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美术史 名词解释 及 论述题

中国美术史 名词解释 及 论述题

中国美术史 名词解释 及 论述题
中国美术史 名词解释 及 论述题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及论述题

14、名词解释: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铸像

商代晚期大型青铜铸相,是目前所知的重要的一批先秦独立圆雕作品,1986年夏季在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遗址出土,出土有一批人头像、神面具……最著名的是一尊大型青铜立人像和一个特大神面具。其形象符合文献记载的纵目人蚕丛氏一致。作者用浪漫手法夸张强调视听的特意功能,构成奇特的造型。为蜀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16、名词解释:楚国画

长沙楚墓先后出土两幅旌幡性质的帛画,代表作有《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它代表了先秦绘画的水平和特征。人物皆作正立和侧立,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表现了引魂升天的主题。

24、名词解释: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墓

是东汉晚期的墓室壁画。代表作有《举孝廉时》、《宁城幕府》该墓壁画创面宏阔,描绘了墓主由“举孝廉”至“使持节护乌桓校尉”的全部仕宦经历。内容涉及仪仗、宴饮、古圣先贤等。人物众多,全面生动的展现了当时边塞地区的社会风貌,如同一部形象的东汉社会百科全书。绘画风格率意洒脱,线条圆润流转,渲染赋彩技巧熟练,人物的身份、姿态、神情的刻画生动入微,车马造型简练概括,尤富意趣。

25、名词解释:马王堆1号的汉墓帛画

该为西汉前期湖南长沙的一座墓。代表作是棺盖上覆盖的《引魂升天图》,T字型帛画,描绘了阴府、人间、昆仑、天庭的景象,展现了墓主人死后成仙的过程。表现了引魂升天的主题和永生的丧葬信仰。帛画保存完好,构图饱满,布局对称,线条刚劲,布局对称,线条刚劲,设色沉着。人物造型秉承战国样式,表现为侧面或者正侧面,装饰气息明显减弱。28、名词解释:武梁祠画像

最初著录于北宋赵明诚《金石录》中。武梁祠位于山东嘉祥武宅村,是东汉晚期武氏家族的墓地祠堂之一,监狱东汉桓帝元嘉五年(公元151年)。画像分栏布局,坡顶石上刻祥瑞图;东西山墙的山尖部分分别刻东王公、西王母仙庭;山墙的山尖以下部分和后墙分四栏,刻有人类始祖、先贤帝王、孝子列女、刺客义士车马出行、拜谒庖厨等图像。多出附有榜题。图像丰富,布局严谨,雕凿精湛,风格凝重沉稳,堪称汉画像石的典范和集大成者。武梁祠是武氏祠中最好的一个。其采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擅长抓住历史故事矛盾冲突的高潮,善于运用必要的景物一交代特定环境,人物之间呼应关系处理得好。

32、名词解释:威武雄壮的秦代陶塑兵马俑

1974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封土东侧1.5公里处发现3座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考古推断3个陪葬坑共有兵俑和陶马8000余个,目前出土2000余个。俑坑军阵布局排列整齐有序。俑群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气势撼人、主体鲜明,展现了秦军威武健壮、所向披靡的气概,洋溢着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是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陶俑以模塑和手塑相结合的方法制成,在模制成型的基础上,采用了捏、贴、塑、画等多种表现方法,一件作品往往集圆雕、浮雕、线刻、彩绘于一身。其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33、名词解释:霍去病墓石刻

西汉霍去病墓为序陕西兴平。霍去病墓石刻以马踏匈奴石雕为主题雕塑。马踏匈奴为一尊典型的纪念碑式雕塑。作品运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借一匹威武雄健的战马来展现大汉王朝的枪声以及霍去病抗击匈奴、捍卫王朝的英雄气概这一主题。战马昂首屹立,匈奴败将则蜷缩于战马胯下,一副惊惧惶恐的狼狈之相。通过对胜败两者的鲜明之比照,赋予作品丰富而含蓄的想象空间,体现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统一。雕塑造型伟岸,内涵丰富,采用

循石雕刻的方法,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合,使得作品整体感和力度感强,堪称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典范之作。

40、名词解释:《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藏

《女史箴图》作者传为东晋顾恺之,依西晋张华文学作品《女史箴》画。现藏大英博物馆的被认为是唐摹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是宋摹本。画作依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讲解劝解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画家注重用线造型,线条紧劲,富有节奏感,恰似“春蚕吐丝”,宛若“春雨浮空,流水行地”,发展了“高古游丝描”。

41、名词解释:秀骨清像

陆探微,活跃于南朝刘宋时期,擅长人物画和佛教绘画等,其画作迄今已为真迹传世。陆探微的人物画以“秀骨清像”为特征,创造了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以致蔚然成风,影响广泛。秀骨清相是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其人物形象清秀隽永,并影响至雕塑的造型。(陆探微曾师法顾恺之,二人画风皆为笔迹周密的“密体”,并称“顾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还并称“六朝三杰”。)

43、名词解释:“曹家样”,曹仲达

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为北齐重要画家,以画“梵像”著称。其画风以细劲的线描表现衣纹,犹如从水中出来,故有“曹衣出水”之说。这种称为“曹家样”的风格对佛教美术具有重要影响,并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46、名词解释: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的一座南朝大型砖室墓发现,南朝的模印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阮咸、王戎、向秀、刘伶。荣启期是战国隐士。均一不同和度消极形式反对司马政权。表现出提倡玄学清议的时代理念。画面中的人物以树木间隔,构图在连贯中有相对独立,线条劲挺流畅,刚中带柔,人物面相清瘦,为典型的“秀骨清像”样式,具有肖像画的特征。

54、名词解释:谢赫《画品》

《画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绘画品评论著,有南朝齐梁间画家、理论家谢赫撰写,约完成于梁武帝时期。《画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六法”的提出。“六法”:①气韵生动②骨法用笔③应物象形④随类赋彩⑤经营位置⑥传移模写。“六法”的提出对后来的绘画创作实践及绘画理论发展均产生重大影响,后人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高下的标准。《画品》还对三国至南朝齐梁间的27位画家逐一进行评述,从而为世人留下一份珍贵的古代绘画史料。《画品》的题材被后世所效仿和继承,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

