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行政区及人口普查调查表
- 格式:xls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33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备用表)经国务院批准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普查的原始资料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仅供汇总使用公民应履行如实申报普查项目的义务表号:制表机关:文号:有效期至:R601表国家统计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统字〔2019〕24号2021年3月户地址: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县(市、区、旗)_________乡(镇、街道)_________普查区_________普查小区_________建筑物编号_________住房单元编号_________户编号H1.户别H2.本户应登记的人数H3.本户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的出生人口H4.本户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的死亡人口H5.住所类型H6.本户现住房建筑面积H7.本户现住房间数1.家庭户2.集体户2020年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户的人数:________人户口在本户,202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户的人数:__________人男人女人男人女人1.普通住宅2.集体住所3.工作地住所4.其他住房5.无住房__________平方米__________间每个人都填报的项目3周岁及以上(2017年10月31日以前出生)的人填报的项目15周岁及以上(2005年10月31日以前出生)的人填报的项目D1.姓名D2.与户主关系D3.公民身份号码D4.性别D5.出生年月D6.民族D7.普查时点(2020年11月1日零时)居住地D8.户口登记地D9.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D10.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D11.受教育程度D12.是否识字0. 户主1. 配偶2. 子女3. 父母4. 岳父母或公婆5. 祖父母6. 媳婿7. 孙子女8. 兄弟姐妹9. 其他□□□□□□□□□□□□□□□□□□1. 男2. 女出生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族1. 本普查小区2. 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5.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旗)6.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7. 国外1. 本村(居)委会2.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4.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县(市、区、旗)5. 户口待定→D111. 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D112. 不满半年3. 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 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 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 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 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 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 十年以上0. 工作就业1. 学习培训2. 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 拆迁/搬家4. 寄挂户口5. 婚姻嫁娶6. 照料孙子女7. 为子女就学8. 养老/康养9. 其他1. 未上过学2. 学前教育3. 小学4. 初中5. 高中6. 大学专科7. 大学本科8. 硕士研究生9. 博士研究生1. 是2. 否1. 配偶2. 子女3. 父母4. 岳父母或公婆5. 祖父母6. 媳婿7. 孙子女8. 兄弟姐妹9. 其他□□□□□□□□□□□□□□□□□□1. 男2. 女出生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族1. 本普查小区2. 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5.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旗)6.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7. 国外1. 本村(居)委会2.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4.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县(市、区、旗)5. 户口待定→D111. 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D112. 不满半年3. 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 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 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 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 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 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 十年以上0. 工作就业1. 学习培训2. 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 拆迁/搬家4. 寄挂户口5. 婚姻嫁娶6. 照料孙子女7. 为子女就学8. 养老/康养9. 其他1. 未上过学2. 学前教育3. 小学4. 初中5. 高中6. 大学专科7. 大学本科8. 硕士研究生9. 博士研究生1. 是2. 否选择2-5的,跳至个人项目(超过五人的户,从第2张普查表起,户记录只填写“户编号”) 户编号 本户共 张 本张第 张每个人都填报的项目3周岁及以上(2017年10月31日以前出生)的人填报的项目15周岁及以上(2005年10月31日以前出生)的人填报的项目D1.姓名D2.与户主关系D3.公民身份号码D4.性别D5.出生年月D6.民族D7.普查时点(2020年11月1日零时)居住地D8.户口登记地D9.