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的结构划分标准是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部件、偏旁、部首辨析现代汉字的部件、偏旁、部首是几个各不相同的概念,各有自己的外延与内涵,然而在现实使用中常常将三者混淆,或者不加区别地等同起来,有的专业书对其的表述也不尽准确,造成混乱。
因此准确地把握三者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语言文字学习者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偏旁与部件黄伯荣、廖序东版现代汉语认为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而兰宾汉、邢向东版现代汉语教材则认为部件是比笔画高一级的组配汉字的单位,一般由几个笔画构成。
二者皆认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部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能否独立成字将其划分为成字部件与非成字部件;根据能否在切分成小的部件,可以将其划分为单一部件与复合部件;按照部件划分出的前后顺序可以将其分为一级部件、二级部件、三级部件。
从上述索引资料中我们不难看出,部件是由笔画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的功能的构字单位,但是关于部件我们在此还要讨论两个问题:其一是独体字有无部件;其二是部件与偏旁是什么关系。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独体字是由一个笔画一气呵成的,而部件是比笔画高一级的单位,通常有几个笔画构成,所以独体字只有笔画而无部件。
其次黄廖版的现代汉语中对部件的定义似乎引起了不小的非议,部件又称偏旁,那么部件是否就等于偏旁呢?其实不然。
首先部件与偏旁的性质是不同的。
偏旁是汉字传统学说里的一个概念,指六书中会意字、形声字的组成部分,或表音或表意。
部件则是上世纪80 年代中期才出现的一个概念,是现代汉字自行字形分析系统中的概念,它着眼于所有现代汉字的字形结构。
其次部件是构字的基本单位,有大有小,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凡是参与构字的部分,不论能否成为偏旁,都是部件。
再次,偏旁是从合体字来源的角度分析出来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认识字的构成,了解字的来源,体会读音,辨认记忆字形。
部件是从对现行汉字进行形体切分的角度分析出来的。
分析部件是为了给汉字编码。
部件的拆分虽然要参考汉字的造字理据,但如果依据现行汉字字形不能分析理据或字形与字源相矛盾,也依形做无理据拆分,因此部件往往要比偏旁分的详细得多。
汉字形体结构学习资料
汉字按形体结构可划分为单一结构和合体结构。
单一结构:也称独体结构,由一个部件构成,难以拆解分析其读音或字义。
如:一、人、及、册、事等。
一般来说,相交的组合不能拆,如:东,不能拆分为“七”和“小”;
重,不能拆分为“千”和“里”,所以东和重均为单一结构。
x
其余为合体结构,合体结构根据拆分可以具体细分如下
1.左右结构。
如:修、挣、伟、休、妲等。
2.左中右结构。
如:湖,脚,溅,谢,做等。
3.上下结构。
如:志、苗、字、胃等。
“合”为上下结构的会意字,分为亼(jí)(三
面合闭的意思)和口两部分,本义是闭合、合拢。
4.上中下结构。
如:高、菩、簟、莽、煎等。
5.全包围结构。
有一个完整外框,框内有字,如:囚、团、因、囹等。
6.半包围结构。
外框不完整,上下左右有一边或多边不封闭,但至少要有两个边被
封住。
如:间、同、函、画等。
“肩”字的“户”部,“病”的“疒”部,“式、武、或”
的右上部等也被认为有两个边被包围,所以这些字也是半包围结构。
7.镶嵌结构。
如:坐、爽、夹、噩、巫、夷等。
存在争议,有人将这些镶嵌结构的
字归为独体结构。
8.品字结构。
如:品、晶、森、淼等。
存在争议,有人将这些品字结构的字归为上
下结构。
9.田字结构。
如:㗊、叕、朤、燚等,有争议。
x个别字因拆分方法或历史认识不同,对于它们是何结构存在争议。
字的结构规则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字的结构规则。
啥是字的结构规则呢?简单来说呢,就是字是怎么组成的。
就像咱们搭积木一样,有一定的方法。
先说说独体字吧。
独体字呢,就是只有一个部分的字。
比如说“日”字,它自己一个字就站得稳稳的。
“月”字也是独体字哦。
这些独体字就像一个人在玩游戏,自己就能玩得很开心。
那合体字呢,就是由两个或者更多部分组成的字。
比如说“明”字,它是由“日”和“月”组成的。
“好”字呢,是由“女”和“子”组成的。
合体字就像咱们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大家在一起才更好玩。
合体字又有好几种结构呢。
有左右结构,就像“明”字这样,左边一个部分,右边一个部分。
还有上下结构,比如“早”字,上面是“日”,下面是“十”。
还有左中右结构,像“树”字,左边是“木”,中间是“又”,右边是“寸”。
上下结构也有不一样的哦,有的是上面大下面小,像“尖”字;有的是上面小下面大,像“尘”字。
为啥要有这些结构规则呢?这就像咱们盖房子一样,得有个样子,不能乱盖。
