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历史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杭州的历史背景基本现状还有文化价值和传说故事【历史】杭州历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产生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
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定都于此,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现在的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会。
杭州,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优异、人文古迹荟萃的名城。
【艺术】杭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六大古都之一。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杭州地区就有先民繁衍生息。
据传说大禹曾乘船经过,大禹所乘之船即称“禹杭”(“杭”有船意),后讹传为余杭,这样杭州的城市历史应已有3020xx年以上。
春秋时吴越争霸,杭州即已为两国反复争夺之地。
秦朝时以大江而得名“钱唐”,唐朝时为避国讳改称“钱塘”。
至宋朝时,杭州进入了其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并在靖康之变后成为了南宋的国都。
其时城市之富足繁荣,一时无贰,被称作“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袭隋朝时称谓称其为杭州,并使其为浙江省省会。
在而后几十年的发展中,杭州已经成为了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三角洲地区除上海以外的第二大中心城市。
杭州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
春赏苏堤春晓,夏游曲院风荷,秋被满陇桂雨,东踏断桥残雪,已是每一位杭州游客的雅趣。
当然,毕竟做过一国之都,柔柔风情的杭州背后也有铮铮铁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的千古绝唱即表白了岳武穆坚执的信念。
【诗词文学】因杭州土地肥沃,依江傍海,物产丰富,并且在历史的大多数时期远离战祸,使得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地。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等诗句,即是文化杭州的最佳注脚。
大诗人们除去丰富了杭州的文化气质,也为杭州的美景做出过贡献。
唐代白居易,宋朝苏轼,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两人在杭州为地方官期间,先后组织修建了西湖上的白堤、苏堤。
杭州的历史与文化杭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
自古以来,这座城市便是中国重镇,曾多次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杭州也因其独有的风光、人文和历史背景,成为根植于江南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
第一章:杭州的历史杭州有着3000年的悠久历史。
在先秦时期,杭州是越国的领土,随着秦朝的建立,逐渐进入了中国的版图,成为吴郡和吴兴县。
在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将杭州设立为“会稽郡”。
到了南北朝时期,杭州被誉为“真定之源”,开始繁荣。
从隋唐到宋代,杭州成为了中国的重要贸易口岸和文化中心,不断吸引着商人和文人来到这个城市。
明清时期,杭州逐渐进入衰落,但是仍保留着很多历史文化遗迹。
第二章:杭州的文化杭州是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被誉为“丝绸之府”、“中国南方文化之都”和“中国新四大美景城市之一”。
它是许多文学作品的背景,诸如《红楼梦》中的“西湖三山五园”、唐代诗仙白居易的“钱塘江潮信处”等。
杭州的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如龙井茶、丝绸、钱塘潮、夫子庙、灯笼节等,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
1. 杭州的历史文化古迹在杭州可以看到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西湖十景中的“断桥残雪”、“平湖秋月”等,以及富阳西湖、灵隐寺、法喜寺、野径亭、雷峰塔、六合塔等。
这些景点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人民的心灵寄托。
2. 杭州的文化活动杭州被誉为“中国民间文艺之都”,因拥有众多传统讲唱表演艺术、民间音乐、舞蹈等文化。
此外,戏剧演出、赏花祈福、轰趴舞会、梦幻灯组、钱塘潮文化节等都是市民和游客们最喜爱的文化活动。
3. 杭州的名人文化杭州是一个培育众多名人的城市。
唐朝时期的白居易、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文徵明、清朝的龚自珍等都是杭州文化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诗词、书画、散文等文化遗产更让杭州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杭州的风景杭州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拥有着许多自然和人文的盛景。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西湖景区。
在西湖,你可以欣赏到瑰丽的景色,如断桥残雪、满陇桂雨、平湖秋月等等。
城市介绍:杭州,简称杭,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浙江省第一大城市,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华东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传媒、通信和金融中心,华东地区重要的经济、科教、文化、金融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杭州都市经济圈核心城市。
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距今5000年前的余杭良渚文化被誉为“文明的曙光”,自秦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五代吴越国和南宋在此定都,元朝时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公安部授权的口岸签证城市,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自古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杭州是世界休闲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节和中国国际微电影展的终身举办城市,是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如今杭州正在以“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大步迈进。
