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9.50 KB
- 文档页数:12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
(3)学会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课文:《古诗二首》、《短文两篇》2.课外阅读:《爱的教育》、《小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写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
(2)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古诗二首》(1)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第二课时:《短文两篇》(1)导入:分享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5)仿写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3.第三课时:课外阅读《爱的教育》(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3)分享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进行讨论交流。
(4)写作练习:根据阅读感悟,进行写作练习。
4.第四课时:课外阅读《小王子》(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寓意,理解作品主题。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内容:本单元为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包括《匆匆》、《那个星期天》、《北京的春节》和《十六年前的回忆》四篇课文。
本单元主要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的故事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生百态,培养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1. 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2. 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3. 对文章结构的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讲解稿、课堂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匆匆》本课《匆匆》。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那个星期天》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家庭、亲情的课文,进而引出本课《那个星期天》。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第三课时:《北京的春节》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节日、传统文化的课文,进而引出本课《北京的春节》。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第四课时:《十六年前的回忆》而引出本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学习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2013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主题:革命先烈的事迹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1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分课文会背诵。
3、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4、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教学的重点:1、会写1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单元教学的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训练点:随文落实的训练点:(1)仿写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
(2)体会总分总结构。
(3)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4)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5)让学生收到传统教育,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6)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7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
训练点:1、表达顺序,体会倒叙的表达方法。
2、前后呼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3、对比的手法及作用。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抓住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抓住题眼,设疑导读。
1、通过导读,我们知道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现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节: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含义2.通过学习《狐狸和乌鸦》、《蝙蝠和鸽子》等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第二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含义,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难点: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寓言故事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三节:教学内容及安排(一)教学内容1.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含义2.阅读并理解《狐狸和乌鸦》、《蝙蝠和鸽子》等寓言故事3.通过讨论、分析寓言故事的寓意4.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寓言故事的寓意(二)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导入寓言故事的概念,引入《狐狸和乌鸦》寓言故事,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做简短的朗读第二课时:师生一起探讨《狐狸和乌鸦》故事的寓意,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含义第三课时:引入《蝙蝠和鸽子》寓言故事,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做简短的朗读第四课时:讨论、分析《蝙蝠和鸽子》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第五课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寓言故事的寓意,培养写作能力第四节: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思考,主动获取知识2.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和理解3.朗读练习法: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4.写作训练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第五节:教学手段及资源1.录音机、教学投影仪2.课件、课本、习题册3.寓言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第六节: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寓言故事,简要介绍《狐狸和乌鸦》、《蝙蝠和鸽子》等寓言故事的背景和含义2.学生阅读《狐狸和乌鸦》故事,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3.教师让学生朗读《狐狸和乌鸦》故事,指导学生正确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狐狸和乌鸦》故事的寓意,分析故事中的道理和寓言所要传达的思想5.学生阅读《蝙蝠和鸽子》故事,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6.教师让学生朗读《蝙蝠和鸽子》故事,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的寓意7.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狐狸和乌鸦》、《蝙蝠和鸽子》故事的寓意,进行写作练习8.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第七节: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什么是寓言故事,理解《狐狸和乌鸦》、《蝙蝠和鸽子》等寓言故事的寓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课时】古诗诵读与感悟【教学目标】1. 通过古诗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诵读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能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感。
【教学准备】1. 课堂准备:PPT、投影仪。
2. 教具准备: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的课文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课题《古诗诵读与感悟》,简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导入课文(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古诗《静夜思》,让学生跟读。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齐声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押韵。
