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教版)】土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9.06 KB
- 文档页数:3
《土壤》教学设计(2课时)1.教材分析本课选用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中“土壤”这一节的内容进行UbD模式指导下的地理教学设计。
选用“土壤”这一节的原因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旧教材没有将“土壤”这部分内容单独列为一个小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通常也只是简单带过,而在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土壤”成为单独的一节内容。
基于UbD模式的地理教学设计主要分为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确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规划设计教学过程这三个阶段。
【第一课时】观察土壤1.导入教师活动:播放一则有关土壤与植物生长的视频,回顾上一节课所教的“植被”这节内容,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导入。
学生活动:结合视频内容及教师提示展开思考。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植被与土壤密切联系起来,体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新课讲授教师活动:用投影仪展示几张土壤的照片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土壤的概念。
学生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听教师讲解并在教材上做好批注。
设计意图:让学生给土壤下定义,而不是直接向学生灌输土壤的概念,符合UbD模式所倡导的“追求理解的学习”理念。
教师活动:拿出课前准备的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土壤教具,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学生活动:观察土壤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向学生讲授土壤观察方法。
设计意图:运用直观教具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最直观的感受。
3.活动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教学楼下观察土壤,并做好记录,课后各小组整理好本组成员的观察记录后上交。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到室外观察土壤并做好记录,课后将观察记录交给教师。
设计意图:让学生到室外亲身观察,应用与检验书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4.课堂小结教师活动:请一位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点评。
学生活动: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及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导入教师活动:请一位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土壤》教学方案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了解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和剖面结构。
2.运用图文资料,结合观察活动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并据此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3.结合实例,了解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途径,体会养护土壤的重要性。
4.通过案例分析,明确人类活动与土壤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及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土壤的合理利用方式。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教学难点】1.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2.说明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师: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
出示图片:亚马孙河流域的土壤师:据研究,这种黑色的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
当地人用生物炭改良贫瘠的土壤,可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你能举出改良土壤的其他案例吗?生:(可能的答案)我国南方地区红壤改良、华北地区盐碱地的改良……师:可见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可以对其产生影响,还有哪些要素能够影响土壤的形成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开始学习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功能和养护等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板书)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土壤出示图片:土壤形成过程示意图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片,并思考回答:示意图中提到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生:(可能的答案)岩石、植物、降水、时间……板书:环境(绘制箭头由环境到土壤,箭头上书写综合作用;绘制箭头由土壤到环境,箭头上书写组成要素)师:大家说的很好,土壤既是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很多。
除了大家刚刚提到的几个要素之外,还有哪些要素可能会影响土壤的形成呢?生:(可能的答案)地形、人类活动……出示图片:四川盆地紫色岩石与土壤照片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片中岩石与土壤的颜色,试着推测一下岩石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的呢?生:(可能的答案)岩石破碎后逐渐变成细小颗粒……师:大家给出了自己的推测,我们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试着寻找一下结论,看看与大家的推断是否一致。
土壤》教学方案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了解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和剖面结构。
2.运用图文资料,结合观察活动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并据此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3.结合实例,了解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途径,体会养护土壤的重要性。
4.通过案例分析,明确人类活动与土壤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及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土壤的合理利用方式。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教学难点】1.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2.说明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第 2 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师: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
出示图片:亚马孙河流域的土壤师:据研究,这种黑色的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
当地人用生物炭改良贫瘠的土壤,可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你能举出改良土壤的其他案例吗?生:(可能的答案)我国南方地区红壤改良、华北地区盐碱地的改良……师:可见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可以对其产生影响,还有哪些要素能够影响土壤的形成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开始学习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功能和养护等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板书)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土壤出示图片:土壤形成过程示意图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片,并思考回答:示意图中提到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生:(可能的答案)岩石、植物、降水、时间……板书:环境(绘制箭头由环境到土壤,箭头上书写综合作用;绘制箭头由土壤到环境,箭头上书写组成要素)师:大家说的很好,土壤既是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很多。
除了大家刚刚提到的几个要素之外,还有哪些要素可能会影响土壤的形成呢?生:(可能的答案)地形、人类活动……出示图片:四川盆地紫色岩石与土壤照片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片中岩石与土壤的颜色,试着推测一下岩石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的呢?生:(可能的答案)岩石破碎后逐渐变成细小颗粒……师:大家给出了自己的推测,我们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试着寻找一下结论,看看与大家的推断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