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名人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名人对饮食文化的看法饮食,这普普通通却又无比重要的事儿,竟然能引起名人的诸多思考和见解,你说神奇不神奇?就说孔子吧,这位儒家的大佬,他对饮食那也是有讲究的。
他强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啥意思?就是吃东西要精细,肉切得越细越好。
这难道不是在告诉咱们,对待吃这件事,得用心,得讲究?你想想,要是吃饭都随随便便,那生活还能精致到哪儿去?还有苏东坡,这位大文豪不仅诗词写得牛,对吃也是颇有研究。
“东坡肉”知道不?那可是他的招牌美食。
他能把普通的猪肉做得让人垂涎三尺,这说明啥?说明饮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还能成为一种艺术,一种表达对生活热爱的方式。
再说袁枚,他写的《随园食单》那可是饮食文化的经典之作。
他在书里把各种食材、烹饪方法讲得头头是道。
这就好比给咱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美食世界的大门,让咱们知道,原来做饭做菜也有这么多的门道和乐趣。
你说,这些名人咋就对饮食这么上心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嘴馋?当然不是!饮食对于他们来说,那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就像咱们普通人,一顿美味的饭菜能让咱们心情愉悦,忘记一天的烦恼。
而对于名人来说,饮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表达。
他们通过对饮食的研究和推崇,告诉咱们要懂得享受生活,要尊重每一份食材,要用心去烹饪每一道菜肴。
你看现在,好多人吃饭就是随便扒拉几口,外卖一叫,完事。
这能体会到饮食的乐趣吗?能感受到那种文化的韵味吗?名人的看法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咱们在饮食这条路上的方向。
咱们是不是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多花点心思在饮食上,让吃饭不再只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更好地活着?所以啊,咱们可别小瞧了这饮食文化,它蕴含的东西可多着呢!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学学名人的那份用心和热爱,让咱们的生活也因为饮食而变得更加有滋有味,难道不是吗?。
现代名人与饮食文化的故事
现代名人与饮食文化的故事各有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和体会。
有些名人非常注重饮食营养和健康。
比如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以推广健康饮食和锻炼为己任,倡导人们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品,并且每天坚持锻炼。
而中国演员章子怡也是健康饮食的拥护者,她常常选择有机蔬菜和优质蛋白作为自己的主食。
还有些名人则追求美食和享受。
比如日本演员北野武非常喜欢吃鲍鱼、鳗鱼等高档美食,并收集了大量的美食照片和资料。
中国歌手邓紫棋则是一位热爱品尝各种风味美食的吃货,她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美食体验。
当然,还有些名人与饮食文化之间有着特别的情感纽带。
比如中国影帝周涌曾在电影《大腕》中出演一位老饕,他的表演特别生动形象,让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中国厨师王刚也曾在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中展现了自己的烹饪技艺和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热爱,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名人。
不管是注重健康还是追求美食,还是与饮食文化有着特殊的联系,这些名人的饮食故事都让我们对食物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健康饮食的名人名言范文精选 7 篇(经典版)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 日叙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稿、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report book,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letter of agreement,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draft, self-assess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how to write, stay tuned!健康饮食的名人名言范文精选 7 篇健康饮食的名人名言该怎么写呢?在写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是本店铺的关于健康饮食的名人名言的最新文章,供大家参考。
有关饮食健康的名人名言2)一个人不先感到饥渴,便享受不到饮食的乐趣。
