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16
3.1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1.性能各异的物质我们知道,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只有 _____________ 多种,这 些元素构成了 ___________ 多万种物质。
各种元素的原子可能 通过不同的 ________ 、不同的 ________ 构成性能各异的物质。
例如: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金刚石十分 ______ ,石墨却很 _______ ;在常态下二氧化碳是气体,而组成与二氧化碳相近的二 氧化硅,像水晶、砂子等却是坚硬的固体。
由此可见,物质 的硬度不仅与 有关,也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2.化学键(1)原子间的吸引、排斥作用: 两个原子(或离子,下同)接近到一定距离时,一个 原子原子核的正电荷与另一个原子核外的负电荷产生 ______ 作用,同时原子核与原子核、电子与电子同种电作用。
稳定的化学键是与作 用达到相对平衡时2)化学键定义3.1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基础梳理课前自主预习o3)化学键分类自我测评1.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原子间()A .只存在吸引力B .没有排斥力C .吸引力大于排斥力D .吸引力与排斥力达到平衡2.化学键是一种相互作用,它存在于()A .分子或原子团中相邻的原子之间B .构成物质的所有微粒之间C .物质中的原子之间D .分子之间课堂互动探究核心突破探究学习1.以下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化学键是分子内原子间的作用B .化学键既可以存在于原子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分子之间C .原子通过化学键形成分子,也可以通过化学键直接构成固体D .化学键是物质中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2.不存在化学键的物质是()A .氮气B .水C .氩气D .食盐固体3.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其化学键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 .次氯酸见光分解B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C .水加热变成水蒸气D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方法规律小结(1 )化学键是“相邻原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3 化学键3.1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原子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原子核与核外电子之间的吸引力,以及原子核、核外电子之间的排斥力。
这种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用图2.2表示,在某一间距r0处,吸引力和排斥力达到平衡,势能最低,原子最稳定。
图2.4 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势能与原子间距的关系由于核外电子,特别是价电子的不同,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化学键)也不同,包括:依靠电子的转移或共享形成的强键(一次键),如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借分子之间的偶极吸引力而形成的弱键(二次键),如范德华(V an der waals)键、氢键。
3.2 金属键金属原子形成晶体时,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为整个晶体所共有,可以在整个晶体中自由运动,失去价电子的金属正离子则在三维空间中作周期性排列,这种键合称为金属键。
金属键的主要特点是无饱和性和方向性,从而导致密堆结构和良好延展性;价电子的自由运动则使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图2.5 金属键示意图3.3 离子键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分别形成正离子和负离子,正、负离子相互吸引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晶体,这种键合称为离子键。
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如NaCl等。
由于负离子的体积比正离子的体积大,所以离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特点是:负离子在三维空间中作周期性排列,正离子占据负离子所形成的间隙。
离子键的特点是键合作用强、无方向性。
另外,由于很难产生自由运动的电子,离子化合物都是良好的电绝缘体。
但当处在高温熔融状态时,正负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可以自由运动,即呈现离子导电性。
图2.6 离子键示意图3.4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即为共价键。
共价键特点是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因此以共价键形成的晶体结构稳定、熔点高、坚硬无塑性,一般是绝缘体。
图2.7 共价键示意图3.5 范德华力在某一瞬间,一个原子(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可能不重合,从而形成小的偶极子。
原子间相互作用能量产生与排布方式在物质世界中,一切的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能量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本文将讨论原子间相互作用能量的产生机制以及不同原子间排布方式。
一、原子间相互作用能量的产生原子间相互作用能量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因素:静电相互作用和化学键。
1. 静电相互作用原子核带有正电荷,而电子带有负电荷,因此原子间会受到静电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力在原子间产生吸引力,使得原子聚集在一起。
在离子化合物中,如氯化钠(NaCl),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带正电的钠离子(Na+),而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成为带负电的氯离子(Cl-)。
由于正负电荷的吸引作用,钠离子和氯离子会以晶格结构排列在一起。
这种静电相互作用是离子键的形成机制,也使得离子化合物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溶解性。
2. 化学键除了离子键,原子之间还能通过共价键和金属键产生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原子之间共享电子来实现的。
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共享电子而形成的。
当两个原子靠近到一定距离时,它们的电子轨道会重叠,电子会在共享区域来回运动。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电子具有双重性质,既可视为粒子,也可视为波。
在这种情况下,波的干涉效应使得电子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概率云的形式,即电子云。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金属中,金属原子之间的价电子脱离原子核形成电子云,这使得金属中的原子形成三维排列的结构。