61、名词解释:《虢国夫人游春图》

张萱,长安人,唐玄宗时任史馆画直,工画人物,以善画仕女、婴儿而冠名当时。《虢国夫人游春图》为张萱所画,描绘的是杨贵妃之姊虢国夫人率众游春的情景。此图无背景,而是通过富有节奏的构图,悠闲自得的人物神态、轻快细碎的乘骑步伐以及鲜丽柔和的人物服饰表现出春游这一主题。对表现当时豪贵生活的骄纵富有具有概括意义。

72、名词解释: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成书于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全书分三部分,即对绘画史和绘画理论的阐述、绘画的鉴识收藏、画家传记。第一部分,论述了绘画的起源及功能。第二部分,涉及鉴藏、著录、画价、装裱等问题,丰富、完善了画史的研究。第三部分,汇集了自古以来的370多位画家的传记资料、作品著录和前人对他们的评价,同时也有张彦远不为前人局限而列的品级及所作的评论。《历代名画记》集中反映了唐代中后期绘画理论的新发展,保存了许多重要的绘画史料,在当时具有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历代名画记》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继承发展了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创了编撰绘画同时的完备体例,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的绘画通史著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81、名词解释:“颜筋柳骨”(比较一下即可)

颜真卿是尚法书风的典范,其楷书布局茂密,结体宽博大度、方正断严,用笔雄强有力、浑厚刚劲,一派雍容宽博、庄严伟岸的气度。代表作《颜氏家庙碑》(左图)是验证器楷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祭侄季明文稿》。

柳公权的书法骨力劲健、刚劲挺拔,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代表作《神策军纪圣德碑》(神策军碑)、《玄秘塔碑》(右图)最能表现“柳骨”风格。

85、名词解释:昭陵六骏石刻浮雕

昭陵位于山西礼泉,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完成于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现存昭陵六骏浮雕表现的是伴随唐太宗戎马征战的六匹坐骑:飒露紫(图),拳毛騧,青骓,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分别选取了侍立、徐行、奔驰等动作。飒露紫动作带有情节性。(浮雕由画家阎立本起稿,良匠雕刻而成。六块石雕全部为高浮雕,纯熟的运用了“起位”的技巧。构图简洁明确,轮廓清晰爽朗,空间关系和谐,块面结构丰富,线条刚柔相济,手法概括洗练,整体感、体量感、力度感均极强。该品融艺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为中国古代纪念碑性雕塑的典范。

89、名词解释:“昙曜五窟”,(凉州造像影响,反映了中亚造像特色)

位于山西大同北魏皇室开凿的云冈石窟,最早开凿的是16——20窟,五个窟系北魏和尚昙曜于和平初年主持开凿,所以惯称昙曜五窟。其平面均呈马蹄形,里面为穹窿顶式。除16窟为独尊释迦立像外,其他四窟皆为三世佛,有学者认为五尊大佛分别象征北魏道武、名元、太武、景穆、文成五位皇帝,反映了宗教与王权的结合。20窟主尊丰面隆鼻,躯体壮硕,衣饰简朴,衣褶略显厚重。18窟主尊雄浑伟岸,菩萨端严高贵,弟子虔诚恭敬。昙曜五窟造像体量巨大,浑然天成,充满力量与气势,其样式明显受到凉州石窟造像的影响,并带有中亚犍陀罗造像风格。

91、名词解释:奉先寺造像

龙门石窟中,奉先寺规模最大,成就最高。奉先寺位于龙门西山南部,坐西面东,主尊为卢舍那大佛。摩崖龛中一铺9尊造像。人物情态丰富细腻,个性突出鲜明,整体风格和谐统一。造像规模宏大,具有宗教氛围。艺术家一方面遵循佛像仪轨制度,又融入并创造了理想化的典型性格。布局严谨,气势磅礴,雕工精湛,水平高超,堪称古代宗教雕塑之典范。

49、论述题:试述北齐墓葬壁画的发现及其意义

答:北齐壁画集中分布于三个地区:①磁县为中心的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②山西太原及其附近地区③济南为中心的山东地区。代表墓葬有磁县湾漳墓、太原娄叡墓、太原徐显秀墓、山东临朐崔芬墓。

磁县湾漳墓是砖筑穹窿顶“甲”字型大墓,推测是乾明元年文宣帝高洋的武宁陵。该墓体制明显继承当地东魏壁画墓。该墓是一座帝王墓,技法纯熟,人物造型类似娄叡墓。

太原娄叡墓,墓室壁画造型准确,用线纯熟,设色融传统平涂、晕染法与西域凹凸明暗法于一体,画面层次感强,体现出典型的北齐绘画风格。壁画性质虽不同于中原传统而带有游牧民族的特色。但又都显示着北朝末期绘画艺术所取得的长足进步。壁画中人物形象特征与《北齐校书图》有许多相似。

太原徐显秀墓,壁画中人物以线条立骨,以色彩为肉,造型简括,线条疏朗,晕染层次鲜明,立体感强。壁画充分印证了以杨子华为代表的“简易表美”的“疏体”画风在北齐的流行,同时也表明了西域胡风对北齐绘画,乃至社会生活领域的深刻影响。

临朐崔芬墓为石室墓。因临朐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其文化面貌兼容南北特色,壁画中屏风式树下人物图,题材构图类似南朝墓中的竹林七贤模印砖画。墓主出行图明显表露出与南朝文化的密切关系。

