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风热回收在酒店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04.00 KB
- 文档页数:8
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中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应用解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的新技术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通风空调系统作为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保障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舒适度和能源消耗具有重要的作用。
运用新技术来提升暖通空调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已成为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暖通空调新技术在通风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解析,从而给读者带来一些有关该领域的实用信息和启发。
首先我们将介绍一下几个常见的暖通空调新技术,并分别说明其在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情况。
一、新风热量回收技术随着住宅和商业建筑的密度越来越大,建筑外围的环境也越来越恶劣,使得大量新风进入室内需要进行采暖或降温处理,这对于节能和保障室内空气质量都是一个挑战。
而采用新风热量回收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该技术通过在室内和室外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将室内排出的热空气中的热量传递给室外新风,在冬季可以使新风预热,减少新风的采暖负荷,在夏季则可以使新风预冷,减少空调的负荷。
上海一栋办公楼的通风系统通过引入新风热量回收技术,相比传统通风系统可以减少60%的能源消耗,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室内空气质量,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
二、全热交换技术全热交换技术是一种用于回收室内排风的热量的技术,与新风热量回收技术不同的是,全热交换技术不仅可以回收室内排风的热量,还可以回收其中的湿度。
通过在排风和新风之间进行热量和湿度的交换,可以使得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从而减少了对于采暖和降温的能源消耗,同时也提升了室内空气质量。
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在北京一家办公大楼的通风系统中引入了全热交换技术,不仅大大降低了空调耗能,还使得室内的湿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让员工在夏季也能感受到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
三、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是将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等设备整合在一起,通过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来实现对通风系统运行的精准监测和控制。
新天地宾馆风冷模块热回收节能工程的应用广州市密西雷电子有限公司刘万才熊苏芬1.前言近几年空调热回收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热回收风冷模块空调系统是把制冷循环中,制冷工质冷凝放热过程放出的热量利用起来制备热水。
运行方式为:夏季机组制冷运行,热回收空调机组在制冷的同时提供免费的全部生活热水;冬季机组制热运行,带热回收机组为室内提供采暖和供应热水。
众多工程实例说明,将空调运行时的冷凝热进行回收来加热生活热水,不但可以减少冷凝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还可以大大节省能源。
空调带热回收的原理如图(图1)所示,空调带热回收的原理与普通空调制冷循环原理相同,只是在冷凝器的进口前多加入一个热水换热器,冷水直接进入热水器入水口,通过逆流循环吸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释放出来的热量,这时不但达到加热冷水的目的同时也提高冷凝系统的效率。
加热后的热水(55℃~60℃)直接进入保温水箱,以备各项生活热水之用。
由于冷凝热在空调制冷运行时是视为废热,要采取措施排到室外空气中的,因此,该热回收空调技术在图1节能方面的效果是相当显著的,特别是该系统在夏季制冷时所产生的热水是完全免费的。