——(古罗马哲学家)奥古斯丁4)人一吃过饭就变得保守了。
——(美国作家)爱默生6)人无疑是大地的主人,又是胃肠的奴隶。
(俄国作家)冈察洛夫8)口腹之欲,何穷之有。
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
——(中国古代诗人)苏轼9)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
——(中国古代诗人)苏轼10)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
——(印度作家)泰戈尔12)美食珍锺可以充实肌肤,却会闭塞心窍。
——(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13)整天赴宴的人没有一顿饭能吃得香。
——(英国词典编辑家)福勒14)从来没有一个例子能证明好话能安慰饥饿的胃。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16)一生没有宴饮,就像一条长路没有旅店一样。
——(古希腊哲学家)德溪克利特17)欢乐的气氛能使一盘菜变得像一个宴会。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18)用艰苦的劳作换取旺盛的食欲。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19)为了能够保持良好的健康,养料不仅分量要有节制,而且质料也要清淡。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20)文明依赖修养,健康依靠坚持,环境有赖自觉。
2)饮食习惯的改良比其他任何改良,其优点显然要大得多。
——(英国诗人)雪莱3)饮食如不适可而止,厨师亦成下毒之人。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5)蔬果乃是无上的美味。
他不再需要连续不断地去操作和毁坏各种器官,以求从它们那里获得满足。
(英国诗人)雪莱6)闲散、安逸和过去才会产生食欲;而时间和艰苦的劳动只能造成饥饿。
——(俄国作家)冈察洛夫7)纵口固快一时,积久必为灾害。
——(中国古代学者)朱丹溪8)所食愈少,心开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寒,年愈损焉。
——(中国古代学者)张华9)饱食之后所生的憎恶是消灭不了的。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10)要少吃,要常吃。
——(法国作家)雨果11)你把消化弄得失常了,就是自己毒化自己的血液。
(德国思想家)恩格斯12)一个人不先感到饥渴,便享受不到饮食的乐趣。
关于健康饮食的名人例子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饮食,因为它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以健康饮食为主题的名人例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言论,向大众传递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和方法。
1. 李宁李宁是中国著名的体操运动员和奥运冠军,他一直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他在退役后成立了一家运动品牌,并在品牌宣传中强调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他认为,健康饮食是保持体力和健康的基础,他自己也是通过控制饮食来保持身材和体力的。
2. 马云马云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他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
马云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他的饮食习惯,他强调了健康饮食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他建议大家要适量摄入各类食物,尤其是蔬菜和水果,避免过多摄入油脂和糖分。
3. 杰米·奥利弗杰米·奥利弗是英国著名的厨师和食品活动家,他致力于推广健康饮食和改善学校餐饮。
他通过自己的电视节目和书籍向大众传递了健康饮食的理念和方法。
他提倡使用新鲜、天然的食材烹饪食物,避免使用过多的加工食品和添加剂。
4. 高圆圆高圆圆是中国著名的女演员,她以清新自然的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她在接受采访时多次强调了健康饮食对于保持美丽和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她喜欢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尽量少吃油炸和高糖食物。
5. 阿诺·施瓦辛格阿诺·施瓦辛格是好莱坞著名的动作片演员和前职业健美运动员。
他一直秉持健康饮食和锻炼的生活方式,他在自己的书中详细介绍了他的饮食计划。
他强调了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并注重摄入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6.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马拉拉·优素福扎伊是巴基斯坦的女权活动家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她在推动教育平等的同时也关注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她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健康饮食习惯,包括吃大量的蔬菜和水果,避免过多的糖和油脂。
