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走进生命世界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7.81 MB
- 文档页数:6
走进生命世界(序言课)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爱好。
2.举例说出生物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爱好。
2.明确生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爱好。
四、教学准备:1.教师收集各种生命现象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和数据。
2.制作教学授课课件。
五、教学方法和过程:(一)解读“生物”二字【导入】:同学们,你们以前听说过“生物”这门学科吗?在你看来应该如何理解这两个字呢?生:具有生命生物学研究的是具有生命的物体。
物:物体【引】:既然对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那么它的研究范围应该是什么呢?【强调】: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列举熟悉的生物1.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生物。
例如: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鱼、狗……2.展示大雁成V字型飞行的图片【提问】:为什么大雁会选择以这样的队形成群结队的迁徙?【学生讨论发言】【简介】:①利用气流省力:有劲的大雁在扑翅飞翔的时候,翅膀尖扇起一阵风,从下面往上面送,把小雁轻轻地抬起来,长途跋涉的小雁就不会掉队,一般靠前面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很有经验的。
由于头雁扇动翅膀的作用,带动气流,若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要比具有同样能量而单独飞行的大雁多飞70%的路程,能够借助团队的力量飞得更远。
【延伸】:有经验的中长跑运动员会不会从开始赛跑就冲在最前面,为什么?②团队合作,趋利避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担任“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在飞行中,带队的大雁体力消耗的很厉害,因而它常常与别的大雁交换位置,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
③启示(点到为止,不可夸大化,重在让学生自己领会)一盘散沙难成大业,握紧拳头出击才有力量,任何一支团队,成员之间必须团结一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无往而无不胜。
3.含羞草:①出示含羞草的图片让学生辨别,再对比受刺激后的图片。
七年级⽣物上册第⼀单元认识⽣命第1章⽣命的世界1.1形形⾊⾊的⽣物教案(新版)北师⼤版形形⾊⾊的⽣物1、⾯向全体学⽣,提⾼学⽣⽣物科学素养,倡导⾃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等⽣物课程标准理念。
2、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和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北师⼤版)七年级第1单元第1章第1 节。
教学⽬标1、知识⽅⾯⑴描述⽣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⑵通过观察区别⽣物与⾮⽣物,举例说明⽣命的基本特征。
2、能⼒⽅⾯⑴初步培养学⽣收集、共享、积累和分析资料的能⼒;⑵初步培养学⽣⼀定的书写和⼝头表达能⼒;⑶培养学⽣观察显微投影并区别⽣物与⾮⽣物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激发学⽣学习⽣物学的热情;⑵初步培养⼩组成员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⑶培养学⽣关注我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感情。
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节教学重点:⑴⽣物的多样性;⑵⽣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⑴遗传多样性;⑵应激性;⑶新陈代谢概念。
本节安排的活动有交流、演⽰建⽴⽣命档案册等,意在初步培养学⽣收集、处理、积累和使⽤信息的能⼒。
本节是《⽣物》全书的开篇章节,从情感上意在引领学⽣⾛⼊⽣命的世界,激发学⽣学习⽣物学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总之,通过本节的学习,在知识、能⼒、情感等⽅⾯都能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1、组织学⽣课前分⾓⾊排演⼩短剧,将“致同学们”的内容呈现给全班。
2、“交流物种多样的资料”是本书的第⼀次学⽣活动,所以活动前要合理建⽴学习⼩组,并对各⼩组长进⾏培训,使其能有效地进⾏组织分⼯、讨论和记录等⼯作。
3、尽可能多地收集⽣物多样性的资料,包括图⽚、⽂字、数据、照⽚、录像⽚、光盘等。
4、采集池塘中的⽔样备⽤,并在课前进⾏观察,了解⽔样中⽣物与⾮⽣物的情况是否适合教学演⽰,如不适合应更换采集⽔样的地点。
5、显微投影要在课前“预演”,以保证教学中的演⽰顺利。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精品教案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1) 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积累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二、重难点: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
以演示实验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共性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们知道46亿年前地球是什么样的呢?那是火山喷发,溶岩横流,一片寂寞。
今天我们的星球如此美丽,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地球装点得如此美丽?(各种各样的生物.)正是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才使我们的环境如此美丽,如此生动。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
(二)学习新知生物的多样性四、课堂探讨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
课前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查资料,列举一些生物的特征。
下面就请同学们有次序的轮流上台给大家介绍你的辛勤搜索的结果吧。
注意:要说清生物名称,特征和生活的环境。
同学们表演,从第一组的同学开始学生轮流上台讲解(教师在副板书上记下学生讲的生物名和生境)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3、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小结:1、在地球有生命生活的区域,围绕着地球是一个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生物圈,范围限制--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的物种是多种多样的,称为物种多样性。
走进生命世界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生物学,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生物学发展前景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图文分析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平时通过杂志、电视等途径所了解的知识,分析总结生命科学及其在人类生活、生产、医学、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关注生产、生活、社会中生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产、生活、社会各领域中的生命科学三、教学难点: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四、课前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欢迎你跨进生物学知识的宝库。
