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原发癌的临床诊治和预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0.89 KB
- 文档页数:3
30例多原发癌回顾性分析的开题报告题目:30例多原发癌的回顾性分析背景与意义: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s,MPC)是指一个人体内同时或先后发生两种或以上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现象,其发生率不断上升。
MPC 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而通过对一定数量的M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发生原因、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等方面内容的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分析30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以探讨其发生原因,为肿瘤多发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研究内容:1. 患者资料:对30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记录性别、年龄、家族病史、首次肿瘤发现时间、肿瘤种类及部位等信息。
2. 临床特征: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初发肿瘤的类型、多发性肿瘤的种类、部位以及时间间隔等。
3. 治疗方案:回顾分析多原发癌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4. 预后评估:对多原发癌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0年至2020年期间,30例多原发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询病历资料进行数据收集。
采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预期结果:通过对30例多原发癌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我们预计得出如下结果:1. 30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的总体情况。
2. 不同种类多发性肿瘤的发生比例和时间间隔情况。
3. 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情况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4. 不同因素对多原发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程度。
申固抗癌协会多原发相不明原发肿瘤诊治指南(2023草版)要点摘要原发灶不明肿瘤(CUP)和多原发肿瘤(CMP),因真临床异质性高、发病率低、循证医学证据的相对匮乏及临床疾病认识的相对局限,目前诊疗仍面||备巨大挑战。
随着又才疾病影像学、病理学、墓因特点等认识的不断深入,多学科的协作和发展,以及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针对性探索正在不断地更新对这部分患者治疗的E念和手段。
本指南的制定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朋共CUP和CMP患者诊疗的原则和纲要,为患者阳共从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i础呈规范化指导。
原发灶不明肿瘤1 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疗总则1.1 概述原发灶不明肿瘤(CUP),也称原发不明肿瘤、不明原发肿瘤、隐匿性xx 癌,是指转移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而治疗前经过详细病史询问、体检和各项检查均未能明确真原发病灶。
原发灶不明的原因可能再:检测手段尚不够充分,病理组织采样不足,原发灶己去除,肿瘤广泛转移致使原发灶难以辨认,肿瘤擂散方式特殊,原发灶太小,原发灶自发j肖退等。
1.2流行病学CUP占所高癌症新发病例的2%~10%。
1.3 原发灶不明肿瘤诊断的书写建议1.4 原发灶不明肿瘤的MDTtoHI M诊疗模式1.5原发灶不明肿瘤的MDTtoHI M讨论结果模版2 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断原则2.1 疑似原发灶不明肿瘤2.2 上皮源性肿瘤、非特定部位2.3 局限性腺癌或非特异性癌2.4 鳞癌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鳞癌,应根据肿瘤出现的音时立进行相应检查评估。
2.5 肿瘤标志物谱AFP: AFP是目前唯一推荐在临床常规使用,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的肝细胞癌标志吻。
PSA: PSA是目前前列腺癌最思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常用于前列腺癌筛查、分期及预后i啊古、疗效判断、复发监测;尤真老年男性应常规检测PSA。
HCG: 游离的βHCG是生殖细胞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与肿瘤恶化程度密切相关,年龄三40岁、怀疑生殖细胞肿瘤l时必查。
CA 12-5 :CA 12-5是上皮性卵巢癌平日子宫内膜癌的标志吻,是目前卵巢癌预测和疗效监测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志吻,浓度升高程度与肿瘤负荷及分期相关。
50例血吸虫病多原发结直肠癌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血吸虫病多原发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
方法对本医院在1993年至2012年之间收治的50例血吸虫病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
结果50例患者发现第一原发癌后第一时间接受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根据患者情况行化疗和/或放疗。
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的3年内均发现第二原发癌,时间最短的在半年内便出现,第二原发癌术后部分接受化疗和/或放疗,至今共死亡20例,无1例因癌症复发或转移死亡。
结论血吸虫病可诱发多原性结直肠癌,但是及时的手术治疗与科学的放疗化疗可以较好地切除肿瘤,并且预后较好,可以达到根治效果。
【关键词】血吸虫病;多原发结直肠癌;治疗效果吸虫病走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发病率较高,并且血吸虫常常引起结直肠癌等恶性疾病,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医院在1993年至2012年之间共收治50例血吸虫病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现将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资料所有患者均来自本医院在1993年至2012年之间收治的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一共50例,其中有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例。
入院之初患者的年龄范围在52岁至63岁之间,患者的职业有农民、石油工人以及钻井工人等。
所有患者均具有吸血虫病史,其中最长时间患病已有20年。
所有患者均具有慢性结肠炎病史。
其中患者的首发病症主要集中在升结肠癌、横结肠癌、降结肠癌、乙状结肠癌、直肠癌等,分别有12例、7例、9例、10例和12例所有患者在确诊之后均接受了根治手术,并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了术后化疗(直肠癌另加放疗),治疗后肠镜随访。
第2原发癌:12例首发升结肠癌中,第2原发癌5例为横结肠癌,6例为乙状结肠癌;7例首发横结肠癌中,第2原发癌4例为直肠癌,3例为乙状结肠;首发降结肠癌9例,所有患者的第2原发癌均为直肠癌;10例首发乙状结肠癌中,3例为降结肠癌,7例为直肠癌;12例首发直肠癌患者中,第2原发癌为升结肠癌者4例,乙状结肠癌5例,直肠癌3例。
