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本细节——高三二轮复习回归课本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37
高考生物考前回归教材------必修二隐藏知识汇总1.1—P2融合遗传是指1.1—P5《旁栏思考题》孟德尔分离定律中,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哪些条件?1.1—P6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
甲、乙小桶内的彩球数量一定相同吗?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的数量一定相同吗?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体现了孟德尔的假说;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体现了孟德尔的假说。
(填(1)、(2)、(3)、(4))1.2—P11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曾用山柳菊作材料结果却一无所获,主要原因是什么?1.2—P12 给“遗传因子”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基因”。
1.2—P13孟德尔的实验方法给后人有益的启示是什么?1.3—P14玉米的甜和非甜是胚乳的性状,胚乳是由发育来的。
胚乳中染色体数目是(填N、2N、3N)2.1—P17精细胞的变形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吗?2.1—P1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或者,染色体。
2.1—P20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从染色体角度分析,产生精细胞种。
2.1—P21用显微镜观察减数分裂一般选用(雌性、雄性)生物作实验材料,如2.1—P25子代从双亲各继承了半数的,双亲对子代的贡献是一样的吗?2.2—P28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其正确与否,还需要2.2—P29对于白眼性状的遗传现象,摩尔根及他的同事提出的假说是. 2.2—P30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用方法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
2.2—P31生物如果丢失,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就会出现严重疾病甚至死亡,但是蜜蜂中的雄蜂,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仍能正常生活,请你解释这一现象。
现已经发现人第13号、第18号或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婴儿,都表现出严重的病症,据不完全调查,现在还未发现其它常染色体多一条或几条的婴儿,请你作出可能的解释。
高考生物复习中回归课本的几点做法417000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肖念东摘要:本文以大量的实例,论述了一些简单实用,操作性强的方法,指导学生在高考复习中正确回归课本,从而提高学生高考复习的效率。
关键词:回归课本高效复习正文进入12月,高考的一轮复习接近尾声,学生在一轮地毯式的复习中,生物学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也出现了一个我没有料到的奇怪现象:原以为一轮复习后,学生做简单基础题是没问题了的,可是学生在做简单题时,就像在做难题一样,也很吃力,好像什么知识也不会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通过平时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到学生中了解,终于发现了问题:关键的关键是学生轻视课本,丢了课本,每天就是捧着复习资料和题目啃。
我们知道,虽然高考的试题年年在变,但不变的是编制试题考查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因此,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们取得理想成绩的必要条件。
高考的每一道试题其实就是某些知识点的体现,试题的难易程度和试题包含的知识点的多少呈一定的相关性,知识点越多,试题相对难一些。
尽管高考遵纲不遵本,能力的要求可以超出课本,高于基础,但必须依托基础,越是基础的知识,越是具有广泛的迁移性。
我们只有夯实基础,自身的各种能力才能有发挥的机会。
那么,如何把“双基”打扎实呢?回归课本是明智之选。
因此在许多备考资料以及专家讲座上出现最多的一个有关二轮复习的名词就是“回归课本”,看来“回归课本”的重要性是毋庸多言的。
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怎样通过回归课本实现高效复习呢?看了一些资料中回归课本的指导方法,大多分为三步:通读,精读,研读。
就是要学生把教材读三遍。
讲得很有道理,但过于理想化,可操作性不强。
生物高考四本书,这么多知识点,看一遍就要很多时间,很少有学生会读两遍三遍。
就算读了,又有几个学生能够达到我们设想的那些阅读层次呢?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谈谈复习中回归课本的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让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回归”课本的几点思考摘要:高三总复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进而影响学生的前途与命运。
全国卷的命题原则"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要求我们的高三生物总复习必须有效的"回归"课本,才能让学生在高考试题中获得高分。
如何让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回归"课本呢?笔者结合自己的高三生物复习课课堂实践,从树立师生课本意识、重视课本内容分类、注意复习的频率与时机三方面展开思考,为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回归"课本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回归"课本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49-02当前,有不少高中毕业班老师"迷信"课辅资料,生物复习课以课辅为蓝本,学生抛开课本,陷入题海,重练习,少看课本,形成多耗能低回报的复习现状。
还有的老师也知道课本重要,但由于时间关系,课堂对学生如何回归课本缺乏必要的指导,使"回归"成为一句空话。
