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泰和中学、吉安县中、吉水中学、永丰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剖析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13
高三调研考试(一)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2.【答案】A 【解析】 3.【答案】D 【解析】 4.【答案】D 【解析】A;“曰”后的一段话是陆象先所说,故排除C;B兼有A和C中的两处错误。
5.【答案】D 【解析】 6.【答案】C 【解析】 7.【答案】1)吉顼说:“我为国家选拔人才,难道因为他是吏部侍郎的儿子就废弃公道吗?”最终把洛阳尉的官职授予陆象先。
(2)皇帝醒悟过来,称赞他做得好。
当时极力惩处公主的党羽,陆象先秘密营救,保全的人很多。
【解析】1)句:“择人”1分,“卒”1分;语意准确连贯3分。
(2)句:“善”1分,“穷治”1分;语意准确连贯3分。
[参考译文] 陆象先器量大,见识深,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异,担任扬州参军。
当时吉顼和陆元方一同担任吏部侍郎,吉顼提拔陆象先担任洛阳尉,陆元方不同意。
吉顼说:“我为国家选拔人才,难道因为他是吏部侍郎的儿子就废弃公道吗?”最终把洛阳尉的官职授予陆象先。
不久升迁为监察御史。
当初,太平公主谋划引荐崔担任宰相,崔说:“陆象先的名望最好,应该被提拔为宰相。
如果不这样,我冒昧请辞。
”太平公主没有办法只好为陆象先说好话,陆象先当上宰相和崔一同主持政事。
然而陆象先生性恬静寡欲,言谈高深而简要,被当时的人们推崇。
崔曾经说:“陆公超人一等。
”太平公主专权之后,宰相争先依附她,陆象先从不前往拜谒。
等到要谋反时,召来宰相商议,说:“宁王是嫡长子,不应当废嫡长子而立庶子。
”陆象先说:“现在的皇帝能够即位,为什么呢?”太平公主说:“皇帝因为有一时之功而被立,如今失去了德行,怎么可以不废掉?”陆象山回答说:“因为有功被立为皇帝,那么有罪才可以废。
现在的皇帝没有罪过,为什么要废他呢?”太平公主大怒,另外和窦怀贞等人谋划。
太平公主最终被诛杀。
当时陆象先因为是公主推荐的人,将一同被杀,唐玄宗立刻把他召来免去了他的死罪,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因为保护皇上有功,被封为兖国公。
江西省四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泰和中学吉安县中吉水中学永丰中学)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石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物形式,与陶瓷器、金属器、纸本类共同构成了我国历史文物的四大主干。
从原始社会的古代崖刻,到周代的石鼓文;从秦始皇东巡刻石,再到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碑碣、墓志、摩崖、塔铭……石刻文物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歌功颂德、记人载事的赞、颂、记、志、铭等,有各种经典文集、杂咏、题名、地图、谱系、楹联、符咒、药方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从书体上看,石刻有古籀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特别是保存了大量各朝代的异体字,是研究中国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史的重要资料。
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的泰山石刻,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珍存着秦朝《李斯碑》、汉代《张迁碑》、晋代《孙夫人碑》,以及北齐《金刚经》大字和唐朝《纪泰山铭》等一大批名碑。
泰山石刻无年月和书刻者姓名可考,明孙克宏《古今石刻碑贴目》称“今考其笔法,与邹县北齐韦子琛刻经同出一手。
”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记载:“北齐武平时,梁父令王子椿好内典,尝于徂徕刻石经二,并勒诸佛名,字迹瑰异,与其如出一手。
是经当亦子椿所作也。
”1989年《书法》第二期载王恩礼、赖非撰《铁山(石颂)的初步考察与研究》认为,此刻与邹县铁山摩崖经刻在字径、书体、风格极为一致,由此断定为东岭僧安道壹所书。
以上诸说皆无定论,察其笔势风格疑为北齐人书。
石刻与藏之于秘府的典籍不同,它铭之于石,公之于众,记录、揭示的史实也较为可靠,可以作为订正古籍的有力证据和补充经史的珍贵资料,其价值不下于甲骨文之于商周史,敦煌汉简之于汉史。
两汉今古文经学的争论一直为历朝尤其是清代学者所关注,并融入到近代古史辨的学潮中,衍化成古书真伪之争。
由于无法一睹汉代文本之真,争论似永无结果。
2017年江西高三语文联考试卷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当全国人民都在纪念抗日英雄的时候,现实生活中却有一种不良的文化现象屡屡发生,这就是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
比如,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现,将严肃的抗战历史娱乐化;有人对抗战中的英雄人物进行解构乃至重构,试图颠覆或终结相关英雄的经典形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全面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借助新媒介,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
