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语言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略谈教师应掌握的三种教学语言兰州市城关区榆中街小学杨琴通常意义上,容易把语言理解为狭义的口语,其实,语言包括三个方面:口头语言、体态语言、书面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驾驭教学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恰如其分地使用好教学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下面谈谈老师应该掌握的几种教学语言。
一、书面语言课堂教学是运用语言指导、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和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而书面语言是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以课本知识内容为基础的关键性的书面语言,组织、归纳、板书,并且要在理解记忆其定理、定义、公理和公式的同时,运用课堂教学手段进行练习,以便顺利达到教学目的。
1.书面语言在课堂上主要是指通过课本上知识性和教育性的语言再度板书于黑板,呈现在学生眼前的语言。
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能加深学生对掌握知识的印象,能启示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
它还能将字体的大小肥瘦、字迹的工整规范,刻意表现得有“形”有“意”。
2.书面语言的直观性和导向性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进行分析和讲解。
板书精当的书面语言,使教学语言在课堂上具有通俗化和趣味化的表现特点,但教师在组织应用书面语言时,不要过于追求语言的通俗化和趣味化,要考虑到语言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更不能忽略书面语言在表达时对学生的感染力。
3.在本着教材的教学原则上,让学生进入情境学习,这是教师趣味化教学的表现,实践证明,“以情动人”是教育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的旁征博引也是应用书面语言的又一个机会。
二、口头语言所谓口头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语言,它能使听者在绘声绘色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怎样才能掌握并且使用好口头语言呢?1.老师要形成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的授课语言,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优美动听的语言,让学生如沐春风,乐于接受。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的语音不但要正确、清晰,并且还要鲜明、生动,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教师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实施者,教师跟学生交流感情、传授知识主要靠的是自己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具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所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
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引导他们追求生活的真谛,奋然前行。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有必要掌握这门教学语言艺术,把课教“活”,达到课堂艺术的佳境。
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声音美作为语文教师,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教学语言艺术化的前提,普通话本身就具有四声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教师首先能够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语言流畅,语义内容表达准确规范,就可以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鼓动力,能够准确的传情达意,可以感染学生的情绪,博得学生的好感,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从而加强教学的效果,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其次,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应该掌握教学语言的节奏,包括发音、语调和速度。
语言应该平淡直接。
基调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需要,注意轻重缓急。
它具有一定的旋律美和节奏美,和谐、优美、迷人。
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可以激发学生的优势,激发中心,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语速的变化,语速的变化更快能够体现语言的艺术化,语速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内容而定,学生容易懂的地方速度可以适当的加快,在讲授复杂或重要的内容时速度应该放缓或做适当的重复。
二、幽默、简洁、美丽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准确清晰用语恰当,既不夸夸其谈、信口开河,也不含糊不清、空发议论,要做到准确有逻辑,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和细致的分析,掌握其内在本质规律,再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有意识的穿插各种与课本有关的课外知识,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各种知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的充实教学内容。
在准备好准确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应使用简洁、精炼的教学语言来表达。
课堂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
这些语言应该清晰、简洁、生动、易于理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下是一些课堂教学语言的要点:
1. 清晰明了的口头语言:教师应该使用清晰、简洁的口头语言,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难以理解的措辞。
同时,教师应该避免使用方言或口音,以确保学生能够听懂。
2. 肢体语言:教师可以使用肢体语言,如手势、面部表情和姿势,来帮助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并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3. 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师应该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和其他媒体来增强课堂生动性。
4. 关注学生:教师应该使用关注学生的语言和行为,以确保他们在课堂上受到关注和指导。
教师应该回答学生的问题,与他们交流,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5. 鼓励积极思考:教师应该使用鼓励积极思考的语言和行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提问开放性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清晰、简洁、生动、有趣和关注学生,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准确“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个严谨的课题。
