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职业病危害识别与控制
- 格式:pdf
- 大小:4.68 MB
- 文档页数:79
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机械制造行业是我国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促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长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下,机械制造行业也面临着许多职业病的危害。
下面就来谈谈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
1.粉尘污染粉尘是机械制造行业的一种常见污染物,特别是在金属切削、车削、打磨等工艺中,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粉末和磨屑。
然而,这些粉尘污染物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长期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
此外,还会引发过敏性鼻炎、皮肤病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逆的损害。
2.噪声污染机械制造行业很多工序中都存在噪声,如冲压、钳工、车床、钻床等。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对人的听觉和神经系统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轻则耳鸣、听力下降,重则失聪。
噪声还会使人产生厌烦、注意力不集中、心境烦躁等不适感,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化学物质危害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很多工序中需要使用化学物质,如溶剂、润滑油、清洗剂等。
这些化学物质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或致癌物质,对人的健康会造成重大危害。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会导致损害肝、肾、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还可能引发恶性肿瘤。
4.职业性皮肤病危害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化学物质,如机油、酸碱性溶液等,容易刺激皮肤,导致各种皮肤病,如湿疹、皮肤过敏、皮肤癌等。
长年的工作接触,对工人的健康和生命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5.射线辐射危害机械制造行业中,使用射线的工序不多,但是暴露在射线辐射下,对人的健康危害非常大。
重金属、铸件等材料需要使用焊接或者放射线检测时,可能会产生射线辐射。
长期的辐射暴露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影响,比如造成某些癌症、不孕不育等。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十分严重。
想要减少职业病的危害,除了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如防尘口罩、防噪头戴式耳机、穿戴防护服等,还要增强宣传教育,强化工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全民对于职业卫生问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从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工作环境保障工人的健康做好充足的工作。
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机械制造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是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
但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装配等工艺,均存在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同时机械制造业涉及范围广泛,产业工人队伍庞大,因此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日益突出。
危害因素机械制造业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铸造工艺、锻压工艺、热处理工艺、机械加工工艺(钻、铣、镗、车、刨、磨等)、金属表面处理工艺、焊接与气割工艺、涂装工艺和组装。
铸造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化学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与热辐射、高频电磁场和微波辐射等。
模样制造、铸件的落砂与清理过程中产生型砂尘,浇注过程中产生金属烟尘。
用树脂做胶黏剂制芯时可接触酚、甲醛和氨;煤炉作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在震实、压实等机械设备运行中产生噪声、振动。
砂型和砂芯烘干设备、合金熔炼设备、浇筑过程中产生高温与热辐射。
采用高频感应炉或微波炉加热时产生高频电磁场和微波辐射。
锻压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振动、高温与热辐射。
锻造炉、锻锤工序中加料、出炉、锻造过程可产生金属粉尘、煤尘和炉渣尘等。
燃烧锻炉可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镁件时可产生氧化镁烟。
冲床、剪床可产生高强度噪声,一般为脉冲式噪声。
加热炉产生高温与强辐射热。
热处理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噪声、高温与热辐射、高频电磁场。
在渗碳、渗氮等过程中产生,如氮化过程产生氨气、氢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在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
各种加热炉和被加热的工件会产生高温与热辐射。
高频电炉运行时产生高频电磁场。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化学毒物。
工艺过程中通常产生酸雾、碱(硫酸、盐酸、磷酸、氢氧化钠、二氧化氮、铬酸盐),有些工艺会使用氰化物、镍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氧化锌、氯化物、苯、二甲苯、乙二醇等化学物质。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也可参照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
一、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尘、石棉尘、金属尘、有机粉尘等)。
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高、低气压等)、噪声与振动(如机械性噪声与振动、电磁性噪声与振动、流动性噪声与振动等)、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劳动过度心理和生理紧张;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良体位和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劳动工具。