(北齐墓室壁画表现了北朝绘画的特点,发展了北魏以来的绘画风格,并融合了西域和南朝

的文化,体现了当时南北朝及中外之间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

北齐墓葬壁画发现的意义1、对了解该时期的绘画面貌、墓葬规格、壁画主题提供了真实可

靠的材料。

2、对鉴别传世品的真伪和时代归属也提供了依据。

3、对了解该时期绘画发展过程和民族、文化交融情况提供了线索。

60、论述题:简述吴道子的绘画特点及影响

答:吴道子,生活于盛唐时期。开元年间宫廷画师,有“画圣”之称。吴道子作画兼工多种题材,但以宗教画为主,他的绘画非常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线条上,他用状如兰叶或莼菜叶的笔法表现衣褶,用笔轻重多变,流畅而又有顿挫,因渗透强烈的情感,从而使得绘画艺术中诸种表现因素的同意,并赋予线条更强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表现力。设色方面,吴道子早年常用较为工细的彩绘,而后于墨痕中略施颜色,敷色简淡,甚至为不着色的白画。绘画风格方面,无论密体疏体,其画面气氛统一并具有强烈的运动感,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

吴道子创造的宗教绘画样式被称作“吴家样”,被称作“吴带当风”,与“曹衣出水”形成对照。他不仅对宗教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也影响了宗教雕塑,谓之“吴装”。

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图》、《孔子行教像》等。真迹已不可寻。

吴道子后世,如敦煌绘画、宋代宗教画家高益等,一直到元明以后,道子遗风对绘画的影响仍在。此外,在雕塑方面,吴道子也有一定影响力。

62、论述题:简述隋唐山水画的流派及风格面貌(可以结合墓室壁画来谈)

答:隋唐时期,山水画不仅独立成科,而且形成了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大风格流派。青绿山水画代表人物是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水墨山水代表人物是王维、张躁。

青绿山水画派:展子虔,擅长人物画,但主要成就在青绿山水画。他的画风一改六朝山水中

那种不合乎视觉效果的风格。(画面构图设置匀称,运笔成熟,轻

重有致,)代表作有《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未

用“皴”法却能画出山石树木的质感,他的画作设色浓丽,开创了青

绿山水的端续,标志着山水画即将进入成熟期,并直接影响着李思

训、李昭道父子。

李思训,史称大李将军。他的青绿山水师承展子虔而有发展,特别是在赋彩

染色上,着色浓烈沉稳,画面富丽堂皇,展现出盛唐艺术的绘画气

象,从而确定了青绿山水的风格面貌。他对山水画的追求尚未脱离

六朝以来求仙访道的范围,但已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中寄寓的情

怀。代表作有《江帆楼阁图》,相比展子虔更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

画面元素的表现也较为成功。

李昭道,史称小李将军。其画风细笔勾勒无皴,以重彩填色,画面具有强烈

的装饰感,展现出唐代青绿山水的风貌。代表作有《明皇幸蜀图》。同时的墓室壁画作品中懿德太子墓,不仅有颜色饱满的男装、女装侍女,此外绘画中皴擦的

出现和赋色是青绿山水发展的重要材料。

水墨山水画派:王维,擅长诗画,他的画作与诗相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简淡

水墨山水见长。其“破墨”技法的创造大大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

形式。代表作有《辋川图》,真迹已不可寻

张璪,善画水墨山水,尤精松石。意趣追摹王维,并强调通过摹写山水来传

达任务的主观性情。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为:“「造化」

是指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体现出对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主观性情的强调。被称作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代表作有《?》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全部) 史前社会:是指人类有文字记载之前存在的社会,其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相对于文明社会都比较低下,所以又通常被称为原始社会。 石器时代:是根据人类生产工具的进化划分出的社会发展阶段,代表了最初的生产力水平。它又可以细分为旧石器(约距今 10000-100000 年前)和新石器(约距今4000-10000 年前)两个阶段。前者以打击石器为代表,后者以磨光石器(包括玉器)和陶器为代表。石器时代以后有青铜器、铁器等时代。 陶器:是用陶土作为坯胎,用火烧制而成的器物。窑温一般在摄氏600 到1000 度之间。根据陶土质地分为红陶、黑陶、白陶和灰陶。彩陶:在打磨光滑的的橙红色陶胚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P7) 黑陶: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P7) 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汉字形态,因其刻于龟甲和牛胛骨上而得名。它记录的是甲骨占卜的整个过程,故又称“卜辞”。 大篆:又称“籀书”,是早期书体的一种,西周至春秋多数青铜器铭文采用该体,代表了官方正规书风。秦国的石鼓所刻文字,是大篆书体的范例之一。公元前221 年秦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基础上创造了秦篆,即小篆。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龙或夔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 失蜡浇铸法:是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用陶泥敷施其上成一外模,再加热脱去石蜡,得到中空的铸模。它能铸造精密度较高的器物纹饰。 错金银工艺:是战国时代流行的铜器装饰工艺。它用金、银及红铜等金属和绿松石、玛瑙等矿石填充或镶嵌在铜器的花纹缝隙间,产生色彩斑斓的装饰效果。早在殷商时期,宝石镶嵌就已应用在玉器和象牙器上,技术非常成熟。 帛画:是在素绢上绘制的图画。现存最早的帛画为楚国作品,功用以随葬品为主,大都表示灵魂升天的主题,到汉代后期发展成卷轴形式。 画像石:是刻凿在石料上的图画作品,在汉代的石祠和墓室中大量使用。技法有单线阴刻、平面减底刻凿、浅浮雕刻凿等。 画像砖:是模压焙制的砖像图画,作为墓室的主要装饰,画风细腻生动。 铁线描:指绘画中的一种线描方式,用来形容笔法严谨、连绵悠长、笔力似铁线的线条。 六法:南齐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论》中提到的人物画创作的六条原则,分别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后被作为整个中国画创作和品评的重要依据,对传统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4套)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2分,2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B )。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D )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3、《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C )。 A、荆浩 B、关仝 C、董源 D、巨然 4、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B )。 A、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5、“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C )。 A、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6、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D )。 A、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 7、阿房宫是( A )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 A.秦代 B.汉代 C.东周 D.战国 8、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B )。 A.《避邪》 B.《马踏匈奴》 C.《羽人骑天马》 D.《牵牛像》 9、《读碑窠石图》作者是( A )。 A.李成 B.范宽 C.许道 宁 D.燕文贵 10、《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是( D )。 A.周昉 B.黄荃 C.周文矩 D.顾闳中 11、徐悲鸿国画代表作品是( A )。 A.《愚公移山》 B.《松影瀑声图》 C.《水声山色图》 D.《百寿图》 12、六朝时期谢赫所著的( A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美术史论专著,在画史上享有不朽的声誉。 A《古画品录》B《叙画》C《历代名画记》D《画山水序》 13、王蒙的山水常用(A )皴。 A牛毛 B披麻 C豆板 D解锁

