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六单元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64.00 KB
- 文档页数:9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1.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B.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C.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D.20世纪40年代末,伴随计算机的发明而产生解析: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美军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答案:D2.“天猫”“双十一”“秒杀”等购物名词,不断更新着我们的视听。
这些名词的出现主要说明了( )A.电子计算机的出现B.汉语词汇不断丰富和更新C.互联网改变人类生活方式D.人们时间观念增强解析:“天猫”“双十一”“秒杀”等属于网上购物名词。
互联网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购物,故选C项。
答案:C3.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是( )A.计算机技术B.遗传工程C.生物化学D.生物学理论解析:遗传工程又称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
答案:B4.人类实现飞向太空的梦想是在(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1世纪初期解析: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迈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步。
答案:A5.电影《搜索》讲述了某集团总裁秘书叶蓝秋因得知自己患病,心情不好,在公交车上没给老人让座且出言不逊,结果被网友人肉搜索和谩骂,最后抵挡不住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压力跳楼自杀。
这场不让座引发的“血案”,不能表明( )A.网络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B.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C.网络能够替代法律维护社会伦理道德D.网络自由的滥用等带来了一些弊端解析:题干材料中,叶蓝秋遭到网友人肉搜索和谩骂,这是一种网络暴力,充分说明网络能够迅速传播信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上述事件是网络自由滥用的表现,但网络不能代替法律。
由此C项错误,符合要求。
答案:C6.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发明创造,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阅读如下发明创造,按其所属领域(或产业)分类,并提炼其主题。
任意选择一类,说明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6-27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复习与练习1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1)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举例)(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原因?)(3)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2两弹:历程: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而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影响: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②1967年,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氢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特点: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
③1964年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④1966年成功试验导弹核武器。
3中国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的原因(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4人造地球卫星①、1970:“东方红-1”号;②、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③、197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④、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平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
5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6“东方魔稻”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1)理论上: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2)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意义解决了中国以致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
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第六单元·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一、选择题1.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仅需要10分钟的时间,这一状况与哪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相关() A.信息技术B.原子能技术C.激光技术D.宇航技术【答案】 A【解析】从发现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的时间不断缩短,这显然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作用。
2.下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并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技术是()A.核反应堆B.电子计算机C.航天技术D.生物工程【答案】 B【解析】“最具有划时代意义,并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技术行业,应该是其他技术行业发展的基础,故本题应该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有新的进展,而人类飞天梦想的首次实现是()A.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B.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C.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D.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答案】 D【解析】人类第一次飞上太空是1961年,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4.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到2011年,我国已加入这一计划()A.12周年B.15周年C.20周年D.25周年【答案】 A【解析】中国在1999年加入这一计划。
5.目前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时代正在全面到来,把人类引入信息时代的重大成就是()A.遗传工程B.电子计算机C.航天技术D.电视机【答案】 B【解析】解题注意“信息时代”,而“信息时代”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
6.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C.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D.电脑可以代替人脑【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一、选择题1.史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攻击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B.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C.战争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结束解析解答本题,可把备选项分别作为研究的主题,然后,将材料与所研究的主题进行链接,寻找材料中与主题关联的信息。
材料阐述的主题是“原子弹、计算机和火箭技术”最初都因为战争而产生、发展,而这些技术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故反映了战争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故选C项。
答案 C2.“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由理想变成现实。
你认为最重要的促进因素是()A.飞机的广泛使用B.电话和电报的使用C.国际互联网的诞生D.航天事业的发展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备选项都有利于拉近世界各地间的距离,但互联网所起的作用最大。
答案 C3.由于网络没有中心,没有直接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没有等级和特权,每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中心,传统的金字塔式权力结构将被“扁平化”的结构所取代。
这主要说明互联网()A.内容更广泛B.手段更隐蔽C.沟通无障碍D.主体更平等解析材料反映的网络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权力结构,不是指网络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互联网的手段,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网络对社会的影响,沟通无障碍是互联网自身的优点,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互联网“没有等级和特权……”说明它改变了传统的权力结构,使网络的使用者更平等。