图12.PHNIX热回收模块机组特点及优势PHNIX商用中央空调汇集数字控制,先进制冷技术,模块组合,网络技术及故障诊断等当今先进技术,在健康舒适、节能、超低噪音、安装维修简便、精确控制、网络工程、节省空间等方面具有传统中央空调和家用空调不可比拟的优势。
①.采用模块化的组合设计理念,由微电脑控制,自动按照负荷的需要启动相应台数的机组单元,使机组的输出始终与需求负荷保持一致,达到最佳的能量调节,即使在低负荷输出时也不会降低机组的运行效率,具有优越的经济效益。
②.机组可放置在建筑物屋面,无需设专用机房,节省了宝贵的主机占用室内的建筑面积。
③.在选用多台主机时,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将多台模块主机进行组合,实现完美的无缝拼接。
④.采用国际名牌压缩机,优质换热器,制冷制热更加强劲,能效比高。
五星级酒店暖通空调设计分析摘要:本文对热回收技术的原理和热回收技术的三种技术类型进行了介绍,以成都某酒店的暖通空调设计为例探讨了热回收技术在五星级酒店空调系统中的具体运用,主要介绍了酒店公共空间、客房和厨房等功能空间的新风排风热交换过程,发现应用了热回收技术的酒店空间在能耗上降低了20%,具有很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关键词:五星级酒店;暖通空调;设计前言:暖通空调系统是建筑各个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果会对建筑空间的舒适度带来一定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建筑的整体能耗,五星级酒店主要提供的是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应当重视热回收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提高酒店空气环境的质量,减少酒店的热能和电能等能量的消耗,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质量。
1热回收技术的原理热回收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暖通设计的空调系统设计中,能够稀释建筑空间中的有害物质并为室内空间持续提供新风和排出旧空气,以此来提升建筑空间环境中的空气质量,该技术的运用还能够改变传统空调系统高能耗的弊端,帮助空调系统降低新风负荷。
新风排风热交换过程能够回收空调系统排风中的热量,通过处理新风来减少空调系统的负荷,进而实现降低能耗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热回收技术是在室内外有一定温度差异的情况下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去,再使回风管连接到热回收设备中,通过换热过程来进行热量的交换,保证回风系统中的能量被有效回收和再次利用[1]。
2热回收技术的具体运用2.1热泵回收技术的运用热泵回收技术能够回收建筑环境中的冷气,空调系统进行制冷的时候需要控制温度,通常会使冷却水的水温保持在30-38℃左右,这种情况下的热能是低品位热能,为了有效回收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气,可以在空调系统中使用热泵回收技术。
热泵回收技术的使用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热泵机组,二是制冷机组,使两个机组相互配合、共同运行,就会在空调系统中构成热回收装置。
两个机组的运行能够对冷却塔的风机运行情况进行控制,通过发布启动命令或者停止命令来控制设备装置,进而实现调整冷却水温度的目的。
浅谈酒店综合项目的蒸汽冷凝水热回收及处理随着矿物能源日趋枯竭,世界能源价格日趋提高,能源成本在单位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我国在“十二五”能源利用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末期,单位GDP产值能耗要下降16%。
在蒸汽系统中,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冷凝水的整体回收或冷凝水的余热回收利用是一个重要措施。
由于城市集中供热模式的推广与普及,越来越多的酒店综合项目直接使用城市供汽管网的蒸汽:既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政策,又减少酒店初期投资,同时也降低酒店运行管理费用。
在蒸汽的使用过程中,蒸汽放出蒸发潜热供制程利用,本身冷凝成为冷凝水。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蒸汽冷凝水如何处理的问题。
这时就可以采用冷凝水的整体回收或冷凝水的余热回收利用。
事实上冷凝水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这是因为:a、冷凝水中包含有大量的热能。
当蒸汽被冷凝,能量传递至被加热的低温物体,这一部分能量占蒸汽总量的75%左右,还有约25%的能量则留存在冷凝水中。
回收冷凝水可以利用其中的热量,通过计算得知,锅炉给水温度每上升6℃,锅炉燃料可节约1%。
b、节省水费。