中国美术史(填空题)

1西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有(饕餮纹几何纹云雷纹)等。 2推动棉纺业发展的元代女工艺家是(黄道婆) 3四神纹是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4我国原始陶器的成型法有(用手捏塑法泥条盘筑法轮制法) 5康熙时彩瓷最重要的品种是(五彩),雍正时彩瓷最有成就的品种是(粉彩)。 6(玉璧玉圭玉琮玉璋)、玉璜、玉琥被古人称为“六器”。 7明代的工艺美术体系,明显地形成了(实用的民间工艺美术观赏的宫廷士大夫工艺美术)两大体系。 8唐三彩主要采用(黄白绿 )三种色釉,此外也有涂(黑)色釉的。 9汉代铜灯的形式可分为(豆形灯、雁足灯、人形灯、兽首形) 10清代五大名绣(苏(顾)绣湘绣粤绣蜀绣瓯绣) 11写出以马为题材的两件工艺美术作品(马踏飞燕舞马衔杯银壶) 12仰韶文化中以(人面鱼纹盆鹳鸟鱼石斧)为主要代表。 13元代的丝织品中织金最为著名,称为(纳石失) 14宋代五大名窑是(汝官哥钧定) 15宋代民间瓷窑有(磁州窑吉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 1. 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陶器____,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___1949___年在__长沙陈家山_____ 3. 《步辇图》中所花的皇帝是____唐太宗李世民___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___唐朝____ 5. 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记》_____ 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7. 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夜宴图》_____ 8. 白描画卷《五马图》的作者是__李公麟_____ 9. 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___气韵生动____ 10. 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是___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____ 11. 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__李思训_____ 12. 《捣练图》的作者是___张萱____ 13. 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__《潇湘图》_____ 14. 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___宋徽宗赵佶____ 15. 明末以画肖像而著名的画家是___曾鲸____ 16. 清初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是__八大山人_____ 17. 元代前期倡导书画同法,并在绘画、书法上都有较高造诣的是___赵孟頫___ 18. 阎立本生活的年代是___初唐____ 19. 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形式是___青绿重彩____ 20. 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___文同____ 21. 黄公望创作的著名山水画长卷是___《富春山居图》____ 22. 倡导“南北宗说”的画家是____董其昌___ 23. 新石器时代半坡型彩陶的典型装饰纹样是____《人面鱼纹彩陶盆》___ 24. 敦煌莫高窟北魏时期的佛本生故事作品有__鹿王本生、尸毗王本生_____ 25. 唐代以画仕女著称的画家有__张萱、周昉_____ 26. 唐代王维被誉为“___文人画的鼻祖_______”

中国美术史模拟试卷(答案)

中国美术史 姓名 一填空题 1. 艺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 2. 在旧石器时代,石器工具的制作方法主要为打制法。 3.陶器依其用途可分为饮食器器、炊煮器以及储藏器。 4. 陶器据其陶色的不同,主要分为红陶、灰陶、白陶以及黑陶四种类型。 5. 从彩陶的装饰工艺来看,主要分为素陶、彩陶以及印纹陶。 6. 新石器时代在工艺装饰与艺术审美方面的杰出代表是彩陶和黑陶。 7. 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代表了彩 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8. 青铜艺术是夏商周艺术成就最为辉煌的代表。 9. 依据青铜器使用的性质,可把其分为礼器和非礼器。 10.先秦时期最具独立意义和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是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人 物御龙帛画》与《人物龙凤帛画》,它们代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杰出水平。 11.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 12.汉代墓葬石雕中最为优秀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霍去病墓石雕群。 13.在汉画像石研究中,一般认为厚葬和孝悌是汉画像石产生、发展 以及广泛盛行的历史原因。 14.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唐宋摹本有《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列女 传·仁智图卷》。 15.中国书法史上的二王是指王羲之与王献之。 16.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传世作品最著名的莫过于《兰亭序》。 17.南齐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了六法论。 18.六法论是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 传移模写。 19.顾恺之的画论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以及《画云台山记》。 20.东晋南朝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是最具代表性 的山水画论著。 21.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 22.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 23.昙曜曾在云冈石窟主持营建了5个大型的洞窟,史称昙曜五窟。 24.游春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山水卷轴画。 25.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是已知的第一部断代画史。

中国美术史分析论述题

中国美术史分析论述题 1、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2、分析唐寅的《孟蜀宫伎图》 (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1、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2、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1)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 (2)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 (3)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 (4)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 (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 (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1、郭熙的山水画创作和理论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贡献。 郭熙是北宋中期卓越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成就及艺术见解在古代

