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残留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 格式:pptx
- 大小:511.95 KB
- 文档页数:37
饲料兽药监管实施方案
饲料兽药监管实施方案。
为了保障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
对饲料兽药的监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饲料兽药监管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饲料兽药的安全有效使用。
首先,针对饲料兽药的生产环节,应建立健全的生产许可制度,对生产企业进
行严格审核,确保其具备生产资质和生产条件。
同时,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其生产的饲料兽药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入市场。
其次,针对饲料兽药的销售和使用环节,应加强销售企业和兽医药师的管理,
建立健全的销售许可和使用登记制度,规范饲料兽药的销售和使用行为。
加强对销售企业和兽医药师的监督检查,杜绝非法销售和使用行为,确保饲料兽药的合法合规使用。
另外,应建立健全的饲料兽药监测体系,加强对饲料兽药的监测和检测工作,
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确保饲料兽药的安全有效使用。
同时,加强对饲料兽药残留的监测和检测工作,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此外,还应加强对饲料兽药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户和兽医药师的法律法
规意识和安全用药意识,引导其科学合理使用饲料兽药,杜绝滥用和超标使用行为,保障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总之,饲料兽药监管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监管部门和相关企业要认真落实方案要求,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推动饲料兽药监管工作取得实效,为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畜 牧 兽 医2021年第2期新农民猪肉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与防控措施丁春晖(南京市农产品质量检测院,江苏 南京 210000)摘要:兽药残留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尽管从根本上改善与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很长时间,但在全球范围内食品安全法治、兽药残留防控治理体系日渐完善,也相继研制与开发畜类各类绿色兽药与制剂,全民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猪肉中的兽药残留,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猪肉产品。
关键词:猪肉;兽药残留检测技术;防控措施1 兽药残留概述兽药是对畜禽进行疾病治疗或保健的药物,随着养殖业不断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也在不断加大。
在这样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开发出来应用在畜禽疾病的治疗和日常保健中,进而帮助畜禽得到更好的成长,同时也对畜禽肉质进行改善。
目前已经有很多种药品都被认定属于兽药范围。
兽药残留,是在对畜禽应用药品后,一部分药物的原形、杂质或代谢物储存在畜禽的体内细胞或器官中。
兽药残留种类有很多,具体包括抗生素、抗寄生虫及激素类药物,其中抗生素类药物主要包括氯霉素、红霉素和诺氟沙星等。
抗寄生虫类药物主要包括有机磷化合物等,能对畜禽体内的寄生虫进行有效驱杀。
激素能帮助畜禽更快发育,进而提升畜禽产量,如甲地孕酮、乙烯雌酚等药物。
2 猪肉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2.1 免疫分析法在抗原抗体协助下利用该方法结合特异性与可逆性反应特点检测药物残留,能实现快速筛选,本身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前期便于处理,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常见的有胶体、荧光、酶免疫测定法。
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法最为常见,能对猪肾脏中的镇静剂等含量进行准确测定,具有一系列优势,如精确度高、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可迅速推广使用。
2.2 理化分析法与上述方法相比,利用该方法前期需要高度重视样品处理,以此得到的结果更具准确性与灵敏度。
当下,应用较好的方法有3种,即气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色谱质谱联合能有效结合色谱高效分离能力、质谱高效灵敏与强大的定性分析能力,这是当下最为强度的分析方式,特征主要表现为定性定量,如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激素类等。
禽畜用药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加强禽畜用药管理,保障畜禽产品安全,保护人畜生命健康,规范禽畜用药行为,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禽畜用药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禽畜用药管理制度,加强对禽畜用药行为的监督和检查,防止非法使用药物,减少药物滥用对人畜环境造成的危害,保障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从事禽畜养殖的各级各类单位和个人。
四、管理要求1、制定禽畜用药计划凡从事养殖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畜禽的生产情况、疾病防控情况和环境要求,制定合理的禽畜用药计划,供应药物应符合国家规定,不得使用过期、假冒伪劣药品。
2、规范用药操作使用药品时,要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兽医的指示进行操作,严格控制用药量和次数,不得擅自增减药品用量,严禁滥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
3、管理药品使用记录使用药品时,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如药品种类、用量、用药时间、用药对象等信息,并妥善保存记录表,以备查验。
4、加强用药管理对于注册的饲料添加剂、兽药应当在规定范围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当进行监测,确保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5、加强用药监测定期抽检畜禽产品及环境中的药物残留物,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对不合格的畜禽产品及环境污染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危害人畜健康。
6、加强用药宣传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用药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用药管理水平和意识,减少用药滥用现象。
五、管理措施1、建立禽畜用药管理台账各禽畜养殖单位应当建立禽畜用药管理台账,记录药品购进、使用和废弃情况,建立物品管理台账,对药品进行分类存放,制定严格使用规程。
2、设立责任岗位禽畜用药管理工作应当明确责任分工,设立专门责任的工作岗位,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反用药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3、加强监督检查设立专门的用药监督检查机构,对养殖单位的用药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用药管理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进行处罚。
兽药残留速测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兽药残留问题日益突出,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及时发现和监测兽药残留情况,保障食品安全,兽药残留速测工作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兽药残留速测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和技术标准。
