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一军-空军军史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0
中国空军为何空一师在人民解放军空军建立很长一段时间里,航空兵部队不断发展壮大,但一直没有空军“第一师”这个番号。
为什么长时间空缺此番号?它是什么时候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中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番号由“一”变成“四”,缘于刘亚楼一番话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加强华东地区的防空力量,抗击退居台湾的国民党空军对上海等大城市和华东沿海地区的轰炸,并为解放台湾作准备,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华东地区组建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队。
1950年4月的一天,时任空军第二航空学校政委的李世安,突然接到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电话,要他马上到北京来谈话。
见面后,刘亚楼对李世安说:军委决定调你去华东地区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队,你当政治委员,方强同志任旅长(未到职)。
李当即表示服从组织决定。
刘紧接着问他:新组建的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你看是叫第一旅好呢,还是叫第四旅好?李世安说:数一个数,编一个序列,都是从一开始的,新组建的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当然是叫第一旅好。
刘亚楼笑了笑说:我已考虑了很久,还是叫四旅好。
叫“第一”容易产生“老子天下第一”骄傲自满情绪。
我们要效仿毛主席的做法,他在井冈山创建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部队时,开始就叫红四军,没有叫红一军嘛!我看应叫空军第四旅,这里有一个继承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的问题,这样有利于这支部队的建设。
李世安听了刘亚楼的一席话,深受启发,回答说:司令员讲得好,我没有考虑这么多,没有想到还有个继承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的问题,这样叫意义就更大了。
刘亚楼说:这个部队是由4个机种混合组编而成的,来我国的苏联巴基斯基空军部队叫混成集团军,因此,我们这支部队的名称也可叫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混成旅。
这个名称是我与总政罗荣桓主任一起研究确定的(该旅当时对外代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平洋部队”)。
由此,人民解放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的番号就定了下来。
1950年6月19日,混成第四旅在南京正式成立。
人民空军发展历程空军空军是人民解放军中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以及通信、雷达、电子对抗、防化、技术侦察等专业技术兵种组成的攻防兼备的现代化高技术军种。
毛泽东为空军的题词组织指挥本部队独立的空中作战、首都防空作战和以空军为主的空中作战行动,下辖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7个军区空军。
军区空军下辖航空兵师、地空导弹师(旅、团)、高炮旅(团)、雷达旅(团)以及其他保障部队,在重要方向和重点目标区设有军级或师级指挥所。
人民空军同新中国一起诞生。
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北京成立,人民空军作为一个新军种,正式走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
但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就选派干部去苏联学习航空技术。
抗日战争初期,又选派40多名红军干部组成航空队,去新疆学习航空技术。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在东北建立第一所航空学校,培训了一批飞行和航空工程机务干部,为人民空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准备了骨干。
1949年3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组建军委航空局,统一领导中国人民航空事业。
7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在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机关的基础上,合并军委航空局,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
8月15日,在北平南苑机场正式组建第一个飞行中队。
10月,又增编了一个空运分队。
11月11日,空军领导机关奉命宣布成立,并随之确立了“在陆军基础上建设空军”的方针和先办航校、后建部队的原则。
从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以从陆军调来的建制部队、优秀指挥员和原东北航校的人员为骨干,吸收了一批知识分子和原国民党航空技术人员参加,新办的第一批6所航校先后开学,加紧培训航空学员。
1950年6月,以航校第一期速成班毕业学员为主,组建了由歼击、轰炸、强击、侦察、运输等航空兵师、团和新的航空院校,并以各大军区航空处为基础,成立了各军区空军领导机关。