比如,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诋毁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的各种扭曲的“英雄叙事”。
媒体把这类叙事的“主体”命名为“凿船党”,并表达了对他们的警惕:“他们每天寻寻觅觅,看见正面的东西就上去凿几下子,而且每每有所斩获,用着放大镜在英雄身上发现了一些瑕疵,他们便极力将其放大。
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开始坍塌。
”与此同时,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不顾历史本真,肆意将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塞进来,这种做法是对英雄形象的亵渎,以至连普通观众对“手撕鬼子” 之类不靠谱的剧情都忍无可忍。
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这些影视剧经由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渠道得以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
伴随着上述种种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濡染,这种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对成千上万的普通观众——尤其是对年轻人贻害不小。
抹黑恶搞英雄形象,导致英雄形象扭曲,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这种错误的英雄叙事,既具有明显的隐喻性特征——它隐喻了当下有些人存在着虚无化的价值取向和戏谑化的政治取向,也具有另一种特征——扭曲的生活化叙事:传统的英雄叙事在本质上是传奇性的叙事,近年来由传奇性叙事向生活化叙事的转变,有人刻意对英雄人物进行解构甚至污蔑。
新媒介环境下,扭曲的英雄叙事的出现有着诸多原因。
江西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然后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将考生学校、班级、姓名、考点、准考证号写在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民俗中,男女青年步入成年的礼仪因民族不同而各具特色。
古代汉族青年的成年礼俗,男孩称为冠礼,女孩称为笄礼,都是从头上的发饰或帽子反映出来的。
其核心是束发,在传统礼制下,孩童的头发是不用严格处理的,他们头发往往扎成状如一对牛角的小髻,称为“总角”。
但到成年之期,就要举行盛大的仪式,把头发整理起来,男子戴上冠,女子加上笄。
我国古代汉族的成年礼在先秦时已很完备,《礼记·曲礼上》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
周代冠礼在祖庙中举行,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在带“冠”的同时他还获得自己的“字”,“字”的获得意味着他已经不再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而是一个开始担负一定社会责任的成年人,从这时候开始,他的活动范围开始由家庭扩大到社会,他必须参加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由于不同的身份对应着不同的行为要求,因此为了与自己家庭生活的身份相区别,他们需要另一套身份标识,这就是“字”。
江西省吉水县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辗转咋舌振聋发聩白璧微瑕B . 开拓袅娜无耻谰言垂涎三尺C . 病殁缅怀沧海一粟惊慌失措D . 沤吐反馈义愤填赝绿树成荫2. (4分) (2017高三下·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宣纸名噪艺林,关于其生产技艺,历代的制造者都讳莫如深。
但其所带来的财富和商机却使它自古以来便受到众多觊觎。
历代都有能工巧匠苦心孤诣钻研宣纸技艺。
根据可考资料国外仿制宣纸的企图也层出不穷。
可从结果来看,移地仿制的“宣纸”无论是润墨性,还是拉力、洁度都与真品大相径庭,即便是造纸历史悠久的日本也是如此。
在饱受挫败后,日方也断了仿制的念头,直接向中国购买。
宣纸的秘密真的如此深藏不露吗?然而,宣纸专家却告诉我们,如今不仅买到宣纸即可化验出成分,大致的工艺流程也是妇孺皆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宣纸已经“无密可守。
”(1)文段中的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关于B . 觊觎C . 层出不穷D . 妇孺皆知(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3. (2分) (2017高三上·莒县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 . 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C .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 . 我校110周年校庆时,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
随着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幸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方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即开展了幸福指数的相关调查研究。
