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25.83 KB
- 文档页数:5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一、航天知识1、我国发射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的“东方红一号”2、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6日3、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名字是:神舟”五号4、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航天员是:杨利伟5、中国的载人飞船是“神舟”系列,有两层含义:一是音同“神州”,二是“神奇的船(宇宙飞船)”的意思6、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有:前苏联,美国,中国7、航天: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8、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9、航天包含哪些内容?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把航天活动归纳为航天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
航天技术是手段;空间应用是目的,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空间科学则属于认识宇宙的范畴。
10、人类已研制出几种载人航天器?人类现已研制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3种载人航天器。
11、载人航天器各有什么用途?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主要用于接送航天员和货物,且在太空飞行时间一般不超过20天,又可称为天地往返运输器;空间站在太空长期运行,不返回地面,主要用于观天看地、研究空间科学、太空生产和在轨服务等。
12、我国的神舟号飞船由几个舱段组成?神舟号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采用“三舱一段”构型,即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推进舱和轨道舱上各有一对太阳能帆板。
推进舱在飞船的最下部,返回舱在中间,轨道舱在上部,附加段在飞船的最顶端。
13、神舟号飞船“三舱一段”的作用是什么?推进舱是飞船在空间运行及返回地面时的动力装置;返回舱是飞船起飞、飞行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轨道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的场所,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的。
在载人飞行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14、飞船返回地面时,是所有舱段都返回吗?不是。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一、航天知识1、我国发射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的“东方红一号”2、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6日??3、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名字是:神舟”五号??4、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航天员是:杨利伟5、中国的载人飞船是“神舟”系列,有两层含义:一是音同“神州”,二是“神奇的船(宇宙飞船)”的意思?6、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有:前苏联,?美国,中国7、航天: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8、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9、航天包含哪些内容?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把航天活动归纳为航天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
航天技术是手段;空间应用是目的,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空间科学则属于认识宇宙的范畴。
10、人类已研制出几种载人航天器????人类现已研制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3种载人航天器。
11、载人航天器各有什么用途????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主要用于接送航天员和货物,且在太空飞行时间一般不超过20天,又可称为天地往返运输器;空间站在太空长期运行,不返回地面,主要用于观天看地、研究空间科学、太空生产和在轨服务等。
12、我国的神舟号飞船由几个舱段组成???神舟号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采用“三舱一段”构型,即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推进舱和轨道舱上各有一对太阳能帆板。
推进舱在飞船的最下部,返回舱在中间,轨道舱在上部,附加段在飞船的最顶端。
??13、神舟号飞船“三舱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推进舱是飞船在空间运行及返回地面时的动力装置;返回舱是飞船起飞、飞行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轨道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的场所,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的。
在载人飞行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航天科普知识航天科普知识航天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指的是人类利用航天器将人员、物资及科学设备送入太空进行科学实验、探索和利用的活动。
航天科普知识是一系列有关航天工程、太空探索、人造卫星等内容的科普知识,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航天科普知识。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航天器。
航天器是指用于从地球表面进入太空并在太空中进行工作的各种装置。
通常包括有载人飞船、卫星、探测器等。
它们利用火箭技术将自身推进到太空中,并通过各种设备实现在太空中所需的各项任务。
载人飞船主要用于将宇航员送往太空,开展科学实验以及进行太空站的建设和维护;卫星用于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探测器则用于探测、测量和观测太阳系和宇宙其他部分的信息。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太空站。
太空站是人类在太空中建造的一种类似于地面上的实验室或住所的设施。
它们为宇航员提供居住环境和科学实验条件,并作为宇宙探索的基地。
目前,国际空间站是最著名的太空站之一,由多个国家共同建设和维护。
太空站不仅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平台,也是为深入研究太空医学、太空资源利用等领域提供的必要条件。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卫星的知识。
卫星是人类制造并将其放置在地球轨道上,用于通信、导航、天气预报、地球观测等目的的人造设备。
航天卫星的设计制造十分复杂,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推进和定位能力,还需要有高精度的通信和测量设备。
现代卫星通常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能源系统、通信系统、姿控系统、导航和测量系统等。