如不回收冷凝水,就需要补充水,补充水量与蒸汽的耗量相当,这不仅增加了水的费用,而且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c、节省水处理费用。
冷凝水是理想的锅炉给水,几乎不需要进行水处理就可以直接用于锅炉给水。
而补充水则不同,必须对其进行水处理。
如回收冷凝水,可以节省这部分的水处理费用。
d、节约排水费用。
e、节约冷却水的费用。
由于酒店没有蒸汽锅炉,可以回收冷凝水中的热能来实现降低产值能耗。
现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冷凝水热回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某综合楼项目包含酒店和商业中心,项目使用园区管网蒸汽,饱和蒸汽压力为0.4-0.6MPa。
商业中心冬季运行4个月,每天运行时间从9:00到22:00共13小时,每小时蒸汽耗量为11t/h。
酒店全年24小时运行, 每小时蒸汽耗量为2.5t/h。
蒸汽经热交换器后转变为75℃—108℃的冷凝水和二次蒸汽混合的汽水混合物。
热回收技术在排风系统中的应用摘要:探讨了热回收技术在空调排风系统中的应用,以工程实例介绍了施工要点,分析了热回收技术的经济效益,为热回收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空调系统液体循环式热回收系统经济效益分析0 前言目前,我国能源形势非常严峻,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增长迅猛。
我国的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其中空调能耗已达建筑总能耗的60%以上。
另外,建筑物的室内空气品质越来越重视,对新风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据调查,空调工程中对新风处理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5%~30%,对于高级宾馆和办公建筑可达40%。
因此,降低建筑能耗,尤其降低空调能耗,是缓解国家能源紧张形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在空调节能中,新风、排风空气热回收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使用排风热回收装置,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1 背景1.1热回收技术的形成过程有关空气品质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人们已经开始采用通风的方法来改善室内空气环境。
空调系统的出现,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空调环境。
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使空调系统这一能源消耗大户面临严峻的考验,节能降耗成为空调系统设计的关键。
节能措施之一就是减少入室新风量,但是这一措施引起了室内空气环境恶化,再加上现代建筑中密闭空间的增多以及各种装饰材料的使用,出现了“病态建筑综合症”。
80年代以来,空调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的标志之一就是由舒适性空调向健康空调的变革。
新排风热回收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已在市场上逐渐普及开来。
1.2热回收技术的优势传统的新风系统,新风负荷占空调总负荷的30%甚至更多。
把空调房间里的热量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既造成了城市的热污染,又白白浪费了热能。
而加入热回收技术的新风系统则有效利用了排风中的余冷余热来预处理新风,减少了处理新风的能量,降低了机组的负荷,提高了空调系统的经济性。
图1:新排风热回收系统示意图如图所示,从空调房间出来的空气一部分经过热回收装置与新风进行换热,从而对新风进行预处理,换热后的排风以废气的形式排出,经过预处理的新风与回风混合后再被处理到送风状态送人室内。
白浪滩五星渭博海滩度假大酒店中央空调及热水工程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邮箱:公司网址:2013.7目录一、中央空调方案介绍1.项目概况及系统负荷2.系统采用热回收技术分析3.空调系统冷热源配置及热水系统配置4.系统主设备运行耗电量分析二、工程预算书1.预算说明2.工程费汇总表3.分部分项计价表4.技术及其他措施计价表三、有限责任公司简介四、空调及热水系统流程原理图方案介绍一、项目概况及系统负荷1、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广西防城港市白浪滩度假区。
共七层:地下1层为车库、仓库、员工工作、生活区;地上1层,主要功能有餐厅、大型会议室、SPA区和部分复式客房等;地上2层以上为客房区,其中5层除了客房区,还有行政走廊会所。
属一类建筑,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2、本项目建筑面积约为40509.39 m²;其中空调面积23855 m²;末端配备总冷量为6682KW(含新风);各层主要区域空调面积:一层各区域空调面积:会议中心区1648m²,中餐大厅1140 m²,东南亚特色厅1375 m²,客房494 m²,足浴、spa等娱乐区2737 m²。