l97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发表了著名论文——《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提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快乐增加,这一论点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也称“幸福悖论”“幸福——收入之谜”。
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长期的动态研究表明,人均收入的高低同平均快乐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系却并不明显。
在任何一个国家内部,人们的平均收入和平均快乐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包括文化特征在内的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快乐。
作为社会福利衡量指标的国民生产总值没有能将一些看不见的,但又非常重要的东西纳入衡量之列,如内心的平静和幸福,而这恰恰被许多人当作生活的最终目标。
“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
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
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
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
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
2017年江西吉安中考语文试卷及解答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感慨(kà)i哺育孜孜不倦(zī)头晕目炫静谧(mì)荒缪龙吟凤哕(su ì)囊萤映雪荣膺(yī)n辐射恍然大悟(huǎ n)g 锋芒必露门楣(méi)剽悍周道如砥(dǐ)诚惶诚恐2.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 6600 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窗外的竹子或青,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③①②④⑥⑤ B. ③②①⑤④⑥C. ②①⑤④⑥③D. ②③①④⑥⑤下来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用的尼龙绳子和属梯子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二、解答题(共 3小题,满分 38 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行[唐]项斯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市”的本义为市场,与“城”不同。
早期的“市”多在野外或井边,故有“市井”之称.而我国的“城”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早只是政治性质的城堡,与“市”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由于城市人口的集中,居民生活的需要,城内便有“市”的设立.“城”的存在,为“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市"的发展,又促进了“城的发达。
“市”在我国“城”中出现,长期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实行的是“坊市制".在先秦文献中并无“坊”名,当时城市居民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为“里"。
“里”原是农村的一种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
当时为了防止盗贼的攻击,采用这种四面筑院墙的封闭聚居形式.从先秦起,这种称“里"的组织形式在城市中长期存在,有时称作“闾里”或“闾”,秦汉仍因之。
从晋代开始,城市居民住区正称仍为“里”,但有时又称作“坊”.《元河南志》卷二《晋城阙宫殿古迹》所引《晋宫阙名》中,有“诸里"和“诸坊"的名称。
到北魏时的洛阳,全城有二百二十“里”,也作二百二十“坊”。
这“坊”字,即源于“防"的别体。
从隋开始,“里”改称为“坊”。
所谓“坊市制”,即城中之“市”集中在一个限定的范围之内,“市”与“坊里”一样,都是方形,四面筑有围墙,并开有市门。
如唐长安皇城前东、西两市,各占两坊之地,平面近正方形,每面各开二门,有道路相通,形成“井”字形相交。
唐代的市场交易限定在市内进行,并限定交易时间。
在“坊市制”下,一般居民出入坊里,必须经由里门,不许直接临街开门。
如汉代规定只有“甲第"——统治阶级中显要人员的宅第,才能“当道直启”。
唐代则明确规定:“非三品以上及坊内三绝,不合辕向街开门.”当时街上设有“街鼓",天明和落日,坊门随街鼓声而开闭。
在市民居住的坊中,一般是不允许开设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的。
吉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周考一高三语文试卷命题人:审题人:备课组长: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日前,酝酿了十余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上映,首日票房即冲破7000万元人民币。
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创作国产影视作品,这不是第一次:此前有电视剧《远古的传说》《女娲传说之灵珠》,也有最近票房大卖的电影《捉妖记》。
上古神话是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
