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穴临床应用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37.81 KB
- 文档页数:2
四关穴理论与实践配穴关键词:四关穴理论与实践配穴fr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43AM741 &xpos=11配穴合谷、太冲谓之四关穴,两者均为针灸临床要穴。
自金元时期窦汉卿提出四关穴之名至今,跨越数个历史时期,因其在针灸临床上的适应证广且疗效好,而为历代针灸医家及当今针灸医家及学者们所推崇,被视为治病要穴,并且在针灸学术史上留下了许多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大量的临床资料。
四关及其四关穴四关,一指部位,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对文中提出的四关,明代张介宾在《类经》第八卷中注:“四关者,即两肘、两膝,乃周身骨节之大关也。
故凡井、荥、输、经、合穴,皆手不过肘,足不过膝,而此十二原者,故可以治五脏疾也。
”明代马玄台则注:“四关者,即手足肘膝之所,乃关节之所系。
”清·张志聪注:“四关者,两肘、两腋、两髀、两腘,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行者也。
”由此可见,此处四关乃是部位之名,泛指人体四肢的各个大关节,如肩、肘、髋、膝等,尤其是指两肘和两膝。
二指穴位。
金元时期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提出:“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
”明代徐凤在《针灸大全》注:“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
”明代李蓇在《医学入门·杂病穴法》中则注:“四关三部识其处,四关,合谷、太冲也。
”其后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经外奇穴》篇中更指出了:“四关四穴,太冲、合谷是也”的观点。
很显然,这里所讲的四关,又有另一层含义,即专指合谷和太冲两穴。
笔者认为四关及其四关穴,前者所及范围较广,包括了肘膝关节以下的所有穴位,在临床上针对疾病以远治作用为主,而后者乃是指特定的穴位即合谷与太冲穴,应用时当以两者配合的功效为根本。
四关穴及其中医理论合谷,大肠经原穴,具有清利头目,泻热解表,和胃调肠,宁心安神,理气通经等作用。
“四关”穴临床应用举隅关键词: “四关”穴;原穴;癔病;临床应用“四关”穴即双侧合谷与双侧太冲的统称。
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而气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所以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重要部位。
又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脉,所以合谷穴亦是气血汇聚的重要部位,是气血运行的要枢。
因此,针刺合谷,则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即是肝经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重要部位。
肝为刚脏,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具有疏泄全身气机的作用和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特点。
全身气机调畅能够正常的升降出入,则气血津液得以正常生成、运行、输布。
肝又为藏血之脏,具有调节全身血量的作用,所以针刺肝经之原穴太冲穴,则能够激发肝经原气,充分发挥其调畅全身气机的功能,从而达到对全身气血的生成、运行和输布的调理作用。
同时,合谷穴位置在上属阳,本身又属于阳经;太冲位置在下属阴,本身又属于阴经,而且两穴位于四肢的重要部位,两穴同时应用则可以起到协调全身阴阳、调节全身气血的作用。
又《内经》曰:“气血者,神也。
”气血是神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物质基础。
气血调畅充足则神有所舍,有所舍则神安。
气畅、血行、神清则自无窍闭之理。
总之,两穴同时应用则具有调理气血、开窍宁神之作用。
2 针刺手法对于急性病人要以强刺激手法,以病人窍开神复或病愈为度;慢性病人则以病人的最大忍受限度为刺激量进行操作。
3 典型病例2002年8月中旬,一位21岁女病人由家属推轮椅前来河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
当时见病人情绪低落,反应较迟钝,患者左下肢瘫痪(肌力在0级到1级之间)。
经询问得知:病人由于近两天与家人生气而带着情绪上班,且由于天气炎热,在参加公司组织的军训活动中,突然神昏倒地,经同伴掐人中穴苏醒后即见左下肢瘫痪。
前来该院就诊,急诊科要求进行脑CT等检查,但病人家属不同意,遂前来针灸科就诊。
经过针灸科主任焦乃军老师的初步诊断,初步排除了脑血管意外、癫痫发作以及脑血管肿瘤等病。
针灸开“四关”之神奇功效开四关穴位功效:神经系统方面如:头晕,面瘫、面肌痉挛、情志抑郁、帕金森综合症等。
心血管系统方面如: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等。
妇科方面如:肝郁不舒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等。
儿科方面如:小儿抽动证、小儿惊风等。
疼痛科方面:头痛,腹痛,痛经等等穴位对于大家来说虽然并不陌生,但是"四关穴"却鲜少有人知道。
人的身体四肢有许多的穴位,其中有两个穴位他们首尾呼应,阴阳相配,"兄弟齐心,其利止痛",通过合理的刺激,共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这两个穴位就是合谷和太冲穴,它们如同人体四肢末端的四个守卫,左右各一,又称之为"四关穴"。