字有了结构规则,看起来就整齐、漂亮。
咱们写的时候也容易写对。
比如说左右结构的字,一般左边和右边的部分大小差不多。
像“林”字,左边的“木”和右边的“木”长得差不多。
但是也有不一样的哦,有时候左边的部分会小一点,像“江”字,左边的“三点水”就比右边的“工”小。
上下结构的字呢,上面和下面的部分要搭配好。
要是上面太大,下面太小,就会不稳当。
就像咱们搭积木,上面的积木太大,下面的积木太小,就容易倒。
咱们写作业的时候,就得按照这些结构规则来写。
这样老师一看,就会觉得咱们的字写得漂亮。
如果不按照结构规则写,字就会歪歪扭扭的,不好看。
同学们,你们想想,要是字没有结构规则,会怎么样呢?那字就会变得乱七八糟的,谁也不认识了。
就像咱们玩游戏没有规则,那就不好玩了。
所以呀,咱们要记住字的结构规则,写好每一个字。
这样咱们的作业就会变得漂亮,老师也会夸咱们。
以后长大了,咱们写的字也会让人觉得很厉害。
现代汉语常用字的结构类型摘要:汉字结构类型是按照不同的结构方法对汉字所作的形体结构类型上的分类,其所依据的标准是汉字的结构方式,它是对汉字系统内部进行结构方面的划分,它具有演变性和多角度的切分性,而它的演变使学者们对汉字的表意性产生质疑。
关键词:结构类型划分标准演变性切分汉字表意性现代汉语常用字总共有2500个,是人们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最常接触和使用的字。
分析常用字的结构类型可以进一步了解其结构方式、结构特点、规律等,并有利于生活或工作中的应用。
要分析常用字的结构类型,首先要清楚何为汉字结构类型,它和我们说的汉字构形法是否是一回事。
一、汉字结构类型的定义汉字结构类型是按照不同的结构方法对汉字所作的形体结构类型上的分类,是对文字静态的结构进行分析后归纳出来的类别。
通过这种形体结构类别上的分类进一步对构型方法进行整理和完善方面的指导,从而使之更为符合汉字的构形实际。
在汉字研究中常常会将结构类型和构形法混淆,其实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
构形法是对个体汉字在构形过程中,运用何种构件、数目多少、拼合方式以构件摆放的位置等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构形方法是第一性的,是基础性的,而结构类型是第二性的,构形方法的研究有助于结构类型的研究和划分。
构形方法是划分结构类型的依据。
二、常用字结构类型的划分标准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通过一定的形体来记录语言的音和义。
汉字作为文字的一种,同样,以字形为标志,用“形”通过“音”表达“义”。
而每个“形”,都是运用不同的结构方式形成的,也因此划分出多种结构类型。
所以,在常用字结构类型的研究中,某一构成方法成为划分或确定某一结构类型之依据。
三、常用字结构类型的划分1.汉字结构类型的演变性汉字的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汉字的结构类型具有演变性:汉字起源于图画,其带有浓重的图画性痕迹的象形字是文字起源的主要途径。
汉字在发展中,为了书写的快速,逐渐简化,早期的古文字的象物性逐渐淡化,它们的结构类型也随之而发生改变,有的则是因为构字理据发生改变引起其结构类型的改变。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汉字的结构划分标准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构成的字,叫合体字。
部件如同机器上的零件,可以拆装配,每个部件都有其独立性,一个部件中不允许包含两个两笔以上的独立部件。
如“做”是由亻、古、攵三个部件构成的,是左中右结构。
由此看来,由三个部件左中右横向排列的字,就是左中右结构。
上面说到的每个部件都有其独立性,是指每个部件要便于称说或变通称说,且每个部件能够另外构字。
如“葵”字中的“艹”“癸”可以称说,可以构字;“癶”可以变通称说为“登”字头,也可以另外构字。
因此,“葵”字是上中下结构。
再如“堆”字,“土”可以称说,“隹”中分出来“亻”也可以称说,但合在一起不好称说或变通称说,又没有另外的构字能力;再说,“隹zhuī”(小鸟)是象形字,是不能拆开来说的。
因此“堆”是由“土”和“隹”两个部件构成的,是左右结构,而不是左中右结构。
同样,“雄”“准”“谁”都是左右结构,不是左中右结构。
刘海英老师说“谁”是左中右结构,即使是从什么资料上看来的,也是错误的。
2.一个部件被另一个部件两面或三面包围的字,属于半包围结构。
如:庆、病、旬、匡、闻、函。
“皮”是独体结构,其中的“又”是部件,但剩下的部分不是部件(不好称说或变通称说,也不能另外构字)。
其他如“发”“斤”“氏”等也都不是半包围结构,而是独体结构。
3.独体字的构成大致有三种情况:(1)由基本笔画构成一个部件独立成字的。
如:“一、乙”(1画),“人、几”(2画),“口,山”(3画),“手、车”(4画)。
(2)由一个部件加上一些笔画构成的。
如:“玉、刃、太、龙、匆”等。
(3)虽有几个部件,但由于笔画连贯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而组成一个独立整体的。
如:“出、串、果、里、肃”等。
“能作部首的字都是独体字”的说法是不对的。
部首中的字大多数是独体字,但也有一部分是合体字。
如“比(会意)、穴(会意)、舌(会意)、齿(形声)、香(会意)、麻(会意)、黑(会意)、鼻(形声)”等都是能作部首的字,但它们都是合体字。
