有道理啦!
就像我们每次出去玩儿,会有很多条路可以走。
比如说去公园,我们可以走大路,也能走小路。
如果我们选了大路,那就要好好地沿着大路走,不能一会儿跑小路上去啦。
我有个小伙伴,他做作业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
一会儿写语文,一会儿又去做数学,结果啥都没做好。
这就像他没有走好自己选择的路,总是换来换去的。
我们要像勇敢的小战士,选好了路,就坚定地走下去。
比如,你选择了学画画,那就要认真画,不能今天画明天就不画啦。
所以呀,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杨绛奶奶的话,走好自己选择的路哟!
《杨绛说走好选择的路》
小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说一说杨绛奶奶说的一句话:走好选择的路。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跳舞,那跳舞这条路就是她选择的。
她每天都会认真练习,压腿、下腰,就算有时候会疼,会累,她也不放弃。
因为这是她选的路呀,她要好好走下去。
我还知道一个故事,有只小兔子,它看到小猴子爬树很厉害,就想去学爬树。
可是它根本不擅长,摔了好多次。
后来它发现自己跑跳很厉害,于是就专心练习跑跳,最后成了跑步小能手。
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走好自己选择的路,变得越来越棒!。
高考写作人物素材:杨绛---最贤妻,最才女高考写作人物素材: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语录1.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2.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
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
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
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3.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4.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在某个人身上,得到了爱情也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一切快乐的享受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
这便是人生哲学。
5.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
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
只是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
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
其他,并不重要。
6.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7.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精金,能有多少?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8.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高考人物素材中国最后一位被称作先生的女性“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杨绛杨绛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也是知名学者、文学家钱钟书之妻。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9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9年还在公演。
2019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1911年7月17日,闻名江浙的大律师杨荫杭迎来了自己的第四个女儿,给她取名季康。
在父母的关爱,姐妹的嬉闹中,季康渐渐长大,成了聪颖好学,个性活泼顽皮的孩子,她尤其喜爱读书,父亲因此对她特别钟爱。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这个爱看书的女娃娃,就是后来的杨绛。
对于文学的挚爱,旁人多会介绍钱先生为“杨绛的丈夫”。
也许人多以为,杨先生是在丈夫的感染下,才爱上文学的。
实则不然,杨绛的成名,竟比钱锺书更早。
她早年所著的剧本,被搬上舞台后,引来好评如潮。
二人每每参加聚会,旁人多会介绍钱先生为“杨绛的丈夫”。
然而杨先生从未觉得,丈夫是比不上自己的。
对于钱锺书的才学,她有着一种真切的钦佩与爱慕。
她深知丈夫平日所读的书,早已化为肚里的真学问,自然不必为了眼前的功名而烦恼。
她认为所谓“围城”二字,并不仅仅指方鸿渐的婚姻,更泛指人性中某些可悲的因素,大体上便是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钱钟书对她精到的解析极为赞叹,深感“失火我心”。
这种无以复加的感情契合,加之对于精神世界的共同追求,便成就了这一对璧人。
日积月累的夫妻生活,历经艰辛的磨难,二人总是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沉淀的是荣辱与共的患难真情。
(杨绛与钱钟书)她以48岁“高龄“(学语言48岁学起已经是非常难了)毅然决定学西班牙语。
我最敬佩的人杨绛作文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人,就像夜空中最璀璨的星,熠熠生辉,杨绛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我对她呀,那可是打心底里敬佩。
杨绛先生的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文雅劲儿。
我第一次知道她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名字背后肯定藏着很多故事。
果不其然啊!她就像一本厚厚的、充满智慧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传奇。
你看她的爱情故事,那简直就是现实版的童话。
她和钱钟书先生的爱情,就像一杯醇厚的美酒,越品越香。
他们俩啊,在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里,互相陪伴,互相欣赏。
钱钟书先生在生活上有些“笨笨的”,据说分不清左右脚的鞋子,可是杨绛先生从来没有抱怨过,就那样温柔地照顾着他。
而钱钟书先生呢,对杨绛也是满心的爱意和敬重。
他们两个人在一起的画面,我一想象就觉得特别美好,就像两个可爱的小动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互相依偎着取暖。
而且啊,杨绛先生的一生经历了很多风雨,但她总是那么从容淡定。
无论是战乱年代的颠沛流离,还是在各种运动中的磨难,她都像一棵坚强的大树,稳稳地站在那里。
她不会被困难打倒,反而在困境中还能静下心来读书、写作。
我就想啊,要是我遇到那些事情,估计早就哭天抢地,不知所措了。
可她呢,就那么优雅地应对着一切,就像一位武林高手,任何招式到她面前都能被轻松化解。
