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4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课程标准:概述中共在十年对峙时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考纲:国共的十年对峙考纲解读: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长征的原因、意义。
长征精神的内涵高考重点: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高考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课时安排:一课时高考知识点【导入新课】复习旧课。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的正式形成。
那么,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出低谷,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推进新课】一、工农武装割据(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1、武装起义①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②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意义: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土地革命(1)制定:八七会议:①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②内容:清算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③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影响: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提高3、根据地建设:(1)经济建设重点发展农业,兴办军事、民用工业(2)政权建设: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3)军事斗争:粉碎五次“围剿”。
二、红军长征(1934——1935——1936)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左”顷错误(根本)2、过程:(1)开始:1934 10(2)转折——遵义会议 1935 1①内容:纠正了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情况,即南昌起义、土地革命以及红军的长征。
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继续探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的艰难曲折发展历程。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长征的主要史实。
把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
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知道长征胜利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疏理由南昌起义到八七会议和土地革命到的基本史实,理清中共在这一阶段抗争探索的足迹,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来源于实践并且成功的指导实践。
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深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运用史料合作探究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通过课前对红军长征故事的搜索及课堂的学习感悟长征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艰苦探索,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一次次使革命转危为安,妥善处理党内的分歧,开始独立自主地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体会长征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精神难点: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史料研读五、教学过程:导入《国庆阅兵》视频,氛围烘托,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设问:中国人民的军队诞生于什么时候?新课教学(一)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学生自主学习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极端残酷的镇压,为挽救革命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中共采取了什么措施?学生思考并利用自主学习测学习。
教师利用问题检测学习结果。
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方向是长沙,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进攻计划,改向井冈山进军。
思考:南昌起义南下广州与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长沙,结果都失败,说明了什么?照搬俄国的路——城市暴动路线不符合中国国情。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国共的十年对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内容。
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
本课讲述的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和屠杀,中共领导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及探索一条新的革命道路的内容。
学习南昌起义意义重大,能让学生更多了解我党的斗争和人民军队创建的历史。
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难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遵义会议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2)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由此探讨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的对话,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 利用材料、图片、地图等,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历史背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学习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共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等史实,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知道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体会并弘扬长征精神。
二、说教法本课教学中运用图片、地图、音频视频材料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利用“图表演示—材料分析—解答问题”的方式掌握土地革命这一目内容。
2、利用“设置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归纳”方式开展探究,理解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性。
3、此外,还贯穿常见的讲读法、讲述法。
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只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历史知识不广,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对于该课内容,主要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一些简单的分析上,学生的分析、归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十五课国共十年对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南昌起义的背景和经过;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等基本史实,探究“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必然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会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课本图片和相关文字材料的分析,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2)探究“长征精神”,初步掌握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探索和形成过程,得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是一条惟一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认识到这一革命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通过长征历程的学习和“长征精神”问题的讨论,培养不畏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直面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通过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土地革命、红军长征2、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三、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历史诗歌、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四、教材分析: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的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继续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学习目标:1、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等基本史实。
2、理解南昌起义在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
3、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识到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学习重点:遵义会议学习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学习方法:学习本课在注意国共关系发展主线的同时,要适当了解与此同时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激化的同时,国民党与中共对日政策以及由此影响下国共关系的微妙变化。
知识链接: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出低谷,找到革命正确道路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知识导学:A级知识点一、南昌起义1、背景: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
2、经过:(1)时间:领导人:、等(2)结果:3、影响:第一枪;建军①打响了的第一枪②标志着、创建的开始。
(如何才能使革命走向成功呢?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始新的探索。
)A级知识点二、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1)时间、地点:、(2)内容:清算,确定总方针,决定。
(3)意义:给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2、秋收起义时间、人物:、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开展;还领导根据地军民。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内涵:、、(2)影响: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根据地,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4、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背景:、领导红军粉碎三次“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学习目标:
1、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等基本史实。
2、理解南昌起义在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
3、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识到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学习重点: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学习方法:学习本课在注意国共关系发展主线的同时,要适当了解与此同时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激化的同时,国民党与中共对日政策以及由此影响下国共关系的微妙变化。
知识链接: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出低谷,找到革命正确道路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
知识导学:
A级知识点一、南昌起义
1、背景: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
2、经过:
(1)时间:领导人:、等(2)结果:
3、影响:第一枪;建军
①打响了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创建的开始。
(如何才能使革命走向成功呢?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始新的探索。
)A级知识点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
(2)内容:清算,确定总方针,决定。
(3)意义:给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
时间、人物:、
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开展;还领导根据地军民。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内涵:、、
(2)影响: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根据地,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4、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背景:、领导红军粉碎三次“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建立:,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召开,制定了,选举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A级知识点三、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背景:失利(左倾错误)
2、经过
(1)开始:
(2)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内容:纠正,肯定选举,取消,结束,确立,
意义:成为党的历史上转折点。
(3)胜利①1935年10月会师②1936年10月会师
3、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②使革命③铸就了伟大的④开始革命新局面
B级探究:在国共十年的对峙时期,年轻的共产党面临着哪些复杂的形势,中共是如何分析并进行革命实践的?这些革命理论和实践对革命有何经验和教训?
知识结构:
1.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在深刻分析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
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
它奠定了革命必须是先占农村,后占,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2.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都是先占城市,后占乡村。
为什么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从经济上看,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薄弱,工人阶级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到0.5%,没有强大的工人阶级,就没有在城市发动革命的阶级基础。
从政治上看,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
因此,无议会可以作为合法斗争的阵地,无组织工人罢工和其他政治活动的合法权利,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公开政治斗争的客观条件,因此只能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这就是说,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看问题、想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认清矛盾的普遍性,也要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必须
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由毛泽东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全军行动。
长征途中,红军的中心任务就是军事斗争,毛泽东统帅全军军事行动,地位显而易见。
共产党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的实践,认识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课堂检测:
B级
1、右图为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是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
2、下列属于八七会议内容的是
①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方针③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④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以下两幅图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历史教训是的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以夺取大城市为中心任务
C.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D.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A.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是中共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5、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逐步形成了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人民战争路线 C。
统一战线理论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论断的准确内涵是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B.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C.开辟,以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7、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
此时,中央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的的第五次军事“围剿”
C.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8、右图所反映的会议的历史意义是
A.标志着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C.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入城市
D.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9、毛泽东在《长征》中写道:“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该诗说明红军长征()
①冲破了国民党的围堵②战胜了险恶的自然环境③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④体现了北上抗日的决心和意志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C级
10、20世纪20、30年代,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遭受过两次严重挫折。
据此回答:
⑴两次严重挫折分别指什么?发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⑵为挽救两次危机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参考答案
1-5CBDAD 6-9ADAD
探究:复杂的形势:
1、国民党反动派突然叛变革命,国共关系破裂。
2、中共学习俄国革命开展城市暴动遇到严重的挫折。
3、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党内出现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革命面临危机。
4、国共对峙时期,日本不断扩大侵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互相交织。
革命实践和对策:
1、八七会议和三大武装斗争。
纠正右倾错误,举起武装斗争大旗和开展土地革命
2、以毛泽东为代表探索一条农村保卫城市的道路和建立武装割据的思想
3、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4、中共及时调整自己的斗争策略:从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经验和教训:
1、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
2、认清的国情,不可盲目照搬别国经验,实事求是。
10、答:(1)挫折: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原因:客观上,反革命力量相对强大;主观上,中共中央犯了机会主义错误,第一次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次是“左”倾机会主义。
(2)措施:①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错误,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建立红色政权。
②长征;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红军长征的胜利,使革命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