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D10.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D11.受教育程度D12.是否识字2. 子女3. 父母4. 岳父母或公婆5. 祖父母6. 媳婿7. 孙子女8. 兄弟姐妹9. 其他□□□□□□□□□□□□□□□□□□1. 男2. 女出生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族1. 本普查小区2. 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5.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旗)6.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7. 国外1. 本村(居)委会2.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4.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县(市、区、旗)5. 户口待定→D111. 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D112. 不满半年3. 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 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 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 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 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 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 十年以上0. 工作就业1. 学习培训2. 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 拆迁/搬家4. 寄挂户口5. 婚姻嫁娶6. 照料孙子女7. 为子女就学8. 养老/康养9. 其他1. 未上过学2. 学前教育3. 小学4. 初中5. 高中6. 大学专科7. 大学本科8. 硕士研究生9. 博士研究生1. 是2. 否2. 子女3. 父母4. 岳父母或公婆5. 祖父母6. 媳婿7. 孙子女8. 兄弟姐妹9. 其他□□□□□□□□□□□□□□□□□□1. 男2. 女出生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族1. 本普查小区2. 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5.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旗)6.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7. 国外1. 本村(居)委会2.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4.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县(市、区、旗)5. 户口待定→D111. 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D112. 不满半年3. 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 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 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 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 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 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 十年以上0. 工作就业1. 学习培训2. 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 拆迁/搬家4. 寄挂户口5. 婚姻嫁娶6. 照料孙子女7. 为子女就学8. 养老/康养9. 其他1. 未上过学2. 学前教育3. 小学4. 初中5. 高中6. 大学专科7. 大学本科8. 硕士研究生9. 博士研究生1. 是2. 否2. 子女3. 父母4. 岳父母或公婆5. 祖父母6. 媳婿7. 孙子女8. 兄弟姐妹9. 其他□□□□□□□□□□□□□□□□□□1. 男2. 女出生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族1. 本普查小区2. 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5.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旗)6.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7. 国外1. 本村(居)委会2.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 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4. 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县(市、区、旗)5. 户口待定→D111. 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D112. 不满半年3. 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 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 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 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 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 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 十年以上0. 工作就业1. 学习培训2. 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 拆迁/搬家4. 寄挂户口5. 婚姻嫁娶6. 照料孙子女7. 为子女就学8. 养老/康养9. 其他1. 未上过学2. 学前教育3. 小学4. 初中5. 高中6. 大学专科7. 大学本科8. 硕士研究生9. 博士研究生1. 是2. 否申报人(签字): 普查员(签字): 填报日期:11月 日。
