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格式:pptx
- 大小:4.99 MB
- 文档页数:34
「三取二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基础知识」一、三取二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原理三取二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是由信号机、联锁机和计算机三个部分组成的。
信号机用来指示车辆行驶的状态,联锁机用来监控信号机的状态并控制其开关,计算机用来处理信号机和联锁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计算,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信号机是在铁路线路上设置的,用来指示驶入信号区域的车辆行驶状态,包括停车、减速和行驶等状态。
信号机采用灯光或者标志进行指示,通过与联锁机连接,接收联锁机发出的指令进行状态切换。
联锁机是负责监控信号机的状态并控制其开关的设备。
联锁机包含多个电气单元,每个电气单元控制一个信号机。
联锁机通过与计算机连接,接收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并将指令传递给相应的信号机。
计算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处理信号机和联锁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计算。
计算机会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和系统设定的规则,计算出信号机的状态,并将状态传递给联锁机。
计算机的计算和处理过程是根据预设的算法进行的,确保了整个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二、三取二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功能三取二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区段的占用和释放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铁路线路上区段的占用和释放情况,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会发生碰撞和冲突。
2.信号状态的控制和切换:根据车辆的位置和状态,系统能够自动控制信号机的状态,并及时进行切换,指示车辆的行驶状态。
3.车辆行驶的安全保护:系统能够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和预设规则,保护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发生事故和故障。
4.故障诊断和报警功能:系统能够实时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对故障进行诊断和报警,防止故障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5.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能够对行车数据进行记录和存储,并进行数据分析,为后续的系统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
三、三取二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应用范围三取二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行业中,常用于城市地铁、高铁和轻轨等路网的调度和行车控制。
小儿推拿发展简介小儿推拿是运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比如,小儿常见的疾病:小儿感冒,小儿发烧,小儿咳嗽,小儿腹泻,小儿厌食,小儿便秘,小儿口疮,小儿夜啼,小儿受惊,小儿湿疹,小儿免疫力低下,小儿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等疾病,并不需要药物,仅仅通过推拿就能治愈,免去了药物对小儿的伤害。
小儿推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人类最早的医疗方法之一。
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起来的一门临床科学。
推拿是一种古老的医治疾病的方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14世纪,关于按摩和儿科的知识已有文字记载。
从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推拿治疗“婴儿瘈”和“癃”的记载。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按摩治疗的医方。
《汉书》中记载有《黄帝岐伯按摩经》十卷,此书后来散失无存。
在《内经》中有不少推拿的记载。
自汉末到魏晋时代,推拿又有了新的进展,在临床实践的具体运用中不断探索,医治新的病种,开拓了应用范围。
汉代医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沦》中把按摩、导引、吐纳针灸诸法相提并论,认为其具有预防保健的意义,而且提及运用“膏摩”之法,即加入药膏作为推拿媒介物质,在按摩时,使药物渗入肌肤,发挥作用。
魏晋时代,按摩法在继续发展,一是膏摩法不断增加,二是按摩的具体手法不断丰富。
在葛洪《肘后备急方》、陈延之《小品方》、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等医著中都有详尽记载。
如就膏摩而言,葛洪在《肘后备急方•卷八》中就载有“治百病备急九散膏诸要方”,其中膏摩药方就有8首,藉以治疗有关病证。
隋唐时期,按摩技术取得了新的进展。
隋朝开始创设了按摩科,后逐渐发展成为小儿按摩专科,自成体系。
该时期的医学文献中,也有不少关于推拿和儿科方面的记载,如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记载有用于小儿的膏摩方。
按摩学盛于隋唐,儿科学形成于宋朝,按摩学和儿科学的成熟,为小儿推拿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原理本
1.系统监测和数据采集:计算机联锁系统通过传感器、测量仪表等设
备对系统内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例如电压、电流、温度、
