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施颜色规范化调查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7
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研究综述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市政建设基础工程,也展现出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城市无障碍建设的研究进行梳理,国外研究无障碍设施的实践进行归纳,国内研究从城市公共建筑、城市交通及城市居住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为后人研究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提供建议和思考。
标签: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综述F2无障碍设施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群体的社会成员使用的设施。
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反映着其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
国内外学者对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研究较多,本文便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研究更多的关注其实践性和适用性。
无障碍设施建设不仅指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的设施,还有居住区及住宅的无障碍建设,其中Rabiul Ahasan;Donna Campbell;Alan Salmoni;John Lewko(2001)通过对房屋设计及建造过程进行分析,认为用户的需求分析是在为残疾人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进行房屋设计时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
对这些人来说具有人性化的设计和开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
Nobuyuki MINO;Masumi ASADA (2012)通过GIS空间技术来分析日本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得知各个区域中的轮椅的畅通程度不同,区域间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缺乏衔接。
城市在未来的区域规划中,需要有比较全面的设计标准,以减少区域间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差异。
Hazreena Hussein;Naziaty Mohd Yaacob(2012)研究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律规范在马来西亚的实施效果,认为马来西亚在亚太地区虽然一直致力于维护残疾人的参与权与平等权,但立法方面的空白仍然是制约马来西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原因,认为要加强无障碍环境立法,无障碍设计的基础是研究残疾人的需求发展状况。
Nahid Bayat Bodaghi and A.N. Zainab(2013)以图书馆为例对城市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进行研究,对建筑师、专家和残疾人用户使用公共图书馆无障碍设施情况做问卷调查。
无障碍设施情况调查报告一、目前现状1、道路无障碍设施。
**新区共有主次干道13条,其中已铺设人行道的黄海路南段、成子湖路、**路、**路、红海路、**湖路均已铺设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各主要道路交叉口均设置缘石坡道。
2、桥梁无障碍设施。
新区范围内桥梁盲道与道路盲道衔接良好。
二、存在问题1、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
主要体现在车辆"霸占"盲道、小商贩摆摊占用盲道和窨井盖隔断盲道。
2、部门道路交叉口、盲道转角处未设置提示盲道及提示盲道设置不规范。
3、公交站台未建设无障碍设施,影响残疾人的正常使用。
4、公共厕所未考虑无障碍设施。
体现在未设置无障碍坡道及残疾人专用厕所。
5、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资金投入不够。
3、下步打算1、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媒体、报纸等宣传,让人们对盲道有充足的认识,不断地将对盲人的关怀融于社会每一处……2、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清理整顿无障碍设施被占用、被破坏的现象,达到《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标准。
3、从城市规划角度重视无障碍设施建设。
今后,新区新建、扩建、改建的主次干道必须进行无障碍设计。
4、对存在问题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新建、维修,保障无障碍设施正常运行。
困境儿童摸底调查报告为全面了解全县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困境儿童帮扶的有效途径,切实保障儿童生命健康权,县妇联组织调研组,于7月1日至8冃15日,思想汇报专题采取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县24乡镇XXX个行政村开展困境儿童调研,现将排查摸底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县困境儿童基本情况据调查统计,全县困境儿童XXX人,其中留守儿童XXX人,单亲家庭儿童XXX人,孤残儿童XXX人。
