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王姓
- 格式:ppt
- 大小:666.50 KB
- 文档页数:61
王姓的来源介绍王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王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王姓简介王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8,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妫姓、复姓简化而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王姓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河北、四川、辽宁。
截至2015年,王姓在中国姓氏中人口排名第一,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41%。
王姓约占汉族人口的8.8%,为北方第1大姓,而在南方地区,王姓只占汉族人口的4.5%,为第4大姓。
王姓源出1、源出姬姓周武王灭商,定都镐,史称西周。
传二十一世于周灵王,国都成周,即是今河南洛阳,已是东洲时代,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和王子侨,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
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从此,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
至第八代孙王错拜魏国,这支王姓重新显贵。
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秦朝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涉迁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天下最著名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群体。
姬姓王氏至少有2600年的历史。
姬姓王有三个分支①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晋国司徒,功高位重而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
后裔中最有威名的是战国时代“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秦灭魏后,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进京做官,封为兰陵郡。
当时因其是王家之后,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
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200年的历史。
②另一分支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
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
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
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
史称河东猗氏王姓,也有2700年的历史了。
③再一分支为东周考王的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
百家姓大姓中国使用的姓氏大约三千余个,常见姓氏大约三百余个,其排名居前的百家大姓的人口达十一亿左右,约占全国总人数的87%,是中国的主体姓氏。
中国百家大姓渊源深厚,名贤辈出,代不乏人,史不绝书。
王姓王姓为当代中国第一大姓,天下王姓多尊奉东周灵王太子晋为祖先,也有由王族之后改姓王的,如黄帝、虞舜及商周诸王的后裔以王为姓。
少数民族中也有多支改汉姓王氏。
王姓郡望有太原、琅邪、北海、陈留、东平、高平、京兆、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巨野、大名、章武、东莱、河东、金城、广汉、堂邑、河南、比沙、绍兴等。
王姓历史名人有:秦国大将王翦、王离;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丞相王陵、阳平侯王禁、大司马王凤;新朝皇帝(建兴帝)王莽;东汉丞相王允、哲学家王充、学者王符、诗人王粲;东晋丞相王导、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前秦丞相王猛;唐代宰相王圭、王方庆、王孝杰、王晙、王玙、王缙、王涯、王播、王铎、王抟、王溥、王徽,诗人王维、王之涣;宋朝宰相王溥、王旦、王钦若、王安石、王曾、王随、王圭、王黼、王淮、王爚;金代名道王重阳;元代戏剧家王实甫;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王阳明)、学者王世贞、思想家王夫之;清代学者王鸣盛、王先谦、王念孙。
近现代则有王韬、王国维、王亚南、王稼祥等。
李姓李姓为中国第二大姓。
相传其始祖皋陶是黄帝孙颛顼的后裔。
皋陶曾任唐尧的"大理"官,遂以官职为姓,称"理"氏,商周时改为李姓。
唐代李姓大荣,徐、丙、董、安、茹、阿跌、郭、鲜于、王、张、杜、胡、弘、麻、罗等姓都有被赐姓李的,某些姓氏甚至冒姓李氏。
李姓郡望有陇西、赵郡等。
李姓历史主要名人有:春秋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魏国丞相法家始祖李悝、八仙之首李铁拐,财神李诡祖,秦国蜀守李冰、赵国大将李牧;秦代丞相李斯;西汉大将李广;隋代工匠李春;唐代皇帝李渊、李世民、李治、李隆基、丞相李适之、李峤、李泌、李吉甫、李德裕,大将统帅李孝恭、李道宗、李靖、李晟、李愬、李光弼、李勋,天文家李淳风,学者李延寿、李百药、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南唐国主李煜;西夏君主李元昊;北宋学者李心传;南宋词人李清照;济公李修缘,明代文学家李东阳、李梦阳、医学家李时珍。
百家姓之王姓氏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妫姓和外族改姓。
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百家姓之王姓氏,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姓氏:王姓氏祖宗:系出姬姓姓氏起源: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
后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
一是周文王弟15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
二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世人称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姓。
三是魏国信陵君无忌,魏被灭后,其子孙被称为“王家”,随以王为姓。
2、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力的后代。
舜的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为姓。