1957年,防空军与空军合并,空军编成中增加了高射炮兵、雷达兵等兵种。
建国后解放军各军的历史沿革一、1955年全军授衔时据有关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于1950年、1952年、1954-1955年先后进行了三次精简整编。
到1955年9月授衔时,全军还有39个军的番号,其中陆军34个军(在国内27个军、在朝鲜的志愿军7个军),空军4个军,防空军1个军。
1955年全军授衔时陆军共有34个军的番号:1、12、13、14、15、16、20、21、22、23、24、26、27、28、31、38、39、40、41、42、43、46、47、50、54、55、60、63、64、65、66、67、68、69。
空军有4个军的番号:2、3、4、5。
防空军有1个军的番号:1。
六大军区和志愿军所辖陆军的军是:西南军区:13、14军;华东军区:12、20、22、26、27、28、31、60、67军;中南军区:15、41、42、43、47、55军;华北军区:24、63、65、66、69军;东北军区:38、39、40、46、64军;志愿军:1、16、21、23、50、54、68军。
空军:空2、3军(东北军区)、空4、5军(华东军区)。
防空军:1军(华东军区)。
二、60年代初期55—56年,随着行政区的变化,全军由六大军区调整为十三个大军区:即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武汉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福州军区、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成都军区、新疆军区、西藏军区、内蒙古军区。
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志愿军全部撤回国内。
至60年代初期,全军陆军有33个军的番号,大军区所辖陆军的军是:沈阳军区:16、23、38、39、40、46、50、64军;北京军区:21、24、63、65、66、69军;南京军区:12、20、27、60、68军;武汉军区:1、15军;济南军区:26、67军;福州军区:28、31军;成都军区:13、54军;昆明军区:14军;广州军区:41、42、43、47、55军。
58年,22军撤消番号,整编为舟嵊要塞区。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我国空军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以及未来展望。
空军,作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使命。
下面,请允许我带领大家走进中国空军的广阔天地。
一、中国空军的发展历程1. 创始阶段(1949年以前)我国空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911年辛亥革命后,我国开始建立自己的航空事业。
1919年,北洋政府设立了航空处,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的起步。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建立了航空学校,培养了一批航空人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
2. 发展阶段(1949年至今)(1)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空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950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架飞机——“初教-5”,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的诞生。
1955年,我国首次参加国际航展,展示了自己的航空实力。
1960年代,我国成功研制出歼-6战斗机,成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战斗机之一。
(2)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空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79年,我国成功研制出歼-8战斗机,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崛起。
19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战斗机,如苏-27、F-16等。
1990年代,我国成功研制出歼-10战斗机,成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四代战斗机。
二、中国空军的辉煌成就1. 技术创新我国空军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成功研制出歼-20、运-20等先进战斗机和运输机,提高了我国空军的作战能力。
2. 装备现代化我国空军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从二代机到三代机的跨越。
目前,我国空军已装备了多种先进的战斗机、预警机、运输机等。
3. 作战能力我国空军作战能力显著增强,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
近年来,我国空军成功执行了多次重大任务,如抗洪救灾、维和行动等。
4. 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空军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空军建立了友好关系。
空军的历史与发展空军,作为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保卫领空和执行战争任务的重要职责。
