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情况及治理的必要性

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情况及治理的必要性

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情况及治理的必要性
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情况及治理的必要性

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情况及治理的必要性

1 、畜禽粪便污染严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丰富城镇副食品供应,全国各大中城市和主要产区相继实施了一批“菜篮子工程”。“菜篮子工程” 的实施,促进了我国的禽畜饲养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 1997 年底,全国已有大中型畜禽养殖场 1.48 万个。这些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为了运输方便、供应及时、减少成本,大多分布于大中城市郊区和人口稠密地区。养殖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为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做出了贡献,但与之俱来是,大量的畜禽粪便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由于绝大多数畜禽场的粪便未得到处理和利用,使得大中城市周边地带和郊区农村单位土地面积的粪便承载量过高,粪水的肆意排放也导致水体的严重污染。表 1 为部分大中城市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排放情况。

表1 1997 年部分大中城市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排放情况

表 2 1995 年全国畜禽粪便中污染物总量(万吨)

1995 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全国当年工业废水的 COD 排放总量为 768.37 万吨,而畜禽行业的废水 COD 排放为 728.6 万吨,接近全国工业废水的 COD 排放总量。此外,我国各工业行业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 6.34 亿吨,畜禽粪便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 2.7 倍。近几年由于国家在治理工业有机废水污染方面加大了整治力度,通过强制性的限制“达标”和有针对性的“关、停、并、转”使得这部分的污染物排放有较大的改观。但农业生产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有恶化的趋势,畜禽场所产生的大量的粪水,日积月累地在临近的城镇和农村地区形成了庞大的污染源,致使大多数禽畜场,晴天臭气熏天,蚊蝇成片环绕;雨天粪水漫流成河,使人无法下足。根据 1997 年我国规模化猪、鸡、牛场的出栏量计算,全年粪便排放总量已过 17.3 亿吨,再加上规模化生产的冲洗水,实际排出的污水总量远远超过该数字。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畜禽粪便及污水已成为城镇周边地带和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畜禽养殖场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污水、固体粪便和恶臭气体。规模化养殖业的粪尿排泄物及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悬浮物及致病菌,污染物数量大而且集中,尤其以水质污染和恶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可以说它已是城市中的超级排污产业。

(1)水质污染。

与水质污染有关的主要是 BOD 、COD 、SS、大肠杆菌、蛔虫卵、氮和磷等。畜禽养殖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 ,其污水的生化指标极高,如猪粪尿混合排出物的COD 值达 81000mg/L ,牛粪尿混合排出物的 COD 值达 36000mg/L ,笼养蛋鸡场冲洗废水的 COD 为 43000-77000mg/L , BOD 为 17000-32000mg/L ,NH3-N 浓度为 2500-4000mg/L 。据环保部门对大型养殖场排出粪水的检测结果, COD 超标 50~70 倍,BOD 超标 70~80 倍,SS 超标 12 ~20 倍。按照目前我国规模化养殖场对环境污染的管理状况和正常水冲粪的流失率计算(表 3 )一个万头猪场每年有 40.7 和 30.3 吨的 COD 和BOD 流失到水体中,已相当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 3 万羽鸡场的粪便产生量每年为 750 吨,百头奶牛场粪便年排放量为 1100 吨,如果管理不善,有25%

的畜禽粪便流失到水体中,则每年流失到水体中的 COD 和BOD 分别为 8.7 吨和 6.2 吨。

表 3 畜禽粪便污染物进入水体流失率( % )

高浓度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畜禽污水中的高浓度N、P 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表 4 为各地区

1995 年畜禽污染物进入水体排放量。畜禽粪便污染物不仅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还易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它可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使水体发黑、变臭、失去使用价值。畜禽粪便一旦污染了地下水,极难治理恢复,将造成较持久性的污染。

表4 各地区畜禽污染物进入水体排放量( 1995年)单位:万吨

2)空气污浊

养殖场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周围空气,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对恶臭气体的排放有严格的规定,如日本在《恶臭法》中,确定了 8 种恶臭物质,其中有 6 种与畜牧业密切相关,它们是氨、甲基硫醇、硫化氢、二甲硫、二硫化甲基、三甲胺等 6 种,后来又追加了丙酸、正丁酸、正戊酸、异戊酸四种低级脂肪酸,这些物质在畜禽粪便中特别是猪粪中含量极大。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畜禽养殖场的恶臭现象时有发生,危害饲养人员及周围居民身体健康,并且也影响畜禽的正常生长。

(3)、农作物危害高浓度的污水用于灌溉,会使作物陡长、倒伏、晚熟或不熟,造成减产,甚至毒害作物,出现大面积腐烂,据调查,一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肥水”造成周围农作物危害,农民要求赔偿的现象经常发生。此外,高浓度污水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

针对畜禽粪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在太湖

地区测定了各种类型畜禽粪便中的 COD 、BOD 、NH3-N 、总氮及总磷的含量(表5)。

表 5 畜禽粪便中污染物平均含量( kg/ 吨)

4)畜禽粪便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孳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源种类增多、菌量增大,出现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病时,会发生疫情,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目前已知,全世纪约有“人畜共患疾病” 250 多种,我国有 120 多种。“人畜共患疾病”是指那些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人类与脊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其传染渠道主要是患病动物的粪尿、分泌物、污染的废水、饲料等。畜禽粪尿及废水中的有害微生物、致病菌及寄生虫卵首先对养殖场的畜禽产生危害,导致育雏死亡率和育成死亡率升高,不仅给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威胁。