字结构分类
汉字结构是指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特定的点和线,也是汉字字形的构成基础。
汉字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认识。
一、左右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是由左右两部分组成的。
根据左右两部分的不同作用,一般分为左右两部分主次分明的和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的两种情况。
二、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的字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根据上下两部分的不同作用,一般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主次分明的和上下两部分基本等高的两种情况。
三、包围结构
包围结构的字可以分为全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
全包围结构是指字的四周都被包围的;半包围结构是指字的周围有一部分被包围的,而不是全都被包围。
四、特殊结构
除了左右、上下、包围结构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如穿插结构、指事结构、假借结构等。
这些结构的构成方式和规律比较复杂,需要特别注意。
五、半包围结构
半包围结构是指字的周围有一部分被包围的,但不是全都被包围的结构。
这种结构在汉字中也比较常见,如“病”、“句”等字。
六、独体字结构
独体字是指没有其他部分组成的字,它们通常是象形文字或指事文字。
独体字结构的字比较少见,但也有一些常见的独体字,如“人”、“口”等。
七、复合结构
复合结构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合而成的结构。
在汉字中,很多复杂的字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成的,如“森”、“淼”等字。
一个字的结构划分标准是什么令怡是左中右结构,它们之间区分的标准是什么?2.半包围结构的划分标准是什么?“皮”算不算半包围结构?3.什么样的字的结构才是独体字?或者说,独体字结构有什么特点?如果按所有能作部首的字都是独体字的说法,那么如何解释“羽”“比”等一些典型的左右结构的字?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松岭区第二小学刘海英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构成的字,叫合体字。
部件如同机器上的零件,可以拆装配,每个部件都有其独立性,一个部件中不允许包含两个两笔以上的独立部件。
如“做”是由亻、古、攵三个部件构成的,是左中右结构。
由此看来,由三个部件左中右横向排列的字,就是左中右结构。
上面说到的每个部件都有其独立性,是指每个部件要便于称说或变通称说,且每个部件能够另外构字。
如“葵”字中的“艹”“癸”可以称说,可以构字;“癶”可以变通称说为“登”字头,也可以另外构字。
因此,“葵”字是上中下结构。
再如“堆”字,“土”可以称说,“隹”中分出来“亻”也可以称说,但合在一起不好称说或变通称说,又没有另外的构字能力;再说,“隹zhuī”(小鸟)是象形字,是不能拆开来说的。
因此“堆”是由“土”和“隹”两个部件构成的,是左右结构,而不是左中右结构。
同样,“雄”“准”“谁”都是左右结构,不是左中右结构。
刘海英老师说“谁”是左中右结构,即使是从什么资料上看来的,也是错误的。
2.一个部件被另一个部件两面或三面包围的字,属于半包围结构。
如:庆、病、旬、匡、闻、函。
“皮”是独体结构,其中的“又”是部件,但剩下的部分不是部件(不好称说或变通称说,也不能另外构字)。
其他如“发”“斤”“氏”等也都不是半包围结构,而是独体结构。
3.独体字的构成大致有三种情况:(1)由基本笔画构成一个部件独立成字的。
如:“一、乙”(1画),“人、几”(2画),“口,山”(3画),“手、车”(4画)。
(2)由一个部件加上一些笔画构成的。
如:“玉、刃、太、龙、匆”等。
(3)虽有几个部件,但由于笔画连贯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而组成一个独立整体的。
前言俗话说:“字是人的另一张脸”,“字是人的外衣”。
由此看来,字写的好与不好并不是小事。
字写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个人的形象,比如说求职就业、工作中的竞争等等。
作为教师就更重要了,字写的好的教师就会赢得学生和同事的尊敬。
尤其是学生,他不但尊敬字写的美观的教师,同时也愿意上他(她)的课,更愿意听他(她)所教的课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反之,学生的反映很可能是相反的。
所以作为教师,“三笔字(现在叫两笔字)”的好坏很重要,同时也是教师的基本功。
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电脑时代,但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汉字是我们炎黄子孙所必须掌握的文字符号,所以掌握好汉字的书写能力就更不能小看了,何况电脑并不能完全代替书写。
