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孩子的玩具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18
乡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玩教具是幼儿最亲昵的伙伴,是幼儿认识世界,实现心理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幼师在教授知识过程中最有效果的助手,但是目前玩教具方面仍存在着配备不齐全、实用性差、幼儿参与度低以及后续的维护清洁不到位等问题。
笔者针对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幼儿园、教师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帮助幼儿园科学合理地投放和使用自制的游戏教具。
关键词:乡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对策笔者通过对乡村幼儿园美自制玩教具现状分析发现乡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玩教具的配备种类不齐全笔者对某乡村幼儿园大中小班共6个班级进行观察,发现存在着玩教具配备种类不全面的情况,认知类、文化学习类和科学探究类投放比例要远远大于其他种类。
由此表现出教师及家长都过于注重儿童的智力培养,而忽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能掌握能力的发展。
二、自制玩教具使用次数少,实用性较差针对玩教具使用方面,笔者对12次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发现使用的次数为2次,未使用玩教具次数为10次,因此认为自制玩教具使用次数较少,不能发挥玩教具对教学和儿童的促进作用。
同时观察发现,很多教师以自身方便为主,制作和投放机械刻板,从而使玩教具流动、更换缓慢,最终导致自制玩教具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较差,无法根据幼儿的能力增长而得到适当调整。
三、制作主体以教师为主,幼儿的参与度不高笔者在实习的过程中与12位幼儿教师交谈发现受传统观念影响,普遍认为玩教具应主要由教师制作,致使幼儿对于玩教具的制作参与感低,无法体会到自己动手操作及完成的成就感,不能体现出自制玩教具的特色和对儿童的教育作用。
四、玩教具维护及定期清洁不到位笔者对玩教具的清洁、维护工作进行了观察发现:玩教具清洁工作通常一周一到两次,大多是为应付例行检查工作。
但是孩子玩耍时往往会把玩具放到地上,或是随手乱扔,教师或保育员通常为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在整理、收拾玩具时只是收拢到固定位置,而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消毒、清洗工作,尤其是一些绒毛玩具,由于需要将玩具拆开晾晒,操作较为麻烦,教师对此类玩具的清洁也较为敷衍,这会对儿童的健康埋存隐患。
乡村幼儿教育与城市幼儿教育的差异性分析乡村幼儿教育和城市幼儿教育,虽然同属于幼儿教育的范畴,但两者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育资源差异乡村幼儿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
城市幼儿教育则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优质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教学材料等。
在乡村,幼儿教育设施和教学设备相对简陋,有些地方甚至缺乏基本的教学设施。
而在城市,幼儿教育机构则能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设施和环境。
二、教育环境差异乡村幼儿教育环境相对封闭,大多数幼儿教育机构都面临着师资流失的问题。
乡村幼儿教师往往待遇较低,工作环境较差,导致他们更愿意前往城市发展。
而城市幼儿教育环境则相对开放,师资力量较为稳定,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也较高。
三、教育内容差异乡村幼儿教育内容较为单一,大多数时候以照顾幼儿的生活为主,教学内容以简单的基础知识为主。
城市幼儿教育则注重全面发展,除了基础知识教育外,还有各种兴趣班、特长班等,如绘画、舞蹈、音乐、体育等,旨在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四、教育方式差异乡村幼儿教育方式较为传统,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城市幼儿教育则注重启发式教学,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育理念差异乡村幼儿教育理念相对落后,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认为幼儿教育就是照顾幼儿的生活,教授一些基础知识。
城市幼儿教育则紧跟时代发展,倡导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
乡村幼儿教育和城市幼儿教育,这两者在实际操作中,真的是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你要是去过乡村的幼儿园,你就会发现,那里的教学设施真的是简单得很,可能就几张桌椅,几个玩具,这就是全部的家当。
而且,乡村的幼儿教师,很多都是当地的居民,他们可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训练,教学方法也就比较传统,更多的是在照顾孩子,而不是在教育。
乡村的变化乡村的变化(一)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 我怀着愉快的心情乘车去乡村采风。
刚一下车, 展现在眼前是一副风景优美的画面。
一条条宽阔的公路, 又平又宽, 车来人往。