二层各区域空调面积:大堂吧1655 m²,宴会厅1417 m²,包房区及商店1317 m²,客房829 m²,夹层客房637 m²。
5层行政酒廊会所1188 m²。
三层及以上客房面积:8612 m²;负一层员工工作区空调区域面积:1170 m²。
3、空调主机负荷配备:夏季总冷量为3900KW,冬季供暖总热量1400KW。
二、系统采用热回收技术分析热回收系统应用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往往遭受着污染、排放、生态破坏、一次能源过度消耗等各方面的重创。
而目前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产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对生产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舒适要求,各类空调产品成为实现舒适环境的重要方式,但伴随的却是巨大的能源消耗。
全热回收系统在酒店热水系统中的应用与节能分析摘要:基于对酒店热水系统原理分析入手,对全热回收系统在酒店热水系统中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两种方案的节能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对比。
关键词:热回收;节能;应用中央空调系统及生活热水系统是大型酒店生活条件的重要因素。
在夏季,中央空调系统为建筑室内空间提供冷气的同时,也向大气散发大量的热量。
如果中央空调系统散发的这些热量能全部或部分用于加热生活热水,则无须燃烧过程就能获得生活热水,既节能又环保。
全热回收器是一种高效的空调节能产品,不仅具有显热换热器(如热管)的显热回收功能,而且还可以回收气流中的潜热,其应用于酒店热水系统中,能产生可观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结合实例对其进行分析。
酒店热水系统原理分析一般酒店的热水系统须具有以下两个功能:在任何时刻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建筑物提供热水;能够保证早晨,有时是晚上的热水高峰需求。
为了实现这个功能,该热水系统被设计成半即时的系统,它包括:一个加热器,经常是天然气的或燃油的锅炉,但也可以是电加热的锅炉,根据使用的频率和当地能源供给网络来选定。
该加热器能够覆盖约 60%的预估热水峰值需求;一个蓄水罐系统,经常是两个水罐通过水管串联起来。
它可以根据热水的需求很轻松地提供和获得热水。
它能够储存约60%的日热水需求量。
这样的布置满足非常准时的峰值需求并保证整个系统内一个稳定的热水温度,甚至当没有热水需求或热水需求很低时,热水仍然在整个建筑物内循环来保证建筑物任何时间点的热水需求响应。
2 热回收系统在酒店热水系统中应用分析如改造前酒店的热水及空调系统配置如下:热水系统:220 间客房,总的热水需求量为 32400l/d,其中客房占 82%,餐厅占 12%,洗衣房占 6%。
水温从 17c 加热到 60c,消耗的能量 1650kwh,系统热损为 410 kwh,因此全部的需求量为2060 kwh,一天 24 小时内需要的热量为 86kw,全部由电加热得到。
排风热回收系统工程应用分析摘要:阐述了排风热回收系统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热回收设备,通过具体工程实例的分析来说明排风热回收的经济性,并且比较了各种热回收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节能热回收排风经济性1. 前言目前空调耗能已经达到建筑能耗的60%以上,空调系统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已超过我国一次能源总量的20%[1]。
随着经济的发展,空调能耗必将对我国的能源消耗造成长期的、巨大的影响。
为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空调节能起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 排风热回收的重要意义所谓热回收系统既是回收建筑物内外的余热(冷)或废热(冷)并把回收的热(冷)量作为供热(冷)或其他加热设备的热源而加以利用的系统。
据调查,空调工程中处理新风的能耗大致要占到总能耗的25%~30%,对于高级宾馆和办公建筑可高达40%[2]。
可见,空调处理新风所消耗的能量是十分可观的。
而空调房间排风中所含的能量更是相当可观,若加以回收利用可以取得很好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尤其是冬季采用,效益更为明显。
但在实际工程中,业主及业内人士往往单纯地从经济效益方面来权衡热回收装置的设置与否,而忽略了热回收装置带来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