本文将介绍空军的历史与发展,以展现其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和不断创新的发展。
一、空军的起源空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飞行器发明之初。
著名的莱特兄弟首次成功驾驶飞机于1903年,标志着现代飞行的诞生。
随着飞行技术的逐渐成熟,各国开始认识到飞机在战争中的潜在作用,于是空军开始逐渐成型。
二、空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飞机在战争中得到第一次大规模应用的时期。
双方在空中进行了激烈的争夺,空中优势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空军在侦察、轰炸和空中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战局的制胜利器。
三、空军的发展与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飞行器的性能不断提高,空军也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飞机的速度、航程和载荷能力显著提高,使得空军的作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同时,雷达技术、导弹系统和卫星通信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空军的侦查和指挥能力大幅提升。
四、空军在二战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军再次展示了其决定性的作用。
德国的闪电战战术以空军的制空权为基础,迅速攻占欧洲多个国家。
而在大西洋战场,盟军空军的轰炸打击削弱了纳粹德国的战斗力,为盟军取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空军的现代化与新型作战能力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空军也逐渐走向现代化,并拥有了更多新型作战能力。
无人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空中侦察和打击任务更加准确和安全。
隐形战机的出现增加了空中优势的保持和突然袭击的能力。
太空战略的探索也使得空军具备了全球定位和通信的能力。
六、空军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战争形态的变化,空军在未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无人机、高超音速飞行器和太空武器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使得空军具备更强大的作战能力。
同时,空中作战和网络战的结合将使得空军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战争威胁。
七、结语空军作为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历史和发展意义。
从飞机的发明到现代化的空军力量,空军在战争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航空史料组建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郭贵保 1950年初,败退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在美国唆使下,凭借其海、空军,利用台湾、定海、岱山等军事基地,从空中和海上对我华东各大城市、重要交通线进行轰炸、封锁及其他破坏活动。
为了加强华东地区的防空力量,有力地打击国民党的空中袭扰,保卫东南沿海,保卫大上海,该年5月9日,我党中央、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空军的上报方案,决定以各航校速成班毕业的空、地勤学员为骨干,在华东地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即空军第4混成旅。
关于空军第4混成旅的番号确定,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说:“我考虑了很久,还是叫第4旅好。
我们要效仿毛主席的做法,他在井冈山创建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部队时,开始就叫红四军,没有叫红—军嘛!我看应叫‘空军第4旅’这里有一个继承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的问题,也有利于这支部队建设。
”刘司令员又说:“这个部队是由拉—11螺旋桨式歼击机,图—2轰炸机、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伊尔—10强击机等4个机种混合组编而成的。
”“前来我国协助我军在华东地区防空的苏联空军巴基斯基中将率领的空军部队叫混合集团军,因此,我们这支部队的名称也叫做空军第4混成旅。
这个名称,是我与总政治部罗荣桓主任一起研究定的。
”空军第4混成旅,当时对外代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平洋部队”。
1950年6月19日,该旅在南京正式成立。
8月8日移驻上海龙华机场。
旅部机关是以原步兵第90师的师部为基础组建的。
空军领导考虑到第一支航空兵部队,样样都要从头做起,并且要为今后大批组建部队和培训干部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必须准备强有力的干部来担任旅、团的主要领导。
经中央军委批准:旅长是渡长江、战上海的猛将,三野27军军长,后任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兼任,调空军第二航空学校政治委员李世安任旅政委,周长胜、刘善本、王志增任副旅长,王香雄任参谋长,谢锡玉任政治部主任。
旅机关设有司令部(辖5个科)、政治部(辖3个科和1个翻译室)、后勤供应处和航空工程处。