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阳辐射导致中暑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
二、按照2006年卫生部令第49号颁布施行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划分。
该办法规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可分为以下10大类:①粉尘类。
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其他粉尘等。
②放射性物质类。
包括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与其他放射性损伤等。
③化学物质类。
包括铅、汞、锰、镉、钒、磷、砷、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苯等。
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的职业病危害机械加工工业作为一种高风险行业,确实存在一些特定的职业病危害。
以下是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的职业病危害的详细分析。
一、机械噪声机械加工工业中常常伴随着高强度的噪声。
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引发聋哑或听力下降等职业病。
机械噪声对工人的职业安全、生产效率和工作积极性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机械振动机械加工工业中的机械设备通常会产生较大的振动。
长期暴露在机械振动环境下,会引发手臂、手腕、脊柱等部位的振动损伤。
严重的振动损伤可能导致工人肌肉疼痛、麻木、血管病变等症状。
三、化学因素在机械加工工业中,常常使用一些化学品,如切削液、清洗剂等。
这些化学品对工人的皮肤和呼吸系统都有一定的危害。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品可能会引发接触性皮炎、呼吸道疾病等职业病。
四、粉尘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吸入粉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引发呼吸道疾病甚至肺部疾病。
特别是金属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粉尘,还可能含有一些有害金属元素,如铅、铬、锰等,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五、紧张劳动和刺激性因素机械加工工业的工作强度较大,往往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操作和重复动作。
这种紧张劳动可能会导致肌肉疲劳、骨骼损伤等。
此外,操作过程中还可能受到一些刺激性因素的影响,如粉尘、化学物质、噪声等,这些因素也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机械加工工业的职业病危害,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通过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有效减少职业病风险。
二、改进工作环境通过改进机械加工工业的工作环境,减少噪声、振动、化学物质等对工人的危害。
可以采取隔音、隔振、化学防护等技术措施,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三、科学组织生产合理安排工人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尽量避免重复性动作,采取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代替一些繁重、危险的工作。
四、加强个人防护对于机械加工工业中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工人应戴好耳塞、防尘口罩、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设备,减少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风险。
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机械制造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是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
但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装配等工艺,均存在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同时机械制造业涉及范围广泛,产业工人队伍庞大,因此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日益突出。
危害因素机械制造业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铸造工艺、锻压工艺、热处理工艺、机械加工工艺(钻、铣、镗、车、刨、磨等)、金属表面处理工艺、焊接与气割工艺、涂装工艺和组装。
铸造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化学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与热辐射、高频电磁场和微波辐射等。
模样制造、铸件的落砂与清理过程中产生型砂尘,浇注过程中产生金属烟尘。
用树脂做胶黏剂制芯时可接触酚、甲醛和氨;煤炉作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在震实、压实等机械设备运行中产生噪声、振动。
砂型和砂芯烘干设备、合金熔炼设备、浇筑过程中产生高温与热辐射。
采用高频感应炉或微波炉加热时产生高频电磁场和微波辐射。
锻压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振动、高温与热辐射。
锻造炉、锻锤工序中加料、出炉、锻造过程可产生金属粉尘、煤尘和炉渣尘等。
燃烧锻炉可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镁件时可产生氧化镁烟。
冲床、剪床可产生高强度噪声,一般为脉冲式噪声。
加热炉产生高温与强辐射热。
热处理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噪声、高温与热辐射、高频电磁场。
在渗碳、渗氮等过程中产生,如氮化过程产生氨气、氢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在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
各种加热炉和被加热的工件会产生高温与热辐射。
高频电炉运行时产生高频电磁场。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化学毒物。
工艺过程中通常产生酸雾、碱(硫酸、盐酸、磷酸、氢氧化钠、二氧化氮、铬酸盐),有些工艺会使用氰化物、镍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氧化锌、氯化物、苯、二甲苯、乙二醇等化学物质。
