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专业 建筑材料学 习题课04 附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166.48 KB
- 文档页数:6
土木工程材料复习思考题答案第四章混凝土1.砂的级配与粗细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区别:砂的级配是指砂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颗粒混在一起的平均粗细程度。
联系: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都用筛分测定,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表示,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细度模数Mx=3.7~3.1为粗砂; Mx=3.0~2。
3为中砂;Mx=2.2~1。
6为细砂。
砂的细度模数并不能反映其级配的优劣,细度模数相同的砂,级配可以很不相同。
所以,配制混凝土时必须同时考虑砂的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
2.简述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并讨论掺入减水剂可获得的技术经济效果.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措施有哪些?答: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减水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的分子是由亲水基团和憎水基团两部分构成。
当水泥加水拌合后,若无减水剂,则由于水泥颗粒之间分子凝聚力的作用,使水泥浆形成絮凝结构,将一部分拌合水(游离水)包裹在水泥颗粒的絮凝结构内,从而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如果在水泥浆中加入减水剂,减水剂的憎水基团定向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形成吸附膜,使水泥颗粒表面带有相同的电荷,在电性斥力作用下,使水泥颗粒分开从而将絮凝结构内地游离水释放出来,在不增加有水的情况下,增加了有效用水量,提高了混凝土的流动性。
另外,减水剂还能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溶剂水膜,在水泥颗粒间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
掺入减水剂可获得的技术经济效果:a. 在水泥用量、坍落度一定时,可减少用水量,改善强度、抗渗性(不透水性)以及耐久性;b. 在达到要求的坍落度情况下,可减少水泥用量而不需改变水灰比,有利于降低成本;c。
降低水化热,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而引起裂缝;d。
在水泥和水的用量不变情况下,可提高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易于浇注。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措施:要使混凝土获得良好的和易性,首先必须使用粗细适中,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同时采用合适砂率、单位用水量、水灰比;在需要达到较高流动性时采用掺加减水剂的方法。
土木工程材料习题集与参考答案第一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1. 试述材料成分、结构和构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参考答案:材料的成分对性质的影响:材料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不仅会影响材料的化学性质,还会影响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材料的成分不同,其物理力学性质有明显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中某些成分的改变,可能会对某项性质引起较大的改变,而对其他性质的影响不明显。
材料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材料的结构是决定材料物理性能的重要因素。
可分为微观结构和细观结构。
材料在微观结构上的差异影响到材料的强度、硬度、熔点、变形、导热性等性质,可以说材料的微观结构决定着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材料的构造对性质的影响:材料的构造主要是指材料的孔隙和相同或不同材料间的搭配。
不同材料适当搭配形成的复合材料,其综合性能优于各个单一材料。
材料的内部孔隙会影响材料的强度、导热性、水渗透性、抗冻性等。
总之,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决定了材料的性质。
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的变化带来了材料世界的千变万化。
2.试述材料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的定义、测定方法及相互关系。
密度与视密度的区别何在?参考答案:密度 :是指材料在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测定方法:将材料磨细成粒径小于0.25mm的粉末,再用排液法测得其密实体积。
用此法得到的密度又称“真密度”。
表观密度0ρ: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测定方法:对于外形规则的块体材料,测其外观尺寸就可得到自然体积。
对于外观不规则的块体材料,将其加工成规则的块体再测其外观尺寸,或者采用蜡封排液法。
孔隙率P :材料中的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百分比。
相互关系: %10010⨯⎪⎪⎭⎫ ⎝⎛-=ρρP密度与视密度区别:某些散粒材料比较密实,其内部仅含少量微小、封闭的孔隙,从工程使用角度来说,不需磨细也可用排液法测其近似的密实体积,这样测得的密度称为“视密度”。
3.孔隙率及孔隙特征对材料的表观密度、强度、吸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导热性等性质有何影响?参考答案:对表观密度的影响:材料孔隙率大,在相同体积下,它的表观密度就小。