环境污染危害程度与被污染区域内生物量、生物密度呈正相关的关系。被污染区域内生物量越大、生物密度越高,环境污染所产生的威胁性和危害性越大,危害程度越高。因此,养殖业污染对人口相对比较密集的城市和地区的威胁要比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严重许多倍。对于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规模化养殖场又都集中于大中城市的近郊及城乡结合部,养殖业造成的污染事故一量发生,其危害将相当严重。

2、农牧分离、种养脱节是造成畜禽污染的重要原因

几千年来,我国传统的农户经济以“畜—肥—粮” 循环为主要的生产模式,在农业生产上形成了一定的生态平衡体系,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及时使用,并没有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随着集约化畜禽养殖的发展以及大量畜禽养殖专业户、专业村的出现,畜禽粪便量大、集中,而且养殖场周围没有大片的土地对畜禽粪便进行消化,从而打破了原有的良性循环的生态模式:

畜禽养殖基地或畜禽场分布不合理。一些地方片面追求集约化和“基地化”,畜

禽粪便在一定区域内因过剩造成污染;

化肥的大量使用。 70 年代以来,化肥因其便于贮运、见效快的优点已在广大

农村取代了畜禽有机肥,这不仅使土壤板结,土质逐年下降,而且也使畜禽

粪便失去了应用的出路,使其从“利”变成了“害” ,发生了质的变化。

畜禽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种植业,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养殖业进入城郊地带,使农牧分离、种养脱节,这是造成我国畜禽粪便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此外,畜禽养殖业缺乏环保意识,以牺牲环境来促进本行业的发展,环保部门对畜禽粪便污染管理不力,缺少对粪污治理的法规约束和政策支持也是造成畜禽粪便污染的重要原因。

3、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的紧迫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所造成的污染已是有目共睹,特别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许多成套养殖设备,为节约资金,没有引进粪便利用和污水处理设施,导致我国许多现代化养殖场,虽然设备先进,建筑漂亮,但却是场内粪污遍地,场外污水横流,臭气难闻,以致建场一个,污染一方。因此,治理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污染刻不容缓。

( 1)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有日益加重的趋势。我国目前的规模化养殖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为满足城乡居民对畜禽产品数量和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根据《农业部畜牧业‘九五'及 2010 发展规划》, 2010 年前畜牧业的产值和增加值还将以每年 8%左右的速度增长,因此以 1997 年 17.3 亿吨的全国全国畜禽粪便排放总量为基数,根据该增长速度测算,到 2010 年全国畜禽粪便的排放总量将增加到 47 亿吨。因此 ,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发展势态必将跌入畜牧业发展越快其污染越严重的恶性循环中。

(2)畜禽养殖业粪污排放法规的颁布实施将强制性地要求畜禽场对其粪便进行治理。

目前,国家环保局、农业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已联合制订了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并将在近期内颁布实施。这不仅给各地的环保部门执法提供了法律武器,给群众的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作为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它也迫使畜禽场必须要遵照法律法规的各项条文规定,对其粪便进行治理,以期继续生存发展下去。

(3)污染问题制约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量禽畜粪便的随意排放,不仅严重地污染了周围的环境,也威胁着规模化畜禽养

殖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北京、上海两地猪场的调查资料表明,近年来,规模化养殖场的仔猪和产仔母猪的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使用循环污染的地下水是其主要原因。另对北京市 6 个规模化养鸡场的调查也发现了同样的结果,近年来鸡的死亡淘汰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地影响了畜牧业自身的发展。

在我国加入 WTO 以后,养殖业也要纳入到全球化经济之中。国际上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国外对中国的指责之一就是我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因此成本相对较低,产品竞争力强,这个问题在美国国会 PNTR 问题上尤其被炒得火热。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 ,我国 1996 年肉、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年出口量在 60 万吨左右,仅为总产量的 1% ,因此即使我国成功地加入了 WTO ,环境问题也将成为引发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的潜在因素之一。

(4)养殖业环境污染纠纷不断,影响社会稳定。

许多建在城郊和农村地区的养殖场,由于粪便污水严重地污染了周围的农田和水域,使养殖场周围的群众怨声载道,由此产生的经济纠纷历年来层出不穷。近年来福建省就曾多次出现农民聚众围堵、捣毁畜禽养殖场的恶性事件,各省市也都出现过类似事件。冲突事件的发生迫使一些企业进行环境污染治理。但仅靠这种冲突事件和暴力行为解决问题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无序,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和政治影响,破坏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出现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

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课程设计

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 ] 1.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的图片资料。(2)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 2.教师准备 (1)搜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视频资料,有关废电池的资料。(2)设计并制作课件(图片、资料、酸雨形成动画、废电池造成危害的动画、探究提示、问题设置、诗句欣赏)。 (3)录像片段(国外有关酸雨的情况报道及治理方法)。