通过建立兽药残留速测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有效提高兽药残留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对兽药残留的监测指标和标准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其次,加强兽药残留速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环节和市场销售环节的监督,严格执行兽药使用管理制度,加大对兽药残留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兽药残留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加强兽药残留速测工作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兽药残留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兽药残留意识,引导其正确使用和选择兽药,从源头上减少兽药残留的风险。
总的来说,兽药残留速测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需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养殖户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范和控制兽药残留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兽药残留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食品安全能够得到更好地保障。
兽药整治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兽药使用量也随之增加。
然而,不当使用兽
药可能会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兽药整治工作成为了当前兽药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兽药整治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加强对兽药的监管和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的兽
药登记和审批制度,对兽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兽药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要加强对兽药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他们的兽药管理意识和技能水平,减少兽药的滥用和误用。
其次,我们要加强对兽药残留的监测和检测工作。
建立健全的兽药残留监测体系,对养殖动物及其产品中的兽药残留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兽药残留超标的问题,保障养殖动物及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兽药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养殖户和兽药从业人员普及兽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他们的兽药管理意识,防止兽药的滥用和误用。
总的来说,兽药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兽药生产企业、兽药从
业人员和养殖户共同参与和配合。
只有加强兽药的监管和管理,加强兽药残留的监测和检测,加强兽药的宣传和教育,才能有效地保障养殖动物及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兽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为我国的兽药管理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鸡蛋中兽药残留防控措施
一、合理使用兽药
1.遵守兽药使用规定,严格按照兽药使用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使用兽药,
避免超量、超范围使用。
2.严格遵守休药期制度,在休药期结束后方可销售食用。
3.重视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加强对饲养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兽药安全使
用意识。
二、定期检测
1.定期对鸡蛋进行兽药残留检测,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寄生虫药等。
2.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3.建立检测记录,对检测结果进行归档保存,以便日后查阅。
三、强化监督管理
1.加强对兽药生产和经营企业的监管,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2.加强对饲养场的监督检查,确保其遵守兽药使用规定。
3.对违规使用兽药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从严处罚,保障食品安全。
四、推行追溯制度
1.建立鸡蛋生产全过程追溯体系,确保每个环节的信息可追溯。
2.对鸡蛋生产过程中的饲料、兽药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并建立档案。
3.对鸡蛋进行标识管理,方便消费者了解鸡蛋的生产过程信息。
4.对不符合追溯要求的鸡蛋产品进行溯源追踪,及时召回问题产品。
5.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共同推进鸡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鸡蛋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及其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鸡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
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在鸡蛋中添加兽药,以促进鸡的生长或防止疾病的发生。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鸡蛋中出现兽药残留的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对鸡蛋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鸡蛋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物理检测法,化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物理检测法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或用机械手段分离兽药残留物质。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只能对部分大颗粒的兽药残留进行检测。
化学检测法是通过对鸡蛋中兽药残留物质的化学特性进行分析,比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质谱等技术分析兽药的种类和残留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性高,但是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化学知识。
免疫学检测法是利用抗体与兽药残留物质结合,通过观察或测量抗体与兽药的结合程度来判断是否存在兽药残留。
这种方法检测速度快,可靠性高,但对抗体的选择和制备较为困难。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是通过提取鸡蛋中的DNA或R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或其他核酸检测技术,检测鸡蛋中是否存在兽药的遗传物质。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但是对于小剂量的兽药残留可能检测不到。