为了真正意义的节能,我国在2005年4月发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设计在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时应优先考虑采用排风能量的热回收,并强制规定了一些必须采用热回收装置的系统。
3. 各种热回收设备常见的热回收设备有转轮式和板翅式全热换热器以及热管式和中间冷媒式显热换热器。
所谓全热换热器是用具有吸湿作用的材料制作的,它既能传热又能传湿,可同时回收显热和潜热。
显热换热器用没有含吸湿作用的材料制作,只有传热,没有传湿能力,只能回收显热。
3. 全热回收装置3.1.1转轮换热器转轮式换热器是通过排风与新风交替逆向流过转轮来传递热量的。
转轮中的转芯是用喷涂氯化锂溶液的铝箔或浸渍过氯化锂溶液的特殊纸张或合成纤维制作而成的。
排风由转轮一侧的入口吸入,将所含的部分冷量(或热量)传递给转轮;而新风从的另一侧吸入,转轮以15~20r/min的速度旋转,将积蓄在转轮上的冷量(或热量)传递给新风。
酒店空调和热水热回收方案实例分析计说明一、设计内容及设计依据:(一)设计内容及范围1、工程概况:建筑面积:910㎡,空调面积:660 ㎡。
2、设计内容:一、二、十层中央空调和客房中央热水。
(二)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50045-95)(3)《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手册》GBJ16-87(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J16-97)(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二、室内、外设计参数(一)室外空调设计参数: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3.5 ℃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7.7 ℃夏季空调计算平均风速: 1.8 m/s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2.4℃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 70 %(二)室内空调设计参数:(三)卫生热水计算参数:温度:55℃;日平均用水量: 10 T /d;。
三、空调和热水方案的选择:根据建筑物使用上的特点,我司建议贵司采用如下空调和热水方案:空调主机采用风冷式冷热水机组+带热回收的风冷式冷热水机组作为供应酒店的冷暖空调和热水供应。
运行方式为:夏季机组制冷运行,热回收机组在制冷的同时为酒店提供免费的全部热水供应;冬季风冷式冷热水机组部分制热运行,带热回收机组专为客房供应热水。
客房室内机采用风机盘管,不接风管、侧送风下回风;四、方案的优越性:(一)、采用热回收风冷式冷热水机组可省掉锅炉设备的投入,即省掉设备的投资又节省了锅炉房的建筑面积;(二)、在夏季可节约全部的卫生热水的加热费用,即使是在冬季运行费用也只是锅炉的1/3,每年可为用户节省非常可观的锅炉运行费用;(三)、机组可安装在屋面、平台、地面等,不用占据建筑面积,可为用户节省可观的建筑面积;(四)、可根据工程进度和投入使用的时间不同分期投入主机的安装容量,有利于工程资金的合理使用,避免闲置空调设备占据大量资金;(五)、没有冷却水系统,省掉了冷却塔、水泵和冷却水管路系统的投资和安装工作,节约了此项的费用,在平时运行时节约了大量的冷却水耗;(六)、自动化程度高,负荷调节范围宽广,在不同季节和负荷下更能符合调节上的要求,具有常规中央空调无法比拟的负荷试用性,具有非常明显的节能性。
探析热回收技术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的应用摘要: 本文对热回收技术做了细致的介绍,阐明了其在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中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章的介绍会为热回收技术的推广做重要的借鉴。
关键词: 热回收;建筑环境;设备工程;排风;冷凝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热回收技术是有效降低能耗和减少热污染的好方法,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下面将分别对排风热回收和冷凝热回收这两种形式的热回收方法进行介绍。
1 排风热回收1.1 排风热回收系统的重要性所谓热回收系统既是回收建筑物内外的余热(冷) 或废热( 冷) 并把回收的热( 冷) 量作为供热( 冷) 或其他加热设备的热源而加以利用的系统。
我们知道传统空调系统能耗基本上占建筑总能耗的20% ~ 40%, 而空调系统中新风负荷又占总负荷的20%~ 30% , 则新风耗能占建筑总能耗的4% ~ 12%, 进行了合理的空气风平衡, 热平衡后, 新风的耗能则被排风带走, 排出室外, 白白浪费掉。
设置热回收系统, 以热回收装置的回收效率为60%计, 空调系统节能效率可以达到建筑总能耗的2. 4%~ 7. 2%。
1.2 热回收装置的概况热回收方式比较多, 但归纳起来共两大类。
即全热回收装置、显热回收装置。
全热回收装置即回收显热, 又能回收潜热, 此类装置有转轮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热泵式换热器。