对于生物,大家并不陌生。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看见过一些花草树木,鱼虫鸟畜,这些都是生物;另外,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还有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生物,比如细菌、病毒等,它们也是生物。
师:下面我们看课本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这一页的内容,然后回答什么是生物。
生:看书,思考,回答。
师:板书课题“走进生命科学”。
师:学生回答后,板书“什么是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东西”。
师:(提问)一只小狗是生物,但是在它死了以后,它还是生物吗?生:讨论交流。
师:请学生回答,并总结。
它仍然是生物。
师:(提问)我们学习的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呢?看书后回答。
生:看书,讨论,回答。
师:(板书)什么是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师: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课本上提供了8幅图片,我们能否把他们联系起来,看看哪两个是有关系的?生:学生认真看书后,讨论交流,然后回答。
师:蝉的保护色与迷彩服都是为了保护自己;车站与信天翁的外形相似;直升机的原理与蜻蜓是一样的;潜水艇的外壳的材料是和海豚的皮肤类似,对水的阻力都很小。
师:这些在生活中我们都能看到,大家知道这是生物学中的什么知识吗?生:讨论。
师:这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仿生学(板书),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制作全新的或改善已有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方面的科学。
走进生命世界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初中生物的第一节课,其重点是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展开教学。
同时引入报刊有关科技发展方向及课改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配合。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图文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能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平时通过杂志、电视等途径所了解的知识,分析总结生命科学及其在人类生活、生产、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3、知识目标: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生物学发展前景。
三、提前准备教师:1.教师收集各种生命现象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和数据。
2.制作教学授课课件。
学生:收集各种生物的资料。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爱好。
2.明确生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爱好。
六、学习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课前的资料查阅和课上的参与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尝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七、学情分析:因为本节课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进行各项讨论项目, 然后进行表达交流,所以无论 对与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辩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思考,积 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 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为此本节课的评价的侧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比例为着 80%能力目标(体现在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占15%知识目标占5% 八、教学设计:教师活动情景 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导入教师导入: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
生物无处不在,对于生物,大家并不陌生。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看见过一些花草树木,鱼虫鸟畜,这 些都是生物;另外,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还有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生物,比如细菌、病毒等,它们也是生物。
形形色色的生物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生物课程标准理念。
2、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和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第1单元第1章第1 节。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⑴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⑵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2、能力方面⑴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共享、积累和分析资料的能力;⑵初步培养学生一定的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⑶培养学生观察显微投影并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⑵初步培养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⑶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感情。
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节教学重点:⑴生物的多样性;⑵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⑴遗传多样性;⑵应激性;⑶新陈代谢概念。
本节安排的活动有交流、演示建立生命档案册等,意在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本节是《生物》全书的开篇章节,从情感上意在引领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总之,通过本节的学习,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能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1、组织学生课前分角色排演小短剧,将“致同学们”的内容呈现给全班。
2、“交流物种多样的资料”是本书的第一次学生活动,所以活动前要合理建立学习小组,并对各小组长进行培训,使其能有效地进行组织分工、讨论和记录等工作。
3、尽可能多地收集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照片、录像片、光盘等。
4、采集池塘中的水样备用,并在课前进行观察,了解水样中生物与非生物的情况是否适合教学演示,如不适合应更换采集水样的地点。
5、显微投影要在课前“预演”,以保证教学中的演示顺利。