第1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1)当某一建筑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强度、吸水率、搞冻性及导热性是下降、上生还是不变?答:当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各性质变化如下表:(2)答:(3)材料的孔隙率和空隙率的含义如何?如何测定?了解它们有何意义?答:P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P′指材料在散粒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了解它们的意义为: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中,正确地使用材料,掌握工程质量。
(4)亲水性材料与憎水性材料是怎样区分的?举例说明怎样改变材料的变水性与憎水性?答:材料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亲水性材料;材料与水接触时不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憎水性材料。
例如:塑料可制成有许多小而连通的孔隙,使其具有亲水性。
例如:钢筋混凝土屋面可涂抹、覆盖、粘贴憎水性材料,使其具有憎水性。
(5)普通粘土砖进行搞压实验,浸水饱和后的破坏荷载为183KN,干燥状态的破坏荷载为207KN(受压面积为115mmX120mm),问此砖是否宜用于建筑物中常与水接触的部位?答:(6)塑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在外国作用下,其变形性能有何改变?答: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产生变形,并保持变形后的尺寸且不产生裂缝;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突然破坏,无明显的塑性变形。
(7)材料的耐久性应包括哪些内容?答:材料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还包括具有抵抗物理、化学、生物和老化的作用,以保证建筑物经久耐用和减少维修费用。
(8)建筑物的屋面、外墙、甚而所使用的材料各应具备哪些性质?答:建筑物的屋面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及隔热性能;外墙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外性、抗风化性及一定的装饰性;而基础所用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良好的耐水性。
第2章天然石材(1)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
答:可分为三大类:1)岩浆岩,也称火成岩,是由地壳内的岩浆冷凝而成,具有结晶构造而没有层理。
例如花岗岩、辉绿岩、火山首凝灰岩等。
⼟⽊⼯程材料课后习题及答案⼟⽊⼯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程材料概述及基本性质思考题与习题:⼀、填空1、建筑材料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材料、⽆机材料、复合材料三⼤类。
2、建筑材料按使⽤功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两⼤类。
3、我国建筑材料标准分为:国家标准、部委⾏业标准、地⽅标准、企业标准四类,国家标准代号为: GB ,企业标准代号为Q 。
4、材料标准表⽰由标准名称,标准分类,标准编号,颁布年份四部分组成。
5、《蒸压加⽓混凝⼟砌块》(GB/T11969-1997)中,各字母和数字的含意为:GB : 国家标准, T : 推荐标准,11969 : 标准编号,1997 : 颁布年份。
6、某材料的密度为 2.5,表观密度为 1.8,该材料的密实度为 72% ,孔隙率为28% 。
7、⽔可以在材料表⾯展开,即材料表⾯可以被⽔浸润,这种性质称为材料的亲⽔性。
8、材料的吸⽔性⼤⼩⽤吸⽔率表⽰,吸湿性⼤⼩⽤含⽔率表⽰。
9、含⽔率为5%的湿砂1000g中,含⼲砂 952.38 g,⽔ 47.62 g。
10、材料的耐⽔性⽤软化系数表⽰,耐⽔材料的K R≥ 0.85 。
11、⼀般来说,材料含⽔时⽐其⼲燥时的强度低。
12、墙体受潮后,其保温隔热性会明显下降,这是由于材料受潮后导热系数明显增⼤的缘故。
13、当某材料的孔隙率增⼤时,下表中的性质将如何变化。
(增⼤↑,下降↓,不变-,不定?)14、某钢材直径10mm,拉伸破坏荷载为31.5KN,该钢材的抗拉强度为 401.07MPa 。
15、材料的弹性模量反映了材料抵抗变形的能⼒。
16、材料在使⽤环境中,除受荷载作⽤外,还会受到物理作⽤、化学作⽤和⽣物作⽤等周围⾃然因素的作⽤影响其耐久性。
⼆、是⾮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含⽔率为2%的湿砂重100g,其中⽔的重量为2g。
()2、热容量⼤的材料导热性⼤,受外界⽓温影响时室内温度变化较快。
()3、材料的孔隙率相同时,连通粗孔⽐封闭微孔的导热系数⼤。
土木工程材料习题集目录0 绪论 (2)1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3)2气硬性胶凝材料 (10)3水泥 (15)4混凝土 (23)5建筑砂浆 (43)6墙体材料 (46)7天然石材 (50)8金属材料 (52)9合成高分子材料……………………………………………………………10木材…………………………………………………………………………11沥青与防水材料……………………………………………………………12绝热材料与吸声材料………………………………………………………13建筑装饰材料………………………………………………………………习题解答0 绪论习题解答………………………………………………………………1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习题解答………………………………………2气硬性胶凝材料习题解答…………………………………………………3水泥习题解答………………………………………………………………4混凝土习题解答……………………………………………………………5建筑砂浆习题解答…………………………………………………………6墙体材料习题解答…………………………………………………………7天然石材习题解答…………………………………………………………8金属材料习题解答…………………………………………………………9合成高分子材料习题解答…………………………………………………10木材习题解答………………………………………………………………11沥青与防水材料习题解答…………………………………………………12绝热材料与吸声材料习题解答…………………………………………13建筑装饰材料习题解答……………………………………………………0 绪论0.1学习指导一、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土木工程材料的定义、分类、作用、发展趋势与技术标准以及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与任务。