汉字从宏观上来讲叫方块字,从微观上来讲也不尽然。
最早的甲骨文及金文就是不规则型的,有了小篆以后才演变成方块型。
所以手写体和印刷体是有一定区别的,可以说每个字都有它的固定形态,如按照印刷体写字就不好看了。
其中有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等。
结构又分为独体、合体。
合体里又分为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等结构,如下所示。
1月胡树雪鼻要想把字写的美观好看,就必须要掌握这些汉字的规律,这对写字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每种结构的字都有它的自身规律,打破它的规律,字就写不好看。
我并不否认多写多练的好处,不掌握好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的摆放规律,就是写得再多,也不会有大的进步。
经过多年学习有关书法类的书刊与实际体验,本人认为有两种能够写好字的方法,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就掌握了3000多个常用字的90%的写字技法,也就是我认为写好字的所谓技巧。
当然这只是一人之见,要想写好字就要多摸索、多实践,以便掌握更多的写字技巧。
学好汉字并不难,读贴勤练积经验。
字形各有个性在,间架结构取自然。
苦练不如熟技巧,掌握规律是关键。
2熟能生巧规律现,汉字写出定美观。
先读字后下笔,掌握结构规律一个字就像一个人,有头有尾有四肢。
除了独体字以外,每个字都由多部位组成,把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摆放好了,字就写好看了,否则只能写成各部位都不协调的字。
汉字的结构与写法规则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系统。
汉字的结构和写法规则源远流长,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规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汉字的结构和写法规则,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文字系统。
首先,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和左中右结构。
上下结构是指一个汉字的上部和下部分的组合,例如“山”字的上部是“小”字,下部是“一”字。
左右结构是指一个汉字的左边和右边部分的组合,例如“木”字的左边是“丨”字,右边是“十”字。
左中右结构则是指一个汉字的左边、中间和右边部分的组合,例如“国”字的左边是“口”字,中间是“玉”字,右边是“一”字。
这种结构的分割和组合方式,使得汉字的构造更加丰富多样,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汉字的写法规则也有一定的规范性。
首先,汉字的书写顺序是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是最基本的书写顺序。
例如,写“人”字时,应先写上部的“亻”,再写下部的“二”。
其次,汉字的笔画也有一定的规则。
汉字的笔画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书写,不可跳跃或交叉。
而且,汉字的笔画要有一定的顺序和节奏感,以保证字形的整体美感。
例如,“山”字的书写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写上部的“小”,再写下部的“一”。
最后,汉字的结构和形状也要符合一定的规范。
汉字的结构应该稳定、平衡,各部分之间应该相互协调,形成整体的和谐美感。
例如,“人”字的上下结构应该平衡,左右结构应该对称。
除了结构和写法规则,汉字还有一些特殊的形态变化。
例如,汉字的变形是指汉字在不同的书写风格和书体中出现的形态变化。
汉字的变形可以根据书写风格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楷书是一种正式的书写风格,汉字在楷书中的形态比较规范和统一;而行书则是一种流畅的书写风格,汉字在行书中的形态比较简洁和流畅。
此外,汉字还有一些特殊的变体字,即形状和结构与常见字稍有不同的字形。
这些变体字在特定的场合和书体中使用,增加了汉字的变化和表现力。
汉字结构的基本特点中国汉字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其字体不一样,其结构特点也不一样。
篆书多呈圆形对称,取纵势以长结构为主;隶书波磔分展,取横势以扁结构为主;楷书正直平满,取方势以方形结构为主。
楷书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中宫紧收,四面势全,上密(中紧)下疏,少数横竖撇捺笔画适度伸张。
不同的楷书字体各有不同特点。
沙孟海先生将北碑楷书,分为“平画宽结”(如《郑文公碑》)和“斜画紧结”(如《始平公造像》)两大类,称唐碑褚、颜近于“平画宽结”,欧、柳近于“斜画紧结”。
这里所讲的“平画宽结”和“斜画紧结”是从不同楷书用笔和结体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分类的。