穴位来源"四关"这一概念,首先出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文中提到: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明代张介宾在《类经》中也提到:"四关者,即两肘、两膝,乃周身骨节之大关也……"。
由此可知"四关"是部位的名称,泛指人体四肢的各个大关节,如:肩、肘、髋、膝等等。
明代徐凤在《针灸大全》中第一次将四关定位为太冲、合谷穴。
治病机理许多人很疑惑,为什么这两个穴位搭配起来,就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合谷,太冲其实如中药处方中药与药的关系一样,穴位与穴位之间也存在着配伍关系。
四关穴有鼓舞营卫气血运行的功能,其升降调节方法与中药方剂小柴胡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合谷和太冲两穴一阳一阴,一气一血,一脏一腑,一升一降,共奏气血、阴阳、脏腑同调之功。
古代医家对于四关穴的治病机理有这样一些记载:"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矣","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
意思总结来说就是:四关穴是气血阴阳,内外出入的重要通道,就像士兵一样,把守着人体四个关口。
如果有外邪侵袭,那么四关就会闭合,从而通道阻塞,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筋脉拘急痉挛。
打开身体四个开关,百病皆消!人的身体有四个开关,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很多疾病在治疗上都需要先打开这四个开关。
关者何?是门户,是关卡,是一个通行的地方。
什么东西在这个关卡通过呢?我想应该是气吧。
也就是说,关首先是气之关,是气之门户。
四者,四肢,居于人体的四个侧位: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所谓四关,即合谷与太冲,左右共四穴,合称四关。
合谷——大肠经,为阳明燥金,以降为顺。
合谷位于上肢的末端,上举及天,居于天位。
太冲——肝经,为厥阴风木,以升为顺。
太冲位于下肢的末端,下踏于地,居于地位。
百病皆生于气,气在经络里运行,气不通则痛,气通则不痛。
因此,这个气机的通畅是治疗百病的首要问题。
若四关穴协调好了,天气自然地下降,地气自然地上升,上下气机通畅了,百病也就好了。
四关穴即人体在四侧位上的、远心端的四个关卡。
这个关卡对于人体气机的升降、阴阳的平秘至关重要。
四关穴——四大应用1、各种痛症《标幽赋》:“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 就是说,这四个穴位把天地上下给通畅了,身体各种痛症自然有减轻,特别是手脚不利、关节风湿疼痛了,甚至于像癌性疼痛也都有很多的效果。
对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目眩皆有效。
四关穴能清降血压、引火下行,有卓越的止痛效果。
2、各种精神疾患四关交通上下,即是交能阴阳,如果能使阳下潜而交于阴,阴上升以合于阳,自然阴平阳秘,何神志病之有?天地阴阳交合,天地泰,自然神安。
所以,象癫痫,象精神分裂症,象精神不集中等等神志病患,都可使神志自然地安定下来。
3、失眠阳气处于阴之上,我们人就是清醒状态。
睡着了,就是阳气居于阴之下。
失眠就是阳不居于阴之下了。
四关可以潜阳于阴,提阴于阳,使阴阳平衡。
对于各种烦躁,易于上火,易发脾气等病症,也可应用四关穴。
4、郁证《丹溪心法》:“气血冲和,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四关可以伸张阳气,上提阴气,平衡阴阳,以使阳道自降,阴道自升,左升右降气机通畅了,何郁之有?! 脉脉艾灸提醒你开四关治疗抑郁,效果明显。
四关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郝宏华【摘要】目的探索四关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所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布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急性期、稳定期以及恢复期均采用针灸治疗,在稳定期与恢复期增加电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急性期采用针灸+四关穴温针灸治疗,稳定期与恢复期采用针灸+电针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面神经功能分级进行对比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在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统计学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针灸方法,四关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相对较好,应该在临床大力推广.【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8(033)014【总页数】2页(P2092-2093)【关键词】口僻;四关穴;温针灸;周围性面瘫【作者】郝宏华【作者单位】太原市中心医院针灸推拿科山西太原 030000【正文语种】中文周围性面瘫是指茎乳孔内所出现的急性非化脓性面部神经炎症,周围性面瘫会导致面部肌肉群的运动功能出现明显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面部肌肉松弛、口歪眼斜、无法闭眼等临床症状。