公路两旁耸立一座座崭新的小洋房, 红砖绿瓦辉映在阳光下, 这标志着农民的生活奔向了小康。
此刻, 让我想起了几年前这里的景象, 房屋错落无序。
歪歪倒倒和破破烂烂, 环境不优雅到处脏兮兮;路狭窄。
泥泞不堪。
到处坑坑洼洼。
如今在这里, 不但有了小洋房, 而且还有了茶叶加工厂, 机器设备, 带动人们的经济建设, 使人民生活多姿多彩。
在这里每家房前都载着美丽的鲜花。
有水仙花、芍药、菊花……他们争奇斗艳, 在微风中欢笑着, 跳动着。
在房后,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静静地流淌, 无私地去灌溉每块农田, 小鱼儿在水中互相追逐。
嬉戏, 它们多么快活呀!在这儿没有高楼大厦, 却又农家小院, 是都市人们度假的天地, 这里环境优雅, 空气清新。
乡村这一幅美丽风景, 让我赏心悦目。
流连忘返。
贵州遵义湄潭县永兴镇完小五年级:高阳乡村的变化(二)乡村的变化放假, 我来到了农村,领略到了一种别样的美。
到处是一片碧绿, 绿的庄稼, 绿的草。
农村的绿, 绿得浓烈, 绿得豪放, 是一种野性的美, 好比一匹没有驯服的野马驰骋在天地之间。
极目远眺, 一排排瓦房排列在天的尽头与地平线融成一体。
我原来看到过的乡村是用泥土搭成的房子, 可如今生活好了, 腰包鼓了, 农村也变了样, 原来破烂不堪的土房没了, 一座座小楼拔地而起, 设置高贵典雅, 宽敞明亮, 而且还可以在两旁添加车库, 跟花园一样, 每到春天屋前屋后一片浓绿, 只有一条白带, 带你走过这片绿色的“森林”。
来到田野, 一片金黄, 迎面吹来的秋风, 使你感到秋高气爽。
在秋收的日子里你来到金黄色的麦田里, 只见到忙忙碌碌的机器人在那里不知疲惫的工作着, 哎怎么不见人在工作那?原来的工具劳动强度大, 劳动成果低, 效率低, 相比之下人们早就更新换代了, 换成机器人。
夏日乡村作文夏日乡村作文(精选24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夏日乡村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夏日乡村作文篇1我的家乡是一个小村庄,家乡夏日的黄昏是最美的。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笼罩着整个村庄的角楼。
村庄沐浴在太阳的余晖下,显得静谧安详:微微的晚风像母亲的手一样,轻轻地抚摸着村庄;水边的松树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倒影;鱼虾停止了嬉戏静静地望着蔚蓝的天空……农家小院里,可是热闹了。
你看!丝瓜爬上藤了,黄瓜也爬上了,它们不甘示弱,互争高低……嘿!旁边的龙眼树,更热闹!树上,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龙眼则在一旁悠闲地听着呢!看来,这些果蔬们是要迎接黄昏的“歌唱合欢会”吧!如果你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肯定会闻到诱人的香味:花香味、果香味、菜香味……这些香味肯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工厂里,工人们下班后,个个骑着车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店里的店员,也关上店门打烊了;家中的妇女早早地准备好了晚餐,把活蹦乱跳的孩子换回家,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吃着晚餐……乡村的黄昏时静谧的、热闹的,却又是幸福的!夏日乡村作文篇2夏天,在乡村的田野里,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又一片的黄色和绿色。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露出了密密的嫩荚;河边的桑树果子成熟了,一个个像含羞的小姑娘躲在叶子下面;蚕豆的植株虽然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但还有一些没采摘的果实也让人馋涎欲滴;连玉米苗也不甘示弱,一个个排着整齐的队伍,像一个个准备出征的“童子军”。
还有一些暂未种过的土地,被农民伯伯理得很整齐,像一个巨大的露天剧场。
一排排整齐的座位,正等着“观众”入场呢!看那边,一个个卷心菜演员正在排练呢,风导演一声令下,它们舞动“裙摆”,跳起了热情的舞蹈。
正当我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农民伯伯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秧苗们松土,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额角滚落,我不禁想起了《悯农》中的那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一个小村庄,在人们的眼中,似乎离城市太远,孩子们的教育也会受到限制。
但其实,一所乡村小学并不仅仅是一座简陋的校舍,而是充满爱与希望的天堂,一座培养孩子们成长的摇篮。
记得我小时候的光景,我们家在一座教育很发达的城市,一直接触的大多是那种美丽的校园,那时候觉得城市里的小学会很漂亮,老师也会很温馨有爱。
可是,直到我到一个乡村小学去支教,才发现我错了。
那所小学可能不像别的小学那样高大美丽,但是,学校里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学生们也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不断成长。
每个清晨,他们早早地来到校园,对于他们来说,学习不仅是接受知识和技能,也是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境和机遇,充实他们的内心和灵魂。
我记得那所小学是一个很小的教室,教室里面没有黑板,没有桌子,甚至没有地板,只是用砖头叠了个平面,两排两排地坐着孩子们。
而老师,简单的木制椅子、桌子,用微生物、文具堆成的教台和图板夹。
但这并未影响孩子们学习的强烈决心。