金属键中的电子云不属于特定原子,而是被所有原子共享,形成电子气。
这种电子气能够自由运动,造成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二、原子间排布方式原子之间的排布方式对物质的性质和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原子排布方式有晶格结构、无定形结构和液体结构。
1. 晶格结构晶格结构是指原子按照规则的几何排列方式形成的结构。
晶体是一种具有长程有序的物质。
在晶体中,原子或分子沿着特定方向周期性排列,使得晶体具有平衡、稳定的结构。
化学反应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化学反应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并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相互作用起着关键的作用。
原子间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三类: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本文将围绕这三类相互作用展开讨论。
一、共价键共价键是指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的形成要求参与反应的原子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并且能够共享电子。
1. 共价键的形成原理当原子间距离适当且两个原子的价电子轨道重叠时,能量最低的结果是电子被共享,从而形成共价键。
共享电子能够稳定原子,并使得共价键两侧的原子趋于稳定状态。
2. 共价键的特点共价键的特点是共享电子对的形成。
共享电子对通常形成于相互重叠的价电子轨道上,可以是单一共价键、双键或三键。
共价键通常是非极性的,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元素的电负性差异,共价键可能具有极性。
二、离子键离子键是指由两个带电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
在离子键中,正带电离子与负带电离子之间相互吸引并结合。
1. 离子键的形成原理离子键的形成需要具有较低电负性的金属原子(阳离子)和较高电负性的非金属原子(阴离子)参与反应。
通过电子的转移,金属原子失去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接受这些电子形成阴离子。
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导致离子键的形成。
2. 离子键的特点离子键的特点是电荷吸引力的作用。
离子键一般是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形成,形成的化合物具有高熔点和离子晶格结构。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指金属之间的电子“海”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键是金属特有的相互作用方式。
1. 金属键的形成原理金属原子的价层电子活动性较高,没有规则的排布,形成一个电子“海”。
当金属原子靠近时,它们的价电子会从一个原子跃迁到另一个原子,形成共享电子“海”,从而形成金属键。
2. 金属键的特点金属键的特点是共享电子的形成方式。
金属键能够在金属中形成金属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并且通常具有高硬度和延展性。
三个里德堡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三个里德堡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1. 引言里德堡原子理论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于1913年提出,这一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中的谱线。
根据里德堡原子模型,原子中的电子绕核旋转,而电子在不同能级上的跃迁会导致特定波长的光谱线。
这一理论的成功标志着量子力学的发展,并对后来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里德堡原子理论的基本原理里德堡原子理论的核心是对原子中的电子能级和电子跃迁的描述。
根据波尔的理论,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存在于特定的能级上,每个能级对应着一定的能量。
电子跃迁发生时,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产生特定波长的光谱线。
这些光谱线的波长由里德堡公式给出:λ = R(1/n1^2 - 1/n2^2)其中,λ为波长,R为里德堡常量,n1和n2分别对应跃迁前后的能级编号。
3. 三个里德堡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里德堡原子模型中,原子中的电子是独立运动的,彼此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然而,当涉及到三个里德堡原子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带来新的问题和现象。
下面我们将探讨三个里德堡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主要涉及到以下三种情况。
3.1 原子间的排斥作用当三个里德堡原子在空间中密集排列时,它们之间的电子云会有部分重叠,从而产生排斥作用。
这种排斥作用会导致原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使得每个原子的能级发生改变。
三个原子中电子的跃迁过程将受到相互作用的影响,产生新的光谱现象。
3.2 原子间的吸引作用另当三个里德堡原子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它们之间会存在吸引作用。
这种吸引作用会导致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发生变形,并且可能会产生新的能级。
电子的跃迁过程将随着原子间距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影响光谱的特性。
3.3 三原子复合体的形成当三个里德堡原子在某些条件下非常接近时,它们可能形成一个稳定的三原子复合体。
这种复合体在量子力学中被称为三体系统,它对于理解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体系统的形成会导致原子之间的电子云产生共振,进而影响电子的能级和跃迁过程。
化学反应机理的原子间相互作用探讨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相互作用条件下发生物质转化的过程。
要深入了解化学反应机理,我们需要探讨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化学反应发生和进行的基础,因此对于研究和理解化学反应机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电子云的相互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间主要通过电子云进行相互作用。
原子的外层电子形成电子云,这个电子云在空间中是分布不均匀的。
当两个原子接近时,它们的电子云会有所重叠,形成一种电子云的相互渗透。
这种相互渗透使得两个原子产生相互吸引的力,从而促使反应发生。
电子云的相互作用分为束缚作用和排斥作用。
束缚作用是指电子云重叠后形成的新电子云对两个原子的外层电子施加吸引力,使原子间形成化学键。
化学键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它们都是通过电子云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排斥作用则是指两个电子云重叠时,由于电子具有相同的带电性,它们之间会存在一种相互排斥的力,这种力促使原子间的距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了物质的稳定性。