Step 3:课文解析(15分钟)教师展示《静夜思》的课文卡片,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指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Step 4:感悟古诗(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古诗《静夜思》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画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展示。
Step 5:扩展延伸(10分钟)教师再次展示《登鹳雀楼》的课文卡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诵读这首古诗。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
Step 6: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美感以及古代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系的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2. 学生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教学准备】1. 课堂准备:PPT、投影仪。
2. 教具准备: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的课文卡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8.匆匆
9. 那个星期天
习作
习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激发其写作的积极性。
)四、互评互改
导语: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欣赏了这些同学的亮点,你是否也有所触动,迫不及待地想修改自己的习作了呢?(板书:互评互改)接下来,我们分小组互评互改习作。
【出示课件16】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
2.同桌互相修改,互相欣赏。
3.将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金玉良言
1.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学生: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2.小结: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改”,要“不断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读、多思、多改”。
这样,我们的写作兴趣在修改中会得到激发,写作水平在修改中也会得到提高。
六、誊抄作文
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给班级的班刊或平时阅读的刊物,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更多人分享你的真情实感。
【出示课件17】
要求:
1.书写一定要整洁、美观、大方。
2.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全部写完后,通读整篇习作,再次检查错字及标点符号。
七、习作例文【出示课件18、19、20】
流年里的父爱
不知从何时起,放学单独回家成了一件自然而然
语文园地。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
单元主题是走进老舍。
学习内容具有综合性,共有5篇课文,其中3篇讲读课文,2篇自读课文,综合学习一次。
选人了老舍的作品和资料在学生的心目中勾勒出了老舍的形象,让学生及早了解大家,亲近文学巨匠,感受老舍的精神世界,欣赏老舍的文学造诣,对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和文学修养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我的母亲》用平实诚挚质朴自然又饱含拳拳之心的语言叙述了母亲的一生。
会母亲心神,树母亲形象,言赤子之心,抒赤子之情。
让我们感受到母亲勤劳、奋斗、奉献的一生,体味我们对母亲的敬仰、挚爱与怀念。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清水秀,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骆驼祥子》是一篇节选,让孩子们能激发走进原著的主动性。
《养花》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近,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母鸡》是老舍的一篇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前后变化,前半部分写了自己讨厌母鸡因为他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和媚俗的母鸡!后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语言风格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舒服。
二、教学目标。
1.积累本单元中的一类字和优美的语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能联系实际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
体会老舍语言的魅力。
5.学习用简要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积累理解单元中重点词语的含义,能联系实际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受不同的表现老舍的文章,让学生感受文学大家的语言特色。
四、课时安排。
《我的母亲》 3课时《济南的冬天》 3课时《骆驼祥子》 2课时《养花》 3课时《母鸡》 3课时综合学习 4课时测试 3课时合计 21课时11 我的母亲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老舍先生在母亲去世快一年后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时,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下的对母亲的回忆。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7篇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1教材分析:?心的翅膀》选择了一段没有结局的童话故事作视点,对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进行了一番想象力的透视——同样是续编一个童话故事,身为工程师的丈夫“想了好半天”竟“想不出来”,“我”的同事“想了想”后则以解答应用题的方式给出了令人“哑然失笑”的答案,倒是四年级的孩子们“使我大喜过望”,续编出了精彩生动的故事,以至于让人由衷地发出感慨:“孩子的心是长了翅膀的,尽管稚嫩,但飞得很高,飞得很美。
”教学要求:1. 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联系上下文理解“神秘兮兮、哑然失笑、大喜过望、绞尽脑汁、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4. 激发学生想象力,是他们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懂得珍视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语言生动、想象力丰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想象力的故事及名人名言,感受想象力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激趣导入:谁能讲一讲有关想象力发明的故事?可见想象多么的重要,想象就要给心插上翅膀,才能在想象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翱翔。
我们一起走进《心的翅膀》,体会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深深的思考。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音。
2.指读课文,指导字音、字形。
蹿的读音、策与束区别.3.理清层次,围绕一个童话故事有那些人进行了想象?三、复述课文,谈自己的感受。
1.提示:面对同一个故事的开头,成人和孩子各是怎样展开想象的?小组先说一说。
2.指名复述3.谈自己的感受(孩子的想象力比成人更丰富)四、默读课文,画出你最有感受的词句,写一写你的认识想法。
第二课时一、指名复述课文二、孩子的想象力比成人更丰富这一观点怎么体现的?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发表看法,和同学讨论讨论。
三、全班交流,重点研读。
1.身为工程师的丈夫学识渊博,有智慧,竟:“挠了挠头皮,很认真地说,不好回答”、“想了好半天,想不出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8.匆匆
9. 那个星期天
习作
习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激发其写作的积极性。
)四、互评互改
导语: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欣赏了这些同学的亮点,你是否也有所触动,迫不及待地想修改自己的习作了呢?(板书:互评互改)接下来,我们分小组互评互改习作。
【出示课件16】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
2.同桌互相修改,互相欣赏。
3.将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金玉良言
1.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学生: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2.小结: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改”,要“不断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读、多思、多改”。
这样,我们的写作兴趣在修改中会得到激发,写作水平在修改中也会得到提高。
六、誊抄作文
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给班级的班刊或平时阅读的刊物,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更多人分享你的真情实感。
【出示课件17】
要求:
1.书写一定要整洁、美观、大方。
2.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全部写完后,通读整篇习作,再次检查错字及标点符号。
七、习作例文【出示课件18、19、20】
流年里的父爱
不知从何时起,放学单独回家成了一件自然而然
语文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