(4)为探究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不同pH(pH=3.4.5)的模拟酸雨,清水,培养皿,标签,活小鱼。 [教学方法]探究解决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两分钟课前“热身” 利用两分钟课前准备时间,多媒体以新闻纪实方式展现一组对比强烈的图片或视频(美丽的地球家园和人为破坏情况),然后呈现“只有一个地球”的警示语,并伴有音响效果。通过视、听的感官刺激,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改变地球面貌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教师予以评价、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辨析,达成共识:环境污染有多种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们已经对生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2)利用被腐蚀的佛像放大与原型的比较及佛像拟人化的问题“伤害我的元凶是谁”,创设了质疑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岐山县,畜禽养殖,对策]岐山县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岐山县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岐山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1 畜禽养殖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岐山县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10户,重点以奶牛、生猪、蛋鸡、肉鸡四大主导品种为主。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猪、牛、羊、禽的饲养量分别达到12.94万头、4.75万头、4.34万只、95.40万只,肉类产量达到9 923 t,禽蛋产量达到7134 t,奶类产量达到14 103 t。畜牧业已经成为岐山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2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为了向畜禽规模养殖场宣传《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引导规模养殖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我们深入全县规模养殖场开展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现状调查,重点对奶牛、肉牛、生猪、蛋鸡、肉鸡五类畜禽规模养殖场畜禽存栏量、粪污防治设施建设、防治情况进行调查,共调查规模养殖场90个,专业户210户涉及10个镇48个集中养殖村。 通过调查养殖环境的污染主要由畜禽的粪尿及其分解产生的气体所致。冲洗场舍和用具的污水、病死动物、养殖场排放出的有害气体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不可忽视。1~6月按每头(只)猪、牛、羊、家禽的日排粪便量分别为7.30、42.88、5.95、0.15 kg计算,上半年全县畜禽粪便排放量达到30.4万t,加上冲洗圈舍的污水、病死畜禽等,污染物总量将逐渐增多。由于没有科学合理地利用,对大气、水、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不仅影响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环境安全也造成相当大的威胁。因此,充分认识畜禽污染源的严重危害,加快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3 积极开展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措施 为提高畜禽粪污循环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岐山县重点从以下4方面开展畜禽污染治理。 3.1 合理规划畜禽养殖业发展布局 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规划农村畜禽养殖的区域布局,把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河流控制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国家规定和地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殊保护的区域划定为禁养区,对禁养区内己建立的畜禽养殖场限期搬迁或关闭,用科学的规划指导畜禽养殖业发展。同时,对畜禽养殖场在村庄居民区内的坚决予以清理。大力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循环利用等多种治污形式,落实治理措施,分期分批推进治理。 3.2 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

畜禽粪便对环境的影响及利用探索

畜禽粪便对环境的影响及利用探索 摘要: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场粪便的污染也随之而来,畜禽粪便中的重金属元素、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气体(氮、磷、氨气、硫化氢、甲烷等)对水、空气和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畜禽粪便污染现状,笔者剖析其对环境的影响和畜禽粪便的利用。 关键词:养殖业;畜禽粪便;污染;利用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畜禽养殖场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如何既保证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能解决粪便无害化处理,已经成为畜牧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养殖污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粪便的排放量大、污染波及面大、造成的生态压力大。现阶段,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的地方主要是农村,严重威胁农村的生态安全。 1 畜禽粪便污染现状 我国的养殖业发展很快,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畜禽粪尿的排放量也成倍的增长,由其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2010年,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2.43亿t,尿液产生量1.63亿t,其中污染物的排放量也令人震惊,化学需氧量1268.26万t,总氮102.48万t,总磷

16.04万t,铜2397.23t.锌4756.94t。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对治理污染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但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畜禽养殖污染的严重性和污染治理的必要性,以至于导致水质恶化、土壤重金属超标、疫病种类增多,严重危及人类的健康。 2 畜禽粪便对环境的影响 2.1 畜禽粪便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 人们总是把土地看作是处理废弃物的场所,将大量的废弃物向土地堆放和倾倒,使土地成为污染的场所。虽然土壤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可以缓解和减少污染的危害,但是有些物质是比较难分解、难排除的,例如一些重金属(镉、铜、锌、铅、砷等),沉积于土壤表层,被植物吸收直接影响植 物的生长,也可以残留于植物,然后影响人、畜禽的健康。粪便处理不当,则会导致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在土壤中长期生存和繁殖,扩大传染源。大量使用粪便,也可使土壤中的盐分增高,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使产量降低。 2.2 对水体的影响 畜禽粪便中除了有养分以外,还有很多的污染物,作用于土壤以后,一部分可以被吸收、贮存、缓慢、释放,还有一部分会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粪尿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水库中,会引起地表水的水质变差,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污染严重的不仅会使地表水受到影响,而且地下水受到污染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81—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of preventing pollution for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2001-12-19 发布 2002-04-01 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 前言 随着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防止环境污染,保障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为首次制定。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技术规范由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共同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HJ/T81—2001 1 主题内容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 2 技术原则 2.1 畜禽养殖场的建设应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根据本场区土地(包括与其他法人签约承诺消纳本场区产生粪便污水的土地)对畜禽粪便的消纳能力,确定新建畜禽养殖场的养殖规模。 2.2 对于无相应消纳土地的养殖场,必须配套建立具有相应加工(处理)能力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或处理(置)机制。 2.3 畜禽养殖场的设置应符合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3 选址要求 3.1 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 3.1.1 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3.1.2 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 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3.1.3 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 3.1.4 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 3.2 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选址应避开3.1规定的禁建区域,在禁建区域附近建设的,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不同规模分别规定了水污染物、恶臭气体的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水量,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这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1.2.1 本标准适用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的规模分级,按表1和表2执行。 表1: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适用规模(以存栏数计) 表2:集约化畜禽养殖区的适用规模(以存栏数计)

注: Q表示养殖量。 1.2.2 对具有不同畜禽种类的养殖场和养殖区,其规模可将鸡、牛的养殖量换算成猪的养殖量,换算比例为:30只蛋鸡折算成1头猪,60只肉鸡折算成1头猪,1头奶牛折算成10头猪,1头肉牛折算成5头猪。 1.2.3 所有 I 级规模范围内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以及 II 级规模范围内且地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重点流域和污染严重河网地区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开始执行。 1.2.4 其他地区 II 级规模范围内的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区,实施标准的具体时间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但不得迟于2004年7月1日。 1.2.5 对集约化养羊场和养羊区,将羊的养殖量换算成猪的养殖量,换算比例为:3只羊换算成1头猪,根据换算后的养殖量确定养羊场或养羊区的规模级别,并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2.定义

