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范仲淹救灾》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题)
- 格式:docx
- 大小:19.85 KB
- 文档页数:4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含答案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杨最,字殿之,射洪人。
正德十二年进士。
授工部主事。
督逋①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
尚书李鐩②劾之,有诏复往。
最乃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徵③。
历郎中,治水淮、扬。
值世宗即位,上言:“氾光湖④西南高,东北下。
运舟行湖中三十余里。
而东北提岸不逾三尺,雨霪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监城、兴化、通、泰良田悉遭其害。
宜如往年白圭修筑高邮康济湖,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提为外障可百年无患,是为上策……”出为宁波知府。
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
累迁贵州按察使,入为太仆卿。
(选自《明史·列传·卷九十七》,有删节)【注】①逋(bū):拖欠,这里指收取拖欠税收。
②李鐩(suì)、白圭:人名。
③徵(zhēng):同“征”,征收。
④氾光湖(fàn),湖名。
5.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
A.不以.物喜民以.为便B.极陈.岁灾民困状杂然而前陈.者C.是为上策.策.之不以其道D.良田悉.遭其害悉.如外人7.翻译下列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
8.★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5.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6.D 7.(1)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2)他奉命到山西督征赋税,同情百姓贫困,不等上报朝廷减免赋税就立即返回。
《岳阳楼记》(范仲淹)三年中考真题一、(07广西崇左)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若夫淫雨霏霏(连绵的雨) B.薄暮冥冥(昏暗)C.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景色)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概的景观)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10.概括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2分)11.第④段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分别照应哪些语句?(4分)(1)“不以物喜”照应:(2)“不以己悲”照应:12.《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不衰的名篇,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二、(07广西贵港)与下文对比阅读【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旷日:荒废时日。
8.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 2 分)A.薄暮冥冥薄:迫近B.沙鸥翔集集:集合C.人不对对:回答D.家富则市得良犬市:买9.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 ( 2 分)A.屋舍俨然B.满目萧然C.百事也尽然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10.翻译下面句子。
(4 分)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11.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4 分)12.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
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
(2 分)杜甫顾炎武周恩来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2 分)A.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
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2019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辽宁沈阳郭老师编校一、积累与运用(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阻.碍(zǔ)勉强.(qiáng)肆.虐(sì)花团紧.簇(jǐn)B.栖.息(qī) 阔绰.(chuò)简陋.(lòu)风尘仆.仆(pú)C.寻觅.(mì)凝.固(níng)热衷.(zōng)如视.重负(shì)D。
狼藉.(jí)热忱.(chén) 花瓣.(bàn)棱.角分明(líng)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不要,也不要说自己没有才能,是你自己荒废了你的天赋。
正确地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坚持不懈地往下走,它会有荆棘, 同样会开出鲜花。
A.怨声载道审视必须而B.怨天尤人审查必须但C.怨声载道审查必然而D.怨天尤人审视必然但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
,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①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②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③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鹜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A.②④①③B。
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D。
①②④③4。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风筝》《孔乙己》《故乡》等鲁迅的作品。
B.《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庄子》则蕴含了深刻的道家思想.C。
《犟龟》《白鹅》《骆驼寻宝记》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童话作品。
D。
《茶馆(第一幕)》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5。
走近名著。
(3分)(1)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写出对应的作品.(1分)①雅乎夫舅舅的萨沙②慈善的工匠格里戈里③主人公私自染了桌布,遭到暴打④母亲去世后,主人公不得不出外谋生作品:《》(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岳阳楼记》《范仲淹传》《渔家傲秋思》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丙】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主要经历:(一)公元1033—1035年,因力挺年轻的宋仁宗而得罪权贵,被贬出京。
又因在苏州任上治水有功,被调回京。
不久因痛斥权相,又被放逐。
(二)公元1040年,西夏连年侵宋,范仲淹被启用承担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渔家傲·秋思》作于此时。
(三)庆历三年(1043),边事稍宁,范仲淹被召回京。
实施新政,政治局面焕然一新。
(四)庆历五年(1045),遭反对派攻击被外放,任所百姓皆安居乐业。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微.斯人(3)既.长(4)去之.应天府12.【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B.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C.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D.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岳阳楼记》《宋史·范仲淹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乙】范仲淹,字希文,少孤甚贫。
日食齑①粥一角,勤苦读书,便以天下为己任。
每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尝谒②相士问云:“能作宰相否?”相士云:“不也。
”再问:“能作名医否?”相士讶之曰:“何前问之高,而今问之卑也?”曰:“惟宰相、名医,可以救人。
”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宋史·范仲淹传》)注:①齑jī:韭菜的细末。
②谒:拜见。
③相士:算命的人。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求古仁人之心求: (2)不以物喜以:(3)日食齑粥一角日:(4)尝谒相士尝: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B.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C.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D.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2)何前问之高,而今问之卑也?9.甲文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哪一句?乙文通过哪两件事表现范仲淹的这一政治抱负?请简要概括。
(5分)答案:(二)(16分)6. (4分)(1)探求(2)因为(3)每天(4)曾经7. (3分)A8. (4分)(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句意正确给1分,“微”翻译正确给1分)(2)为什么之前问那么高的位置,而现在问如此低微(或:卑微)的呢?(句意正确给1分,“卑”翻译正确给1分)9. (5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分)范仲淹少时勤奋读书,就把天下当做自己的责任。
