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2)标准成本法
- 格式:pptx
- 大小:219.32 KB
- 文档页数:75
第7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学习指导本章阐述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分类法、定额法和标准成本法,以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和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定额法和标准成本法的计算程序,做到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这三种成本计算方法进行产品成本的计算;明确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如何被实际应用的。
本章内容概要详见表7—1.续前表二、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分类法 2.系数法3.联产品 4.副产品5.定额法 6.定额成本7.脱离定额的差异 8.定额变动差异9.成本习性 10.固定成本11.约束性固定成本 l2.酌量性固定成本13.变动成本 14.混合成本15.变动成本法 l6.生产边际贡献17.边际贡献 18.标准成本法19.标准成本 20.理想标准成本21.正常标准成本 22.现实标准成本23.成本差异 24.直接材料成本差异25.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26.直接材料用量差异27.直接.,kJ4成本差异 28.直接jk二E—r资率差异29.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30.变动制造费用差异31.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二)判断说明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并说明理由)1.只要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就可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
2·分类法是以产品类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3·按照系数分配计算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是一种简化的分类法。
4·在按系数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情况下,若系数是按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计算确定的,则按系数分配的结果与直接按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比例分配的结果相同.5.分类法的适用与否与产品的生产类型有着直接的关系。
6.联产品必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7·产品内部结构、所用原材料、工艺技术过程完全相同,但由于工人操作而造成的质量等级不同的产品,可以应用分类法的原理,按照不同售价在它们之间分配费用。
名词解释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用于确定生产成本和库存评估。
它基于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这些成本是根据预期的生产能力、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因素计算得出的。
标准成本法的
核心思想是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以评估生产效率和成
本控制情况。
在标准成本法中,每个生产环节都有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包
括标准直接材料成本、标准直接人工成本和标准制造费用。
这些标
准成本是基于公司的历史数据、行业标准或管理层的预测进行设定的。
一旦标准成本确定,公司就可以用它们来预测生产成本,进行
预算和绩效评估。
标准成本法的优点之一是它可以促进成本控制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通过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公司可以及时发现生产
过程中的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此外,标
准成本法还可以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帮助管理层制定合理的预算
和目标。
然而,标准成本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由于标准成本是
基于预测和估计得出的,所以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
此外,如果标准成本的设定不合理或过于理想化,可能会导致生产计划的不准确和成本控制的困难。
总的来说,标准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会计工具,可以帮助企业预测成本、进行绩效评估和促进效率提升,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合理设定标准成本,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生产成本控制策略手册(也可叫指南)第1章引言 (4)1.1 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4)1.2 生产成本控制策略手册的目的与意义 (4)第2章生产成本概述 (4)2.1 生产成本的构成 (4)2.1.1 直接成本 (5)2.1.2 间接成本 (5)2.2 生产成本分类与特点 (5)2.2.1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5)2.2.2 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5)2.2.3 单位成本与总成本 (5)2.3 影响生产成本的因素 (6)第3章成本控制基本原理 (6)3.1 成本控制的概念与原则 (6)3.1.1 成本控制的概念 (6)3.1.2 成本控制的原则 (6)3.2 成本控制的方法与手段 (7)3.2.1 成本控制方法 (7)3.2.2 