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著中的商道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笔者:燕云飞| 机密《商道》之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是兵家谋略的典范之作,它最早见于《南齐书》,语出《王敬则传》,檀道济兵败,用三十六计中最后一计“走为上策”,此后,三十六计便在民间各处流传开来。
在此书中,“借刀杀人”“金蝉脱壳”等三十六条计策各由熟话概括,用一两句以释其义,加起来也就不过区区几百字,但是却字字珠玑,每一字一句无不是在谈智谋,措辞简约易懂,集成世人之大智慧。
三十六计中,每六条计策为一套,其中胜战计、攻战计和并战计是处于优势情况下使用的对策;敌战计、混战计和败战计是处于劣势情况下使用的对策。
三十六计变化万端、诙诡奇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鸿图中的重要军事哲学思想,对现代战争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而作为中国兵略的精华,三十六计是在各种不同条件和前提下克敌或避敌制胜的法宝。
到了今天,《三十六计》已经不仅仅是兵家言论,它们的应用几乎已经触及了社会的各个层面。
有越来越多的人从这本书中获益,他们懂得“变通”,能将兵法计谋化为己用。
无论是商场、管理、交际还是生活方面,你几乎随处可以见到兵法的踪影。
笔者:燕云飞| 机密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度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商场如战场,现今的商场处处是商战,虽不如古战场的尸横遍野,却也是危机四伏令人胆战心惊,稍有不慎便会一塌糊涂。
古代经商的书
《商君书》、《管子》、《道德经》、《韩非子》、《孟子》、《论语》、《大学》、《中庸》等著作,都涉及到古代经商的思想和理念。
其中,商鞅的《商君书》被誉为古代经商的“圣经”,提出了“以商为本”的思想,并倡导商人应当遵守道德,注重信用。
管子则提出了“信用经营”的观念,认为商人应该重视信誉,以此建立自己的地位和声望。
《道德经》则通过“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商人应该以和为贵,以诚待人,以柔克刚。
《韩非子》则提出了“以利为先”的商业理念,认为经商的首要目的是赚钱。
孟子则主张道德经商,认为商人应该秉持“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以此建立商业信誉。
《论语》、《大学》、《中庸》则从教育、修身、治国等方面指导人们如何做生意和经商。
这些著作不仅是古代经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今天的商业管理和商业伦理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 1 -。
孙子兵法中的商道姓名:孟少军学号:200982250407《孤弓兵法》巾舫商战策路今余圃场竞争激烈而残酷, “商场如战场”, 竞争必需“浴血奋战”。
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目标经营计划都决定着企业能否运筹帷帽、精心谋划。
为了将《孙子兵法》中的韬略与现代商场中的激烈经济竞争有效的结合, 本文将探讨《孙子兵法》中的计篇、作战篇、谋攻篇、虚实篇的经营管理思想, 对企业在市场大涛中立于不败之地提供参考,使这部经典著作在现代经济中充分发挥它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计篇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前提一企业战略分析要做到“知彼知己”“兵者, 国之大事也。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在这里孙子对君主、将相提出对待战争, 要有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认识,要有战略意识和全局观念, 态度要非常严肃,非常认真, 非常慎重。
这对谋划战争和指导战争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商战来讲也是如此, 一个企为了寻求生存和发展, 必须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精心谋划每一个步骤, 其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的决策过程都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管理都要审时度势、运筹帷握。
计篇实则是在教会企业领导者在经营过程中怎样谋划、决策, 此篇重视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 及时开发适应企业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在商业竞争中企业决策是企业经营中的重大之情, 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必须要进行周密且严格的考察。
在谋划过程中要找准企业的市场定位, 它包括市场、劳动力、技术、生产资料及政治、军事、文化、法律和各方面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和信息进行准确的考察。
包括产业政策、市场需求情况、测算同类企业和产品质量、地理环境、经济效益等等。
战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法则, 指定企业经营战略与策划战争全局的道理是相通的。
把兵法巧妙、灵活、准确地运用在商业交易中, 对企业的经营运作是大有好处的, 在经营运作之中, 这足以表现出企业家对兵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五事”是决定企业胜负的条件和考虑的因素“故经之以五事, 校之以计, 而索其情一日道, 二日天, 三日地,四曰将, 五曰法。
中国古代十大商帮格言及经营之道中国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封建史,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和农耕经济的主流使得市场经济之花迟迟难以萌发。
可事实上,中国社会也一直未曾离开过商人的活动。
据考证,“商人、商业”的商,最初是个原始部落的名字,其部落位于今河南省商丘的南部地区,部落始祖名叫契。
因契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此。
契的第十代孙名叫王亥(公元前16世纪)。
王亥从事牧业而擅长经商。
他的第四代孙汤灭了夏(公元前1551年),又迁都于殷,故商又称殷,而商人仍自称为商。
后来,周灭殷以后,周公(姬旦)告诉殷的遗民,要求他们继续经商。
而殷商之人善于经商,周朝人便将从事这种行业的人称为商人。
而历史上的商帮大体上崛起于明清时期。
在明清之际曾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相继崛起了十大商帮。
山西商帮、徽州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福建商帮、洞庭商帮、广东商帮(广府、客家、潮汕)、江西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
其中晋商、徽商、潮商势力最大,是影响最远的三大商帮。
每个商帮都秉承各自的商道准则,流传下各自的商帮格言。
山西商帮宽厚存心,大气磅礴晋商善于由小做大,晋商商帮中的大商人绝大多数出身贫寒:渠家出身于小贩,王家始于做豆腐,乔家起于卖草料。
他们之所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子,在于具有大商人的素质和气魄:重商立业的人生观,信义至上的价值观,勤俭守朴的生活作风,同舟共济的协作意识,创新图强的进取精神。
晋商十条格言1、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2、勤俭为黄金本。
3、宁可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4、买卖不成仁义在。
5、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6、经商之道:一是守信,二是讲义,三才是取利。
7、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含忍心。
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
8、人所弃我则取之,人所去我则就之,而公之业益饶。
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所难也。
9、屯得应时货,自有赚钱时。
10、善心计,识重轻,能时底昂,以故饶裕人交,信义秋霜,能析利于毫毛,故人乐取其资斧。
古代经商的书籍
以下是 7 条关于古代经商书籍的内容:
1. 《陶朱公生意经》啊,简直就是古代经商的宝藏秘籍!你想想看,范蠡凭借着书中的智慧成为了富甲一方的传奇人物,就像你掌握了绝世武功秘籍一样牛啊!例子:如果咱们能好好钻研这本书,是不是也能在商业世界里呼风唤雨呀!