中国空军为何空一师在人民解放军空军建立很长一段时间里,航空兵部队不断发展壮大,但一直没有空军“第一师”这个番号。
为什么长时间空缺此番号?它是什么时候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中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番号由“一”变成“四”,缘于刘亚楼一番话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加强华东地区的防空力量,抗击退居台湾的国民党空军对上海等大城市和华东沿海地区的轰炸,并为解放台湾作准备,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华东地区组建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队。
1950年4月的一天,时任空军第二航空学校政委的李世安,突然接到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电话,要他马上到北京来谈话。
见面后,刘亚楼对李世安说:军委决定调你去华东地区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队,你当政治委员,方强同志任旅长(未到职)。
李当即表示服从组织决定。
刘紧接着问他:新组建的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你看是叫第一旅好呢,还是叫第四旅好?李世安说:数一个数,编一个序列,都是从一开始的,新组建的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当然是叫第一旅好。
刘亚楼笑了笑说:我已考虑了很久,还是叫四旅好。
叫“第一”容易产生“老子天下第一”骄傲自满情绪。
我们要效仿毛主席的做法,他在井冈山创建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部队时,开始就叫红四军,没有叫红一军嘛!我看应叫空军第四旅,这里有一个继承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的问题,这样有利于这支部队的建设。
李世安听了刘亚楼的一席话,深受启发,回答说:司令员讲得好,我没有考虑这么多,没有想到还有个继承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的问题,这样叫意义就更大了。
刘亚楼说:这个部队是由4个机种混合组编而成的,来我国的苏联巴基斯基空军部队叫混成集团军,因此,我们这支部队的名称也可叫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混成旅。
这个名称是我与总政罗荣桓主任一起研究确定的(该旅当时对外代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平洋部队”)。
由此,人民解放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的番号就定了下来。
1950年6月19日,混成第四旅在南京正式成立。
空军各师国土防空战绩空1师空1师是我军最早组建的航空兵师,1956年由空4师改称空1师,其装备也是全军最好的,1959年就装备了米格19,并参加了国庆10周年阅兵,进入90年代后该师所属的3个团先后换装了代表国产最高水平的3种歼击机,形成了高中低搭配的格局,特别是去年底*团改装了我国自己生产的先进战机,这标志着该师的装备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它在国土防空中的战绩并不出色,只在60年代击落了3架美制无人机,具体情况如下:1964年11月15日,空1师中队长徐开通驾驶歼6在雷州半岛上空首次击落无人机1架。
1965年1月2日,空1师副中队长张怀连在广西灵山地区上空击落无人机1架。
1965年4月18日,空1师中队长张怀连又击落无人机1架。
空2师空2师是我军组建时间最早的航空兵师之一,由混成4旅的拉11团为基础建立。
50至60年代长期担负上海地区的空防任务,60年代末南调,现在他们装备了最新型歼击机,是重点建设部队之一。
近年来他们刻苦训练把新装备的先进性能充分发挥了出来,在全空军中率先实现了全疆域到达、全领空升空、全天候作战,今年2月《空军报》曾在一篇题为“南国奋飞着一支空中劲旅”的通讯中详细解释了该师的事迹。
50年代他们曾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同时也有过令人痛心的失误。
以下是详细情况:1952年9月20日,空2师飞行员何中道、李永年在上海地区上空击落美空军B-29飞机1架,这是空军在国土防空作战中第一次击落敌机。
1952年11月22日,空2师6团击伤美PB4Y2飞机1架。
1953年4月23日,空2师6团飞行员宋中文在上海东南上空击落国民党空军P-2V飞机1架。
1953年7月25日,空2师飞行员梁宝海击落美空军F-47飞机1架。
1953年7月23日,空2师4团飞行员赵旭、韩光荣在广东万宁正南海面错把英国C-54运输机1架击落,造成了政治、外交和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7月26日,空2师2架为油轮护航的拉11被美航母舰载机12架围攻而遭击落。
中国空军的起源和成长中国空军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末的北伐战争时期。
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国空军从起初的一支小规模部队逐渐成长为现代化的空中作战力量。
本文将对中国空军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现代化建设进行探讨。
一、起源中国空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末期的北伐战争时期。
当时,为了提高战斗力,中国国民革命军成立了航空队,并租借了苏联的飞机和飞行员来提供支援。
1924年,中国第一架军用飞机“风行者号”正式入役,标志着中国空军的起步。
