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放线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2
定位测量放线记录范本1.工程定位测量、放线、水准点引测经过记录表如何填写(1)测量工作开始前,应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测量技术方案。
(2)建筑物定位测量、桩基定位测量、轴线及标高放线测量工作中,应注意内外业等复核检查,防止发生差错。
测量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原始资料,并应进行验收。
(3)根据施工场地控制点、水准点、城市规划部门确定的建筑红线桩等和有关设计图纸、技术资料,进行测量。
(4)当建筑区域范围较大、单位工程较多时,可根据设计总平面布置图和现场实际情况,在施工场地内布设平面控制网(点)和高程控制点,作为施工定位测量的依据。
(5)桩基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定位测量,其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规定。
(6)测量工具和测量人员应固定,测量前应严格校验仪器。
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应定期进行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7)建筑物定位测量、桩基定位测量,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分段进行验收。
轴线及标高放线测量每一楼(层)段均应进行验收。
(8)建筑物定位测量、桩基定位测量复核情况应以简图形式记录在验收表中,简图中应标明轴线控制桩的位置及标高、桩位偏差、轴线位置及偏差、轴线投测点、标高投测点等位置。
(9)建筑物轴线及标高放线测量复核情况应以简图形式记录在验收表中,简图中应标明轴线位置及偏差、轴线投测点、标高投测点的位置。
扩展资料: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利用坐标反算法复核,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
此项工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
坐标反算法:根据直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的过程。
项目技术负责人带队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座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放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测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后退红线距离。
工程定位放线记录范文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是位于XX市XX区,总占地面积约xxxx平方米的XX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主要包括xx、xx等。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特进行了工程定位放线工作。
二、工程定位放线前准备工作1.放线设备确认:确认放线所需的设备包括全站仪、测量标杆等,并对设备进行检修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
2.放线人员培训:组织放线人员进行放线操作的培训,包括放线实施细节、设备操作流程等内容。
3.放线方案制定:编制合理的放线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放线的参考点、方向和间距等参数。
三、工程定位放线详细过程1.确定放线参考点:根据工程图纸和设计要求,确定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关键控制点作为放线参考点。
2.标示参考点:在参考点附近的地面上用标尺、油漆或标志等物品进行标示,以便后续工作的参考。
3.放线设置:根据放线方案,按照设定的方向和间距,在参考点上使用全站仪进行放线设置。
4.放线操作:放线人员根据全站仪给出的角度和距离信息,使用放线工具(如测量标杆)在工程现场进行实际放线操作。
5.放线测量:放线人员使用全站仪等设备对已放线的控制点进行测量,以检查放线的准确性和误差范围。
6.放线记录:在放线过程中,放线人员要做好详细的放线记录,包括放线时间、放线参考点编号、实际放线数据等,并进行及时整理。
四、工程定位放线结果及分析1.放线结果:经过精确的放线操作和测量,本次工程定位放线工作顺利完成,各控制点的放线数据准确无误。
2.分析:放线结果表明,本次工程定位放线工作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放线人员熟练掌握放线操作流程,并且通过测量验证了放线的准确性。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设备选择:在实际放线操作中,发现全站仪精度较高,适用于本次工程放线工作,建议在今后的工程中继续使用。
2.人员技能:放线人员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但在放线记录的准确性上有待提高,建议给予更多的实操训练,提高放线的记录和整理能力。
六、总结本次工程定位放线工作顺利进行,通过精准的放线操作,确保了后续工程施工的准确性和顺利性。
土建/房屋工程施工放线是从建筑物定位开始的,一直到主体工程封顶都离不开施工放线。
大致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线)和主体施工(放线)。
一、建筑物定位,是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专业的),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
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二、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
放线工具为“经纬仪”。
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
放线工具:经纬仪、龙门板、线绳、线坠子、钢卷尺等。
小工程可能没有测量员,就是施工员放线。
注意: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
三、主体施工放线,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直至主体封顶的施工及放线工作,放线工具:经纬仪、线坠子、线绳、墨斗、钢卷尺等。
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
用经纬仪将轴线打到建筑物上,在建筑物的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