7. 马克·卢瑟福马克·卢瑟福是美国的一位科学家,他是肠道微生物研究的先驱之一。
健康饮食相关的名人故事
以下是三个与健康饮食相关的名人故事:
1.艾伦·狄珍妮(Ellen DeGeneres):艾伦是一位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和喜剧演员,同时
也是一位素食主义者。
她选择素食的原因是因为她认为这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清醒。
艾伦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她的素食食谱和健康生活方式,鼓励粉丝们加入素食行列。
她的健康饮食选择不仅让她自己感觉更好,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观众和粉丝。
2.汤姆·布雷迪(Tom Brady):作为一位著名的美式足球运动员,汤姆·布雷迪需要保持极
佳的身体素质。
他采用了一种名为“TB12方法”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该方法强调健康饮食和锻炼的重要性。
他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加工食品,而是选择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蛋白质来源。
这种饮食方式帮助他保持了极佳的健康状态,并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瑞奇·马丁(Ricky Martin):瑞奇·马丁是一位著名的拉丁歌手和舞者,他非常强调健康
饮食和锻炼的重要性。
他遵循一种高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方式,并每天进行数小时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
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他保持了极佳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并在他的音乐事业中取得了成功。
关于健康饮食的名人事例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名人也开始关注并倡导健康饮食。
他们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为大众树立了榜样,成为了健康饮食的代表人物。
本文将以一些名人事例为例,探讨他们是如何通过健康饮食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以及他们对公众的影响力。
我们要提到的是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
作为一位身材苗条的名人,她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健康饮食,并通过“让我们移动起来”运动来鼓励年轻人多参与体育锻炼。
她在白宫时,推出了“健康饮食倡导计划”,旨在提高学校餐食的营养价值,减少儿童肥胖问题。
她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公众传达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影响了无数人。
另一位关于健康饮食的名人事例是著名影星李连杰。
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演员,还是一位注重健康饮食的倡导者。
李连杰素有“健身大师”之称,他的身材保持得非常好,这与他坚持健康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主张少食多餐,饮食以蔬菜、水果、鱼类和瘦肉为主,避免过多摄入油脂和糖分。
他的养生理念深受人们喜爱,许多人都开始效仿他的饮食习惯,从而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英国王妃凯特·米德尔顿也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名人事例。
作为英国皇室成员,她的饮食习惯备受关注。
凯特·米德尔顿注重平衡饮食,她的餐桌上总是摆满各种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食物。
她鼓励人们多摄入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适量摄入蛋白质和健康脂肪。
她的均衡饮食习惯不仅让她保持了窈窕的身材,还为她的肌肤带来了健康的光泽。
除了以上的名人事例,还有许多其他名人也通过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公众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比如国际超模吉赛尔·邦辰,她坚持素食,主张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她的饮食习惯被认为是她保持年轻美丽的秘诀之一。
还有奥运冠军乔丹·斯皮思,他强调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让他在运动中保持了突出的表现。