机械制造企业危险源识别及防控措施机械制造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别及主要危险源控制措施机械行业是一个行业类别众多、设备品种繁杂、工种以及涉及的加工技术关联到机械力、热力、电力、光、化学、粉尘、有毒成分等众多因素,危及操作者或有关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以下尝试列举机械行业部分分行业的危险源如下:一、金属切削机床产生的危险源(车、铣、磨、刨、镗等):1、直线运动的危险:由机械的往复或接近对人身造成伤害,如刨床、内外圆磨床的往复运动、铣床的升降运动等;旋转运动的危险:机械的旋转部件将人体或衣服卷入,造成伤害,如机床的主轴、卡盘、丝杆,磨削的砂轮,切削刃具---钻头、铣刀锯片等在旋转时伤人;2、静止危险:人接触或与静止的设备产生相对运动,如被设备的尖锐部位或部件划伤、撞伤;3、飞出物击伤:a,刀具或机械部件:如未夹紧的刀具、工件、破碎的砂轮在高速旋转中飞出伤人;b,飞出的金属切屑:如连续的或破散飞出的切屑飞出伤人;4、机械加工中的烫伤:高温金属切屑对人体的烫伤;5、切屑对眼睛的伤害:切屑高速飞入眼中造成伤害;6、机械加工中的电气伤害。
二、钣金机械产生的危险源(冲、剪、压设备):1、冲、剪、压设备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造成运转失灵;2、冲、剪、压设备未设计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防护装置设计不合理;3、冲压模具对操作者的伤害:模具开合时,未能防止操作者手或人体一部分进入模具之间,可能造成伤害;4、冲压工件飞边对操作者的伤害:划伤;5、剪板机及其他设备的传动带、飞轮等运动部件将人体或衣服卷入,造成伤害;6、剪板机脚踏开关误操作:剪板机一般由二人同时操作,脚踏开关易误操作造成人体肢体、皮肤等伤害。
7、冲压,特别是高速冲产生的高分贝噪声对人体听力的伤害;8、冲、剪、压设备使用中的电气伤害。
三、铸造过程的危险源:(造型、熔炼、落砂清理)1、造型中起重、运输的起重伤害、机械伤害;2、铸造设备对人体的伤害:包括撞伤、旋转部件将人体卷入(如混砂设备隔离罩电气连锁装置失灵或设计不合理);3、铸造过程中的电气伤害;4、造型中粉尘伤害造成的矽肺、尘肺等职业病;5、造型中的噪声伤害;6、熔炼过程现场的金属、焦炭及其他辅助材料的运输、起重、堆放、破碎加工中造成的事故伤害;7、铸造熔炼过程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和高温水蒸气等对人体的伤害8、铸造熔炼过程中熔炉高温对炉前工的烫伤、热辐射造成的人体伤害、职业病;9、铸造熔炼过程中高温对浇注工的烫伤、热辐射造成的人体伤害、职业病;10、落砂清理过程中的噪声对人体听力的伤害;11、落砂清理过程中的粉尘造成的矽肺等职业病;12、落砂清理过程中飞砂对人眼、皮肤的伤害等。
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随着机械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职业危害也是日益增加。
机械制造行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其产品的制造和使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在这个行业,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都会对从业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有些职业危害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和危害性,会对从业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致命。
1.噪声危害噪声是机械制造行业中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特别是在金属加工车间、钢构车间和重型机械制造车间等环境中,噪声是非常严重的。
长期接受高强度噪声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听力下降、耳鸣、重听言语等症状,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长期接触噪声还会引起神经衰弱和心理障碍,影响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
2.化学危害在机械制造行业中,许多工艺都需要使用化学药品。
比如说,涂料、油漆和各种有机溶剂等。
这些工艺中的有害物质,是导致从业人员患上肺癌、肝癌、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主要原因。
长期接触含有化学物质的环境,很容易引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引起遗传畸形。
3.尘埃危害机械制造行业中,很多工序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重金属和化学制品在粉尘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果长时间接触,很容易导致职业性肺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这些疾病的症状不仅包括流鼻涕、咳嗽、气促等呼吸系统的症状,还有头晕、乏力、失眠等身体不适症状。
4.辐射危害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做电加工、电焊、超声波清洗、淬火和辐照等工作,都会对从业人员产生不同程度的辐射危害。
长时间直接接触辐射源,会直接导致对人员身体的直接损伤。
表现出乏力、食欲减退、浑身疼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5.物理危害机械制造行业中存在着很多物理危害,比如机械伤害、电击、高空坠落伤害、热伤害等。
机械设备的有些设备具有很强的万能性和机动性,如果在操作时不注意安全,很容易引起伤害。
6.职业病导致的心理危害职业病对从业人员会造成一定的身体和心理伤害,这些伤害又对整个生命轨迹产生极大的影响。
谈到职业病时,人们往往会提及身体,忽略了其可能对心理的影响。
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如下职业病危害机械加工工业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工人长时间接触机械设备和材料,容易受到职业病危害。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的一些职业病危害。
一、噪声职业病危害机械加工工业中常见噪声过大的情况,例如机床运行时的机械声、冷却液中气泡爆裂时的声音等都会对工人的听力造成损害。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易受到严重的噪声职业病危害,如噪声性听力损失、耳鸣、睡眠障碍等。
因此,在机械加工工业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如安装隔音设备、选择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加装吸音材料等,同时,工人也应配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耳塞、耳罩等。
二、粉尘职业病危害机械加工工业中,金属加工、石材加工、塑料加工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对工人的呼吸系统和皮肤造成危害。
金属粉尘中的重金属、石材粉尘中的二氧化硅等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的影响。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工人易受到慢性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职业病危害。