这些先民口耳相传的故事经过先秦两汉作家的记录和再创作,主要保存在《诗经》《楚辞》《庄子》等传世典籍中,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
上古神话如何在今天的电影改编中重生?首先,主创者需找到上古神话与当代相呼应的精神内核,创造出既符合神话精神又与时代审美相契合的艺术形象。
这就需要创作者做好充足的功课,深入了解上古神话的文化内涵,借鉴当前神话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自己的二度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避免由于自身知识的缺陷而导致创作时一叶障目、捡了芝麻丢西瓜。
《大鱼海棠》的形象设计镌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纹章:鲲鹏、大椿、凤凰、祝融、貔貅、嫘祖等神话形象汇聚一堂,其姿态动作抓住了中国道家文化的气质,其法术神力抓住了东方美学中的自然灵韵。
影片的人物矛盾设置意在凸显家族伦理、敬畏生死、天道有常等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并最终在人(片中的神即人)与大自然的博弈中获得新的价值平衡。
遗憾的是,创作者想塑造的形象过多,每一个都没能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模糊和弱化了角色的艺术力量。
电影《捉妖记》对上古神话的化用则较为浅层次,其人物塑造虽取法《山海经》中的异人异兽,但角色的行动则带着好莱坞电影的喜剧色彩,没有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其次,上古神话往往并不具备完整的叙事结构,而讲好一个故事并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与表现,则是影视改编的核心。
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2017.4考试用时:150分全卷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的学者虽然承认“地方史研究方法的介入无疑会更加有效地回答人们脑海里被抽象化的‘政治’如何在一些普通中国人的具体行为中发生作用的问题”的观点,但同时担心地方史“难以回答政治为什么会在超地区的范围内如此前无古人地改变着整个生活世界的问题”。
一句话,他们就是认为社会史难以完成学科整合的历史使命。
很显然,这种担心的本质就是否定社会史是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观察历史的视角,仍把社会史当作历史学的一个分支了,那么自然也就由此推论出社会史是没有能力解读政治史的。
首先,我们仍认为社会史是一种新的史学研究方法,是观察历史的一种新视角,不论是地方史还是跨地域的整体史。
作为方法论的社会史是有能力驾驭跨地区的宏观政治的,其中最基本的理由之一是,地方视野里的政治史研究,有些选题本身就是在解读跨地域的国家政治的总体演变轨迹。
其次,从社会史对政治史研究的实际操作要求看,这种担心更是没有必要。
从地方社会去解读整个国家的宏观政治,是从各自地方历史场景出发,通过对地方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来考察国家的宏观政治在这个地方的实施以及演变情况的。
因为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形复杂、经济文化发展历来不平衡、区域差异较大,所以国家的宏观政治,包括法律法规、各种措施和制度等在各个地方的贯彻执行不可能是整齐划一、完全相同的。
即便是在国家政治强烈渗透到普通人生活的近代,国家政治在各地的实施也不可能“刚”性到一成不变的程度,它总会根据各地的实际状况做出某些适当的调整。
近些年的社会史研究成果已毫无疑问地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在社会史这里,或者说与传统的政治史不同的是,“政治”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脱离具体历史情境和社会变迁的宏大叙事框架,而是立足于具体的时空坐标点上的。
泰和中学吉安县中吉水中学永丰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命题人:吉水中学田思头永丰中学周爱勤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0.5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石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物形式,与陶瓷器、金属器、纸本类共同构成了我国历史文物的四大主干。
从原始社会的古代崖刻,到周代的石鼓文;从秦始皇东巡刻石,再到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碑碣、墓志、摩崖、塔铭……石刻文物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歌功颂德、记人载事的赞、颂、记、志、铭等,有各种经典文集、杂咏、题名、地图、谱系、楹联、符咒、药方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从书体上看,石刻有古籀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特别是保存了大量各朝代的异体字,是研究中国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史的重要资料。
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的泰山石刻,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珍存着秦朝《李斯碑》、汉代《张迁碑》、晋代《孙夫人碑》,以及北齐《金刚经》大字和唐朝《纪泰山铭》等一大批名碑。
泰山石刻无年月和书刻者姓名可考,明孙克宏《古今石刻碑贴目》称“今考其笔法,与邹县北齐韦子琛刻经同出一手。