针对鸡蛋中兽药残留的防治措施,可以从源头上加强管理措施,严格禁止添加兽药;加强养殖场的监管,定期对鸡蛋进行抽检;加强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兽药残留监测中心的建设,提高检测方法和技术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鸡蛋生产企业可以加强自我监管,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兽药使用的程序和剂量,确保生产出无兽药残留的优质鸡蛋。
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引导养殖场科学合理地使用兽药,避免滥用和误用兽药导致鸡蛋中兽药残留的问题。
对于鸡蛋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对保障人们饮食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应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兽药残留的检测能力,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强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食品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食品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1.总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识到动物源性产品及其他食品中的某些物质及其残留对消费者有害,并影响动物源性产品的质量,同时不当地使用某些兽药将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鉴于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部有关涉及安全卫生和进出口商品检验、动物防疫等方面的法律和有关兽药使用和管理、出口肉品加工企业注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性法规,但仍需在原有的法律框架下对有关残留监控的重点环节制定明确的专门条款,对出口动物及其产品的生产尤为必要。
政府有关部门对有关物质进行监控是残留监控体系是的必要措施。
中国政府制定了动物源食品中农药、兽药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最高残留限量。
中国政府于禁止使用某些具有激素或甲状腺素样作用的物质,并于1999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诸如已烯雌酚或类固醇内物质(如具有促蛋白合成作用的β-受体激动剂)。
残留监控体系对农、兽药生产、分销、零售及使用进行监控,并对动物饲养和动物源性初级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主管部门通过监管和检验来全面、系统地对对禁用物质及其残留进行监控。
为保证该监控系统有效的运行,以达到在全国范围内对残留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检测,有必要制定专门的条款来协调检验检疫部门、农牧兽医部门等主管部门之间的合作;鉴于为迅速、有效的统一实施控制,需将有关各项监控的规则和措施集中于一单独文本,特制定本监控规划。
该文件主要包括:1).与残留监控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受监控物质的禁用或允许使用、销售管理规定;2).监控体系中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组织结构;3).实验室检测网络及其检测能力;4).企业自控和官方控制措施;5).官方抽样细则;6).准备检测的物质,分析方法,准备抽取的样品数量及理由;抽样水平和频率以及准备抽取的官方样品的数量;7).对违规的动物或产品的处理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管理体系明确区分了用于内销和出口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
通过采取监控措施确保只有在符合出口标准的饲养场饲养的动物及上述动物在符合出口标准的加工厂中加工后的动物源性产品才允许出口。
兽药残留检测工作业绩(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兽药残留检测的背景和意义二、兽药残留检测的方法和设备三、兽药残留检测的工作业绩四、兽药残留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兽药残留检测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兽药在防治动物疾病、提高养殖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兽药的滥用和残留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威胁。
兽药残留不仅直接对人体产生急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菌耐药性增强,还可以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作用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兽药残留检测工作对于保障公共卫生、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兽药残留检测的方法和设备兽药残留检测是指对动物组织、产品(如鸡蛋、奶品、肉品等)中的原型药物或其代谢产物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酶联免疫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高效性等优点。
近年来,兽药残留检测设备不断更新升级,检测速度和准确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常见的检测设备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酶联免疫快速扫描仪、病害肉检测仪、瘦肉精检测仪等。
这些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兽药残留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兽药残留检测的工作业绩兽药残留检测工作在我国得到了广泛重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检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兽药残留检测体系,涵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动物疫病检测、进出口食品检验等多个领域。
兽药残留检测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保障了食品安全,促进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共检测兽药残留样品数百万份,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降低了兽药残留超标的风险。
四、兽药残留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将会更加先进和便捷。
未来的兽药残留检测将更加注重快速、准确和智能化,以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日益严格需求。
此外,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也将得到广泛应用,为兽药残留检测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兽药残留检测标准的确定与应用兽药在畜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提高养殖效率。
然而,不当使用兽药可能导致兽草残留,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确定和应用兽药残留检测标准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1. 兽药残留检测标准的重要性兽药残留检测标准的制定是确保农产品食品安全的关键一环。
合适的检测标准可以确保兽草残留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保护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标准的依据性和可执行性对于保障兽草残留分析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也至关重要。
2. 兽药残留检测标准的制定过程兽药残留检测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需要考虑不同兽药的药理特性和使用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兽药种类和检测方法。