这些卫星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包括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等。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火箭技术。
火箭是一种利用自身推进力产生反作用力的航天器。
它通过喷射出高速燃气来达到推进的目的。
火箭不依靠大气层内的空气进行推进,因此可以在太空和高层大气中行驶。
火箭技术是实现太空探索和载人航天的基础,一般使用化学火箭技术。
这种技术是通过燃烧化学燃料和氧化剂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并将其喷射出来产生推力,从而推动火箭。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航天,真是个神奇的领域。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
星辰大海,遥不可及,但这并没有阻挡我们的脚步。
说起航天,首先要聊聊火箭。
火箭是怎样飞上天的呢?它们是由复杂的系统构成,推动力强大,喷射出的火焰如同猛兽咆哮。
火箭的设计需要考虑空气阻力、重力等各种因素,简直就像在给它穿上合身的衣服。
火箭发射分为几个关键步骤。
先是准备阶段,科学家们会在发射场对火箭进行全面检查。
每一个螺丝都不能马虎。
然后是倒计时,所有人屏息以待。
发动机轰鸣,火箭腾空而起,瞬间脱离地面。
那一刻,真是让人心潮澎湃。
大家都在为它欢呼,仿佛它带着我们的梦想,飞向未知的宇宙。
说到宇航员,他们的训练也是超级严格的。
想象一下,穿着重达几十公斤的宇航服,漂浮在失重的环境中。
那种感觉,像是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宇航员每天都要进行各种模拟训练,学习如何应对突发状况,仿佛在玩一场永无止境的游戏。
每一次出舱活动,都是对他们意志的挑战。
孤独、无助,甚至恐惧,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情感。
我们还不能忘了卫星的作用。
卫星就像宇宙中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地球。
气象卫星能够预测天气,通信卫星让我们能够跨越万里进行交流。
它们在太空中静静运转,默默奉献。
就像是一个个忠实的守护者,为我们提供信息,助力生活的便利。
深入探讨一下国际空间站。
它是人类合作的结晶,汇聚了多个国家的智慧。
每天都有宇航员在这里进行实验,探索生命的奥秘。
太空站的生活条件非常特殊,饮食、洗漱都需要特别安排。
想象一下,在失重环境中吃饭,真是个挑战。
但同时,这里也是科学探索的前沿,许多重大发现都在这里诞生。
航天事业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已经进入了更深层次。
火星上有水的痕迹,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生命的可能性。
科学家们正在设计各种探测器,准备送往红色星球。
梦想着,有一天人类能够在火星上建立基地,探索更遥远的宇宙。
总之,航天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离宇宙的终极奥秘越来越近。
航天知识资料航天知识资料航天,即太空航行,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种方式。
航天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航天始于20世纪。
以下是一些关于航天的知识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航天的发展和意义。
1. 航天器分类航天器主要可以分为地球轨道器和深空探测器两类。
地球轨道器主要用于通信、导航、气象监测等任务,如卫星。
深空探测器则用于探索宇宙中的其他行星、恒星或银河系等天体。
2. 航天器发射航天器发射是将航天器送入太空的过程。
主要有火箭发射和飞机发射两种方式。
火箭发射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发射方式,通过火箭的推力将航天器送入太空。
而飞机发射则是将航天器挂在飞机上,在高空释放航天器,利用地球自转达到太空的一种方式。
3. 火箭的工作原理火箭基于牛顿第三定律,即每个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火箭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的庞大推力将自身推出地球重力的范围,实现进入太空的目的。
火箭燃料主要有液体燃料和固体燃料两种,液体燃料能够调整推力、停止和点火,而固体燃料则无法调整。
4. 航天对科学的意义航天具有广泛的科学价值,可以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和发展空间技术。
通过航天探测器,人类可以了解更多的宇宙知识,探索宇宙的奥秘。
同时,航天技术也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监测天气预警,预测自然灾害等。
5. 航天的应用航天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卫星通信是其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通过卫星通信,人们可以进行远程通信,如电话、电视、互联网等。
卫星导航系统,如GPS,为导航和定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此外,航天技术还应用于气象预警、地质勘探、农业监测等领域。
6. 中国航天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起步较晚,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了一系列载人和无人航天器,包括天宫空间实验室和嫦娥探月工程等。
中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了拥有完整航天系统的国家之一。
总结:航天是人类最大胆的冒险之一,通过航天可以了解和探索宇宙的奥秘,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当我们仰望星空,心中总会涌起对宇宙无尽的好奇与向往。
航天,这个充满神秘和挑战的领域,正不断拓展着人类的认知边界。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航天的奇妙世界,了解一些基本的航天知识。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航天。
航天,简单来说,就是指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进行的活动。
它涵盖了众多方面,包括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发射、运行和控制,以及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和利用。
要实现航天飞行,离不开航天器。
航天器主要分为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
人造卫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航天器,它们围绕地球运行,用于通信、导航、气象观测、地球资源勘察等众多领域。
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导航系统,就依赖于卫星提供的精准定位信息。
载人飞船则是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工具。
它需要具备可靠的生命保障系统,以确保宇航员在太空环境中的安全和生存。
从苏联的“东方号”飞船到我国的“神舟”飞船,载人飞船的发展见证了人类太空探索的不断进步。
空间站是一种长期在太空运行的大型航天器,可供多名宇航员在其中生活和工作。
国际空间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为各国宇航员进行太空实验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
空间探测器则用于对太阳系内的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天体进行探测。
例如,美国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宇宙深处的珍贵信息。
那么,航天器是如何进入太空的呢?这就需要依靠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是一种强大的推进工具,它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力,克服地球的引力,将航天器送入预定的轨道。