二、初创阶段在建军初期,中国空军主要面临着装备落后、技术薄弱的困境。
尽管如此,中国空军在1925年至1937年的抗日战争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中国空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作战理论和战术。
三、现代化建设中国空军的现代化建设起源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空军开始接收苏联的援助和装备,并逐步实现了空军军事技术的现代化。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空军逐渐从陆基防御向任务多样化、作战全域化、综合军事行动转变。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空军加大了对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并致力于发展新的战略空军能力。
中国空军也逐渐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提升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
如今,中国空军已具备远程打击、空中侦察、空中加油、空中指挥、空中轰炸等多种能力,并参与了诸多国内外的军事行动。
四、现代化发展成果中国空军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装备现代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中国自主研发了多型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等先进飞机,并且可以自主生产和供给。
其次,中国空军加大了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航空专家和飞行员。
同时,中国空军也注重科学技术的创新,积极发展空中电子战和无人机技术。
这些成果为中国空军提供了强大的作战力量和保障。
五、未来展望中国空军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中国空军为何空一师在人民解放军空军建立很长一段时间里,航空兵部队不断发展壮大,但一直没有空军“第一师”这个番号。
为什么长时间空缺此番号?它是什么时候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中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番号由“一”变成“四”,缘于刘亚楼一番话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加强华东地区的防空力量,抗击退居台湾的国民党空军对上海等大城市和华东沿海地区的轰炸,并为解放台湾作准备,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华东地区组建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队。
1950年4月的一天,时任空军第二航空学校政委的李世安,突然接到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电话,要他马上到北京来谈话。
见面后,刘亚楼对李世安说:军委决定调你去华东地区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队,你当政治委员,方强同志任旅长(未到职)。
李当即表示服从组织决定。
刘紧接着问他:新组建的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你看是叫第一旅好呢,还是叫第四旅好?李世安说:数一个数,编一个序列,都是从一开始的,新组建的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当然是叫第一旅好。
刘亚楼笑了笑说:我已考虑了很久,还是叫四旅好。
叫“第一”容易产生“老子天下第一”骄傲自满情绪。
我们要效仿毛主席的做法,他在井冈山创建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部队时,开始就叫红四军,没有叫红一军嘛!我看应叫空军第四旅,这里有一个继承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的问题,这样有利于这支部队的建设。
李世安听了刘亚楼的一席话,深受启发,回答说:司令员讲得好,我没有考虑这么多,没有想到还有个继承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的问题,这样叫意义就更大了。
刘亚楼说:这个部队是由4个机种混合组编而成的,来我国的苏联巴基斯基空军部队叫混成集团军,因此,我们这支部队的名称也可叫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混成旅。
这个名称是我与总政罗荣桓主任一起研究确定的(该旅当时对外代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平洋部队”)。
由此,人民解放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的番号就定了下来。
1950年6月19日,混成第四旅在南京正式成立。
33Page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司令员刘亚楼,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萧华。
1950年6月19日,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在南京组建,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混成旅。
几个月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以下简称“志愿军空军”)赴朝参战。