她还是一个特别谦逊的人。
你想啊,她那么有才华,有那么多的著作,可她从来没有炫耀过自己。
她就默默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写文章、做学问,就像一个在自己花园里辛勤劳作的园丁,不为了别人的夸赞,只是因为自己热爱这片土地。
我敬佩杨绛先生,敬佩她的爱情、她的才华、她面对生活的态度。
她就像一盏明灯,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引方向。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能有她的一点点智慧和从容,那我的生活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想,我会一直把她当作我心中的榜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前行。
2023年高考作文素材人物:杨绛
杨绛,原名杨宗祺,1911年出生于江苏南京,中国著名作家、散文家、翻译家。
曾任历史学家、文学家鲁迅的助手,也是著名文学家王国维的好友。
杨绛生前有着丰富的文学创作经历,有诗歌、小说、散文、翻译、评论等。
她的作品深受文坛好评,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
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
杨绛的作品涉及广泛,从古典文学到当代文学,从中国文学到外国文学,从历史学到社会学,都有她的足迹。
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复杂性,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杨绛的文学创作成就,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受到欢迎。
她也曾被授予“中国文学家奖”,以表彰她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杰出贡献。
杨绛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她的文学作品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她的思想仍然在当今社会激发着人们的智慧与思考,她的精神将永远流传。
杨绛事迹作文素材《杨绛先生:坚韧与睿智的传奇》杨绛先生,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啊!一提起她,我就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她的人生就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大戏。
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爱情故事那叫一个甜啊!两人一起读书、一起搞学问,互相支持,简直就是爱情的典范。
这可不是那些腻歪歪的偶像剧能比的。
杨绛先生自己也是个大学问家呢!她的作品,那真是字字珠玑啊。
读她的书,就像是在和一个智慧的长者聊天。
她用简单却深刻的语言,讲述着生活的道理和人生的感悟。
她可不像有些学者那样故作高深,她的文字接地气,我们都能看得懂。
她经历过好多困难呢,可是却从不抱怨。
就像那句话说的:“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在艰难的岁月里,她依然保持着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这点真的太让人佩服了!要是换了我,可能早就哭天抢地,怨天尤人了。
杨绛先生还是个非常乐观的人。
不管遇到什么坏事,她都能找到好的一面。
她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小太阳,照亮了身边的人。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她的一个小故事,说她在困难时期,还能苦中作乐,和家人一起玩游戏,找乐子。
这种精神真的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杨绛先生学习,学习她的坚韧不拔,学习她的乐观向上,学习她的知识渊博。
虽然我们可能达不到她那样的高度,但至少可以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呀!杨绛先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每当我觉得生活好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想想杨绛先生,然后告诉自己:“嘿,人家那么难都过来了,你这点小困难算什么呀!”总之,杨绛先生的事迹就是一个超级丰富的作文素材宝库。
从她身上,我们能学到好多好多东西。
她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不管生活怎么折腾我们,我们都要坚强、乐观、充满智慧地面对。
让我们一起向杨绛先生致敬,也向她好好学习吧!。
高考作文必备热点主题素材:“才女杨绛”2016年5月25日杨绛走完了她的百年人生安静、圆满、豁达、乐观除了是钱钟书的夫人她还是难得的文学家、翻译家、戏剧家在先生四周年忌辰之际我们摘选了和她有关的50件事或细微,或重大;或欢欣,或沉痛无论何种,都是一个世纪的沉淀希望她文字和经历中那种安静从容的力量仍可温暖你的灵魂01杨绛本名杨季康,小名阿季,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
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
一岁时的杨绛02父亲对杨绛特别钟爱,她排行老四,在几个姐妹中个头最矮,爱猫的父亲笑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
”03杨绛极喜读书,中英文的都拿来啃。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04杨绛和母亲接触较少,行文中也甚少提及,“我总觉得,妈妈只疼大弟弟,不喜欢我,我脾气不好。
”05家里的女佣们也说“四小姐最难伺候”,但是杨绛觉得“其实她们也有几分欺我。
我的要求不高,我爱整齐,喜欢裤脚扎得整整齐齐,她们就是不依我”。
1927年的杨绛061928年,杨绛十七岁,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清华招收女生,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07求学时老师给杨绛的批语是“仙童好静”,她中英俱佳,在英才济济的东吴大学,很快就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
08杨绛念念不忘清华。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岁的她北上京华,去了清华当借读生。
母亲后来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09同年,杨绛与钱钟书相识相爱,成就一段“我们仨”的世间传奇。
两人初见,只匆匆一瞥,甚至没有说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
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
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