二、基本要求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定义、分类、与发展趋势,领会土木工程材料标准化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土木工程材料习题集目录0 绪论 (2)1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3)2气硬性胶凝材料 (10)3水泥 (15)4混凝土 (23)5建筑砂浆 (43)6墙体材料 (46)7天然石材 (50)8金属材料 (52)9合成高分子材料……………………………………………………………10木材…………………………………………………………………………11沥青与防水材料……………………………………………………………12绝热材料与吸声材料………………………………………………………13建筑装饰材料………………………………………………………………习题解答0 绪论习题解答………………………………………………………………1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习题解答………………………………………2气硬性胶凝材料习题解答…………………………………………………3水泥习题解答………………………………………………………………4混凝土习题解答……………………………………………………………5建筑砂浆习题解答…………………………………………………………6墙体材料习题解答…………………………………………………………7天然石材习题解答…………………………………………………………8金属材料习题解答…………………………………………………………9合成高分子材料习题解答…………………………………………………10木材习题解答………………………………………………………………11沥青与防水材料习题解答…………………………………………………12绝热材料与吸声材料习题解答…………………………………………13建筑装饰材料习题解答……………………………………………………0 绪论0.1学习指导一、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土木工程材料的定义、分类、作用、发展趋势与技术标准以及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与任务。
二、基本要求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定义、分类、与发展趋势,领会土木工程材料标准化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目录0 绪论…………………………………………………………………………1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气硬性胶凝材料……………………………………………………………3水泥…………………………………………………………………………4混凝土………………………………………………………………………5建筑砂浆……………………………………………………………………6墙体材料……………………………………………………………………7天然石材……………………………………………………………………8金属材料……………………………………………………………………9合成高分子材料……………………………………………………………10木材…………………………………………………………………………11沥青与防水材料……………………………………………………………12绝热材料、吸声与隔声材料………………………………………………13建筑装饰材料………………………………………………………………习题解答0 绪论习题解答………………………………………………………………1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习题解答………………………………………2气硬性胶凝材料习题解答…………………………………………………3水泥习题解答………………………………………………………………4混凝土习题解答……………………………………………………………5建筑砂浆习题解答…………………………………………………………6墙体材料习题解答…………………………………………………………7天然石材习题解答…………………………………………………………8金属材料习题解答…………………………………………………………9合成高分子材料习题解答…………………………………………………10木材习题解答………………………………………………………………11沥青与防水材料习题解答…………………………………………………12绝热材料、吸声与隔声材料习题解答……………………………………13建筑装饰材料习题解答……………………………………………………0 绪论0.1学习指导一、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土木工程材料的定义、分类、作用、发展趋势与技术标准以及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与任务。
第1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1)当某一建筑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强度、吸水率、搞冻性及导热性是下降、上生还是不变?答:当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各性质变化如下表:(2)答:(3)材料的孔隙率和空隙率的含义如何?如何测定?了解它们有何意义?答:P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P′指材料在散粒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了解它们的意义为: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中,正确地使用材料,掌握工程质量。
(4)亲水性材料与憎水性材料是怎样区分的?举例说明怎样改变材料的变水性与憎水性?答:材料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亲水性材料;材料与水接触时不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憎水性材料。
例如:塑料可制成有许多小而连通的孔隙,使其具有亲水性。
例如:钢筋混凝土屋面可涂抹、覆盖、粘贴憎水性材料,使其具有憎水性。
