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无障碍设施规范GB-50763-2012》
- 格式:ppt
- 大小:17.54 MB
- 文档页数:51
内容主要为:无障碍服务设施内供使用者操控的照明、设备、设施的开关和调控面板及救助呼叫装置。
(按时间先后,按时间线来理解这个点比较容易记)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3、《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1.1 障碍厕所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5内部应设坐便器、洗手盆、多功能台、挂衣钩和呼叫按钮;10在坐便器旁的墙面上应设高40Omm〜50Omm的救助呼叫按钮;3.11.5 无障碍客房的其他规定:3客房及卫生间应设高40Omm〜50Omm的救助呼叫按钮;4客房应设置为听力障碍者服务的闪光提示门铃。
条文说明:客房床面的高度、坐便器的高度、浴盆或淋浴座椅的高度,应与标准轮椅坐高一致,以方便乘轮椅者进行转移。
在卫生间及客房的适当部位,需设救助呼叫按钮。
PS:比较早的规范。
1、对于无障碍厕所,在坐便器旁的墙面上应设40Omm~500mm的救助呼叫按钮。
2、对于无障碍客房,在客房及卫生间应设高400mm-500mm的救助呼叫按钮。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17.2.8 公共求助呼叫信号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无障碍卫生间应设置公共求助呼叫信号装置。
2停车库无障碍车位宜设置公共求助呼叫信号装置。
3系统主机宜设于物业管理室或消防控制室。
4公共求助呼叫信号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无障碍卫生间当采用求助按钮方式时,求助按钮应设于厕位或洗手位伸手可及处;求助按钮宜按高、低位分别设置,高位按钮底边距地0∙8m~L0m,低位按钮底边距地0.4m~0.5m;2)系统应具有确定求助地址的功能;3)无障碍卫生间门口应设置声光报警器。
条文说明:”28无障碍卫生间等场所的呼叫器不宜采用拉线式,拉线式呼叫器紧急情况下极易损坏且不易恢复,导致无法进行再次呼叫。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图解7.1 建筑入口7.1.1 建筑入口为无障碍入口时,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图7.1.1)。
7.1.2 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7.1.3 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就符合表7.1.3的规定。
表7.1.3 入口平台宽度建筑类别入口平台最小宽度(m)1 大、中型公共建筑≥2.002 小型公共建筑≥1.503 中、高层建筑、公寓建筑≥2.004 多、低层无障碍住宅、公寓建筑≥1.505 无障碍宿舍建筑≥1.507.1.4 无障碍入口和轮椅通行平台应设雨棚。
7.1.5 入口门厅、过厅设两道门时,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应符合表7.1.5的规定 (图7.1.5-1, 图7.1.5-2)。
表7.1.5 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建筑类别门扇开启后最小间距(m)1 大、中型公共建筑≥1.502 小型公共建筑≥1.203 中、高层建筑、公共建筑≥1.504 多、低层无障碍住宅建筑≥1.207.2 坡道7.2.1 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型、直角型或折返型,不宜设计弧型 (图7.2.1-1, 图7.2.1-2)。
7.2.2 坡道两侧应设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7.2.3 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宜设高不小于50 mm的坡道安全挡台 (图7.2.3)。
7.2.4 不同位置的坡道,其坡度和宽度应符合表7.2.4的规定。
表7.2.4 不同位置的坡度和宽度坡道位置最大坡度最小宽度(m)1 有台阶的建筑入口2 只设坡道的建筑入口3 室内走道4 室外通路5 困难地段1:121:201:121:201:10~1:8≥1.20≥1.50≥1.00≥1.50≥1.207.2.5 坡道在不同坡度的情况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符合表7.2.5的规定(图7.2.5)。
表7.2.5 不同坡度高度和水平长度坡度1:201:161:121:101:8最大高度(m) 1.5 1.000.750.600.35水平长度(m)30.0016.009.00 6.00 2.80 7.2.6 1:10~1:8坡道应只限用于受场地限制改建的建筑物和室外通路。
北京市市管城市道路无障碍改造精细化标准图集宣贯编制依据及目的编制内容及使用要求施工注意事项编制依据Ø《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Ø《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通用图集》(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YBJ-DL05-2015);编制目的Ø为实现北京市市管道路无障碍改造规范化。
Ø本图集根据现有标准、规范,结合实际工程中无障碍设施存在的问题编制。
Ø本图集可用于指导市管道路无障碍设施设计及施工等。
编制依据及目的编制内容及使用要求施工注意事项1.盲道1.1盲道分类Ø行进盲道:呈条状形,使视觉障碍者通过盲道的触觉和脚感,指引视觉障碍者可直接向正前方继续行走的盲道。
按照盲道条与盲道边线的关系,可分为正向行进盲道及斜向行进盲道。
Ø提示盲道:呈圆点状,用在盲道的起点、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位置以及提示视觉障碍者前方将有不安全或危险状态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
正向行进盲道斜向行进盲道提示盲道1.盲道1.2盲道尺寸根据规范对于盲道宽度的要求(宜为25-50cm),本图集的盲道尺寸为以下几个规格:Ø正向行进盲道:198×198×bmm,248×248×bmm,298×298×bmm;1.盲道1.2盲道尺寸根据规范对于盲道宽度的要求(宜为25-50cm),本图集的盲道尺寸为以下几个规格:Ø斜向行进盲道:198×198×bmm,298×298×bmm,正向行进盲道尺寸为248×248对应的斜向行进盲道,可选用298×298的斜向行进盲道代替;1.盲道1.2盲道尺寸根据规范对于盲道宽度的要求(宜为25-50cm),本图集的盲道尺寸为以下几个规格:Ø提示盲道:198×198×bmm,248×248×bmm,298×298×bm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Codes for accessibility designGB 50763—2012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O 1 2 年 9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354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无障碍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763—2012,自2012年9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7.3(3、5)、4.4.5、6.2.4(5)、6.2.7(4)、8.1.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3月30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不同地区近年来无障碍建设的实践经验,认真研究分析了无障碍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并在广泛征求全国有关位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9章和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要求,城市道路,城市广场,城市绿地,居住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及历史文物保护建筑无障碍建设与改造。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建筑没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政编码:100045),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无障碍设计【标准版】
本项目应为行为障碍者以及所有需要使用无障碍设施的人们提供必要的基本保障,主要依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相关要求,设置无障碍设施。
1、所有建筑出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坡道的宽度不小于 1.20m,出入口的地面做防滑处理,轮椅坡道的侧面临空面设置安全挡台和栏杆。
坡道的上下坡边缘处需设置提示盲道。
2、每个单元楼设至少设置一部无障碍电梯,侯梯厅深度不小于 1.8m。
3、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设置在地上的停车场地,在通行方便、距离出入口路线最短的停车位安排为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停车位的一侧或与相邻停车位之间应留有宽1.20m 以上的轮椅通道。
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比例不低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