因此,机械加工工业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合理选择加工工艺、戴好防尘口罩等,减少粉尘的产生和工人的接触。
三、化学物质职业病危害机械加工工业中使用的润滑油、冷却液、清洗剂等化学物质都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这些化学物质中的有害成分,如溶剂、重金属等,对工人的呼吸系统、皮肤、肝脏、神经系统等造成危害。
长期暴露在这些化学物质的环境中,工人易受到慢性中毒、过敏、皮肤病等职业病危害。
因此,在机械加工工业中,应选择低毒性的化学物质,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面罩等,加强工人的健康监护和教育,确保工人正确使用化学物质。
四、机械伤害职业病危害机械加工工业中,操作机械设备时存在危险因素,如锋利的刀具、旋转的机械部件等,容易导致工人受到机械伤害。
这些伤害包括切割伤、碰撞伤、压伤、挤压伤等。
为了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机械加工工业中应加强安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供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帽、手套、护目镜等。
行业职业病机械工业有哪些职业危害?机械工业是一个重要的制造业行业,其包括多种不同的职业,如机器操作员、技术工人、工程师等。
然而,这个行业也面临着一些独特的职业危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机械工业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并探讨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粉尘和化学物质危害机械工业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是粉尘和化学物质危害。
许多机械制造工艺都需要使用金属、塑料、油漆、清洁剂等化学品,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误食引起健康问题。
例如,长期吸入金属粉尘会导致职业性肺病,如尘肺、硅肺等。
某些化学品如苯、甲醛、酚等,长期暴露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引起致癌和其他严重健康问题。
为预防这些危害,工人应该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保持工作区域清洁卫生,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健康的习惯。
此外,企业应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查和清洁,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和员工的健康。
噪声危害另一个机械工业中常见的危害是噪声。
在制造过程中,机器和设备会产生极高的噪音水平。
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引起听力损伤、耳鸣、头痛等健康问题。
此外,噪声还可能引起情绪不稳定、压力增加等问题,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工人应佩戴适当的听力保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
企业应该对工作环境进行噪声测量,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噪声控制。
疲劳危害机械工业中的工作常常需要进行重复性和时间长的操作,如长时间站立、使用重型工具等,导致工人身体疲劳。
长时间的疲劳会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引起头痛、肌肉疼痛、注意力不集中等。
企业可以通过安排适当的工作任务和休息时间、提供合适的工具和设备来减轻工人的疲劳。
工人也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良好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饮食等来减轻身体的疲劳。
物理伤害机械工业中使用的机器和设备通常非常大,非常重。
工人容易受到重物砸伤、夹挤、电击等物理伤害。
此外,工人在操作设备时,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受伤或致残。
企业应该通过在工作场所使用防护装置、定期检查设备、提供培训和指导等措施来减少工人受到物理伤害的风险。
机械制作行业的职业病防护方法机械制造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职业病风险。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防护方法。
一、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工人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明确了解可能出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增加工人的职业病防护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他们理解职业病的危害性和重要性。
二、改善工作环境机械制造行业的工作环境通常比较复杂,存在噪音、粉尘、化学品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为了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在噪音高的工作环境中可以采取隔音措施,使用防噪音设备;在粉尘多的工作场所可以配备良好的通风设备,减少粉尘浓度;对于有害气体,可以采取排风、通风等方式,降低浓度。
三、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强度机械制造行业的工作强度通常较大,工人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工作容易引发职业病。
企业应该根据工人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有助于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四、个体防护措施机械制造行业工人面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多,很多情况下无法从源头上控制。
因此,工人应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器、防护面具、防护服等,有效阻隔和吸附有害物质,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同时,要保证个体防护设备的正确佩戴和使用,定期检查设备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五、定期体检机械制造行业工人定期体检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职业病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职业病体检制度,明确体检项目和频率,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处理,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