2.1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 指进行集约化经营的畜禽养殖场。集约化养殖是指在较小的场地内,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新的工艺与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的饲养方式。 2.2 集约化畜禽养殖区 指距居民区一定距离,经过行政区划确定的多个畜禽养殖个体生产集中的区域。 2.3 废渣 指养殖场外排的畜禽粪便、畜禽舍垫料、废饲料及散落的毛羽等固体废物。 2.4 恶臭污染物 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如何处理农村畜禽粪便污染问题

如何处理农村畜禽粪便污染问题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人民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这激发了农村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伴随养殖规模扩大,畜禽数量激增,使得畜禽粪便污染进一步加剧,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如何处理畜禽粪便污染问题,俨然成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农村畜禽粪便污染现状与危害 (一)现状: 1、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仍延续传统露天养殖办法,分散经营,集约化水平低。由于经济条件的落后,交通不便,资金贫乏,使得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继承传统露天养殖技术,效率低下,污染严重。 2、受市场需求的影响,乡镇传统畜禽养殖场发展迅速,污染进一步加剧。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人们对畜禽产品的需求增加,从而刺激农村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但新建的养殖场仍继承传统养殖技术,使得污染进一步扩大。 3、环保观念不强,粪便处理不到位,甚至出现粪便乱排乱堆现象,排放数量增多,且大多是未达标排放。据统计,2000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达到19亿吨,是当年我国工

业废弃物产生量的2.4倍,据估计,到2020年,我国畜禽养殖粪便的排放量将达到45亿吨【3】。其中农村散养的产生量至少占一半,因此这些畜禽粪便不能较好的处理就会造成相当严重的污染,给人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4、乡镇环境监管不到位,行政管理、监督、服务乏力。对畜禽粪便处理工作重视不够,防治体系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完善,有的地区甚至还是空白。 (二)危害 1、农村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在地理学上的影响。 (1)侵占土地。每年畜禽粪便大量产生在未经处理规划的情下,四处堆放大量的可利用土地被占。据估计,每堆积一万吨畜禽粪便至少要占一亩土地【4】。大量的畜禽粪便占据了大量的土地,降低土地利用率。 (2)污染土壤。家禽、牲畜的喂养以饲料为主,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添加剂,特别是一些微量元素重金属等。饲喂动物不能将其消化就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将粪便还田以后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最终会随着作物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尽管农村很少有人用饲料来喂养家禽,牲口,但或多或少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3)污染河水和地下水。农村畜禽粪便无人管理随意堆放,在雨季随雨水流入河水,大量沉积最终造成水体污染,藻类大量滋生,水生动物大量死亡,这给养鱼专业户造成了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疗纟£介滋術徽荼醪院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Safety & Technology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措施 系部:安全工程系 学生姓名:张开科 专业班级:2014级食品2班 学号:1401050204 课程名称:食品环境学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食品营养与检测 学生:张开科导师:龙道崎 摘要: 早在2000年时,畜禽粪尿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已经达到7118万t , 远远超过同期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COD 排放量的总和,这些废弃物如果不能被及时、妥善的进行处理,必定将会对生态平衡和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影响畜禽的安全生产和人们的食品安全,恶化生存环境。笔者主要介绍中国近年来畜禽粪便的污染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危害,并对污染的治理对策和方法进行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环境污染;措施

目录 第一章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和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污染现状 (1) 第二章畜禽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表现 (1) 2.1 对大气的污染 (1) 2.2 对土壤的污染 (1) 2.3 对水体的污染 (1) 第三章控制畜禽排泄物污染的对策 (2) 3.1 改善饲养模式,以质量换产量 (2) 3.2 废弃物资源化 (2) 3.3 改善饲料配方,控制排泄源头 (2) 3.4 流体废弃物的处理 (2) 第四章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2) 5 结语 (3) 参考文献 (4)

