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资源计划和企业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570.00 KB
- 文档页数:54
第十一章企业资源计划?一、教学要点1、开环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2、闭环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内容。
3、制造资源计划的基本内容。
4、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及其管理思想。
5、开环物料需求计划、闭环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之间的关系。
6、企业资源计划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7、企业资源计划的构成要素。
8、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过程。
9、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及其七项原则。
10、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11、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资源计划的关系。
12、关键名词:开环物料需求计划(MRP)、闭环物料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二、习题(一)填充题1、企业资源计划是在20世纪40-60年代的_________和1980年代的_________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MRP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主要生产计划和生产计划大纲的依据是_________,因此向前又可以扩展到销售管理业务。
4、19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为90年代_________的管理思想,在MRPⅡ的基础上发展出ERP系统。
5、从开环MRP经过闭环MRP直到MRPⅡ,其发展基本上是沿着两个方面延伸,其一是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
6、ERP系统将_________和_________集成到了整个供应链上。
7、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
8、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_________。
9、流程再造是指对企业的观有流程进行_________,然后重新构建新的流程的过程。
10、_________的思想,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11、一般的ERP软件的财务管理模块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两大块。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企业管理的思想,强调对企业的内部甚至外部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一个由Gartner Group 开发的概念,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MRP II)软件。
它将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
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
特别是,ERP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
ERP的关键在于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备的功能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1.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包括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
2.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包括既可支持离散又可支持流程的制造环境;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组合业务过程的能力和国际范围内的应用。
3.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包括在整个企业内采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和用于生产及分析的图形能力。
4.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包括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GUI);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SE),面向对象技术;使用SQL对关系数据库查询;内部集成的工程系统、商业系统、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EDI)。
ERP是对MRPⅡ的超越,从本质上看,ERP仍然是以MRPⅡ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术上却超越了传统的MRPⅡ,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
一、ERP系统的管理思想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MRP II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指的是制造资源计划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生产制造过程中资源和物料的计划系统。
MRP II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项资源、物料和人力的计划安排,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
MRP II系统包含多个模块,包括物料需求计划(MRP)、生产计划(production planning)、采购管理(purchasing management)、库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生产调度(scheduling)、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等模块。
这些模块共同协作,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MRP II系统的实施和应用对企业的生产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协调企业内部的生产资源,降低库存水平,提高交付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MRP II系统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预测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MRP II系统的实施和运作需要企业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为MRP II系统的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企业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和管理流程,确保MRP II系统的顺利运作和有效发挥作用。
MRP II系统是制造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MRP II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深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MRP II系统的实施和应用对企业的生产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协调企业内部的生产资源,降低库存水平,提高交付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职业培训教育网职业人的网上家园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四章第五节讲义1
现代生产管理与控制的方法
一、MRP、MRPⅡ和ERP
(一)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简称MRP)
1.物料需求计划(MRP)概述
20世纪40年代,为解决库存控制问题,人们提出了订货点法。
订货点法能保证稳定均衡消耗情况下物料需求不出现短缺。
现实限制条件:
· 现代生产制造零部件数量成千上万,手工制订计划的工作量很大,效率极低。
· 企业环境条件总在变化,意外情况随时发生,修改计划也很困难。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应用,MRP才逐渐出现,20世纪60年代中期。
· 基本MRP或开环式MRP:没有考虑生产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和采购条件约束,计算出的物料需求的时间可能由于设备、原料或工时等原因无法针对相应物料进行生产。
· 闭环式MRP: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供应商、生产现场取得信息反馈,将采购计划、生产能力计划、车间作业计划等纳入MRP。
2.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原理:“反推法”
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基本原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遵循以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导出所需相关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组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
(2)根据各相关物料的
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确定该物料开始生产(订货)时间。
综述:生产计划推出物料的需求(时间和量),然后再根据订货周期确定订货时间。
3.物料需求计划(MRP)的结构。
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是一种基于客户需求的物料计划制定方法。
它根据生产计划,通过计算各种物料的需求量、库存量和采购量等数据,以达到合理控制库存、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交货能力的目标。
1.物料清单:物料清单是指产品的所有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清单。
通过物料清单,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产品所需的各种物料及其数量。
2.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的生产能力,制定的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确定了产品的生产数量和交货时间。
3.库存记录:库存记录是指记录物料的库存情况,包括库存数量、库存成本等。
通过库存记录,可以准确掌握库存的变动情况,避免库存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发生。
4.需求计划:需求计划是根据主生产计划和库存记录,计算出各种物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
需求计划的制定可以帮助企业掌握物料需求情况,及时采购或调拨物料,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II)是在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对其他生产资源进行计划和调度,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财务资源等。
它的目标是优化生产过程,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制造资源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人力资源计划:人力资源计划是根据生产计划和工作时长,确定所需的人力资源数量和工作时间安排。
通过人力资源计划,可以保证生产线上的工人数量和工作时间的合理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2.设备资源计划:设备资源计划是根据生产计划和设备的生产能力,确定所需的设备数量和生产时间安排。
通过设备资源计划,可以保证设备的合理利用,降低设备的闲置率,提高生产效率。
3.财务资源计划:财务资源计划是根据生产计划和资金预算,确定所需的资金和成本。
通过财务资源计划,可以控制生产成本,实现盈利最大化。
总之,物料需求计划和制造资源计划是企业生产计划制定和执行的重要手段,它们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