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施规范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2.97 MB
- 文档页数:45
无障碍设施规范说明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 1/12 1/16 1/20容许高度(m)水平长度(m)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 X ,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 X 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 X 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的墙面宽度。
6)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和横执把手及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宜安装高的护门板。
7)大、中型公共建筑通过一辆轮椅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
附件:部分无障碍设施建设规范一、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1、缘石坡道:2、坡道与梯道:3、盲道、提示盲道。
4、人行横道街音响信号装置。
二、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1.2.1行政办公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行政办公建筑无障碍设施实施的范围包括:各级政府办公建筑、各级司法、工商、财税等部门建筑、企事业办公建筑、各类科研建筑,其他招商、办公、社区服务建筑、为残疾人服务的各类办公建筑。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必须设无障碍入口,方便轮椅进出;2、室内必须设无障碍通道,即走道两旁设扶手、房间与走道有坡道;3、有楼层的政府办公建筑与司法、工商、财税等部门建筑、社区服务建筑和为残疾人服务的建筑,应设无障碍电梯;4、政府机关与司法、工商、财税等部门建筑、社区服务建筑和为残疾人服务的建筑,必须设置无障碍专用厕位;5、接待用房(一般接待室、贵宾接待室)和公共用房(会议室、报告厅、审判厅等)应无障碍化;6、服务台、公共电话、饮水器等设施应方便残疾人使用;7、无障碍入口、无障碍电梯和无障碍专用厕位前应铺设提示盲道;8、应设残疾人的停车泊位。
1.1.1 商业服务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商业服务建筑无障碍设施实施的范围包括:大型百货商店、综合商场建筑、大型自选超市、菜市场类建筑、大型餐馆、饮食店和食品店建筑、金融、邮电建筑、宾馆、饭店、中高级旅馆建筑、中高级招待所、大型培训中心建筑、大型洗浴、美容美发建筑、殡仪馆建筑等。
商业服务建筑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必须设无障碍入口;2、室内必须设无障碍通道;。
3、有楼层的商业服务建筑应设无障碍电梯;4、设有公共厕所的商业服务建筑,必须设无障碍专用厕位;5、宾馆、中高级旅馆和设有客房的饭店应设无障碍客房;(1)100间以下,应设1~2间无障碍客房(2)100~400间,应设2~4间无障碍客房(3)400间以上,应设4~6间无障碍客房6、饮食厅、游乐用房、顾客休息与服务用房应方便残疾人使用;7、大型自选超市、菜市场类建筑必须设置轮椅结算通道;8、总服务台、业务台、公用电话、饮水器等应方便残疾人使用;9、大型商业服务建筑的无障碍入口、无障碍电梯和无障碍专用厕位前应铺设提示盲道;10、金融、邮电建筑的对外接待柜台应有一处是方便残疾人特别是乘坐轮椅残疾人使用;11、有停车场的商业服务建筑必须设有残疾人停车泊位。
无障碍设施规范说明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与升降平台1)建筑得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得地面有高低差与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得坡道,在坡道与两级台阶以上得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得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与螺旋形.按照地面得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与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与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得深度不应小于1、50m.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得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得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得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得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得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得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得限定每段坡道得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得规定.表1、1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得限定坡度(高/长) 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 9、00 16、0030、007)在坡道两侧与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得地面上筑起50mm得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得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与作成礓礤式得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得地段。