二、困境儿童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据调查发现,孤残儿童因自身残疾的原因及留守儿童因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家庭教育欠缺,导致困境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从调查情况看,残疾儿童因本身残疾的原因,造成其心理上的负担,因而影响学习。
《关于无障碍环境(盲道)建设问题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无障碍环境(盲道)建设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无障碍环境(盲道)建设问题的调查报告—以栖霞市为例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2x-1班202x01021103丁卫科团队名称:无障碍环境建设调研队团队负责人:刘峻朋团队成员:丁卫科、柳尧辉、樊政鑫、丁石泉调研地点: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调研时间:202x年7月16日到202x年8月4日关于无障碍环境(盲道)建设问题的各人调查报告摘要。
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目的在于确保残疾人能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使其拥有行动的自由,充分享受社会的物质、文化成果,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
关爱残疾人,构筑无障碍城市,己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及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的水平。
而盲道,是城市人行道上的一条窄窄的淡黄色纹线,是盲人接触外界的通道。
它不仅是城市文明标志的体现,更让人感受到社会人文关怀所体现的平等与尊重。
在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的今天,盲道的建设及使用也更加引人注目。
但是,盲道建设的不合理及占用盲道的消息屡见报端。
暴露出众多无障碍法规缺乏执行力的问题,限制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落实和推广。
本次调研,我们深入社会,大体了解了目前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一、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理论阐述。
1.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了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在居住、出行、工作、体闲娱乐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时,能够自主、安全、方便的通行和使用所建设的物质环境和配套服务设施。
无障碍设施主要是建筑物(包括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道路(包括道路、桥梁、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公交站台、公共绿地)等的相应设施。
2.无障碍环境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
从狭义上讲,无障碍环境是消除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残疾人在行动、信息、交流、生活等方面障碍的环境。
视障人群公共设施现存问题的调查研究作者:湛益格程凤刘洋旭魏天春秦莉莉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以烟台市无障碍设施为例,主要调查研究烟台市主要面向视障人群的无障碍设施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其中有视力残疾的共1691万人,且视障人群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此,随着社会中的盲人弱势群体数量的增多,对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改进便也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有效保障这一数目庞大弱势群体的出行需求与基本社会服务也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本文希望通过对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反映出在建设和维护无障碍设施时有待改善的问题,总结一些可行措施和方法,为烟台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提供建议,使盲人群体的社会活动更加丰富与便利。
关键词:视障人群;无障碍设施;社会服务;生活质量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视障人群数目最庞大的国家,全国共有1700多万视障人士,相当于每80人中就有一位視觉障碍人士。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然而面向视障人群的公共设施的创新与改革却一直不足,致使数量如此庞大的视障群体一直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在日常生活出行和工作学习中都存在较大的问题。
在当前城市建设中,针对视觉障碍人士这个特殊服务群体的重心更多的还是放在基础信息的无障碍化。
而已存在的无障碍化设施,由于设计、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一些形式主义、格局不完整和损毁严重的问题。