火箭的原理基于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
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速喷射的气流,从而获得向前的推力。
当航天器进入太空后,面临的环境与地球截然不同。
太空中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充满了各种辐射和微小颗粒的撞击。
同时,温度也会在极冷和极热之间迅速变化。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航天器需要具备坚固的外壳、高效的热控系统和可靠的防护装置。
在太空探索中,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也是非常特殊的。
中国航天科普知识内容1、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结构,国际部第五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钱学森。
2、为纪念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用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名字是:万户。
3、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中国。
4、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前苏联发射的,从而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5、人类第一位成功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他是前苏联人。
6、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他是美国人,他首先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理想。
7、人类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在首次飞行时绕地球飞行了一圈,在太空飞行了108分钟。
8、我国神舟号试验飞船是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的。
9、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第三级所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
10、我国在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了远程火箭。
11、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12、长征三号火箭把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3、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是在1999年11月20日发射成功的。
14、人类用空间探测器进行地外探测的第一个天体目标是:月球。
15、地球静止卫星轨道的轨道高度距地球表面约为3600千米。
16、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顺行轨道上绕地球运行时,其运行周期约为18小时。
17,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自行研制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促进了我国气象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18、射程在3000-8000千米的导弹称为远程导弹19、人类历史上第一枚弹道导弹叫:V-2导弹。
20、我国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一般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1、航天飞机是世界上第一种也是目前唯一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同时,它又是一种多用途载人航天器。
22、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号由美国发射。
23、月球表面在太阳直射时与夜间的温差是300℃左右。
24、维持卫星仪器设备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能源主要是自带高性能的电池。
25、联合国第54届大会核准了第三次外空会议提出的建议,将每年的10月4日-10月10日定为“世界空间周”。
航天常识知识点当我们仰望星空,是否曾对那无尽的宇宙充满好奇和向往?航天领域的发展,让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逐渐成为现实。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航天的世界,了解一些基本的航天常识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谈谈航天器。
航天器是在太空中执行各种任务的飞行器,常见的有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和探测器等。
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人造卫星则是人类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发射到太空的飞行器。
它们可以用于通信、导航、气象观测、地球资源监测等众多领域。
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导航系统,就离不开卫星的支持。
载人飞船是能够搭载宇航员进入太空并返回地球的航天器。
它需要具备生命保障系统、推进系统和返回系统等关键部分,以确保宇航员的安全和任务的完成。
我国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空间站则是一种长期在太空中运行的航天器,它为宇航员提供了相对宽敞的工作和生活空间,便于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太空探索活动。
国际空间站就是由多个国家合作建造和运营的大型空间站。
探测器则是用于探测其他天体的航天器,如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等。
它们携带各种科学仪器,帮助我们了解宇宙中的其他星球。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航天发射。
航天发射是将航天器送入太空的过程,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强大的运载火箭来提供足够的推力。
运载火箭通常由多级组成,每一级在燃料耗尽后会分离,以减轻重量,提高飞行速度。
在发射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航天器和火箭的检测、气象条件的评估等。
航天发射场也是航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有多个著名的航天发射场,如我国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
这些发射场通常位于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的地区,具备良好的气象条件和广阔的发射空域。
在太空中,宇航员面临着许多特殊的环境挑战。
首先是失重状态,这会对宇航员的身体产生一系列影响,如肌肉萎缩、骨骼钙质流失等。
因此,宇航员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和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太空辐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可能对宇航员的健康造成损害。
科普航天航空小知识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航天航空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而作为爱好者或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多掌握一些航天航空的小知识,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一些科普航天航空小知识。