这些名人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为大众树立了健康饮食的榜样,使更多人受益。
名人和饮食之间的趣闻轶事名人和饮食之间的趣闻轶事名人也是人,和普通人一样要食人间烟火。
但由于名人身份不同,所以名人和饮食之间便有了许多说不完、道不尽的趣闻轶事。
名人金口价百倍一千多年前,西汉唐蒙奉命出使南越。
筵席上,他第一次喝到了醇香可口的拘酱酒,大为赞赏。
回朝时他带了几瓶献给汉武帝。
汉武帝金口一尝,立即钦为贡酒,拘酱酒顿时身价百倍。
清朝时王致和官运不通,就做起豆腐生意来。
后来他做的豆腐被慈禧太后偶然尝到,慈禧一称赞,竟成了御品,王致和从此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名特风味名人创“涮羊肉”是名特风味,但能流传下来却和忽必烈有关。
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在率军征途中,想吃草原美味“清炖羊肉”。
随军厨师马上宰羊剔肉,不料敌情突发,做“炖羊肉”来不及了,厨师忙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锅里一搅和就捞出来,放点调料送了上去。
忽必烈饥不择食,吃罢迎敌大获全胜,还朝后命厨师如法炮制,并建议放了许多佐料,群臣吃后赞不绝口。
忽必烈赐名“涮羊肉”。
苏东坡是出了名的美食家,虽然流传到如今仍然十分火爆的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墨鱼等,都不一定是他亲手所创的,有可能是后人为借其名招徕顾客而妄加的名目,但他所著的《菜羹赋》、《老箕赋》等文,都属美食文化中的精品。
苏东坡还很幽默,有一次到朋友家喝酒,桌上摆着一盘红烧麻雀,总共四只。
有位客人连着吃了三只,剩下的那只请苏东坡吃。
苏东坡很客气地说:“还是你吃吧,免得它们散了伙。
”“金华火腿”是宋代名将宗泽发明的。
宗泽是主战派,因打仗连连得胜,百姓抬着肥猪慰问,一时猪肉多得吃不了,宗泽就命人将猪腿割下,腌制起来。
由于腌制的猪腿又湿又重,行军携带不便,所以常常把它们匆匆晒上几天太阳,挂在风中晾干,日子一久,腿肉红得如火,大家都叫它“火腿”。
饮食癖好百千态在饮食上,名人各有癖好。
明代大将戚继光喜吃猪头,在他守戍关外时,为了过一过猪头瘾,不惜派快马手长驱北京的抄手胡同,专买那里的华家猪头。
汉高祖刘邦爱吃凉皮。
饮食与名人
冯雅丽
食,由"饮食男女、人之大众存焉”上升到“食不厌精。
脍不及细”。
由人的口腹之需上升为口腹之字,这委实是人美文明的一大飞跃。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形成的漫长过程中,无论是在饮食观念的影响还是在饮食创新方面,历代名家的贡献不可忽视。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阶层明显,大致分为五层:宫廷层、贵族层、富家层、小康层、果腹层。
然而中国传统文人或致仕以达宫廷或归隐深山,游离与这五大阶层之间,。
既有箕子采薇、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也有陆游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还有有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既有杨玉环的“贵妃鸡”,也有乾隆御赐“名震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的“叫花鸡”。
苏东坡是出了名的美食家,虽然流传到如今仍然十分火爆的东坡肉、东坡肘、东坡豆腐、东坡墨鱼等莱青,都不一定是他先生亲手所创的,有可能是后人为惜其名来招株而妄加的名目,但他所著的《莱羹赋》、<老箕赋>等文都属美食文化中的精品。
曹雪芹自然也算得上是美食家,不然《红楼梦》一书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细致入微丰富详实的菜谱。
此外,明代场升底、清朝李伯元等文化名人也都是美食家,都有美食论著流传后世。
国画大师张大千也以善吃著称,尽管他家中有家厨,但厨子也常常要听他的点拨、至今仍流传于蜀中的“大千鱼”,便是他老先生亲手所创的。
他们对于美食的创新和观念不但在当时能够迅速的传播开来,而且往往能流传百代,历久弥新。
苏东坡诗书绘画名扬天下,然而就是在烹调艺术上,他也标新立异独步一时。
他被贬到黄州时,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
他曾作诗介绍他的烹调经验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不过,烧制出被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坡肉”,据传那还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
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
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
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
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
众口赞扬,趣闻传
开。
后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
相沿成俗,流传至今。
历史的偶然往往成就了流传不失的美食,非但东坡肉,就是当今大众餐桌上的涮羊肉背后就说也有这样的一个典故。
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率军征途中,想吃草原美味“清炖羊肉”。