我国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区市⼈⼝数量排名我国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区市⼈⼝数量排名我国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区市⼈⼝数量排名,⼴东破亿登榜⾸全国合计 13 3972 48521. ⼴东省 1 0430 31322. ⼭东省 9579 30653. 河南省 9402 35674. 四川省 8041 82005. 江苏省 7865 99036. 河北省 7185 42027. 湖南省 6568 37228. 安徽省 5950 05109. 湖北省 5723 774010.浙江省 5442 689111.⼴西 4602 662912.云南省 4596 623913.江西省 4456 747514.辽宁省 4374 632315.⿊龙江省 3831 222416.陕西省 3732 737817.福建省 3689 421618.⼭西省 3571 211119.贵州省 3474 646820.重庆市 2884 617021.吉林省 2746 229722.⽢肃省 2557 525423.内蒙古 2470 632124.台湾省 2316.225.上海市 2301 914826.新疆 2181 333427.北京市 1961 236828.天津市 1293 822429.海南省 867 151830.⾹港 709.7631.宁夏 630 135032.青海省 562 672233.西藏 300 216634.澳门 55.23前3名⼈⼝多于德国,前7名多于英国,前10名多于韩国,前19名多于加拿⼤,前24名多于澳⼤利亚中国各省⾯积排名:1、新疆维吾尔⾃治区⾯积166万平⽅千⽶);2、西藏⾃治区⾯积122.8万平⽅千⽶);3、内蒙古⾃治区⾯积118.3万平⽅千⽶);4、青海省⾯积72.23万平⽅千⽶;5、四川省⾯积48.14万平⽅千⽶;6、⿊龙江省⾯积45.48万平⽅千⽶;7、⽢肃省⾯积45.44万平⽅千⽶;8、云南省⾯积38.33万平⽅千⽶;9、⼴西壮族⾃治区⾯积23.6万平⽅千⽶;10、湖南省⾯积21.18万平⽅千⽶;11、陕西省⾯积20.56万平⽅千⽶;12、河北省⾯积18.77万平⽅千⽶;13、吉林省⾯积18.74万平⽅千⽶;14、湖北省⾯积18.59万平⽅千⽶;15、⼴东省⾯积18万平⽅千⽶;16、贵州省⾯积17.6万平⽅千⽶;17、江西省⾯积16.7万平⽅千⽶;18、河南省⾯积16.7万平⽅千⽶;19、⼭西省⾯积15.63万平⽅千⽶;20、⼭东省⾯积15.38万平⽅千⽶;21、辽宁省⾯积14.59万平⽅千⽶;22、安徽省⾯积13.97万平⽅千⽶;23、福建省⾯积12.13万平⽅千⽶;24、江苏省⾯积10.26万平⽅千⽶;25、浙江省⾯积10.2万平⽅千⽶;26、重庆市⾯积8.23万平⽅千⽶;27、宁夏回族⾃治区⾯积6.64万平⽅千⽶;28、台湾省⾯积3.6万平⽅千⽶;29、海南省⾯答3.4万平⽅千⽶;30、北京市⾯积1.68万平⽅千⽶;31、天津市⾯积1.13万平⽅千⽶;32、上海市⾯积0.63万平⽅千⽶;33、⾹港特别⾏政区⾯积1101平⽅千⽶;34、澳门特别⾏政区⾯积25.4平⽅千⽶。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数据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分析摘要:本文收集了中国统计年鉴的一些数据,对中国2010年和之前的数据做了一下整理,主要是从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做的个人评析。
关键词: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概念及中国城市化正文:2001~2010年人口数据及构成本表各年人口未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
单位:万人数据分析:一、全国人口从全国人口角度考虑(不包含港澳台),2001-2010年间,中国总人口持续上升,其中:2001-2002年,人口增长826万,2002-2003年,人口增长774万,2003-2004年,人口增长761万,2004-2005年,人口增长768万,2005-2006年,人口增长692万,2006-2007年,人口增长681万,2007-2008年,人口增长673万,2008-2009年,人口增长672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2001-2010年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但增长的人口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 3972 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出现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制度有关,它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
如今,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做了一些修改,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还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莫大的关系。
如今我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像以前那样“养儿防老”的现象愈来愈少,许多年轻夫妇都只生一胎甚至不愿生孩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户口整顿工作表格填写要求说明表一:《辽宁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核查表》。
此表入户时由普查员填写,在入户走访统一结束后由派出所作为户籍档案存档。
填写要求:1、调查表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要工整。
2、由调查员结合派出所打印的户籍资料。
以户为单位当场填写。
每张可填写10人,超过10人的户,可按人数需要增加调查表。
3、如被调查的户中有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寄住人口等,先填写本户地址,再按本户居住的常住人口、寄住人口、暂住人口顺序填写。
4、普查员每填完一户,要将调查表中内容向户主或申报人宣读,核对无误后,由申报人和普查员在表格下方签字并填写入户登记的日期。
表格项目说明:公共项目: 1、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小区:指被调查人户口登记地址在的县、乡镇、村和调查小区的名称。
2、房屋详址:以人口信息库二代证标准地址填写。
3、该房是否登记常住人口。
此项对房而言,如此房屋地址与户口登记的地址一致(户房一致),在常住人口信息系统能查找到此地址的此项前“□”里填写“是”;如果此户的房屋有几间或居住一院落有几处出租的,在此项登记是的同时还要在是否为出租房屋项“□”登记是,如此房为商店、工地、工棚等在常住人口信库里没有此地址,没有户主,在此项□填写否,如为出租房屋的,在是否为出租房屋中填写是。
4、户类型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
5、户序号:指的是划分的普查小区为单位,由负责该小区的普查员按走访的顺序进行编号,家庭户从001开始,集体户从201开始。
同一住址、同一成套屋为一户,即一个地址的所有人(包括户籍人口和其他类居住人口)登记为同一户。
如一房地址有两户(指一个地址打印两个户口本例如居住一处的父子或其它亲属)的,分别编号分两户填写,如在各户里有暂住或有寄住人口,或各户另有承租人并实际居住的,应统计在同户里,使用一个编号,关系为其它。
6、房主姓名:按实际情况填写7、是否为出租房屋:此房是出租房屋的在“□”里填写“是”,没有承租人的填写为否。