教师理应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词精当、语法准确、词达意明、合乎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真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明白所谓明白是指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有条有理。
教师在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时,要直叙其意、直抒其情、直言其理、不过度雕琢、不牵强附会。
否则学生就会如坠云里雾中,课堂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3、简洁所谓明白是指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有条有理。
教师在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时,要直叙其意、直抒其情、直言其理、不过度雕琢、不牵强附会。
否则学生就会如坠云里雾中,课堂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4、通俗通俗是为了易懂,但通俗易懂并不等于能够羼杂方言土语、南腔北调,所以教师语言在注重通俗易懂的同时,恰到好处地使用启发式语言,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5、文雅文雅的语言最能体现教师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所以,教师一言一语,都要做到温文尔雅、吐词自然,语调和谐、悦耳,语气亲切、和蔼。
尤其与学生交往时,要禁止粗言秽语、野话、粗话。
6、优美优美的教学语言不但要求教师讲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且要求有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
教师的语言应时如滔滔激流,叩醒头脑;时如霏霏细雨,润入肺腑;时而慷慨激昂,催人奋进;时而轻言慢语,诱人善良。
抑扬顿挫是教师语言的节奏美,诙谐幽默是教师语言的机智美,声情并茂是教师语言的情感美,逻辑严密是教师语言的理性美,启迪心灵是教师语言的道德美。
7、生动如果说优美的教学语言是课堂讲授的两只凌空翱翔的翅膀,载负着学生在知识和真理的蓝天上自由飞行的话,那么“生动”则是这两只美丽翅膀上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的羽毛。
教师在语言上达到生动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感召力。
以达到新鲜活泼、绘声绘色、活龙活现地再现教学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效果。
8、富有情感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课堂教学语言有哪些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语言有哪些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赖教学语言。
以下是我跟大家介绍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课堂教学语言有哪些基本要求1. 诚恳亲切的语言能反映教师的人格和心态诚恳亲切的教学语言是与普通语言的又一个重要区别,是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
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富有情感的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具有的情感品质。
老师讲课,既是知识的传授,又是心灵情感的交流。
教育的本质是“爱”,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人格特征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在向学生传递教师的情感和智慧,同时也展示着教师的人格和心态。
相反,态度淡漠,语言冰冷,显示的是对教学工作的敷衍,对学生的漠视。
一个漠视学生的老师,绝不可能受到学生欢迎,绝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
2.诚恳亲切的语言有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用诚恳亲切的语言创设课堂教学的和谐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互动”的过程。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旧的教学观念强调“师道尊严”,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教与被教、管与被管的关系,知识的传授似乎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
现在这种旧观念必须摒弃,教师不应当以“一言堂”的权威意志支配学生,支配课堂;而应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与沟通。
师生共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相反,态度淡漠,语言冰冷,只能造成课堂教学的沉闷压抑。
有的教师习惯于板起面孔讲话,尽管学生可能不会敬而惧之,也可能敬而远之。
教师如果一味在师道尊严中找感觉,就会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冷若冰霜之感,学生怎么能够“亲其师”而“信其道”?3. 诚恳亲切的语言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用诚恳亲切的语言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使学生能从教师亲切的语言中感到一种温暖、一种鼓励,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诚恳亲切的语言有助于激励学生进步教师在课堂上少不了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教学语言
1.语言简洁明了
教师应该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学生沟通,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所传达
的信息。
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以免给学生造成沮丧和无助感。
2.适当的语速与音量
语速过快或过慢都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影响。
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适当地调整语速和音量,确保学生听懂我的讲解。
3.语气亲切友好
教师应该用友好的语气与学生交流,传递正能量和鼓励。
在语言表达中,要尽可能使
用肯定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得到了认可和发掘。
4.矫正语言错误
学生在语言表达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教师肩负着帮助他们纠正的责任。
用正确的方
式矫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不仅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语言表达
水平。
5.严格控制语言质量
教师的语言质量应该是高水平的。
作为学习语言的榜样,教师必须掌握标准的语音、
语调和语法,避免给学生带来语言习惯的错误引导。
总的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简洁明了、亲切友好、矫正错误和高质量的。
只有
这样,才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有所收获。
教师授课的语言技巧介绍教师授课的语言技巧介绍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甜”这里的“甜”,是指充满教师的激情、饱含知识营养、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言语,是让学生在甜美、欢悦的感情所造成的氛围中集中精力、认真学习的言语。
第一,语言的“甜”,源自对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爱。
只有爱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了解到学生的喜怒忧乐、兴趣爱好、希望要求,作为心声的语言才能温和、亲切、甜美。
第二,要注意心理修养,善于控制和表现自己的情绪。