茶文化:杭州是一座有着茶香的城市,那香气是用历史的慢火焙出来的。
唐代,茶叶已在杭州境内广为栽培,茶圣陆羽在余杭撰写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产茶的记录;至清代龙井茶又被指定为皇室贡品;现如今龙井茶已位居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了。
杭州是一座有着茶韵的城市,那韵味是老百姓慢慢品出来的。
杭州产茶,杭州人更爱喝茶。
早在宋代,作为南宋京城的杭州以卖茶为业的茶肆、茶坊已遍布全市,在闹市区清河坊一带,就有多家大茶坊,街头巷尾,还有担茶卖的。
杭州的茶室一般临湖而设,透过窗户,西湖美景尽收眼底,这时候端起茶杯喝一口,一定会体会到淡泊、无怨无艾、回归自然的恬静心境。
杭州是一座有着茶业的城市,杭州是一座有着茶学的城市,杭州是一座有着茶景的城市丝绸之府:杭州的丝绸织锦是精致、和谐之美的集大成之象征,拥有"东方艺术之花"的美誉,它们不只是单纯的生活消费品,它们承载了杭州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感悟。
对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了解和感受杭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之一。
杭州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这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你的问题。
一、历史沿革杭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左右的夏朝,当时这里是越国的故乡。
随着历史的发展,杭州先后成为吴越国、南宋都城,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明清时期,杭州成为江南的商业重镇,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20世纪初,杭州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工业城市。
二、文化遗产杭州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西湖。
西湖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西湖周围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雷峰塔、岳王庙、苏堤、白堤等,这些景点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
另外,杭州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化建筑和古迹,如灵隐寺、六和塔、钱塘江大桥等。
这些建筑和古迹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杭州的骄傲和宝藏。
三、文化氛围杭州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杭州是中国南方的文化中心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
杭州还是中国的茶文化之乡,是中国最著名的茶叶产地之一。
在杭州,你可以品尝到最正宗的龙井茶和西湖龙井茶。
四、现代城市杭州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杭州是中国的科技中心之一,拥有许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杭州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非常先进,是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总之,杭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同时,杭州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是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之一。
杭州历史简介杭州,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古城,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浙江省省会,也是中国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杭州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杭州曾经是南宋的都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闻名世界。
古往今来,杭州一直是一座繁荣兴盛的城市。
古代的杭州曾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南方重要的商业中心,被誉为“丝绸之都”。
在商业贸易方面,杭州曾经是富庶繁盛的天堂,商贾云集,繁华热闹。
隋唐时期,杭州开始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城市之一,货物如绸缎、茶叶、丝绸、陶瓷等纷至沓来,各种奇珍异宝鱼龙混杂,形成了独特的市场风貌。
杭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包括西湖、灵隐寺、宋城、岳王庙等众多古迹,这些文物见证了城市的兴衰变迁,也反映了杭州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城市,杭州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有许多名人故居和纪念馆,如林则徐故居、郁达夫故居等,这些遗迹见证了杭州的文化底蕴。
杭州的历史建筑也是其独特的文化符号,这些古老的建筑依然矗立在城市中心,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历史。
比如风景如画的西湖景区,拥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建筑,如雷峰塔、苏堤、断桥等,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华,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杭州还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古街巷、园林等,这些历史建筑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气息。
总的来说,杭州是一座充满魅力和历史底蕴的城市。
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探寻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作为一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杭州正在努力保护和传承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将这份宝贵的文化传统传扬下去,让世人共同分享。
在未来,我们相信杭州这座历史名城将迎来更加繁荣和辉煌的明天,传承和发扬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中华文明的发展绽放出新的光彩。
