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写实主义
- 格式:docx
- 大小:94.92 KB
- 文档页数:4
探析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中再现性与表现性的关系
超级写实主义是一种绘画风格,旨在以高度精细的绘画技术和细腻的绘画效果再现现实中的物体和场景。
在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中,再现性和表现性是两个关键概念,它们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
再现性指的是绘画作品中再现物体和场景的程度。
超级写实主义追求将物体和场景以逼真的方式再现在画布上,通过精细的细节描绘、真实的光影效果和准确的比例来使观众产生错觉,仿佛绘画作品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
实现再现性需要艺术家具备扎实的绘画技法和细心的观察力,以及对光影、色彩和材质的理解。
表现性指的是绘画作品中艺术家对物体和场景进行个人诠释和表达的能力。
尽管超级写实主义注重细节的再现,但艺术家仍然有机会通过对色彩、构图和笔触等因素的处理来表现自己的风格和情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选择特殊的主题、强调某些细节或运用独特的绘画技法来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表现性在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中使绘画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再现,而是艺术家个人对现实的诠释。
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中的再现性和表现性是不可分割的。
再现性使观众产生真实感,表现性使绘画作品具有艺术家个人的特色和风格。
再现性和表现性的关系正是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魅力所在,使观众不仅能够看到艺术家对现实的再现,还能感受到他们对现实的深入思考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超级写实主义画派超级写实主义Super realism(又称照相写实主义或高度写实主义Hyper realism),是60年代初期(1970年发源于美国?)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写实艺术类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逐渐在西方流行,70 年代在美国最为流行的一种美术流派。
实际上它是“波普艺术”的变种,是波普艺术衍生出一个后继的运动,不过它更多地体现了新科技时代的特征。
它的主要特征是借助照相机,先把要表现的对象拍摄下来,然后以照片为依据,以最细致笔触,表现出照片般甚至超越照片的细腻、逼真感的人物或风景和其它物体。
这个画派自命为“超级写实主义”或“照相现实主义”,主张艺术的要素是“逼真”和“酷似”,必须做到纯客观地、真实地再现现实.当40年代以来的抽象派艺术处于甚嚣尘上之时,“照相写实主义”的暗流已经冒了出来。
当时有人根据它的艺术形象的逼真性,误称它是“新写实主义”或者别的什么名称。
60年代后期,纽约画商路易斯?迈塞尔(louis Meisel)发现这种写实的艺术品已比从前人们追求的真实手法要高明得多;两年后,即1970年,在纽约惠特尼博物馆举行了一个《22个写实主义者》画展,在展品目录上,“照相写实主义”这一名词第一次被迈塞尔提了出来。
时至今日,它作为抽象艺术的反动,已传历了三代,其代表人物最早的有查克?克洛斯(1940~)、理查德?埃斯蒂司(Richard Estes)(1936~)和马尔科姆?莫利(MaleolmMorley)(1931~)等人。
美国最有声誉的超级写实主义画家是R?皮尔斯坦、R?戈因斯、R?埃斯蒂斯、C?克洛斯、R?科廷厄姆、C?贝尔和T?布莱克韦。
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1940~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风行抽象艺术,因此,一种对抽象艺术垄断状态持反抗的情绪产生了。
在加利福尼亚,一群青年艺术家企图运用带有表现意味的超级写实绘画,来打破抽象派的一统天下。
在东海岸对写实手法的兴趣也在50年代出现。
超级写实主义观后感不久前,中国画家冷军的油画《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以8000万元天价成交,使得关于超级写实主义(或称为照相写实主义)绘画的话题再一次被提起。
人们对于超级写实主义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方面,在艺术爱好者的圈子里,画得纤毫毕现当然是非常了不起的本事,值得仰慕;另一方面,许多专业人士又认为它缺乏意义,是一种极端的“匠气”。
毫无疑问,超写实的绘画仍然有其艺术价值,至今世界各国都有不少从业者。
要回答“是哪一种艺术价值”的问题,就得追溯当代艺术批评史中“照相写实主义”的命运起伏。