附件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外出人口试点调查表填表说明一、调查对象本次试点的调查对象为选中调查小区或自然村内的全部人口。
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既调查家庭户,也调查集体户。
调查对象包括两部分人,(1)户口在本户的人;(2)户口不在本户,但调查时点前一晚(2007年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户的人。
二、调查的规范时间本次调查的规范时间为2007年11月1日0时,现场登记时间为2007年11月5日至8日。
三、调查表的填写方法1、调查表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
2、有规范答案的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圈填,每个问题圈填一个规范答案。
没有规范答案的工程,用文字或阿拉伯数字据情填写。
3、调查表以户为单位填写。
每本调查表可以填写5人,超过5人的户,可按人数需要增加调查表。
增加的调查表只填写本户地址、户编号和按人填写的工程。
增加的调查表上的户编号应与本户第一张表上的户编号相同。
4、调查表填写按本户地址、户记录、人记录的顺序进行。
先填写封面的本户地址,然后填写户记录,填写完户记录,再逐人填写人记录。
本户地址填写本户所在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和调查小区的名称。
5、调查员每填完一户,要将调查表中各项填报的内容向申报人宣读,核对无误后,由申报人和调查员分别签字。
调查员还要填写入户登记的日期。
四、《调查表》指标解释(一)按户填报的工程按户填报的工程要求所有的户(家庭户和集体户)都填报。
H1.户编号-填写《户主姓名底册》上的“户编号”。
1、与人口变动调查省级样本重复的小区,使用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已编制好的《户主姓名底册》和《户主姓名底册》的“户编号”。
2、其它调查小区,使用村里提供的花名册或户口底册重新编制《户主姓名底册》并对《户主姓名底册》上的户顺序进行编号,这个号即“户编号”。
注意,如果一户有两个户口本的,只能作为一户进行登记。
在登记时如果发现某户为空户,即调查规范时间前一天晚上没有人居住在本户,而且也没有户口挂在本户,该户“户编号”作废,本调查小区的其他住户不得再使用这个“户编号”。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填写说明一、普查表的种类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共分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以下简称普查表短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以下简称普查表长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供港澳台和外籍人员使用)》(以下简称境外人员普查表)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以下简称死亡人口调查表)四种表。
二、标准时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
普查员在掌握普查标准时点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2010年11月1日零时以后出生的人不登记;2010年11月1日零时以后死亡的人仍要登记普查表短表或普查表长表。
(二)2010年11月1日零时以后发生迁移的人,仍在原住地登记。
三、普查对象(一)普查表短表、普查表长表和境外人员普查表的普查对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第(七)条规定,“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第(八)条规定,“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
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
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普查对象具体是指普查小区内的全部人口。
即2010年10月31日晚住本普查小区的人口和户口登记在本普查小区但201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普查小区人口。
分为两种情况:1.2010年10月31日晚住在本普查小区的人,不管其户口登记在何处。
包括户口在本村(居)委会的人口,也包括户口在外村(居)委会的人口。
2.户口登记在本普查小区,但201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普查小区的人,无论其外出时间长短、外出原因如何,均普查登记。
港澳台和外籍人员在其现住地进行登记,填写境外人员普查表。
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
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
普查表填写说明一、普查表的种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分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普查表》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四种表。
二、标准时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
普查员在掌握普查标准时点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2020年11月1日零时以后出生的人不登记;2020年11月1日零时以后死亡的人仍要在普查短表中登记。
(二)2020年11月1日零时以后居住地发生变化的人,仍在原居住地登记。
三、普查对象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一)普查短表和普查长表的普查对象具体是指2020年10月31日晚住本普查小区的人,以及户口登记在本普查小区但202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普查小区的人。
1.2020年10月31日晚住本普查小区的人,无论其户口登记在何处。
2.户口登记在本普查小区,但202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普查小区的人,无论其外出时间长短、外出原因如何。
(二)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普查表的普查对象具体是指2020年10月31日晚住本普查小区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三)死亡人口调查表的登记对象具体是指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本普查小区的死亡人口。
四、登记原则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