升降平台得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X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与启动按钮.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得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X 2、00m 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得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得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与推拉门,其次就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与力度大得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得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得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得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得墙面宽度.6)乘轮椅者开启得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与横执把手及关门拉手,在门扇得下方宜安装高0、35m得护门板。
无障碍建筑设计规范无障碍建筑设计规范是指为了让残疾人能够更加方便的进入和使用建筑物而进行的设计规划。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建筑物能够满足残疾人的需求,提供平等的使用权利和机会。
一、入口设计规范:1. 提供无障碍入口通道,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2米,不设门槛,便于轮椅、助行设备等进入。
2. 入口处应设置易于寻找的标识,如无障碍入口标志、手触标示等。
二、通道和楼梯设计规范:1. 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2米,尽量避免狭窄和弯曲的通道。
2. 通道地面应平整、无障碍,并且不设门槛。
3. 在楼梯上应设置扶手,扶手高度不低于85厘米,同时应设有易于识别的楼梯踏步材料和边缘标志。
三、厕所设计规范:1. 提供无障碍厕所,并设置易于识别的标示。
2. 厕所的门宽度应不小于0.9米,配备易于开关的门把手。
3. 厕所内应设置扶手,高度不低于85厘米,便于残疾人使用。
四、电梯设计规范:1. 提供无障碍电梯,并设置易于找到和使用的标示。
2. 电梯内应设有易于操作的按钮,按钮高度应适宜残疾人使用。
3. 电梯内部的操作面板应有明确的标示和指示,便于残疾人操作。
五、设施配备规范:1. 提供残疾人停车位,停车位宽度应不小于3.6米,且靠近主要出入口。
2. 室内设施应配备易于使用的设备,如易于打开的门把手、易于识别的标示等。
3. 设施设备的操作面板和按钮应易于使用,如易于操作的开关、按键等。
六、视觉辅助设计规范:1. 提供易于寻找、识别的标示,如明显的指示牌、标识图案等。
2. 确保通道、门口等设施有足够的照明,避免黑暗和闪光的光线。
3. 提供易于辨认的颜色和对比度,以方便视觉障碍人士识别和辨认物体。
以上是无障碍建筑设计规范的一些基本要求,其目的是为了让残疾人能够更加方便的进入和使用建筑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障碍建筑设计日益受到关注,希望能够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权益和机会。
无障碍设施规范说明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无障碍设施规说明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 1/12 1/16 1/20容许高度(m) 0.75 1.00 1.50水平长度(m) 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建筑施工中的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无障碍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等)的使用需求,采取一系列的设计措施,提供无障碍环境,确保所有人可以平等地使用建筑物和设施。
本文将介绍建筑施工中的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
一、坡道设计在建筑施工中,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需要设置合适的坡道。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坡道的设计应符合以下标准:1. 坡道的倾斜度应适宜,不应大于1:12,即每行走12米,坡道高度不超过1米;2. 坡道的宽度应满足行动轮椅等辅助设备的需要,一般为1.2米至1.5米之间;3. 坡道应平稳,不得有明显的颠簸或过于陡峭的部分;4. 坡道两侧应有合适的护栏或扶手,以提供支撑和保护。
二、门槛设计为了确保建筑物的无障碍通行,门槛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门槛的设计应符合以下标准:1. 公共建筑的主入口门槛高度不得超过1.5厘米,方便行动不便人员的进出;2. 门槛的表面应平整,不得有明显的凹凸不平,防止跌倒和摔伤的风险;3. 必要时,应设置无障碍斜坡,方便行动轮椅等辅助设备的过门。
三、电梯设计在多层建筑中,电梯的设计对于行动不便的人群来说尤为重要。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电梯的设计应符合以下标准:1. 电梯的门宽应满足行动轮椅的通过需求,一般不少于0.9米;2. 电梯内部应有明确的按键标示和语音提示,方便视觉障碍人士使用;3. 电梯按钮应设置在合适的高度,方便行动不便人群操作;4. 电梯内部应设有应急报警按钮,以确保乘客安全。
四、卫生间设计建筑物中的卫生间设计也需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以方便行动不便人群的使用。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卫生间的设计应符合以下标准:1. 卫生间的进出口应满足行动轮椅等辅助设备的通过需求;2. 卫生间的空间应宽敞,方便行动轮椅的转动和操作;3. 洗手盆、马桶和各种设备的高度宜合理,方便视觉和行动障碍人士使用。
五、指示标识设计为了让行动不便人士更便捷地找到正确的路径,建筑物中的无障碍设计还需要设置合适的指示标识。
环境设计中的无障碍规范要求及案例分享无障碍环境设计是为了满足广大残障人士的需求,使他们能够自主、方便地使用公共场所和设施。
在环境设计中,要遵循一系列无障碍规范要求,以确保建筑和空间对残障人士无障碍可及。
本文将介绍环境设计中的无障碍规范要求,并分享几个成功的案例。
一、通道和通道宽度无障碍设计中,通道宽度是一个重要的要求。
对于轮椅用户或行动不便的人士来说,通道宽度的合理设计可以确保他们能够自由通过。
根据无障碍规范要求,通行道的最小宽度应该为1.2米,而有些场所还需要更宽的通道,例如医院、商场等人流较大的场所。