我有20多年的施工经验,由于时间关系说的不是很细(放线有很多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施工放线有多种方法,条件允许的场地只要钉多一次龙门桩就可以搞定,一般龙门桩主要用于基础施工放线,基础完工后再把轴线及水平引测到基础上部四大角的侧面,用墨线弹出垂直、水平线做出三角标记,在引之前需用基准点校验龙门桩是否准确,这样不管你放N多次线只要以基础侧面的基点用仪器或铅垂向上引测轴线,用钢尺量测标高,这样就可以到主体封顶。
土建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方案一、前言土建工程的定位和测量放线是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施工顺利进行。
本文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介绍土建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的方案。
二、定位和测量放线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控制点:首先根据工程图纸确定需要放线的位置和方向,并且选取几个控制点。
控制点需要具备稳定性和能够准确测量的条件,通常选择建筑物角点或者标志物。
2.测量仪器和设备准备: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例如全站仪、水平仪、测距仪等。
需要提前检查仪器的精度和工作状况。
3.工程图纸准备:将工程图纸进行放大和标注,使其便于测量放线。
1.控制点的测量:首先利用全站仪或者GPS等仪器测量控制点的坐标,并标注在图纸上。
控制点的测量需要有两个以上的点来确定,通过计算坐标的平差得到系统的误差和变形。
2.定位点的测量:根据工程图纸上的要求,选取需要放线的位置和方向,利用全站仪进行定位点的测量。
放线的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方向要与地理方位相符,可以通过磁针进行校正。
3.放线方式选择:根据土建工程的不同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放线方式。
常见的放线方式有基准线放线、交点放线、中心放线等。
放线需要利用测距仪、水平仪等仪器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放线,确保放线的准确性。
4. 放线精度的控制: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精度要求,控制放线的精度。
一般情况下,放线精度应控制在±5mm以内,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和平差来控制精度。
四、实际工程案例以大型商业建筑项目为例,介绍定位和测量放线的具体步骤和方案。
1.根据工程图纸确定控制点:选取了建筑物四个角点作为控制点,确保了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测量仪器和设备准备:选用了高精度全站仪、水平仪和测距仪等测量仪器,并在实际测量前进行了仪器的校准和功能测试。
3.工程图纸准备:对工程图纸进行了放大和标注,方便后续的测量和放线。
4.控制点的测量:利用全站仪对控制点进行测量,得到了控制点的坐标,并标注在图纸上。
定位放线验收记录知识分享定位放线是指根据工程图纸上的标注和要求,在现场进行测量和标记,确定各构筑物和设备在地面或建筑物内的具体位置。
定位放线验收记录是对定位放线过程中所进行的测量和标记工作进行总结和归档的文件,记录了定位放线的具体过程、方法和结果,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从定位放线的意义、常用方法和要点以及验收记录的内容和编写进行知识分享。
一、定位放线的意义定位放线是在工程施工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定位放线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施工的精确性和施工进度的掌控。
因此,定位放线不仅是工程施工的前提,更是工程施工的保证。
正确、精确的定位放线能够提高施工的准备工作,降低施工风险,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定位放线的常用方法和要点1.定位放线的方法:(1)传统放线法:即根据纸质工程图纸上的标注和要求,在现场使用放线器工具进行测量和标记,然后通过牵线等方式将相关标识点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参照坐标系,接下来,根据此参照坐标系将工程设备和结构物放置到准确位置上。
(2)全站仪放线法:全站仪能够实现全自动、高精度的测量和标记,具有测量速度快、精确度高等优点,在工程定位放线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通过使用全站仪,可以对工程施工中需要测量的建筑物和土地,进行准确、快速的定位放线。
2.定位放线的要点:(1)准确性:定位放线的首要要求是准确性,因此在进行定位放线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上的标注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位置的准确性。
(2)稳定性:定位放线在工程的后续施工中是一个固定的参照坐标系,因此在选择放线的参照点时,必须选择稳定性好的点位,避免出现误差。
(3)标记清晰:在进行定位放线时,应将测量和标记的点位以清晰、明显的方式进行标记,以方便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后续的施工工作。
三、定位放线验收记录的内容和编写1.工程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工程项目的名称、地点、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等基本信息。
控制网设置资料7.4.1 施工控制网可引用原区域内的平面与高程控制网作为建筑物、构筑物定位的依据。
当原区域内的控制网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技术要求时,应另测设施工的控制网。
7.4.2 施工的平面控制网,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同。
(2)当利用原有的平面控制网时,其精度应满足需要,投影所引起的长度变形不应超过1/40000;当超过时应进行换算。
(3)当原控制网精度不能满足需要时,可选用原控制网中个别点作为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和方位的起算数据。
(4)应绘制平面控制网图。
7.4.3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可按建筑物、构筑物特点布设成十字轴线或矩形控制网。
矩形网可采用导线法或增测对角线的测边法测定。