如何才能有效"回归"课本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重树师生课本意识,是有效"回归"的根本保证只有师生双方意识到课本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树立起课本意识。
为此,我在平时章节的复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近五年的相关高考题作为典例或者试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高考题的特点后,再对自己的复习做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在群落演替的复习中,让学生完成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的30题。
学生会发现群落演替问题(2),分析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的主要原因直接来自课本必修三P80页最后一段,问题(3)也是在课本的基础上稍作变动。
虽然简单,如果没有看课本,得分率还是不高。
通过体验让每个学生自己体会到了只要看了课本记住关键词,就能拿分,何乐不为!只有师生重视课本了,学生回归课本的内驱力才能被激发,也才能有效。
开放市齐备阳光实验学校谈高考生物复习的回归课本一般来说,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也有一个阶段的复习要求就是回归课本,注重根底。
许多教师的复习安排中也有这项内容,但每个人的复习效果却大相径庭。
那么,该如何在复习中正确有效地回归课本,熟练掌握课本知识,提高复习的效率呢?一、时间安排回归课本复习的时间,通常安排在二轮复习之后,也即模二考试至高考辅导这段时间。
一轮复习通常是按照课本编排的逐一复习的,二轮复习通常是以专题复习的形式侧重主干知识,知识及解题能力的训练。
在经过两轮复习之后,学生的脑储藏了大量生物学科的根本概念、原理、过程。
这些众多零碎的知识点常常相互干扰学生的思维,也即知识点出现混淆。
而二轮复习侧重主干知识和解题能力,大量的解题训练,又会使零星的非知识点被忽略或遗忘,因此,在二轮复习之后,有必要重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弄清最根本的概念和原理,理解最根本的生物学知识和道理。
这个阶段,回归课本,往往会使学生有一种原来如此,豁然开朗的感觉。
仿佛一名登山运发动,在登上山顶之后,再回头看自己登顶过程中的路线,沿途的景致,一览无余。
二、方法安排1.通读课本虽然生物学科的内容不是很多,也不十分复杂,但知识点非常零碎,有许多识记、背诵的内容,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
谁也不能保证哪个知识点会考,哪个知识点不会考。
因此,第一遍回归课本,要求通读。
这遍阅读,要求不放过每个字,每句话,包括书上的小字,课外读,旁栏小资料,虽然这些内容不是所规的直接考查的,但通常会成为出题的题干背景或素材。
认真将课本一字不漏地通读一遍,当然,课本上的每幅图,每张表,也都在阅读之列。
为了使这遍阅读有效,可以让学生对照的每个知识点进行,这样就使阅读在通读的根底上更有针对性。
让学生自己清楚所有知识点中,哪些内容在考查之列,各知识点的考查要什么层次。
这遍阅读的检测手段,可以采用填空识记的形式,将需要识记的知识点打印好,空出内容让学生填空,识记最根底的书本知识。
2020年高考生物考前回归教材(2)【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原因: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的豌豆都是纯种;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杂交实验包括:人工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首先选择了相对性状明显和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进行杂交,其次运用了科学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研究。
3.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去雄,再套袋,待雌蕊成熟后,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洒在雌蕊的柱头上,套袋4.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形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假说---演绎法:对存在的现象通过推理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就是测交实验的过程。
假说演绎法的例子: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的探究历程;DNA 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整个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
6.测交:测定显性个体的基因型而进行的未知基因型显性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交配。
7.拓展:①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两表现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或亲本杂交出现 3:1 时,比例高者为显性性状。
②一个生物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以从亲本自交是否出现性状分离来判断,出现分离则为杂合子。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孟德尔提出假说解释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实验,又设计了测交实验,验证了假说。
这个假说叫孟德尔第一定律,也叫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孟德尔提出假说解释了豌豆两对相对形状杂交的实验,又设计了测交实验,验证了假说。
这个假说叫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自由组合定律。
浅谈高中生物学复习的回归课本李勇复习阶段的看书,通常称为“回归课本”。
这里说的回归课本并不是把课本重读一遍,可以按以下分类阅读。
1、“本节聚焦”、“问题探究”、“本章小结”“本节聚焦”和“问题探究”是介绍本部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
“本章小结”是总结概括本章知识,以及知识和能力间内在联系的。
阅读这些内容有助于回想总结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形成知识的框架和网络。
2、重要的名词、术语、短句、经典实验纵观我区历年高考题,答案大多都要落实到课本上来。