成本控制手段 (7)3.3 成本控制的基本环节 (7)3.3.1 成本预测 (7)3.3.2 成本计划 (7)3.3.3 成本核算 (7)3.3.4 成本分析 (8)3.3.5 成本改进 (8)3.3.6 成本考核 (8)第4章成本预算与目标设定 (8)4.1 成本预算的编制 (8)4.1.1 预算编制的原则 (8)4.1.2 预算编制的程序 (8)4.1.3 预算编制的方法 (8)4.2 成本预算的执行与监控 (9)4.2.1 预算执行的原则 (9)4.2.2 预算执行的措施 (9)4.2.3 预算监控的方法 (9)4.3 成本控制目标的设定 (9)4.3.1 成本控制目标的原则 (9)4.3.2 成本控制目标的设定方法 (9)4.3.3 成本控制目标的实施与评估 (10)第五章生产过程成本控制 (10)5.1 材料成本控制 (10)5.1.1 物料采购策略 (10)5.1.2 物料库存管理 (10)5.1.3 物料使用控制 (10)5.2 人工成本控制 (10)5.2.1 人力资源规划 (10)5.2.2 生产组织优化 (10)5.2.3 劳动成本核算 (10)5.3 制造费用控制 (11)5.3.1 能源管理 (11)5.3.2 设备维护与管理 (11)5.3.3 环保与安全 (11)5.4 质量成本控制 (11)5.4.1 质量管理策略 (11)5.4.2 质量成本分析 (11)5.4.3 质量改进措施 (11)第6章供应链成本控制 (12)6.1 采购成本控制 (12)6.1.1 优化采购流程 (12)6.1.2 价格谈判与合同管理 (12)6.1.3 风险管理 (12)6.2 库存成本控制 (12)6.2.1 库存优化 (12)6.2.2 仓储管理 (12)6.2.3 库存融资 (12)6.3 物流成本控制 (12)6.3.1 运输成本控制 (12)6.3.2 仓储配送成本控制 (13)6.3.3 物流信息化 (13)第7章生产效率优化 (13)7.1 提高生产效率的意义 (13)7.1.1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降低原材料、能源、人力等成本。
第七章管理会计基础第一节管理会计概述考点1:管理会计概念和目标1.概念: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目标: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
考点2:管理会计体系根据《指导意见》,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一个由理论(基础)、指引(保障)、人才(关键)、信息化(支撑)加服务市场(外部支持)构成“4+1”的会计管理有机系统。
【提示】“4+1”系统之间的关系:“理论体系”是基础,“指引体系”是保障,“人才队伍”是关键,“信息系统”是支撑,“咨询服务”是确保四大任务顺利实施推进的外部支持,为单位提供更为科学、规范的管理会计实务解决方案。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是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可操作性的系列标准。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包括(一)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起统领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和建设案例库的基础。
【提示】不同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只是对管理会计普遍规律和基本认识的总结升华,并不对应用指引中未做出描述的新问题提供处理依据。
(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应用指引居于主体地位,是对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指导。
(三)管理会计案例库案例库是对国内外管理会计经验的总结提炼,是对如何运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实例示范。
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区别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一大特色。
考点3:管理会计要素及具体内容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包括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四项管理会计要素。
这四项要素构成了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机体系,单位应在分析管理会计应用环境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全面开展管理会计活动,并提供有用信息,生成管理会计报告,支持单位决策,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用于计算和控制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并帮助企业管理者采取决策。
它通过建立标准费用和实际费用的比较,有助于发现生产中的浪费和提高业务的效率。
标准成本法的核心是将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划分为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成本是制造产品时所使用的原材料的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直接参与生产的人员的工资和福利成本。
制造费用包括所有与产品制造相关的费用,如租赁设备、维护设备、生产员工培训等。
通过将这些成本分配给产品或服务,企业可以确定每个单位的成本。
标准成本法在制定标准费用时,主要使用两个指标:标准数量和标准价格。
标准数量是指在一定产品数量下所需的材料或人力资源的数量。
标准价格是指单位数量的材料或人力资源的价格。
通过确定标准数量和标准价格,可以计算出每个单位的标准成本。
实际费用是指实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当实际费用与标准费用相比较时,可以获得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分为三类:数量差异、价格差异和效率差异。
数量差异是指实际使用的材料或人力资源数量与标准数量之间的差异。
价格差异是指实际价格与标准价格之间的差异。
效率差异是指实际消耗与标准消耗之间的差异。