随着知识的普及以及公民素质的提升,人们更多地关注到社会的弱势群体,也越来越意识到公共设施的人性化与否对弱势群体生活的重要性,而视障人群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基本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为了有效地完善面向视障人群的社会公共设施,满足视障人群的需求,扩大视障人士未来的就业面,使视障人士能发挥自己应有的社会价值。
我们团队拟对针对视障人士的公共设施进行一个深入的研究调查,希望能成为视障人士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向政府及有关机构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山东省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调查体验研究王宇;王建忠;李佳;王鹏;何文晶【摘要】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念决定了社会如何对待残障人士和其他弱势群体,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2017年山东建筑大学无障碍研究所联合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和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实地调研了山东省17个地市商业场所、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维护状况,发现山东省主要城市的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基本合格,但同时存在对无障碍理念缺乏正确认识、规划体系不完整、老旧公共场所设施落后、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本次调研为山东省制定完善无障碍法规和管理办法、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无障碍环境目标等提供了基础信息,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及政策建议,具有较高地应用价值.【期刊名称】《残疾人研究》【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5页(P92-96)【关键词】社会调查;无障碍设施;研究分析;优化策略【作者】王宇;王建忠;李佳;王鹏;何文晶【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无障碍研究所济南250101;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济南 250000;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无障碍研究所济南 250101;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济南 250000;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无障碍研究所济南 25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7前言每个个体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不同的场合可能遇到与残疾人一样或类似的障碍,自始至终的健全人是不存在的。
无障碍环境是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无障碍出行和交流的环境。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政策、措施、标准,全省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有较大提高,残疾人、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便利[1]。
山东建筑大学于2016年设立了无障碍研究所,主要培养无障碍管理和技术人才,开展无障碍理论与实践研究及学术交流;济南、青岛、东营、烟台、临沂等市被评为全国无障碍示范城市,莱西、泅水、垦利等县被评为全国无障碍示范县(市、区);济宁市创建全国无障碍文化旅游城市,威海市创建无障碍健康宜居城市,东营市创办亚洲最大的导盲犬基地,嘉祥县和临沭县创办国家多层工业无障碍厂房标准化建设试点,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由基本救助型向智能化发展,21.2万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临平城区盲道设施规范性的调查研究研究时间:2010年9月—12月学校和班级: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高一9班 指导老师:王强 组长:王鹏俊组员:梅燕玲 朱 清 宋英杰 俞 俊 沈芳琳 莫一航注:本文获浙江省2011年研究性论文评比二等奖,杭州市一等奖。
临平城区盲道设施规范性的调查研究【内容摘要】盲道是城市文明的象征,盲道设置的规范则是一个城市品味的象征。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新建道路增多,公交线路增加,路况越来越复杂。
视残者出行难的问题日趋严重,甚至出现“建设越发展,走路越困难”的局面。
鉴于此,我们实地调查临平城区盲道设置的现状,对临平城区盲道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进而对临平城区盲道设置的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探讨如何在城市建设中采取适宜的措施来解决视残者的出行问题。
【关键词】盲道设施规范性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在城市中有这样一类人群,他们因为缺少光明,走路颤颤巍巍而又小心翼翼。
在城市中行走的他们,总是处于弱势地位,行走对他们来说,就如同在黑暗中前进。
所以他们不得不借助一些无障碍设施来完成行走。
盲道,就是专门用于盲人的专用道。
国家规定:“盲道是残疾人的专用道,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
”那么现实情况如何呢?行走在城市,我们就能发现太多盲道变“忙道”,条条“肠梗塞”处处拦路虎的现象。