在粗率灵动的印象派彻底“战胜”学院派之后还不到一个世纪,比古典学院派还要写实的画法是如何回到了艺术史的殿堂?我们还要区分出不同的艺术手法和诉求:超级写实的传统油画、超写实绘画和照相写实主义,这几种类型看上去都像照片,但实质却完全不同。
一、“新前卫”的时代在画画这样一个从18、19世纪就已高度“内卷”的行业中,自从照相技术普及之后,画家们再也无法因“画得真像”而进入艺术殿堂了。
20世纪初的画家处于一种对峙塞尚和毕加索的绝望之中,就如我国醉心于挥洒书法的古人那样,西方的观众也终于领会了松弛有度的大笔触、大色块的魅力,从各种抽象绘画到抽象表现主义,热潮延续几十年,其风头曾彻底盖过同时代各种前卫艺术的萌芽——那些自诩革命性、实验性的,以改变社会现实为己任的前卫艺术——达达、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和至上主义等等,后者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算是夺回了主流阵地。
当照相写实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时,它的产生和被接受的过程,都嵌在这个复杂的“新前卫”艺术生态之中。
这时的写实之作或者说具象(相对于抽象)艺术,已不可能单以其绘画技巧立足。
最终得以“出圈”的照相写实主义,只是单指那些与波普艺术、挪用艺术等门类彼此勾连重叠的新前卫艺术之作。
本文接下来的重点也是这个特殊时期的狭义照相写实主义,而不是广义的照相写实主义,后者常包括所有像照片的商业绘画。
以影像呈现客观事物的超级写实主义超级写实主义根据现代哲学中的距离论的观念,认为传统的写实主义是注入了作者的主观*** 的,是一种主观的写实或人文的现实,为观众了解的可能性较小,而不含主观感情?p用大家共同的眼睛(照相机)来观察和反映,则能为更多的群众所了解,传达的范围也就更普遍。
因此,超级写实主义的作品使人感到严峻,有自然主义的味道。
但作为美术运动,照相写实主义也含有积极的因素:利用照相机拍摄照片,可以把充满著光和运动的现代城市的景象凝聚在一瞬间;照相写实主义的作品常常把物件放大到5~10倍,造成一种异乎寻常的美学和心理效果。
此外,具有严峻和冷漠感的形象,能传达出当代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远?p冷漠和无人情味,并且为商业广告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
超级写实主义可以看作是照相写实主义的发展。
自2000年代早期以来,该术语在美国和欧洲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运动和艺术风格发展起来。
超级写实主义特点:(1)在色调和情调上有别于照片。
“概括”和“提炼”只是对照片的切割剪裁。
(2)作品多取材于现实摄影,纯客观真实地描绘物象,作者的情感受到压制,技法仅是技巧而已。
(3)为充分展示物象细节,常把物象放大几倍或几十倍,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4)富有装饰性特色。
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主要艺术特征在于艺术家利用现代摄影及投影技术等科技手段对画面形象进行极其细致的描绘。
如美国画家克洛斯、埃斯蒂斯等人笔下尺度巨大的人物肖像、城市街景中的各类物象,不论是人物面部的细微褶皱或细小的毛孔,还是简单的一个瓶子、一辆汽车或一件化妆品等,经过艺术家无微不至地深入刻画,都呈现出一种极其真实的人物形象或是光怪陆离的现代化城市景观。
正是这种对画面形象“真实性”的极致追求,使得画面中呈现给观众的艺术形象既极度真实,又非常陌生。
这种画面的极度真实往往一方面令很多观众不禁感叹“画得比真的还像”,另一方面又带给观众一种将信将疑般的好奇。
所以,“当观众直面一个尺寸数倍于常态而描绘的真实形象时,随之而来的是视觉上全然的陌生感和巨大的震撼感。
超级写实主义超级写实主义(Hyperrealism,又称高度写实主义),是绘画和雕塑的一个流派,其风格类似高分辨率的照片。
超级写实主义可以看作是照相写实主义(Photorealism)的发展。
自2000年代早期以来,该术语在美国和欧洲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运动和艺术风格发展起来。
[1]历史莫罗·大卫(Mauro David)创作的一幅超级写实主义作品《水晶盘上的甜瓜》法语术语“Hyperréalisme”由Isy Brachot创建于1973年。
它是当年在他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画廊的一个主要的展览的标题。
该展览主要是由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画家组成,包括拉尔夫·戈因斯(Ralph Goings)、查克·克洛斯(Chuck些细节。
[7][8]他们经常省略人物的表情、政治价值和叙述元素。
照相写实主义风格演变自波普艺术,作品通常紧凑精致,线条分明,突出重点。
[9]超级写实主义则与之相反,虽然本质上参考照片,常常对描绘的主题处理得更柔软更复杂,使之表现成一个生动的对象。
超级写实主义作品中的对象和场景描绘得非常精致,创造出原始照片中没有的一个新的现实的幻想。
这并不是说他们是超现实主义,因为这种幻想是一个令人信服的描写现实。
纹理、表面、灯光效果和阴影画表现得清晰,比参考照片甚至实物还要鲜明。
[10]超级写实主义的哲学根源自让·鲍德里亚的理论,“模拟的东西永远不在现实中存在”。