3、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改姓为王。
4、由北方他姓改王姓而来。
如鲜卑族可频氏、乌桓族回纥阿布思族。
5、出自赐姓或冒姓的王姓。
如战国燕王丹的玄孙喜被王莽赐姓王。
姓氏郡望:1、太原郡:战国秦庄王置郡。
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徒王允。
2、京兆郡:三国魏时置郡。
此支王氏,出自姬姓毕公高之后。
3、天水郡:西汉置郡。
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4、中山郡:汉置郡。
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中山王王睿。
5、陈留郡:西汉置郡。
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妫姓齐王建之孙安。
6、河东郡:秦置郡。
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灵王太子晋及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7、河南郡:汉置郡。
此支王氏,出自鲜卑族可频氏王氏之后。
姓氏堂号:王姓堂号有“三槐”、“槐*”,其中“三槐堂”比较有名。
姓氏迁徙分布:王姓早期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
周灵王后裔王元避秦乱,迁于琅邪,后徙至临沂。
河内王氏,其先为太原人,世居祁县,后徙平州,又迁至河内温县。
魏公子无忌之孙卑子悼,悼生贤,西汉时徙居霸陵,遂为京兆人。
王氏迁往*南,始于西晋末年。
唐僖宗时,河南故始人王潮、王审知入闽,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同时王氏又有迁居四川、安徽、*西者。
百家姓原文与解析精选百家姓,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姓氏辞典,收录了中国现有百家姓的起源、由来、有关故事等内容。
百家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源于周代的姓氏。
以下是对一些百家姓的原文与解析的精选。
1. 黄姓(原文:黄)黄姓源于中国三皇五帝时期。
相传,嬴姓被赐予黄帝,后来的操守、耐劳等特点使黄氏成为一个庞大的姓氏集团。
黄姓在中国人口中占有较大比例,是中国姓氏中重要的一部分。
2. 李姓(原文:李)李姓是中国人口中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李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的防姓。
相传,黄帝的后裔防昆得到李姓,后来传承至今。
李姓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重要的人物出现,如唐太宗李世民等。
3. 张姓(原文:张)张姓在中国姓氏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一个。
相传张姓起源于夏朝,属于姜姓的支派。
姜姓得罪了夏朝的王室,被迫改姓为张。
张姓至今在中国人口中占有很大比例,也广泛建立了许多家族和后裔。
4. 王姓(原文:王)王姓也是中国人口中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相传王姓起源于中国五帝时期的姬姓。
姬姓是嬴姓的一个分支,王昭君是姬姓的后裔,其子孙得到王姓。
王姓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重要的人物,如唐朝的杨贵妃等。
5. 刘姓(原文:刘)刘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五帝时期。
传说刘姓起源于黄帝的后裔刘累。
刘姓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
刘姓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杰出的人物,如汉代的刘备等。
这只是对部分百家姓的原文与解析作出的简要介绍。
百家姓书中还有更多姓氏的起源与故事,这些姓氏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族谱,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百家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和文化,感受到姓氏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正文至此结束。
王姓的来源介绍王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王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王姓简介王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8,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妫姓、复姓简化而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王姓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河北、四川、辽宁。
截至2015年,王姓在中国姓氏中人口排名第一,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41%。
王姓约占汉族人口的8.8%,为北方第1大姓,而在南方地区,王姓只占汉族人口的4.5%,为第4大姓。
王姓源出1、源出姬姓周武王灭商,定都镐,史称西周。
传二十一世于周灵王,国都成周,即是今河南洛阳,已是东洲时代,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和王子侨,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
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从此,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
至第八代孙王错拜魏国,这支王姓重新显贵。
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秦朝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涉迁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天下最著名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群体。
姬姓王氏至少有2600年的历史。
姬姓王有三个分支①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晋国司徒,功高位重而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
后裔中最有威名的是战国时代“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秦灭魏后,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进京做官,封为兰陵郡。
当时因其是王家之后,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