中国美术史填空题

1西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有(饕餮纹几何纹云雷纹)等。 2推动棉纺业发展的元代女工艺家是(黄道婆) 3四神纹是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4我国原始陶器的成型法有(用手捏塑法泥条盘筑法轮制法) 5康熙时彩瓷最重要的品种是(五彩),雍正时彩瓷最有成就的品种是(粉彩)。 6(玉璧玉圭玉琮玉璋)、玉璜、玉琥被古人称为“六器”。 7明代的工艺美术体系,明显地形成了(实用的民间工艺美术观赏的宫廷士大夫工艺美术)两大体系。 8唐三彩主要采用(黄白绿 )三种色釉,此外也有涂(黑)色釉的. 9汉代铜灯的形式可分为(豆形灯、雁足灯、人形灯、兽首形) 10清代五大名绣(苏(顾)绣湘绣粤绣蜀绣瓯绣) 11写出以马为题材的两件工艺美术作品(马踏飞燕舞马衔杯银壶) 12仰韶文化中以(人面鱼纹盆鹳鸟鱼石斧)为主要代表。 13元代的丝织品中织金最为著名,称为(纳石失) 14宋代五大名窑是(汝官哥钧定) 15宋代民间瓷窑有(磁州窑吉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 1. 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陶器____,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 化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___1949___年在__长沙陈家山_____ 3。《步辇图》中所花的皇帝是____唐太宗李世民___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___唐朝____ 5。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记》_____ 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7。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夜宴图》_____ 8. 白描画卷《五马图》的作者是__李公麟_____ 9. 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___气韵生动____ 10。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是 ___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____ 11. 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__李思训_____ 12。《捣练图》的作者是___张萱____ 13。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__《潇湘图》_____ 14。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___宋徽宗赵佶____ 15。明末以画肖像而著名的画家是___曾鲸____ 16. 清初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是__八大山人_____ 17。元代前期倡导书画同法,并在绘画、书法上都有较高造诣的是___赵孟頫___ 18. 阎立本生活的年代是___初唐____ 19。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形式是___青绿重彩____ 20. 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___文同____ 21. 黄公望创作的著名山水画长卷是___《富春山居图》____ 22。倡导“南北宗说”的画家是____董其昌___ 23。新石器时代半坡型彩陶的典型装饰纹样是____《人面鱼纹彩陶盆》___ 24. 敦煌莫高窟北魏时期的佛本生故事作品有__鹿王本生、尸毗王本生_____ 25。唐代以画仕女著称的画家有__张萱、周昉_____ 26. 唐代王维被誉为“___文人画的鼻祖_______”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 A、礼器 B、乐器 C、兵器 D、车马器 2、秦陵兵马俑三号坑设计的是( C )。 A、主题部队 B、混合部分 C、军事指挥部 D、弩兵 3、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 C )。 A、曹不兴 B、卫协 C、陆探微 D、张僧繇 4、开创我国青绿山水端绪的作品是( A ) A、游春图 B、江帆楼阁图 C、明皇幸蜀图 D、千里江山图 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 A ) A、安济桥 B、广济桥 C、宝带桥 D、安平桥 6、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 b ) A、李成 B、范宽 C、许道宁 D、郭熙 7、元代学识深厚的少数民族画家是( C ) A、钱选 B、李衎 C、高克恭 D、王渊 8、明代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 A ) A、陈洪绶 B、崔子忠 C、丁云鹤 D、吴彬 9、瓷器中的“粉彩”出现于( C ) A、嘉靖时期 B、万历时期 C、康熙时期 D、雍正时期 10、《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是( A ) A、吴有如 B、郑曼陀 C、张聿光 D、马星驰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A 2、C 3、C 4、A 5、D 6、B 7、C 8、A 9、C10、A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 D ) A、兽面纹 B、凤鸟纹 C、几何纹 D、鱼纹 2、秦汉时代表**仪登第的建筑物是( A ) A、门阙 B、墓表 C、享堂 D、坞壁 3、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 B ) A、顾恺之《画云台山记》 B、谢赫《画品》 C、宗炳《画山水序》 D、王微《叙画》 4、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 B ) A、历代名画记 B、唐朝名画录 C、贞观公私画史 D、续画品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陶器 ①人类利用泥土烧,制造的使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②按照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③按照陶质分:红,白,灰,黑 ④按照装饰分:拟形陶,彩陶,素陶,印纹陶 ⑤按照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2、彩陶 ①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 ②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③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客观水平。 3、青铜器 ①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 ②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 ③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④其品种有:鼎、尊、豆、盘、钟等。 4、瓦当 ①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②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③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5、秦兵马俑 ①惊人的数目和巨大的体积在世界美术史是罕见的; ②造型简练,崇尚写实,面部刻画细致,绘彩逼真,表情丰富,姿态多样; ③整个秦俑具有宏伟壮阔的气势,又有活跃变化的动感。 6、马踏匈奴 ①是霍去病墓雕群的一座主像; ②战马昂首挺立,英姿飒爽,豪迈雄劲,足踏匈奴于脚下。 ③此作品既是对英雄丰功伟绩的缅怀追思,也是对西汉国强马壮的高度赞颂。 7、画像石 ①画像石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功能艺术,厚葬和孝悌是画像石产生的原因; ②主要用于装饰墓室、石棺、祠堂和石阙等 ③盛行于东汉中晚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8、帛画 ①帛画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是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 ②古代画在丝织物上,其表现的主题是引魂升天 ③以墨线为骨,线条流利舒畅,色彩绚烂谐调,富有装饰趣味。 9、魏晋南北朝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与理论 ①顾恺之在艺术创作上的突出成就表现在他极为重视人物内在思想感情与性格风度,可以成功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个性; ②他画人物尤为重描绘眼神,认为眼神是传神成功与否的光键所在; ③绘画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仁智图》 ④他还精研绘画理论,著有《论画》、《魏晋盛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⑤他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理论。 10、洛神赋图 ①此画取材于曹植名篇《洛神赋》,画面表现出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②人物 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艳丽,整个画面环境富有装饰性。 ③体现了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对当时和后世画家具有重要的影响。 11、陆探微的人物画创秀骨清像的形象。 12、张僧繇,“笔才一二,象以应焉”,创佛教艺术中的“张家样” 13、曹衣出水 ①“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 ②其体稠叠而衣纹紧窄,犹如刚从水里出来。 14、谢赫《画品》 ①谢赫选写的《画品》是中国最早的有关绘画艺术的品评专著,提出著名的“六法论”; ②他认为绘画的功能在于“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 ③“六法论”是: (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 (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 (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15、宗炳《画山水叙》主要论述的是圣人与道以及与山水审美的关系。 16、王薇《叙画》强调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情”,指出画山水与画地图的根本区别。 17、昭陵六骏

美术史论述题

1.霍去病墓前石雕的中心作品是什么?它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其艺术特色怎样?(或:为什么霍去病墓前石雕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中心作品是《立马》,马将匈奴奴隶主踏翻在地,神情间流露出威严,也流露出对主人早逝的悲愤,匈奴奴隶主尚在失败中挣扎,手中武器并未放下。一动一静、一立一倒、胜利与失败、善与恶,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把石雕群的主题推向高潮。 石雕之所以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除了作者环绕所纪念的英雄及其业绩,进行了精巧的设计与创作外,还在于他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即在无数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石得形,顺势雕琢,在顽石中掘出活跃的生命。刀法简洁洗练,造型朴拙粗放。在整体的团快结构中,采用浮雕和线刻表现细部,圆浑中露出明确的转折。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烦琐、不矫揉造作,浑朴深沉的思想,勃发豪放的精神蕴藉于单纯而自然的外部形式中,造成了艺术内在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 2.佛教壁画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3.为什么人们用“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来概括黄、徐二人的艺术风格?