( the simulation of something which never really existed.)[11]因此,超级写实主义创建了一个虚假的现实,是一个令人信服的幻想,是基于现实的一个模拟。
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和雕塑作品是数码相机拍出并在计算机上显示的超级高分辨率的照片的副产品。
就如照相写实主义效仿模拟摄影,超级写实主义利用数码照片并扩展之来创造一个新的现实的感觉。
[12][2]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和雕塑使观众得到高清晰度图像的幻觉,但是比图像更细致。
超写实主义与法国印象主义对比浅析□胡锦邦摘要:近年来,超写实主义在艺术市场上越发活跃。
但艺术的最高造诣不是“画如实物”,也不是盲目地追求抒发艺术家的个人思想与主观情感,而是将炉火纯青的技法与艺术家的主观情感相融合,营造一种“画中有意,意在画中”的意韵。
“意画交融”与那一股 若隐若现的韵味,才是艺术真正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超写实主义法国印象主义艺术技巧主观情思艺术追求一、超写实主义与法国印象主义概述1.超写实主义概述超写实主义又称超级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照相写实主 义,源自并兴盛于美囯,之后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其艺术风格 颇像一张分辨率极高的照片。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作为 世界现代艺术的中心,美囯艺坛出现了克洛斯、安德烈、汉森等 人,其作品的逼真程度让人犹如面对照片或真人。
日益发达的 科技和丰富的材料,为超写实主义风格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 件。
克洛斯、里希特等西方艺术家及其作品对于中囯现当代艺 术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罗中立的《父亲》作为一幅影响深远的 超级写实主义风格作品,标志着超级写实主义在中囯的登陆。
冷军(图1为冷军作品)、刘向东、袁宗宝等人作为现今中囯超级图1写实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经过多年的探索,让中囯的超级写实 主义艺术绽放出新的光彩。
超写实主义极度追求刻画物象的细节,与其说是一件艺术 作品,倒不如说是一张像素极高的多倍放大的照片。
虽然在色 调和情调上与冷冰的照片不同,但在超写实主义艺术家眼中,给 观者带来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和体验或许比将个人情感附着于画 布之上更为重要。
2.法国印象主义概述印象派又称“外光派”,是西方绘画史中一个重要的艺术流 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囯。
印象派着重表现室外光色,他们热爱自然,倡导户外写生,享受大自然中光线带来的神奇感 受。
印象派专注于研究不同时间段光的色彩和呈现出的感觉、状态,大自然原始的风景是印象派进行创作主要的题材来源。
在印象派诞生之前,受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浪潮的影响,古典主义 所推崇的“写实唯美、严谨细致、豪华典雅”艺术风格几乎成为当 时艺术领域的主流。
超级写实主义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超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的现状和发展作者:薛媛摘要:超级现实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的艺术流派,又称高度写实主义,是绘画和雕塑的一个流派,其风格类似高分辨率的照片。
超写实主义可以看作是照相写实主义的发展。
自2000年代早期以来,该术语在美国和欧洲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运动和艺术风格发展起来。
代表画家有克洛斯、莫利、丹尼斯·彼得森等。
关键词:超写实主义;查克·克洛斯;逼真。
照相写实主义,或者“超现实主义”(一)超写实主义简介超写实主义又称超级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照相写实主义,1970年发源于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逐渐在西方流行,是七十年代美国最为流行的一种资产阶级美术流派。
超级写实主义便是当时的艺术家们努力探索的结果之一,他们强调“艺术再现事物应达到极端的写实”。
在艺术家们以极端自由放松的心境表现主观世界后,在观众已经逐步接受并认同各种现代派的表现方式并建立起新的艺术欣赏标准后,以美国艺术家查克·克洛斯为代表的超级写实主义画家们把观者又重新“愚弄”了一番,把人们的目光又拉回到了“再现”和“具象”,拉回到这样一种“依照片而制作”的,但显然比照片更为真实和逼真的作品面前。
而此时的“具象”已不仅仅是一种“具象艺术”,它是在经历了种种现代艺术流派的浸润和洗礼之后,进而赋予“具象”以新的意义,即隐匿在具象之下的,融合了抽象、表现意味的新形式。
它高度写实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毫无意义的复制”,极具抽象意味,在表现手法上有其独特的“远则近”、“近则远”的符号化特征。