在这里,我可以看到许多小朋友非常聪明,有一个学生,叫阿明,他是一个非常聪明有天赋的男孩子,却生长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山区里。
他向我展示了他平时写的一些作文,写的内容十分感人,他提到了很多他种田的奶奶、老爷爷种地的故事。
这些故事往往包含着他对贫困山区的了解与担心。
还有一次,我的团队和学校的教师们,为学生策划了一次篮球比赛,完全是同学之间的友谊赛,不仅让他们强身健体,还鼓励他们有信心,不轻易回避挑战,获得胜利的同时更加珍惜平凡的生活。
我想,我们这些大城市里面长大的孩子,可能被太多的物质与众不同的娱乐所环绕,而我们眼中所看到的只是那些高楼大厦,豪华购物街区。
但是,在这里,那些纯真又可爱的小孩子们,并不拥有纷繁复杂的玩具,却发现了概念一样的不确定性的快乐。
从穿着简单的小朋友,到了成千上万的机会,他们都在教育里得到了很好的去走出山区的意识与基本技能。
那个小学校长告诉我:我们一直秉承和彰显了孩子们的潜力,细心地教导他们如何学习,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民间传统玩具——拨浪鼓的设计美学研究作者:马方付璐来源:《设计》2013年第08期摘要:拨浪鼓是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丰富自己的生活,充满理想和创造力的结晶。
“拨浪鼓”拨出了美好童年的回忆,更拨出了中华民间艺术的伟大,这个看似毫不起眼的生活玩具,却凝聚了民间造物朴素的设计美学。
关键词:民间传统拨浪鼓设计美学一、拨浪鼓概述拨浪鼓是我国最传统、最古老的玩具之一,也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古老乐器之一。
作为打击乐器的拨浪鼓曾用于历代宫廷雅乐,流入民间后融入民间劳动者的造物观,在功能上推陈出新,进入宋代之后,拨浪鼓又衍生出叫卖物品者使用的一种鸣响打击的工具以及儿童玩具的娱乐功用。
二.拨浪鼓的设计美学拨浪鼓作为民间传统玩具中的一种,并且从古至今仍不衰,有它独特的品质和性能。
拨浪鼓是千百年来人民劳动创作的结晶,人们在生活创造中赋予拨浪鼓特定的内涵。
伟大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从生活中积累经验,获得灵感,将生活与劳动中的点点滴滴十分细腻准确地折射到劳动产品中。
拨浪鼓的设计融入了古代中国民间创造者的造物观和审美观,在外型上没有追寻求新求变,简洁质朴的造型成就了拨浪鼓艺术与实用的结合,美与实用的和谐。
在此,从拨浪鼓的功能美、形态美、材料美、人文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其设计美学特点。
(一)功能美产品的功能之美,以物质材料经工艺技术加工而获得的功能结构的价值为前提,以与之相适应的感性形式的统合而确立[1]。
功能美体现在产品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多层次的需要,具有丰富的内涵。
拨浪鼓作为古代劳动人民为满足生活的需要按照掌握的客观规律进行创造的娱乐器具之一,其功能美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是其存在的最本质的审美因素,可分为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认知功能等。
1.实用功能。
产品的实用功能表现在它是“有用的”,通过产品和人进行物质与能量的相互交换来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也就是产品的物质功能。
拨浪鼓发展到宋代,其实用功能已经体现在三个不同的领域:一是礼乐之用;二是商业之用;三是儿童玩具。
我眼中的乡村作文硕果累累《我眼中的乡村作文硕果累累》篇一在我的印象里,乡村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盒子,一打开,那满目的硕果累累就能晃花你的眼。
每次回乡下奶奶家,那一路上就像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探险。
路两边的果树上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就像一个个小灯笼似的。
你看那苹果树,粗壮的树枝被苹果压得都有点弯下腰了,仿佛在说:“哎呀,我可承受不住这些小家伙们的重量啦。
”苹果呢,红彤彤的,有的还带着一点青涩,就像小姑娘害羞时红扑扑的脸蛋儿,又像是调皮的孩子在和你捉迷藏,躲在树叶后面偷偷地瞧着你。
到了奶奶家的小院,那更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小院里种着几棵柿子树,柿子熟了的时候,满树都是金黄的颜色,就像挂满了金币一样。
奶奶总是会笑着说:“这柿子啊,甜得很,吃了保准你心里都甜滋滋的。
”我总是迫不及待地爬上树去摘,可这柿子树也不是那么好惹的,有时候不小心就会被树枝划到,我就会嘟囔着:“哼,你这柿子树还挺厉害呢,想吃到你的果子还得付出点代价。
”不过当我把那软软糯糯的柿子吃到嘴里的时候,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奶奶家的菜地里也是硕果累累的。
那一排排的玉米,就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穿着绿色的军装,戴着黄色的帽子。
玉米棒子鼓鼓囊囊的,玉米粒就像一颗颗金色的牙齿,咬起来咯嘣咯嘣响。
也许你会觉得玉米算什么果实呢?但在我看来,它就是乡村给予我们的最好的礼物之一。
在城市里可吃不到这么新鲜的玉米,刚从地里掰下来就煮,那味道,香得能把你的魂儿都勾走。
还有那菜园子里的西红柿,红的红,绿的绿,就像一个个彩色的小皮球。
我经常会摘一个,在衣服上擦一擦就吃,酸酸甜甜的,那滋味,比在超市里买的好吃太多了。
有时候我就在想,城市里的那些蔬菜水果,虽然看起来也很光鲜亮丽,但是和乡村的比起来,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也许是少了那一份泥土的气息,少了那一份阳光雨露下自然生长的自在吧。
乡村的硕果累累,可不仅仅是这些能吃的东西。
那田野里的麦浪,也是一种硕果啊。
风吹过的时候,麦浪滚滚,就像金色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