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
集体户以一个住房单元为一户进行普查登记。
为便于理解登记对象,并考虑到普查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普查员在入户登记时可采取以下方式询问住户:应在您家普查登记的人包括:•2020年10月31日晚住在您家里的人。
•经常居住在您家,由于临时出差、探亲、旅游或值夜班等原因,2020年10月31日晚未住在您家的人(视为2020年10月31日晚住在您家)。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人口信息)每个人都填报D1.姓名D2.与户主关系D3.公民身份号码D4.性别D5.出生年月D6.民族0.户主1.配偶2.子女3.父母4.岳父母或公婆5.祖父母6.媳婿7.孙子女8.兄弟姐妹9.其他□□□□□□-□□□□□□□□-□□□□1.男2.女年月族D7.调查时点(2020年11月1日零时)居住地D8.户口登记地1.本调查小区2.本村(居)委会其他调查小区3.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5.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6.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7.国外1.本村(居)委会2.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4.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5.户口待定→D11每个人都填报2017年10月31日前出生的人填报2005年10月31日前出生的人填报D9.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D10.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D11.受教育程度D12.是否识字1.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D112.不满半年3.半年以上,不满一年4.一年以上,不满二年5.二年以上,不满三年6.三年以上,不满四年7.四年以上,不满五年8.五年以上,不满十年9.十年以上0.工作就业1.学习培训2.随同离开/投亲靠友3.拆迁/搬家4.寄挂户口5.婚姻嫁娶6.照料孙子女7.为子女就学8.养老/康养9.其他1.未上过学2.学前教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专科7.大学本科8.硕士研究生9.博士研究生1.是2.否。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汇总(总4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各省各市都有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来源: 国家统计局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
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
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四、性别构成五、年龄构成六、民族构成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八、城乡人口九、人口的流动[10]十、登记误差普查登记结束后,全国统一随机抽取402个普查小区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样调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
(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死亡的人口登记)
经国务院批准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号:R604表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的原始资料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仅供汇总使用批准文号:国发﹝2019﹞24号公民应履行如实申报普查项目的义务有效期至:2021年3月
地址:_____省(区、市)_____市(地、州、盟)_____县(市、区、旗)_____
乡(镇、街道)_____普查区_____普查小区_____户编号
每个死亡人口都登记的项目
S1. 姓名
_______
S2. 公民身份号码
□□□□□□□□□□□□□□□□□□
S3. 性别
1. 男
2. 女
S4. 出生年月
出生于:_______年_______月
S5. 死亡时间
死亡于:_______月
S6. 民族
_______族
死亡时满3周岁的人登记的项目
S7. 受教育程度
1. 未上过学
2. 学前教育
3. 小学
4. 初中
5. 高中
6. 大学专科
7. 大学本科
8. 硕士研究生
9. 博士研究生
死亡时满15周岁的人登记的项目S8. 婚姻状况
1. 未婚
2. 有配偶
3. 离婚
4. 丧偶。
银川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银川市统计局银川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5月16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自治区政府、市政府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我市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199308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399447人[4]相比,十年共增加593641人,增长42.42%。
年平均增长率为3.6%。
二、人口自然变动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全市出生人口22859人,出生率为11.75‰;死亡人口8442人,死亡率为4.34‰,自然增加14417人,自然增长率[5]为7.41‰。
三、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6]633013户,家庭户人口为180398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2人减少0.37人。
四、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031754人,占51.77%;女性人口为961334人,占48.23 %。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82上升为107.33。