答案 D4.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在某些领域这种发展甚至与当代的社会伦理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一冲突最突出的表现是()A.航空航天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C.原子能的利用D.网络信息技术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伦理观念发生冲突。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_________ 目标导航1.对20世纪后半期诞生的主要科技了解即可。
2.对于信息时代的特点学会归纳槪括。
3.一左要理解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0分钟,10分)一、电脑与网络1.电子计算机⑴诞生: ________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________ 正式诞生。
(2)功能①能够存储_____ 和进行计算。
②可以代替人脑进行髙水平的_______ 劳动。
(3)发展①存储量更大,运行______ 更快。
②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4)应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办公等各个领域,并走进了家庭。
2.网络(1)出现:_______ 是利用通信技术把独立的计算机联系在一起的 ________ 信息网络。
(2)影响①打破了常规的空间与_______ 的界限,将世界联系在一起。
②改变了传统的______ 方式。
③推动了“____ ”的诞生,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④推动了_______ 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生物工程技术1.条件:20世纪70年代,得到化学、_________ 等领域技术进步的支持。
2.形成:70年代,研究_______ 原理的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3.应用:被应用于实际,在农业、________ 等行业中生产岀_________ 制品。
4.核心一一________ (或称基因工程)⑴1990年,________ 计划正式启动,我国于1999年加入这个计划。
(2)进入21世纪,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对人类________ 的初步分析。
(3)1997年,人类第一次进行克隆试验成功。
三、登上太空1.人造卫星:1957年, _______ 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创造了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
2.宇宙飞船(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61年,苏联发射了“_________ "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一、单选题(共17题;共34分)1.顺口溜是民生诉求的重要反映,往往凸显出重要事件的影响、老百姓的期盼。
顺口溜──“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突出反映出这一“媒介”具有()A. 传播信息的功能B. 学习、办公的功能C. 娱乐的功能D. 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功能2.当进入20世纪50年代末,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
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①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②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④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3.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
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
……收音机改变了一切。
……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
”这直接说明()A. 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C. 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D. 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4.淘宝商城透露,在刚过去的24小时里,“2012年双11网购狂欢”支付宝交易额达到33.6亿元。
由此可见,互联网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②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③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④促进了传统商业模式的革新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5.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服务业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等新型服务方式不断涌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快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知识,完成商业有关活动,与此同时,在就业人口中从事知识产业的人数急剧增加,体力劳动者人数锐减。
这反映了()A. 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新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B. 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的发展趋势C. 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经济结构的转型D. 新技术革命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6.史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攻击英国的。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3(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人类以往的发明,最明显的不同是( )【导学号:11140154】A.能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力B.能部分代替人脑,进行脑力劳动C.能广泛地应用于生产D.能迅速地推广到世界各地【解析】电子计算机具有人脑的部分功能,能够存贮信息和进行计算,可以代替人脑进行高水平的脑力劳动,被人们称为“电脑”。
【答案】 B2.1988年,《时代》杂志预测: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告诉我们:“吻别你的mall: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
这说明互联网( ) A.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推动信息时代的到来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解析】互联网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颠覆,故A项错误;推动信息时代的到来不符合材料反映的信息,故B项错误;“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的信息说明互联网购物方便快捷,改变了传统的购物方式,故C项正确;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C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
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
”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B.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D.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解析】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反映了现代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巨大作用,故C项正确。
A、B两项属于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A、B;D项与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无关,排除。
【答案】 C4.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某些领域这种发展甚至与当代的社会伦理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7.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A.瓦特——内燃机B.达尔文——量子理论C.爱迪生——汽车D.爱因斯坦——相对论8.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
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这具体表现为()A.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C.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9.近日,我国在抗糖尿病新药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上海药物研究所经研究发现,两个小分子化合物在细胞培养和活体动物模型上具有良好的类胰高血糖素样肽—1活性,这将改变以往肽类激素需注射给药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的状况。
这主要反映了()A.糖尿病已成为世界性难题B.生物技术促进了医疗技术的发展C.人类对DNA的认识加深D.生物进化论面临挑战10.如今,QQ聊天成为人们相互沟通的时尚方式,一个小企鹅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
这应感谢下列哪项科技成果()A.电话的广泛应用B.无线电报试拍成功C.电子计算机的应用D.航天技术的应用11.阿里巴巴 2019 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
2019 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 1.2 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