应该综合考虑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以确保检测标准的合理性和国际接轨性。
标准的制定过程还应该包括评估和讨论,以获得相关专家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3. 兽药残留检测标准的应用与实施确定和发布标准后,兽药残留检测工作就可以按照标准进行实施。
检测机构需要进行标准的培训和认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督和检测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兽药残留检测标准的应用还可以为农产品出口提供技术支持,保证产品符合国际贸易标准。
4. 兽药残留检测标准的挑战和展望兽药残留检测标准的制定和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不同国家对兽药的使用和标准的要求存在差异,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提高标准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
新型兽药的不断涌现也对标准制定和检测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考虑基于新技术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和标准的更新。
总结:兽药残留检测标准的确定与应用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标准的制定和应用需要考虑兽药的药理特性、国际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并获得专家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确定标准后,需要加强检测机构的培训和认证,加强监管和市场监督工作。
然而,标准制定和应用仍然面临着国际合作、新技术应用等挑战。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残留与控制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性食品已经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重要组成,但当下在此类食品中检测出大量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对于消费者的身体乃至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
”正确认知残存在于动物性食品里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对于人体的危害,并且严格按照标准控制使用剂量以控制残留尤为重要。
文章就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来源,限量标准以及如何控制进行相关说明。
关键词:危害;控制;影响为了加快动物的生长速度及出栏率,部分养殖动物的人选择加大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用量来达到目的。
这种做法无异于揠苗助长,虽然确实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目的,但带来的是长久的危害。
给动物过量使用不但会使动物无法充分吸收,而且会在动物体内积累造成残留。
当人们食用之后,残留的药物和添加剂就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一、残存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对人体产生的危害1、导致食用者出现过敏或超敏反应。
残留在食品中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成分,致使食用者体内和药物有关的抗原体进行反应,导致食用者出现过敏或超敏反应。
像常见的青霉素、四环素和一些氨基糖甙类的药物都会对人体产生潜藏的伤害。
2、导致食用者出现细菌耐药性。
残留在食品中的兽药成分被食用者食用之后,致使食用者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
出现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当食用者生病之后,使用一般的抗生素类药物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治愈患者。
3、导致食用者出现毒性或者细胞变异。
兽药和添加剂带来的危害不仅仅只有上述两种,在食用之后,残存的部分兽药成分会给食用者直接的造成毒性作用,例如:损坏听力神经,给食用者造成功能性听力障碍就是链霉素类药物;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状况,对食用者骨髓的造血能力起抑制作用的是氯霉素类药物。
除此之外,一些抗生素类兽药能造成食用者基因突变或者基因畸形,对处于妊娠关键时期的孕妇以及胎儿有着巨大的毒性作用,从而致使胎儿出现先天性畸形的状况。
兽药药残管理制度一、引言兽药药残指的是动物体内残留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食品中的残留物水平达到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或规定的标准以下,兽药药残属于食品安全范畴,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维护畜产品贸易的正常秩序,制定和实施兽药药残管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
二、兽药药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食品安全:兽药药残是难以避免的食品安全隐患之一,药物残留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建立兽药药残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2. 保护消费者健康:食品是与人体密切相关的产品,兽药药残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制定合理的兽药药残管理制度可以降低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
3. 维护畜产品贸易秩序:兽药药残对于畜产品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严格规范兽药使用和残留水平可以有效维护畜产品贸易的正常秩序,防止贸易纠纷。
4. 促进畜禽养殖健康发展: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兽药使用的效率,减少药物残留的风险,从而促进畜禽养殖健康发展。
三、兽药药残管理制度的内容1. 兽药品种管理:明确允许使用的兽药品种,对于未经批准上市的兽药品种,禁止使用并且加强市场监管。
2. 兽药使用管理:建立并实施兽药使用管理制度,包括兽医开具处方、药品采购记录、用药时间和剂量、使用人员管控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3. 兽药残留检测:建立兽药残留检测制度,规定对畜产品进行兽药残留检测的频率和项目,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监管,提高检测水平。
4. 兽药残留监测:建立兽药残留监测网,对全国范围内的畜产品进行监测和抽检,对发现的超标产品及时处理,并对相关单位进行追责。
5. 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并定期修订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对兽药在畜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进行严格规定,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6. 兽药药残信息公开:建立兽药药残信息公开制度,包括兽药使用情况、残留检测结果、处罚情况等,促进转基因食品消费者权益保护。
7. 兽药药残处罚制度:对于兽药药残超标行为,建立相应的处罚制度,依法严惩违规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加强监管和执法。
兽药残留(animal drugresidues)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如鸡蛋、奶品、肉品等)任何可食部分的残留。
广义上的药物残留除了由于防制疾病的药物外,也包括药物饲料添加剂、动物接触或食入环境中污染物(如重金属、霉菌毒素等),一般以μg/ml或μ/g计量。