超写实主义是对照片的再现,又千方百计避开个人主观情感,试图用一种客观甚至冷漠的心态来描绘照片中的现实世界。
此派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下意识的领域、梦境、幻觉、本能是创作的泉源,否定文学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基本规律,反对美术上的一切传统观念。
超级写实主义油画作品欣赏[组图]【书画赏析】 2019-06-02 23:21:25 阅读322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导读:超级写实主义油画又称照像写实主义,是70 年代在美国最为流行的一种美术流派。
它的主要特征是借助照相机,先把要表现的对象拍摄下来,然后以照片为依据,以最细致笔触,表现出照片般甚至超越照片的细腻、逼真感的人物或风景和其它物体,这个画派自命为“超级写实主义”或“照相现实主义”。
超级写实主义作为一场艺术运动,源自并兴盛于美国,其后波及世界各地。
超级照相写实技法的特点:(1)作品多取材于现实摄影,纯客观真实地描绘物象,作者的情感受到压制,技法仅是技巧而已。
(2)在色调和情调上有别于照片。
“概括”和“提炼”只是对照片的切割剪裁。
(3)为充分展示物象细节,常把物象放大几倍或几十倍,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4)富有装饰性特色。
超级写实作品的制作程序如下:(1)将事先拍好的底片用幻灯机或将照片用实物投影仪放大到画布上。
(2)用油画颜料或丙烯颜料参照相片进行细致的摹写,力求形体结构准确、细节详尽丰富。
(3)使用喷枪将平整、干净、光亮的部位喷罩一层颜色,使画面色彩过渡自然,减弱笔触的痕迹。
现代超级写实作品多采用丙烯颜料,因为丙烯颜料溶于水和酒精,便于喷绘,干得快,要取得表层光亮效果,常在表面涂一层上光油。
画家石冲用油画颜料进行照相写实绘画。
他首先根据构思制作实物,然后拍成照片,再根据放大后的照片用小号圆头笔从局部开始点画,逐步画满整个画面,最后润色罩染,整理完成。
幻境画派是19世纪70至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百年后在法国再生,其中最为成功的当代画家克劳德·伊维尔曾来中国讲学。
幻境画所创作的目的在于使我们承认被画物体的真实存在,终极之点是让观赏者忘却画布和油彩的存在,而“神思入境”,错把再现的真实当成客观的真实。
其代表人物有恰克·克洛斯,他的作品《苏珊像》,为了更逼真地表现出对象的每一个细节、脸上的肌理、汗毛和毛线囊,画家使用比真人大十倍的画幅作画。
探析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中再现性与表现性的关系超级写实主义绘画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绘画风格,以高度精确的画面再现现实世界的细节著称。
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强调以摄影为基础,通过复杂而细致的技术手法来再现现实的效果。
在超级写实主义中,再现性与表现性是紧密相连的,二者共同构成了这种绘画风格的特色。
再现性指的是绘画作品所呈现的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超级写实主义绘画通过精确的绘画技巧和细致入微的描绘,使作品能够几乎完美地再现真实世界中的细节和形象。
艺术家通过运用精确的透视、光影和色彩等要素,创造出仿佛是照片一样的画面效果,使观者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和身临其境的感受。
再现性使观者可以感受到画面所表达的真实世界,产生一种看到真实世界的错觉。
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并不仅仅是在追求纯粹的再现,它也具有一定的表现性。
表现性是指艺术家在再现现实的对现实进行个人的表达和阐释。
在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中,艺术家常常通过选择特定的主题和场景,以及运用独特的构图和绘画风格等手法,表达对现实的观察、思考和情感。
虽然绘画作品的外观像是摄影一般地真实,但艺术家的个人观点和情感在其中也得到了体现。
绘画作品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再现,更是艺术家内心深处对现实的诠释和呈现。
再现性和表现性的关系在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中既互补又制约。
再现性的精确和真实需要艺术家对细节的高度把握和完美表现,而表现性则要求艺术家在细节之外,发掘自己的个人观点和情感,并通过绘画手法和构图表达出来。
艺术家需要在追求再现性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表现性的手段,通过对形象、色彩和构图的处理,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独特理解和诠释。
什么是超写实主义超写实主义又称超级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照相写实主义,源自并兴盛于美国,其后波及世界各地。