2019 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含总额的 10%.这说明()A.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B.知识经济迅速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C.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D.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主流12.史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攻击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B.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C.战争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结束13.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是( )A.蒸汽机 B.汽船 C.汽车 D.电视机14.2019年3月8日凌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239人的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随堂检测]1.目前,高考阅卷采用网上的形式进行。
这一技术主要得益于( )A.印刷术的发明B.工业革命C.第二次科技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选D。
由“网上”即可知为互联网技术,选择D项。
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
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
”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B.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D.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解析:选C。
“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反映了现代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巨大作用,故C正确。
3.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正式名称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②1990年正式启动③目前已经完成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对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初步分析④克隆羊“多莉”是这一工程的重要成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A。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启动于1990年,现已完成对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对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初步分析。
而克隆技术是人类诱导的无性繁殖,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无关。
4.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又用火箭将宇航员尤利·加加林送入太空。
很快,美国也在空间领域获得了成功——1962年发射了探索者I号,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着陆在了月球上,这使得美国第一次实现了“人类的伟大飞跃”。
材料表明,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之一是( )A.自然科学发展B.两极格局形成C.国际军备竞赛D.科研成果应用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苏美两国在空间技术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当时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进行军备竞赛,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故C项正确。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课程标准]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电脑与网络1.诞生:______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
2.发展(1)方向:一是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一是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2)应用:生产、办公、家庭。
(3)网络技术诞生:信息量庞大,又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3.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1)改变了传统的________________,可以办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2)信息产业为____________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____________、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1.条件:20世纪70年代,得到化学、________等领域技术进步的支持。
2.形成:70年代,研究生命原理的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3.应用:被应用于实际,在农业、________等行业中生产出生物制品。
4.核心:____________(或称基因工程)(1)1990年,________________计划正式启动,我国于1999年加入这项计划。
(2)进入21世纪,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对人类____________的初步分析。
(3)1997年,人类第一次进行__________试验成功。
三、登上太空1.人造卫星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
2.宇宙飞船(1)1961年,苏联发射“____________”载人宇宙飞船,__________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2)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
3.航天飞机________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是宇航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
知识点一电脑与网络技术1.网络技术发明前,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 )①信息存储②进行计算③传递信息④预报天气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2.能够打破常规的时间、空间界限,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传媒是( )A.互联网 B.报刊 C.电视 D.电影3.“人类智力之谜好像隐藏在密云之中的高山,到今天我们还没有科学地认识它。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1.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B.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C.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D.20世纪40年代末,伴随计算机的发明而产生解析: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美军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答案:D2.“天猫”“双十一”“秒杀”等购物名词,不断更新着我们的视听。
这些名词的出现主要说明了()A.电子计算机的出现B.汉语词汇不断丰富和更新C.互联网改变人类生活方式D.人们时间观念增强解析:“天猫”“双十一”“秒杀”等属于网上购物名词。
互联网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购物,故选C项。
答案:C3.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是()A.计算机技术B.遗传工程C.生物化学D.生物学理论解析:遗传工程又称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
答案:B4.人类实现飞向太空的梦想是在()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1世纪初期解析: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迈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步。
答案:A5.电影《搜索》讲述了某集团总裁秘书叶蓝秋因得知自己患病,心情不好,在公交车上没给老人让座且出言不逊,结果被网友人肉搜索和谩骂,最后抵挡不住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压力跳楼自杀。
这场不让座引发的“血案”,不能表明()A.网络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B.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C.网络能够替代法律维护社会伦理道德D.网络自由的滥用等带来了一些弊端解析:题干材料中,叶蓝秋遭到网友人肉搜索和谩骂,这是一种网络暴力,充分说明网络能够迅速传播信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上述事件是网络自由滥用的表现,但网络不能代替法律。
由此C项错误,符合要求。
答案:C6.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发明创造,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阅读如下发明创造,按其所属领域(或产业)分类,并提炼其主题。
任意选择一类,说明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1)电视(2)轮船(3)互联网(4)飞机(5)电影(6)火车(7)电话(8)电子邮件(9)电报答案:[答案示例一]:(1)(3)(5)。
主题:大众传媒的变迁。
影响: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带来负面影响,如网络犯罪、危害健康等。
[答案示例二]:(2)(4)(6)。
主题:交通工具的进步。