2. 《胡雪岩全传》可不能错过呀!胡雪岩那波澜壮阔的经商生涯,不看可太可惜了!他的故事就像一部惊心动魄的大片,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啊!例子:看看胡雪岩是怎么从一个小伙计变成商业巨头的,咱不也能取取经嘛!
3. 《史记·货殖列传》那可是有着超级多的经商智慧啊!这就好比是一
座古老而又珍贵的宝库,等待我们去挖掘呀!例子:里面那些古人的经商之道,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吗?
4. 《商训》这本书真的很棒哇!它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经商的道路呢。
例子:瞧瞧那些简洁而深刻的道理,说不定能让我们少走多少弯路呢!
5. 《智囊全集》可不仅是一部从政的宝典,对经商也超有用的呀!这不亚于拥有了一个智慧的锦囊。
例子:学学里面的谋略,在商场上咱也能游刃有余啦,多厉害呀!
6. 《盐铁论》哇,这可是古代经济思想的重要体现呢!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对古代商业的新认知大门呀!例子:了解一下古代盐铁行业的经营,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7. 《梦溪笔谈》里面也有很多经商的奇妙智慧呢,简直就是个知识的万花筒!例子:说不定其中的某个小细节就能给我们的经商带来大启发呢,多神奇呀!
我觉得这些古代经商的书籍都非常有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去研读和借鉴呀,能让我们收获满满呢!。
古人对经商的经典
1. 《孙子兵法》:虽然这是一本兵法书籍,但其中的战略思想和策略原则也可以应用于商业领域。
例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了了解自己和竞争对手的重要性。
2. 《论语》:这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一些与经商相关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了在商业活动中要考虑他人的利益。
3. 《史记·货殖列传》:这是司马迁所著的历史文献,其中详细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繁荣和著名商人的事迹。
它强调了商业的重要性和商人的社会地位。
4. 《商君书》:这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著作,其中包含了一些与经济和商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观点。
它强调了市场经济的作用和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
5.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出自《韩非子·五蠹》,意思是有长长的袖子,跳起舞来就更容易;有很多的钱,做起生意就更容易。
它强调了资源和资本对于经商的重要性。
这些只是中国古代经商经典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著作和名言警句可以提供关于经商的智慧和经验。
这些经典不仅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现代商业管理和经营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名著中的商道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吸引了不少外资,而且还吸取了不少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无疑,都有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
这就是鲁迅所说“运用脑髓,放出眼光”的“拿来主义”。
按照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洋为中用”。
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是有益的。
可是有人却走上极端,认为外国的一切都好,主张“全盘西化”;认为我国一切落后,尤其对我国传统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就大错特错了。
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仅以开工厂办企业经商而言,就能从中吸取许多有益而实用的东西。
比如我国伟大而光辉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包括三十六计)从古至今就对经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史记·货殖外传》中记载,战国时期白圭提出商贸致富论,主张采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经商。
他认为经商必须掌握时机,运用智谋,犹如孙吴用兵,商鞅行法。
无论是北方的晋商,还是南方的徽商,也无论是现代华人首富巨商李嘉诚等,他们的成功,无不是运用《孙子兵法》中实事求是、关照全局、预测发展、权衡利害、辩证分析、把握时机、主动积极、扬长避短等智慧与计谋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孙子兵法》对国外商界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仅以世界经济强国的美国与日本为例。
美国人称《孙子兵法》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智慧。
美国管
理学家C·S·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一书中指出:“你若想成为管理人才,就必须读《孙子兵法》。
”日本人将《孙子兵法》列为商界领袖必读之书。
中国传统文化中其他名著也是如此。
例如,韩国有句话叫“不要和没读过‘三国’的人说话。
”《三国演义》对韩国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韩国企业更是把《三国演义》中的方略运用于企业管理和经营策略里。
韩国现代炼油公司于2005年出台的《伦理经营指南》中指出:“把诸葛亮、关羽、曹操推为实践伦理经营的优秀人物,是因为诸葛亮光明正大、公私分明;关羽则是忠诚、固守公平竞争原则的代表;曹操被视为推行开放经营和人才经营的第一人。
刘备虽然懂得谦虚恭让,但过于功利;张飞的下场说明了领导不尊重下属会招致的后果。
再如我国唐朝吴兢所著《贞观政要》一书,不仅被日本当代主管阶层视为不可不读的”领导学“,更被日本工商和知识界所推崇、研读和应用,成为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管理指南。
尤其经久不衰的我国儒学,不仅对全球华人有深远影响,而且对全球人才精英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988年1月,当代2/3的诺贝尔得主聚集巴黎开会,会上发表宣言,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我之所以罗列以上这些,是想那些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人(当然包括商界)猛醒过来,今后在学习外国先进东西“洋为中用”的同时,更要认
认真真地研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