一直以来针灸在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都相对较为广泛,为了探索进一步提升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本文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对四关穴温针灸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所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布原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
实验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48.5±21.2)岁,病程(2.62±1.35)年;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0.3±20.5)岁,病程(2.32±1.32)年,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性(P>0.05),统计学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四关运用窍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岱(原创)“四关”之名,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篇,其文说:“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
”明马玄台注解为:“四关者,即手足肘膝之所,乃关节之所系,故凡井荥俞经合之穴。
皆手不过肘,足不过膝也。
”这里“四关”泛指四肢肘膝以下关节附近的特定穴。
后徐凤在“针灸大全”中注解为:“四关者,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
”并称:“太冲、合谷是也。
”强调“四关”的概念重点在于十二经原穴中的太冲、合谷四穴。
其后杨继洲著《针灸大全》将其归入《经外奇穴》篇,称“四关四穴,太冲、合谷是也。
”从古至今,许多针灸临床家都善用“四关”穴这组配方,其主治范围广,疗效较可靠,取穴针刺又方便安全,值得进一步继承与提高。
太冲穴位在下肢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合谷穴位在上肢手背第一、二掌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两对穴位一上一下,上下对应,好似把住人体的主要关口。
太冲穴属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
,原穴是脏腑原气所经过和留止的特定部位,而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指命门的真阳之气),它是通过三焦散布于外,维系着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从而发挥卫护正气,抵御邪气的作用。
“四关”穴是原原相配,在协调整体与局部病变的过程中,常常可以起到两者相加,甚至是1+1>2的良好效应。
太冲穴属足厥阴肝经,为少气多血之经,以调血补血为主;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以调气补气为主。
两者相配,既能气血相调(即行气活血,或活血行气),又能气血相补(即益气补血,或补血益气)。
综上所述,太冲、合谷两穴一上一下,一阴一阳,一脏一腑,一气一血,它们相辅相成,相依为用,以对穴相配的形式,组成一个小型的配方,在临床上显示出其优势的一面。
“四关”穴既有一定止痛、消炎、镇静、抗敏的作用,又有调节某些脏腑和免疫的功能。
但面对复杂、慢性的病症,只用“四关”穴显得有点单薄。
绝妙配穴:四关穴!灸透四关,可疏通四肢气血,通治痛经与头疼!生命短暂。
时间宝贵,请大家每天认真学习艾灸配穴,做有效果的艾灸!有质量的养生6.28手脚冰凉我们知道身体的结构,手和脚是离心脏供血最远端的,所以一旦经络堵了,就会出现;最受威胁的地方一定是手和脚最远端的地方了。
很多人出现手指发麻;手脚冰凉;都是经络淤堵的病症反映。
如果本身身体有一些,类似糖尿病;首先从手足损坏开始。
所以我们不要等有问题重视起来。
平时对四肢和手足的疏通非常重要,好在上天赋予人体最好的大药经络穴位,对应我们手足就有四关穴:合谷和太冲。
四关穴可作为主穴或配穴,来调理四肢气血血淤引起的相关问题,比如:手脚冰冷、原发性痛经、头疼。
6.28四关来了疏通四肢气血呢?打开四肢气血开关就够了——艾灸合谷、太冲,也叫开四关。
合谷与太冲左右共四穴,代表了四肢的气血开关,分别是手上的两个合谷穴和脚上的两个太冲穴,合称为四关穴。
关者何?是门户,是关卡,是一个通行的地方。
首先是气的通过,是气之门户。
四者,四肢,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上者,头顶天,上焦心肺,通天气;下者,中下焦,通地气;左者,肝胆少阳左升,右者,肺胃大肠阳明右降。
)所以这样看来就不仅仅是四肢输送气血的问题,关系到了身体的12条经脉的通畅,是个重要关卡。
6.28艾灸灸透四关气血通合谷穴也被称为万能穴;大肠经的原穴;该穴位处在虎口,第一二掌骨之间,主管头面五官疾病该疾病预防缓解牙龈疼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打嗝、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等等系列疼痛问题合谷属大肠经,属阳明,合谷所属的大肠经的属性,属金,即此穴为阳明燥金,以降为顺。
所以是一个清热降火的要穴。
灸合谷的方法,建议用刮灸法人体经络运行,阳经下行,阴经上行。
皆禀天气地气而或降或升,循行于自然天地之中。
合谷之气在阳,禀天气自然下降;太冲之气在阴,禀地气自然上升。
这就是天地阴阳,是自然之道。
所以合谷、太冲二穴相配堪称经典配穴,是一组具有阴阳经相配、上下配穴、气血同调、阴阳同调、脏腑同调的绝妙穴位处方!①两穴一阴一阳,同灸可调和阴阳,使人体状态回正。