显热回收装置有中间热媒式换热器, 板式显热换热器, 热管式换热器。
中间热媒换热器, 新风与排风不会产生交叉污染, 供热侧与得热侧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管道可以延长, 布置灵活方便, 但是须配备循环水泵, 存在动力消耗, 通过中间热媒输送, 温差损失大, 换热效率较低, 在60% 以下。
板式显热换热器, 结构简单, 运行安全、可靠,无传动设备, 不消耗动力, 无温差损失, 设备费用较低。
但是设备体积大, 须占用较大建筑空间, 接管位置固定, 缺乏灵活性, 传热效率较低。
酒店洗衣房热回收方案分析发布时间:2021-06-18T02:01:45.307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21年4期作者:李晓冬[导读] 酒店洗衣机房烘干、熨烫区散热量大,导致洗衣机房内温、湿度高。
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较大型的酒店一般自备有洗衣机房,洗衣机房作为酒店能耗较高的一个部位,对酒店的经营效益有一定的影响。
洗衣机房烘干、熨烫的散热量较大,导致洗衣机房环境温度高,影响工人身心健康。
通常设计中,洗衣机房通常将室内的热空气排至室外,同时采用空调进行降温,不仅能耗高,而且洗衣机房高热量的空气直接排放,较为浪费。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很好的从空气中转换热量的产品,而且技术成熟。
在转换热量的时候制备热水,同时可降低空气温度,一举两得。
本文对洗衣机房设置空气源热泵进行技术经济研究,对其可行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洗衣机房;空气源热泵;热回收前言酒店洗衣机房烘干、熨烫区散热量大,导致洗衣机房内温、湿度高。
一般情况下,为保证工人有较为舒适的环境,要求洗衣机房内温度不超过28℃。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洗衣机房内部冬季开空调制冷的情况下室内温度也不会低于30℃,在里面工作的工人只能穿单衣上班,而且室内非常闷热,工作环境差。
据笔者考察,洗衣机房空调费用高,部分酒店为节省运营费用,洗衣机房仅个别岗位开空调制冷,导致工人工作环境更为恶劣。
在传统设计中,洗衣房采用风机对洗衣机机房进行通风换气,并设置空调制冷。
传统的空调设计(除湿和温度调节)和热水加热分开设计,不能实现室内的能源综合利用。
对酒店来说能耗非常大,一方面大量能源外排浪费,通常采用空调进行降温,另一方面洗衣的热水加热需要大量的热量,只能通过能源消耗供给,对国家绿色酒店的能源控制非常不利。
因此,笔者对多个酒店进行调研,并结合实际提出洗衣机房热量回收的设计方案。
为酒店节能降耗,降低运行费用提出优良的解决方案,并未以后的酒店洗衣机房设计提供参考。
某商业大厦中央空调余热回收利用方案及效益分析摘要: 通过对某商业大厦项目热水需求量和耗热量以及中央空调系统冷负荷和回收冷凝热的计算,探讨了中央空调主机冷凝热制备热水的能力。
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系统+热泵热水机组制备热水,其节能效果明显。
关键词中央空调冷凝热热量回收节能效益分析1. 引言一般来说,星级宾馆、酒店, 医院等公共建筑都设有中央空调系统和24小时热水供应,在供冷的同时,还要利用各种燃料或电加热锅炉、热水炉、蒸汽炉、太阳能等制备热水,消耗大量的能源。
冷水机组在运行时要通过冷却水系统排出大量的冷凝热,在制冷工况下运行,冷凝热可达制冷量的1.15~1.3倍。
若把制冷循环中制冷工质冷凝放热过程放出的热量利用起来制备热水,在可制备50~60℃的热水,足以满足客房洗浴、厨房洗涤和工艺用热水等用途。
回收这部分冷凝热制备生活热水,变废为宝,既能节约能源又能缓解室外环境的热污染问题。
2. 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利用原理及系统图中央空调冷凝热制备生活热水是利用热回收型冷水机组在制冷运行过程中排出的高温冷煤蒸汽在热回收冷凝器与生活热水箱的循环水热交换,即直接将满足热水用量的自来水送入热回收换热器,利用压缩机的排气显热和部分冷凝潜热对热水进行第一步加热,剩余热量或由水冷冷凝器带走,从冷却塔排出或通过风冷冷凝器将热量排出。
随着热回收换热器的进水温度的升高,冷凝潜热的回收量有所减少,然后主要利用冷凝显热继续将初步加热的热水进一步加热为55℃左右的高温热水储存在储水箱内以供使用。
如果蓄水箱内的水已满,并且达到设定的水温,此时停止加热高温热水,热量全部由水冷或风冷冷凝器带走。
如果从冷水机组回收的热量不能满足需要,可以通过与热泵热水机组相结合,得到所需要的热水。
冷凝热热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见图1。
3.项目概况某商业大厦,建筑高度为89.8米,25层,建筑面积为37000平方米;10~25层为高级写字楼,设计采用分体空调;9层及9层以下采用中央空调,面积合计12000平方米,其中4~9层为酒店客房,合计为144间(48间标准双人房,96间单人房,合计192个床位),面积约6600平方米;1~3楼为商业用途(包含餐厅),面积约5500平方米。
排风热回收在酒店项目中的应用分析柳景景摘要热回收装置的应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对热回收装置分类及应用范围做了简单介绍,并举例分析转轮热回收装置节能效益、经济效益。