”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记载:“北齐武平时,梁父令王子椿好内典,尝于徂徕刻石经二,并勒诸佛名,字迹瑰异,与其如出一手。
是经当亦子椿所作也。
”1989年《书法》第二期载王恩礼、赖非撰《铁山(石颂)的初步考察与研究》认为,此刻与邹县铁山摩崖经刻在字径、书体、风格极为一致,由此断定为东岭僧安道壹所书。
以上诸说皆无定论,察其笔势风格疑为北齐人书。
石刻与藏之于秘府的典籍不同,它铭之于石,公之于众,记录、揭示的史实也较为可靠,可以作为订正古籍的有力证据和补充经史的珍贵资料,其价值不下于甲骨文之于商周史,敦煌汉简之于汉史。
两汉今古文经学的争论一直为历朝尤其是清代学者所关注,并融入到近代古史辨的学潮中,衍化成古书真伪之争。
由于无法一睹汉代文本之真,争论似永无结果。
20世纪20年代,汉魏石经残石在洛阳的出土引起学界极大轰动,王国维、罗振玉、马衡等人相继对之展开研究,初步揭开了汉魏石经的真面貌。
不仅让我们目睹今文经本原貌、今古文经本差异,并可由此窥探两汉经学的发展状况以及秦汉以前经本流传中的错讹。
石刻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石头和文字、书法、刻工相结合,成为中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特有的文化景观。
泰山石刻中,有粗犷急就的凿石,也有精雕细刻的龟碑;有岩石小节,也有万丈摩崖;有平民题迹,也有帝王御笔。
小字如蝇,大字如斗,真草隶篆,代不绝书。
或托物咏志,或题景留名,或赞其拔地通天之雄,或颂其幽奥旖旎之秀,自然之美融合于石刻艺术,石刻艺术又浑然于自然之景。
石刻是一种载体特殊的文物,相对于其他文物而言,它体积大,质量重,难以移动,易于毁损,保存难度较大。
秦泰山石刻是公元前219 年,秦始皇东封泰山时所立,由中国小篆的创始人——秦丞相李斯篆书,石刻约有222 字,记载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德。
然而这块无比珍贵的国宝,历经2200多年的天灾人祸,现在仅剩下九个半字了。
(节选自2016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刻是我国历史文物的四大主干之一,包含自远古至近代以来的多种文献资料,与陶瓷器、金属器、纸本类同为重要的文物形式。
B.石刻文物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物事迹、典籍经文、书法铭文、禳灾治病、人文地理、诗词文集等,几乎无所不包。
C.石刻的书体繁复多样,因其特别保存了大量各朝代的异体字,从而成为了研究中国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史的重要资料。
D.石刻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多重价值,对研究中国文字发展史、书法史、经学史、石刻艺术史等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泰山石刻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不仅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而且还珍存着一大批名碑。
B.泰山石刻无年月和书刻者姓名可考,明孙克宏、清聂剑光以及王恩礼、赖非都依据其笔法、字迹、字径、书体和风格,怀疑为北齐人所作。
C.石刻记录的史实铭之于石,公之于众,比藏之于秘府的古书典籍较为可靠,因而可以作为订正古籍的有力证据和补充经史的珍贵资料。
D.石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宝贵的文物,它如同一面史册,记载着彼时彼地的历史事实,可考证古籍、辅翼经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为珍贵的文物,与甲骨文之于商周史,敦煌汉简之于汉史的史料价值相比,石刻之于两汉经学史的研究价值毫不逊色。
B.古书真伪之争,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一直为历朝学者所关注的两汉今古文经学争论。
C.20世纪20年代,汉魏石经残石出土,学者们相继展开研究,彻底揭开了汉魏石经的真面貌,使古书真伪之争终于有了结果。
D.石刻是中国人类文明史上特有的文化景观,天灾人祸使它易于损毁,难以复原,因其载体特殊,保存难度较大,更应重视和保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924年王振义出生于上海,1942年中学毕业,194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行医生涯。
工作一年后,新中国成立,他找到了事业的立足点。
他同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一样,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本职工作上。
后来王振义在一则国外医学资料中得知,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逆转,也就是说,这些“为非作歹”的坏细胞,在科学家“诱导下”,可以“迷途知返,改邪归正”,变成正常细胞。
这项令人耳目一新的医学创举,令王振义眼前一亮,他觉得既然无法消灭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的癌细胞,那么另辟蹊径,化敌为友,不失为一个治疗新途径。
从此,王振义将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上,勤勉攻关,孜孜以求。
经过多年试验,终于在显微镜下,捕捉到奇迹发生:大量早幼粒癌细胞,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下,竟“改邪归正”,变成一个个发育正常的细胞。
呕心沥血的王振义,终于大海捞针,找到一把“金钥匙”,神奇破译了人类医学史上的“死亡密码”。