(5)普通粘土砖进行搞压实验,浸水饱和后的破坏荷载为183KN,干燥状态的破坏荷载为207KN(受压面积为115mmX120mm),问此砖是否宜用于建筑物中常与水接触的部位?答:(6)塑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在外国作用下,其变形性能有何改变?答: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产生变形,并保持变形后的尺寸且不产生裂缝;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突然破坏,无明显的塑性变形。
(7)材料的耐久性应包括哪些内容?答:材料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还包括具有抵抗物理、化学、生物和老化的作用,以保证建筑物经久耐用和减少维修费用。
(8)建筑物的屋面、外墙、甚而所使用的材料各应具备哪些性质?答:建筑物的屋面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及隔热性能;外墙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外性、抗风化性及一定的装饰性;而基础所用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良好的耐水性。
第2章天然石材(1)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
答:可分为三大类:1)岩浆岩,也称火成岩,是由地壳内的岩浆冷凝而成,具有结晶构造而没有层理。
例如花岗岩、辉绿岩、火山首凝灰岩等。
土木工程材料课后题答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1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1当某一建筑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强度、吸水率、搞冻性及导热性是下降、上生还是不变答:当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各性质变化如下表:密度表观密度强度吸水率搞冻性导热性2材料的密度、近似密度、表观密度、零积密度有何差别答:3材料的孔隙率和空隙率的含义如何如何测定了解它们有何意义答:P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P′指材料在散粒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了解它们的意义为: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中,正确地使用材料,掌握工程质量。
4亲水性材料与憎水性材料是怎样区分的举例说明怎样改变材料的变水性与憎水性答:材料与水接触时不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憎水性材料。
例如:塑料可制成有许多小而连通的孔隙,使其具有亲水性。
例如:钢筋混凝土屋面可涂抹、覆盖、粘贴憎水性材料,使其具有憎水性。
5普通粘土砖进行搞压实验,浸水饱和后的破坏荷载为183KN,干燥状态的破坏荷载为207KN(受压面积为115mmX120mm),问此砖是否宜用于建筑物中常与水接触的部位答:6塑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在外国作用下,其变形性能有何改变答: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产生变形,并保持变形后的尺寸且不产生裂缝;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突然破坏,无明显的塑性变形。
7材料的耐久性应包括哪些内容答:材料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还包括具有抵抗物理、化学、生物和老化的作用,以保证建筑物经久耐用和减少维修费用。
8建筑物的屋面、外墙、甚而所使用的材料各应具备哪些性质答:建筑物的屋面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及隔热性能;外墙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外性、抗风化性及一定的装饰性;而基础所用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良好的耐水性。
第2章天然石材1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
答:可分为三大类: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安装)工程材料安装工程常用材..2 1)岩浆岩,也称火成岩,是由地壳内的岩浆冷凝而成,具有结晶构造而没有层理。
《土木工程材料》习题与难题解答1简答题1 测定含大量开口孔隙的材料表观密度时,直接用排水法测定其体积,为何该材料的质量与所测得的体积之比不是该材料的表观密度?解答:表观密度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所谓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包含材料内的孔隙。
而直接将含大量开口孔隙的材料放入水中,部分水进入材料的开口孔隙中,故,所测得的体积已不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正确的做法是将材料表面涂蜡将其密封,然后方能用排水法测定其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2相同组成材料的性能为何不一定是相同的?解答:例如同是二氧化硅成分组成的材料,蛋白石是无定型二氧化硅,石英是结晶型二氧化硅。
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因而它们的性质不同.3 孔隙率越大,材料的抗冻性是否越差?解答:材料的孔隙包括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两种,材料的孔隙率则是开口孔隙率和闭口孔隙率之和。
材料受冻融破坏主要是因其孔隙中的水结冰所致。
进入孔隙的水越多,材料的抗冻性越差。
水较难进入材料的闭口孔隙中。