头穴丛刺结合四关穴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广泛性焦虑症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持续不断的焦虑、紧张、担忧、不安、害怕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认为,广泛性焦虑症主要由肝肾虚和心脾不和所致。
因此,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内部气血、精气、阳气等方面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
本文作者通过对一个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了头穴丛刺结合四关穴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
患者为男性,33岁,主要症状为常常感到焦虑不安,日常生活难以正常进行,尤其是面对工作任务、财务状况、人际关系等,更是极度紧张和不安。
此外还存在失眠、食欲不振和身体疲惫等症状。
病程已达三年,曾经到多家医院治疗,仍然没有明显疗效。
本文作者对患者采用头穴丛刺结合四关穴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如下:患者平卧,取头顶太阳穴上方一指宽的点为丛刺穴,双手拇指按压,沿头皮的头颈连线向颈椎的一端寻找“重阳穴”同时双手中指放于颈部的颈椎三椎下,用力按摩,使头颈部肌肉放松。
接着按压左右侧“风池穴”、“肩井穴”,通过按压这几个穴位调整头颈部和颈部以上的经络,使得机体功能恢复平衡状态。
然后治疗者用右手大拇指和其余四个手指按压而成一个半弧形横向的行穴,行穴范围在两侧气海穴水平线上,左右穴位之间距离约为四指宽。
每次按压时间约20分钟。
接下来,按压两侧的“劳宫穴”,然后取左右“关元穴”和“中脘穴”,保持按压2分钟。
最后治疗者让患者侧卧,取两侧足三里穴,以临床推拿手法按摩3分钟。
治疗共持续2个月,每周进行两次治疗。
患者治疗后,焦虑症状有显著缓解。
患者开始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不再感到焦虑和紧张。
失眠和食欲不振症状消失。
经过6个月的随访,患者的病情仍然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复发的情况。
头穴丛刺结合四关穴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患者体内机能的平衡,恢复身体健康状态,从而缓解广泛性焦虑症症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的治疗方法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不建议在没有专业医师或推拿师的指导下进行。
身体的重要门户——四关穴《说文解字》曰:“关,以木横持门户也”,即谓事物的枢纽或重要的转折点。
我们人体中也有四道“关”。
这四道“关”,不仅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 也是调治气血的关键部位,故名“四关穴”。
顾名思义,这个四关穴可不是一个穴位的名字,而是四个穴位。
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明确指出:“四关: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
”即合谷、太冲,左右各一,共四个穴位。
合谷、太冲本身就是临床常用的穴位,而二者搭配使用,能收获1+1>2的效果。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神奇的四关穴吧!一、合谷穴和太冲穴合谷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具有活血止痛、头面疾病、调理胃肠、美容养颜等作用。
在前面已经详细介绍过,可以参考神奇的合谷穴,人体自带的“药箱”太冲穴,属足厥阴肝经,是肝经的原穴, 即肝经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位于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应手,即是太冲穴;或者拇趾、次趾夹缝向脚背方向二横指后,即是太冲穴。
太冲穴现代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病、高血压、青光眼、面神经麻痹、癫痫、肋间神经痛、月经不调、下肢瘫痪等。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太冲穴的针灸、按摩等,可以疏解焦躁、生气等不良情绪。
太冲穴在足部的反射区为胸部,按压同样可疏解心胸的不适感。
二、四关穴的功效四关穴的应用在古籍中便有不少记述,如《千金要方》曰:“催生难产及死胎, 刺太冲八分百息”。
《外台秘要》曰:“范汪疗癫方,灸两手约指中理左右,及手足之虎口中”。
《杂病穴法歌》曰:“赤眼迎香出血奇,临泣太冲合谷侣”。
症属经络不通,或伴瘀热者,均可取四关穴,以开大通,疏通经络,泻热祛瘀。
目前临床上取四关穴为主穴治疗疾病十分广泛。
临床常用“开四关”法以疏肝解郁,畅达全身气机,从而能使人心情舒畅,情志活动正常。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可帮助缓解头痛、面瘫、面肌痉挛、抑郁症等;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可缓解呃逆、消化不良等症状。
针刺四关穴治疗偏头痛浅析“四关”一词始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藏。
”金元时期窦汉卿《标幽赋》云:“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
”明・徐凤在《针灸大全》中对《标幽赋》注云:“四关者,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曰:“四关者,五脏有六腑,六脏有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
”可见,徐、杨均认为四关即太冲、合谷。