6、为了使各组建立的生命档案册的规格、体例统一,应制定出具体的要求。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二、教学重点:1、生物的多样性;2、生物的特征难点:1、遗传的多样性; 2、应激性3、新陈代谢的概念三、教学方法:交流活动法、谈话法、归纳法四、教学用具:图片、挂图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是不是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生命存在呢?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
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物种多样性讲解: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
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你们知道在生物圈的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吗?我们来做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试着将你熟悉的这个生物圈层的生物名称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伙伴交流一下,去掉重复的,统计你们小组总共列出多少种生物。
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二)遗传多样性讲解:地球上生活着这么多的生物,物种具有多样性,下面我想请大家分析一下物种多样性的原因。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走进生命的世界(生物课)第一节生物课·走进生命的世界一、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1)纪律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上课和晚修期间不得随意调换座位,私下讨论,趴桌睡觉,随意走动,乱丢乱扔,生物课时不能看其他书,做其他科目作业,禁止迟到,迟到5分钟的算旷课通知班主任联系家长,上课时禁止使用手机,一经发现立即收缴。
按时上交作业,课代表交作业时在我办公桌作业登记表上做好登记,欠交作业留下来补做两遍再放学。
(2)认真预习,按时完成预习作业,准备一本专门的预习作业本,由课代表及时收齐上交。
(3)做好课堂笔记,笔记和课堂作业使用同一本作业本,课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每节下课时马上上交。
(4)及时复习。
2.感受生物学的魅力3.知道学习生物学的意义4.了解生物的五大类重点:1.了解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2.感受生物学的魅力难点:了解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前(同意或不同意)观点学习后(同意或不同意)1.能运动的都是动物2.动物比植物的种类多二、课前预习三、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只写答案;完成后抽一人写在黑板上)1.生物的家族中有()、()、()、()和病毒五大类,其中()的种类最多。
四、互动合作同组同学相互讨论,看看同桌怎么做的,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样,在讨论后,你是否要改变主意。
不改变主意的举手。
说说你的理由(1个改变的和1个不变的)五、整理归纳(改正作业本上的答案)1.生物的家族中有(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五大类,其中(动物)的种类最多。
六、达标检测七、总结与作业预习课本6-13页,完成以下作业1.生物的多样性使自然界生机勃勃,你认为生物的多样性体现在那些方面?2.说说你所理解的生态系统3.你知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吗?八、教学反思。
走进生命世界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初中生物的第一节课,其重点是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展开教学。
同时引入报刊有关科技发展方向及课改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配合。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图文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能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平时通过杂志、电视等途径所了解的知识,分析总结生命科学及其在人类生活、生产、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3、知识目标: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生物学发展前景。
三、提前准备
教师:
1.教师收集各种生命现象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和数据。
2.制作教学授课课件。
学生:
收集各种生物的资料。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爱好。
2.明确生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爱好。
六、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课前的资料查阅和课上的参与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尝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七、学情分析:
因为本节课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进行各项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交流,所以无论对与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辩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为此本节课的评价的侧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比例为着80%,能力目标(体现在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占15%,知识目标占5%。
八、教学设计:
最大的动物——蓝鲸最高的陆地动物——长颈鹿最大的陆地动物——非洲象
寿命最长的动物——海龟最有灵性、最害羞的植物——含羞草最大的树——巨杉
师:好!就让我们共同阅读教材
克隆技术为什么许多国家禁止克隆人?
你觉得学校的环境怎么样?要怎么做才能使学校的环境变得更
好?
生物学的应用
1、农业生产方面:绿色食品、杂交水稻、克隆、转基因技术、太空种子、生态农业(果园养鸡),高科技农业园、园艺、生物化肥等。
2、医学方面:青霉素、青嵩素、生物制药、酶工程、骨髓移植、传染病防治、疫苗、人类基因组草图、试管婴儿等。
3、环境保护方面:保护臭氧层、植树造林、防止沙漠化、控制水土流失、全球变暧、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控制排放、可持续发展等。
学生讨论,介绍其熟悉的知识,并观看图文资料,有兴趣的学生可让其课后进一步探究。
请你
列举
出你
所知
道的
生物
学应
用方
面的
知识。
观看
图文
资料,
了解
现代
生物
技术
的发
展现
状。
边的
实例
中学
习生
物知
识。
我对说一说对生命科学发展前景的展望。
畅所激发
九、教学反思:
这一节是全册教材的绪论课,分别讲述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初中生物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两部分内容,使学生对生物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生物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
的一门基础科学,也是初一学生进入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门实验科学。
这一节课也是整个中学阶段学习生物知识的绪论课,将直接影响学生在今后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
十、教学后记:
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书本上,老师介绍的热门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