案例分享:某医院门诊大厅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对原有的门诊大厅进行了拓宽,将通道宽度调整至1.5米,增加了轮椅专用通道,方便轮椅用户的进出。
二、地面坡度和斜坡地面坡度和斜坡是为了方便轮椅用户和行动不便的人士在不同高度之间无障碍地移动。
无障碍规范要求,斜坡坡度不应超过1:12,即水平距离每增加1米,高度不应超过8厘米。
案例分享:某购物中心的停车场进行了无障碍改造,为了方便轮椅用户进出,增设了斜坡通道,并确保坡度符合无障碍规范要求。
三、扶手和护栏扶手和护栏是为了提供支撑和保护,使行动不便的人士更加安全地使用环境设施。
无障碍设计要求扶手的高度不低于80厘米,护栏的高度不低于90厘米,确保行动不便的人士可以稳定地倚靠和抓握。
案例分享:某地铁站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地铁站出入口的扶手和护栏均按照无障碍规范进行设置,保障乘客的安全,尤其是行动不便的人士。
四、卫生间设计卫生间是一个关键的无障碍环境,为了方便轮椅用户和行动不便的人士,卫生间中的设施要符合无障碍规范。
例如,设有轮椅专用厕所间,门口宽度不低于0.9米,配备扶手等辅助设施,以便使用者能够方便进出和使用。
案例分享:某公园进行了卫生间的无障碍改造,将一部分普通厕所改造成了轮椅专用厕所,并设置了合适的辅助设施,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
无障碍环境设计是一个注重细节的工作,它关乎到残障人士的便利和尊严。
无障碍设施标准要求(一)无障碍设施标准要求1. 无障碍设施标准概述•无障碍设施标准是为了保障身体残障人士的生活便利性和社会参与度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无障碍设施标准要求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建筑物、信息通讯设备等提供可访问性和可用性,以满足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
2. 建筑物无障碍设施标准要求•坡道和扶手–建筑物应设置坡道,梯级宽度和坡度应符合标准,以方便使用轮椅和行动不便的人。
–扶手设置应符合标准要求,提供支撑和稳定性。
•无障碍通道–建筑物内应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或行动不便人士的进出和行动。
–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设置障碍物。
•电梯和升降平台–建筑物应配备电梯或升降平台,以方便行动不便人士的上下楼。
–电梯应配置无障碍操作按钮、语音提示等设施。
•卫生间–建筑物的卫生间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如轮椅厕位、扶手等,以方便行动不便人士使用。
–卫生间应保持干燥、明亮,并配备易于操作的门把手和开关按钮。
3. 交通工具无障碍设施标准要求•公共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工具应配备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备用座位等,以方便行动不便人士的乘坐。
–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应设置显示屏或广播设备,提供行驶信息并有声音提示。
•出租车–出租车应配备无障碍设施,如坡道和扶手,方便轮椅使用者上下车。
–司机应接受相应培训,提供协助和支持。
4. 信息通讯设备无障碍设施标准要求•网站和移动应用–网站和移动应用应提供无障碍功能,如文字描述、语音提示等,以方便视力障碍人士的访问和使用。
–页面布局应合理,文字和图片的对比度应满足标准要求。
•电视节目和广播–电视节目和广播应提供文字转译、原声描述等辅助功能,以方便听力障碍人士的理解和参与。
•电话服务–电话服务应提供无障碍功能,如语音导航菜单、文字转换功能等,以方便听力障碍人士的使用。
示例解释:假设有一栋高楼,该楼设置了符合标准的坡道,并且坡度和梯级宽度都合适,这样就方便了使用轮椅的人进出建筑物。
同时,楼内还设有无障碍通道,人们可以轻松通行,这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了便利。
无障碍通道规范无障碍设施规范说明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 55019-2021规范解读2022年4月1日起实施ont ents1 2 3 4总则General Provisions无障碍通行设施Accessible accessible facilities无障碍服务设施Accessible service facilities废止条款Defeasance clause总则Part 1总则1General Provisions1.0.2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市政和建筑工程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必须执行本规范。
1.0.3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 满足残疾人、老年人等有需求的人使用,消除他们在社会生活上的障碍;2 保证安全性和便利性,兼顾经济、绿色和美观;3 保证系统性及无障碍设施之间有效衔接;4 从设计、选型、验收、调试和运行维护等环节保障无障碍通行设施、无障碍服务设施和无障碍信息交流设施的安全、功能和性能;5 无障碍信息交流设施的建设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6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需要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 55019-2021条文解读:新规范1.0.3条对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提出了几个基本原则,这是原规范所缺少的。
主要体现在:1、满足残疾人、老年人等有需求的人使用;2、保证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时要兼顾经济、绿色和美观,同时信息交流设施的建设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适应时代需求;3、强调了设计、选型、调试和运行维护等环节,全过程全方位保证无障碍设施的功能和性能;4、新增了对文物保护单位需进行无障碍改造的要求。
Part 2无障碍通行设施无障碍通道2accessible route2.1.1 城市开敞空间、建筑场地、建筑内部及其之间应提供连贯的无障碍通行流线。
2.1.2 无障碍通行流线上的标识物、垃圾桶、座椅、灯柱、隔离墩、地灯和地面布线(线槽)等设施均不应妨碍行动障碍者的独立通行。
建筑装修无障碍设施规范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 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