第一章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和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污染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居民对肉、奶、禽、蛋等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些物品的产量也在逐年的提高。2008 年,中国猪肉产量达到了4615 万t ,牛肉产量达到610 万t ,禽蛋产量达到了2638 万t,奶产量达到了3651万t。但是,随着中国肉、奶、禽蛋产量大幅提高的同时,畜禽养殖 业所产生的粪便污水等废弃物的量也迅速的增加,中国的畜禽养殖业生产仍然是以数量来换取产量。2000年时,畜禽养殖业粪便的产生量已经达到17-3亿t,是同期工业废弃物产量的2.7 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粪便废弃物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了自然界,造成了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的严重污染。另外,粪便等废弃物中所含的氮、磷、COD、 生化需氧量(BOD)也已经超过了化肥,其污染也已经大大超过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固 体废弃物的总排放量 第二章畜禽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表现 2.1 对大气的污染 在畜禽养殖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浊气体和浮尘。其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家畜的呼吸道和消化道所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NH3、H : S、CO2吲哚、肠 道发酵产物所生成的恶臭气体。畜禽排出的粪尿在自然条件或人为条件下进行耗氧、厌氧发酵所产生的各种物质,耗氧发酵过程最终产物为硝酸盐;在厌氧发酵的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分解主要产生甲烷、有机酸和醇类等,含氮化合物分解产生氨、硫醇、乙烷、H S、三甲胺等多种具有恶臭气味的气体,并且恶臭气体的浓度与粪尿中的磷酸盐及氮含量成正比。另外,散落的饲料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也会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多种带有异味的气体。在畜禽养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其中包括饲料加工、调制,饲草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飘尘和养殖场堆积的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经风吹日晒,其表层干燥后受到人或者牲畜、野生动物等的践踏、啄食、翻动,其碎屑、残片被风吹散,形成飘尘,在大气中长期悬浮,这些飘尘表面附着大量的微生物、寄生虫、虫卵等被广泛的传播也对大气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2.2 对土壤的污染 以中国现今畜禽养殖业的饲养条件,多数养殖场和养殖户还沿用传统的饲养方式,粪污处理能力差,大量粪便堆积、家畜、家禽尿液与粪便混合排放,造成了土壤的严重污染。土壤在受到污染之后,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其自净能力遭到严重的破坏,这样就为一些农田害虫、蝇、寄生虫等提供了寄生的场所。此外,在畜禽的粪便中也含有一定数量的寄生虫和有害微生物。被污染的二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在春季和秋季其土壤温度比正常土壤都高,造成虫卵早期孵化从而导致一年中农田害虫、蝇类、寄生虫等活动时间延长、数量增加,农田害虫的活动时间延长则会对农业造成极大的危害,蝇类和害虫的猖獗不但会对土壤环境造成进一步的危害,也将给牧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并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 2.3 对水体的污染 畜禽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其污染负荷极高。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其所含有的氮、磷、有机物等造成水质的严重恶化和水质的富营养化,并会造 成大量的对有机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和鱼虾的大量死亡,严重的还会破坏水体的白净能力。除了直接排放的污水会对水体造成的污染之外,畜禽粪尿以及废弃物所产生的污染物质会经渗透作用渗入地下,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污水中所含的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也因此以水为载体将疾病传染给家畜和人,使其深受危害,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也会使饮用这种水的人或家畜中毒或者发生更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从而影响人或家畜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及污染问题分析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及污染问题分析 1、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情况 通过对多家规模化养殖场的现场调研以及向环保、农业部门的咨询调查了解流域内禽畜业现状情况,总结出:流域内畜禽粪便的处理方式中主要以直接利用为主,占规模化养殖场比例30%左右。粪便污水直接利用易对农村环境产生污染,尤其是暴雨径流使附近河流甚至饮用水井受到污染风险;此外,粪便直接排入鱼塘,畜禽粪便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易使鱼塘成为传染病源;同时粪便废水也会在分解过程中消耗鱼塘里的大量氧,使鱼塘溶解氧浓度下降,容易导致鱼类死亡。 堆肥后农业利用的畜禽粪便处理方式所占比例为65%左右。简易堆肥的处理方式不仅能杀死畜禽粪便中的细菌和病原微生物,而且设备和场地投资少,是目前台山市畜禽粪便的主要处理方式。 现畜禽粪便直接排入自然水体的比例占5%左右,对台山市地表水体和农村生态环境存在严重的隐患。 流域内养殖场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主要以厌氧处理+农业利用方式为主,调研发现82%的养殖场都建有沼气池,但约有25%的沼气池未达到相关技术要求,在降雨和非种植季节不能满足储存要求、给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2、养殖者环境管理情况 清粪方式、有无雨污分离、水污分离、干湿分离、堆粪场所、堆粪场所防雨防渗所占比例、污水处理设施比率等都直接或间接反映畜禽养殖场自身实施环境管理情况以及环境投资情况。流域内规模化养殖场干清粪方式所占比例在85%左右,干清粪是减少环境压力,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的有效手段,其水平的高低能够直接从一个侧面反映内部的环境管理水平。养殖场雨污分流设施的比例在75%左右,台山年降雨量较大,雨污合流增加了污水产生量,另一方面,由于雨水混入污水,导致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固体粪便堆放场所占比例在30%左右,少数养殖场由于没有固定的防雨防渗粪便堆放场,出粪时直接将粪便出售给当地农民用于农业种植或水产养殖。 3.7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分析 1、畜禽养殖空间布局不尽合理 一是区域和流域养殖分布不均衡,部分区域畜禽养殖污染负荷较重。部分养殖场距离地表水较近,或分布集中,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对区域水环境存在威胁。二是缺乏统筹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台山市于2015年7月初出台了《关于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通告》(台府〔2015〕5号),《通告》中将城市(建制镇)建成区、饮用水水源保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完整版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 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不同规模分别规定了水污染物、恶臭气体的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水量,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这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1.2.1 本标准适用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的规模分级,按表1和表2执行。 表1: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适用规模(以存栏数计) 注: Q表示养殖量。 1.2.2 对具有不同畜禽种类的养殖场和养殖区,其规模可将鸡、牛的养殖量换算成猪的养殖量,换算比例为:30只蛋鸡折算成1头猪,60只肉鸡折算成1头猪,1头奶牛折算成10头猪,1头肉牛折算成5头猪。

1.2.3 所有 I 级规模范围内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以及 II 级规模范围内且地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重点流域和污染严重河网地区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开始执行。 1.2.4 其他地区 II 级规模范围内的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区,实施标准的具体时间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但不得迟于2004年7月1日。 1.2.5 对集约化养羊场和养羊区,将羊的养殖量换算成猪的养殖量,换算比例为:3只羊换算成1头猪,根据换算后的养殖量确定养羊场或养羊区的规模级别,并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2.定义 2.1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 指进行集约化经营的畜禽养殖场。集约化养殖是指在较小的场地内,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新的工艺与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的饲养方式。 2.2 集约化畜禽养殖区 指距居民区一定距离,经过行政区划确定的多个畜禽养殖个体生产集中的区域。 2.3 废渣 指养殖场外排的畜禽粪便、畜禽舍垫料、废饲料及散落的毛羽等固体废物。 2.4 恶臭污染物 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2.5 臭气浓度 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的稀释倍数。