六、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防护借助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应加强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优化工作方法,减少对工人的职业病危害。
机械公司职业病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提高工作环境质量,遵守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机械公司全体员工及相关各方,包括劳务派遣人员、实习生等。
第三条机械公司职业病管理任务主要有: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配置、工艺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事故及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置等。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评价与监测第四条机械公司应委托专业机构对各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并建立相应档案。
评价应包括工作环境污染物浓度、作业场所噪声、物理因素等相关情况。
第五条机械公司应建立职业病监测管理制度,对有职业病危害的岗位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应包括工作场所空气质量、职工职业健康监测、职工接触职业病危害情况等。
第三章职业病防护设施配置第六条机械公司应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合理配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确保职工的工作环境符合国家标准。
第七条机械公司应定期检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使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
第八条机械公司应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四章工艺和操作规程第九条机械公司应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制定相关的工艺和操作规程,并向职工进行宣传和培训。
第十条机械公司应定期检查工艺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
第五章职业卫生培训第十一条机械公司应对新入职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病的概念、危害因素、防护设施的使用、个人防护措施等。
第十二条机械公司应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内容涵盖各类职务职业病防护知识。
第六章职业病健康监护第十三条机械公司应建立职业病健康监护档案,并定期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
第十四条机械公司应加强对职工职业病健康监护结果的解读,对有职业病危害的职工提供相应的保健指导。
第十五条机械公司应建立职业病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职工的个人职业病健康监护档案。
第七章职业病危害事故及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置第十六条机械公司应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置。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产企业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带来了职业病危害的问题。
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工人患上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与其所从事的职业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企业因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文将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分析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物理因素1. 噪音在生产企业中,机械设备的运转、车间内机械作业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下,工人容易患上噪声职业病,如听力下降、耳鸣等。
生产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比如采用隔音设备、降低设备噪音、设置隔音屏障、佩戴耳塞等措施来减少噪音对工人的危害。
2. 粉尘在一些生产企业中,如建筑、木材加工、化工等行业,粉尘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下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如尘肺病、支气管炎等。
生产企业应该采取措施进行粉尘的控制,比如加强通风设备、使用吸尘器、佩戴口罩等。
3. 辐射二、化学因素1. 有害气体在生产企业中,一些化工、矿山、石油等行业中,会产生一定的有害气体。
长期暴露在有害气体环境下,工人容易患上中毒性疾病,如一氧化碳中毒、氰化物中毒等。
生产企业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有害气体的控制,比如加强通风换气、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实施预防性医疗检查等。
2. 化学品在生产企业中,许多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使用大量的化学品。
长期暴露在这些化学品环境下,工人容易患上化学中毒、过敏性疾病等。
生产企业应该采取措施对化学品进行合理存放、加强化学品管理、提供化学品安全操作培训等。
在一些生产企业中,如农业、畜牧业、食品加工等行业,存在着一定的生物因素危害。
在养殖场、食品加工厂、植物种植基地等工作场所,工人容易受到微生物、病毒、真菌的侵害导致感染性疾病。
生产企业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生物因素的控制,比如加强卫生管理、提供个人防护用具、进行职业健康监测等。
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机械加工行业在各国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为社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该行业从业者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健康风险。
一、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机械制造工业生产过程一般包含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金加工、装配等工艺,此外还有冷作、焊接、切割、电镀和油漆等作业,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粉尘:铸造车间将熔化的金属浇注于预先制备的砂型中,冷却后即成铸件,此过程称为铸造。
