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版初中必背古诗文61篇.ppt
- 格式:ppt
- 大小:643.00 KB
- 文档页数:72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1首七年级上《观沧海》(必背)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必背)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必背)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必背)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论语·十二则》(全文必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七年级下《木兰辞》节选(全文必背)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简介:1.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编成于春秋时代,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六百年的诗歌共305篇,在先秦典籍里通称“诗三百”,汉代以后才称之为“诗经”。
2.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是诗经中的精华;《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量民谣)和《大雅》(多是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3.它多是四言诗,隔句用韵,章节反复重叠,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便于记忆和吟唱。
4.它多采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赋”就是直接铺叙,“比”即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
5.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6.它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关于《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
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中考语⽂古诗⽂必背篇⽬(61篇)中考语⽂古诗⽂必背篇⽬(61篇)(7-9年级)1 关雎(关关雎鸠)>《诗经·国风》2 蒹葭(蒹葭苍苍)>《诗经·国风》3 ⼗五从军征(⼗五从军征)>《汉乐府》4 观沧海(东临碣⽯)>曹操5 饮酒(结庐在⼈境)>陶渊明6 ⽊兰诗(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8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陈⼦昂9 次北固⼭下(客路青⼭外)>王湾10 使⾄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规啼)>李⽩12 ⾏路难(⾦樽清酒⽃⼗千)>李⽩13 黄鹤楼(昔⼈已乘黄鹤去)>崔颢14 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15 春望(国破⼭河在)>杜甫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风怒号) >杜甫17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草折)>岑参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楚⽔凄凉地)>刘禹锡19 卖炭翁(卖炭翁)>⽩居易20 钱塘湖春⾏(孤⼭寺北贾亭西)>⽩居易21 雁门太守⾏(⿊云压城城欲摧)>李贺22 ⾚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23 泊秦淮(烟笼寒⽔⽉笼沙)>杜牧24 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25 ⽆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6 相见欢(⽆⾔独上西楼)>李煜27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28 浣溪沙(⼀曲新词酒⼀杯)>晏殊29 登飞来峰(飞来⼭上千寻塔)>王安⽯30 江城⼦·密州出猎(⽼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31 ⽔调歌头(明⽉⼏时有)>苏轼32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33 游⼭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34 南乡⼦·登京⼝北固亭怀古(何处望神州)>⾟弃疾35 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挑灯看剑)>⾟弃疾36 过零丁洋(⾟苦遭逢起⼀经)>⽂天祥37 天净沙·秋思(枯藤⽼树昏鸦)>马致远38 ⼭坡⽺·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39 ⼰亥杂诗(浩荡离愁⽩⽇斜)>龚⾃珍40 满江红(⼩住京华)>秋瑾41 《论语》⼗⼆章(学⽽时习之;吾⽇三省吾⾝;吾⼗有五⽽志于学;温故⽽知新;学⽽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富且贵;三⼈⾏;⼦在川上;三军可夺帅也;博学⽽笃志) >《论语》42 曹刿论战(⼗年春)>《左传》43 《孟⼦》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于忧患,死于安乐)>《孟⼦》44 《庄⼦》⼀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庄⼦》45 《礼记》⼀则(虽有佳肴)>《礼记》46 《列⼦》⼀则(伯⽛善⿎琴)>《列⼦》47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尺有余)>《战国策》48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诸葛亮49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陶渊明50 答谢中书书(⼭川之美)>陶弘景51 三峡(⾃三峡七百⾥中)>郦道元52 马说(四)(世有伯乐)>韩愈53 陋室铭 (⼭不在⾼)>刘禹锡54 ⼩⽯潭记(从⼩丘西⾏百⼆⼗步)>柳宗元55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范仲淹56 醉翁亭记(环滁皆⼭也)>欧阳修57 爱莲说(⽔陆草⽊之花)>周敦颐58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夜)>苏轼59 送东阳马⽣序(余幼时即嗜学)>宋濂60 湖⼼亭看雪(崇祯五年⼗⼆⽉)>张岱61 河中⽯兽(沧州南)>纪昀七年级上册1、论语》⼗⼆章⼦⽈:“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不逾矩。
初中生必备古诗61首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 (魏)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饮酒》 (东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木兰辞》北朝民歌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