1黄荃师承唐代的薛稷、滕昌祐、刁光胤等所谓的“正统派”。徐熙的是师承不明显,主要靠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来发挥他的独创精神。 2黄荃多取材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徐熙善画自然中禽鸟、花竹、草虫、蔬果。 3黄荃画派画花鸟,“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谓之写生”。徐熙画画“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 4黄荃的绘画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画面的生趣。徐熙随自己的意愿画新鲜的题材,并用质朴精谨的手法,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格调。 3..宋代山水画的两种艺术境界是什么? 一,以“南宋四大家”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弃置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高山激流式构图和细密繁复的笔墨,而创新为简笔化、单纯化的形式。 二,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举;同时,对称走向均衡,空间更具意义,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百当黑,以一当十,以简代繁等等。中国艺术的意境美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发展。 4.文人画兴起的历史条件是什么?中国文人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中国美术史试题(A)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

中国美术史试题(A)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之法。 9、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和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殉葬的和驼、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的表现形式。 14、明代“派”的代表画家时和。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其中以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鹳鱼石斧图 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器形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陶瓷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图像简洁醒目,画面右侧那柄装饰考究而带有徽记的石斧,无疑是古代的权力棒,画面记录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重大历史事件。构图均衡、饱满,为史前独立性绘画的珍品。 黑陶 黑陶是我国新时期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其中以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彩陶 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是在打磨光滑的红色陶丕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人面鱼纹彩陶盆 出土于西安半坡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在圆滚的脸庞上,画着三角形的鼻子,修长的眉毛,眯成一线的双眼,头上戴尖状顶饰物,或在耳旁画出双鱼,或在嘴边衔着两鱼。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洁造型和生动组合。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对于具体含义的解释则各不相同,有说崇拜鱼图腾,或者祈求捕鱼丰收说,或说生殖繁盛的祝福说。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C形玉雕龙 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是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玉龙整体高26厘米,呈玦形,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尖尾,无四肢及鳞甲。龙背居中处有一穿孔。是目前发现的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泥塑女神像 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嘴角高挑,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塑造的技术成熟,水平高超,其内涵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或丰收女神的象征。 舞蹈纹彩陶盆 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者祭祀神灵。在技法上,这件作品仅仅抓住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富有抒情的意念。

中国美术史填空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填空题及答案(100个) 1. 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彩陶____,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最多见的是人面鱼纹,代表作:人面鱼纹彩陶盆、鹤鱼石斧彩陶缸、花瓣纹彩陶盆)【解析】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它既是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用具,又是新石器时代杰出的美术创造,是我们研究史前绘画的重要依据。 【拓展】仰韶文化的彩陶,我国较早的成熟的彩陶文化当推分布在今天陕西、山西、河南的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左右),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其中以陕西西安半坡类型、河南陕县庙底沟类型最为杰出。 彩陶的器形有平底钵、直口尖底瓶、卷沿线腹圈底(或小平底)盆等。纹样一般分布在口沿、内壁或外壁的上半部,图案多动物形象,最多见的是人面鱼纹、写实鱼纹、鹿纹、人面纹和由鱼纹发展而来的三角纹、棱形纹、波折纹等。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彩陶盆、鹳鱼石斧彩陶缸、花瓣纹彩陶盆等。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西安半坡类型的代表,在半坡遗址出土了不止一件。人面鱼纹彩陶盆总体上人面鱼纹通常和大鱼纹或者网纹搭配,人面造型奇特,头顶尖状饰物,或口衔双鱼或耳饰双鱼,充满神秘意味。半坡类型彩陶的纹饰通常绘制在器物的内壁。 花瓣纹彩陶盆石仰韶文化河南陕县庙底沟类型的代表。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器型的最大特点是曲腹形较多,绘制的部位多数集中在口沿和腹外壁。除了鸟纹、蛙纹等动物纹以外,豆荚、花瓣、花蕾等植物纹以及由之演化而来的圆点、弧边三角、涡纹都是这是的流行的花纹,而且多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___1949___年在__长沙楚墓陈家山_____ 【解析】 【拓展】 (其一《人物龙凤帛画》其二《人物御龙帛画》帛画的上端系以丝绳,其用途无疑是丧葬中的旌幡。画中的男女都是墓的主人。) 3. 《步辇图》中所画的皇帝是____唐太宗李世民___ 【解析】 【拓展】 (阎立本所画,提拔是用篆书所写。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是古典绘画中重要作品之一,描绘了13位古代帝王的形象。)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___唐朝__(天王送子图)__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简答题

中国美术史简答题 1、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①这些兵马俑,阵列有序,军容严整,是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秦王朝军的缩影,以宏伟浩大的气魄歌颂了秦始皇率军横扫六合,威振四海,统一中国的业绩,体现了泱泱大国和时代的勃发精神. ②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与真马、真人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 ③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自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帝国的威力在艺匠的手下表现得无以复加. 2、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 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 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如王微、谢赫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画品》《画山水序》.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绘画)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 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意义. 这是张曹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时谈到的,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鉴定了理论基石.师造化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必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反之,得心源也不凭空而得,一味以意为之,而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两者协调,便会有好的作品产生. 4、何谓南宋四家,并分别叙述其艺术特点. 李唐、山石用大斧劈皴笔势雄阔,畅快淋漓,构图采取近景以角, 起开派的作用. 刘松年、画风工整,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景. 马远、画面简陋,全景不多.山石用大斧劈兼水墨皴,也兼用钉头鼠尾的皴法,笔势锋利严谨,方便有力.画树多用焦墨,秀拔多姿. 夏#圭:在用笔上好用秃笔,点笔和夹笔,墨线气势起伏,落笔速度大而轻,尾端呈现尖状线条,富有变化.