无论在课外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在走进教室之前,一定要使自己恢复常态,不能把自己恶劣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更不能向学生流露甚至发泄。
第三,注意揣摩言语技巧,运用语气、语调、节奏等把话说得更“甜”一些。
甜的言语,除了浸透感情之外,一般还表现为语气亲切、柔软但不失庄重感;语调低一点,但不失其速度与生气;语感儿童气足一些,又没有矫揉造作之嫌。
话中洋溢着与学生一道探寻知识奥秘的兴味。
第四,要注意表情的运用。
人们的面部表情是丰富多彩的,它最复杂、最敏感也最微妙,甚至很难用语言表达的细微深刻的感情,都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
课堂上,学生不但要听,还要看。
要让学生感觉出语言的“甜”味来,表情无疑可以帮你大忙。
如果你面目慈祥可亲,情感表露丰富,会大大加强言语“甜”的效果。
二、教学语言的速度要得当教学语言的速度“快些慢些”,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科学,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并且,这“快些慢些”之间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学问。
凡有事业心、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语言速度进行一番科学的分析与检验,都应该认真地探索和把握最科学、最合理的教学语言速度。
有些教师上课时说话的速度过快,看起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学生听课的效果并不好。
这正是因为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使听课人的大脑对收取的信息处理不迭,势必形成信息的脱漏、积压,导致信息传收活动的障碍甚至中止。
反之,假使教学语言速度过慢,远远跟不上学生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弊病同样很大。
教师教学语言广义的教师语言包括四种类型广义的教师语言包括四种类型:1.以语音为信号的口语;2.以文字为信号的书面语;3. 态势语(包括眼神、手势、身姿等);4.其他辅助语(主要指教具,包括实物、图片、音像资料等)。
教师语言的几种类型相辅相成,常常交叉或综合运用。
然而唯有口语才是教师语言的主体。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多最便捷有效的是口语,因此我们这里讲的教师语言主要是指教师的职业口语。
教师是“吃开口饭的”。
深入研究、探讨和把握口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影响及其规律,应该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条正确而又重要的途径。
教师语言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教师语言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规范性;(二)科学性;(三)针对性;(四)鼓励性;(五)教育性;(六)审美性;加里宁对此曾作过形象的比喻:加里宁对此曾作过形象的比喻:“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受这样严格的监督,也没有任何人能对年轻的心灵加以如此深远的影响。
”教学语言的分类教学语言大致有导语、提问语、阐释语、应变语和结语。
1、导语:常常用于一切课的起始和一个问题的开头。
一节课开场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有人说上课在五秒钟之内,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很有道理的。
导语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致,使他们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好奇感,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等。
使用导语要巧设引人入胜的开头,防止千课一“招”平淡无奇。
2、提问语:这是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唤起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而使用的语言。
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提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
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3、阐释语: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并解释的语言。
它是使用频率最高、运用最广泛的教学语言,常常在一节课中要很多次地使用它。
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
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清晰、简洁、生动、有感染力。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这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准确
准确是教学语言的首要要求。
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或解决问题时,必须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教师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简单或模糊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免造成学生的误解。
二、清晰
清晰是教学语言的重要要求。
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必须用清晰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词汇和句子,以免给学生带来阅读障碍。
三、简洁
简洁是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必须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教师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冗长或繁琐的词汇和句子,以免让学生感到厌烦。
四、生动
生动是教学语言的重要要求。
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必须用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例、引用名言等方式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有感染力
有感染力是教学语言的最终要求。
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必须用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热情。
教师应该用鼓励、赞扬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清晰、简洁、生动、有感染力。
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这些要求,用恰当的语言来让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语言的风格教学语言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口语而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言语格调。
教学语言是教师口语的主体,教学语言风格是教师语言风格的主体,由于形成风格的主客观因素的纷繁复杂,教师语言艺术的多姿多彩和鉴赏角度的各不相同,决定了教学语言风格的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教学语言风格,根据言语格调的倾向来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清新朴素,言简义明教师思维敏捷,口齿伶俐,语势流畅,节奏明快;语言艺术崇尚自然天成,朴实无华,实事求是,除却雕琢和修饰。
用语洗练精到,通俗好懂,话语直成要义,表述力求深入浅出,清晰透彻,言近旨远,潜近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信息和哲理思辨,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具有质朴美与纯真美。