”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10两人相识时,钱钟书说:“我志气不大,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
2016议论文论据:杨绛2016议论文论据:杨绛5月25日凌晨,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这纯洁的、看不见的灵魂离开了人世,就到那看不见的、神圣的、不朽的、有智慧的世界上去了。
”那个怀念着“我们仨”的,“走到人生边上”的老人,今天,她“回家了”。
【人物档案】杨绛,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杨绛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
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的《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
80年代后,杨绛写一些散文、杂文、回忆短文,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和智慧。
在92岁到百岁高龄之时,杨绛以她极富才华的笔触,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其中不仅仅用梦幻文学的方式讲述了钱锺书和钱瑗生前最后一段时光,而且回忆了很多当年夫妇游学欧洲以及建国后的种种往事。
【人物透视】《围城》的诞生上海沦陷时期,钱锺书先生被困,回不去联大。
当时,杨绛写的《弄真成假》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们看完杨绛的戏,在回去的路上,钱锺书说:“我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马上赞成道:“好!好!你赶快写吧!”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拮据!如果钱锺书少教几节课,空出时间写书,收入便更少了。
杨绛便把保姆辞退,一个人担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只为省点钱,少一份支出,这样钱锺书便可以少教些课,写长篇,以维持家庭生活;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是杨绛对自己的牺牲。
我们不难理解,对于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钱锺书写出一段,讲一段,钱锺书笑,杨绛也笑,这便是钱锺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的诞生。
【人物名片】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杨绛:不争的境界“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这是英国诗人兰德晚年写出的诗句,被杨绛翻译出来,把它作为《杨绛散文》卷首的题词。
而这也正是杨绛内心的写照,她低调内敛,与世无争。
杨绛是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精通英语、法语,后来又自学西班牙语,翻译了西班牙巨著《堂吉诃德》。
1978年,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正赶上《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
此外,杨绛还翻译了大量作品,并创作多篇优秀文章,文字韵致淡雅,独成一派,她的作品《我们仨》深受读者喜爱。
按说作品出版,作者都会忙于到书店签售,可是杨绛却从不肯做这样的事。
她说:“我把稿子交出去,关于怎么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
”而且杨绛出书从来不让书商宣传,她说:“我怕让本来不打算买我书的人买了我的书,误导读者。
”足见她内心的纯净。
2003年,90岁高龄的她千辛万苦整理的《钱钟书手稿集》得以出版,她却以全家3人的名义将高达数百万元的稿费和自己的著作权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托管,设立“好读书”奖学金。
有人问她对受奖学生有何要求时,她却说:“我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后,能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后来,杨绛闭门谢客,有人想为她过百岁生日她都不肯。
她开始漫不经心地整理自己的作品,她说:“做完他们的事,心里才踏实,剩下我自己的,已经不要紧了,即使现在走了,也放心了!”杨绛就是这样一个不求名利,甘于寂寞的人,她的不争,却得到了众人的敬仰。
人物素材——杨绛杨绛的一生是传奇的.钱钟书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2017高考人物素材:杨绛,希望对你们有用!一百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却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北京三里河一个属于国务院的宿舍小区,全是三层楼的老房子,几百户中惟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便是杨绛的栖身之处。
自1977年一家人搬进来,她就再没离开过。
一晃三十多年了,曾经的“我们仨”,只剩下这位即将在7月17日迎来百岁诞辰的老人,她有时也会喃喃自语,“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但从那时起,杨绛就把这间寓所称为“人生的客栈”,欢乐与伤悲来来往往,都成了过客,已没有什么可以扰乱她平静的心灵。
杨绛开始独自一人全身心整理钱钟书的学术遗物——她把这叫做“打扫现场”,每日的生活简单而规律,笔耕不辍,深居简出。
在她身上,人们往往忘掉时间的残酷:一百年无情而漫长,而这位女性始终一如既往的柔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也给予温暖??不看书,“一星期都白活了”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做过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
辛亥革命前夕,杨荫杭于美国留学归来,到北京一所法政学校教书,就在这年7月17日,杨绛在北京出生,父亲为她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父亲杨荫杭对杨绛特别钟爱,她排行老四,在前面三个姐姐中个头最矮,爱猫的父亲笑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杨绛八岁回无锡、上海读小学,十二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从小学习好,但也个性顽皮,上课时姓马的老师讲“白马非马"的典故,她调皮回说:“不通不通,假如我说,‘马先生,非人也',行吗?”闹得同学一片哄笑。
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杨绛编制:钟国光审核:语文组姓名:1942年,杨绛任工部局半日小学代课教员,业余写剧本。
1943、1944年,杨绛的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相继在上海公演。