中国美术史试题

中国美术史 一填空题 1. 艺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 2. 在旧石器时代,石器工具的制作方法主要为打制法。 3.陶器依其用途可分为饮食器器、炊煮器以及储藏器。 4. 陶器据其陶色的不同,主要分为红陶、灰陶、白陶以及黑陶四种类型。 5. 从彩陶的装饰工艺来看,主要分为素陶、彩陶以及印纹陶。 6. 新石器时代在工艺装饰与艺术审美方面的杰出代表是彩陶和黑陶。 7. 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代表了彩陶艺术的 最高水平。 8. 青铜艺术是夏商周艺术成就最为辉煌的代表。 9. 依据青铜器使用的性质,可把其分为礼器和非礼器。 10.先秦时期最具独立意义和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是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 画》与《人物龙凤帛画》,它们代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杰出水平。 11.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 12.汉代墓葬石雕中最为优秀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霍去病墓石雕群。 13.在汉画像石研究中,一般认为厚葬和孝悌是汉画像石产生、发展 以及广泛盛行的历史原因。 14.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唐宋摹本有《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列女传·仁智 图卷》。 15.中国书法史上的二王是指王羲之与王献之。 16.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传世作品最著名的莫过于《兰亭序》。 17.南齐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了六法论。 18.六法论是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19.顾恺之的画论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以及《画云台山记》。 20.东晋南朝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是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 论著。 21.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 22.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 23.昙曜曾在云冈石窟主持营建了5个大型的洞窟,史称昙曜五窟。 24.游春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山水卷轴画。 25.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是已知的第一部断代画史。 26.唐代画家周昉首创水月观音,成为中国佛教美术中的佛画样式之一,世称“周家样”。 26.张萱和周昉是唐代仕女画的杰出代表。 27.王维在画史上的重大影响是他的“破墨山水”。 28.在中国书法史上,张旭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 29.在五代花鸟画史上,有两个著名人物,一为黄筌、一为徐熙,但画风迥异,人们多 以“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形容。 30.宋代的宫廷画院是“翰林图画院”。 31.宋徽宗赵佶的书法自成一家,史称“瘦金书”。 32.北宋画院的天才画家王希孟的传世山水画代表作是《千里江山图》。 33.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三远法,为高远、平远、深远。 34.南宋四家是指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复习题总结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库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一、填空题 1、劳动创造了人,艺术起源于人类劳动。 2、人类最初的劳动是从制作石器工具开始的。 3、原始时器的时期,它不仅是人类劳动技能的测量器,也是人类造型能力的指示物。 4、北京猿人大约生存于四、五十万年以前。 5、丁村人大约生存与二十多万年以前。 6、丁村人制作的尖状器上有对称和均衡的感觉。 7、距今2、3万年前的美术遗物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8、半坡彩陶遗址在西安半坡村。 9、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说明了人类劳动时间中形成了美的观念。 10、半山类型彩陶一直在甘肃省和政县。 11、原始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是附属于制陶工艺的。 12、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的创造。 13、庙底沟彩陶距今五千年左右。 14、庙底沟类型彩陶遗址是河南陕县庙底沟。 15、半坡彩陶距今六千年左右。 16、马家窑彩陶出土于甘肃临洮马家窑。 17、马家窑彩陶距今四千五百年。 18、出土于甘肃的彩陶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彩陶。 19、北京猿人的石器类型有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 20、半坡类型彩陶装饰纹样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 21、人面鱼纹盆的装饰纹样有人面、鱼纹。 22、山顶洞人装饰品的目的增加自身美感,引起人们的好感,有助于民族之间的感情关系,加强征服自然的威力。 23、河姆渡出土于的陶猪,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猪形鬲,显然都是久已驯化了的家猪模样。 24、山东宁阳和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狗形淘规狗的形象生动有趣。 25、陕西扶风姜西村出土的在陶盆口沿下堆塑的人面像,是男性形象。 26、甘肃泰安县出土的人头形器陶瓶,是一青年女性形象。 27、甘肃天水蔡家坪出土的人面陶塑,可能是陶器上的立体装饰。 28、甘肃临洮出土的人头形盖状物,是目前雕塑史上雕绘相结合最早的作品。 归纳 1、半坡类型彩陶: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左右,鱼纹、鹿纹、蛙纹,以鱼纹为主,圆底或平底盆,朴实厚重。《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 2、庙底沟类型彩陶:河南陕县庙底沟距今5000年左右,二方连续,挺秀饱满,新颖稳重。《大口小底曲腹盆》 3、马家窑类型彩陶:甘肃临洮马家窑,距今4500年左右,波纹、漩涡纹,千回百转往复无穷。《旋纹尖底瓶》《漩涡纹蓊》 4、半山类型彩陶:甘肃和政县半山类型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线纹锯齿纹,装饰精致富丽,《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 5、马厂类型彩陶:青海民和县马厂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直线,粗犷质朴。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40 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石器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蒿岳寺塔。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秀骨清象”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张家祥”。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 破墨”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 泼墨”之法。 9、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 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 和"洛阳龙门" 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着的首推唐三彩,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 李成" 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 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减笔画”,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马君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连环的表现形式。 14、明代“ ”派的代表画家吴伟和戴进。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 岁时创作的九歌图,其中以屈子行吟图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郑板桥、李鱓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雅俗共赏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吴有如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 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B )o A、天地神话B、引魂升天C、墓主生活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A)o A吐鲁番晋墓B、昭通霍氏墓C安丘冬寿墓D 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C )A虢国夫人游春图B、捣练图C、挥扇仕女图 D 、簪花仕女图 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A )o A、飒露紫B、拳毛騧C、白蹄乌D、特勒骠 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C )o A、荆浩B、关仝C、董源D、巨然 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着是(B )o A、图画见闻志B、林泉高致C、画继D、山水纯全集 7、“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C )o A、黄公望B、吴镇C、王蒙D、倪瓒 8、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B )o A、边景昭B、孙隆C、林良D、吕纪 9、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D)A 顾氏画谱B 程氏墨苑 C 十竹斋画谱 D 芥子园画传 10 、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高奇 D )o A、居廉B、高剑父C、 峰D、陈树人 三、名词解释:(15 分)