五、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31567人,占16.64%;15-64岁人口为1536690人,占77.10 %;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4831人,占6.2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5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2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4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全市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504472人,占75.48%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88616人,占24.52 %,其中回族人口为459647人,占23.06%。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201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这个数据告诉我们什么?第一,就特别直辖市来说,人口数据依此是:2000比例2010比例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除重庆市,其他三城市均呈现增加趋势;四个城市人口总数达8440余万人。
第二,人口在8000万以上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而2000时居于第一位的河南现在退居第三位,这种情况显然和广东为输入性流动人口,而河南为输出性流动人口有关。
第三,沿海省市地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江苏省78659903 5.88 5.87河北省71854202 5.33 5.36浙江省54426891 3.69 4.06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福建省36894216 2.74 2.75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海南省8671518 0.62 0.65以上11个沿海省市区占有整个大陆地区人口比例为43.03%第四,内陆省市地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湖南省65683722 5.09 4.90安徽省59500510 4.73 4.44湖北省57237740 4.76 4.27江西省44567475 3.27 3.33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山西省35712111 2.60 2.67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 青海省5626722 0.41 0.42第五,与邻国有边界的省市区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 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黑龙江省38312224 2.91 2.86吉林省27462297 2.16 2.05内蒙古自治区24706321 1.88 1.8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第六,西部地区省市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青海省5626722 0.41 0.42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以上10个省市区的人口仅占大陆全部人口比例的21.61%。
一、普查表的种类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共分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以下简称普查表短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以下简称普查表长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供港澳台和外籍人员使用)》(以下简称境外人员普查表)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以下简称死亡人口调查表)四种表。
二、标准时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为:2010年11月1日0时。
普查员在掌握普查标准时间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2010年11月1日0时以后出生的人不登记;2010年11月1日0时以后死亡的人仍要登记普查表短表或普查表长表。
(二)2010年11月1日0时以后发生迁移的人,仍在原住地登记。
三、普查对象(一)普查表短表、普查表长表和境外人员普查表的普查对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第(八)条规定,“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第(九)条规定,“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
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
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普查对象具体是指普查小区内的全部人口。
即2010年10月31日晚住本普查小区的人口和户口登记在本普查小区但201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普查小区人口。
分为两种情况:1.2010年10月31日晚住在本普查小区的人,不管其户口登记在何处。
包括户口在本村(居)委会的人口,也包括户口在外村(居)委会的人口。
2.户口登记在本普查小区,但201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普查小区的人,无论其外出时间长短、外出原因如何,均普查登记。
港澳台和外籍人员在其居住地进行登记,填写境外人员普查表。
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
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
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
设计一份人口普查问卷
1.性别:
☐男
☐女
2.您的年龄是?
☐0~16岁
☐17~29岁
☐30~45岁
☐45岁以上
3.您知道人口普查吗?
☐知道,比较了解
☐知道,了解一些
☐不知道
4.您主要通过何种方式获取人口普查信息的?
☐电视、书籍、期刊、杂志等
☐网络或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参加过人口普查或者听家人、亲戚、朋友说过
☐从人口普查宣传活动或分发的宣传材料获知
☐其他5.您曾经参与过人口普查吗?
☐参与过
☐没有参与
6.接受人口普查时,您会如实回答普查员的提问吗?
☐会
☐不会
7.您知道普查员对个人普查资料负有保密的义务吗?
☐知道
☐不知道
8.人口普查调查表中您最不想透露哪条信息?
☐婚烟状态
☐学历
☐职业
☐收入
☐住房
☐无
☐其他
9.您更喜欢什么方式配合人口普查?☐上门
☐微信小程序
☐电话
10.您对七人普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