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200年的历史。
②另一分支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
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
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
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
史称河东猗氏王姓,也有2700年的历史了。
③再一分支为东周考王的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
中华姓氏王氏族谱王氏族谱王姓(WángXìng):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
有的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陈厉公次子田完的第9世孙)后裔,以王族称谓为氏。
有的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
有的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得姓始祖是太子晋,其名晋,字子乔,系周灵王太子,在山西太原有'子乔祠'就是对王姓始祖子乔的纪念。
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位的大姓,拥有人口近一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4%。
中文名称王姓家谱作者王学文编纂目的宣扬家风,以正道义方法寻脉络,访亲友王氏家谱在哪里王姓王氏王姓24字辈王氏字辈查询王氏家谱王氏家谱字辈查询王姓起源王氏家族族谱王氏字辈家谱序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个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王氏家族。
王氏家族是当今中华民族中的第一大族,数千年来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畅时事之运,励志自强,建功立业,英豪遍神州,美名扬天下。
其中一支于清朝乾隆年间从湖广省永州府淩全县迁居到而今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农旺乡严家沟居住,重孝悌、信仁义,温良恭俭,开创基业,繁衍至今已有族人逾千人,近300年历史。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思源。
为晓宗族之谱系,传国学之大义,有王氏家族“绍”字辈王学文,寻脉络,访亲友,汇众声,集资料,编制此本《王氏家谱》,宣扬家风,以正道义,实乃大有意义之为。
此书不仅是王氏族人智慧、力量与精神的继承和延续,更是王氏一门家风、家魂的砥砺和升华,定能起到追思先人,启迪今生,激励后人,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开万世基业之功效。
作为王氏家族的后人,缓缓翻阅着这本厚重的王氏家谱,探寻家族文明的源头与流程,祖先们慈爱的面容鲜活如在眼前。
我仿佛看见,数百年来,王氏家族的族人们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倔强的脊梁,燃起炽热的心,向着光明的未来,风里雨里一步一步艰难地走来,直至今日的初成基业。
百家姓王氏图腾百家姓王氏图腾王氏姓是近古三苗之一的柯约耶劳的族称。
王姓由天齐建木和盖天图组成,或者说是酋长戴了一顶半月形的钺斧天文仪器做成的王冠。
天齐就是天地的中央,俗称作天地之中。
以天齐为原点观测太阳的周天运行轨迹。
太阳的周天运行就是太阳每天从东边地平线升起,渐渐运行到天项(中高天),再西落地平线这一运行轨迹形成一个周天历度。
周天历度称“盖天图”、“浑天图”。
王姓是首创这种天文历法文明的氏族之一。
王氏起源始祖姬晋1、源出姬姓。
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和王子侨,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
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
[4-5] 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
姬姓王有三个分支①源出东周毕公之后。
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任晋国司徒,受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
秦灭魏后,后裔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做官,被封于兰陵郡。
因其是王家之后,故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
②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
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
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
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
[3]③源出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
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
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
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
2、源出子姓。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为氏。
从先秦至汉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王字演变3、源出妫姓。
王氏家族史姓氏由来:王姓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
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出自姬姓。
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
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
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
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
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
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
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
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
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
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