关键词排风热回收节能转轮热回收装置在公共建筑的全年能耗中,暖通空调消耗的能量,大约占到50%~60%之间,其中新风负荷占暖通空调负荷的20%~30%,因此,降低新风负荷对于节约能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热回收装置能回收排风中的能量,使能量被有效利用,从而能给社会带来重要的节能效益。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明确规定:建筑物内设有集中排风系统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
排风热回收装置(全热和显热)的额定热回收效率不应低于60%。
1 送风量大于或等于3000m3/h的直流式空气调节系统,且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大于或等于8℃;2 设计新风量大于或等于4000m3/h的空气调节系统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大于或等于8℃;3设有独立新风和排风的系统。
下面就排风热回收装置分类及性能比较进行论述。
1排风热回收装置分类能量回收类型大概分为全热型和显热型。
全热型:通过传热与传质过程,同时回收排风中的显热与潜热,此类型装置有转轮式、板翅式、溶液吸收式。
显热型:通过表面传热,回收排风中的显热量,此类型装置有液体循环式、板式、热管式。
1.1转轮式全热回收器全热回收转轮材质为具有吸湿表面的铝箔材料或其他蓄热吸湿材料。
转轮作为蓄热芯体,新风通过转轮的一个半圆,而同时排风通过转轮的另一半圆,新风和排风以相反的方向交替流过转轮(参见图a)。
新风和排风间存在着温度差和湿度差,转轮不断地在高温高湿侧吸收热量和水分,并在低温低湿侧释放,来完成全热交换。
转轮在电动机的驱动下以10r/min的速度旋转,排风从热交换器的上侧通过转轮排到室外。
在这个过程中,排风中的大多数的全热保存在转轮中,而脏空气却被排出。
而室外的空气从转轮的下半部分进入,通过转轮,室外的空气吸收转轮保存的能量,然后供应给室内。
为了确保气流的分开,并防止气体、细菌、颗粒物等在转轮转动中从排风混流至新风中,标准的热回收器装有双清洁扇面。
图a) 图b)转轮式全热回收器液体循环式热回收器1.2液体循环式热回收器液体循环式热回收器也称为中间热媒式热回收器或组合式热回收器,他是由装置在排风管和新风管内的两组“水-空气”热交换器通过管道的连接而组成的系统。
为了让管道中的液体不停地循环流动,管路中装置有循环水泵(参见图b)。
在冬季,由于排风温度高于循环水的温度,空气与水之间存在温度差;所以,当排风流过“水-空气”换热器时,排风中的显热向循环水传递,因此排风温度降低,水温升高;这是,由于循环水的温度高于新风的进风温度,水又将从排风中获得的热量传递给新风,新风因得热而温度升高。
夏季流程相同,但热传递方向相反。
热回收过程中,新风与排风互不接触,不会产生任何交叉污染,供热侧与得热侧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对位置无严格要求,且占用空间少,但必须配置循环水泵,需要额外消耗电力,热回收效率稍低,一般不高于60%。
1.3板式显热回收器板式显热回收器工作流程(参见图c),主要优缺点:结构简单,运行安全、可靠,无传动设备,不消耗动力,不用中间热媒,无温差损失,设备费用较低、初投资少。
但是设备体积偏大,须占用较大建筑空间,接管位置固定,布置时缺乏灵活性,只能回收显热,传热效率较低。
图c) 图d)板式显热回收器板翅式全热回收器1.4板翅式全热回收器板翅式全热回收器的结构和工作流程,与板式显热回收器基本相同(参见图d),没有传动装置,自身无需动力,隔板和板翅采用了一种特殊加工的纸或膜。
这种纸很薄,厚度一般小于0.10mm,具有良好的传热性和透湿性,但不透气,防止空气直接透过,当进排气的两侧存在温差和水蒸气压力差时就会产生热湿交换,从而实现全热回收,但是热效率低于转轮式热交换器。
1.5热管热回收器热管是一种应用工质如氨的相变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元件(参见图e),当热管的一端被加热时,管内工质因得热而气化,吸热后的气态工质,沿管流向另一端,在这里将热量释放给被加热介质,气态工质因失热而冷凝为液态,在毛细管和重力的作用下回流至蒸发段,从而完成一个热力循环。
热管热回收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大,传热可逆,但只能回收显热,接管位置固定,缺乏配管的灵活性,全年应用时,需要改变倾斜方向。
图e)热管元件结构示意图下面对各种热回收装置进行一个比较:热回收装置的性能比较2 实例分析2.1工程简介某酒店位于哈尔滨市,是具有现代化设施的五星级涉外酒店。
酒店总建筑面积为7.62万㎡,地下二层,地上二十二层。
地上建筑面积6.12万㎡,包括:一至六层裙房,七至二十二层客房。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湿球温度30.7/23.9℃,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27.1,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3%,空调总冷负荷为6261kW,夏季供冷设置两台水冷制冷量800RT的离心式制冷机组和一台制冷量400RT的螺杆式制冷机组。