1949年3-4月间,钱杨夫妇在任鸿隽家和胡适讨论去留问题,母校牛津大学、香港大学都来函高薪聘请,但他们依然留下来了。
1952年夏,调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任研究员至2014年。
1962年8月14日,迁居干面胡同文研所宿舍(在学部新建大楼内)。
9月住北京医院,切去腺瘤,尚未变恶性。
1965年1月中旬,《堂吉诃德》第一部翻译完毕。
1970月12日,杨绛被下放到干校。
1972年8月,杨绛从头翻译《堂吉诃德》,[3]因中断多年,需从头再译。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1974年5月22日,和钱锺书一起迁入学部7[1]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号楼西尽头一办公室居住,继续翻译《堂吉诃德》。
译家。
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1981年发表的《干校六记》,已有三种英语、《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两种法语和一种日本译本。
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1986年,她出版《回忆我的父亲》、《回忆《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我的姑母》、《记钱锺书与围城》。
还在公演;杨绛93岁为完成女儿心愿写了回忆一1992年2月,法译本《洗澡》及《乌云的金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风靡海内外,边》在巴黎出版。
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书哲理散文集《走到人1997年3月4日,其女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
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1998年12月19日,其丈夫钱钟书去世。
卷。
2003年,她出版作品《我们仨》。
2007年,出版《走到人生边生——自问自答》【主要经历】 [1]一书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
杨绛杨绛,生于1911年,本名杨季康,中国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译作;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70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92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感动了无数人;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2016年5月25日逝世,享年105岁。
人物点睛:淡定而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尾声对很多人来说,杨绛是女神无疑。
她有完美的爱情,幸福的家庭,杰出的成就,而她整个人自始至终都是从容优雅的代名词。
作为一代名人,她的人生并不顺风顺水,如何走过战争与动荡,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不争不慌的状态,是杨绛身上最大的谜。
也许答案,就在她自己的阐述里: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在年轻时认真经历生命的历练,方能在岁月中优雅地老去。
从 1994 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
不久,女儿钱瑗也生病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 80 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
1997 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 " 的爱女钱瑗去世。
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呢。
”钱钟书这才溘然长逝,杨绛内心之沉稳、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近 90 岁时,她翻译了《斐多》,借以惕厉修养自己;在人生边上,她淡定而郑重地写下她自己的尾声.一一 92 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 96 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103 岁,出版《洗澡之后》。
以上著作皆风靡海内外。
此外她整理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手稿和中外文笔记,出版《钱钟书手稿集》;向清华大学捐出钱钟书和自己的著作版税千万元,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如此巨量工作,完成于女儿和丈夫离去后、一个人生活的18年里!105岁的杨绛先生,将丈夫和女儿留下的“现场”打扫得干干净净,自己也稳稳当当地走个人的收场结束得如此漂亮,世间少见,也让人钦佩。
关于杨绛的作文素材杨绛,原名杨季康,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研究家。
她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文学见解,成为了中国文学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她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杨绛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她早年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来赴美留学,学习了西方文学和哲学。
在留学期间,她广泛阅读了欧美文学名著,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国后,她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成为了中国文学界的佼佼者。
杨绛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而著称。
她的代表作品《我们仨》是一部家庭散文,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这部作品讲述了她和丈夫钱钟书以及女儿的生活点滴,展现了一幅幸福美满的家庭画卷。
通过对家庭生活的细腻描写,她让读者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轰动,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除了文学创作,杨绛还从事了大量的文学翻译工作。
她曾翻译了许多欧美文学名著,为中国读者介绍了许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
她的翻译作品以其忠实于原著和优美的语言而备受好评,为中国文学界的翻译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绛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翻译家,她还是一位文学研究家。