二、原子间的键和键能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键的形成实现。
键是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能够稳定原子,使化学物质保持一定的结构和性质。
根据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性质和化学键的性质,可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指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键。
当两个非金属原子接近时,它们的外层电子开始重叠,并共享一部分电子,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的强度取决于电子云的重叠程度和电子云的形状。
当两个原子间的电子云重叠度越高,共享的电子数目越多,共价键的强度越大。
共价键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能量,称为共价键能。
离子键是指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形成的键。
在离子化合物中,金属原子会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非金属原子则会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形成了离子键。
离子键的强度一般较大,因此离子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金属键是指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海形成的键。
金属原子通常具有较低的电离能和较大的原子半径,所以它们失去的外层电子几乎不具有定向性,形成某种电子海。
化学键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是指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化学键形成的化合物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础。
化学键的形成和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本文将从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三个方面探讨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是通过两个原子共享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电子的共享来达到稳定的电子结构。
共价键与原子的电负性有关,电负性差异小的原子更容易形成共价键。
例如,氢气中的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享一个电子对形成氢分子。
此外,共价键还可以形成双键、三键等多重键,这在有机化合物中较为常见。
共价键的形成使得分子稳定,并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电吸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
原子通过失去或者获得电子来形成带电的离子,并通过电荷的吸引力相互结合。
离子键通常出现在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因为金属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原子容易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例如,氯离子和钠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氯化钠晶体。
离子键的特点是极其稳定,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同时也导致了离子晶体的良好导电性。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对整体的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在金属结构中,金属原子失去部分或者全部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
这些离子形成离域化的电子云,它们在晶体中自由运动。
金属原子通过共享这些自由电子而相互结合。
金属键是固体金属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和可塑性的基础。
例如,钠金属由钠原子通过金属键结合而成,形成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
总结起来,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化学键形成的化合物是物质世界的基础。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正负电荷之间的电吸引力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共享形成的。
这三种化学键都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入理解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键的特性对于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化学键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物质的本质和化学反应的机理,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1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3.1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课前自主预习
基础梳理
1.性能各异的物质
例如: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金刚石
,石墨却很
在常态下二氧化碳是气体,而组成与二氧化碳相近的 氧化硅,像水晶、砂子等却是坚硬的固体。
由此可见,物质 有关,也与原子间 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和 2.化学键 1)原子间的吸引、排斥作用:
两个原子(或离子,下同)接近到一定距离时,
原子原子核的正电荷与另一个原子核外的负电荷产生
作用,同时原子核与原子核、电子与电子同种电
性产生
我们知道,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只有 多种,这
些元素构成了 多万种物质。
各种元素的原子可能
通过不同的
、不同的
构成性能各异的物质。
的硬度不仅与
有关。
作用。
稳定的化学键是
用达到相对平衡时
2)化学键定义
3)化学键分类
自我测评1.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原子间(
A .只存在吸引力
B .没有排斥力
C .吸引力大于排斥力
D .吸引力与排斥力达到平衡
2.化学键是一种相互作用,它存在于(
A .分子或原子团中相邻的原子之间
B .构成物质的所有微粒之间
C .物质中的原子之间
D .分子之间
课堂互动探究
核心突破
探究学习
1.以下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键是分子内原子间的作用
B .化学键既可以存在于原子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分子之间
C .原子通过化学键形成分子,也可以通过化学键直接构成固体
D .化学键是物质中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不存在化学键的物质是(
A .氮气
B .水
C .氩气
D .食盐固体
3.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其化学键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次氯酸见光分解