中国艺术设计史习题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印花 陶瓷器传统装饰技法之一。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模在尚未干透的胎体上打印出花纹。战国时期,印纹硬陶已在江南一带普遍出现,经后代发展,至宋代,印花装饰达到成熟阶段,定窑印花瓷为宋代最高水平的代表。 刻花 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在瓷坯上用刀刻出花纹。宋代最盛行,尤以南方龙泉窑和北方耀州窑最具代表性。 贴花 陶瓷器传统装饰技法之一。使用印模制出纹饰后,贴于器物上,再施釉烧成。 釉下彩 在生坯上彩绘,再施釉人窑高温烧成。彩色花纹在釉下,永不脱落,故名。如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釉里红等。 釉上彩 在烧好的素色瓷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烤而成。因彩附着于釉面上,故名。明清时期,景德镇釉上彩蓬勃发展,出现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墨彩等许多名贵品种。 青花 釉下彩品种之一。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坯胎上绘画,罩以透明釉,经 1300~c高温烧制而成。蓝白相映,色彩恬静素雅,给人以清新明快之美感。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已烧制成熟,并已出口世界各地,明、清两代青花瓷已成瓷器生产主流。因原料不同,制品色彩也各具特色。 窑变 指在釉中加入适当的铜、铁、钴、锰等金属呈色元素,在坯体上二次或多次施釉后,经1300℃高温烧制。釉色呈自然流垂融合,色彩灿烂瑰丽,光彩夺目的效果。宋代钧窑首创,清代景德镇窑有仿宋代钧窑窑变品种。 五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在烧好的白瓷上施用红、绿、黄,紫等多种彩料绘画,经炉火二次烧制而成。系明、清两代景德镇烧制的新品种,题材多样,画笔生动,色彩浓艳,加上金彩更显富丽堂皇,别称“硬彩”。 斗彩 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个瓷器装饰品种。指在坯体上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线,施透明釉烧成后,于轮廓线内填以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彩,再经二次烧成。画面呈现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斗奇媲美,故名。创烧于明成化年间,制品胎薄釉莹,彩色鲜艳,画面清雅。粉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在素器上以玻璃白打底,彩料晕染作画,再经炉火烧制而成。系借鉴了国画中的用粉和渲染之法,色调丰富,淡雅柔和,故又称“软彩”。粉彩瓷器胎薄釉白,画面工整秀丽,创烧于清康熙晚期,雍正时盛行,作品精致。 珐琅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由清宫廷画师用自己炼制或西洋的珐琅料,按指定样稿,在烧成的白瓷上作画,再人炉烘烤而成。珐琅彩瓷器胎质轻、薄、细、洁、白,画面精致,彩色瑰丽。始烧于清康熙年间,雍正时在白地彩绘之外,并题诗两句,加印图章,接近传统工笔重彩绘画。乾隆时又创珐琅彩、粉彩并用于一件器物上的新技法。 白瓷 一种釉色白润光亮的瓷器。由于坯土、釉料和烧窑工艺的差别,白瓷有多种色调。唐代河北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试题3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的装饰纹样上。 2、在人和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青铜器中的,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4、秦汉时代的美术中,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与。 5、《》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其主体雕刻是《》。 6、六朝三大家指的是、、。 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隋代的。 8、画史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唐代画家和北齐 画家所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 9、唐代画马的名家是、画牛的名家是。 10、“徐黄异体”指的是五代画家和的花鸟画风格。 11、宋代瓷器生产的五大名窑指的是、、、、窑。 12、宋代文人画赋予梅兰竹菊以道德品格,号称“”。其后成为传统绘画中的独特门类。 13、元代肖像画家,驰名江浙一带,著《》一书。 14、把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的两名主要画家是和。 15、明代后期,在肖像画的发展中,以为代表的墨骨敷彩画法,在当时的文人中影响很大。 16、“扬州八怪”大致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厌弃官场的文人画家,如、、等。 17、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四大名绣是、、和。 18、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有和。 19、天津泥人张被徐悲鸿成为“虽杨惠之不足过也”。其创始人是。

20、奠定擦笔水彩画法,并用时装美女做月份牌主要描写对象的是。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 A、兽面纹 B、凤鸟纹 C、几何纹 D、鱼纹 2、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登第的建筑物是() A、门阙 B、墓表 C、享堂 D、坞壁 3、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 A、顾恺之《画云台山记》 B、谢赫《画品》 C、宗炳《画山水序》 D、王微《叙画》 4、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 A、历代名画记 B、唐朝名画录 C、贞观公私画史 D、续画品 5、南宋时期以善画婴戏图著称的画家是() A、刘松年 B、李迪 C、苏汉臣 D、李嵩 6、现存最大的喇嘛式塔是() A、妙应寺白塔 B、佛宫寺木塔 C、开元寺料敌塔 D、天宁寺塔 7、“明四家”中以工笔重彩闻名的画家是() A、沈周 B、文征明 C、唐 D、仇英 8、清初“四王”中,取得“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收获的画家是() A、王时敏 B、王鉴 C、王翚 D、王原祁 9、在苏州大型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是() A、拙政图 B、网师园 C、怡园 D、留园 10、铜胎掐丝法郎的俗名是() A、唐三彩 B、扣器 C、景泰蓝 D、宣德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