她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曾撰写了许多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文学研究成果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扎实的学术功底而备受推崇。
杨绛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她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她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成为了中国文学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她的作品将继续为后人所传颂,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不朽的贡献。
写杨绛先生的作文提起杨绛先生,我的心中便涌起一股温暖而敬佩的情感。
杨绛先生,这位经历了百年风雨的女性,她的一生,就像一部厚重而又充满智慧的书籍。
在我的印象中,她总是那么的优雅、淡定,仿佛世间的纷纷扰扰都与她无关。
我曾在一本书中,读到过杨绛先生的一段往事。
那是在动荡的年代,物质极度匮乏,生活异常艰难。
然而,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却依然坚守着他们的精神家园。
有一次,他们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
那里的条件之差,超乎想象。
杨绛先生每天都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比如挑水、种地、养猪。
可即便如此,她也从未抱怨过一句。
记得有一天,杨绛先生被安排去挑水。
那两只水桶又大又重,对于身材娇小的她来说,简直就是巨大的挑战。
她咬着牙,把扁担放在肩上,努力地想要挑起水桶。
可是,那水桶刚离地,她就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但她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地尝试,肩膀被压得红肿,她却只是轻轻揉一揉,继续坚持。
终于,她成功地挑起了水桶,一步一步,摇摇晃晃地朝着目的地走去。
在农村的日子里,杨绛先生还学会了种地。
她仔细地研究土地的性质,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她会为了一颗发芽的种子而欣喜若狂,也会为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而忧心忡忡。
有一次,她种的一片蔬菜快要成熟了,却遭遇了虫害。
杨绛先生心急如焚,她四处请教,自己也查阅资料,最后终于找到了防治虫害的方法。
当看到那些蔬菜重新焕发生机,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还有那养猪的经历,也是让人感慨万千。
杨绛先生对那些小猪仔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
她每天都会按时给它们喂食、打扫猪圈。
有一只小猪生病了,不吃不喝,杨绛先生就守在它身边,给它喂药、按摩,直到小猪恢复健康。
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杨绛先生不仅没有被生活打倒,反而用她的坚韧和乐观,让生活开出了花。
她在劳动之余,还会偷偷地读书、写作。
哪怕只能在昏暗的灯光下,在狭小的角落里,她也能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中,寻找着内心的宁静和力量。
杨绛先生的爱情故事,也是让人羡慕不已。
她和钱钟书先生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丈夫、女儿相继去世后,杨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钱锺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发表,之后又将他们二人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学生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
钱、杨两位先生对受奖的学生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后,有朝一日能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9月建立以来,由钱锺书、杨绛作品出版收入积累的资金目前已近200万元。
随着《钱锺书手稿集》(四十多卷)《〈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围城》英文版、汉英对照本的陆续出版,基金总额将相当可观。
杨绛用自己烛光般微弱的晚年时光,做完这些之后,便开始着手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这些是杨绛先生对已逝亲人最好的纪念。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杨绛与钱钟书一样,出了名的不喜过生日,九十岁寿辰时,她就为逃避打扰,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
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1945年的一天,日本人突然上门,杨绛泰然周旋,第一时间藏好钱先生的手稿。
解放后至清华任教,她带着钱钟书主动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愿意修好两家关系,因为钱钟书曾作文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
钱家与林徽因家的猫咪打架,钱钟书拿起木棍要为自家猫咪助威,杨绛连忙劝止,她说林的猫是她们家“爱的焦点”,打猫得看主人面。
杨绛的沉稳周到,是痴气十足的钱钟书与外界打交道的一道润滑剂。
家有贤妻,无疑是钱钟书成就事业的最有力支持。
1946年初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教育的意义议论文素材摘抄教育的意义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话题,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一些有关教育的意义的摘抄,这些摘抄将为我们探讨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提供一些见解。
1. 杨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家杨绛在其著作《我们仨》中提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创造能力。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2. 约翰·杜威:教育是一种社会进步的动力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个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是社会进步和繁荣所必需的。