一、什么是航天器?航天器指的是人类用来进入太空并执行任务的设备,包括了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探测器等。
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航天器的形状、结构、动力等都有所不同。
二、航天器的发射方式为了将航天器送入太空,需要用到发射器,目前常见的发射器包括了火箭、飞机抛送、弹射器等。
其中火箭是最常见的发射器,它通过火箭发射器产生的反作用力将航天器送入太空。
三、黑洞黑洞是宇宙中一种非常神秘的天体物质,它是由恒星坍缩形成的,体积非常小,但却拥有巨大的引力。
由于引力作用过于强大,黑洞可以吞噬它周围的天体物质,甚至连光线也无法逃脱它的吞噬,因此也被称为“没有光的陷阱”。
四、航天员的生活环境航天员在太空中需要面对极端的环境,比如接近零重力、宇宙辐射、高温高压等,这样的环境可能对航天员造成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压力,因此航天员需要进行专门的身体和心理训练,以适应这种环境。
五、星际旅行虽然目前人类的星际旅行还只停留在科幻作品中,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有一些科学家研究出了一些可能实现星际旅行的方案,比如利用黑洞进行观测和通讯、通过恒星轨迹进行超光速飞行等。
六、无人机无人机是一种没有驾驶员,采用遥控或自主飞行的飞行器。
它具有灵活性强、适应性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农业等领域中。
总结:航天航空事业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到了人类在太空中的探索、无人机制造、航天器制造等等。
通过学习这些科普航天航空小知识,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科学素养,也能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乐趣和启示。
航天科普内容
航天科普是关于航天科技、航天历史、航天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普及活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航天科普内容:
1. 航天科技知识:包括火箭、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的原理、构造、功能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航天发射、测控等方面的技术知识。
2. 航天历史:介绍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的火箭试验、卫星通信、载人航天等重要事件,以及各国的航天计划和成就。
3. 航天应用:介绍航天科技在通信、导航、气象、资源探测、深空探测等方面的应用,以及未来可能的应用领域。
4. 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介绍航天员的训练、生活、工作等情况,以及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实验情况。
5. 航天安全知识:介绍航天活动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包括如何避免航天事故、如何应对航天器坠落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普及,可以让公众更好地了解航天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对航天科技的认识和兴趣,同时也可以促进航天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一、航天知识1、我国发射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的“东方红一号”2、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6日??3、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名字是:神舟”五号??4、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航天员是:杨利伟5、中国的载人飞船是“神舟”系列,有两层含义:一是音同“神州”,二是“神奇的船(宇宙飞船)”的意思?6、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有:前苏联,?美国,中国7、航天: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8、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9、航天包含哪些内容?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把航天活动归纳为航天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
航天技术是手段;空间应用是目的,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空间科学则属于认识宇宙的范畴。
10、人类已研制出几种载人航天器????人类现已研制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3种载人航天器。
11、载人航天器各有什么用途????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主要用于接送航天员和货物,且在太空飞行时间一般不超过20天,又可称为天地往返运输器;空间站在太空长期运行,不返回地面,主要用于观天看地、研究空间科学、太空生产和在轨服务等。
12、我国的神舟号飞船由几个舱段组成???神舟号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采用“三舱一段”构型,即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推进舱和轨道舱上各有一对太阳能帆板。
推进舱在飞船的最下部,返回舱在中间,轨道舱在上部,附加段在飞船的最顶端。
??13、神舟号飞船“三舱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推进舱是飞船在空间运行及返回地面时的动力装置;返回舱是飞船起飞、飞行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轨道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的场所,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的。
在载人飞行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14、飞船返回地面时,是所有舱段都返回吗??????? 不是。
飞船返回地面时,只有返回舱一个舱返回地面。
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后,轨道舱可以留在轨道上继续工作半年左右。
??15、神舟号飞船由多少个分系统组成??共有13个分系统:结构与机构、制导导航与控制、数据管理、测控通信、热控制、推进、电源、有效载荷、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仪表照明、应急救生、回收着陆等。
其中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仪表照明、应急救生系统,在卫星上是没有的。
16、神舟号飞船的返回舱是什么样子??神舟号飞船返回舱的外形像一口中国古代的大钟,呈大钝头倒锥体,它在飞船的中部,为密闭结构,其上部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供航天员进出轨道舱使用。
返回舱内最多可设置3个航天员座椅。
?17、航天员在“神舟”五号飞船里活动的空间很大吗??? 不算附加段,“神舟”五号飞船三个舱加起来有8米高,最大内直径2.5米,能够提供航天员自由活动的空间大约6立方米左右。
发射“神号”五号飞船的是什么火箭???是“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它是在多次发射国外卫星的“长征”二号E火箭基础上研制出来的。
?18、我国载人火箭有几个液体助推器???.????“长征”二号F火箭有4个液体助推器,是我国目前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中可靠性最高、系统最复杂的火箭。