答案不准确是丢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提高答案的准确性,就要准确掌握生物学名词、术语,善于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概括答案。
认真研读理解以下内容会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1)深刻理解重要名词、概念的要素、内涵和外延。
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要素是有遗传效应,但还要注意基因概念的外延,如基因只存在于DNA分子上吗?原核生物的基因遗传符合孟德尔规律吗?基因一定要表达为一种蛋白质吗?(2)准确表述、辨析原理的要点、理论观点的主题词、短语或短句。
如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要点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熟悉经典实验的原理、过程及研究方法:如孟德尔遗传实验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发现生长素的实验、DNA是遗传物质等经典实验都用到了“对照实验”。
3、课后“练习”、“自我检测”题课本上每章节后都有“练习”、“自我检测”题,这些复习题的选择作者是费了苦心的,被每字如金的课本选中的习题,可想而知他的作用是非同一般的。
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类题:(1)课文内容的补充、延续和提升: 如必修一P106练习6,该题不仅考查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来源,也是对课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鲁宾和卡门实验的补充。
再如:必修二P89练习二、拓展题,关于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也是课文知识的延续、提升和应用。
而且这些内容往往是高考的重点。
(2)生物知识与生活、生产、科技、社会的联系是高考命题的常见类型,而教材练习题中也收入了大量此类试题,如必修一P38 二、知识迁移。
高三生物复习回归课本(必修二)检测(一)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的不同表现类型。
(2)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 .未表现出来的是。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的基因。
(4)基因——具有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传粉植物(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对相对性状到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F1:高豌豆 F1:↓自交↓自交F2:高豌豆矮豌豆 F2:: 1 :2 :1(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黄圆×绿皱 P:AABB×aabb↓↓F1: F1: AaBb↓自交↓自交F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F2: aabb9 :3 : 3 : 1 9 :3 : 3 : 1F2中:(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种基因型:完全纯合子AABB aabb 共4种×1/16半纯合半杂合 aaBb Aabb 共4种×2/16完全杂合子共1种×4/16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答案)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1)同种性状。
(2)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3)相对性状。
(4)遗传效应。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自花.闭花.纯(2)一.多(3)统计学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略(二)略F2中:( 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 )种基因型:完全纯合子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1/16 半纯合半杂合 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2/16完全杂合子 AaBb 共1种×4/16高三生物复习回归课本(必修二)检测(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的生物形成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高考生物寒假备考:回归教材,梳理知识
很多高三的同学认为生物知识多而杂,需记忆的也多,所以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复习。
由于不注重理解,学生就会感觉生物学科学起来思路不清晰,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通读教材、会读教材,包括一些前言,小资料等也要注意。
第一册、第三册教材要重点看,第二册主要通过做题加强训练。
由于时间紧张,可有计划地每天看一章或一节内容,做到重点知识重点看;第二,不能隔了几天才学或有生物课再把课本拿出来;第三,不能用复习资料代替读教材。
不少同学重做题轻课本,把书本扔在一边,希望靠做题来提高成绩,这是学习生物的误区。
提高答题的准确率:理综合生物虽然只有72分,但考察广度有所拓展,题目更加灵活。
因为题目只有7道,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尤为重要。
很多学生认为非选择题答起来很困难,其实有的题目就是书上的原话,所以回归课本,找出每一节的关键词,找出教材完整的陈述观点并加强理解和记忆非常重要。
书面表述能力除了文字表述外,还包括图表绘制能力,不可忽视。
加强实验的复习:生物成绩的差异很大程度由实验题的区分度来决定,实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复习和训练,还要多做一些题,多见题型才能总结出实验的精髓。
最后就是要反思,经常对自己所做的实验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应试技能的五点建议
[标签:高考生物备考]。
必修1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及结构基础1.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和,其中自由水的主要作用是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生长;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较多时,代谢强度就会,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