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
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
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
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
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
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
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家族简史:得姓始祖太子晋太子晋是天下王姓人最重要的得姓始祖之一。
太子晋又称王子晋、王子侨、王乔,是东周灵王的太子,本为姬姓,是黄帝第42世直系子孙。
百家姓:王姓有三十八郡望,你属于哪一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个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王氏家族。
王氏家族是当今中华民族中的第一大族,数千年来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畅时事之运,励志自强,建功立业,英豪遍神州,美名扬天下。
一、郡望源流相演绎郡望,堂号,是历史上常用来放在姓氏前的称号,也是表示一个姓氏内涵的专用术语。
郡望,是某郡显贵世族为标明家族身份而用的称号,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望。
堂号,是厅堂的名称,旧时多指某一家或某一房的名号。
不过后来也有将郡望、堂号混用,共同表示某地的一个姓氏的家族来源。
王姓来源众多,郡望堂号也十分多,在当今中国所有大姓中,拥有郡望堂号之丰富,还没有一个能超过王氏。
一个郡望堂号的背后包含内容丰富的家族历史。
(一)传统的二十一望历史学家为了便于对王姓的研究,根据各支王姓人的不同来源和祖居历史,将其分为二十一望。
南宋硕儒王应麟在《姓氏急就篇》“王氏”注中,以及宋鄢恩《姓解》中,均称:“王氏凡二十一望,各以分封食隋地而立也。
”传统二十一郡望及其主要源流大致分布如下:1、太原:太原王氏以太原为郡望者,多称太原晋阳人或太原祁人。
晋阳即今山西太原市郊区一带,祁即今山西祁县,在太原市南(详略)。
2、琅琊:琅琊王氏为祖居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亦即今山东费县东。
注:太原、琅琊王氏都是周灵王太子晋之后。
其中王元为避秦乱,迁居琅邪皋虞城(今山东即墨),为琅邪王氏祖(详略)。
东晋建立后,王览的孙子王导、王敦因协助司马睿建国有功而被委以要职,分掌军政大权,形成了与司马氏共天下的局面。
琅琊王氏传至王导,举族南渡,相东晋元帝于金陵,是为“王氏金陵祖”。
王导历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
自是王氏一姓,盛于江左,世称望族.与谢安一门,号为“乌衣巷世家”。
3、北海:北海王氏世居北海剧县,即今山东昌乐县西。
4、陈留:陈留王氏世居陈留浚仪,即今河南开封市。
注:北海、陈留,出自妫姓,为虞舜后裔,齐王田和之后。
姓氏王的起源王姓,在中国是一个大姓,王姓在今天中国排名第二,超级大姓人口九千万。
王的来源非常复杂。
王姓来源一,来自于姬姓,周文王之后,因为周文王第十五个儿子叫毕恭高,他的后代,因为自己是王族之后,改称为王。
这个是姬姓姓姬的,后来变成了王姓。
王姓来源二,出于子姓,这一只是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比干姓子,比干之后有好多姓,化成过很多姓,有些比干的子孙因为自己是王子王族所以改姓王。
王姓来源三,出自妫姓,所以姓王的不一定有血缘关系。
不一定像姓郑的比较,相对来讲可以往前推推推,推到一个比较单一的起源,姓王的不行王姓太大。
妫就是女字旁一个因为的为,非常古老的姓,是齐王田和的后代,齐被灭以后,他的后人因为曾经是国王,所以就改姓王那么这一支里边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王莽,他是出自于妫姓。
王姓来源四,六国灭亡以后,秦、楚、齐、燕、韩、魏、赵,秦国统一了天下。
六国的子孙每一国都有改姓王的,也都是国王。
像姓钱的一找一个准能跑到哪去,但姓王多了你谁的后都说不清楚。
所以六国国王的后代都有改姓王的。
王姓来源五,就是赐姓,赐姓也多,燕国的太子丹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后代就被王莽赐姓为王,燕国的太子丹他的后代姓王,隋末有一个王世充大家知道吧,大家看过《隋唐演义》的都知道,他就根本不姓王,他也是改过来的。
改姓的当中我们知道有刘姓改成王姓的,有谢姓改成王姓的,还有很多,兄弟民族本身就有王姓,他都是国王的后代。
问你汉姓是什么姓王,那都是王所以王姓的来源实在太复杂。
大概各个兄弟民族里边都有改姓王的,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山西的瑞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的开封虞城,陕西的咸阳山东的淄博,大家看看在当时已经遍布一个区域。
不像别的姓,就当时就这么一个点。
他不是当时就是一片。
而以子姓为王姓的后裔就是比干之后,这一只从河南的卫辉,迁到了甘肃天水,山东的东平等等,就这一只就迁出那么多。
两汉时期出现的王姓,妫姓,王在两汉时期很厉害。
到后来又有了琅琊王姓,这个是中国的名门望族,琅琊王这个非常重要。
王姓的来源介绍王姓的来源介绍王姓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姓氏之一,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姓的来源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旧百家姓排名:8 新百家姓排名:1王姓简介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8位。
除中国外,在朝鲜也有许多王姓的人。
在广东,「王」与「黄」在粤语上读音相同,为分别两姓,王姓通常被称为「三划王」。
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王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新华网北京4月24日电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王姓起源王姓是占我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之一,其姓源十分复杂。
据《通志·氏族略》载:在京兆、河间一带的王氏族人,据说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代,因此这一支系乃是出自于姬姓;在北海(今山东境内)、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一带的王姓则传说是帝舜的后代,这一支系出自于妫姓之王;而在汲都郡(今河南新乡一带)的王姓,则称自己是王子比干之后,出自于子姓;以上三支都与“王”的本身含义有关。
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
还有一些是少数民族王朝的后代,以其祖先是王者而姓王。
如河南的王姓,出自于可频氏;在冯翊一带的,原来是钳耳族的后代;山东营州王姓,来自高丽国;安东王姓一族,本阿史布。
《广韵》中把王姓望族归纳为21处:太原(今山西)、琅邪(山东)、陈留(河南)、东海(山东)、高平(甘肃)、京兆(西安)、天水(甘肃)、东平(山东)新蔡(档南)、新野(河南)、山阳(山东)、中山(河北)、章武(河北)、东菜(山东)、河东(山西)、金城(江苏)。