愿杭州这座历史名城永远繁荣昌盛,成为文化交流和国际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杭州历史大事记杭州历史大事记................杭州历史悠久,自秦时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
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产生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
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
杭州古称钱唐。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
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
民国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发展至今。
杭州历史大事记杭州老字号名店掌故古迹典故传统民间娱乐项目博物馆名人故居杭州历史大事记杭州历史人物【秦始皇过钱唐】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秦设会稽郡,置钱唐、余杭、富春、海盐(今海宁)4县。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
【慧理首开灵隐天竺】东晋咸和三年(328),印度僧人慧理登灵鹫峰(今飞来峰),叹为"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飞来",并指为"仙灵所隐之处",在山下创建灵隐寺。
两年后又在天竺山创建翻经院(后改法镜寺),即下天竺。
【昙超首开玉泉】南齐建元年间(479-482),僧昙超在西湖仙姑山青芝坞口开山筑庵。
清康熙改清涟寺,俗称玉泉寺。
【隋建杭州城】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杨坚平陈,改钱唐郡为杭州。
初治余杭。
次年,移治钱唐。
隋开皇十一年(591),将杭州钱唐县治由灵隐山下移至柳浦西(今杭州江干一带),并依凤凰山筑城,周围15公里左右,是为最早的杭州城。
【隋开凿江南运河】隋大业六年(610),隋炀帝杨广凿通江南运河,自京口(今镇江)至杭州,800余里。
自此与江北运河相接。
明清时期,由北京至杭州的大运河称"京杭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
杭州历史悠久,从秦的辰光设县治算搭起来有2200多年的历史的。
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徕动杭州生活,良渚文化畀大家叫文明曙光。
杭州还做过五代吴越国同南宋两个王朝的都城,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杭州古称钱唐。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取消钱唐郡,设杭州,杭州的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徕历史高头。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赵构逃到杭州,杭州畀他升为临安府。
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持续140多年。
民国元年(1912年)把原来的钱塘、仁和县地并起来设了杭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伐军进到杭州。
箇一年,分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从那个辰光开始叫市。
抗日战争的辰光杭州畀日本人占了去,日本投降以后,国民政府光复。
1949年,解放军进到杭州城里向,然后占领了整个浙江。
杭州徕南宋同元朝末年都是当时世界高头顶大的城市(来源:Largest Cities Through History)。
参见老杭州城。
杭州市介绍汇报人:2023-12-11•城市概述•历史与文化•经济发展目录•社会与生活•美食与特产•总结与展望01城市概述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
位于东经118°21′-120°30′和北纬29°11′-30°33′之间。
与上海、宁波、温州等市相邻。
地理位置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约为16.2℃,年降水量约为1199毫米。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气候特点0102城市人口与面积下辖10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截至2021年,杭州市总面积为16853.5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为1036万人。
02历史与文化历史沿革杭州市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
秦朝统一中国后,设钱塘县,隋朝开皇九年撤钱塘郡设杭州。
唐朝时期,杭州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之一。
清朝时期,杭州成为浙江省会,并逐步发展成为近代城市。
现代的杭州市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浙江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宋朝时期,杭州成为全国文化、经济、交通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杭州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良渚文化遗址、宋城、雷峰塔等。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杭州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
杭州市还拥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和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如龙井茶制作技艺、杭州剪纸等。
文化遗产010204风景名胜杭州市的风景名胜众多,如西湖风景名胜区、千岛湖风景区、灵隐寺等。
西湖风景名胜区是杭州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有着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文化底蕴。
千岛湖风景区则以千岛错落、山水相映为主要特色,是浙江省最大的淡水湖之一。
灵隐寺则是杭州市最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0303经济发展杭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国内生产总值杭州市的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居民生活水平相对富裕。
浙江杭州的历史沿⾰(1)从“余杭”到“钱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
传说在夏禹治⽔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阔地域均泛称扬州。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会诸侯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曾乘⾈航⾏经过这⾥,并舍其余杭(“杭”是⽅⾈)于此,故名“余杭”。