随军厨师马上宰羊剔肉,不料敌情突发,做“炖羊肉”来不及了,厨师忙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锅里一搅和就捞出来,放点调料送了上去。
忽必烈饥不择食,吃罢迎敌并获全胜,还朝后命厨师如法炮制,并建议放了许多佐料,群臣吃后赞口不绝。
忽必烈赐名“涮羊肉”。
传说虽不足信但它往往代表着人们对名人的某种纪念和尊敬。
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等级观念较重,尤其注重对权威和正统的推崇,普通大众往往倾向于将美食与名人与传说联系起来,比如吃粽子纪念屈原、吃腊八粥纪念佛、吃混沌纪念盘古等等。
传说公元前514年,吴王让伍子胥督建王城。
吴王之子夫差继位后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
子胥临死前对部下说:我死后若国家有难,民众没粮吃,就到城门墙下挖地三尺,可找到吃的东西。
后来越国进攻吴国,城中军民断粮,伍子胥的部下就带领军民在象门城下挖地,果然挖出许多可以充饥的“城砖”,原来“城砖”是糯米粉压成的,这是伍子胥生前设下的“积粮防急”之计,吴国军民就靠这些城砖渡过了难关。
此后每逢过年,吴国百姓都要压制类似“城砖”的年糕,纪念伍子胥。
有的文人虽然不能亲手创造美食,但他们食后的品题点染却有助于美食的扬名,他们的美名常常在有意无意间为美食插上一双翅膀。
譬如昔日北京的烤肉、苏州巴肺汤,如果没有文人的题诗称赞.即使是人间美味,也难以广为流传。
名人以其特有的名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形成。
由此可以窥得中国文人之于传统饮食文化的特殊地位。
作为中国两千年正统圣人的儒学鼻祖,孔子的饮食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士大夫和文人这一精英阶层,进而影响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积淀。
其意识观念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三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一箪食,一瓢饮”。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说,食物原料要选择优质的,肉要切得细细的,做饭菜应该讲究选料、刀工和烹调方法,饮食是不嫌精细的。
“割不正不食”意思是说,宰杀猪、羊时割肉不合常度,是失礼的,食物形态也被弄坏了,所以不吃。
“席不正不坐”意思是说,筵席的四边应与屋子的四边保持相应平行,铺放端正,如果席子摆得歪歪斜斜的,有损于饮食的形制,那就不能入席了。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意思是说,在人家有用丰盛的肴馔招待自已,必须肃然起立,向主人答谢致意。
在这里,孔子强调了饮食的精细以达“仁”、“礼”。
在孔子生
活的“三礼时代”(《周礼》、《仪礼》、《礼记》),烹调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宫廷里已能烹制“八珍”美食;这时期的饮食礼仪也制度化了。
孔子虽提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自已却崇尚俭约,反对贪食。
他注重美与善的统一,即使是一餐饭的时间,也不能背离“仁德”。
“精食细脍”不能实现的时候,宁可食蔬饮水,也不能“违仁”。
春秋时期,被人们称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孔子一生仅只有三年做官,晚年受到了一些礼遇,而从总的来说,他的一生仍是一个“布衣”,一个虽不“贱”却比较“贫”的人。
所以就孔子的政治地位和饮食生活当属“国人”,其大部分时间的饮食仅仅只能果腹而已。
孔子生活的年代,在中国饮食文化发展中虽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堪称饮食文化的奠基期,但就其烹调工具、方法、食品结构、饮食习惯和风格来看,还是低级和粗糙的.不难看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真正涵义,主要是指在做祭祀用的饮食时,应选用上好的原料,加工时要尽可能精细,这样才能达到尽“仁”尽“礼”的意愿。
可见,孔子的饮食思想是与祭祀相联系的,是建立在“礼”、“仁”的崇儒重道基础之上的。
正是这样,孔子称赞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的安贫乐道风格。
影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另一重要的思想观念来源于“君子远庖厨”。
君子远庖厨“君子远庖厨”这句话,并不是孟子的著作权,它最早出自于《礼记。
玉藻》:“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
”也就是说,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亲手去杀它们。
所谓“君子远庖厨”,不过说的是一种不忍杀生的心理状态罢了。
也就是齐宣王“以羊易牛”的心理,因为他亲眼看到了牛即将被杀的样子而没有亲眼看到羊即将被杀的样子。
“眼不见为净”,所以君子远离宰鸡杀鸭的厨房。
在男尊女卑的中国传统社会里,一方面国人在“食不厌精,脍不及细”的思想下精益求精地追求重视饮食的品质和礼仪,举世无双;一方面思想上限制男性从事饮食创造。
看似矛盾的两个元素实际上共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礼为核心的儒学思想。
从中我们不难窥见儒学在处理天人关系时所遭遇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