有的盲道被商家占用,商贩摆摊;有的盲道被停车位挡住,汽车占用盲道导致盲道形同虚设;还有多处盲道被“拦腰截断”,水泥阶梯、铁栅栏都让盲道成了“断头路”……再看看新闻,总在强调清理盲道障碍这类的助残行动,而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受损严重的新闻又是随处可见。
残疾人出行难的问题,仍旧缺乏一定的关注,给盲人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另据盲人按摩店的盲人们讲,还有很多道路上根本没有盲道,有的很多也遭到损坏,强烈要求无障碍设施的完善。
以上的情况属实吗,真的有这种情况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何不来个调查,以查个究竟。
说干咱就干。
那就开始我们的行动吧。
无障碍设施调查报告无障碍设施情况调查报告一、目前现状1、道路无障碍设施。
xx新区共有主次干道13条,其中已铺设人行道的黄海路南段、成子湖路、xx路、xx路、红海路、xx湖路均已铺设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各主要道路交叉口均设置缘石坡道。
2、桥梁无障碍设施。
新区范围内桥梁盲道与道路盲道衔接良好。
二、存在问题1、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
主要体现在车辆"霸占"盲道、小商贩摆摊占用盲道和窨井盖隔断盲道。
2、部门道路交叉口、盲道转角处未设置提示盲道及提示盲道设置不规范。
3、公交站台未建设无障碍设施,影响残疾人的正常使用。
4、公共厕所未考虑无障碍设施。
体现在未设置无障碍坡道及残疾人专用厕所。
5、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资金投入不够。
3、下步打算1、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媒体、报纸等宣传,让人们对盲道有充足的认识,不断地将对盲人的关怀融于社会每一处……2、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清理整顿无障碍设施被占用、被破坏的现象,达到《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标准。
3、从城市规划角度重视无障碍设施建设。
今后,新区新建、扩建、改建的主次干道必须进行无障碍设计。
4、对存在问题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新建、维修,保障无障碍设施正常运行。
第二篇无障碍设施调查报告《xx残联理事长述职述廉报告》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务实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积极推进了我区残疾人事业人事业的和谐发展。
现进行述职述廉汇报。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大对残疾人的扶助力度(一)深入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活动。
春节期间,积极动员全区各部门及各乡镇办广泛开展春节"送温暖"活动,与市领导、区四大家领导一同分组对全区454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19.63万元。
同时,区残联还组织对全区1793名贫困残疾人进行了特殊救助,救助经费达22.7万元。
论老年人住宅空间无障碍的研究文章对老年居住环境设施建设提出了几点原则,及尊重自然,尊重人,实现设计与建造设计的美的原则。
提出应从住区空间的尺度重新考虑居住空间形态的问题。
标签:身心健康;老年人居环境;无障碍设计21实际前期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老年人的住宅空间的无障碍设计一直存在很多的不完善问题,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的趋势,对老年人住宅空间的无障碍设计的研究更加重要和迫切。
一、身心健康的居室环境1、建筑装修材料环保、安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环保性及安全性。
采用合理的建筑装修材料,选择合理的装修施工工艺是现代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2、满足足够的日照前后房屋的日照间距和房屋的朝向影响日照的时间。
在正常的情况下房间的日照时间应不少于每天3小时,特别是卧室,如果日照时间较短,会影响人体维生素D的形成以及在相对潮湿的环境中人体对一些疾病的免疫能力的降低。
房屋的前后遮掩也会使朝向很好的房间发生日照时间不足的现象,因此在设计时需考虑到日照量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卫生间就不需要日照,这是不客观的提法。
在条件相对允许的情况下保证卫生间一定的日照量能够维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并能通过日光有效地杀灭有害细菌。
还可以节约能源,更好的利用使用空间。
3、避免设施设备的交叉感染设施设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居室环境中的空气、声、光、热以及水质的污染问题。
设施设备的质量优劣是居室质量保证的重要标准,特别是厨卫的设施设备及排污管道,是细菌、病毒传播扩散的重要途径。
在厨房的设计中不适于直接安地漏设施,防止厨房中进爬虫而传播病菌以及废气对空气质量的污染。
地漏也应选择有水封隔臭和防病菌传播及传染功能的类型;厨房的回风系统最好单独设置并有防气体回流的功能。
抽油烟机的位置应根据就餐的习惯而进行设置,中式厨房必须设有排烟排油装置,防止串烟串味。
二、满足老年人的人居环境需要1、合理解决面积大小及起居空间长宽比例的问题老年人起居室的面积不宜小于14.00㎡,卧室的面积不应小于10.00㎡。