畜禽粪便的污染现状和治理措施

畜禽粪便的污染现状和治理措施 一、畜禽饲养及粪污处理利用现状 近年来,我们围绕畜牧强区建设,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作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产业发展与污染治理并重的原则,加快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全区畜禽饲养量达到1297万头(只),累计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051个,饲养畜禽882万只,规模化饲养量占全区畜禽饲养量的68%。全区现累计建成粪污堆积发酵场21.98万平方米、化粪池5.68万立方米、沼气池13.6万立方米。 2013年全区产生粪污389万吨,其中规模养殖产生粪污量为311万吨;堆积发酵利用66.6万吨、化粪池利用12.8万吨、沼气利用30.6万吨,农家肥直接利用174万吨,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284万吨,无害化处理利用率达到73%。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布局养殖场(小区) 区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生态养殖规范养殖暖棚建设的指导意见》,选择在远离居民区、基础条件好、便于防疫、供电供水设施齐全或容易配套基础设施的地方合理规划养殖区域。严禁在城市规划区及城东工业园区内、主要交通沿线、饮用水源保护区、高压电网下面修建养殖暖棚。养殖暖棚建设坚持管理区、生产区和废弃物及粪便处理区相分离,水电路和粪污处理设施相配套。

(二)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 按照区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养殖示范小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走出庭院,人畜分离”的原则,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目前全区累计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051个。同时,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要求,创建了区白猪场、和农牧业公司种猪场等3个部级标准化示范场,瑞达牧场和玉霖养殖场等9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 (三)严格备案管理 按照《凉州区新建续建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申报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对新建或续建的养殖场(小区),严格实行业主申请、乡镇政府申报、环保局环评、区农牧局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坚持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办理排污申报登记,领取《排污许可证》,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四)狠抓粪污处理设施建设 根据《凉州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实施方案》和《凉州区“十二五”农业源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督促所有的规模养殖场(小区) 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大力推广干清粪技术、沼气生产技术和有机肥料生产技术,建立养殖生产、温室种植、沼气开发“三位一体”、农牧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畜禽粪便废水处理主要污染指标

水污染治理技术 之畜禽粪便废水处理处理前(单位:kg/t)

处理后 畜禽粪便废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畜禽产品在饮食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因此,养殖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近20年来,我国禽畜养殖业规模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在解决人类肉、蛋、奶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据测,一个万头生猪养殖场日排泄物约150t。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畜禽粪便产量和COD排放量都远远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用水排放量之和, 2010年达到45亿t。 大量畜禽粪便污染物不但不能被充分利用,有些还被随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从而对我国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使得水体、土壤以及大气等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对畜禽粪便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防止和消除畜禽粪便污染,对于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农业畜禽粪便的特性 畜禽养殖类型,其粪便排放量有较大差异。不同畜禽生长周期也有一定差异。表一是综合多种资料得出的农村散养条件下不同畜禽的粪便排放量。表二是规模化养猪条件下粪便排放量。 表一畜禽的粪便排放量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污染物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了太湖地区的畜禽粪便污染,测定了各种类型畜禽粪便中COD、BOD5、NH3-N、总氮及总磷的含量(表三),这一结果与其他有关研究基本一致。 表二规模化猪场粪尿及其干物质排放量 表三畜禽粪便中污染物含量单位:kg/t

二、畜禽粪便污染状况及防治存在的问题 畜禽粪便存在大量的氮、磷、有机悬浮物、重金属、致病菌及寄生虫。具体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便: 1.污染土壤 畜禽粪便直接排放地表,可导致土壤空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引起土壤板结。饲料中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添加剂所含的铜、锌、砷等重金属经畜禽粪便浓缩后排入土壤,可造成土壤长期的重金属污染。如铜的过量应用将引起植物中铜含量的增加、植物生长减慢、产量降低;长期在牧草地上大量施用含铜高的粪便,致使牧草(干重)含铜量很高,当牧草(干重)含铜量达15~20mg/kg时,可使对铜敏感的绵羊发生中毒。 2.污染水质 畜禽粪便中的有机物大量排入农村沟渠、江海湖泊中,在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会造成水体缺氧,释放的氮磷营养元素,则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若有害、有毒物质通过土壤进入地表水,还会造成地表水的污染。 3.污染空气 畜禽粪便的堆积,会产生大量含氨、硫化氢、甲烷、吲哚、粪臭素等有毒有害气体成分,这类恶臭气体污染空气不仅对畜禽正常生长造成不利,而且直接给临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4.传播疾病 畜禽粪便一般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黄曲霉素、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以及寄生虫,如血吸虫、旋毛囊虫等,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会导致环境恶化,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虫虫卵及蚊蝇的滋生,极易造成人畜传染病的发生,影响畜禽养殖效益,而且还会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威胁。 在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中,只有少部分进行了粪便处理,主要用作堆肥或生产沼气,大部分都未做任何处理。根据国家环保总局调查显示,我国规模化畜禽场的宏观环境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全国90%的规模化养殖场未经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此外,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明显不足,80%左右的规模化养殖场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资。一些地方将规模化畜禽养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加以鼓励,但环境意识相对薄弱,污染治理严重滞后。 在农村畜禽粪便的处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农民用人畜粪便做肥料,使用上比较随意,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益,施用量一般偏高,也不注意N、P、K的比例,各地都按自己的习惯来施肥,结果因施肥过高反而造成作物减产,同时养分大量流失造成江河、湖泊造成面源污染。 2.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全国农村平均小于3%。由于近几年禽粪水量急剧增加,而无害化处理、利用能力却有限,多数未经处理就任其流入水体,恶化环境、影响生产及人畜健康。 3.农户用沼气池处理畜禽粪便,沼气产率低,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大。经济效益低,没有政府扶持,沼气人难大规模推广。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主题容与适用围 1.1 主题容 本标准按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不同规模分别规定了水污染物、恶臭气体的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水量,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1.2 适用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这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1.2.1 本标准适用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的规模分级,按表1和表2执行。 表1: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适用规模(以存栏数计) 注: Q表示养殖量。 1.2.2 对具有不同畜禽种类的养殖场和养殖区,其规模可将鸡、牛的养殖量换算成猪的养殖量,换算比例为:30只蛋鸡折算成1头猪,60只肉鸡折算成1头猪,1头奶牛折算成10头猪,1头肉牛折算成5头猪。