旱生植物比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其生理原因之一就是结合水含量。
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少数参与构成化合物,如。
无机盐的作用为,维持细胞的,如血液中缺少会使动物发生抽搐现象,细胞吸收的无机盐的主要方式是。
糖类是细胞的物质,动、植物共有的糖是。
植物二糖有等,动物二糖有。
植物多糖有等,动物多糖有。
是植物体内特有的储能物质,是动物体内特有的储能物质。
具有还原性;无还原性。
三大能源物质的主要供能顺序为在氧化分解中,由于三大有机物的C、H不同,需氧量也不同,同等质量情况下,糖类;脂肪,产生的能量也。
脂质可分为和,固醇包括、和等。
其中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构成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性激素以及;V0促进。
蛋白质的多样性的成因有、、和,因而功能具有多样性,氨基酸经方式形成多肽,再加工成有特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功能主要有:1.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称为;2.具有功能,如血红蛋白。
能运输;3.有信息的作用,能够,如胰岛类;4.有功能,如酶,5.有功能,如抗体。
多肽形成过程中产生H2O中的H来自于和,而O只来自于。
只有连在才能参与形成肽键,不参与肽键的形成。
2.核酸分两种,即和,它们的基本组成部分别是和。
脱氧核苷酸有4种,分别是;核糖核苷酸也有4种,分别是;核糖核苷酸也有4种,分别是。
核苷酸的组成部分包括:1分子、1分子、1分子。
DNA的多样性体现为。
3.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而生命活动的控制者是,它是通过来实现的。
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中核DNA ,mRNA和蛋白质。
细胞膜主要是由和构成,脂质和蛋白质分子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呈。
浅议高三生物复习如何回归教材作者:杨宝慧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8年第06期进入高三生物复习以来,不少学校、教师和学生沉迷于“题海”战术,学生也把主要精力放在应对各式各样的复习资料而脱离了教材。
生物知识点多且杂,学生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导致核心概念不清、原理不明、规律混乱,知识结构散乱无章。
新课程高考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查考,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因此,高三生物复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深刻回归教材,立足基础、以教材为本,以教材为纲去组织高三生物复习。
本文基于高考试题分析,对高三生物复习过程回归教材进行研究,探索高三生物高效复习的教学方法。
一、回归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基本概念既是知识结构的基本单元,又是人的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同时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学科认知结构要以事实、概念、原理、规则等为基本要素,其中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环节。
如果把知识结构比喻为一个生物体,那么构成这个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就是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条件,是培养科学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基本单位。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反映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的名词概念,它们是抽象的,学生往往不易于理解。
学生要根据考试说明中每个章节的考点,通读教材,识记课本中的基本概念特别是黑体字和结论性语句,因为这些黑体字和结论性语句往往是答题的落脚点。
例如近几年新课标理综全国卷中考查过以下黑体字内容: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例题1.(2012新课标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该题选项D中就考查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生物高分从回归课本做起[摘要]高三生物复习解答题目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来的问题,意思答到了,但是拿不到分,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着重从课本基础抓起,逐步提升能力,回归课本找关键字、词并且落到实处。
学会从心里上调整自己,从知识上武装自己,战胜自己,战胜高考[关键词]战略战术回归课本落实基础理解记忆有的同学在最后复习阶段出现解答填空题时,意思答到了,但是拿不到分,感觉什么都懂,可考试成绩却不行,但在看试卷似乎都是些小问题,什么粗心大意啊,什么意思差不多啊……殊不知就是这些看似不像问题的问题恰恰是致命的问题。
第一,心理上:找借口,给自己一种错觉,不是自我安慰,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坠入万丈深渊而感觉良好,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就成绩上,如此不重视和不踏实成绩很难上升,反而会有更大的差距,不仅生物成绩受影响其他学科也会受到连累。
如此种种,在时间紧任务重的高考当前我们是伤不起的。
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我们“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心里上不要畏惧高考,相信只要自己充分准备了就能够顺利通过,至少自己无怨无悔,放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做好好好拼搏的准备,就像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样。
战胜自己才能战胜“敌人”,给自己前行的力量。
其次“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不管考试试题的表现形式如何改变,其落脚点总在课本。