影响:为资本主义征服世界创造条件;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推动全球化进程;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
[答案示例三]:(7)(8)(9)。
主题:通信工具的变迁。
影响: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也带来负面影响,如电信诈骗等。
[基础巩固]1.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
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
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C.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解析:题干中将网络的地位提高到了传媒的位置,突出网络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功能,强调了网络作为现代人类交往方式正在不断发展。
故选D项。
答案:D2.有学者认为,就像蒸汽火车和轮船使人们更容易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走动一样,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
这一观点意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A.发挥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作用B.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C.决定了人类出行及交流的方式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发展解析:“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说明它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
答案:B3.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场景中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通过QQ聊天,了解远在美国家人的情况B.老师上课时播放视频和课件C.与同学在电话中商议一起乘飞机外出旅游D.在网络上查找需要的资料完成作业解析:根据材料中“现代信息技术”,A、B、D三项都与网络技术有关,而C项中“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不属于现代信息技术,故选C项。
答案:C4.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着深刻变化。
下列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A.乘火车旅行B.打越洋电话C.用电灯照明D.网上购物解析:现代信息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而A、B、C三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D5.某中学举行了一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一学习小组的代表作了精彩的演讲,其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A.重大科学理论出现是科技革命先导B.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大发展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D.欧洲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中心解析:材料中列举的是杰出的科学家以及他们重要的发明成果推动科技革命发展的进程,故B项正确。
答案:B6.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某些领域这种发展甚至与当代的社会伦理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在你看来,如下哪一领域中科学与伦理的冲突最突出()A.航空航天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C.原子能的利用D.网络信息技术解析:生物工程技术中的克隆技术会和当代的社会伦理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
答案:B7.“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
”“巨大的一跃”指的是()A.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B.“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C.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D.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解析: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对人类来说是巨大的一跃。
答案:B8.把“腾云驾雾、遨游太空”的神话最早变成现实的是() A.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B.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C.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D.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解析:“腾云驾雾、遨游太空”的神话最早变成现实指的是人类飞上太空,苏联加加林是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答案:D[能力提升]9.观察下列图片,它们折射的主题是()图1 1961年4月12日苏联起飞的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图2 1969年人类首次登上月球A .美苏展开激烈的空间争夺B .“冷战”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C .苏联在“冷战”中占有优势D .20世纪60年代美苏以空间对抗为主解析:上述图片反映出美苏“冷战”在空间领域的争夺,故A 项正确。
答案:A10.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
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互联网的诞生B .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C .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D .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解析:A 、B 、C 三项都不够全面,D 项全面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是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答案:D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嫦娥奔月”的神话,只能表达人类对大地与地球之间的一种朦胧关系,寄托了人类向往太空的精神幻想。
当18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才为人类真正认识地球展开对太空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机械动力、天文观察装置的发明和使用,天体中的一颗又一颗行星的发现又为人们正确认识宇宙带来了希望。
材料二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研究和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材料三现代科学理论知道,当年原始的黑色火药制成火箭。
尽管可以升空,但绝不能冲出大气层,原因很简单,它的效力太低,远远达不到最低的第一宇宙速度。
所以说,没有高效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问世,那么想实现宇宙飞行也只能是一种幻想。
多级火箭飞行原理的提出、液体火箭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现代火箭技术得以提高。
材料四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得以实现。
1957年,苏联发射了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创造了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
1961年,苏联发射了“东方一号”载人飞船,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美国奋起直追,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人类对太空研究的科学理论已经形成,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2)结合以上材料,人类在飞向太空的历程中有哪些新的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3)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第(1)题考查对新科技革命兴起原因的理解。
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加以分析。
第(2)题考查对航天发展历程的理解。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至四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经分析航天发展应该理解为首先是理论的突破,其次是实践突破,最后是梦想成真。
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理论方面、根本推动力、实际需求、技术和资金支持方面回答。
第(3)题考查对航天事业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可以从活动空间的扩大、推动科技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答案:(1)背景:经济发展日益加快;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科学家对自然提出新的认识;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自由与平等;新的政治制度在欧洲建立。
(2)发展:科学理论由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验证科学理论的应用技术由火药火箭到现代火箭技术;人类离开地球飞向太空由梦想到现实。
原因: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求;加强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
(3)影响: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打开了新的天地;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