不久,中国组建由刘震为司令员的志愿军空军司令部。
随后,中朝又联合组成了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简称“空联司”,由刘震任司令员,中朝双方各一人任副司令员,统一指挥中朝空军。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空军在几个月内突击组建了17个航空兵师,如此快的速度在世界空军建设史上都是罕见的,这也是朝鲜战场的严峻形势逼出来的。
很快,志愿军空军就有9个驱逐机师(战斗机师)和2个轰炸机师可以赴朝参战了。
最先接到作战命令的是志愿军空四师。
1950年12月15日,志愿军空四师师长方子翼率二十八大队出征,飞抵安东浪头基地后,便同驻在安东的苏军空军师师长巴什盖维奇协商拟定作战计划。
1951年1月21日,志愿军空军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空战。
上午,雷达发现美军数批约20架F-84型飞机,正沿平壤、新安州一线轰炸铁路,企图截断志愿军后方运输线。
苏军空军巴什盖维奇师长令其二十九团出动8架飞机截击,方子翼令二十八大队大队长李汉率6架飞机跟随友军8架飞机迎敌。
李汉为了争取在友军前面发现敌机,在高度不足3000米时就率我军6架战机出航过江。
编队接近新安州时,他们发现敌机正以4机为单位在1000米高度上攻击清川江大桥。
李汉热血沸腾,大吼一声“攻击”,加大油门冲向敌机。
结果,6架飞机立刻陷入20架敌机的重围,双方纠缠在一起。
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空战经验的中国空军飞行员临危不惧,以寡敌众,那猛冲猛打的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把训练有素的美军飞行员搞蒙了。
经过一番苦斗,李汉迂回到4架敌机左后侧400米处,用固定光环瞄准其带队长机,3炮齐发。
敌长机拉出黑烟,斜着机翼仓皇而遁,其他敌机见势不妙,转身就逃。
中国空军为何空一师在人民解放军空军建立很长一段时间里,航空兵部队不断发展壮大,但一直没有空军“第一师”这个番号。
为什么长时间空缺此番号?它是什么时候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中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番号由“一”变成“四”,缘于刘亚楼一番话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加强华东地区的防空力量,抗击退居台湾的国民党空军对上海等大城市和华东沿海地区的轰炸,并为解放台湾作准备,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华东地区组建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队。
1950年4月的一天,时任空军第二航空学校政委的李世安,突然接到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电话,要他马上到北京来谈话。
见面后,刘亚楼对李世安说:军委决定调你去华东地区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队,你当政治委员,方强同志任旅长(未到职)。
李当即表示服从组织决定。
刘紧接着问他:新组建的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你看是叫第一旅好呢,还是叫第四旅好?李世安说:数一个数,编一个序列,都是从一开始的,新组建的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当然是叫第一旅好。
刘亚楼笑了笑说:我已考虑了很久,还是叫四旅好。
叫“第一”容易产生“老子天下第一”骄傲自满情绪。
我们要效仿毛主席的做法,他在井冈山创建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部队时,开始就叫红四军,没有叫红一军嘛!我看应叫空军第四旅,这里有一个继承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的问题,这样有利于这支部队的建设。
李世安听了刘亚楼的一席话,深受启发,回答说:司令员讲得好,我没有考虑这么多,没有想到还有个继承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的问题,这样叫意义就更大了。
刘亚楼说:这个部队是由4个机种混合组编而成的,来我国的苏联巴基斯基空军部队叫混成集团军,因此,我们这支部队的名称也可叫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混成旅。
这个名称是我与总政罗荣桓主任一起研究确定的(该旅当时对外代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平洋部队”)。
由此,人民解放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的番号就定了下来。
1950年6月19日,混成第四旅在南京正式成立。
中国空军为何空一师在人民解放军空军建立很长一段时间里,航空兵部队不断发展壮大,但一直没有空军“第一师”这个番号。
为什么长时间空缺此番号?它是什么时候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中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番号由“一”变成“四”,缘于刘亚楼一番话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加强华东地区的防空力量,抗击退居台湾的国民党空军对上海等大城市和华东沿海地区的轰炸,并为解放台湾作准备,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华东地区组建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队。
1950年4月的一天,时任空军第二航空学校政委的李世安,突然接到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电话,要他马上到北京来谈话。