岳阳楼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岳阳楼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一」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完成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任选两小题)①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____________②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③环滁皆山也:____________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日星隐耀,山岳潜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四段写景是为了表达哪两种人的'思想感情?这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是哪类人?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怎样的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持、执②属通嘱③环绕④反通返2.①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岳阳楼记》中考阅读理解与答案《岳阳楼记》中考阅读理解与答案《岳阳楼记》中考阅读理解(一) 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完成1-4题。
( 12 分)1、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A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人持汤沃(《送东阳马生序》)B .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C .前人之述备矣属予作文以记之.D .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论战》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 2 分)(1)薄.暮冥冥 ( ) (2)多会于.此 ( )(3)春和景.明 ( ) (4)不以. 物喜 ( )3、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 分)①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4、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 分)答:5、《岳阳楼记》中写到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我们的当今社会有没有像古仁人那样为了他人或工作,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人物?请举出一例,并对他(她)的精神作简评。
( 2 分)答案:1、(2分)B 2、(2分)(1)迫近 (2)在,到 (3)日光 (4)因,因为3、(4分) ① 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 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或“除了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4、(2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2分)无固定答案。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8题。
(10分)6、请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去国怀乡( ) (2)春和景明 ( )7、请用现代汉语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8、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2分) 答案:6.(1)离开1分。
(2)日光,1分7.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担忧;处在偏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
《岳阳楼记》中考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辑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6分)岳阳楼记范仲淹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前人之述备矣()(2)连月不开()(3)薄暮冥冥()(4)至若春和景明()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11.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
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分)迁客骚人的情:古仁人的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12.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4分)9.(4分)(1)详尽(2)放晴(3)迫近(4)日光(各1分)10.(4分)(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安居乐业),许多已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分)(2)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说坏话、害怕坏人的批评指责。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宋史范仲淹传》含答案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
王举正③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④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⑤参知政事。
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
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
下文“元昊”,为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
②枢密副使:官职名。
③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
同句“举正”亦指此人。
④固:坚持,执意。
⑤除:拜官授职。
4.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
(标注两处)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2)微.斯人微.:(3)遂.改参知政事遂.:(4)命.为陕西宣抚使命.: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7.请简要概括【乙】文写了范仲淹的哪些事?8.✬请结合【甲】【乙】两文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的内涵。
【答案】4.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5.(1)求:探求(2)微:如果没有(3)遂:于是(4)命:任命6.(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因此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7.(1)治军、治边有方,使外敌不敢犯其境,人心安定。
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荡漾.(yàng)婆娑.(shuō)隽.妙(juàn)眼花瞭.乱(liáo)B.岑.寂(cén)贮.藏(chǔ)清晰.(xī)小提.大做(tí)C.恻.隐(cè)虔.诚(qián)哺.育(pǔ)因地治.宜(zhì)D.晨曦.(xī)热忱.(chén)骊.歌(lí)余音绕梁.(liáng)【答案】1.D【解析】此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
A婆娑(suō),眼花缭乱;B 贮藏(zhù),小题大做(tí);C.哺育(bǔ),因地制宜(zhì)。
婆娑:[pósuō]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如:婆娑起舞。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例:《小湖秋色》秋色里的小湖,小湖里的秋色,——岸在水里小憩。
——水在岸上漾波。
风来也婆娑,风去也婆娑。
湖边稀垂柳,湖中鱼儿多。
——小湖什么都说了。
——小湖什么都没说。
眼花缭乱:拼音是yǎn huāliáo luàn。
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了。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了。
”选自沈石溪《斑羚飞渡》:“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间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贮藏:读音:zhùcáng。
意思与解释:1.储藏。
2.指储藏物。
3.有计划的保存物品。
(2).指储藏物。
张天翼《大林和小林·我真想吃》:“唧唧就一点也不客气,尽量吃一个饱,把蜜蜂所有的贮藏吃掉了三分之一,把蚂蚁所有的贮藏吃掉了一半。
全国各省市《岳阳楼记》中考试题全解析全国各省市《岳阳楼记》中考试题全解析安顺市(xx贵州省)二、阅读能力考查.〔 60 分)(一)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完成10-14题.( 12 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0 、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人持汤抚灌(《送东阳马生序》 )B .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 .前人之述备矣属予作文以记之D .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 分)( 1 )薄暮冥冥 ( 2 )多会于此( 3 )春和景明 ( 4 )不以物喜1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 分)①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13 、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 分)答:14 、《岳阳楼记》中写到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的当今社会有没有像古仁人那样为了他人或工作,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人物?请举出一例,并对他(她)的精神作简评.( 2 分)10、(2分)B11、(2分)(1)迫近 (2)在,到 (3)日光 (4)因,因为12、(4分)① 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直古帝王亦不能常化①、假令内安,必有外扰。
当今远夷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宁静。
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等共相匡辅。
然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