随着人们对动物源食品由需求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动物源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己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联合专家委员会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评价有关兽药残留的毒性,为人们认识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资料,本文针对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控制措施进行阐述。
1 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1.1 非法使用违禁或淘汰药物我国农业部在2003年(265)号公告中明文规定,不得使用不符合《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规定的兽药产品,不得使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所列21类药物及未经农业部批准的兽药,不得使用进口国明令禁用的兽药,畜禽产品中不得检出禁用药物。
但事实上,养殖户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将禁用药物当作添加剂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1.2 不遵守休药期规定休药期的长短与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消除率和残留量有关,而且与动物种类,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有关。
国家对有些兽药特别是药物饲料添加剂都规定了休药期,但是部分养殖户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施行休药期。
1.3 滥用药物在养殖过程中,存在长期和随意使用药物添加剂的现象。
此外,还大量存在不符合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和用药动物种类等用药规定以及重复使用几种商品名不同但成分相同药物的现象。
这些都能造成药物在体内过量积累,导致兽药残留。
1.4 违背有关标签的规定《兽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标签必须写明兽药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等。
可是有些兽药企业为了逃避报批,在产品中添加一些化学物质,但不在标签中说明,从而造成用户盲目用药。
试论兽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兽药管理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家畜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也影响到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兽药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给养殖业带来了诸多困扰,因此有必要对兽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建立一个完善的兽药管理体系。
一、兽药管理存在的问题1. 兽药使用不规范兽药使用不规范是当前兽药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方面是由于兽药种类繁多,选用不当就容易导致问题,比如选择了不适合的兽药,或者选用了过期兽药,都会导致兽药的消耗不均匀,药效降低,甚至出现药物残留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短期内的效益,滥用兽药,不按照规定使用,导致药物残留在畜产品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2. 兽药标准不统一兽药的标准不统一也是兽药管理中的一大难点。
由于国内外兽药标准不尽相同,因此存在诸多标准差异的问题。
这就给兽药的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增添了一些困难,不统一的标准也给兽药残留的监测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兽药残留监管不力兽药残留监管不力也是当前兽药管理中的一大痼疾。
一方面是由于监管机构力量不足,导致监管的漏洞较多;另一方面是由于监管手段不够科学、技术含量不够高,使得兽药残留的监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这就为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让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兽药流入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兽药残留的问题。
4. 兽药安全性难以保障兽药安全性难以保障是当前兽药管理中的又一大难题。
由于一些养殖户在兽药使用过程中没有得到专业指导,甚至是非专业人员使用兽药,导致兽药的安全性无法保障。
一些兽药的不良反应、副作用等问题时有发生,这就给养殖业和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二、兽药管理的对策1. 健全兽药管理制度为了解决兽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建立健全的兽药管理制度。
应加强对兽药标准的制定,制定统一的兽药标准;要建立完善的兽药生产、销售、使用、残留监管体系,明确兽药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加强兽药安全性的监测和评估。
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防控措施兽药残留是养殖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防控,可能会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的防控工作尤为关键。
下面结合养殖业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一些兽药残留防控措施。
一、加强管理兽药残留问题的根本在于管理不善。
加强管理是防控兽药残留的首要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执行兽药使用规程,严禁滥用和超量使用兽药。
2.建立兽医记录档案,对每次兽药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兽药名称、用药量、用药日期和用药对象等。
3.建立健全的兽药管理制度,包括兽药购进、存储和使用的管理制度,确保兽药使用符合规定。
4.加强对兽医人员和饲养员的兽药使用指导和培训,提高其兽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选择安全可靠的兽药兽药残留问题的产生与兽药本身的性质有很大关系,在养殖过程中选择安全可靠的兽药是防控兽药残留的关键。
1.选择无残留的兽药。
在兽药选择上,首先应优先选择无残留的兽药,避免对畜禽兽药残留造成影响。
2.选择符合规定的兽药。
在选用兽药时,要选择经过严格审核和批准的兽药,避免使用不合格的或未经批准的兽药。
3.定期更新兽药目录。
兽药目录是指可供养殖业使用的兽药种类和使用范围,定期更新兽药目录,剔除有安全隐患的兽药,对于保证兽药使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非常重要。
三、做好兽药的使用和管理在兽药的使用和管理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按照兽药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兽药,遵守使用方法、用药量和用药时机等规定。
2.注意兽药的储存和保管,避免受潮、曝晒和污染,确保兽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采取科学的用药方法,尽量避免使用喂药和注射等方式引起残留问题。
四、加强监测和检测加强监测和检测是防控兽药残留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和检测可以及时了解养殖场兽药使用情况,发现兽药残留问题,并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1.建立兽药残留监测机制,对养殖场畜禽产品进行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2.加强养殖场的内部自查和抽检工作,对兽药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