若材料的孔隙主要是闭口孔隙,即使材料的孔隙率大,进入材料内部的水分也不会很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材料的抗冻性不会差.名词解释1 材料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状态下颗粒固体物质间空隙体积(开口孔隙与间隙之和)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2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填空题1 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_空气中吸收水分_的性质.2 材料的抗冻性以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所能抵抗的_冻融循环次数_来表示。
3 水可以在材料表面展开,即材料表面可以被水浸润,这种性质称为_亲水性_。
选择题1 孔隙率增大,材料的_B_降低。
A 密度B 表观密度C 憎水性D 抗冻性2 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_A_。
A 吸水性B 吸湿性C 耐水性D 渗透性判断题1 某些材料虽然在受力初期表现为弹性,达到一定程度后表现出塑性特征,这类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错2 材料吸水饱和状态时水占的体积可视为开口孔隙体积。
《土木工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自学指导书目录Ⅰ《土木工程材料》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1)Ⅱ《土木工程材料/建筑材料》辅导材料 (3)§1 材料基本性质 (3)§2气硬性胶凝材料 (4)§3水泥 (4)§4砼 (5)§5建筑砂浆 (12)§6烧结砖 (13)§7建筑钢材 (13)§8建筑塑料 (14)§9沥青材料 (14)§10木材 (17)§11其它工程材料 (18)§12土木工程材料试验 (18)Ⅲ《土木工程材料/建筑材料》典型复习题 (19)一、典型计算题 (19)二、典型填空题 (22)三、典型是非题 (26)四、典型简答题 (29)五、典型名词解释题 (30)部分解答 (30)Ⅳ《土木工程材料/建筑材料》样卷 (32)Ⅴ《土木工程材料/建筑材料》试题命题格式 (33)Ⅵ《土木工程材料/建筑材料》期中试题及答案 (34)Ⅰ《土木工程材料》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土木工程类专业(本科层次)本科使用教材:土木工程材料,陈志源等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它与公共基础课及专业紧密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主要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并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质与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针对不同工程合理选用材料,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了解材料与设计参数及施工措施选择的相互关系。
二、考试目的与要求主要检验对建筑材料基本性质及各项特性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因素,合理选用建筑材料的要求及实验检验方法的掌握程度。
要求:概念明确;分析讨论切题;基本计算方法准确,数据处理符合标准。
每一章节中要求“(重点)掌握”部分为重点,占考试内容的主要部分。
中南土木工程材料课后习题及答案土木工程材料习题集与参考答案第一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试述材料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的定义、测定方法及相互关系。
密度与视密度的区别何在?参考答案:密度ρ:是指材料在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测定方法:将材料磨细成粒径小于0.25mm 的粉末,再用排液法测得其密实体积。
用此法得到的密度又称“真密度”。
表观密度0ρ: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测定方法:对于外形规则的块体材料,测其外观尺寸就可得到自然体积。
对于外观不规则的块体材料,将其加工成规则的块体再测其外观尺寸,或者采用蜡封排液法。
孔隙率P :材料中的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百分比。
相互关系:%10010????? ??-=ρρP密度与视密度区别:某些散粒材料比较密实,其内部仅含少量微小、封闭的孔隙,从工程使用角度来说,不需磨细也可用排液法测其近似的密实体积,这样测得的密度称为“视密度”。
4.材料的耐水性、吸水性、吸湿性、抗冻性、导热性、热容、抗渗性的含义是什么?参考答案:耐水性:材料抵抗水破坏作用的能力称为耐水性,即材料经水浸泡后,不发生破坏,同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指标:软化系数吸水性:材料与水接触时其毛细管会吸收水分的性质。
指标:吸水率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指标:平衡含水率抗冻性: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被破坏,强度也不严重降低的性质。
指标:抗冻等级,其划分取决于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经受冻融而不被破坏的次数。
导热性:当材料两面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会从温度较高的一面传导到温度较低的一面的性质。
指标:导热系数热容:某块材料在温度升降1K 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指标:C (热容)=c (比热容)?m(材料质量)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或液体渗透的性质。
指标:渗透系数7.影响材料强度试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强度与强度等级是否不同,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试验条件对材料强度试验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主要有试件的形状和尺寸、试验机的加载速度、试验时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材料本身的含水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