盲道现状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盲道是现代文明社会为盲人出行设置的专用通道,其畅通与否体现着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由于部分人对盲道缺乏认识,占用盲道的事情时有发生,这给盲人的日常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甚至出现盲人不敢独自出门的局面.鉴于此,我们对辖区居民和盲人进行了盲道调查,并实地调查了盲道的现状,对盲道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适当的建议,为盲人出行提供便利.关键词盲道盲人占用调查一、问题的提出盲道,顾名思义是为盲人服务的,是为看不见道路的视残者服务的.用于铺设盲道的砖块上面都有非常明显的突起的竖条或圆点,它们的作用就是让盲人走在上面能够感觉到脚下花纹的存在,指示前进的方向,从而达到不用盲杖也能比较自如行走的目的,减轻了盲人走路时的负担.盲道使冰冷的道路生出无限温情,在给盲人带来行路方便的同时,也体现着全社会对盲人的关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部分人对盲道缺乏认识,占用盲道的事情时有发生,这给盲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而且对他们的心灵也或多或少地造成了伤害.为此,我们组成调查小队,对部分街道的盲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适当提出一些建议.二、研究方法1、查找资料我们首先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什么是盲道.2001年8月1日,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盲道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盲道作为无障碍设施的一种,是指在人行道上铺设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残者产生不同的脚感,诱导视残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及到达目的地的通道.盲道可分为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行进盲道由条形地砖铺成,它可以指引残疾人向前行走.提示盲道由圆点形地砖构成,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都应铺设提示盲道,用于提示盲人.由于黄色比较明亮,对弱视者和有光感的视残者在视觉上比其他颜色更为明显,更容易发现,所以盲道一般都采用中黄色.2、问卷设计根据上网查到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共同确定10个问题及选项,并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3、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调查方法问卷或表格普通市民对盲道的认识普通行人问卷调查附件1调查问卷盲人访谈调查附件2访谈问卷盲人对盲道的认识与看法盲道占用情况主要道路盲道实地调查调查表格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市民对盲道的认知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在菜场、小区等地方找合适的调查对象现场做问卷,我们共发放60份问卷,本次调查得到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100%.问卷收回后,我们在尹老师和带队家长的指导下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表1 盲道调查问卷统计结果1、对盲道的认识87%被调查者认识盲道,而且认为有必要建设盲道,但是经常留意盲道的仅占27%,说明多数人虽然认识盲道,但平时对盲道不太关注.2、盲道被占情况83%被调查者看到过盲道被占用,说明盲道被占用情况非常普遍.盲道被占用持有态度,虽然85%被调查者觉得不应该,但仅有25%看到会进行劝阻.二盲道不安全因素调查队员们对主要道路进行实地调查城市道路均有盲道,但是调查中也发现盲道被占用的现象随处可见,最突出的就是车辆停占和窖井盖侵占,它们停留在盲道上,使盲道变成了“忙道”,形成了无障碍设施上的障碍,影响了盲道的正常使用,具体不安全因素统计见表.表2 盲道不安全因素统计不安全因素车辆停占窖井盖侵占地面不平整断路其它合计数量151263238四、研究小结与建议盲道是现代文明社会为盲人出行设置的专用通道,其畅通与否体现着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市区绝大部分主、次干道的人行道均设置了盲道,但是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盲道被盲道被占用的现象随处可见,特别是人流量比较集中的市场门口及建设中的城市道路,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从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市民很少留意地面上的这些盲道,未能有意识地避让盲道,是造成盲道被占用的主要原因,因此首先要加强宣传,只有让市民对盲道的作用有个清楚的认识,才能自觉维护盲道设施,自觉为盲人这个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出行环境.城管部门也要加强对汽车占用人行道特别是盲道的管理力度,改变车辆占有盲道的现状,从细微处方便盲人朋友们的出行.我们这次调查活动实际上也是一次很好的宣传活动,许多市民从调查中认识到盲道及其重要性,建议媒体等有关单位应加强宣传的力度,使人们了解盲道的重要性,重视盲道.2、调查中发现造成盲道不安全因素的原因,一方面是在铺设盲道时没有对窖井盖如城市污水、电力等进行避让,需要设计和施工单位引起注意,尽量不要占用盲道或将该处盲道改道重新铺设.另一方面是城市道路改造或建设时将盲道破坏或截断的,属于施工方面的不规范,需要有关部门要制订管理规定,加大管理力度,确保盲道的正常使用.希望全社会能共同关注盲道,使盲道畅通无阻,彰显城市的人文关怀.。
视障人群无障碍出行的设施利用探究作者:王宝玉姜继红李津蔚姜可鑫花铭悦来源:《神州·中旬刊》2020年第04期摘要:我国是视障人群数量居多的国家。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很少在大街上看到他们。