但第二轮复习的强化训练后,在解题、答题技巧已有了一定提高的情况下,许多同学在解答最基础问题时,思路反而不够清晰,概念要领有所混淆,如:细胞工程中,植物工程技术主要为,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而动物细胞工程为,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等。
同学们在答题是往往出现填空时拿不准,混淆的情况,如出现植物组织细胞培养,动物体细胞杂交等等。
究其原因,多在脱离课本时间相对较长,或者课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因而高三复习最后阶段当以回归教材为基础,这不仅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需要,更是稳定考生心理的必由之路。
那最后阶段如何回归课本呢?一、牢记教材中结论性语言和黑体字内容由于我们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总有欠缺,因而当我们用自己的语言答题时,难免出现疏漏,自然不能得分或者得分很低。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回归课本重基础高二生物期末复习回归课本重基础临近期末了,同学们也处于紧张的复习阶段了,相信大家经过半年的学习,对于这门学科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了,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期末,该如何复习生物~ 1、不能简单的将生物理解为“背多分”有的同学认为生物接近于文科,只要期末背几天了就能得高分,这是初学生物的人经常犯的错误。
从高考趋势来看,近年来生物的出题重点是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察,复习知识的时候应该要学会应用,尤其是要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2、回归课本最重要,不能忽视基础经过对一部分的同学做试卷分析,发现很多的人觉得生物的题出得很难,但实际上他们错的题更多的是最基础的内容,长时间没有回顾学过的内容,很多人已经忘了一些很基础的知识,有谁还能准确地说出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还有谁能记得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或者伴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区别?如果不能的话,孩子们,回归课本吧!先将基础知识梳理清楚再说! 3、分模块复习生物知识考查更多的是知识点间的联系,比如说代谢模块中光合呼吸的综合题,遗传模块中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等,在复习过程中多挖掘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说委屈,这其实和他们不爱整理是有很大关系的。
很多人做完题不整理,做了很多题之后,该不会或常错的还是会错,该会的还是会,根本没有解决问题。
这时候将错题整理归类就很必要了。
自己分析或找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分析为什么会错,如果是基础知识的不扎实,那么拿起课本再好好看一遍,强化一下,下次争取不要犯同类错误,如果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明了,那么就好好想想知识的内在联系。
一个人只有不断的消灭自己的薄弱之处,才会更快的进步。
6、调整好心态世界上所谓的天才实际上是勤奋的人走了一条正确的路而已,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能达到100分,那么你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能通过努力达到这个目标,那么你很有可能达到90分甚至更高的分数。
页眉内容二轮复习如何回归课本作者:刘本举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也不是死记硬背知识,而是与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高考对我们的要求。
高考试题是以考查能力为主,并以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为核心。
二轮复习时间很短,又要迅速提升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所侧重,抓住主干知识,基础与能力并重,实现有效复习。
一、基础知识——总结归纳、有效提高在许多备考资料以及专家讲座上出现最多的一个有关二轮复习的名词就是“回归课本”,但是如何回归课本,怎样通过回归课本实现高效复习呢?首先要明确,回归课本绝对不是简单地阅读课本,要注意知识的联系与深化,形成网络的同时还要提升能力。
回归课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重读课本,把基本知识点横向联系起来;②把相通、类似的知识点归纳总结起来,达到融会贯通;③复习近年相关的高考试题;④适量进行典型习题精练。
回归课本,总结归纳的方法一般有列表比较法、发散联系法等,下面以“细胞分裂”的知识为例进行说明:(1)基础知识:细胞分裂的核心知识有①细胞分裂的方式;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以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③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以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区别;⑤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
(2)横向联系:①研究DNA复制时如何选择标记物;②DNA复制与基因突变;③DNA的同位素标记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关系;④减数分裂与细胞基因型的关系。
除了列表归纳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一轮复习时接触到的常见的习题中出现的热点,利用发散联系法将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深化与升华。
限于篇幅,只选择关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细胞时期含有的X、Y的染色体的数目进行总结,这是在许多选择题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
通过归纳总结可以较好地把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的染色体形态变化进行有效复习,并同时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