7.4.4 建筑物的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结构、机械设备传动性能及生产工艺连续程度分别布设一级或二级控制网,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7.4.5 建筑物的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网应按设计总图和施工总布置图布设,点位应选择在通视良好、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2)控制网加密的指示桩宜选在建筑物行列线或主要设备中心线方向上。
(3)主要的控制网点和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混凝土固定标桩。
(4)控制网轴线起始点的测量定位误差不应低于同级控制网的要求,允许误差宜为20mm;两建筑物(厂房)间有联动关系时,允许误差宜为10mm,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
(5)角度观测可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测回数应根据测角中误差的大小按下表确定。
(7)当采用钢尺丈量距离时,一级网的边长应以二测回测定,二级网的边长应以一测回测定。
长度应进行温度、坡度和尺长修正。
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8)矩形网应按平差结果进行实地修正,调整到设计位置。
当增设轴线时,可采用现场改点法进行配合调整。
(9)点位修正后,应进行矩形网角度的检测。
7.4.6 建筑物高程控制的水准点可单独埋设在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的标桩上,也可利用场地附近的水准点,其间距宜在200m左右。
技术交底记录6、垂直度控制7、精度要求交底内容:1、使用仪器要求:全站仪、水准仪、钢卷尺(50m)、钢卷尺(5m)2、数据来源2.1以下数据根据规划局规划放线并由山东临沂兰山农村合作银行、临沂市建设工程监理公司共同确认。
根据建设单位指定的坐标点1#点:X:85963.371,Y:85423.955,2#点:X:85963.373,Y:85508.947,3#点X:85802.398,Y:85438.098为基准点,将全站仪支设于1号点,后视2号点,校验3号点,确保误差在6″以内,校核合格后,测设出1轴与A、M轴交点,11轴与A、M轴交点,确定出塔楼的1、11、A、M轴线,利用50米大钢尺和经纬仪转角90º定出其余轴线。
定位放线如图示:各控制点定好后,进行复核,保证各轴线间的距离误差部不超过1:15000,角度差不超过±15″,合格后用砼保护起来以防碰撞。
注:本记录一式两份,一份交底单位存,一份接受交底单位存。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技术交底记录 2015年4月12日 鲁JJ -005-□□□ 注:本记录一式两份,一份交底单位存,一份接受交底单位存。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工程名称 山东临沂兰山农村合作银行综合营业楼 施工单位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交底部位 工序名称 工程定位测量放线 交底提要: 1、使用仪器要求 2、数据来源 3、高程测引 4、基础放线 5、楼层放线6、垂直度控制7、精度要求交底内容:定位放线完成后,由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规划部门、施工单位共同进行验收。
2.2、高程抄测:以甲方定给的点高程71.710m为基准点,用水准仪将其引入施工现场,引入点高程为70.210m.将其固定到位。
3、高程测引:3.1高程控制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绝对标高(D4)为70.21m,在建筑物周围设置高程控制点(设置方法如下图)。
并据此向顶板引测,顶板引测前并采用闭合法进行校核,确保测量无误。
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一)一般规定1、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应包括:施工图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检测、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测量仪器和工具的检验校正、施工场地测量等内容。
2、施工测量前,应根据工程任务的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施工资料,宜包括以下内容:1)城市规划、测绘成果;2)工程勘察报告;3)施工设计图纸与有关变更文件;4)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5)施工场区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测绘成果。
(二)施工图审核和定位依据点检测1、施工图审核可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需要,审核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等。
2、施工图审核内容应包括坐标与高程系统、建筑轴线关系、几何尺寸、各部位高程等,并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工程设计变更文件,以确保测量放样数据准确可靠。
3、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是建筑物定位的依据,应认真做好成果资料与现场点位或桩位的交接工作,并妥善做好点位或桩位的保护工作。
4、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使用前,应进行内业验算与外业检测,定位依据桩点数量不应少于三个。
检测红线桩的允许误差:角度误差为±60″,边长相对误差为1/2500,点位误差为5cm。
5、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水准点是确定建筑物高程的基本依据,水准点数量不应少于两个,使用前应按附合水准路线进行检测,允许闭合差为±10 n (mm)( n为测站数)。
(三)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和测量数据准备1、施工测量方案是指导施工测量的技术依据,方案编制宜包括以下内容:1 工程概况;2 任务要求;3 施工测量技术依据、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4 起始依据点的检测;5 建筑物定位放线、验线与基础以及±0.000以上施工测量;6 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与具体措施;7 成果资料整理与提交。
注:根据施工测量任务的大小与复杂程度,可对上述内容简化。
2、建筑小区工程、大型复杂建筑物、特殊工程的施工测量方案编制,除执行本节第 3.3.1 条规定外,宜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增加以下内容:1 场地准备测量;2 场区控制网测量;3 装饰与安装测量;4 竣工测量与变形测量。