常得如此,始是可贵也。
”魏征对曰:“自古已未,元首股肱不能备具,或时君称圣,臣即不贤,或遇贤臣,即无圣主。
今陛下明,所以致治。
向若直有贤臣,而君不思化,亦无所益。
天下今虽太平,臣等犹未以为喜,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节选自《贞观政委·慎终第四十》)【注释】①常化:经常消除祸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微.斯人( )(2)盗贼不作.( )(3)治.不忘乱( )(4)孜孜不怠.耳(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然.则何时而乐耶然.安不忘危B.其.必曰亦须思其.终始C.此非朕一人之.力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不以.物喜醒能述以.文者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假令内安,必有外扰。
4.范仲淹和魏征都是一代名臣,请结合文本分析他们的共同品质。
【答案】1.如果没有兴起太平、安定懈怠2.C 3.自古以来的帝王也不能一直实现教化,假使国内安定,也一定会有外部的侵扰。
4.范仲淹和魏征的共同品质有:①心怀天下: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身处何地都忧心百姓和君主;魏征虽处太平之世,仍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孜孜不怠”,关心国家的长治久安。
②忧国忧民: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志向,体现出他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之上;魏征面对天下太平的局面,没有盲目欣喜,而是希望唐太宗保持警惕,不懈怠,同样展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忧虑。
2019 沈阳黑白卷·语文优质大题一、文言文阅读。
(一)(2019 抚本铁辽葫黑白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4题。
(12 分)【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醉翁亭记》)【乙】已乃①延客入观,继以宴娱。
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
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②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③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④?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选自《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注】①已乃:已经建成之后。
柳宗元在永州任职数年之后,新任永州刺史韦宙刚到任,组织人力在城内的一处荒地开挖池沼建起了一座园林,柳宗元为这座园林写了这篇记文。
后文的“公”指韦使君韦宙。
②择:应作“释”,舍弃。
③蠲(juān):免除,除去。
④晓:应作“饶”,富裕。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已乃延.客人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见公之作.属予作.文以记之C.公之因土而得胜.射者中,弈者胜.D.岂不欲家抚而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4 分)(1)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甲】文表现了滁州人怎样的生活状况。
(2 分)(2)试比较【甲】【乙】两文作者写作目的的不同之处。
(2 分)【甲】文写作目的:【乙】文写作目的:一、(一)1.(2 分)A 【解析】A 项“延”,均译为“邀请”;B 项“作”,前者是名词,作品,这里指修建的新堂,后者是动词,译为“创作,写作”;C项“胜”, 前者译为“美好的景观”,后者译为“取胜”;D 项“而”,均是连词,前者表并列,后者表修饰。
中考语文试题:《岳阳楼记》 ( 节选) 阅读中考语文试题是《岳阳楼记》( 节选) 阅读。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挚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 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中考语文试题:《岳阳楼记》( 节选) 阅读【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能够,樯倾楫摧; 夜晚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涛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存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乐滋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但是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
王曰: “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 “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但是不王者,未之有也。
”(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①雪宫: 齐宣王野外玩乐的离宫。
②上: 指统治者。
1. 以下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浊浪排空怀旧空吟闻笛赋B. 不以物喜无从致书以观C. 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D. 非丝非竹不得而非其上者2. 讲解以下语句中的加点词。
(1) 夜晚冥冥(2) 沙鸥翔集3. “王”在古汉语里有不一样样的意思,如《陈涉世家》中,“大楚兴,陈胜王”和“贵爵将相宁有种乎”。
【乙】文结尾“但是不王者,未之有也”中“王”的意思是。
4. 下面与文中“波涛不惊”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阅读选文,完成7~10题。
(14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释】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
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
③敖仓:粮仓。
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B.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C.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7.B
【解析】7.此題考查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暗地,私自/形容词作动词,偏爱;D.发放/指被任用;B.都是“很,非常‘十分”的意思。
所以答案选B。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
(1)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2)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答案8.(1)(他)又重新建选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
(2)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解析】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汪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作”,新建;“日”,每天:“惟”,只;“晏然”,安宁;“徒”,迁移;“惠”,恩惠。
点晴: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握,再适当拓展。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答案9.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解析】9.此题考查文言断句(即加标点)的能力,理解句子意思即翻译是前提,一些技巧是辅助。
本题画波浪线的句子“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翻译为: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意思有三层:救灾、利民、先王功绩,标志性的词语有“因”“此”,在这两个词语前面画“/”即可。
10.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4分)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
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和“C”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
(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
)
【答案10.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发司农之菜;C:募民兴利
【解析】1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A考查的是岳阳楼记的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C考查的是乙文原句。
较为简单。
附【《范仲淹救灾》译文】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
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
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
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
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
”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
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
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
那些从事贸易、
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
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
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
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
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