见面后,刘亚楼对李世安说:军委决定调你去华东地区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队,你当政治委员,方强同志任旅长(未到职)。
李当即表示服从组织决定。
刘紧接着问他:新组建的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你看是叫第一旅好呢,还是叫第四旅好?李世安说:数一个数,编一个序列,都是从一开始的,新组建的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当然是叫第一旅好。
刘亚楼笑了笑说:我已考虑了很久,还是叫四旅好。
叫“第一”容易产生“老子天下第一”骄傲自满情绪。
我们要效仿毛主席的做法,他在井冈山创建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部队时,开始就叫红四军,没有叫红一军嘛!我看应叫空军第四旅,这里有一个继承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的问题,这样有利于这支部队的建设。
李世安听了刘亚楼的一席话,深受启发,回答说:司令员讲得好,我没有考虑这么多,没有想到还有个继承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的问题,这样叫意义就更大了。
刘亚楼说:这个部队是由4个机种混合组编而成的,来我国的苏联巴基斯基空军部队叫混成集团军,因此,我们这支部队的名称也可叫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混成旅。
这个名称是我与总政罗荣桓主任一起研究确定的(该旅当时对外代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平洋部队”)。
由此,人民解放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的番号就定了下来。
1950年6月19日,混成第四旅在南京正式成立。
旅部以第三野战军第三十军九十师师部为基础,加上空军司令部和华东航空处抽调的100多名干部,共300多人组成。
先驻南京,后转驻上海龙华机场。
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兼任旅长,李世安任政治委员,刘善本等3人为副旅长。
旅机关设有司令部,辖作战、侦察、通信、管理、机要5个科;政治部,辖组织、宣传、保卫3个科和1个翻译室;后勤供应处和航空工程处。
旅下辖4个团和4个供应大队(也是团级单位),全旅共有3500多人。
当时,混成第四旅是解放军唯一的一支航空兵部队,全国的战斗机几乎全都集中到这支部队来了,机型五花八门:有歼击机,有强击机,还有轰炸机;有喷气式的,也有螺旋桨式的。
有的机种数量多达几十架,有的只有几架,可以说是我国当时所有战斗机的大汇集,是各型号战斗机的“大拼盘”。
如:十团装备乌拉-9飞机3架,雅克-17飞机4架,米格-15飞机38架,这是解放军空军第一个装备喷气式歼击机的战斗团;十一团装备乌拉-9飞机4架,拉-11飞机39架;十二团装备飞机39架,均为杜-2轰炸机;十三团装备的飞机均为强击机,其中接收苏军的伊尔-10飞机25架,原有乌伊尔-10飞机3架。
混成第四旅几经演变,但番号一直为“第四”混成第四旅组建后,由于飞机的机型多,人员新,许多人来自陆军部队,对航空业务非常陌生,给训练带来了很大困难。
加之苏联巴基斯基空军部队将于10月回国,中央军委指示:“华东空司应用一切方法保证这一接收和教育之任务圆满完成,利用3个月的时间把苏军同志的技术本领学到手。
”刘亚楼明确要求:一定要把部队建设好,带出好作风;要抓紧训练,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成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
于是,在旅成立之初,部队就掀起了突击训练的高潮。
从旅领导到每个指战员,都拿出了顽强拼搏的精神,刻苦认真地学习、训练。
几乎所有的人白天训练后,到晚上十一二点还在背术语、记数据、练动作,克服了种种困难。
通过3个月的紧张训练,100多名飞行员中有91人放了单飞,50人能在昼间简单气象条件下执行单机、双机编队和中队编队的作战任务。
另外,还培养了7名能带飞的教员,机场的其他业务工作也基本过了关。
10月13日至17日,混成第四旅与苏联巴基斯基空军部队正式进行了交接工作。
从10月19日零时起,混成第四旅开始单独担负保卫上海的防空任务,成为解放军空军第一支具有作战能力的部队,指战员们终于迈出了从陆军到空军的决定性一步。
装备驱逐机、歼击机的十团、十一团担任了战斗值班,装备轰炸机的十二团参加了南京军事学院组织的抗登陆演习。
这次演习是解放军空军第一次协同配合陆军部队进行的实战性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
刘伯承院长在讲评中,赞扬“空军能准时到达,队形严整”。
1950年10月1日,十二团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国庆空中受阅。
在刘善本的指挥下,19架杜-2飞机和空军独立第一驱逐大队的9架拉-11飞机,以9机编队和3机编队的队形,两次通过天安门上空,获得圆满成功。
混成第四旅作为空军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由于在部队建设上取得了突出成绩,成为空军部队扩编发展的骨干力量,该旅在编制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十一团、十二团、十三团以及一些旅领导干部被陆续抽调出去,先后组建起5支航空兵部队(空二师、四师、五师、八师、十师)。
旅部机关和第十团于1950年10月底从上海转抵辽阳,准备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此时的混成第四旅,已经变为一支歼击机部队,但番号仍为“第四旅”。
1950年10月31日,经毛泽东批准,空军部队由旅改师。
刘亚楼指示,旅改师后,混成第四旅番号序列不变,改称空军第四师。
师长为方子翼,政委仍为李世安。