二、情感激越,抒发自如教师长于抒情,善于抓住动情点,用语以情激趣,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爱憎分明,语调抑扬顿挫,节奏调控有效,具有音韵美、情感美:或热情洋溢,或深沉凝练;或慷慨激昂,或婉转曲折。
三、严谨庄重,优美典雅教师教态从容庄重,自然大方,语言讲求字斟句酌,严谨不苟,意蕴丰富,注重摄取书面语,善于引用典故、诗词、成语等,典雅含蓄,优美精炼,有着浓厚的书卷气,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内涵,富于启示,让人回味咀嚼;多用整句,讲究语句的对称美,语调平稳,音量适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娓娓而谈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享受。
四、诙谐幽默,灵活机智教师讲课谈笑风生,诙谐幽默,寓庄于谐,是教师机智的表现。
话语睿智鲜活,妙语连珠,使课堂里不时传出愉快会心的笑声,课堂气氛活跃。
五、生动形象,启迪深刻趣味浓厚的教学语言,表现出强烈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启发性,富于情趣和理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
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往往善于运用各种语言艺术手段增强教师口语艺术的趣味性,使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化静为动,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激活思维,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
浅谈教师的教学语言当今,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死板教学,使教师成为一名教书匠,而要使自己的课堂活跃起来。
这就要求教师都必须讲究教学的语言艺术。
这一点对语文老师来说尤其重要。
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语言艺术,是上好语文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一、明白晓畅,言简意赅1、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每句话的意思讲明白,让学生能听懂每句话的含义。
这是对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
无论是解释词句、分析课文还是向学生提出问题,都要让学生能准确无误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
若教师的语言晦涩难懂、含糊其词,学生就会不知所云、不解其意。
尤其在讲解内容比较深奥的课文及难以理解的语句时,教师更应运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课文中有些常见的词语,看上去似乎容易讲明白,其实不然。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去“找到鲜明的、准确的和经济的语言外壳”,让学生比较容易领会其含义。
2、教学语言要口语化。
口语作用于人的听觉;书面语言易形成视觉形象,听起来往往不容易接受。
教师在讲课时,应把教案上的书面语言化为通俗易懂的口语,否则学生听课就会感到呆板、枯燥。
解释词语也不应照搬词典上的解释。
词典上运用的是书面语言,有些解释从概念到概念,如不化为口语,学生就会感到难以理解。
当然,口语也要求“规范化”,用词、造句都要求符合语法,不讲不通顺的话;外来语的倒装句式,也不宜在教学语言中使用。
3、教学语言要少而精。
教师的语言精当,要言不烦、画龙点睛,学生就能抓住要领。
教师说得多,不一定就能讲明白;说得少而精,讲在点子上,学生反而易于接受。
教学时,教者语言简炼、精当,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读书、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生动形象,富有情感教学语言仅仅达到“明白”、“简炼”,不一定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要以语言的情趣来感染学生。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有文彩。
当我们分析一篇情文并茂的课文时,若能用文学语言来讲,就会与课文相得益彰。
教师教学语言能力教师教学语言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语言能力,才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首先,教师教学语言需要具备准确性。
教师在授课时需要用正确、准确的语言表达知识,避免用错误的语言造成误解,甚至误导学生。
在口语交流中,教师也需要尽可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语法正确性,避免出现口误或者翻译错误,让学生在理解中出现困惑。
其次,教师教学语言需要具备丰富性。
教师的教学需要善于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多样化的语言来达到更好地传达知识的目的。
创新的教学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专业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教师需要在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上下功夫,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教师教学语言需要具备亲和力。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语气、口吻,从学生角度考虑,用温和、友善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温馨、亲切的语言表达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教育教学的互动性和可持续性,使学生对学习更有热情和信心。
最后,教师教学语言需要具备思维性。
教师需要思维敏捷、善于分析和总结,灵活应用语言来传达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语言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
总体而言,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对于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
教师需要具备准确、丰富、亲和、思维四个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能力,不断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教学语言风格的类型
教师教学语言风格的类型有多种,如下所示:
1. 讲述型:教师以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通过口头语言传递知识和信息。
2. 问题型: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
3. 启发型:教师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4. 演示型: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或示范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学习知识或技能。
5. 引导型:教师通过指导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
6. 互动型: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互动,包括讨论、小组活动和项目合作,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能力。
7. 演讲型:教师以演讲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信息,重点在于教师的表达和语言能力。
8. 情境模拟型:教师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实践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9. 多媒体辅助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资源辅助教学,如投影、视频、音频等,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10. 批判型:教师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思考,通过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锤炼。