此派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下意识的领域、梦境、幻觉、本能是创作的泉源,否定文学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基本规律,反对美术上的一切传统观念。
表现在艺术上则是把潜意识中的矛盾:生与死、过去和未来、真实和幻觉等在所谓“绝对的现实”的探索中统一起来,完全违反正常的思维规律。
60年代末至70年代,作为世界现代艺术的中心,美国艺坛出现了莱斯利、克洛斯(绘画)、安德烈、汉森(雕塑)等人,其作品的逼真程度让人如面对照片或真人。
日益发达的科技和丰富的材料为这种风格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这种风行一时的潮流不可避免地给美国的陶艺界带来了活力,并出现了像莱文、理查·萧、杰克、斯坦切克和日本的三岛喜美代这样超写实风格的高手。
莱文与查理·萧都是在7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这种风格的作品,除了上述的超写实绘画和雕塑对他们的影响之外,波普艺术和安纳森的怪怖艺术作品对他们的创作也产生过影响。
莱文一直是以逼真的手法创作了一批“旧皮货”作品。
后期作品中甚至采用实物作为“皮货”的配件。
理查·萧直接利用物品翻制出软模然后注浆成型,烧造后再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和釉上彩技法复原物品的色泽。
他们俩人的共同点都是作品几可乱真,并具有浓郁的怀旧情感。
道·杰克和斯坦切克作为后起之秀,在人体雕塑的乱真方面具有专人称道的独特之处,他们并不仅仅以乱真的效果本身为目的,而是在作品寓意的深刻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三岛喜美代是曰本超写实主义的代表,她嫻熟的制陶技术和丝网印刷的能力,使她在处理其作品时显得得心应手。
只有当这些作品以一个群体的方式在一个场域里向公众展示时,我们才能发现超写实主义风格所具有的真正魅力……超写实主义风格在世界其他国家的陶艺界虽有所涉及,但未流行。
超级写实主义油画是70 年代在美国最为流行的一种美术流派。
它的主要特征是借助照相机,先把要表现的对象拍摄下来,然后以照片为依据,以最细致笔触,表现出照片般甚至超越照片的细腻、逼真感的人物或风景和其它物体,这个画派自命为“超级写实主义”或“照相现实主义”。
超级写实手法的运用法则
超级写实主义,又称高度写实主义,是一种绘画和雕塑风格,其特征是高度模仿照片,追求极高的细节精准度和色彩分辨率。
在具体运用中,主要遵循以下四种法则:
1. 移动聚焦:将不同距离的物体摆在同一个平面上,创造出画面的深度感。
2. 微观放大:通过缩短观察的距离,展示平常人眼难以观察到的微观世界的细节。
3. 色彩提纯:提高色彩对比和纯度,利用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来增强视觉冲击力。
4. 意念时空:将图像按照二维、三维、多维的空间展开,以奇异的造型和时空错位取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超写实主义广泛影响到油画、雕塑、水彩、丙烯等多种艺术形式。
绘画上多以照片为蓝本,以客观与中立为特点,崇尚没有风格的风格以及其的眼睛——摄像机来观察事物。
画家们力求再现事物的精确细节,排除任何的政治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不带任何主观色彩地去再现事物。
探析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中再现性与表现性的关系作者:李倩云来源:《大观》2019年第04期一、超级写实主义概述(一)超级写实主义简介超级写实主义又称为“照相写实主义”“今日写实主义”或“新写实主义”,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先出现于美国,在70年代流行起来,并影响到欧洲艺坛。
超级写实主义以现实主义的复活为标志,采用了广泛的题材和技巧。
画家主张抛弃主观感受,客观、逼真地再现对象,借助于照相式的客观而精确的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使观众对作品一目了然。
(二)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我国对外政策的开放,超级写实主义得以引进,它一亮相,便引起轰动。
“文革”时期,由于强调集体意识形态,画家因此完全失去作为独立人格的基础,创作失去自由,完全成为了政治的工具。
改革开放后,民众思想得以解放,集体意思的创作度有所减弱,人们渴望新的艺术形式,超级写实主义正是迎合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民众的审美趣味,从而被中国的油画家运用于艺术创作中。
例如,80年代初期,罗中立的《父亲》,就是早期中国式的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代表作品,这张作品的中心人物是一位普通的农民。
《父亲》的出现在当时是极其意味深长的,是人们要求挣脱内心束缚寻求自由表达的一个先声。
当然,超级写实主义传入我国后,我国的艺术家们并不是盲目地照单全收,而是进行了批判的吸收,舍去了西方超级写实主义的某些定义。
在我国的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中,不仅非常写实、具象地再现了生活中的人和事,而且更多地加入了能够表达画家们人性的因素。