其中太原、琅邪王氏尤为著名。
正因为王姓的起源相当久远,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了众多的源头。
关于王姓的研究报告一、王姓的起源王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其起源较为复杂。
据考证,王姓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1、姬姓王姓的部分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的姬姓。
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或王子乔,因直谏而被废为平民。
但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
2、子姓商朝末年,纣王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遭纣王杀害。
比干的子孙为了纪念他,遂以王为姓。
3、妫姓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
战国齐王田建的次子田升、三子田桓先后改姓王氏。
4、少数民族改姓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在与汉族的融合过程中,改姓为王。
如鲜卑族可频氏、乌桓族、回纥阿布思族等。
二、王姓的迁徙分布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等地。
西晋末年,王姓开始南迁。
唐僖宗时,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入闽,被称为开闽王氏。
北宋时期,王姓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四川、河南、山西等地。
明朝时期,王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山东等地。
如今,王姓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较为集中。
同时,王姓在海外也有众多分布,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
三、王姓的人口数量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王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其人口数量众多。
王姓人口的增长与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基本一致,同时也受到历史上的迁徙、民族融合等因素的影响。
王姓人口众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王姓的起源较为复杂,多个源流的融合使得王姓人口基数较大。
其次,历史上王姓家族的繁衍较为昌盛,家族分支众多。
再者,王姓在历史上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也促进了王姓人口的增长。
四、王姓的历史名人1、王昭君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远嫁匈奴,为汉匈的和平友好做出了重要贡献。
2、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其文学才华出众,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
关于王姓的研究报告一、王姓的起源王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其起源较为复杂。
据考证,王姓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1、源自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或王子乔,因直谏而被废为平民。
但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
2、源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源自子姓商朝末年,纣王的叔父比干因忠谏而被杀害,其子孙因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为氏。
4、源自少数民族改姓古代有不少少数民族,在与汉族的交流融合中,改姓为王。
比如,鲜卑族可频氏、羌族钳耳氏、高丽人、阿史那氏等,都有改姓王的情况。
二、王姓的迁徙与分布王姓在历史上的迁徙较为频繁。
早期主要活动在华北地区,尤其是今河南、河北、山西等地。
秦汉时期,王姓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
其中,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逐渐成为望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王姓族人开始大规模南迁,分布在江南各地。
隋唐时期,王姓进一步向南方和西南地区发展。
宋元明清时期,王姓已遍布全国各地。
如今,王姓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姓氏之一,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最为集中。
三、王姓的人口数量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王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其人口数量众多。
王姓人口的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在一些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而在另一些地区则相对较少。
王姓人口众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王姓的起源较多,不同来源的王姓族人逐渐繁衍壮大。
2、历史上,王姓家族中有不少名门望族,其家族势力庞大,人口繁衍迅速。
3、王姓在历史上没有受到大规模的打压和限制,发展环境相对较为宽松。
四、王姓的历史名人王姓在历史上人才辈出,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政治方面,有西汉的王莽,他曾一度掌握朝政大权。
军事领域,有王翦、王贲父子,为秦朝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
文化领域,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他们的书法艺术造诣极高,被后世誉为“书圣”。
王姓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王姓氏是中国最为常见的姓氏之一,其历史渊源悠久,与中国古代的各个王朝和文化传承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王姓氏的起源、王朝时期的王姓贵族、王氏的文化传承以及王姓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王姓氏的起源王姓源于姬姓,姬姓是中国古代贵族姓氏之一,具有尊贵的地位。