⼀说,禹⾄此造⾈以渡,越⼈称此地为“禹杭”,其后,⼝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吴,越灭吴后,属越。
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归⼊楚国的版图。
秦统⼀六国后,在灵隐⼭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七年⼗⽉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钱唐,临浙江,⽔波恶……。
”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
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
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
新莽时⼀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
这时杭州农⽥⽔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万松岭修筑了第⼀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
因外族相继⼊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化的发展。
这时,西湖已有“明圣湖”、“⾦⽜湖”之称。
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的名刹。
随后有⽅⼠许迈及葛洪等⼈在武林⼭下、韬光、宝⽯⼭⼀带进⾏写书、炼丹等活动,传播宗教,西湖名⼭胜⽔也渐次开拓。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钱唐县为临江郡。
陈后主祯明元年(587),⼜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
(2)“杭州”之名⾸次出现 隋王朝建⽴后,于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次出现。
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
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
开皇⼗⼀年,在凤凰⼭依⼭筑城,“周三⼗六⾥九⼗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
⼤业三年(607),改置为余杭郡。
1、历史变迁杭州历史悠久,是中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家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东南名郡”著称于世。
自秦时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
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显示,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史界称为“文明的曙光”。
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都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被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叹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杭州古称钱唐,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
民国元年(1912年),原钱塘、仁和县并置杭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划杭县城区等地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从此揭开了杭州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2、自然地理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市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
杭州山水相依、湖城合璧,江、河、湖、海、溪五水共导。
全市丘陵山地占面积的65.6%,集中分布在西部、中部和南部;平原占26.4%,主要分布在东北部。
江、河、湖、水库占8.0%,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城而过。
气候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春秋较短,冬夏较长。
2012年全年平均气温17.1℃,年平均相对湿度71.0%,年总降水量1728.8毫米。
年总日照时数1520.5小时。
3、行政区域杭州市辖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8个区,建德、富阳、临安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
共有193个乡镇(街道),其中乡23个、镇86个、街道84个。
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千米。
4、人口构成2012年末,杭州常住人口8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53.99万人,占74.3%。
杭州的历史文化简介
杭州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被誉为“人间天堂”,其历史文化源远流
长。
杭州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至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
杭州地区已经有人类群居生活。
尤其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杭州处于吴国的领域之中,
吴国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杭州成为南宋时期的都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时代之一。
当时的杭州是世界上最繁华、最文化的城市之一,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在这个时期,
宋代文化达到了顶峰,创造了许多名人和巨匠。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苏东坡,他是一位杰出
的文士和政治家,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和文章。
另外一位著名的人物是范仲淹,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化人物,在他的治理下,
杭州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秩序良好。
这种优秀的治理方式被后来的统治者广泛采用,并逐渐成为中国的传统。
宋代的建筑、艺术和文化都带有鲜明的特色。
其中,杭州的西湖和雷峰塔都是非常有
名的建筑和景点。
在艺术方面,杭州建立了自己的绘画流派,即杭州派,其代表作品是董