19、“长征”二号F火箭由几个分系统组成??????由箭体结构、控制系统、动力装置、故障检测处理系统、逃逸系统、遥测系统、外测安全系统、推进剂利用系统、附加系统、地面设备等10个分系统组成,其中逃逸系统和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是为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而增加的。
?20、“神舟”五号飞船为航天员准备了什么样的救生物品???????“神舟”五号飞船为航天员准备的救生物品一应俱全,有远距离呼救电台、GPS 定位仪、闪光标位器、光烟信号管和海水染色剂,还有急救药包、救生口粮、救生饮水、引火物、救生船、抗浸防寒漂浮装备、救生手册等。
??21、航天员上天前要进行什么训练???航天员的训练主要分4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阶段、航天飞行任务模拟训练阶段和发射场发射准备阶段。
22、神舟号飞船的主降落伞有多大??????神舟号飞船的降落伞叫做“环帆伞”,主降落伞展开后有1200平方米大。
?? 23、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顶端有一个像避雷针模样的东西,它是什么??它叫逃逸塔,用于火箭一旦发生故障时,帮助航天员脱离危险区,依赖飞船的应急救生系统安全着陆。
24、我国有航天测控船吗???????我国目前有4艘航天测控船,它们是“远望”一号、“远望”二号、“远望”三号和“远望”四号。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前,我国已派出这4艘测控船对飞船进行海上跟踪测控。
?25、什么是太空微重力环境??????太空微重力环境又称失重环境或零重力环境,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系统的表观重量远小于其实际重量的环境。
26、三吨多重的神舟号飞船返回舱返回时万一落到水里,会沉没吗??? ????不会。
神舟号飞船返回舱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并配备了水上漂浮用的气囊,即使返回舱落到水面上,也能够保障航天员在水上漂浮生存24小时,等待营救。
?27、“神舟”五号飞船载人上天前为什么不进行动物试验????神舟号飞船进行了无人飞行试验,用模拟人代替了动物进行试验,模拟人系统包括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和形体假人。
该系统比试验动物更能真实地模拟真人乘坐飞船?。
28、飞船上有“黑匣子”吗?与飞机一样,飞船也安装有“黑匣子”,它安装在飞船的返回舱内,是用来记录飞船的飞行数据的电子设备。
为了便于辨认寻找,“黑匣子”,被涂上了橘红色。
??29、按照神舟号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的设计指标,“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里的温度是多少???21℃±4℃??“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指标是多少??“长征”二号F火箭的可靠性指标为97%,安全性指标为99.7%,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0、第一个登陆太空的人是: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31、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是谁???????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
二、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资料?神舟一号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搭载物品: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试验项目: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
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搭载物品: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进行空间试验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十项,四十四件之多,包括:卷云探测仪、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紫外线光谱监视仪器、太阳常数监测器、大气密度探测器、大气成分探测器、飞船轨道舱窗口组件、细胞生物反应器、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固体径迹探测器、微重力测量仪、有效载荷公用设备。
据介绍,微重力测量仪、返回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三次参加飞船试验;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和轨道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二次参加飞船试验;其余设备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试验。
神舟四号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搭载物品:除了大气成分探测器等19件设备已经参加过此前的飞行试验外,其他的空间细胞电融合仪等33件科研设备都将是首次“上天”。
一场筹备了10年之久的两对“细胞太空婚礼”也将在飞船上举行,一对动物细胞“新人”是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另一对是植物细胞“新人” ———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
专家介绍说,在微重力条件下,细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现象将消失,更有利于细胞间进行配对与融合这些“亲热举动”,此项研究将为空间制药探索新方法。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宇航员:杨利伟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试验项目: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神舟六号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飞行时间/圈数:115小时32分钟/飞行77圈神舟六号飞船有以下特点:首先是起点很高,飞船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其次是一船多用,航天员返回后,轨道仓可以在无人值守的状态下,作为卫星继续利用半年,甚至可以在今后进行交会对接实验;第三是返回舱的直径大,俄罗斯的直径是2.2米,我国的是2.5米。
最后是飞船返回,非常安全,这方面已经进行过全面的测试。
总体来看,神舟六号飞船的技术进步是巨大的。
神舟七号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飞行时间/圈数: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飞船运行期间,1名航天员着中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
神舟八号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与我国首个空间站雏形“天宫一号”携手,共同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在顺利完成两次对接任务后,于2011年11月17日19时36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完成。
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宇航员:刘洋,景海鹏,刘旺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将第一次执行手动载人交汇对接任务2012年6月24日,刘旺在景海鹏与刘洋配合下航天员成功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