1.2.3 所有I 级规模围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以及II 级规模围且地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重点流域和污染严重河网地区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开始执行。 1.2.4 其他地区II 级规模围的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区,实施标准的具体时间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但不得迟于2004年7月1日。 1.2.5 对集约化养羊场和养羊区,将羊的养殖量换算成猪的养殖量,换算比例为:3只羊换算成1头猪,根据换算后的养殖量确定养羊场或养羊区的规模级别,并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2.定义 2.1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 指进行集约化经营的畜禽养殖场。集约化养殖是指在较小的场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新的工艺与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的饲养方式。 2.2 集约化畜禽养殖区 指距居民区一定距离,经过行政区划确定的多个畜禽养殖个体生产集中的区域。 2.3 废渣 指养殖场外排的畜禽粪便、畜禽舍垫料、废饲料及散落的毛羽等固体废物。 2.4 恶臭污染物 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2.5 臭气浓度 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的稀释倍数。 2.6 最高允许排水量 指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直接用于生产的水的最高允许排放量。

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情况及治理的必要性

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情况及治理的必要性 1 、畜禽粪便污染严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丰富城镇副食品供应,全国各大中城市和主要产区相继实施了一批“菜篮子工程”。“菜篮子工程” 的实施,促进了我国的禽畜饲养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 1997 年底,全国已有大中型畜禽养殖场 1.48 万个。这些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为了运输方便、供应及时、减少成本,大多分布于大中城市郊区和人口稠密地区。养殖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为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做出了贡献,但与之俱来是,大量的畜禽粪便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由于绝大多数畜禽场的粪便未得到处理和利用,使得大中城市周边地带和郊区农村单位土地面积的粪便承载量过高,粪水的肆意排放也导致水体的严重污染。表 1 为部分大中城市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排放情况。 表1 1997 年部分大中城市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排放情况 表 2 1995 年全国畜禽粪便中污染物总量(万吨)

1995 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全国当年工业废水的 COD 排放总量为 768.37 万吨,而畜禽行业的废水 COD 排放为 728.6 万吨,接近全国工业废水的 COD 排放总量。此外,我国各工业行业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 6.34 亿吨,畜禽粪便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 2.7 倍。近几年由于国家在治理工业有机废水污染方面加大了整治力度,通过强制性的限制“达标”和有针对性的“关、停、并、转”使得这部分的污染物排放有较大的改观。但农业生产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有恶化的趋势,畜禽场所产生的大量的粪水,日积月累地在临近的城镇和农村地区形成了庞大的污染源,致使大多数禽畜场,晴天臭气熏天,蚊蝇成片环绕;雨天粪水漫流成河,使人无法下足。根据 1997 年我国规模化猪、鸡、牛场的出栏量计算,全年粪便排放总量已过 17.3 亿吨,再加上规模化生产的冲洗水,实际排出的污水总量远远超过该数字。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畜禽粪便及污水已成为城镇周边地带和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畜禽养殖场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污水、固体粪便和恶臭气体。规模化养殖业的粪尿排泄物及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悬浮物及致病菌,污染物数量大而且集中,尤其以水质污染和恶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可以说它已是城市中的超级排污产业。 (1)水质污染。 与水质污染有关的主要是 BOD 、COD 、SS、大肠杆菌、蛔虫卵、氮和磷等。畜禽养殖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 ,其污水的生化指标极高,如猪粪尿混合排出物的COD 值达 81000mg/L ,牛粪尿混合排出物的 COD 值达 36000mg/L ,笼养蛋鸡场冲洗废水的 COD 为 43000-77000mg/L , BOD 为 17000-32000mg/L ,NH3-N 浓度为 2500-4000mg/L 。据环保部门对大型养殖场排出粪水的检测结果, COD 超标 50~70 倍,BOD 超标 70~80 倍,SS 超标 12 ~20 倍。按照目前我国规模化养殖场对环境污染的管理状况和正常水冲粪的流失率计算(表 3 )一个万头猪场每年有 40.7 和 30.3 吨的 COD 和BOD 流失到水体中,已相当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 3 万羽鸡场的粪便产生量每年为 750 吨,百头奶牛场粪便年排放量为 1100 吨,如果管理不善,有25%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分析及污染防治的论文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分析及污染防治的论文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 益突出,养殖所带来的大量废物和污水的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并导致群众环境投诉和污染纠纷案件不断上升。虽然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畜禽养殖污 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但面对当前畜禽养殖污染日益严峻的形势,这些法律法 规和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需得到完善和解决。文中介绍了我国畜禽养殖环境污 染现状、主要原因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并提出了法制化解决畜禽养殖 污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防治对策法律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日益突出,养殖所带来的大量废物和污水的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并导致群众环境投诉和污染纠纷案件不断上升。因此,如何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利用 各种手段促进畜禽养殖业规范、可持续的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1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在我国传统历史上,农村畜禽养殖业大多数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畜禽排放的废弃物 主要用于农田施肥,形成以“养殖-肥料-种植”良性循环为主的生产模式,对生态环境基 本不造成污染。但是,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养殖业与种 植业相分离,养殖产生的粪便类废弃物不能及时合理地利用于土地,直接导致了畜禽排放 的废弃物被四处堆放或随意排放到河流、沟渠等水体中,对农村水、大气、土壤环境造成 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与破坏。 1.1 水环境污染 畜禽粪尿、圈舍冲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化学物质,这些污染物质未经处 理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体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动植物缺氧死亡,水体发黑发臭,河流或鱼塘丧失其原有的灌溉、渔业功能。此外,畜禽粪便的有毒有害成分还会通过地表 径流渗入地下水循环系统,一旦影响地下水体水质,将很难治理和恢复,往往需要几十年 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会得到净化。 1.3 土壤污染 畜禽粪便直接堆放在农田上,畜禽污水渗入土壤表层,会导致原本疏松的土壤空隙堵 塞发生板结,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影响土壤质量,影响农作物生长。另外,畜禽喂养 所用的饲料添加剂中含有的一些重金属物质,若随着畜禽粪便渗入土壤中,还会造成重金 属的富集使得土壤无法吸收和消解,导致土壤功能变差。