总体而言,中国的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与西方的超级写实主义绘画无论是在表现主题,还是作品内涵上都是截然不同的。
超级写实主义在中国油画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丰富多彩的作用,如今,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当代也存在着许多具有很高成就的超级写实主义画家,例如冷军、石冲等。
二、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之中的“再现性与表现性”“再现”指作品对客观現实的反映,“表现”则指作品对作家、艺术家主观意识的表达。
中外美术史(双语)(普通高等教育)学院材料学院专业名称环境艺术设计班级艺设12-1学号120544114姓名吴迪靖指导教师李昌菊后现代主义艺术之超级写实主义摘要正文一、超写实主义的意义级写实主义(Super-Realism ),又称“新写实主义”(New Realism ),暂不论哪一个名称最贴切,至少它始终戴着“写实主义”的帽子,但是它和传统的写实主义有很大的区别。
传统的写实主义是对自然对象的描绘,具有叙事性,观者可以从画面中解读出某种情节。
而超级写实主义是对照片的再现,又千方百计避开个人主观情感,试图用一种客观甚至冷漠的心态来描绘照片中的现实世界。
超 超级写实主义(Hyperrealism ,又称高度写实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新的艺术流派,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种,是绘画和雕塑的一个流派,其风格类似高分辨率的照片。
超级写实主义可以看作是照相写实主义(Photorealism )的发展。
自2000年代早期以来,该术语在美国和欧洲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运动和艺术风格发展起来。
二、超写实主义的手法及创作的观点1、手法超写实主义广泛影响到油画,雕塑,水彩,丙烯等多种艺术形式,绘画上多以照片为蓝本,以客观与中立为特点,崇尚没有风格的风格以及其的眼睛——摄像机来观察事物画面平整光洁,不见丝毫笔触,模仿照片的效果排除任何的政治和历史文化的影响,要求画家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去再现事物。
更有画家通过微妙的灯光和阴影效果,创造出有形固态和实际存在感觉。
这种绘画作品往往是原始参考照片的10倍或者20倍,但保留了极高的色彩分辨率,精确度和细节。
许多作品通过喷笔实现,用丙烯酸树脂、油或两者兼而有之。
另外在雕塑方面,更有例如Ron Mueck的生动的雕塑作品一样,比实际对象大很多,通过对聚酯树脂和多种模具的细致使用,使作品细节非常有说服力。
正如R.马丁在1974年的超级写实主义展览的目录中写道:“超级写实主义把人臵于照相机的视线下,很客观地把物体的影像呈现出来。
探析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中再现性与表现性的关系
超级写实主义绘画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绘画风格,以其极度细腻和精确的再现力而闻名。
在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中,再现性和表现性是密不可分的。
再现性是指艺术家通过绘画所创造的作品能够准确地再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
超级写实主义绘画追求细节的精确再现,通过精确的画面再现,作品让观众感受到似乎能直接接触到事物的真实性。
艺术家通过精确的线条和色彩再现真实的光影效果,使得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再现性,使得观众可以与作品建立起一种直观的联系,进而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
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并不仅仅追求再现性。
在表现性方面,艺术家通过画面中的构图、色彩和细节的选择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
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并非简单的照搬现实,而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选择和加工,突出了画面中的某种情感或主题。
艺术家可以通过画面的构图和色调来强调某些细节,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他们想要传达的内容上。
再现性和表现性在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中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再现性帮助艺术家准确地再现事物的外观和质感,使得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事物。