杨氏《针灸大成》的《经外奇穴》进一步明确:“四关四穴,太冲、合谷是也。
”此后,开四关成为固定配伍,四关穴即双侧合谷与太冲。
目前大多学者认同此说,虽然有人对四关定义仍有疑义,但太冲、合谷配伍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四关穴的作用及机制从经络理论看,合谷、太冲分别为手阳明、足厥阴之原穴。
《针灸大成》记载:“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为原”;又曰:“三焦者,水谷道路,原气之别使。
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
原者三焦之尊号,故所止辄为原也”。
由此可见,原穴与三焦关系密切,是调整人体气化功能的要穴。
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脏腑,是十二经脉的根本。
而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故与人体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有清热解表、明目聪耳、通络镇痛之功;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有平肝熄风,健脾化湿之功。
合谷主气属阳,太冲主血属阴,二穴相伍,使得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升降相因,疾病乃愈。
从生理解剖看,合谷位于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之中点,浅层分布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和掌背动脉,深层有尺神经深支和食指桡侧动脉;太冲位于足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浅层分布有足背静脉网,足背内侧皮神经等,深层有腓深神经和第1趾背动、静脉。
两穴局部血管、神经分布丰富,所在关节功能活动精细,因而该部位在大脑皮质的功能投影区域较广泛。
所以,对两穴给以适当的刺激可调整大脑皮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针灸临床杂志2006年第22卷第9期张血管,加快血液流动速度,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与代偿等多方面作用b]。
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在调整体内气血运行方面作用突出,另外中风的病因多属本虚标实,而脾胃为后天之本,阳又主动,肢体运动障碍其病在阳,故取穴以阳明经穴为主,调补后天,使人体脏腑气血充足,疾病易愈。
经临床观察,以督脉穴及夹脊穴为主配合体针治疗中风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1]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86,(2):56[2]于晓曦.以督脉为主治疗中风50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3):1[3]于杰.中风病急性期针药疗效的对比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1):14收稿日期:2006—03—03四关穴的临床应用和体会王国洪(衢州市人民医院,浙江衢州324000)关键词:四关穴;合谷;太冲中图分类号:112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779(2006)09—0041—02四关穴,即双侧合谷、太冲,指四个要紧的地方,象四个关口,故称四关穴。
《席弘赋》云:“手连肩背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标幽赋》云:“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
历代医书记载四关穴应用的不少经验,临床上内外妇儿各科之疾,多有选用。
笔者也多将“开四关”的方法施于临床,每获良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应用《素问·调经论》日:“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由此可见,人体生理活动离不开气血,在发生病变时,也不外乎气血。
针灸治病主要机制就是通过经脉调节人体的气血,气血通畅,才能邪去痛定。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疏通气血的关键在于通调气机。
在辨证施治时,常用太冲、合谷通调气机,即运用“四关”穴,施以相应的手法,激发该穴的特殊性能,以通调气机,疏导气血,调和营卫,平衡阴阳,使疾病向愈。
因此,“开四关”具有平肝熄风、抗痉止抽;通经活络、消痹止痛;补益气血、壮肌治萎;行气理血、协调阴阳;疏肝理气、镇静镇痛等作用。
从四关穴论气机升降临床工作中,我常用四关穴,自觉此穴组合疗效甚高,愿意推荐给各位同道以及爱好针灸的朋友们。
01四关“四关”一词始于《灵枢》,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一书中将其归入《经外奇穴》篇,称:“四关四穴,太冲、合谷是也。
”四关穴是历代针灸医家常用的有效穴。
合谷、太冲,分布于手足,居于人身四个要紧的地方,像四个关口,故称四关穴。
《说文解字》曰:“关,以木横持门户也”,即谓事物的枢纽或重要的转折点。
四关穴不仅是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也是调治全身气血的关键穴位,故名“四关”。
02气机与生理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营卫阴阳、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无不依赖于气机之升降出入发挥作用。