铸造车间所用原料,如砂、陶土、粘土、煤粉等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二氧化硅,在制砂、造型、打箱、清砂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粉尘产生。
机械加工车间使用砂轮旋磨刀具等也可散逸粉尘。
砂轮主要由刚玉和金刚砂制成,其含有游离二氧化硅较低。
电焊过程也有一定量的粉尘产生,其粉尘成分主要是氧化铁,其它成分视所用焊条的品种而异,如使用锰焊条时,空气中可含有氧化锰等。
工人长期接触上述某一种粉尘均可能发生尘肺病,如铸工尘肺、磨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2、高温与热辐射:锻工车间的基本生产过程是先将钢坯件或钢锭送入加热炉中,加热至800-1200℃,取出后,大件用蒸气锤、空气锤或液压机等锻打成型,小件可用手锤锤打成型。
锻工车间的加热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及热的铸件,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和盐浴槽等,均为热源,在夏季均为高温作业,锻造过程也产生大量的热辐射。
铸造生产中的熔炼炉也是高温作业。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种气体主要产生于铸造车间。
铸造生产过程中在化铁、浇注、烤型和干燥等过程中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锻造炉也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4、氧化锌和氧化铅:在铸铜时,因铜合金中含有铅和锌,在化铜过程中产生氧化锌和氧化铅的烟尘。
5、甲醛和氨:在用脲醛树脂做型芯粘结剂时,能产生甲醛和氨。
6、苯、甲苯、二甲苯:油漆,其涂饰方法有刷漆、浸漆和喷漆等。
喷漆是将涂料与稀释剂混合后放入喷枪罐内,以2-4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将其喷到零件表面,以防止金属表面生锈。
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的职业病危害机械加工工业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工人在长期的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有害物质和危险环境,导致职业病的风险较高。
正确的防护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的职业病危害。
1. 噪声危害:在机械加工工业中,常常伴随着噪音较大的工作环境。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容易导致听力损伤,造成职业性耳聋。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合适的耳塞或耳罩,减少噪音对工人的影响。
2. 粉尘危害: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粉尘和矿物粉尘可能会被工人吸入体内并沉积在呼吸道和肺部,引起呼吸道疾病和肺部疾病。
因此,必须做好通风系统的维护和清洁工作,减少粉尘的产生和吸入。
3. 有害气体危害:机械加工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如有机溶剂挥发物、金属蒸气等。
这些有害气体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威胁,导致中毒和呼吸道疾病。
因此,必须加强有害气体的检测和监测工作,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戴防毒面具等。
4. 机械伤害:机械加工工业中,操作工人经常面临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机械伤害的风险较高。
损伤可能包括手指夹伤、手臂切割伤等。
为了防止机械伤害,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5. 疲劳危害:机械加工工业的工作压力较大,长时间连续工作容易导致工人疲劳和身体不适,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必须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加强工人的体力锻炼和健康管理,预防疲劳危害。
6. 照明不良危害:机械加工工业通常需要进行精细的操作和观察,而照明不良会增加工人眼睛疲劳和视力损伤的风险。
为了避免照明不良危害,必须保证充足的照明,使用适当的光源,并定期进行照明设备的检查和维护。
7. 高温和低温危害:某些机械加工工业中的工作环境可能会暴露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会使工人体温调节失衡,导致中暑或冻伤。
因此,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穿戴合适的防护服装或使用恰当的散热器或保温设备。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十大类115 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职业病潜伏期达数年甚至十几年,一旦发病往往很难治疗,病死率较高。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防治职业病是项目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提出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基础,辨识的准确与否决定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是否全面,并为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等手段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支撑。
一、职业病危害的特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项目轨道施工工程,作业方式有土方开挖、盾构掘进、电焊、油漆、防水、拆除等。
施工工程和施工地点的多样化,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多样性。
既存在粉尘、噪声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等产生的职业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铁施工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化学毒物等。
其中化学毒物又分为: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为全面、准确、有效的识别职业危害,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的辨识可划分为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部分。
(一)施工前辨识:项目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卫生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历史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
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
识别范围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