源的《泛舟洞庭图》,反映了南方水乡的生活和景色。
此外,杭州也是佛教的中心之一,有许多著名的寺庙,如灵隐寺、岳王庙等。
这些寺
庙都保存了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文献。
总之,杭州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城市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底蕴,
是值得一游的旅游胜地。
杭州历史概况
六大古都之一(北京、西安、开封、洛阳、南京、杭州)
4700多年前已有人在此生息,“良渚文化”可证明,“良渚”以黑陶为特征。
周代(3000多年前)居“扬州之域”。
春秋是先后为吴,越。
战国居楚。
秦居会嵇即称钱塘县。
东汉会嵇即功曹(地方官)华信在此筑海塘,使泻湖与海水隔绝慢慢形成了西湖。
故华信是杭州第一功臣。
隋开皇九年(589年)设立杭州,杭州名称首始一直沿用至今。
隋大业六年(610年)江南运河开通,杭是大运河南段的起点。
唐代宗时,杭州刺史李泌凿六井(西井、方井、金牛井、白龟井、小方井、相国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筑堤并留诗(现白堤不是白居易开的)。
五代吴越王钱鏐建立吴越国,历时七十二年,在凤凰山下筑“子城”又在外围筑“子城”周围七十里,钱鏐修水利,筑海塘,兴寺院,故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
杭州成了东南人文荟萃之地。
南宋在此建都历时150多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苏东坡筑堤并留诗。
南宋画院画家马远画有西湖山水画题名为“柳浪闻莺,两峰插云、平湖秋月。
”陈清波画有“断桥残雪、三潭印月、雷锋夕照、苏堤春晓、南屏晚钟”这就是西湖十景的由来,以有700多年历史。
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美杭州庄严美丽堪为其它城市之冠,称之为“天城”。
杭州地理概况
东南沿海,东部是市区,城西是西湖,西湖四面环山,周围15公里。
这里原是一片汪洋。
吴山和宝石山是这个海湾口上的两个岬角。
由于河口涌潮的作用大量泥沙逐渐沉积,形成了一个泻湖。
后来泥沙封住了湾口。
东汉华信又在此筑堤,这样湾内成了西湖,湾口成了内陆,即今天杭州的市区。
我国东南地区铁路交通的枢纽,沪杭线的终点。
浙赣线、杭长线起点,大运河南端。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河道最长的人工河,全长1700多公里,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杭州可分为三个景区:
西湖景区:白堤、孤山、湖中、苏堤
北山景区:曲院风荷、保俶塔、黄龙洞、岳庙、玉泉灵隐、飞来峰、
西南景区:花港观鱼、龙井、净慈寺、虎跑、六和塔、钱塘大桥、花圃
工业:棉纺、丝绸、造纸、冶金、机械、电子、化工
市花:桂花
西湖群山以天竺山为主峰,环湖分为南北两支。
两支山脉最高最著名的主峰就是南高峰和北高峰。
南高峰高256.9米,北高峰300多米,浙江电视台设处。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柳浪闻莺、曲院风荷、平湖秋月、雷锋夕照、南屏晚钟、断桥残雪、双峰插云、花港观鱼
新西湖十景:云栖竹径、满垅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白堤
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止于平湖秋月,全长一公里,白堤早在1000多年前就以风光旖旎著称。
白居易曾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诗句。
可见这条堤叫白沙堤,人们以为此堤是白居易主持修建的,就称它为白堤。
实际上白居易修筑的堤在旧钱塘门外,早已荒芜。
白居易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在杭州连作三年刺史,蓄水灌田,浚治六井,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也写过许多呤诵西湖的名篇:《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题湖上》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节展新蒲。
未能抛的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杭州原是白居易幼时立志要去做官的地方,在杭州做刺史,在他来说是得偿所愿,他为杭州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当地的百姓曾在西湖边建造白公祠纪念地。
断桥残雪
白堤的起点,正当外湖和内湖的分水点上。
断桥之名最早起于唐代,诗人张祜有“断桥荒藓涩”的诗句。
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石桥,宋代称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
诗人钱惟善有”阿姨近住段家桥“之句。
又因孤山来到白堤到此而断故又名断桥。
现断桥是一座独孔环洞桥,桥东北“断桥残雪“碑亭,亭旁水榭名“云水光中”。
平湖秋月
白堤两端,原是唐代望湖楼旧址。
宋代延祥观的一部分,元初被杨连真伽作寺院,明仍为望湖楼,康熙题“平湖秋月”勒石建亭。
由此风景点固定了下来。
“湖天一碧楼”屹立两湖之上,皓月当空秋色眺望西湖景色。
有一联:“万倾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景宜秋。
欲把西湖比西子,更邀明月说明年。
”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
孤山
孤山是栖霞山支脉,高38米。
四周碧波萦绕,一山孤山寺湖中。
得名山上多梅花,也称“梅花屿”。
白居易有诗“蓬莱宫在水中央”又名蓬莱岛。
孤山曾是帝王行宫,康熙五到杭州二次住孤山行宫。
雍正改为“圣恩寺”。
与灵隐寺、昭庆寺、净慈寺合称西湖四大丛林。
1927年改中山公园。
“西湖天下景”一处假山一付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妙妙奇奇。
”妙在可以顺读也可以倒读,点出了西湖的奇异景色。
“绿云径”孤山山顶假山叠石,远远望去仿佛浮动在孤山山顶的朵朵青云。
“文澜阁”孤山南面的浙江博物馆内,是珍藏《四库全书》的七大书阁之一。
北京文澜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行宫中的文津阁、奉天行宫中的文溯阁称“内廷四阁”。
扬州的文汇阁、镇江金山寺的文淙阁、杭州西湖的文澜阁称“江浙三阁”。
《四库全书》是我国三部举世闻名的巨著之一。
《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编于乾隆时,是我国历史上最大最完整的综合性丛书。
分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阁前有大池“池中奇石独耸名”仙人峰“东侧有碑亭两座。
一碑“御制题文澜阁”乾隆题。
碑阴刻颁发《四库全书》上谕。
一碑“文澜阁”光绪题写。
西涔印社
以保存金石,研究地学为宗旨。
金石篆刻融书法和雕刻于一炉,是我国优秀的艺术遗产。
逐步形成了各种流派。
18世纪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浙江的金石篆刻艺术胜极一时。
自成一派,杭州人丁敬就是“浙派”的开山鼻祖,他与蒋仁、奚冈、黄易、陈豫钟、陈鸿寿、钱松、赵之琛合称为“西涔人家”。
后起自秀会稽赵之谦,安吉吴昌硕融浙皖(皖派邓石如)两派所长,独树一帜成为一代大师。
1904年杭州金石家丁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