3. 论语:教育是立身、立国、立世的根本《论语》中有一句名言:“教学相长”。
这句话表明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对个人的发展有益,更是国家和社会繁荣的基石。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获取知识、修养品德、培养能力,使自己在社会中有所作为。
4. 纳尔逊·曼德拉:教育是改变世界的最强力量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曾说过:“教育是改变世界的最强力量。
”教育可以打破贫困的魔咒,改变人们的命运,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通过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出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的人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5. 马云:教育不是为找工作,而是为了创造工作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提出教育理念,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培养人们找到工作,而是要培养创造工作的能力。
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这些摘抄展示了教育在个人与社会层面的重要性。
它涵盖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推动社会进步、立身立国立世、改变世界和创造工作的意义。
通过教育,我们能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和创新能力,实现个人的价值,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议论文论据:杨绛
议论文论据:杨绛
5月25日凌晨,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这纯洁的、看不见的灵魂离开了人世,就到那看不见的、神圣的、不朽的、有智慧的世界上去了。
”那个怀念着“我们仨”的,“走到人生边上”的老人,今天,她“回家了”。
【人物档案】
杨绛,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杨绛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
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xx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的《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
80年代后,杨绛写一些散文、杂文、回忆短文,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
情感,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和智慧。
在92岁到百岁高龄之时,杨绛以她极富才华的笔触,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其中不仅仅用梦幻文学的方式讲述了钱锺书和钱瑗生前最后一段时光,而且回忆了很多当年夫妇游学欧洲以及建国后的种种往事。
【人物透视】
《围城》的诞生
上海沦陷时期,钱锺书先生被困,回不去联大。
当时,杨绛写的《弄真成假》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们看完杨绛的戏,在回去的路上,钱锺书说:“我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马上赞成道:“好!好!你赶快写吧!”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拮据!如果钱锺书少教几节课,空出时间写书,收入便更少了。
杨绛便把保姆辞退,一个人担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只为省点钱,少一份支出,这样钱锺书便可以少教些课,写长篇,以维持家庭生活;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是杨绛对自己的牺牲。
我们不难理解,对于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钱锺书写出一段,讲一段,钱锺书笑,杨绛也笑,这便是钱锺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的诞生。
《围城》后改为电视剧,妇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写作背景是这样一种情形,它的诞生与杨绛对钱锺书的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坐”在人生边缘】
杨绛的内心非常安宁与淡泊,她在散文《隐身衣》中,直抒她和钱锺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
生活中的她也非常低调,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
20xx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她的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
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在作家们纷纷忙于各地签售会时,读者却只有从一本本出版的书里瞥见杨绛的身影。
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异常俭朴,为人低调。
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水泥地面,老旧样式的家具,始终安之若素。
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杨绛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她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
她坚持每天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
后来年岁大了,就改为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
【素材解读】
杨绛十分钟爱英国诗人蓝德的一句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前半句说的是淡然的心境,后半句则描摹出那份文人的傲骨。
“我和谁都不争”,就是拥有这样淡泊名利之心,杨绛“坐”在人生边上,内心充满安宁与淡泊,过着
自己想要的低调的生活,就这样,她度过了自己的百年岁月。
【议论文论据:杨绛】
1.2016议论文论据:杨绛
2.爱国议论文的事实论据及理论论据
3.议论文优秀论据:理想
4.议论文论据:守信
5.议论文优化论据:务实
6.议论文论据:理想
7.议论文论据20则
8.议论文论据: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