压力等。
2.状态解析和逻辑判断: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解析和处理算法进行
分析和比对,根据预设的逻辑判断条件,判断系统当前的状态和潜在的风险。
3.逻辑控制和动作执行:根据逻辑判断的结果,计算机联锁系统自动
执行相应的控制策略和动作指令,包括开关控制、断路器操作、报警信号
发送等。
4.故障检测和自动恢复:系统不断监测各个组件的运行状态,一旦发
现故障或不正常情况,计算机联锁系统会及时发送警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
措施,例如启动备用设备、切换到备用电源等。
5.数据存储和远程通信:计算机联锁系统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
储和管理,以供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
同时,系统还可以通过网络
通信接口与其他设备或者中央监控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远程操作。
6.安全保护和权限控制:计算机联锁系统需要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通过合理的权限控制和数据加密技术,防止非法操作和数据篡改,以保护
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逻
辑判断和控制、故障检测和自动恢复、数据存储和远程通信等方面。
这些
原理的结合使得计算机联锁系统能够实现对复杂系统的高效控制和保护,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1-计算机联锁系统-概述01-计算机联锁系统-概述计算机联锁系统是一种用于控制铁路交通的系统,由多个计算机节点组成,通过网络互相连接,在控制区域中实现互相通信和数据传输。
联锁系统具有使铁路交通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作用,是铁路运输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节将对计算机联锁系统进行介绍,包括其定义,构成要素和工作原理。
一、定义计算机联锁系统是一种用数字技术进行装置控制的铁路信号系统,可以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和信号设备的正常工作。
计算机联锁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多个计算机节点,实现对所有信号装置和列车的实时监控和控制,能够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轨迹,避免车辆之间的碰撞和信号交叉,并能够快速发现和排除故障。
二、构成要素1.计算机:计算机是整个联锁系统的核心,负责信号设备状态检测、列车位置、速度、方向等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并传输控制指令。
计算机还可以根据信号设备和列车数据,进行自主判断和控制,当发生异常时及时进行报警处理。
2.信号系统:信号系统包括轨道电路、信号机、道岔、引导信号灯等一系列设备。
信号系统将车辆的行驶情况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计算机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信息,进行列车运行状态的预测和判断,以便正确制动或护送车辆。
3.网络:联锁系统的各个计算机节点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互相通信和数据传输。
网络的主要作用是将信号设备和计算机连接起来,确保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处理。
同时也可以避免信号设备某一部分故障时,导致数据不准确或传输失败的情况。
三、工作原理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前方列车信息收集-计算机判断-指令下达-信号机与道岔控制-列车运行控制。
具体流程如下:1.前方列车信息收集。
信号设备可以通过轨道电路、道岔检测等方式,实时获取列车的行驶情况,包括车速、车号、位置、表示方向等,将这些信息传输给联锁系统的计算机。
2.计算机判断。
计算机可以根据前方列车信息和运行状态,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调度控制,如通过对信号机和道岔进行控制,确定列车行驶的道路。
第一章计算机联锁基础第一节计算机联锁概述一、计算机联锁的基本原理众所周知,继电联锁是靠继电器的线圈、接点组成一套复杂的开关量控制电路,实现对信号设备的联锁控制。
而计算机是一个能够对二进制代码进行各种复杂运算的智能机器,要用计算机取代继电器实现联锁控制就必须将各种开关量转换为1、0相间的代码,构成一套复杂的控制系统。
图1—1计算机联锁基本原理框图图1—1是计算机联锁控制的原理框图,实现联锁控制主要经过信息输入、联锁运算和信息输出三个环节。
计算机一方面通过操作输入通道和接口接收由操作设备(控制台)产生的操作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状态输入通道和接口采集室外信号设备的状态信息,将上述两种开关量的动作变为二进制代码送入计算机。
信息代码进入计算机以后,计算机按照联锁程序的要求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复杂的逻辑运算(这里称为联锁运算),其结果形成了对信号设备的控制信息和各种表示信息。
控制信息通过输出通道和接口控制道岔转换和信号变换显示;表示信息则通过表示输出通道和接口控制显示器的显示。
第二节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硬件组成一、计算机联锁的硬件基本结构各种型号的计算机联锁系统由于设计思路不同,所采用的硬件不完全相同。
即使同一种型号的系统,其控制的车站规模不同,所需要的硬件数量也不相同。
但各种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基本任务大致一样,因此它们的硬件组成的基本形式差异不大。
计算机联锁系统主要由人机对话设备、联锁控制计算机系统(简称主机) 、输入/输出通道与接口、继电器结合电路及其监控对象(信号机、道岔、轨道电路) 等部分组成。
图1—2是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硬件结构框图。
下面对各组成部分作以简要说明。
1、主机主机是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核心,它要完成所有信息的处理、接口管理及与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