通过实地调研沈阳市街道及网络资料查阅,我们了解到阻碍视障人群出行的一些原因、以及一些现有协助视障人士出行的方式所存在的不足。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调研结果、针对视障人群无障碍出行的这一问题拟提出一项地感震动提示器模型来协助视障人群安全过马路的无障碍设施的可行性,完善城市道路规划系统,并同时呼吁广大群众关爱弱势群体,促进视障人群重返社会主流。
关键词:视障人群;出行安全;红绿灯地感震动提示器1、引言偶然间发现腾讯推出的一款体验视障人群出行与生活的公益游戏——《见》,在玩完这款游戏之后,让我对平日里几乎很少关注到的视障人群的出行与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游戏中,盲人的世界只有微弱的光,感知不到世界上五彩斑斓的颜色。
他们依靠触觉去感受周边事物的轮廓,依靠盲杖与盲道出行,他们无法判断路途的远近,一旦迷失,很难找到原来的路。
令我感触最深的场景是:当我在游戏中以盲人的身份过马路且周边没有人时,只能听到街道上汽车飞驰的声音,那种孤独与无助让我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恐惧。
通过这款游戏体验让我开始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能为视障人士的无障碍出行做出一些改进措施?据统计,目前我国视障人群约1700万人、即平均每100人中就会有1人是视障人群。
[1]可是,如此大的密度,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走在大街上,确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
这又是为何呢?原本没太关注到这一特殊人群的我生活中开始留意各种有关方便视障人群出行与生活的一些设施。
2、视障人群出行现存问题2.1盲道:我们通过实地考察沈阳市的盲道发现,有的盲道断断续续也没人修理,有的已经塌方,有的设计错误,有的盲道被共享单车、下水井盖、电线杆等占用,甚至被一些私家车当成了停车位。
2.2导盲犬:虽然导盲犬对于视障人群很有帮助,但据调查,导盲犬的培训过程长达18个月且训练过程复杂,综合费用达2.5-3万美元,一些普通家庭的视障人群根本买不起一只导盲犬。
无障碍设施颜色规范化调查研究
摘要:提出现阶段我国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标识存在的问题;研究城市中无障碍设施的颜色分类,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法;建议无障碍设施的颜色和标识系统化、规范化设计;提出无障碍设施颜色规范化设计的作用和好处。
关键词:无障碍设施;无障碍标识;标识和颜色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无障碍设施的规范化设计实施,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文明程度、人们素质的整体进步、城市基础设施的人性化等方面。
不论是政府在进行市政建设时强制实施《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规定,还是障碍人群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以及正常融入社会生活的迫切愿望,甚至是普通民众对于障碍人群的关心程度,都推动了一个城市中无障碍设施的推行。
基础建设是否关心到城市中居住的每一个人,是一个城市市政设施是否真正完善的体现。
一、无障碍设施的现状
无障碍设计是联合国组织于1974年提出的设计新主张。
即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布满爱与
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一)无障碍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建设部早在1989年就颁布了“试行设计规范”,1998年又作了补充规定,至2001年再次修改。
2001年8月1日发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后名称修订为《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是目前最新、最有权威的无障碍规范。
(二)无障碍设施颜色现状
近几年来,各大城市在设计建设的过程中都很注重颜色的系统化、统一化、整体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但是城市无障碍设施的颜色有时候为了满足整体颜色的协调并没有过多地区分开来,以至于出现盲道设施与步行道颜色一样,正常行走者和视力较弱者无法分辨从而产生了“障碍”;无障通道和设施的提示牌颜色与其他各类提示牌颜色无异,致使有需要的人忽略提示;标示标牌被障碍物遮挡;无障碍设施的颜色与周围设施颜色对比太过于温和,没有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从而被频繁占用、毁坏。
(图1)盲道的颜色与人行道颜色一致,不利于视力较弱者辨识。
(三)无障碍标识颜色现状
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制定的《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GB/T 10001.9)于2009年正式实施。
规定了15个供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及其他有特殊需求的人
群使用的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但在规定中并没有对无障碍标识的颜色有过多的规定,只是限定无障碍标识的颜色要醒目利于识别。
最常见的标识是蓝色底图和白色的图案结合而成的标牌,这对于正常的无障碍人群来说可以满足日常出行的需要,但是视弱者和老年人对于颜色的分辨能力不够、减退、对无障碍设施的更多需求等因素,使得他们更需要颜色对比强烈的标识来起到提示和警示作用。
现实中,无障碍标识在整套标识系统中只占有一小部分,但是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却不可小觑。
例如无障碍停车位,一般公共场所设置的无障碍停车位都是在地面上画上黄色或者白色的无障碍停车标识,但是在立面上或者引导标识上并没有给予指示,导致“有障碍”开车人群并不知道这个场所是否有无障碍停车位或者找不到无障碍停车位的位置,这其实是在无形中形成了二次障碍。
二、无障碍设施适用范围
无障碍设施是现代城市中必不可少的市政建设设施,针对的不仅仅是“有障碍”人群,已经扩展到了服务于所有人的范围。