表现性则使得艺术家能够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创造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再现性提供了表现性的基础,而表现性则使得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不仅仅是一张再现现实的画,而是具有情感和表达力的艺术作品。
描绘逼真、纤毫毕现的油画,超现实超写实作品,如何区分?文 | 大雨798奥马尔·奥尔蒂斯(Omar Ortiz)作品经常看到一些绘画评论的“专业”文章,将纤毫毕现的写真画作都冠之以“某某超现实主义”的标题。
而读者也惊叹于作品的栩栩如生、“画得像照片一样”纤毫毕现……,认为超现实主义作品就是超写实主义画作。
冷军超写实油画《小姜》其实“超现实主义”并非“超写实主义”。
李贵军超写实油画作品什么是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法语:Surréalisme)是始于法国的文化运动,源自于达达主义艺术(Dada产生于瑞士苏黎世,追求随兴而作的艺术境界)。
其理论支撑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强调直觉和潜意识的艺术风格。
马塞尔·杜尚《喷泉》达达主义的震撼世人之作——《喷泉》(Fountain),是法裔艺术家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于1917年创作的“现成物”作品。
杜尚使用了在纽约第五大道118号的J·L·莫特铁工坊连锁店购买的陶瓷小便斗,将其命名为“喷泉”并署名“R. Mutt 1917”签名字样。
“Mutt” (马特)一词源自于购买小便斗的商店名称“Mott”(莫特)。
1917年4月,杜尚趁独立艺术家协会在纽约举办第一场艺术展览时,作为挑衅而把这件作品提交给了策展方。
1919年被杜尚重画过的蒙娜丽莎:LHOOQ1922年前后,在达达派艺术内部,产生了超现实主义。
萨尔瓦多·达利《记忆的永恒》布面油画 1931年超现实主义画家强调梦幻与现实的统一才是绝对的真实。
露易丝·里佐·蕾超现实油画作品因此,作者会以梦为马把梦幻与现实、过去和未来统一起来。
超现实主义画家也经常采用精细而写实的手法来表达超现实的世界,但其精细描绘的作品具有神秘、怪诞等特点。
拉尔夫·戈因斯照相写实主义油画作品什么是超写实主义?超级写实主义(Hyperrealism)即超写实主义,源自照相写实主义,其风格类似高分辨率的照片,可以看作是对照片图像的艺术唯美升华。
超级写实主义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超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的现状和发展
作者:薛媛
摘要:超级现实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的艺术流派,又称高度写实主义,是绘画和雕塑的一个流派,其风格类似高分辨率的照片。
超写实主义可以看作是照相写实主义的发展。
自2000年代早期以来,该术语在美国和欧洲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运动和艺术风格发展起来。
代表画家有克洛斯、莫利、丹尼斯·彼得森等。
关键词:超写实主义;查克·克洛斯;逼真。
照相写实主义,或者“超现实主义”
(一)超写实主义简介
超写实主义又称超级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照相写实主义,1970年发源于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逐渐在西方流行,是七十年代美国最为流行的一种资产阶级美术流派。
超级写实主义便是当时的艺术家们努力探索的结果之一,他们强调“艺术再现事物应达到极端的写实”。
在艺术家们以极端自由放松的心境表现主观世界后,在观众已经逐步接受并认同各种现代派的表现方式并建立起新的艺术欣赏标准后,以美国艺术家查克·克洛斯为代表的超级写实主义画家们把观者又重新“愚弄”了一番,把人们的目光又拉回到了“再现”和“具象”,拉回到这样一种“依照片而制作”的,但显然比照片更为真实和逼真的作品面前。
而此时的“具象”已不仅仅是一种“具象艺术”,它是在经历了种种现代艺术流派的浸润和洗礼之后,进而赋予“具象”以新的意义,即隐匿在具象之下的,融合了抽象、表现意味的新形式。
它高度写实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毫无意义的复制”,极具抽象意味,在表现手法上有其独特的“远则近”、“近则远”的符号化特征。
超写实主义是对照片的再现,又千方百计避开个人主观情感,试图用一种客观甚至冷漠的心态来描绘照片中的现实世界。
此派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下意识的领域、梦境、幻觉、本能是创作的泉源,否定文学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基本规律,反对美术上的一切传统观念。
表现在艺术上则是把潜意识中的矛盾:生与死、过去和未来、真实和幻觉等在所谓“绝对的现实”的探索中统一起来,完全违反正常的思维规律。
其主张艺术的要素是“逼真”和“酷似”,必须做到纯客观地、真实地再现现实。
主要特征是利用摄影成果进行客观、逼真的描绘。