总热负荷为15197kW,冬季供热热源为市政热网+2台2t/h的燃油(气)蒸汽锅炉+2台4t/h的燃油(气)热水锅炉。
2.2 经济分析以客房区为例,对热回收新风机组技术经济进行分析。
依据建筑方案酒店有448间客房,新风总量44800m3/h,排风总量40320m3/h,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由于通风量较大适合采用转轮热回收形式。
客房新风、卫生间排风竖向设置,新风、卫生间排风分高低区设置,高区机组设于屋顶,低区机组设于设备夹层。
高区卫生间排风在屋面进行收集,与高区新风进行全热交换,经过热回收后的新风再经冷热水盘管处理后,通过若干风管分散到卫生间的竖井中,再送至各个客房。
如下图所示(图中显示一台机组)。
设置两台11000m3/h风量的机组为高区新风(带热回收)机组。
哈尔滨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夏季室外空气含湿量不大,如果做全热回收,冬季室外温度较低,涉及到热回收装置结露结冰的问题;如做显热回收,涉及到回收的经济性问题,所以以下针对全热、显热及冬季预热到几度等相关问题对客房部分进行经济性分析。
客房通风系统图冬、夏季新风处理结果:2.2.1夏季节能计算1)夏季全热节能计算夏季两台机组回收冷负荷:Q=2*Gx( h’- hn )=2*11000*1.2 *(73-52.8)/3600=148 KW设计工况主机电量:1400 KW,水泵电量:235(变频冷冻水泵)+195(定频冷却水泵)=430 KW,冷却塔电量:55 KW,转轮电量:2 KW可减少功耗:W=148*(1400+195+55)/6261-2=37 KW按电价取0.9元/KWh,整个制冷运行期(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为1100h)可节电36630元。
2)夏季显热节能计算夏季两台机组回收冷负荷:Q=2*Gx(t’-tn )=2*11000*1.2 *(30.7-24.9)/3600=42.5 KW可减少功耗:W=42.5*(1400+195+55)/6261-2=9.2 KW整个制冷运行期(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为1100h)可节电9108元。
2.2.2冬季节能计算1)冬季全热节能计算新风预热温度5℃冬季两台机组回收热负荷:Q=2*Gx( hn -h’)=2*11000*1.2 *(30.8-5.6)/3600=185KW设计工况锅炉需燃气量:970 Nm3/h节省燃气量:185*970/15197=11.8Nm3/h按燃气价取3元/ Nm3/h,整个采暖运行期(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为1500h)可节电53100元。
新风预热温度-15℃冬季两台机组回收热负荷:Q=2*Gx( hn -h’)=2*11000*1.2 *【25.7-(-14.7】/3600=296KW设计工况锅炉需燃气量:970 Nm3/h节省燃气量:296*970/15197=18.9Nm3/h按燃气价取3元/ Nm3/h,整个采暖运行期(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为1500h)可节电85050元。
2)冬季显热节能计算新风预热温度5℃冬季两台机组回收热负荷:Q=2*Gx( tn -t’)=2*11000*1.2 *(17.75-5)/3600=93.5KW设计工况锅炉需燃气量:970 Nm3/h节省燃气量:93.5*970/15197=6.0Nm3/h按燃气价取3元/ Nm3/h,整个采暖运行期(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为1500h)可节电27000元。
投资技术表运行费用及回收期计算表说明:考虑到排风有结露的问题,排风的相对湿度降低,显热回收需要把新风预热到5℃,而全热回收新风预热到-15℃,虽然初投资偏高,但热回收量更大,节省费用更多,回收期更短,有较好的经济前景。
结论对热回收装置类型及应用特点做了初步阐述,根据实例分析,在酒店项目中采用排风热回收装置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节能效益,因此应推广热回收节能措施的应用。
另在决定采用换热器进行热回收之前,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根据当地地理、气候条件综合分析评判其技术经济性,以便更好的应用热回收装置。
参考文献 :【1】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2】陆耀庆主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JGJ 26-2010,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4】郑刚.热回收节能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J】能源技术,2005,26(3):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