在逐渐兴起的关爱“有障碍”人群的热潮中,如何从细节方面着手来丰富和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便成为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无障碍设施适用人群和场所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已经致力于服务所有参与对象。
无障碍设
施要保证在满足有需求的人群使用的同时还不阻碍正常通行的各类设施和道路,并以不产生二次阻碍等为条件。
无障碍设施被规定为市政建设或者公共场所中强制执行的设施建设。
无障碍设施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不只为满足国家规定的条文,更是因为这些设施能够方便市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
三、无障碍设施的颜色建议
无障碍设施大多为了满足城市规划的整体性而牺牲颜色的作用,这其实对无障碍的作用有一定的削减。
广义的无障碍设计概念包括图形化的信息指示,用色彩、材料、光影等手段进行多元化的信息传达、人性化的视觉引导系统和软件上的无障碍设计工作,颜色与其他硬质设施配合能够发挥设施的最大功能。
(一)颜色色谱
颜色的对比分为好几种,常见的有冷暖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彩度对比、补色对比等。
强烈的对比色不建议长时间大面积的使用。
在各种对比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色相和补色对比,这两种颜色效果最为强烈、明显。
1.色相对比:在色谱盘上对比距离约120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紫红色对比等,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
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这种强烈的对比效果。
2.补色对比:在色谱盘上色相对比距离180度,为极端对比类型,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眩目、响亮、
极有力度。
(二)无障碍设施及标识颜色的重要性
无障碍设施和标识起到对无障碍者的提示、警示,对有障碍者的引导、帮助等作用。
目前对无障碍设施实施规定化颜色比较困难:一是因为整体面积很大,实施起来更加破坏城市的整体性;二是鲜亮的颜色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从而起到相反的效果;三是维护起来相对其他市政设施来说更加困难。
将无障碍设施单独表示出颜色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1.对无障碍者人群起到警示的作用,不至于出现占压、毁坏、无视等情况(如图2所示,只能够设立警示牌来提醒路人不要占压盲线);2.对有障碍者人群起到提示的作用,鲜亮的颜色可以明确地标示出使用范围、内容、位置和无障碍情况等。
如果前期在设计中没有注重这一项内容,那么可想而知,后期的管理、维护等都会相继出现问题。
(三)无障碍设施及标识的颜色
需要强调颜色对比的设施有盲道、标识标牌等。
盲道建议使用颜色亮度较高的色调,日本的市政建设中把盲道设计为中黄色,黄色本身比较明亮,对弱视者和光线不敏感者在视觉上比其他颜色更为明显,更容易发现。
同时,鲜亮的颜色更有助提示无障碍人群,帮助他们认识无障碍设施的位置、作用,提醒市民自觉维护无障碍设施,不要占压、毁坏等。
现阶段我国通用的标识颜色有:红字蓝底、红字白底、红字蓝底、白字蓝底、白字红底、黑字蓝底、黑字白底、橙黄色提示符号、绿色道路符号等,形状有圆形、圆角方形、三角形、和指向型。
个别旅游景区会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出棕色底或者更加丰富的颜色标识。
无障碍标识标牌属于标识中一个特别的分支,不仅需要在颜色上区分,还需要在内容上和尺寸高低上做出更为严格的规定。
(四)标识的规范化设计建议
在满足现有的标识颜色和规格的前提下,利用颜色对比强烈更加使人注意的特点,完善无障碍标识提示、警示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在导向设计中增添一项无障碍标识标牌的规范化设计。
采用蓝色(R:0,G:0,B:255)和橙色(R:225,G:124,B:3)两种对比强烈的颜色、以3:1的比例、国际通用的残疾人标识、制作出通用化的无障碍提示标牌,满足提示“有障碍人群”需要的设施所在的位置、满足警示“无障碍人群”爱护、保护无障碍设施的作用、满足弱视和视力不佳的人群对无障碍设施的需要等。
如图3,无障碍标示标牌通用理念化设计。
(五)无障碍设施及颜色的维护
无障碍设施和标牌一旦投入使用,就需要后期维护的跟进。
因为颜色较亮,容易脏污,需要时常进行清理。
同时,不仅仅是日常清洁,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爱护无障碍设施的责任,认识到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保持无障碍设施的完
整、干净、有序。
四、小结与展望
由于城市在不停地发展,人类的需求也会不断地扩大,本次调查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但是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希望可以做到:城市和“无障碍”人群更多地重视“有障碍”人群在城市生活中的需求;希望能够在标识和色彩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希望无障碍标识及颜色规范化的的产生和应用;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了解无障碍设施的基本知识。
参考文献:
[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计数据[EB].http:///
[2]刘霞.城市公共环境标志设计人性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
[3]焦涛.以城市标志系统设计建立城市特色形象[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