人体气机升降出入正常,则“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反之,气机升降出入失常,人体即会百病丛生。
那么,何为气机?气的运动是为气机,《内经》概括为“升降出入”四种形式。
《内经》讲“百病生于气也”,人体七情及寒热变化会导致气机的变化异常,总的来说,有气上、气缓、气消、气下、气收、气泄、气乱、气耗、气结等九种气机升降失常情况。
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在人体生理病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气机失常是许多疾病的重要病机。
因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治病,就要调畅气机,使之升降出入归于平衡,如此即是治病求本。
《医学求是》有云:“明乎脏腑阴阳升降之理,凡病皆得其要领”,充分说明调节气机升降当为临证治疗一大法门。
03气机左升右降人身气机左右升降,以肝与肺为主。
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肺为气机升降之要枢。
肝在五行属木,具有条达疏畅,升发生长的特性,主人体一身阳气之升腾,具有升生阳气以启迪诸脏,升发阳气以调畅气机的作用。
肝木左升,则木能化火。
肺属金,主一身之气,肺气具有向下清肃通降的作用。
肺气下降,则金能生水。
就五脏属性来说,大肠与肺相表里,皆属金而主肃降;肝属木,主升发。
一切气病皆开四关(2)合谷、太冲谓之四关穴,两者均为针灸临床要穴,临床上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及良好的疗效,本文简要介绍了四关穴的临床应用体会及作用机理,总结出四关穴在治疗神志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及痛证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何谓四关穴?四关穴即合谷、太冲穴的总称。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四总穴之一。
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也就是俗称的“虎口”。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和原穴。
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
合谷穴与太冲穴都是人体的重要保健穴位,两穴合称为“四关穴”,意即人体生命的关口。
合谷穴与太冲穴合称为“四关穴”失眠失眠,中医又称“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疾病,轻者有入睡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睡等。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及社会竞争的加剧,临床上失眠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发病年龄段也越来越扩大。
《灵枢·大惑论》指出:“卫气不得入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阴阳失调。
在失眠的治疗方面,西医主要采用的镇静、安眠药物,虽然能取得一定疗效,但是也会带来许多副作用,如药物依赖性等,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主要是调和阴阳,阴阳调和则疾病消除。
选用四关穴的理论基础是《内经》的“五脏六腑之有病,皆取其原也。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二穴相配,一阴一阳,一上一下,调一身之气血,理阴阳之失调。
具有平肝熄风,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和胃降逆,开窍定志之效,因此,二穴相配,治疗失眠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眩晕眩晕,临床上是指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等症状。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眩晕与肝相关。
四关穴中的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故太冲穴具有平肝熄风,止晕定眩之效。
针灸从“四关”穴论治及其临床应用
李颖文;符文彬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7(34)9
【摘要】"四关"穴是针灸临床要穴,为历代针灸医家及当今针灸医家及学者们所推崇,为了使从医者对"四关"穴有进一步的了解,现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论述了"四关"穴的理论基础,并列举了吾师符文彬教授临床应用"四关"穴的治病奇验。
【总页数】2页(P1307-1308)
【关键词】四关穴;太冲;合谷
【作者】李颖文;符文彬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
【相关文献】
1.四关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J], 郝宏华
2.针灸作用四关穴的临床应用和动物实验研究概况 [J], 董志威;吴春林
3.浅析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在针灸临床取穴与配伍中的应用 [J], 郭海媚;陈波;陈泽林;郭义
4.四关穴的临床应用 [J], 隋山芊; 刘春
5.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 [J], 王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