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分析1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5例前列腺癌患者因癌细胞全身多处转移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膀胱癌患者因肺转移死亡;其余患者随访至今均存活,其中2例可疑骨转移,目前在严密随访中。
2讨论对于多发性原发癌的诊断标准,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由Warren和Gates 于1932年提出的,即包括两个或多个不同细胞类型的多发性原发肿瘤,每一种肿瘤均为恶性,明确除外相互的转移癌可能,可发生于同一器官,也可发生于不同器官。
按照两个肿瘤发生的时间间隔可分为同时性及异时性多原发性恶性肿瘤,间隔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为同时性,超过6个月的归为异时性。
目前,对于泌尿系统内多发性原发癌的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4-5]。
本组中MPMNs占同期肾癌的%,膀胱癌的%,前列腺癌的%,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我们发现合并前列腺癌的患者死亡率较高,合并前列腺癌及膀胱癌的患者易发生远处转移,考虑因本组所诊断的前列腺癌患者多为晚期,无法根治性切除,故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较高,2例膀胱癌肺转移的患者治疗时其肿瘤已侵犯深肌层,提示早期根治性手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对于第二癌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3目前对于多发性原发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其原因可能是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寿命延长,发生第一癌后经积极治疗,患者生存期延长,导致发生第二癌的几率增加。
②临床医生对于多原发癌的认识度及重视程度增加,提高了多原发癌的诊断率;③体内癌基因的过度表达与抑癌基因的缺失和变异。
④免疫功能缺陷,细胞发生DNA点突变、易位、扩增、丢失及移位等时,机体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免疫防御和免疫监控,导致易发肿瘤。
⑤放疗及化疗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力,对环境中的致癌因素的敏感性增强而导致易感肿瘤。
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MPMNs的发生亦可能存在一定影响。
本组病人在发生第一癌后都进行过放疗或化疗,提示放化疗的应用,应是导致易发第二癌的原因。
多部位原发肿瘤最基本的定义
摘要:
一、多部位原发肿瘤的定义
二、多部位原发肿瘤的类型及表现
三、多部位原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正文:
多部位原发肿瘤是指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这些肿瘤不是转移而来,而是源于不同部位的细胞异型化变异。
这种现象在肿瘤患者中并不常见,但也时有发生。
多部位原发肿瘤的出现,不仅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也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
多部位原发肿瘤的类型及表现,主要取决于肿瘤发生的部位。
例如,在头颈部,鼻咽癌和甲状腺癌的转移较为常见;在胸腹部,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等的转移较多见。
这些肿瘤的表现,主要包括局部的肿块、肿胀、疼痛,以及相应的功能受限等。
诊断多部位原发肿瘤,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组织学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有时,还需要借助活检、尸检等手段,以明确肿瘤的原发部位。
治疗多部位原发肿瘤,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肿瘤的类型和部位、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对于多部位原发肿瘤的治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总之,多部位原发肿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现象,诊断和治疗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多原发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孙芩玲;叶联华;黄云超;赵光强;王维;黄秋博;崔欣;杨延涛;杨逸辰;王碧莹;李莉【期刊名称】《癌症》【年(卷),期】2022(41)4【摘要】背景与目的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胸部低剂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普及,多原发性肺癌(multiprimarylungcancer,MPLC)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但是,关于MPL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的研究较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MPL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为MPLC的预后分析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云南省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0例MPLC患者的一般信息、术前影像学特征、术后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应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48.3%患者周围型病灶影像学特征为类圆形或圆形,51.7%患者为不规则形,40.8%患者胸膜被牵拉;病理学特征以腺癌为主,鳞癌次之;患者手术后3年生存率为87.5%(105/120),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79.2%(95/12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Ki-67、最大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MPLC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
结论MPLC具有单原发肺癌的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形、类圆形或圆形,且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年龄> 65岁、既往有吸烟史、Ki-67> 50%、最大肿瘤直径> 20 mm及淋巴结转移可能为多原发肺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总页数】9页(P191-199)【作者】孙芩玲;叶联华;黄云超;赵光强;王维;黄秋博;崔欣;杨延涛;杨逸辰;王碧莹;李莉【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胸外一科;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30例双原发肺癌的临床及预后因素分析2.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3.磨玻璃样同时多原发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研究4.38例鼻腔原发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回顾性探讨5.Meta分析再次显示原发灶标准化摄取值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