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310351777.html, 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 作者:张艳军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9年第07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畜牧业得到了有效发展,但是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加重了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对于畜牧业粪便废弃物来说,如果未能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平衡,同时对于畜禽的健康成长和人类的食品安全也会带来一定威胁。因此,现针对于畜牧业粪便废物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畜牧业;粪便废弃物;污染;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7-0143-02 近几年,我国畜牧业得到了很大进步和发展,但是一味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污染问题,进而导致畜牧业粪便廢弃物的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而针对于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必须要提高重视,并及时采取相关合理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笔者结合自身实际经验,详细分析了畜牧业粪便废弃物中的主要污染成分,并对如何治理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和指导。 1 畜禽粪便废弃物中含有的污染成分 1.1 矿物质 在社会经济迅速进步和发展的影响下,使得市场竞争力变得日益激烈。一些饲料生产企业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饲料生产时就会加入铜、锌等一些矿物质元素。添加这些矿物质元素不仅能够促进畜禽快速的增长,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强畜禽自身抵抗能力。但是,有些矿物质元素的添加缺少科学依据,如果加入到饲料当中矿物质元素不合理,不仅会对畜禽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如果未被机体吸收而随着畜禽粪便排放至生态环境中,还会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如肉鸡养殖场为了能够使肉鸡增长速度更快,在饲料中就会加入有机砷制剂的促生长剂,这种促生长剂虽然能够加快肉鸡生长速度,但是如果长期使用会致使肉鸡体内存留大量有机砷,也可随着排泄的粪便对周围土质造成严重污染。 1.2 氮、磷元素 通过对畜禽饲料的调查研究发现,其中包含了较多胰蛋白酶和角蛋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含有较高的氮元素,其很难被畜禽体吸收,一旦进入畜禽体内就会随着粪便被排至体外,从而造成严重的氮磷污染问题。与此同时,有很多畜禽饲料中的氨基酸都严重缺乏平衡性,也会导致饲料中的氮元素由于无法被畜禽体吸收而排至体外,造成严重氮磷污染问题的出现。

畜禽粪便污染与危害

畜禽粪便污染与危害 我国畜牧业经过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畜牧业区域布局日趋合理,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显著提高,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养殖小区不断增加,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未能及时处理的粪便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生态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畜禽粪便产生量,在许多地区,约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4~5倍,成为城市郊区和乡村主要污染源之一。 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地表水,破坏生态环境;产生恶臭和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有害病菌、虫卵通过各种途径危及人类健康,严重影响和制约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空气的污染 畜禽饲料中的50%~70%左右的氨,以粪便形式被排泄出来。在厌氧条件下堆积发酵时,就分解释放出氨气、硫化氢、甲基硫醇和三甲基胺等,带有酸味、臭鸡蛋味、鱼腥味和恶臭的刺激性气味,若未及时清除,或清除后不能及时处理,臭味成倍增加,产生甲基硫醇、二甲基二硫醚、甲硫醚、二甲胺及多种低级脂肪酸等恶臭气体,对养殖场周边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挥发到大气中的硫化氢还会引起酸雨,影响农作物生长和空气质量。

养殖场臭气的产生,主要有两类物质: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两类物质分别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类,不会有臭气产生。当这些物质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就会分解释放出臭气。 畜禽长期处在低浓度氨气环境下,体质变弱,易生病,日增重和生产力下降。人长期在氨气含量高的环境中,易引起眼结膜炎、流泪、鼻炎和气管炎。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易挥发、刺激作用很强的气体,是最具危害的粪便气体。含量高时,对畜禽及人的眼睛、呼吸道和嗅觉神经等危害严重,会引起头晕、恶心和慢性中毒等症状。 同时,甲烷、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也是构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对水体的污染 目前我国每年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尿总量超过17亿吨,再加上集约化养殖场的冲洗水,实际排放的污水总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粪便污染水体的方式比较复杂,归结起来主要有粪便中有机物的腐败分解产物造成污染、富营养化及生物病原污染三种。 粪便的淋溶性强,能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水体变黑发臭,导致水中的鱼类或其他生物的死亡。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质恶化,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湖泊的衰退与沼泽化;沿海港湾的赤潮等一系列综合性的危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