超写实主义根据现代哲学中的距离论的观念,认为传统的写实主义是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激情的,是一种主观的写实或人文的现实,为观众了解的可能性较小,而不含主观感情、用大家共同的眼睛(照相机)来观察和反映,则能为更多的群众所了解,传达的范围也就更普遍。
因此,超写实主义是对传统写主义和纯主观抽象艺术的一种反动,是新的客观性形象的复活。
他们反对抽象艺术的潜意识情感,和在造型中不表现具体物像的作法,认为应该排除主观意念,做到纯客观的、真实地,甚至像摄影那样
的再现物象。
所绘对象尺幅多较巨大,如头像比原头部大十倍,面部连汗毛孔等都丝毫无异地画出来,只着重于表现生理细节。
所作塑像与真人一般大小,涂上肤色,穿上衣服,配以道具,极度逼真。
题材大都为车祸或殴斗枪杀现场情景。
七十年代起转向再现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如学生、旅行者、超级市场的顾客、流浪汉等。
超写实主义的作品使人感到严峻、冷漠,有自然主义的味道。
但作为美术运动,超写实主义也含有积极的因素:利用照相机拍摄照片,可以把充满着光和运动的现代城市的景象凝聚在一瞬间;照相写实主义的作品常常把对象放大到5—10倍,改变日常事物的尺寸,造成一种异乎寻常的美学和心理效果。
此外,具有严峻和冷漠感的形象,能传达出当代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冷漠和无人情味,并且为商业广告,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
20世纪末期,超写实主义和传统的照相写实主义处理方式形成对比。
超写实主义的画家和雕塑家使用照片作为参考,创造一个更加明确和详细的渲染的作品,不像照相写实主义,往往直接的叙述和描写。
照相写实主义画家希望模仿照片,为了符合照片整体设计,常常省略或者抽象一些细节。
他们经常省略人物的表情、政治价值和叙述元素。
照相写实主义风格演变自波普艺术,作品通常紧凑精致,线条分明,突出重点。
超写实主义则与之相反,虽然本质上参考照片,常常对描绘的主题处理得更柔软更复杂,使之表现成一个生动的对象。
超写实主义作品中的对象和场景描绘得非常精致,创造出原始照片中没有的一个新的现实的幻想。
这并不是说他们是超现实主义,因为这种幻想是一个令人信服的描写现实。
纹理、表面、灯光效果和阴影画表现得清晰,比参考照片甚至实物还要鲜明。
超写实主义作品更多地关注细节和对象。
超写实主义绘画和雕塑作品并不是照片的严格诠释,也不是某一个场景或主题的文字插图。
相反,它们利用其他的,往往是微妙的绘画元素来创造实际上不存在或者人的眼睛不能看到的现实幻觉。
此外,它们可能包括情感、社会、文化和政治主题要素作为视觉错觉的扩展。
超写实主义作品对象包括画像、具象艺术、景物、风景、城市风景和叙事场面。
近期由于对细节的描写和对社会、文化或者政治主题重视,超写实主义风格比照相写实主义更加文学性。
新的照相写实主义延续避免照片异常,因此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超写实主义画家模拟并提高精确的摄影照片,在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下,使之产生有光学说服力的现实幻象。
(二)超写实主义代表人物
超写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是查克·克洛斯,他是专画人物肖像的画家,克洛斯描绘的对象都是他所熟悉的亲友,他了解他们的音容笑貌、个性心理,但在画面上,不仅人物毫无表情,不传达任何自己的特点,克洛斯也抹去自己的感情,不表露任何倾向。
他用喷笔和电动橡皮代替可能泄露个性的画笔,费时耗力地进行他的工作。
作品有《约翰像》、《自画像》《苏珊像》等。
(三)代表作品
《约翰》是他70年代初的一件作品,人像逼真,纤毫毕现。
皮肤、毛发、眼睛、眼镜等均被描绘得富有质感。
如此大的尺幅,加上如此强的逼真,会让人产生一种念头,那就是真得“像假的一样”了。
他的作品《苏珊像》,为了更逼真地表现出对象的每一个细节、脸上的肌理、汗毛和毛线囊,画家使用比真人大十倍的画幅作画。
克洛斯作品,以为是照片。
如此说来也有道理,克洛斯就是借助相机等工具,先拍摄,再用投影仪放大到画布上进行描绘。
他不但使用传统画笔,还运用喷笔、钢笔和其他工具,以求精准地描绘对象。
但偌大的图像,却看不到一丝感情色彩,苍白的面孔,空洞的眼神,呆滞的神态……唯有人物的个性被忽略了,每一个细节都被放大并呈现于画面上。
他的画幅大,远看逼真,近看局部却很抽象,不真实,他用逼真的画面揭示出一个真实的虚幻,是具象中的抽象。
尽管他的画画得十分细腻,但因为只着重于表现生理细节,人物形象是缺乏生气的,只不过是自然主义的一种极端一种末流。
这是克洛斯绘画的特点,也是超写实主义的共性。
照相写实主义题材广泛,形象逼真,并且无一例外地摒弃一切主观因素。
表面上看,它是对写实的回复,而实际上,它是对当代社会的某种揭示。
写实,在这里已经成为与抽象并驾齐驱的一种现代艺术手法。
有些超写实主义艺术家通过遗留的仇恨和不容忍叙述描写,揭露极权主义政权和第三次世界军事政府。
其中包括丹尼斯·彼得森。
丹尼斯·彼得森作品关注散居的犹太人、种族灭绝和难民。
这些有争议的艺术家通过作品激进地对抗人权状态。
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是对人类的荒诞行为的历史评论。
参考文献:
[1]超写实主义——西方后现代艺术流派书系封一函 /2003-01-01/人民美术出
版社
[2] 中外美术史李昌菊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