由于计算机联锁系统接收和处理的信息很多,而且许多信息在时间上重叠,为了避免信息丢失,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目前应用的各种型号的计算机联锁设备均采用多主系统。
引言概述:计算机联锁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多个设备或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和协调的一种方法。
在计算机联锁系统中,多个设备或系统通过网络或数据线路相互连接,实现信息交换和协调操作。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
正文内容:1.数据传输与处理1.1数据传输方式1.1.1串行传输1.1.2并行传输1.1.3网络传输1.2数据编码与解码1.2.1奇偶校验码1.2.2循环冗余检验1.2.3海明码1.3数据处理与存储1.3.1数据缓存技术1.3.2数据处理算法1.3.3数据存储结构2.系统通信与同步2.1通信协议2.1.1TCP/IP协议2.1.2CAN总线协议2.1.3MODBUS协议2.2数据交换2.2.1数据帧格式2.2.2数据传输速率2.2.3数据重传机制2.3系统同步2.3.1时钟同步2.3.2事件同步2.3.3数据同步3.控制与调度3.1控制算法3.1.1PID控制算法3.1.2模糊控制算法3.1.3遗传算法3.2控制策略3.2.1开环控制3.2.2闭环控制3.2.3组合控制3.3调度算法3.3.1最短任务优先3.3.2时间片轮转3.3.3优先级调度4.容错与安全4.1容错机制4.1.1冗余备份4.1.2容错计算4.1.3双重投票机制4.2安全保护4.2.1访问控制4.2.2数据加密4.2.3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4.3故障诊断与恢复4.3.1故障检测4.3.2故障定位4.3.3故障修复5.系统优化与性能提升5.1系统优化方法5.1.1硬件优化5.1.2软件优化5.1.3网络优化5.2性能指标5.2.1延迟时间5.2.2吞吐量5.2.3响应时间5.3性能提升技术5.3.1并行计算5.3.2分布式计算5.3.3GPU加速计算总结: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通信与同步、控制与调度、容错与安全以及系统优化与性能提升。
在数据传输与处理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和编码方式,并采用适当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技术。
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设计原理与实践随着城市交通日益拥堵和人们对出行安全性的要求提高,轨道交通成为了现代城市中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
为了保障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和高效,计算机联锁系统在轨道交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践过程,并介绍其在轨道交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一、设计原理1. 系统架构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设计原理基于分布式系统架构。
该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车站子系统、区间子系统、运行控制中心子系统等。
每个子系统都可以独立工作,同时又能够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从而实现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协调运行。
2. 数据传输与处理计算机联锁系统通过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处理来实现安全控制。
数据传输通常采用分布式网络,如以太网等。
各个子系统之间通过网络实时传输运行状态、指令等信息,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判断。
3. 安全逻辑与算法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设计原理依赖于一系列安全逻辑和算法来实现安全控制。
其中,最基本的安全逻辑是确保车站、区间以及列车之间的相互排斥。
通过判断各个位置上的信号状态、道岔状态等信息,联锁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轨道交通的运行状态,并进行相应的调度和控制。
二、实践过程1. 系统规划与设计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实践过程从系统规划与设计开始。
在规划阶段,需要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架构设计和实施方案等,并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和技术要求。
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子系统的详细设计和接口设计等工作,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符合需求。
2. 软硬件部署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实践过程中,软硬件部署是一个关键步骤。
软件部署包括系统软件的安装和配置,以及子系统软件的部署和调试等。
硬件部署包括安装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和传感器等,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3. 联锁逻辑编程联锁逻辑编程是计算机联锁系统实施过程中的核心任务。
通过编写联锁逻辑程序,可以实现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控制。
程序编写需要考虑各个位置上的联锁关系、运行条件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等,确保系统可以正确地判断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