“平画宽结”用笔较平直,结体较宽松。
“斜画紧结”其用笔倾斜的角度稍大一点,结体紧凑一些。
“平”和“斜”,只是相对而言。
其实各种楷体中的横画都是不平的,都向左倾斜,只不过倾斜的程度不同。
楷书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书写要求和结字方式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汉字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根据结构特点楷书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
象形字和指事字为独体字,其余为合体字。
合体字分为四类:纵向组合的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横向组合的左右结构和左中右结构;内外结构的全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多偏旁多构字单位组合的繁杂结构。
各种结构的字均有自己独特的结构特点、书写要求和结字方式。
现分述如下:独体结构独体结构的字由笔画组合而成,它不带偏旁部首,笔画拆开则成没有意义的字。
这类字虽字数不多,但作用不可低估,它不仅可以单独使用,更重要的是把它用作偏旁部首,与构字单位组合成合体字,成为构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习字者通过对独体字的临习,掌握结字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在写好独体字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体字的书写训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独体字的特点是笔画少空白多,笔画长短适宜,疏密匀称,斜度适当,变化参差,错落有致,点画呼应,笔意相连,气韵生动,形成结构紧凑、重心平稳的整体。
汉字结构分类六大类
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是汉字结构分类六大类。
汉字的形体结构可以分为汉字、部件、笔画、笔形四个层次,汉字是最高层次,部件是中间层次,笔画是次低层次,笔形是最低层次。
汉字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
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
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
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
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通行。
浅谈汉字的结构摘要:汉字的结构,应当从造字源头上去找标准。
结构的命名,就是以该字的第一个层次的划分为标准的。
除了象形字和指事字是独体字外,会意字和形声字一般是由两部分(义符、声符)组成的,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上下关系,就是上下结构;是左右关系,就是左右关系;是包围关系,就是包围结构;是半包围关系,就是半包围结构。
所以,汉字中没有左中右和上中下这样结构的字。
关键词:字源;结构;误区;传承;中小学;识字法一、汉字的结构,可以从造字(字源)上来划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类(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也可以从形体结构上来划分为:左右、上下、包围、半包围和独体五种字型。
二、把字源和形体结构两方面结合起来,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表:从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象形字和指事字主要是独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主要是左右、上下、包围和半包围四种结构。
也有个别是例外的、特殊的。
三、字形结构的划分,除了结合字源,还要注意划分的层次性。
结构的命名,就是以该字的第一个层次的划分为标准的。
除了象形字和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一般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上下关系,就是上下结构;是左右关系,就是左右关系;是包围关系,就是包围结构;是半包围关系,就是半包围结构。
所以,汉字中没有左中右和上中下这样结构的字。
在汉字结构问题上,我们不能做表面文章。
例如:薏,“艹”加“意”,上下结构。
其中,下面的“意”字,又是上下结构,但这是第二个层次的划分。
滩,“氵”加“难”,左右结构。
其中,右边的“难”,又是左右结构,古代为“堇”加“隹”,右形左声,本义:支翅鸟。
但这是第二个层次的划分。
难字的右边“隹”,是从古代象形字演变而来,属于独体字,虽然看上去是左右结构,但我们不宜再划分。
四、汉字结构划分的误区1、所谓的左中右型字,是把左右结构的字看成了左中右三个部分;上中下型字,是把上下结构的字看成了上中下三个部分。