标准成本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比较实际费用和标准费用的差异,找出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如果实际费用低于标准费用,说明生产过程中存在浪费,企业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如果实际费用高于标准费用,说明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企业可以通过改进流程、降低成本来提高效率。
标准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预算,评估经济效益,并进行业绩评估和激励。
然而,标准成本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标准成本法是基于过去的数据,所以可能无法适应动态变化的市场和经济环境。
其次,标准成本法忽视了质量和客户需求等非经济因素,只注重成本的控制,可能导致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下降。
最后,标准成本法需要准确的数据和计算,对于人为因素和不确定因素的考虑不足,可能导致决策的不准确性。
工程材料管理基础作业指导书第1章工程材料管理概述 (3)1.1 材料管理的重要性 (3)1.2 工程材料管理的主要内容 (4)1.3 工程材料管理的基本原则 (4)第2章材料计划与采购 (5)2.1 材料需求计划的编制 (5)2.1.1 收集工程项目相关资料 (5)2.1.2 分析材料需求 (5)2.1.3 编制材料需求计划 (5)2.2 采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5)2.2.1 制定采购计划 (5)2.2.2 采购计划的审批与执行 (5)2.2.3 采购过程管理 (5)2.3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5)2.3.1 供应商选择标准 (5)2.3.2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 (5)2.3.3 供应商管理 (6)第3章材料验收与储存 (6)3.1 材料验收标准与流程 (6)3.1.1 验收标准 (6)3.1.2 验收流程 (6)3.2 材料储存的基本要求 (6)3.2.1 储存场地要求 (6)3.2.2 储存方式要求 (6)3.3 储存环境控制与养护 (6)3.3.1 环境控制 (6)3.3.2 养护措施 (7)第4章材料发放与使用 (7)4.1 材料发放管理制度 (7)4.1.1 发放原则 (7)4.1.2 发放依据 (7)4.1.3 发放权限 (7)4.1.4 发放记录 (7)4.2 材料发放流程与控制 (7)4.2.1 发放流程 (7)4.2.2 流程控制 (7)4.3 材料使用与消耗管理 (8)4.3.1 使用原则 (8)4.3.2 使用管理 (8)4.3.3 消耗控制 (8)4.3.4 废旧材料处理 (8)第5章材料库存管理 (8)5.1 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 (8)5.1.1 库存定义及分类 (8)5.1.2 库存管理目标 (8)5.1.3 库存管理原则 (9)5.2 库存控制策略 (9)5.2.1 定量库存控制 (9)5.2.2 定期库存控制 (9)5.2.3 综合库存控制 (9)5.3 库存盘点与优化 (9)5.3.1 库存盘点 (9)5.3.2 库存优化 (9)5.3.3 库存安全管理 (9)第6章材料成本控制 (10)6.1 材料成本构成与影响因素 (10)6.1.1 成本构成 (10)6.1.2 影响因素 (10)6.2 材料成本控制方法 (10)6.2.1 目标成本法 (10)6.2.2 标准成本法 (10)6.2.3 价值工程法 (10)6.2.4 供应链管理法 (10)6.3 降低材料成本的途径 (11)6.3.1 优化产品设计 (11)6.3.2 改进生产工艺 (11)6.3.3 加强采购管理 (11)6.3.4 优化库存管理 (11)6.3.5 提高材料利用率 (11)6.3.6 加强成本核算与分析 (11)第7章材料质量控制 (11)7.1 材料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11)7.1.1 保障工程质量 (11)7.1.2 提高建设效率 (11)7.1.3 降低建设成本 (11)7.1.4 提升企业信誉 (11)7.2 材料质量标准与检验 (12)7.2.1 材料质量标准 (12)7.2.2 材料检验 (12)7.3 质量问题处理与追溯 (12)7.3.1 质量问题处理 (12)7.3.2 质量问题追溯 (12)第8章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12)8.1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要点 (12)8.1.1 制定合理的材料管理计划 (13)8.1.2 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制度 (13)8.1.3 加强材料质量控制 (13)8.2 施工现场材料存放与保护 (13)8.2.1 合理规划材料存放区域 (13)8.2.2 材料存放要求 (13)8.2.3 材料保护措施 (13)8.3 施工现场材料运输与搬运 (13)8.3.1 材料运输管理 (13)8.3.2 材料搬运要求 (14)8.3.3 搬运安全管理 (14)第9章绿色材料管理 (14)9.1 绿色材料的概念与分类 (14)9.1.1 概念 (14)9.1.2 分类 (14)9.2 绿色材料的应用与推广 (14)9.2.1 应用领域 (14)9.2.2 推广措施 (15)9.3 绿色材料管理的措施与评价 (15)9.3.1 管理措施 (15)9.3.2 评价方法 (15)第10章材料管理信息化 (15)10.1 信息化在材料管理中的应用 (15)10.1.1 应用范围 (15)10.1.2 应用效果 (16)10.1.3 对工程项目的意义 (16)10.2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与架构 (16)10.2.1 功能模块 (16)10.2.2 系统架构 (16)10.3 信息化管理实施与优化建议 (17)10.3.1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 (17)10.3.2 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17)10.3.3 优化业务流程 (17)10.3.4 强化数据质量管理 (17)10.3.5 持续改进与优化 (17)10.3.6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17)第1章工程材料管理概述1.1 材料管理的重要性工程材料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其管理的合理性、效率及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