就在这时,医院送来一位五岁患者小怡君,患的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此种类型的白血病发病急,凶险异常,病人从诊断到死亡只有一周时间。
命若危弦的小怡君开始接受王振义的全新疗法。
由于该疗法试验,都是在体外进行的,临床上从未应用过,治疗过程变数多,谁都无法保证万无一失,因此王振义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他细致入微地捕捉孩子病情的蛛丝马迹。
用新疗法治疗三天,小怡君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
经过系统治疗,小怡君的白血病终于得到遏制,血液中的坏细胞都脱胎换骨,弃恶从善,成为患者体内的正常细胞。
时光荏苒,当年被王振义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小怡君,如今已是外企白领,身体健康,与常人无异。
她也因此成为国际上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治愈的第一人。
王振义曾说:“如果说白血病是个凶残杀手的话,那我就是杀手中的‘杀手’!”此后世界各国都先后证实这种治疗效果显著。
APL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已高达百分之九十五,成为世界第一种可以治愈的急性白血病。
中国在白血病领域的这项尖端技术,震惊了世界,被国际血液学会誉为“上海方案”。
1996年6月15日,王振义因此获得凯特林金质奖章,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此殊荣。
王振义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医学专家,也是一位爱才惜才的教育家,行医从教六十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血液学专家,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的学生陈国强,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不无感慨地说:“那时,王老担任二医大校长,白天公事缠身,只能在晚上牺牲休息时间修改我的论文,而且那时根本没电脑,恩师在我的论文上一遍遍修改,精益求精,密密麻麻的文字,倾注了大量心血。
”接下来,陈国强再重新整理抄写,那篇论文王教授先后改了不下十遍,陈国强也跟着抄了十遍,焦头烂额,如果合集成册,都能出书了。
严师出高徒,在王振义的精心栽培下,陈国强很快在国内血液学领域崭露头角,取得了不俗业绩。
如今已是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有人说,王教授这个“伯乐”不简单,培养出的“千里马”,都是世界级水准的顶级人才:中科院院士、卫生部长陈竺;中科院院士、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长陈赛娟;国家“937”计划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陈国强等。
2002年,王振义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有个抗白血病药物,水溶性差,实验效果不理想,课题组研究陷入低谷。
期间,他听说郑州大学某教授,在这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不顾年迈体弱,执意登门请教。
当郑州大学接待同志听说眼前这位登门请教的长者,竟是享誉世界医学界的“诱导分化第一人”时,顿时肃然起敬。
由于王振义在世界血液学领域贡献卓越,他荣膺过世界上很多医学最高奖项,被誉为“大满贯”科学家。
但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家里,却很少见到奖杯和证书。
他多次说过,光荣属于过去,荣誉归功于集体,个人没啥好炫耀的。
如此淡泊名利得失,倾心科研攻关,才能引领中国血液学,一次次冲向世界医学巅峰。
4、下列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A.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的试验是在体外进行的,王振义的诱导分化法首开世界医学先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世界第一种可以治疗的急性白血病。
B.“上海方案”震惊了世界,1996年王振义凭此成就成为获得凯特琳金质奖章的第一位中国人,同时,他还爱惜人才,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C.王振义荣膺的医学奖项几乎全是世界上的医学最高奖项,他因此被誉为“大满贯”科学家。
但在办公室,在家里,却很少见到他的奖杯和证书。
D.本文撷取王振义的若干人生片段,描写了他在医学上的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医学家的感人形象。
5、下列对传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第三段引用王振义自己的话,表现了他性格的幽默也表现了其研究成果价值突出B.第五段引用他学生陈国强的话,表现出王振义在育人上海人不倦、甘当人梯的精神。
C.本篇人物传记通过叙写王振义的一些事迹,突出了王振义在科研上的创新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品格。
D. 王振义不但是位研究成果丰硕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爱惜人才的教育家,更是一位博贯古今中西的学者。
6、王振义是如何神奇破译人类医学史上的“死亡密码”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阆中时光王剑冰①雨说下就下来了,最初是一滴一滴的,首先打在枇杷叶上,而后打在一片片瓦上,叶子和瓦发出的声音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