为了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保卫祖国领空,空军部队加速扩编。
1950年10月5日在沈阳成立歼击第三旅后,各机种的航空兵部队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建立。
其扩编大致分五个阶段:1950年11月下旬至12月23日,组建了装备强击机的第五师,装备歼击机的第二、六、七、九、十二师,装备轰炸机的第八师;1951年1月上旬至5月,组建了装备轰炸机的第十师,装备强击机的第十一师,装备运输机的第十三师,装备歼击机的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师;1951年9月至1952年5月,组建了装备歼击机的第十九、二十一、二十四师,装备轰炸机的第二十、二十三、二十五师,装备强击机的第二十二师和装备侦察机的独立第一、第二团,装备运输机的独立第三团;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组建了装备歼击机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师,装备强击机的第二十八师,装备轰炸机的独立第四团,同时开始将每师二团制逐步扩编为三团制;1953年底至1954年初,组建了装备歼击机的第二十九师,装备侦察机的独立第三团。
至此,解放军空军已有28个航空兵师、70个航空兵团,各型飞机3000多架,形成了一支航空兵种类初步齐全、具有一定战斗力的空中力量,整个空军的建设已初具规模。
此时,虽然空军部队的番号序列已经排到第二十九师,但仍然空缺着“空一师”的番号。
抗美援朝建功勋,“空一师”番号终确定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年轻的人民空军后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的名义奉命参战。
初创时期的人民空军,不仅飞行员飞行时间短,驾驶技术不熟练,更没打过空战,而美国空军大都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飞行员。
然而,解放军空军发扬敢打必胜的精神,不畏强敌,奋勇拼搏,取得了辉煌战绩。
在两年的时间里,志愿军空军共有10个歼击师21个团、2个轰炸师3个大队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共起飞2457批26491架次,实战366批4872架次,有373名飞行员向敌机开炮,212名飞行员击落、击伤敌机。
共击落美机和参加朝鲜战争的其他国家空军的飞机330架,击伤95架,其中绝大部分是美机。
我空军被击落231架,被击伤151架,牺牲116名飞行员,涌现出大批为后人所熟知的战斗英雄。
最早参加抗美援朝、战绩最突出的空军部队是“空三师”和“空四师”,两师都受到过毛泽东的亲自嘉勉。
“空三师”于1951年10月开始两次轮番参战,是志愿军空军部队中“战绩大、打得好”的一支过硬部队。
在历时一年多时间里,共起飞255批3465架次,实战52批776架次,击落敌机87架、击伤27架,涌现出击落、击伤敌机29架的“王海大队”,击落、击伤敌机17架的“赵宝桐中队”等61个立功单位,以及英雄、模范、功臣1113人。
1952年2月1日,毛泽东看到该师的情况报告后,亲笔写下了“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的批语。
“空四师”是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支参加抗美援朝的部队。
参战伊始,刘亚楼司令员为其制定了“慎重初战”,“从实战中锻炼,在战斗中成长”的指导原则。
该师按照部队序列,十团二十八大队接受了第一批实战锻炼的任务。
1951年1月21日,“空四师”迎来了第一次空战。
雷达发现,数批敌机在平壤以北沿铁路线活动。
苏军出动8机,我二十八大队出动8机迎敌。
大队长李汉先于友军接敌,率队迂回到敌机后面,在距敌400米处用固定光环瞄准射击,敌机纷纷向黄海上空逃去。
后经射击照相胶卷判定,击伤敌F-84飞机1架。
这是“空四师”首战首次击伤敌机,也是志愿军空军第一次取得的空战胜利。
空军领导对初次空战的胜利非常重视,专门发来电报指出:这次空战,“证明年轻的中国人民空军是能够作战的,是有战斗力的”。
在初次空战胜利的鼓舞下,二十八大队在23日和29日又取得两次空战的胜利。
23日打了一次反封锁反轰炸的较大空战。
当日晨,美军30多架F-84轰炸机在几十架F-80战斗机的掩护下,偷袭我新义州阵地的3个机场;10多架F-80战斗机窜到我浪头机场上空,封锁跑道,压制我机起飞。
苏联友军和我二十八大队强行起飞,编队尚未集合就将敌机击退,并追到新义州上空,同几十架敌机展开了激烈的空战。
空战打了半个多小时,敌我双方均未损失。
这次空战之所以称是一次胜利,一是美军空军反应强烈,认为“这是(朝鲜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的空战”,但没占到便宜。
二是我方虽无战果,但收获不小,支援了友军,保卫了目标,锻炼了自己,取得了经验。
29日,二十八大队起飞迎击在清川江桥地区活动的敌机。
李汉率8架飞机利用阳光隐蔽接敌,并展开攻击。
在敌机逃散时,李汉咬住敌3号机,距300米开炮将其击落。
在机动飞行中又向另一架敌机进行射击,并将其击伤。
二十八大队10天打三仗,取得击落、击伤敌机3架的战绩,实现了空军党委“坚决打好第一仗”的要求,打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后来的作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由于我机和友机对敌机敢于打大空战和频繁出击,迫使美机的活动退到平壤以南,清川江以北成为苏制米格飞机的天下。
美国空军不得不承认,米格飞机在清川江和鸭绿江之间几乎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这一空域被称为“米格走廊”。
在以后的战斗中,“空四师”与美军的空战越打越大,也越打越好。
1951年9月25日、26日、27日,连续进行了三天大规模的空战,双方各出动了100多架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