这是从表面上、直观上来划分的,是一种懒惰的方法,图省事的方法。
字的结构种类
汉字的结构种类繁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
1. 根据结构组成划分:汉字结构可以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
独体字是指由一个笔画或部首组成的字,例如“人”、“木”、“口”等;合体字则是指由两个或多个部分组成的字,包括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
2. 根据部首划分:汉字还可以根据部首划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类型。
象形字是指根据事物的形状直接描绘出来的字,例如“月”、“日”、“山”等;指事字是指用抽象的符号或者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注符号来表示意义的字,例如“上”、“下”、“一”等;会意字是指由两个或多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通过各自的含义来表达一个新的含义的字,例如“休”、“从”、“森”等;形声字是指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的字,例如“河”、“梧”、“问”等;转注字是指通过部首的转换和重复使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或概念的字的统称,例如“考”、“老”等;假借字是指用已有的字来表示同音而不同义的字的统称,例如“自”、“白”等。
3. 根据笔画划分:汉字还可以根据笔画划分为基本笔画和复合笔画两大类。
基本笔画是指构成汉字的最基本的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提等;
复合笔画则是指由基本笔画组合而成的笔画,例如“竖折”、“竖提”、“横折撇”等。
以上是汉字结构的几种常见分类方式,不同的分类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意义。
一个字的结构划分标准是什么
令怡
我在语文教学中常常遇到以下一些问题,不知该对学生怎样解释。
1.左中右结构划分的标准是什么?“雄”“准”是左右结构,“谁”是左中右结构,它们之间区分的标准是什么?
2.半包围结构的划分标准是什么?“皮”算不算半包围结构?
3.什么样的字的结构才是独体字?或者说,独体字结构有什么特点?如果按所有能作部首的字都是独体字的说法,那么如何解释“羽”“比”等一些典型的左右结构的字?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松岭区第二小学刘海英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构成的字,叫合体字。
部件如同机器上的零件,可以拆装配,每个部件都有其独立性,一个部件中不允许包含两个两笔以上的独立部件。
如“做”是由亻、古、攵三个部件构成的,是左中右结构。
由此看来,由三个部件左中右横向排列的字,就是左中右结构。
上面说到的每个部件都有其独立性,是指每个部件要便于称
说或变通称说,且每个部件能够另外构字。
如“葵”字中的“艹”“癸”可以称说,可以构字;“癶”可以变通称说为“登”字头,也可以另外构字。
因此,“葵”字是上中下结构。
再如“堆”字,“土”可以称说,“隹”中分出来“亻”也可以称说,但合在一起不好称说或变通称说,又没有另外的构字能力;再说,“隹zhuī”(小鸟)是象形字,是不能拆开来说的。
因此“堆”是由“土”和“隹”两个部件构成的,是左右结构,而不是左中右结构。
同样,“雄”“准”“谁”都是左右结构,不是左中右结构。
刘海英老师说“谁”是左中右结构,即使是从什么资料上看来的,也是错误的。
2.一个部件被另一个部件两面或三面包围的字,属于半包围结构。
如:庆、病、旬、匡、闻、函。
“皮”是独体结构,其中的“又”是部件,但剩下的部分不是部件(不好称说或变通称说,也不能另外构字)。
其他如“发”“斤”“氏”等也都不是半包围结构,而是独体结构。
3.独体字的构成大致有三种情况:(1)由基本笔画构成一个部件独立成字的。
如:“一、乙”(1画),“人、几”(2画),“口,山”(3画),“手、车”(4画)。
(2)由一个部件加上一些笔画构成的。
如:“玉、刃、太、龙、匆”等。
(3)虽有几个部件,但由于笔画连贯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而组成一个独立整体的。
如:“出、串、果、里、肃”等。
“能作部首的字都是独体字” 的说法是不对的。
部首中的字大多数是独体字,但也有一部分是合体字。
如“比(会意)、穴(会意)、舌(会意)、齿(形声)、香(会意)、麻(会意)、黑(会意)、鼻(形声)”等都是能作部首的字,但它们都是合体字。
不少人认为象形字肯定是独体字,其实不然。
象形字中个别的也可能是合体字,如“羽”就是象形字中的合体字,是由两个相同部分组成的左右结构。
合体字有明显的分离特征:两部分(或更多部分)不紧连,笔画不交叉连串。
“羽”字也具备这样的特征(“比”是会意字,上面已举到例子了)。
[选自人教网《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典型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