根据史书记载,姬姓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姓氏,因此王姓也被视为一种尊贵的姓氏。
最早使用王姓的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当时商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随着历史的发展,王姓逐渐成为中国姓氏中的常见姓氏之一。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中,王姓可谓是屡次出现,并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古代文化传承相联系。
二、王朝时期的王姓贵族王朝时期,王姓成为统治者的姓氏,如西周的周天子姓王,秦朝的始皇帝姓赢,汉朝的刘姓以及唐朝的李姓等等。
这些王朝时期的王姓贵族承担了统治国家、治理乡里的重要职责。
他们以王姓为姓氏,体现了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等级和秩序。
这些王姓贵族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建立了伟大的王朝,把中国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同时,他们也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王氏的文化传承随着中国历史的演进,王姓逐渐深入人心,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王氏家族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许多著名的学者、文化名人出自王氏家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和姓氏是重要的元素。
许多王姓后人通过世代相传的家风、家训等方式,延续了王氏家族的精神和价值观。
这样的文化传承不仅加强了王氏家族成员间的联系,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王姓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尽管现代社会不再存在王朝制度,但王姓在中国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首先,王姓作为中国最为常见的姓氏之一,不仅代表了广大王姓家族的根源,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提及王姓,往往会让人们联想到中国文化和历史。
其次,王姓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百家姓前100个_百家姓的排名你知道中国百家姓中,排名前100的有哪些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前100个,希望大家喜欢!百家姓前100001李002王003张004刘005陈006杨007赵008黄009周010吴011徐012孙013胡014朱015高016林017何018郭019马020罗021梁022宋023郑024谢025韩026唐027冯028于029董030萧031程032曹033袁034邓035许036傅037沈038曾039彭040吕041苏042卢043蒋044蔡045贾046丁047魏048薛049叶050阎051余052潘053杜054戴055夏056钟057汪058田059任060姜061范062方063石064姚065谭066廖067邹068熊069金070陆071郝072孔073白074崔075康076毛077邱078秦079江080史081顾082侯083邵084孟085龙086万087段088章089钱090汤091尹092黎093易094常095武096乔097贺098赖099龚100文百家姓前10简介001、李姓排行: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
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002、王姓排行:王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大姓,分布非常广,约占汉族人口的7.41%,人口众多。
003、张姓排行:张姓是我国分布很广、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中国人口第三大姓。
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
004、刘姓排行:刘姓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为中国人口第四大姓。
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
005、陈姓排行:陈姓是人口列全国第五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
中国最尴尬的25个姓氏中国人讲究“百家姓”,这个在中国人的姓氏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中国的姓氏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但大多数都比较常见,甚至有不少已经失传了。
在《百家姓》中,我国有姓305个,其中以王姓为最多。
那么,在中国,哪些姓氏比较尴尬呢?一、“王”姓王姓是全国最大的一个姓氏,其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3%,人口总数居全国姓氏之首,同时也是中国姓氏中仅次于皇帝姓和帝王姓的大姓。
王姓也是有来历的,是源自姬姓的单姓,上古时代即有“王”姓,但到了战国时代楚国人芈月的子孙孙王衍之后,便将姓改为“王”了。
“王”姓之王者,王衍之孙李耳也,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因楚国灭亡后迁到楚国的贵族之后而以国名为姓:“王”。
如今,中国王姓人口约100万左右,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66%、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0.66%,王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0.66%数总数的0.74%;在全球,排名第45位(按当今人口排名)的王氏人口数为24万左右(按全球人口排名);国内排名第346位(按当今人口前1000名人数排名)……王姓虽然是个小姓氏,但却让人感到一种很亲切的感觉!1、尴尬的姓氏王姓也是尴尬的姓氏,据调查,王姓人中不少人改了姓,如陕西西安王姓人从唐末五代时就改姓唐氏;河南南阳王姓人从春秋时周朝时就改姓周;安徽六安王姓人则从清朝初期就改姓张。
王姓人改得最彻底的是山西大同。
王氏族人为了维护自身及家族后代的利益。
至今山西大同仍有王氏族人分布,王少堂当年与山西大同大学教师王少文有姻亲关系;太原王氏后人中还有不少从台湾、香港、澳门、美国、日本等地外迁至北京等地;另有陕西安康、山东平度王氏后裔,祖籍甘肃武威、陕西西安等地;河北邢台、河南焦作王氏后人亦多有移居;甘肃武威王氏后人还曾被清政府赐名为“康泰”……2、王姓文化研究根据《姓氏考略》,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王衍的后代中有一个叫王相的贵族,他与儿子王景逃到了楚国,当了大夫。
王公大臣问他为什么不回到原来的国去,他回答说:“自己本来就不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