B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
C .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D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
方法规律小结
1 )化学键是“相邻原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化学键一般是指键能在120~800kJ/mol 范围内的作用,而非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但只有化学键的键能的百分之几。
2)不要把“强烈相互作用”说成是“结合力”,这种说法不科学。
3)化学键形成的内因是原子要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本质是原子间强烈的电性相互作用,形成结果是使体系的能量降低。
4)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内或晶体内,分子间不存在化学键。
不是所有物质内都有化学键,稀有气体内无化学键。
5)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本质上就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
变式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
B .物理变化中不存在化学键的断裂
C .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 .一种物质中只有一种化学键
2.已知在101.3kPa下,液态水要加热到100 C才能变为气
态,这说明水分子之间存在有
,我们将水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
量恰好是克服了它。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如果单纯使用加热
的方法,需要将气态水加热至2000 C以上才能将其分解为
氢气和氧气,这说明在水分子内,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
显然后一个实验中付出的能量更多,这说明
课后巩固提高自主练习基础题1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键既存在相邻原子之间,又存在于相邻的分子之间
B .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C .化学键通常指的是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D .阴阳离子之间有强烈的吸引作用而没有排斥作用,所以离子键的核间距相当小
2.下列物质硬度大小的比较错误的是( )
A.钢铁大于木材 B .玻璃小于海绵
C.金刚石大于塑料 D .岩石大于黏土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是由元素构成
B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C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相同
D .构成物质的微粒仅是分子
4 .下列各项中与物质的硬度无关的是(
A .物质的颜色
B .构成物质的原子间的作用方式
C .物质的组成元素
D .构成物质的原子间作用力的强弱
5 .下列变化中,化学键被破坏的是(
A. 冰融化成水 B .碘受热升华
C. 氧气溶于水 D .碳铵受热分解
6 .当微粒的最外层达到8 个电子时( 只有一个电子层的为2
个电子)时,该微粒属于稳定结
构。
列微粒中不属于稳定结构的是(
)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性质相同
B. 物质构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C. 物质中相邻原子间的作用叫化学键
D .化学键是指物质中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是由分子构成
C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成的微粒只有分子、原子 9.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新的物质生成的过程
B .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C .有物质颜色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反应
D .化学反应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10.根据构成原子的微粒的带电情况,请分析两原子接近, 会产生哪些静电作用 ?
提高题
A .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
B .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D . 7. A .Ne
B .C1
C .Na+
F -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8.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B .物质都
D .物质构
1.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C .变化时释放出能量
D .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但分子种类增加
2.填表:
化学键
分子间作用力
概念
存在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存在范围区别相互作用强弱影响的性质
3.画出下列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简图(画在每种元素符号下 面):
4.画出下列各离子结构示意图:
,(2)铝离子 钠离子
,(5)硫离子
氟离子
5.画出下表第三行中各元素的原子电子式(画在每种元素 符号下面):H
1 )氯离子 4)钙离子
He Li Be
Ne Na
Mg
Al
Si
Cl
Ar
6.画出下列各离子电子式:
1 )氯离子,(2)铝离子
锂离子
4)O2-,(5)H-
7.有相对原子质量均大于10,小于20 的两种元素A、B,
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有两种
化合物X 和Y 。
已知等物质的量的X 和Y 的混合气体的密度
为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
18.5 倍,其中X 与Y 的质量比为 3 : 4.4。
经测定X和丫的
组成分别为AB 、AnB ,试通
过计算确定:
1)A、B 两元素的名称。
2)X 和丫的化学式。
3.1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自主学习内容
1.100 3000 途径方式坚硬柔软组成物质的元素作用的强弱
2.(1)吸引排斥吸引排斥相邻原子间的强
烈的相互作用
二、方法规律小结
例1】D
、模仿和训练
1.CD
2.C
3.C 4.一定程度的作用力种强烈的作用力后一种作用力的强度远远超过前一种四、自主练习
A、基础练习
2.B
3.B
4.A
5.D
6.B
7.D
8.C
9.C 10. 原
1.C
子核对另一原子的电子吸引力,两原子的原子核与原子核、电子与电子间的排斥力
B、拓展与提高1.C
2.
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分子内相邻原子间及晶体内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
存在于分子之间
强烈的相互作用,通常键能在120~800kJ/mol 较弱的相互作用,通常每摩尔约几千焦至数十千焦物理或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7.(1)氮氧2) NO N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