(1)从语言方面看:口齿清楚、语速流畅、音色悦耳、音节匀称、普通话标准。
(2)从语法方面看:词义生动、褒贬分明、风格协调、上下语句衔接自然、整散句兼顾使用、修辞格贴切。
(3)从内容方面看:思想正确、针对性强、文明礼貌、知识面广、专业功底扎实。
(4)从态势语言运用看:准确、形象、生动、得体、美观。
(5)从表达手段方面看:叙述能跌宕起伏、描写能形象传神、抒情能催人泪下、议论能振聋发聩、说明能深入浅出……
优秀教师的一问一答的柳暗花明之巧,一言一语充满幽默和风趣,一字一句好似春风化雨,渗透学生心田,讲解语言能够点石成金,那些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语句给人以美的感受。
教师的教学语言技巧1.清晰明了的语言表达:教师应该能够使用简洁、准确、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概念和知识点,避免使用生僻难懂的词汇或过于专业的术语。
2.引导式提问: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式的提问来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
合理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理解概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反馈技巧: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或表现时,应该注意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同时,要在批评和纠正错误时使用谦虚、耐心的语言,避免给学生造成压力或挫败感。
4.肢体语言:教师的肢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姿势等,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教师应该注重肢体语言的运用,例如用眼神示意学生回答问题、用手势示范动作、用身体姿势表达自信和专注等。
5.声音技巧:教师的声音技巧对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语调变化和音量控制技巧,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6.教材解读:教师在讲解教材时,应该注重对教材的解读和阐释,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难点和重点。
通过故事、案例、实例等说明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7.语言简化和重复:教师要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教学,避免冗长和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
同时,要灵活运用重复的教学方法,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8.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讲解、演示、讨论、实践、小组合作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
9.倾听和鼓励: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发言和提问,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
同时,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10.情感表达:教师要通过语言和表情向学生传达关心、理解和支持。
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运用亲切、温暖的语言和声音与学生进行交流,以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总的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技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技巧,创造积极、互动、有效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果。
课堂教学语言的一般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互相传递,多数是凭借语言为中介来进行的。
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否被学生所理解,关键在于他能否把知识通过语言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信息。
对教师而言,没有任何一堂课能离开语言去表达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知识的接受、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心灵的启迪、情操的陶冶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课堂教学语言有什么要求呢?一.响度的控制。
课堂教学的语言,对于音量、音质、节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巧妙的对声音加以控制,对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对声音控制不当,不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更会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合理的利用声音。
㈠音量的控制讲课不同于闲聊,它要求音量灌满全教室,并且连续讲话的时间较长。
所以,音量不宜过高或过低。
音量过高刺耳,自己也疲劳,且过分使用声带,造成声音嘶哑,损害自身健康;音量过低,学生听不清,影响效果。
如我教小学三、四年级英语,平均每天有三节英语课,且集中在上午第三节和下午三节课的时间。
上课时,我的音量很高,一节课下来喉咙就吃不消了。
由于课时比较集中,下节课,我就使用扩音器。
每当我使用扩音器时,我周围的学生就会捂起耳朵。
若音量调小一点,后面的学生就会听不清楚。
㈡声调的掌握声调上的抑扬顿挫、高低快慢的变化,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语言技巧。
合理掌握声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语音语调的变化是引起学生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无变化的语言则是导致学生疲乏、精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
例如,我在上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时在讲解thin这个难点单词时,我先展示三个单词math、thank、three,学生朗读这三个单词,然后我重复朗读,在朗读th字母组合的发音时,语调高亢,暗示学生th字母组合的读音,接着让他们试着说出th-i-n的读音,接着,我领读thin的读音thin (升调)thin (降调),且声音由弱变强,引起学生注意。
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语言
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
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
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
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榆木疙瘩”。
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
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
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
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
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
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啰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
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